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第1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一、“一度备课”整体设计

“一度备课”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研读、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的。教师们通过个人研读与备课组的集体研讨梳理本册教材的脉络和本册的重难点:单元目标、单元结构、单元重难点等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对每一组每一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备课组整合编排,形成“一度备课”教学案。

例如,《跨越海峡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描写小钱病重的板块,教师甲根据要求设计出以下片段操作方案:

一、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读完后的心情。

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深刻体会,进行感情朗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一)什么叫“含苞的花朵”?(教师出示课件:含苞的花朵的图片)。生命如花,绚丽多彩。

(二)什么叫“凋零”?含苞的花朵凋零了,你想到了什么?

(三)这“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与小钱有什么关系?

三、教师激情演说:同学们,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活着,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活着,我们可以沐浴和煦的阳光;活着,我们可以欣赏多彩的世界;活着,我们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可是,白血病——这个可怕的恶魔,却将要夺走小钱的生命,夺走他活着的权利。此时,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小钱说吧?拿出本子,写下来。

这个板块抓住了“含苞”“凋零”等重点词句品析小钱的病重,理清这“花朵”与小钱的关系,并以“有许多话要对小钱说”为切入口进行写话训练,将学生对年轻生命即将逝去的感受与认识呈现出来。粗粗一看,该教学案已经突破了这个板块的重难点,但细细分析,这份教学案中板块的解读、提问的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二、“二度备课”实践反思

由于“一度备课”是备课教师为整个年级集体打造的一份教学案,它并不一定符合每个班级的学情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多体现的是共性。而每个备课教师的教学年限、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都不尽相同,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风格对“一度备课”的流程、环节、提问、语文训练等进行个性化修改,同时结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得失、感受、体会、发现形成教学反思,并与自己的个性化修改意见一同记录在任课教师的教案集中。待该单元教学结束后,备课组会组织教师进行探讨与研究,对共性的意见和方案,进行二次修改;对此轮任课教师的不同意见备课组可存疑,留待下一轮任课教师再度实践提升。

以下是“二度”备课组基于一度备课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的个性化意见进行的二度修改:

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短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同学们找到并画出来。

二、小钱为什么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预设: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1.“苍白”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 )。

2.感情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谈理解。

2.“凋零”是什么意思?对“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你是怎么理解的?

3.这“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与小钱又有什么关系?

4.感情朗读。

三、体会语言表达特色。(体会一组反义词用在一句话中的表达效果)

(一)同时出示文中的两句话(“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并用红色在“苍白、红润;凋零、绽放”等词上标示。

(二)用心读句子,把目光聚焦于这两对红色的词语当中,谈发现。(这是两对反义词)

(三)质疑:把两个反义词放在同个句子中是否矛盾?

(四)齐读感受不矛盾,体会小钱病重。

(五)填写反义词,提升情感。

1.小结:多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呀,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再次体会小钱白血病的严重。

2.出示句子,学生填空并交流。

18岁,本该是他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生命即将( )。

18岁,本该是他声音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声音变得非常嘶哑。

18岁,本该是他动作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动作变得( )。

3.师生互读。

4.同学们,以上这些带有反义词的句子,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小钱白血病的严重。他的病那么重,以至于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师引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与“一度备课”相比,二度备课的板块教学显得更加详尽、有效。“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贯穿整个板块,整体感增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描写小钱病重的句子与前句一样带有一对反义词后,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并设计了带有反义词的句式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小钱病重的理解。这个动笔练习与“一度备课”中的“你想对小钱说什么”相比要有价值得多,它挖掘了本文中句子的特色,让学生在环节中既得到了语境中反义词的练习,又加深了学生对小钱病重的理解,让其他教师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训练与感悟的相融相合。

三、“三度备课”螺旋提升

“二度备课”的教学案经过“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较完整的过程,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但其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打磨。为此,在“二度备课”教学案的基础上,由第二轮任课教师按照“一度、二度”备课的程序和办法,对“二度备课”教学案再一次进行调整、修改、实践、反思和补充。新一轮备课组立足一个新的高度,对“一度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二度备课”的个性化修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反思等进行全面审视,并结合教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第一次教学实践的情况进一步作出修改调整,教学实践后备课组再次交流研讨并形成较成熟的“三度备课”教学案,并上传至学校资源库,为下轮任课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案资料。

按照上述材料,三度备课组共同修改并定稿的板块教案:

一、提领切入

(一)用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渲染,引出:这时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这是为什么呢?

(二)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二、了解病情

(一)生自由说。

(二)补充背景资料。

三、紧扣“严重”

现在小钱得的就是白血病,而且是严重的白血病。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写出小钱病严重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预设: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1.你从哪里看出他病情严重?(课件点红“苍白”和“红润”两词)

2.感情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这句话中哪个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

生:“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说说你的理解。(点击“凋零”)

师:说到这儿,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小钱白血病的严重,为什么又要把他的生命比喻成“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呢?(点击“含苞”一词)

师:还没有开放就等待着凋零,人生都没开始就等待着死亡。多么可怜的小钱,多么形象的比喻。

2.朗读指导(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适时点击“绽放”一词)

四、体味表达

(一)再读句子,并把目光聚焦于这两对红色的词语(“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反义词)

(二)男女生互读,从带有反义词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三)填写反义词,提升情感。

1.过渡:多有特色呀,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再次体会小钱白血病的严重。

2.出示,指名填空:

18岁,本该是他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生命即将( )。

18岁,本该是他声音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声音变得非常的(嘶sī哑yǎ)。

18岁,本该是他动作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动作变得( )。

3.师生互读。

4.同学们,我们创作的这些带有反义词的句子,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小钱白血病的严重,病那么重,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引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第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011年版新课标的推动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也让每个一线教师如沐春风,它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的语文课堂要质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让学生课前查资料,课内自主探究学习,课外拓展延伸……课改春风吹绿了小学语文课堂,课堂热闹无比,语文课重视对人文性的培养,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的学法缺少有效的指导,语文课流于形式,有些变了味。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生怕学生学得不明白,精读精讲,学生在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懒得思考,缺少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被动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做法也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悟。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部分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大。此时,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它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减负”,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我们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踏实有效地学习,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轻松、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结合本班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明确课标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熟读新课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而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及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生搬硬套,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力争做到每节课后都及时反思,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踏实、有效地学习语文。

2.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做教师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的,更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这正如一岁多的孩童学走路一样,大人只能在一旁引导,而不是告诉他走路的技巧与方法。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从而引发思考。古人也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阅读体验正是在多元的阅读中得以获得的。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小组交流,明白了当年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学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读促悟,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读中品悟,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一定要在读中品悟,学生在熟读、精读之后,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例如,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这篇课文中,我就注重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感悟课文主人公小钱患白血病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共鸣。对于学生朗读的方法,我没有过多地指导,因为在反复诵读之后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年纪轻轻的小钱患上白血病,内心是多么的无助,此刻他需要的莫过于对生命的期盼、对骨髓的期待。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