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职《病理学基础》中信息化教学应用
传统的病理学基础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而且也无法适应当代中职学生的培养需求。就目前中职病理学基础学习现状来看,学习失去了最初的乐趣,在多数学生心中对学习产生了的抵触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现阶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各个学校在坚持教学改革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第一,新时期,面对网络化的日趋普及以及视频传输和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迎来了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微课程”得以产生,而且以迅猛的趋势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前期通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设置为一定时间的讲解视频,通过QQ或者邮件的形式发送至班级每位同学手中,学生在完成视频下载后,随时随地的实现对新内容的预习,并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借助该视频进行重点的复习。在每一学期结束之后,每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都被制作成了教学视频,对于学生的复习提供了有效地资源,有效的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第二,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热衷于电脑游戏,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部分学校还特意将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制成小游戏,如众所周知的“连连看”等。如在进行“炎症”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将各类炎症细胞及其所对应的生理功能为依据制作成简单的、趣味性十足的连连看游戏,使学生在有趣娱乐的过程中无形之间收获了知识。第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也基本都处在一种应付状态,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所预期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将每章节的课后习题做成电脑自动测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2]。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自行的通过电脑端进行相应习题的下载并进行作答,在完成提交之后系统还会相应的给出评判,同时该系统还赋予了一定的人性化设置,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则会出现一些表扬性的话语,当然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会有相应的鼓励性语言。这种生动化的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热情,使课后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彻底转变成了现在的一种学习乐园。第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的普及开来,学生对于这些软件也给予了高度的热情,成为其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软件。基于这一点,现代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实现了微信、QQ等应用的有效融入,通过学生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来加入到教学群,同时教师通过适时发送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到朋友圈,促使大家一起讨论和关注,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在班级教学QQ群中,教师适时的发送一些病理学基础相关的动画视频和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观看,使得一些语言无法描述完整的概念化知识,科学的转化为当前视频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二、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体会
第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好处。首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3];其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微信、QQ、多媒体动画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简单化,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电脑游戏和在线作业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良好局面,同时这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应用过程中的不足。首先,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由于教学中一些资源的限制,因此在微课资源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其次,因为能够准确反映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和结合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电脑游戏的制作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需要在学校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协作下才能完成;这些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的更好应用[4],为此,在后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校方采取措施去不断完善和解决。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一系列的先进教学技术被陆续应用于现代教学领域,对于中职《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地帮助,信息化手段的实施,通过视频或图片形式将一些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后,相信随着国家对于中职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及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定会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训勇.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中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2(83):125-126.
[2]李雪梅.论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5(07):98.
[3]蔺媛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职业,2015(12):95-96.
关键词:Flash;病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4;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71-01
病理学包括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两部分内容,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间的桥梁学科,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机体在发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阐述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化规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病变器官、组织的肉眼观和镜下观的形态变化来描述疾病的病变特点。课程中讲述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变化很多难以理解,教师讲解起来费时费力,学生听起来冗长枯燥;特别是有些疾病的镜下改变很难用文字清楚表述,在黑板上画图不仅费时而且难以演示完整准确的病理变化过程,教材上采用的插图多数是黑白图片,有时也没有清楚的标注说明。而挂图又过于模式化,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常导致病理学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将flash教学引入病理学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愉悦感,有助于教学过程有效实施,克服了病理学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
一、 Flash的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利于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寻找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Flash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1.可进行多类型元件设计,具有矢量动画功能
Flash具有图形、按钮、影片剪辑三类元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象建模。Flash矢量动画可以使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更加细腻、自然,体现变化细节,益于学生接受。比如在《炎症》的内容中,将渗出过程利用Flas表述,学生可以迅速掌握渗出的完整变化过程,对其中局部血流状态的改变,物质的渗出,尤其是白细胞阿米巴式的游出过程,都有了更加形象清晰的认识。
2.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在Flas中,通过超链接、影片剪辑、动态图片等可以实现丰富的人机交互功能。
3.有较好的导入和能力以及更强的多媒体素材整合功能,使用方便
在Flash中可以导入各种类型的声音、图片,且能将这些素材编辑成视频文件,具有更强的素材整合功能。同时,Flas具有多种格式的转换功能,可直接用于网络传输。
4.作品容量小、质量高
Flas具有占用空间少、动画效果好、同步性能高等优点。在PPT课件中加入Flas,可以弥补Powerpoint的不足,丰富多媒体课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难以把脂纹、脂斑转变成粥样斑块的过程动态的进行衔接,利用Flas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Flas使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医学机制等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教师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用专业语言、板书等对动画和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千万不要产生依赖心理,敷衍了事。
2.把握授课速度,重点要突出
Flas使一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这就相应提高了授课的速度,并且动画本身的吸引力,最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由医学知识转移到Flas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制作教学PPT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在课堂上把握授课速度,正确引导,禁忌满堂灌、一刀切。
3.要注重Flas制作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教师毕竟不是Flas制作的专业人士,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制作的动画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述病理学的内容,这就需要求助于专业的人员。当然,Flas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的授课难题,所以要正确理解Flas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Flas,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是现代高职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效祥,赵荣兰,彭美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2):24.
[2]刘晶,李晓兰,王文然,二维平面动画设计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68.
[3]李舟文,黄飞,谢彦鹏,浅析flash动硒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当代医学,2009,15(4):25.
[4]任卓,浅谈flas设计在教学课件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3):16.
[5]宋志宏,吴喜链,高国全等生物化学动画库的构建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52.
[6]翁建霖,运用动画讲授神经生物学的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3):194.
[7]贾飞云,利用Flash软件仿真模拟有机化学实验仪嚣的顺序组装[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168.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护理措施
人体血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若高出这个范围的最大值,则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血压居高不下的疾病,而血压过高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较大,若治疗不当,则会累及心脏、肾脏、血管等,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此时的治疗程序就复杂的多,而且治愈率也相应的降低,高血压患者在情绪异常激动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脑出血,该病发作迅速,前期征兆较少,出血前后时间短,对患者的身体有极大的伤害。与此同时,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亦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病变,例如:肺部受到感染、颅内残留血肿、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出现障碍等,因此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同时注重其他并发症的护理,通过每日的观察和检测来确定患者的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的并发症,若出现并发症前期表现,则应立即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病变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了120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龄在47-80之间,平均年龄为58.7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男37例,女23例),在护理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入院前期对两组患者进行脑部扫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所知,患者脑出血量在25-110ml之间,在对患者进行其他的身体检查后发现,12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现象,有33例患者颅内残留血块,9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护理。在治疗期间详细的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患者的死亡率。
1.2 脑出血护理措施 在脑出血患者的前期康复护理中,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防止脑疝的形成,并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整洁,经常的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防止不洁物刺激患者的皮肤,引发过敏,白天每隔两小时就给病人翻一次身,避免褥疮的发生。通过经常性的口腔清洁护理,改善患者的呼吸道,使其保持通畅,减少患者肺部的感染几率。患者在进行脑部手术和长期卧床后,肢体运动神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康复护理期间,应注意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可对其进行按摩,以促进患者血液的流通和循环,每日定期按摩四五次,以防止出现肌肉坏死的情况;对于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低强度的“散步、向上拉伸双手“来锻炼患者的肌肉,并辅以营养餐来增强患者的机体活力,
1.3 并发症的干预护理 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褥疮、肺部感染、胃出血和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脑出血患者时应加强对其它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形成的原因:脑出血患者昏迷期间,呼吸道不能自主的进行清理,致使痰液滞留在气管内,引发肺部感染,严重者则会引起窒息。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对于不能昏迷的患者,则用吸痰器将痰吸出,能自主排痰的患者则定时拍其背,协助患者用力排痰,若患者出现浓痰,则需进行药物治疗,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护理伴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若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和尿比重升高的情况则需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必要的处理,若患者只是出现轻微的肾功能不全的现象,则需使用对患者肾脏无害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注意患者的饮食方面的问题,尽量以流食为主,同时,从患者的静脉进行注射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胃液变色、血压下降的情况,则需立即通知医生治疗。
1.4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情况紧急无预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打击较大,而在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相对于其它疾病较慢,故使患者或其家人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对于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应以鼓励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让他们了解该疾病的特征,改善他们的心情,使其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及早的战胜疾病。
2 结果: 护理后期,对120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统计,120例患者治愈98例,病情得到控制但没痊愈为13例,死亡为9例。再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治愈57例,没痊愈2例(1例为肺部感染),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过多),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认可率为96.8%,死亡率为1.7%;对照组治愈41例,没痊愈为11例(3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呼吸道感染),死亡为8例(5例死于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认可率为73.2%,死亡率为13.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受到感染的几率很高,容易引发其它的并发症,通过我院进行的治疗观察可知,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亦应注重其它并发症的护理,通过每日的观察和检测来确定患者的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的并发症,对于不同的病症则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做到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能细致入微的照顾患者,以减少患者的病痛,使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综上所述:有效的干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艳琴,黎梅花,张光红.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4,(11):6.
[2]刘荣仡,刘文英,马林.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2):3332
[3]徐桂仙.严林香,李春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肺叩打对肺部感染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2):3147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方法;病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53-01
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几种常见的高血压病例报告如下,仅供同仁参考,期待有更先进的治疗方案。
1 高血压常见临床症状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燥、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多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感。当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液清淡时表明肾脏受累、肾小动脉发生硬化。
2 西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均有高血压病史5~20年,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为30~85ml,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2.1.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并定位,血肿超过3个层面的采用CT片定位,血肿在3个层面内者到CT机下定位,局部麻醉下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低速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颅进入硬脑膜,换上塑料针芯插入针体,进入血肿腔内,先抽吸部分瘀血,然后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冲洗液冲洗及粉碎血肿,让冲洗液从另1出口流出,直至冲洗流出液基本变清为止,再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液化液并关闭引流管,间隔2~4h再开放引流,如血肿没有完全排尽,可反复应用,每天冲洗2~4次,连续3~5天,复查CT待血肿全部或基本清除后拔除穿刺针。同时配合西药抗感染、管理血压、对症、支持治疗。
2.2 疗效观察与结果
2.2.1 疗效标准
治愈:神志完全清楚,肌力恢复至Ⅳ~Ⅴ级,生活能自理,无明显后遗症。好转:神志清楚,反应稍迟钝,肌力Ⅲ级,经人搀扶可站立、行走。无效:神志恍惚或昏迷,肌力Ⅱ级以下,卧床不起或死亡。
2.2.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28例,治愈16例(57.14%),好转10例(35.72%),无效2例(仅占7.14%,其中1例为术后4天放弃治疗,回家后3天死亡,另1例死于术后4h再出血),存活率92.86%。
2.3 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是医学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采用西医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降低了病死率,减轻了致残程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3 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
3.1 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 患者一例,男 35岁
3.1.2诊断依据 该患者患肾病5年,2000年12月出现头晕头痛,测血压250/150mmHg,在上海某医院用尿激酶6万U静滴,每日1次,共2周,并用心痛定20mg/次,3次/日,开搏通25mg/次,3次/日,倍他洛克50mg/次,双氢克尿噻25mg/次,血压虽有下降但仍不理想。出院后遂来我院就诊,查尿常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为3g, 血肌酐为220umol/L,尿素氮为10.5mmol/L,血压为180/110mmHg,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苔薄白腻,脉沉弦。根据肾功能下降,尿蛋白量多,血压偏高,确诊为肾性高血压。
3.1.3 治疗方法
给予改善肾脏微循环,纠正机体内环境,针对受损伤肾脏组织进行修复,扩张各级血管,遂使患者症状消失,病情趋平稳。内服少量降压药:心痛定10毫克,口服日4次;波依定5毫克,早晨口服;罗通尔2毫克口服,至一个半月时,遂根据120/80mmHg血压减量降压药:心痛定10毫克口服日2次;波依定2.5毫克口服日2次,无不适,化验检查肾功能:Scr206.8umol/JL,BuN:9.1mmol/L。
3.2 体会
根据肾脏病的病理特点进行治疗,针对高血压病的特点改善各级血管,针对受损伤肾脏进行修复,从而印证了″治症先治病,病愈症自消″的治疗理念,说明在传统医药的基础上改进治疗方法,会收到神奇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赵忠新,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生命预后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4期.
[2]刘志斌;;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研究概况和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关键词】妊娠期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35-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达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是较为罕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我院对2005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2.4±11.6)岁。妊娠周数30~35周,平均孕周(32.3±5.9)周,其中初产者3例,经产者3例。6例患者血压160/110mmHg~200/120mmHg,蛋白尿++++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出血,出血量15~60ml,CT检查示血肿位于额叶1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1例,小脑1例,脑干2例。全部患者均有抽搐、头痛、呕吐等首发症状,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1例,瞳孔散大1例。全部患者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同时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及家族史。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脑出血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出血量<20ml的患者给予镇静、脱水、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等保守治疗;出血量>20ml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给予MgSO4控制血压在140/90mmHg左右,术中监测胎心搏动。孕周大于36周,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已成熟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2 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母胎状况均良好。手术患者术后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2例。其余4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例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妊娠分娩率66.67%,孕产妇生存率83.33%,围产儿生存率66.67%。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先兆子痫(preeclampsia)、子痫(eclampsia)、原发高血压并妊娠(primary hypertension coincidental pregnancy)及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妊娠期妇女由于脑部小血管持续痉挛,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脑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脑屏障破坏,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在遭遇外部环境刺激,血压增高时破裂出血,形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脑出血。由于妊娠期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成渗漏,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代偿空间小。发生脑出血时更易发生占位效应,加重脑损伤;当胎盘发生缺血缺氧时常进行扩容治疗以改善胎盘血供,扩容治疗会增加颅内压,加重脑损伤,导致孕产妇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出血常由于周围环境骤然改变,机体发生应激性血压骤升而发生,多见于于先兆子痫后、子痫时、分娩时、情绪波动时,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及时终止妊娠是去除病因、防止病情恶化、减轻脑损伤的根本措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常见症状有:发病前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甚至晕厥,意识丧失快速、深度,患者通常会迅速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并伴大小便失禁。临床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旦出现头痛、抽搐、呕吐和意识障碍,应首先考虑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变,及早会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降至最低。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的根本方法是终止妊娠,一般采用剖宫产手术。对于出血量多的患者应尽快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以降低颅内压,可与剖宫产手术同时进行。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给予解痉、降压、脱水、止血、镇静、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脑组织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精神过度紧张;外界刺激导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气温变化过大;年龄<20岁或>36岁的初孕妇;营养不良或过剩;有糖尿病、肾病等病史;缺钙;体重指数≥0.24;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及葡萄胎等)。
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在妊娠期时应做到:认真做好妊娠期保健,定期检查测量血压、体重、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其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伤害降至最低。此外,妊娠期妇女应注意加强营养和休息,多摄入三高一低饮食,即蛋白质、维生素、钙含量高、低盐的食物。多摄入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胡萝卜、绿色蔬菜和谷类等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补充铁剂和钙剂,少摄入腌制食物。睡眠最好采取左侧卧位。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
通过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积极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4.
[2]梁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2):58~59.
[3]赵有发,张远明,梁维邦,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2):97~98.
[4]梁宏光,孙立峰,崔莹,等.早期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脑出血相关性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2):1909~1910.
[5]胡文霞.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3):66~67.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52-03
上消化道出血(UG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7.4%[1]。对于此类患者,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治疗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现就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108例ACVD并发UGH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探讨其临床护理要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8例ACVD并发UGH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33例,年龄45~88岁,平均62.4岁;脑出血49例,脑梗塞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手术治疗36例,其余保守治疗。
1.2消化道出血程度及病死率
轻度失血48例,死亡4例,中度失血39例,死亡7例;重度失血 21例,死亡12例;总病死率21.3%。其中脑出血死亡18例,脑梗死死亡2例,脑亡3例。
2护理
2.1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预测
(1)危重患者的缺氧是造成胃肠道黏膜破坏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2)大量激素长时间的应用可诱发或加重出血;(3)机械通气的正压妨碍了下腔静脉的回流、使下腔静脉淤血、门脉压升高、胃肠静脉充血,其结果有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4)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造成机体的持续应激状态,使出血机会增加。
2.2护理措施
2.2.1积极去除病因 积极去除应激因素、处理原发病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护士应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控制颅内压,防止感染,控制颅内出血,改善氧供,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急性心理反应,阻断恶性循环[2]]。
2.2.2 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直接了解颅内压和UGH情况。当意识障碍加深、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提示有UGH的可能。观察患者呕吐物、胃液颜色、大便性状及行大便隐血试验,确定有无UGH。如患者昏迷加重,血压及脉率改变,出现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甚至呕血、柏油样便,则说明出现UGH。观察末梢循环及肢端体温低,尿量< 30ml/h并排除肾性及肾后性原因,即表示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或循环衰竭。出现以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继续加强观察。本组中有1例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史,入院时神志清楚,CT已确诊为内囊出血,入院后经用甘露醇等降颅压处理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烦躁不安,诉感头晕较前明显,心电监护显示血压正常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入院六小时患者一直未排尿,膀胱区叩诊阴性。护士考虑到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次发病急诊测血压高达180/95mmHg,,入院后没有进行特别降压处理,便建议医生予以大便隐血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大便隐血++++,血红蛋白95g/L,考虑并发消化道出血,经加强止血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头晕不适症状得到改善,血压维持在150-170/80-90mmHg,脑出血病情也逐渐得到控制,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2.2.3 失血量的估计主要依据呕血及黑便的量、色泽和次数,以及脉搏、血压的变化来估计[3]。一般认为:1轻度失血< 500ml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均正常,患者无症状或稍有头晕,不引起全身症状。每天出血量达到5ml以上时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胃内存血达250ml左右时可呕血,出现黑便说明出血量在50-70ml/d以上;本组轻度失血48例,所占比例较大,经过严密的观察,其中44例都得到了及时处理,避免了出血量的进一步增加。2中度失血(800-1000ml)时则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达100次/min或增加20次/min,血红蛋白70-100g/L,出现眩晕、烦躁、尿少;3重度失血>1000 ml时可出现四肢发凉冷汗、少尿或无尿、神志恍惚等休克征象,收缩压低于80mmHg,脉搏在120次/ min以上。
2.2.4 合理安排局部止血药物的灌注时间 除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外,局部止血药的使用也极为重要。根据局部止血药物的药理作用,护士应合理安排每种药物的灌注(口服)时机,以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院常用的口服局部止血药物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8-16 mg加入250-500冰生理盐水或凝血酶200u加冰生理盐水20 ml根据病情q2h、q4h口服等。如为清醒患者要嘱咐其立即服下药物,以免温度升高影响止血效果。如为放置胃管的患者,在灌注药物之前要先抽尽胃液,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及减缓血液的流动,每次灌注药物完后均将胃管夹住,1-2小时后放开引流,并注意观察引流胃液的颜色、性状以及量,每隔2-3小时重复口服或鼻饲止血药一次,并做好记录。本组有18例通过及时正确地局部止血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重度失血1例,中度失血2例,轻度失血15例。
2.2.5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胃内存血量达250ml左右时可呕血,在患者咳嗽及吞咽受抑时呕吐即可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增加病死率。故昏迷患者要取头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及时吸出呕吐物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本组中有3例并发呕血患者经过正确处理,无1例发生窒息,也未做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2.2.6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ACVD患者病程长、恢复慢、日常生活和康复过程中很大程度要依赖家属的协助、监督和评价,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主要由其家属完成,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家属的康复技能知识宣教,正确的训练模式,避免或减少错误的调理、训练方法造成不可逆转的运动功能障碍[4]。ACVD并发UGH患者除了常规的运动功能康复指导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而且要避免进食粗糙,坚硬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免再次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脑血管患者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就表明病情危重,其病死率很高。因此,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小心谨慎,细致入微,要预见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害性,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以便及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从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卓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01,17(10):767.
[2] 苏红,鲜继淑.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38.
【关键词】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4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妇产科自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半年间,阴道分娩有210例中,出现产后出血12例,占总数的5.7%,其中子宫收缩乏力6例,占50%,胎盘、胎膜滞留和粘连3例,占25%,宫颈裂伤2例,占16.6%,精神受到刺激后并发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大出血1例占8.3%。
1.2 方法 按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由助产士重点观察和记录胎儿,胎盘娩出后至分娩结束2小时内阴道流血量严密观察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采用一次性产包和消毒干纱布浸湿前后称重对比,结合分析产妇人流次数及产妇年龄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产后出血与年龄的关系:3 讨论
3.1 由表1可见,生育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5.07岁,生育最佳年龄为21-25岁,年龄超过30岁以上生第一胎为高龄初产妇,超过35岁以上的初产妇属于高危妊娠,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身体各器管的恢复功能降低,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分娩后,宫缩乏力,易导致产后出血,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也明显增大。
3.2 产后出血的产妇中,除高龄妊娠外,多数是做过人工流产术,因为,人工流产术,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若人工流产术后不注意卫生常并发子宫内膜炎,再孕时,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部分或完全缺乏,致使受精卵着床时绒毛附着异常,如绒毛附着子宫肌层,则形成胎盘植入 [2]:易引起产后胎盘粘连,所以,有人工流产史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性病,炎症、侵扰着育龄期妇女健康,治愈后也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对育龄期妇女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4 观察和护理
4.1 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十分重要,当胎儿娩出后,在胎盘尚未剥离之前,避免过早挤压子宫及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剥离完整,母体面胎盘小叶有无缺损,血管有无断裂,有无副胎盘,如自娩不全,行指搔净或清宫,仔细检查宫颈,阴道有无裂伤如产道损伤,给予修补,缝合,常规肌注或静滴缩宫素20u,测血压,产后注意保暖,产房观察2小时后,按摩宫底,排出宫腔积血,如无活动性出血,病情平稳后,送病房休息。
4.2 产后出血的护理
4.2.1 产后出血的护理 主要强调预防为主,宫口未开全时,产妇过早用力,导致宫颈水肿,弹性降低,当胎儿迅速娩出时,宫颈易裂伤,宫口未开全时,避免加腹压,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及臂位牵引术等。宫颈裂伤的主要症状是:出血持续不断,鲜红色,如损伤大血管则出血活跃且量多,伤口长而深达侧壁时,可形成盆腔血肿,伤及子宫动脉时,产妇呈内出血休克[3]:撕裂处以2/0DG线行褥式或连续缝合。
4.2.2 指搔 对胎盘、胎膜粘连不下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常采用指搔法,助产士必须手指细长,伸进宫腔后,一次性指搔干净,避免反复进出宫腔,指搔法:简便,快速、有效。
4.2.3 如胎盘、胎膜已剥离完整,宫颈、阴道无裂伤,但产妇大量流血不止,并出现面色苍白,打哈欠、头昏、恶心等症状时多数属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必须同时给予以下处理:1、肌注或静滴缩宫素;2、双手按摩子宫,压迫腹主动脉;3、吸02,静脉补液,做好输血准备;4、米索前列醇3#(0.6mg )由塞入,舌下含服3#(根据病情);5、0.9%生理盐水250m1+垂体后叶注射液12u静脉滴注;6、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4.2.4 心理护理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当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这短短的时间里,对产妇来说,身体上经历了疼痛的折磨,产程中用力,产后出血等一系列后,已是筋疲力尽,身体十分虚弱,此时有个别产妇对婴儿性别,婴儿是否有缺陷,健康状况特别敏感,如果,此时精神上再受到什么刺激,产妇的情绪会突然低落,身体抵抗力迅速降低,体内各器管组织发生一系列内环境改变,此时,子宫收缩乏力对缩宫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引起产后大流血。所以,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如果新生儿有什么情况,医护人员在产妇面前暂时保密,先向家属交待清楚等产妇身体有所恢复后再作解释并给予安慰。
4.2.5 回房后护理 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产后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2小时之内嘱病人不易下床活动,注意休息,必要时,尽早给婴儿早吸吮。
5 小结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护理,使几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处理,均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尽可能使产妇做到首次妊娠分娩,选择适宜的避孕方法和适宜的受孕年龄,门诊护士做好产科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成员掌握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工作者应提高技术,避免粗暴或过度刮宫、增强责任感,密切观察和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预防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重庆出版社1996.129.
[关键词] 脑出血;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66-02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1]。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常在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病。本文总结了2004-2005年以来96例脑出血病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发病年龄30-78岁,原发有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血压升高者5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例,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61例,合并其他并发症26例,合并脑疝、消化道出血的7例,合并脑疝、肺部感染的6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2例,肺部感染的3例,脑疝的8例,死亡18例。
2 观察要点
2.1意识的改变
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征。观察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嗜睡、朦胧、昏睡及昏迷,以估计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以便及早处理,可采用简单问话、试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等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本组有2例病人入院时神志清楚,给予降脑压、止血、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至第47天时病人再次出现出血现象,神志不清,血压升高,高热,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因此,注意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对估计病情的进展,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2.2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改变是脑出血病人一项极为重要的体征。因脑出血或脑疝时瞳孔可发生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的改变。见此情况应积极抢救,要密切观察瞳孔变化以防病情变化,如双侧瞳孔不对称,提示内囊出血;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高热,提示桥脑出血;双侧瞳孔忽大忽小或大小不等,提示有脑疝迹象。
2.3 呕吐物的观察
脑出血的病人由于颅内压升高多伴有呕吐,对呕吐的观察是早期颅内高压的可靠指征之一。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警惕由于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的上消化道的出血。
2.4 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测查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情况。颅内压增高可有呼吸、循环及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测脉搏、呼吸、血压至少每1小时一次,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病情变化随时测量[2]。
3 护理要点
3.1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头部置冰袋冷敷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探视,保持血压稳定,控制血压在适宜的水平,防止血压过高造成再出血[3]。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出血病人多伴有昏迷,头部位置不当常引起窒息,病人应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呕吐物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要及时吸出,为预防肺炎,应经常翻身叩背(2~4 h一次),定时吸痰,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引流通畅,如有缺氧和窒息者及时给予吸氧。
3.3 积极降低颅内高压预防脑疝形成
可采用脱水疗法,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电解质平衡,要防止钠的潴留和低钾血症。
3.4 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出血的病人,多伴有昏迷、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往往由于生活护理不周出现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3.5 口腔护理
为预防口腔细菌和真菌感染,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口腔清洗护理。口腔粘膜有破溃时应涂龙胆紫,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防裂油等。
3.6 饮食护理
昏迷患者禁食1~2 d,其后采用鼻饲,每2-3小时注入流质饮食,每次150~250 ml,保证营养的供应。
4讨论
脑出血由于多伴有高血压病史,在住院过程中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细致观察及精心护理相当重要,尤其对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如有病变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发症是脑出血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护理过程中每项观察及处理都应认真细致,不但要考虑如何保全生命,也要考虑病人愈后的生活,尽可能减少和消除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
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有意识后,护士应耐心地开导病人,争取病人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更好地调整病人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功能,促进疾病早日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
总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不佳,但是如果能得到良好、正规的护理,就能预防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所以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98-799.
[2]汪玲.脑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03):5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8.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射心脏损伤;病理;生物学机制
引言
据调查,2013年全球共有近1500万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约800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占重要地位。报道显示,由放射治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排在幸存患者的第二位[2]。引起放射性心血管疾病原因众多,包括职业暴露、医用辐射、银河宇宙射线、放射治疗射线等[3]。本文就放射治疗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及生物学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1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定义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慢性长期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放射治疗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得以表现[4]。由放射治疗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急慢性心包疾病、心肌病、瓣膜功能不全、传导异常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统称为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heartdisease,RIHD)[5]。
2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剂量-体积研究
以往公认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心脏损伤的剂量是40Gy,认为低于这个剂量是相对安全的,如今出于放疗安全考虑的研究指出,即使是相对低剂量的放疗同样可以引起心脏损伤。放射性心脏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一个主要不良反应,经过胸部放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明显增加[6-7]。一项食管癌的Ⅲ期临床研究(RTOG9405)发现接受高剂量(64Gy)放射治疗比接受标准剂量(50.4Gy)的患者预后差[8];另外一项关于肺癌放射治疗剂量的临床研究(RTOG0617)也同样发现接受了高剂量(74Gy)放射治疗患者比接受了标准剂量放射治疗(60Gy)患者的预后差[9]。99mTc-MIBI标记SPECT早期诊断放射心脏损伤研究中,证实心脏的损伤主要与V37~V40相关,其值越大,心脏缺血的发生率越高[10]。Takanami等[11]通过123ⅠBMIPP标记SPECT/CT检查,对比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肌代谢变化,发现放射治疗后短期内的心脏损伤变化与放射剂量特别是V40相关,而长期变化还与其他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对于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应给予适当剂量,尽量减少心脏的受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基础
3.1心包疾病心包是射线最敏感的部位,是放射性心脏损伤最常累及的部位,主要表现为心包炎及慢性心包液渗出,后逐渐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12]。发生RIHD时,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性液体渗出及心包膜纤维化,伴有轻度的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继而出现心包积液和心包肥厚。3.2心肌病放射性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润盘“脱焊”,肌纤维变性坏死、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质水肿,甚至可能出现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环境的紊乱,产生心肌损伤和心肌电紊乱,损伤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和范围相关。最终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的收缩及舒张障碍,影响心脏功能。3.3瓣膜功能不全放射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瓣膜功能障碍[13],主要包括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14]。瓣膜狭窄主要是由于瓣叶纤维化钙化粘连,而瓣膜关闭不全主要是瓣膜结构的改变。由于瓣膜没有血管,不能用微血管损伤缺血导致解释,推测可能由心包及心肌纤维化继发引起。3.4心脏传导异常射线导致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是指心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前后结间束、左右房室束分支、分布到心室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有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野纤维。由此可知,心脏传导系统遍布整个心脏组织,心脏各部位发生RIHD均可继发传导系统损伤,但血管病变仍是主要原因。3.5冠状动脉疾病射线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损伤,动脉壁的纤维化、内膜增厚及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其结果是引起冠心病。放射线诱发的冠状动脉病变中膜破坏更为严重,外膜纤维化增厚更加明显,脂质和钙化成分较多,而纤维组织相对较少。冠状动脉病变时放射线作用的靶点仍是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致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发生纤维化,心脏功能受损。
4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
4.1DNA损伤近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DNA损伤反应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15]。在射线等电离辐射作用下,DNA发生损伤,双链出现断裂,γ-H2AX(DNA双链断裂的指标)升高,进而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凋亡[16]。研究发现射线照射后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17]。另外Lee等利用内皮细胞P53基因敲除的小鼠证实P53(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18]。并后续被证实P53是通过细胞周期依赖蛋白P21发挥作用的,P21可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从而能够有足够时间进行DNA损伤的修复[19]。4.2氧化应激活性氧自由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普遍认知[20]。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氧自由基同样扮演重要角色。射线暴露后,可以产生多种氧化产物:超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硝基盐等[21]。高浓度的氧自由基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发生代谢障碍,导致细胞的损伤[22]。氧自由基还可以直接引起DNA的损伤,包括碱基的氧化、单链DNA的形成、DNA双链的断裂[23]。资料显示,暴露于过多的氧自由基,心肌细胞出现肥大,且可能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甚至心脏衰竭[24]。4.3端粒侵蚀端粒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端粒的长短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5],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端粒酶,它与端粒的合成相关。在哺乳动物出生后,端粒酶就停止表达,Bär等研究表明特异性激活心脏组织端粒酶活性,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衰的发生率[26]。端粒侵蚀普遍发生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在动物实验中也证实有端粒酶缺陷的小鼠模型较正常小鼠端粒更短,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27]。更有研究证明氧自由基也能导致端粒的消耗[28]。4.4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是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重要靶点,内皮细胞受照射后,可以引起直接损伤、炎性反应因子的释放及凝血途径的激活。4.4.1内皮细胞损伤综上多个机制均可以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放射损伤后动物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管密度降低及残余血管的功能改变[18]。4.4.2炎性反应因子内皮细胞在照射后数分钟,即可诱导黏附分子及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急性炎性反应的产生。招募的炎性反应细胞可以分泌促纤维化生长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等[29]。照射数小时后,炎性反应细胞继续分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30]。损伤的内皮细胞还可以诱导单核细胞的聚集,吞食低密度脂蛋白成为泡沫细胞,最终发展为脂质斑块,形成动脉硬化[30]。且研究发现NF-κB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也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31]。4.4.3凝血激活近年来,多个研究通过q-PCR对接受电离辐射细胞进行组织因子的检测,结果证实电离辐射后组织因子的表达上调[32]。上调的组织因子以及纤维化产生的胶原,可以激活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共同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导致微血管阻塞,影响血管功能,结果引起心肌缺血。除了组织因子的过度表达,Widlak等[33]对放疗结束后患者血样分析发现存在多个凝血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另外,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组织,可以直接激活血小板,导致5-羟色胺(5-HT)和血栓素A2(TXA2)的释放,引起血小板聚体和血小板血栓形成。
5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