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厂实习总结范文

食品厂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厂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厂实习总结

第1篇:食品厂实习总结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是应付就业需要,更要注重创新精神等新的素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去寻求企业的帮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起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我校把办学的方向统一到了面向企业需求上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设新的专业培养急缺的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就业市场,积极地寻求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实习与就业、生产和教学、学习与工作等相互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即把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育人单位的学校密切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把职业学校做到企业化、市场化,以满足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我校综合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为了保障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进行技能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能够使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为了使企业参与办学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我校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与当地的食品厂、养殖场和饲料厂等相关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在制度建设上切合实际制定出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了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教育团队,学校高层每学期就工学结合问题召开专题化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和制定,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在教改政策制定上要以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为重心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的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的技能,使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到一线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岗位中去,以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达不到这一目的。如今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切实推行模块实训和案例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一是要建立贴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议组设专门的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促成“盯住紧俏产业建设专业、根据专业选择适宜产业、学科和产业相互链接、岗位和专业相互链接”的科学化办学模式;二是把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建立课改指导机构,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把握好“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总体思想。

(三)推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

1.如何理解顶岗实习模式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践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借此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要求顶岗实习需要学生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全部工作,并据此提报顶岗实习的报告。

第2篇:食品厂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顾亚凤(1966-),女,江苏泰州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甘黎明(1979-),女,湖北公安人,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JSJG166)、金陵科技学院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GXM020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30-02

教育的产品是人才,没有合格的产品就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期需要,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建立新的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对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陵科技学院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首先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科研型的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基层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师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培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清除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习指导的传统观念影响。既要坚持教书育人,又要注重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教”、“学”、“用”融为一体。如专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例教学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欲望。

二、根据社会需要,优化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专业特点、妥善处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妥善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原则,强调突出动手能力,大胆改革,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时数。把教学计划分为理论性教学计划和实践性教学计划两部分,改以往实践性教学是作为理论性教学附属物出现的现象,单独制订。在实践性教学计划内部,落实实践性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明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检查和考核。明确规定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时数、次数。

实践性教学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从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逐步深入的实践课教学体系。其次,进行全过程的实践技能训练,一般有教学性实践、生产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等,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再次,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有培养目标、训练要求、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具体规定。最后,要尽量做到早实习、多实习,三年、四年实践不断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初步训练。

三、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考核

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摇篮。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十分必要。

必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完善实验室功能,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的主阵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对原来的实验项目进行精选、提高,取消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严格系统的实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扭转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课的不良倾向,可大力加强和改进实验课考核。改革实验考核办法,从以笔试为主转变为以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安排一周时间整天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选实验,用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既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实验原理和数据,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采取开源节流,适当压缩行政经费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来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桥梁。根据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如在教学实习时,要求食品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食品厂,亲手加工制作烧鸡、皮蛋、酸奶等食品,使学生直接参与从原料的验收检验、产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管理到产品的检验、销售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如在校内举办师生创作展览和各种课外研究、竞赛、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把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大舞台,是检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如在毕业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屠宰加工企业、肉联厂、兽医站、动物检疫所、防疫站、食品公司等单位实习,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指导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对本地区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企业的卫生状况、市场上动物性食品的质量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设计某项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这些带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实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校内外实习基地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二者的“优化组合”,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条件、环境、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互补作用,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五、构建具有较强社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能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金陵科技学院采取了积极措施:以老带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与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开展科技扶贫、咨询、讲座等活动;尽量为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坚持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使广大青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也更得心应手,从而造就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正规化和制度化。学院各专业都有专人负责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协调、检查评估等工作;明确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整个实习可分为三个环节:实习前的组织动员、实习中的检查指导、结束时的考核总结。所有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实习教师要经常到实习单位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征求实习单位意见,严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质量关,防止学生实习走过场,确保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食品厂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58-0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需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相结合,强化真实职业岗位环境中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实践能力训练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而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训练场所,也是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为此,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江苏省级高职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实践

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建设方案。我院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是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然后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建设方案。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先后派出有四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学习考察,两名骨干教师赴德国职业院校考察双元制教学,还有10多名教师赴国内各著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调研。大家回来之后,一起交流、探讨,综合多个实训基地的长处,结合我院实训中心目前的状况,制定详细的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我院的规划,将食科系馆A幢楼的一楼改造成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一楼总使用面积约500m2,现有设备资产总值约200万元。将规划建设肉品加工实训室、乳品加工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啤酒发酵实训室等功能区。按食品企业GMP规范要求,实训中心人员入口处分别设置男女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及风淋门等设施,原辅料及产品分别从不同货物通道进出,保证三者不交叉污染。为方便清扫卫生,地面全部用环氧树脂漆成自流平,每个实训室四周设置不锈钢排水沟,上盖不锈钢筛网,以保证地面无积水。排水沟污水出口处设置过滤网,除去碎肉等杂物,以防堵塞下水管,实训室外面设置污水收集处理净化设施。墙壁全部贴瓷砖到顶,墙角处必须全部设置为圆角,顶部全部吊顶,每个实训室之间用钢化玻璃隔断。实训室内的现有及将来要购置的设备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布局,对应位置预留相符的水电设施,用电总负荷必须满足所有的设备运转所需,所有用电设施必须有防水保护装置。

2. 全程跟踪实训基地基础设施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实训教师必须经常去工地检查,特别是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旦铺设完毕,想再改造就非常困难,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施工方变更,让相关实训教师也能了解基础设施的施工布局情况。将来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排查并维修。基础设施施工结束后,相关专业教师要参与工程验收,全面了解工程质量,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验收完毕后,在施工方的配合下,按照工艺要求将实训设备安装到位、调试完好,确保正常使用。如有水电与设备不匹配等问题,要及时与施工方协调解决。

3. 校企紧密合作完成实训基地设备的配置。按照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在已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设备配置齐备:一是由学院出资购置部分设备;二是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三是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按企业要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急需人才,企业向我院捐赠部分实训设备;四是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企业把加工车间直接建在我院的实训基地内,为企业生产服务。

二、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运营及管理实践

1. 学院、企业及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实训中心的运营。

(1)开展“承包经营”的方式。形成生产性实体“承包经营”的方式,即以学院名义申请注册成立食品公司。学院可根据各个教研室的不同专业,由公司采取招投标的方法与相关专任教师签署承包经营协议。教师有许多教学工作要完成,可以与部分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签订分包协议。在整个承包期内,学院要加强对实训中心正常运营的监督检查,教师要对分包的学生加强指导和管理。承包相关实训室的教师必须做好实训室设施及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必须优先满足实训教学、科研及培训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食品生产GMP规范要求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实现经营利润。所得盈利在保证上缴学院的部分后,剩下部分由承包教师负责分配。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生产技能的学习,又解决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本。该经营方式以承包教师为主要生产者和管理者,会承担一些风险,必须既要懂生产懂管理又要会销售。我院丰达实业公司食品厂在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的同时,还常年向社会提供风鸭、酱牛肉、香肠、肉酱、酱排骨、酸奶、面包、蛋糕、啤酒等产品。教师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完善的设施和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近2年,食品科技学院教师先后在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开展的科研项目多达10多项,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有25人,共50多篇,其中有3篇被SCI收录。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完善的设施和技术先进的实训设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行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工、肉品加工工、烘焙加工工、IS09000内审员、ISO2200内审员等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每年为300多名毕业班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试验提供条件。

(2)“来料加工”模式。按照企业要求把我院的部分实训室改造成企业生产车间的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生产原辅料,按照企业生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性实训,为企业分担部分生产任务,生产出的产品经企业检验合格后贴商标,由企业负责销售。这样既减轻了学院实训经费,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操作环境。对企业来说,节约了因产能不足而需扩建厂房及添置设备的费用,还能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节约劳动力成本。

(3)“学生创业”模式。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专门拿出一间全部装潢完毕的门面房,提供开店必备的基础设施及设备,供有意创业的学生使用。还向相关专业的学生公开征集创业方案,组建学生创业团队,配备相关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公开招标程序,与中标的学生创业团队签订租赁经营协议,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规范实训中心的运营。按照GMP和6S现场管理的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良好运行。各项实训中心管理制度要全部张贴在实训室显目位置,每台实训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必须悬挂在设备的适当位置,产品加工工艺操作规范必须上墙,各岗位职责也必须张贴在适当位置,各岗位工作数据参数必须如实记录。生产现场严格按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的要求执行:第一,“整理”即在实训场所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物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物品;第二,“整顿”即把必要的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并放置整齐,必要时加以标识,任何人都能够取到;第三,“清扫”即将实训场所及实训用的设备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第四,“清洁”即维持前面3S的成果,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第五,“素养”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训习惯,自觉遵守实训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事,培养主动积极精神;第六,“安全”即实训现场运用安全生产知识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预防各类事故,控制事故的发生,以保护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性实训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 建设一支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结构合理、高技能高素质、懂运营管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我院把建设适应实训基地所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常抓不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派出进修学习,全体教师有计划分批派驻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长期驻点一年以上学习实践,外派教师作为合作企业的员工直接参与生产、管理、研发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全面学习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维护、质量管理、成本核算、成品检验及销售等各方面的实战经验。此外,派出部分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各双师素质培训的相关培训和进修,学习国内最新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成果,以不断更新、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理念。还派出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部级考评员资格培训班,以获取各类工种的考证员资格。

(2)从企业引进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发展的需要,从对口企业引进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担任教师,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教师。

(3)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传授最新的技巧、最先进的技术,既提高实训效果,又解决了校内教师某些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的难题。

2. 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要体现四个原则。

(1)职业性原则。体现职业性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厂房建筑、工艺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模拟职业环境,注意形成“企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2)技术性原则。高职高专教育不仅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是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技术教育。技术性特征是高职高专教育内在本质的反映。因此,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在注重体现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技术开发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作为重要职能。

(3)共享性原则。共享讲的是指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设备场地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如我院食品加工实训中心除为食品系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外,还为兽医系、畜牧系等系的学生提供实训服务。实训室在布局上尽量按照产业群或技术应用大类集中布局和建设,不强调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同时,要实施有效有序的共享,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要能协调不同部门、为不同的目的在各种时段使用实训室的各种资源。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

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拥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通过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及时得到转化。因此,学校应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遵循一般教育规律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创建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院作为第二批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遵循高职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使学院的示范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有较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琴.高等院校园林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丽水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6).

[2]陈燕等.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