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国民生产总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生产总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生产总值

第1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关键词】投资 国民生产总值 线性回归 模型检验 结果分析

一、案例数据

二、建立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描述,由Y和X1、X2、X3的散点图可知基本为线性关系,因此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三、估计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做OLS估计,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X1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R2 很大,可是每个t检验的统计值都很小,因此可认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用Frish法进行修正。

(1)对Y分别关于X1、X2和X3作最小二成回归,可得如下结果。Y对于X1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04和0.899;Y对于X2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3和0.927;Y对于X3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11和0.906。因而由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可知,X2更新改造投资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其次才是其它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

(2)选定第二个回归方程为基本回归方程。分别加入X1和X3。

首先加入X3,在加入X3之后,观察输出结果可知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变化不大,可是解释变量t统计量的值却变小了,所以模型之中没有必要保留X3。加入X1之后,由输出结果也可以得出,加入X1之后,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变化不大,可是解释变量t统计量的值却变小了,所以模型之中也没有必要保留X1。仅仅需要保留X2。

经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消除多重共线性之后,我们可以在模型中去掉X1和X3。因而可以建立Y和X2之间的关系。Y和X2之间的关系如下:

Y=1448.03+13.75X2

(4.00) (15.52)

R2 =0.95 DW=0.54

五、异方差检验

对Y关于X2建立的线性模型做White检验,通过输出结果可知:Obs*R-squared的统计值为2.978,比临界值要小。可以通过White检验。因此模型之中不存在异方差。

六、自相关检验

由回归方程可知,方程DW统计量为0.54,则模型存在自相关。需要消除自相关。参差相关图和偏相关图如下。

相关图十一个衰减的过程。偏相关图在k=1有峰值,在k=2处可能也是峰值。因而可以建立Y关于X2 AR(1) AR(2)的回归方程。但是通过由输出结果可知,AR(2)并没有显著性。则应该把AR(2)在模型中删除。可得到新的输出结果如下:

DW值为1.27,可以通过DW检验,则模型中的自相关消除。

七、结果分析

由最后的输出结果可知,R-squared=0.992Adjusted R-squared=0.991。因此,样本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高,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测值。X2的t统计量4.67和AR(1)的t统计量14.21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F-statistic= 991.6也使模型必然可以通过F检验。

八、经济意义

第2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一、建立模型

建立VAE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来建立模型,建立的模型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农业基础设施存量(I)。

二、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国民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得到Ln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取自然对数,得到LnI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结果见表1。

通过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LnGDP和LnI都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变量,这两个变量都具有一阶单整性。检验结果表明,VAE模型可以采用LnI和LnGDP的一阶差分序列DLnI和DLnGDP来建立。

三、方差分解

对国民生产总之增长率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增长率的预测误差进行方差分解见表2。

通过表2可以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冲击的贡献率每年都在65%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增长率冲击的贡献率增长显著,每年都增长好几个百分点,而且越来越快,到第10年已经达到33.7%。农业基础设施存量自身冲击的贡献率一直在45%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冲击的贡献率始终在47%水平上,这表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受到农业基础设施存量的极大影响;而农业基础设施存量也受到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影响。

以上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在农业上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采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

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下通过空间数据来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空间数据来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研究方式。我们将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的相关程度用Moran来表示,计算出Moran指数值。

Moran指数值的范围一般大于负1,小于1,如果Moran指数值为正数,表示空间自相关的存在为正,如果Moran指数值为负数,表示空间自相关的存在为负,如果Moran指数值为接近0,表示空间自相关不存在。Moran指数值还可以采用硬外一种方法来计算,即通过统计量来计算,我们将统计量用字母Z来表示。同样,如果Z的值为正数,表示空间自相关为正,如果Z的值为负数,表示空间自相关为负,如果Z的值接近0,表示空间自相关不存在,证明观测值是随机在空间分布上排列的。

通过表3可以发现,空间自相关的存在为正,说明2001~2010年的农业生产率的生产技术在向外扩散,各个省之间的农业生产率之间相互影响,存在着全局的空间依赖性。

五、空间面板SAR和VAE模型检验

将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用SAR来表示,SAR可以表示为:

第3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第4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引进来,走出去,均衡发展

从历史沿革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用GDP代替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新标准,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国经济增长呈现GDP与GNP差距扩大的趋势,把GDP与GNP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国际通行的统计方式有两种——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二者的关系等式为:

其中,NFP代表本国国民在外国境内的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境内的收入,即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收入,这些收入是由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国际间流动引起的,故称为净要素收入,具体包括付给工人的净报酬、净投资收入。当存在着一国向另一国无偿捐赠的现金或其他实际资源时,这一单方面转移也应包括在其中。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

净要素收入(NFP)这一指标的大小与正负,决定着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大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国经济增长呈现GDP与GNP差距扩大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GDP与GNP相差甚微。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GDP与GNP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的GNP都大于GDP,因为发达国家到海外投资多,他们在国内和国外共同创造的总经济价值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则截然相反,GNP常常小于GDP的增长。各国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性以及跨国流动的不均衡性,是许多国家GDP与GNP差距不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1993年以后,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一直位居首位,而对外投资整体规模较小,导致GNP慢于GDP的增长。GDP与GNP差距的持续扩大折射出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

三、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

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GDP与GNP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GDP指标的片面性显得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单纯用GDP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容易高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低估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GNP仍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从单纯重视GDP,转向更加重视GNP,寻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1.充分认识和发挥对外投资的作用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还很低。按照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还没有到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对外投资的唯一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全球竞争演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能力为主的竞争。应充分认识对外投资在“走出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培育中国式跨国公司的发展,提高我国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2.以国内产业为依托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外投资要以国内产业为依托。我国国内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要以纺织、轻工、机电为重点,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实现“全球生产,全球经营”。从国内产业升级发展出发,要求“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利用国外资源来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约束

从理论上来讲,获取境外资源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两种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初级形态的资源出口采取限制政策,国家间争夺能源的斗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外投资,加强海外重要战略资源的供应保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而且在后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力争成为劳务出口的大国和强国

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GNP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这种比较优势不应仅体现在我国的出口和吸收外资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在“走出去”之中。要把劳务输出放到与出口和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管理职能的协调和整合,提高我国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维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单忠东、綦建红编著,《国际金融》(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5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1、通海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2016年,通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19亿元,增长10、7%;

2、新平县,玉溪市下辖县,新平县东与峨山县毗邻,距昆明市180公里,距玉溪市90公里,2012年,新平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48186万元,同比增长15、4%;

3、峨山县,玉溪市下辖县,峨山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2012年,峨山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39435万元,同比增长14、3%。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广义货币供应量;经济波动

1 引言

自2002年以来,随着境外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持续涌入,我国国内相继发生了房地产市场泡沫、股市上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机构的“去金融杠杠化”趋势强化,外部冲击下的国内经济形势剧烈演变,潜入的短期国际资本又出现逆转势头,与之伴随着的是国内货币政策困境、人民币汇率波动、股指大跌,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因此,从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分析短期国际资本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科学而前瞻地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关系,无疑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可为妥善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提供重要思路。

2 文献回顾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比较缺乏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实体经济关系的专门性研究成果。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多元化资产配置效应。如Edwards[1],Papaioannou[2]等。(2)资本流入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过度流入会导致宏观经济过热,具体表现为:一是引起货币扩张,增大通货膨胀压力[3];二是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恶化贸易条件[4];三是影响总需求[5]。

梳理并综合目前国内关于短期国际资本的研究文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研究短期国际资本的估算方法。尹宇明、陶海波使用的计量方法为:短期国际资本规模=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入+以其它名义通过正常渠道流入的短期投机资本[6]。唐旭、梁猛认为,短期国际资本从贸易渠道流入的成本较大,短期国际资本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利润留存、外国直接投资折旧和外资投资企业的外债等三个渠道流入中国[7]。

第二类文献主要分析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代表性文献有:王世华、何帆发现,人民币升值预期是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也会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8]。张谊浩、裴平、方先明的研究结论认为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大陆除出于“套利”动机外,还出于“套汇”和“套价”动机[9]。

第三类文献主要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刘莉亚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显着推动住宅价格尤其是豪华住宅价格指数的上升[10]。张谊浩、沈晓华发现,人民币升值和上证综合指数上涨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原因,但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并不是上证综合指数上涨的原因[11]。

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但考虑到目前的文献尚缺乏针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实体经济,特别是与经济增长率波动关系的专门成果,这与中国当前经济稳健运行的现实要求极不相符。为此,本文将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影响机制,以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3 理论模型

根据货币供给的乘数理论,假设在短期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基础货币供应量(H)与货币乘数(λ)共同决定。假设,短期国际资本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滞后期及广义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影响的滞后期分别为a、b。在t期,广义货币供应量表达式如下

由(13)式可知: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SCFt-a-b0,若t+1-a-b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高于t-a-b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经济增长率会上升;反之,则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型推导过程中隐含着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即短期国际资本主要通过直接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产出变化。。

4 样本选择及其描述

结合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实际状况,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本文选择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WIND资讯系统。1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本文运用价格指数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处理得到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由于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是一组具有较强季节特征的时间序列数据,这里对其进行季度调整,调整后的数据作为2000~2008年每季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参照第二部分理论模型的推导结论,本文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短期国际资本对GDP进行传导的中间变量。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SCF)

本文参考并改进张谊浩、沈晓华[11]计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规模的方法估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具体测算公式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量-FDI-正常的贸易顺差

在计算正常的贸易顺差时,本文改用加权移动平均法。在确定权重时,首先算出2000~2004年各季度贸易顺差的估计值,贸易顺差估计值的确定方法为:当期季度贸易顺差的估计值=当期季度前四个季度贸易顺差估计值的移动平均值,例如2000年第一季度贸易顺差估计值为1999年四个季度贸易顺差的均值,2000年第二季度贸易顺差的估计值为2000年第一季度贸易顺差估计值和199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贸易顺差的均值。然后将各季度实际的贸易顺差除以对应时期的贸易顺差的估计值,将这些比率的均值确定为权重。经计算,权重为1.16。基于2000~2004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比较平滑,2004年以后我国的贸易顺差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文认为2000~2004年统计的贸易顺差额为正常贸易顺差,2004年以后,统计的贸易顺差中含有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此外,考虑到在人民币升值时,以美元计量的贸易顺差会有所扩大,为消除人民币升值对所估算的正常贸易顺差额的影响,本文采用汇率修正,以人民币计价各季度贸易顺差金额。3 经济增长率(GDP_R)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SCF_R)

本文中各季度经济增长率(GDP_R)的计算公式是:本期经济增长率=(季度调整后本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季度调整后上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100。各季度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SCF_R)的计算公式是:本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A×本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上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当本期和上一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都大于零,或者本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小于零且上一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大于零时,则A=1;当本期和上一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都小于零,或者本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大于零且上一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小于零时,A=-1)。经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走势参见图1。

5 实证检验

表1给出所有相关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由表1可知,对于变量GDP、SCF和M2的水平值序列,ADF检验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三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同时,对于这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ADF检验都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存在的原假设。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认为这三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同时,对于变量GDP_R和SCF_R的水平值序列,ADF检验在1%的显着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该结果说明这两个序列是平稳的。

5.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DGDP、DSCF和DM2三变量均为平稳序列(见表1),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SC和AIC准则确定滞后期为2,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量(DSCF)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量(DM2)的Granger原因,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量(DM2)不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量(DSCF)的Granger原因;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量(DM2)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变化量(D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量(DSCF)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变化量(DGDP)之间不存在显着的Granger因果关系。可以证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不会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直接效应,但会通过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间接效应。该实证结论部分可以佐证前文理论模型中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2.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确定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动波动率(SCF_R)和经济增长率(GDP_R)这两个序列平稳的基础上(参见表1),本文运用2000年第二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两个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但是经济增长率不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的Granger原因。2.2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为分析经济增长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突发性变化的反应,本文利用VAR(2)模型给出经济增长率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的脉冲响应图形和方差分解图形,分别见图2和图3。

经济增长率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的交叉响应函数表明(见图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的非预期变化将迅速对经济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但是,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影响不显着。

图3结果显示,造成经济增长率发生剧烈波动有20%左右是由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异动引起;同时,经济增长率发生剧烈波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不大。

6 结论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实体经济的渠道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着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着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同时结合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动将引起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通过方差分解,本文还发现造成经济增长率发生剧烈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参 考 文 献:

[1]Edwards S. Capital controls, capital flow contractions, and macroeconomic vulnerability[R]. NBER Working Paper, 2007.

[2]Papaioannou E. What driv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lows? Politics, institutions and other determinant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 88(2): 269-281.

[3]Filer L H. Large capital inflows to korea: the traditional developing economy story[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4, (15): 99-110.

[4]Athukorala P C, Rajapatirana S. Capital flow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R]. The World Economy, 2003, 26(4): 613-637.

[5]Celasun O, Denizer C, He D. Capital flow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turkish case, 1889-1897[R].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1999.

[6]尹宇明,陶海波.热钱规模及影响[J].财经科学,2005,(6):131-137.

[7]唐旭,梁猛.中国贸易顺差中是否有热钱, 有多少[J].金融研究,2007,(9):1-19.

[8]王世华,何帆.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J].世界经济,2007,(7):12-19.

[9]张谊浩,裴平,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9):41-52.

第7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

前言:近年来虽然国家对房价进行了适当的控制,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房地产业一直处于较活跃的状态,而房地产经济以房地产业为核心,是与其相关的生产、开发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与其自身生产力的结合体,由此可见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自身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会产生影响。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即房地产业所有开发法人单位所投资开发的房屋建筑物、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及相关的土地开发工程及土地购置等方面的资金支出,每一方面根据具体的房地产用途及功能又可以细分,目前统计调查法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采取的办法,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某时间段内社会建造和购置的固定资产超出500万元以上的费用,所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其组成部分,据相关资料显示1986年至199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3.2%上升至15.7%,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1996年至2000年虽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但在短暂下降后仍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恢复至15%,截止2014年其比重一直稳定在17%左右,而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贡献率虽在1986年至1996年由7.7%下降至负值,但1996年以后贡献率迅猛提升,至1999年达历史最高峰值33.8%,近年来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仍有快速回转的趋势,所以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计算,可以发现其对国民经济增长也有重要意义[1]。

二、房地产生产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生产主要指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据我国行业分类标准显示,房地产业主要包括以房地产为对象的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自有经营及特殊房地产五方面主体的生产活动,其每方面又可根据自身的性质及规模进行细分,属于我国的第三大产业,而房地产生产增加值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居民自有住房和租赁住房之间的比率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同一时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针对房地产增长值计算时应结合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的总产出和其实际的增长值等数据,增长值可直接由参与房地产生产活动的主体的具体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叠加计算获取,而居民自有住房主要由其虚拟折旧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住房折旧率在2%左右,农村在3%左右,而经计算可以看出近年来房地产生产增长值一直处于快速提升的状态,而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如1978年80亿,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2%,2014年达33299亿,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与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居民住房条件消费的经济体制有必然的关系,如果将1978年以后房地产业生产增加值代入房地产业增长值对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房地产业不变价增长值/不变价国民生产总值×100%,可以发现1979年为1.7%,2000年为2.4%,2014年为4.3%,其整体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上升的重要动力[2]。

而房地产相关产业主要指房地产业发展所需的建筑材料产业,如钢筋水泥业等;居民住宅性消费,如家电业;居民住宅服务,如物流业、金融业等,据资料显示,2012年房地产业开发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增长值近43840亿元,对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近24%,由此可见房地产生产中不论是房地产业自身还是其相关产业的增涨值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房地产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消费即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房消费及与之相关的服务消费的总和,由于居住环境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房地产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有较大份额,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乡新建住房面积不断增加,例如城镇新建住房面积1978年改革开放时,其总数量只有3800万m2,到2000年其总数上升到近5.5亿m2,截至2014年以达到36.3亿m2,农村新建住房面积在1978年改革开放时,其总数量只有1亿m2,到2000年其总数上升到近6.5亿m2,截至2014年以达到39.2亿m2,1978年,我国人口有近10亿,2000年我国人口近13亿,2014年我国人口有13.2亿,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3]。另外,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房地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角度看,居民房地产消费主要包括购房、租房、住房维修、水电煤气及其他相关支出,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4年,居民房地产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稳定于17%,占支出法国民经济的6%左右,2008年以后至今,居民房地产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09年4.1%,2010年2.6%,2011年2.8%,2012年3.2%,2013年3.3%,2014年2.9%,由此可见2008年以后我国居民房地产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比较稳定,如果将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与房地产消费所创造的经济值叠加,那么其对国民经济中增长的贡献率将更大[4]。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增长对国民经济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其发生较大波动时会致使国民经济同样发展较大振幅,所以国家应针对性的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使其在平稳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此保证社会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原鹏飞.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第8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2010年:人均GDP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部各省2003、2004年人均GDP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推算出中部地区2003年人均GDP为7497.5元/人,2004年人均GDP平均为8738元/人。(见表1)

据计算,与2003年相比,2004安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按现行价计算)为20.34%,中部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速(按现行价计算)16.55%,要高出3.79个百分点。另从表3可知,1992-2003年期间安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为10.57%。因此,假定今后五年,即到2010年安徽人均GDP增长速度保持在11%,高于中部地区平均人均GDP增长率(按现行价计算)2个百分点计算,则五年后即2010年安徽人均GDP将达到14530元/人(1760美元左右);而中部地区人均GDP若按9%的速度增长(按现行价计算),到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将达到14650元/人(1770美元左右)。

因此,若安徽能继续保证较好的增长势头,乘势而上,始终保持比中部地区平均增长高2个百分点的速度,到2010年,安徽人均GDP将达14530元(1760美元左右),可望基本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2020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对1992-2004年安徽和全国平均的人均GDP指标及指数进行比较。

根据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指标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2003-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2020年达到17500亿元,人均3000美元以上。从安徽看,2004年,安徽人均GDP为7768元,相当于939美元,要实现2002年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未来16年的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53%。从全国来看,2004年人均GDP为10533元,相当于1274美元,要实现2020年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未来16年的平均增速为5.50%。也就是说,未来16年中安徽人均GDP的增速必须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从表2来看,只有1992-2003年间按可比价计算的人均GDP增速,安徽比全国平均高1.86个百分点,比较接近2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2004年按现行价计算的人均GDP增速,安徽比全国平均高0.19个百分点。

因此,安徽要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必须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2个百分点,困难很大,任务也非常艰巨。

205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应该指上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125美元至9655美元之间。若以1997年为基期,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最低标准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下限指标,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上限指标,再根据近20年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绩考虑上中等收入国家将来可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则可以有以下两套上、下限指标方案:

第9篇: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201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卷七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16~120题。

国泰摩托募集大量资金,主要用途:(1)投资4883.6万元用于冲压生产线技术改造,年创效益1475万元。(2)投资4958.5万元用于焊接生产线技术改造,年创效益1980万元。(3)投资4957.9万元用于发动机箱体、箱盖生产线技术改造,年创效益2039.29万元。(4)投资4955.3万元用于发动机曲轴连杆生产线技术改造,年创效益2376.5万元。(5)投资4850.5万元用于塑料注塑成型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年创效益1980万元。

116.在(1)~(5)中哪一项投资最大?()。

A.(1)B.(2)C.(3)D.(4)

117.在(1)~(5)中,哪一项创效益最少?()。

A.(1)B.(2)C.(3)D.(5)

118.总共投资多少?()。

A.24605.8万B.19853.6万

C.27632.4万D.21672.4万

119.年创效益共为多少?()。

A.9850.79万B.8972.56万

C.9349.27万D.9172.38万

120.年创效益占投资额的比重为多少?()。

A.40%B.37.2%C.43.1%D.51.2%

二、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121~125题。

1995年我国主要经济区生产力布局

地区名称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占各区总和的比重(%)

长江三角洲地区331.6820

环渤海地区1122.4022

中部地区87.13.0814

珠江三角洲地区29.90.9813

西南地区1422.4311

东北地区1241.1315

西部地区3070.825

121.各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西南地区B.中部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

122.各地区中,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

C.环渤海地区D.西部地区

123.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

A.4倍B.5倍C.6倍D.7倍

124.1995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1)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总值(GNP2)相比()。

A.GNP1=GNP2B.GNP1>GNP2

C.GNP1<GNP2D.无法确定

125.()两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和正好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总值相同。

A.中部和西部B.珠江三角洲和西南

C.环渤海和西部D.东北和西部

三、根据下图回答第126~130题。

126.除了怀孕与哺乳期的妇女,个体在()年龄段对钙的需要量最大。

A.青少年B.成人

C.更年期D.怀孕与哺乳的妇女

127.成人对钙的实际摄入量是应该摄入量的()。

A.20.28%B.45.13%C.61.59%D.43.75%

128.()年龄段的人实际摄入钙的量最低。

A.儿童B.成人C.更年期D.青少年

129.青少年与哺乳期妇女相比()。

A.前者比后者的钙营养状况好B.后者比前者的钙营养状况好

C.两者的钙营养状况均良好D.前者与后者的钙营养状况一样好

130.比较各年龄段的钙营养状况()。

A.儿童优于成人B.青少年优于哺乳期妇女

C.儿童优于哺乳期妇女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四、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131~135题。

某大专院校教师情况

类别

年度老年中年青年

男女男女男女

19961206024012010040

199721040320200200120

1998300150400270320280

131.该校教师最多的是哪一年?()。

A.1996B.1997C.1998D.不清楚

132.哪一年青年男教师的增长幅度最大?()。

A.1996B.1997C.1998D.不清楚

133.1996年到1998年,该校哪一个年龄段的男教师人数增加最多?其增长率为多少?()。

A.老年200%B.中年167%

C.青年220%D.中年233%

134.该校1997年男女教师的比例为多少?()。

A.2∶1B.2.1∶1C.1.5∶1D.不清楚

13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997年男教师最多

B.1998年女教师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