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该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并具体要求幼教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该标准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标准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同时,通过阅读标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对教师的道德、教学方式、综合素质等定性的方面进行描述,以便于学校对老师在选拔、考核等方面的评定。这种线条较粗的标准制定,实际上是符合儿童教育多样化需求的,便于老师在基本的标准下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统一的、明确的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或将为日后民办幼儿园老师的考核或职称提供一个解决的基础,但前提是需要设计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评定考核制度让标准真正发挥作用。另外,这套标准的出台也有利于设置有师范专业的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院校在培养教师时在教学理念上达成一致,有利于缩小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
对此“师德专业标准”,不少家长表示很有必要。因为日前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幼儿园甚至中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家长很担心孩子受到老师“虐待”。家长张先生说:“现在不少幼儿园老师没有专业幼师资格,控制不了情绪,一生气可能就会动手打小孩。小孩大多不懂事,回家也不敢讲,家长有时会被蒙在鼓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启亮表示,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未必有道德,师德靠外在规范,有点悬,根本的还是要考问教师的责任良心。杨启亮说:“遵守师德规范是必须的,但是规范毕竟是外部指定的,并非主体性的道德,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也只是一个遵从者。”他说,真正的道德是出于内心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师德的奖励,师德的评估,会限制道德主体精神。考问责任良心,才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境界,用良心考问,才能够问出真道德。
实施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主要内容
教师声音
关键词: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措施
国家对高校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录用幼儿教师时,普遍喜欢那些既有技能又懂理论的教师。而高校往往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传授,但在学生实践训练方面做得不够。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我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
高师学生没有艺术教育的背景,进大学前也没有参加艺术专业考试,所以其艺术技能是很弱的,而目前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走向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幼儿园工作没有较强的艺术技能工作将难以展开。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能够具有扎实的音乐、舞蹈、美术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于教育活动中,达到优化教育活动的效果,所以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于艺术技能的培养,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对于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应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四学年八个学期之中,在一至三年级教师侧重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完成一定的量的练习,大四的两个学期则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定艺术训练的方向,或声乐、或舞蹈、或美术,同时指定教师进行指导。其次,在师资培养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聘请艺术类学院的教师担任,大都缺乏幼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知识。要让他们明确他们所培养的技能是适应幼儿艺术教育需要,而不是训练艺术专长。为此,要组织他们多深入幼儿园参观、考察,与幼儿教师展开座谈,及时了解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还应让他们参与学前教育系的教研活动,使他们了解幼儿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同时也可以考虑学前教育系有自己的艺术类教师,这可以使这些教师能够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技能课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安排。例如对键盘课的教学内容可做出如下安排:第一学年先是让学生练就扎实的指法基本功;第二学年是练习弹奏曲子;第三学年是即兴伴奏,把那些教材中经典的儿歌、目前幼儿园较为流行的童谣等引入学生课堂,目的是让他们到幼儿园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第四学年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时间专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材的使用训练,以便让学生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为学生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各年级的艺术技能训练均要达到一定的量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艺术技能的质与量。第四,应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考核制度,即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等考核内容,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最后,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训练。每门艺术类课程结束时相应地组织汇报演出、作品展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把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一方面。
二、加强“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即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含数学教育)、艺术教育(含美术、音乐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与之对应,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牢固掌握幼儿园“五领域”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起奠基作用。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改变高校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要多让学生去实践、从做中学习。具体来说进行各领域的教学时,对于理论部分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幼儿园模拟教室等场地,运用邱作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理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教师可先给定学生模拟教学训练的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目标自主进行各种教学法操作层面的学习,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程序,完成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随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组织其进行模拟教学,实施教学方案,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再给予评价,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同学给出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同时,若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在学校及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真实的幼儿园班级中实施他们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最后的考核应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学生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实践方面的评价。
三、加强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能力的锻炼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重要的见习、实习及就业场所,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其次,在时间与空间上要拓展教育实践环节。时间上,可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每周半天到幼儿园见习,一直持续到毕业。这可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另外,可从学生开始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时,让学生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围绕所学各领域的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间,锻炼学生综合教育的能力。空间上,改变只是到固定的几个实践基地进行集中见习与实习的做法,增加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多项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实训室、琴房、微格教室等场所锻炼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作用,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等。
最后,对学生的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做必要的情况记录,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实习报告,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成绩评定,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
总之,由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较大,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既要能够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主阵地的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8).
[2]王萍.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3.把握新教师的心理是“开锁”的钥匙。入职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输入过程,而是新教师积极主动的养成过程。新教师行为的变化,必须有新教师心理自身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调控系统”的密切参与,由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师的“学生—教师”角色变化规律;研究新教师形成技能、知识结构的规律;研究新教师不断变化的态度和需要;研究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顺应新教师心理的教育,才是入职教育质量的保证。
为了孩子,不计较金钱得失
曾经有一位叫李平(化名)的孩子,由于父母吸毒双双被送进了监狱,没有了经济来源,年迈的奶奶只有让孩子退园。米莹没有同意,说:“这孩子没父母照顾已经够可怜了,再耽误了他的教育,以后怎么办?回去你也照顾不了他,我不收你的钱,把孩子留下吧。”就这样,李平从全托中班一直到大班毕业,幼儿园没要他们家一分钱……李平的母亲从监狱出来后,跪着打电话给米园长:“谢谢您照顾我儿子,我无以答谢,只有在这里给您一跪,等我挣钱还你……”,米莹却说:“我不要你的钱,你用你的钱把娃带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这只是她帮助的许多孩子中的一个。
除了帮助幼儿园的孩子,她还资助了14位贫困大学生。也许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宽大的胸襟,才能做出这些吧。
爱护孩子,用服务吸引家长
米莹的“以生养园”观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念,她认为,让幼儿园生存的办法不是一味靠提高托费,而应该靠好的教学质量、好的教育服务来吸引家长,生源稳定了,“生”多,“园”自然也就“养”得好了。
面对幼儿园此起彼伏的涨价潮,米莹并没有跟风。她不想让高额的托费吓走那些还想让孩子上幼儿园但收入又不高的父母,她的观念就是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幼儿园。至今,明珠幼儿园的保育费还保持在每月100元左右。这对于一个省级“十佳幼儿园”来说,确实是比较低的。
和其他许多的幼儿园一样,明珠幼儿园也开办有特色班。就在最近一次市里面举行的幼儿珠心算比赛中,明珠幼儿园包揽了前6名。有些园开设特色班是采取多收取费用的方式来维持成本,但是明珠的特色教育却没有多收家长一分钱,其效果是用特色教育吸引了更多的家长来幼儿同报名。
米莹认为,办幼儿园不能目光短浅,乱收费、一味为了减少开支而坑孩子之类的事情得不偿失,其损失足金钱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培养教师,优质才能优教
从公办幼儿园出来打拼的米莹清醒地认识到,要让一个民办幼儿园发展壮大,必需付出比公办幼儿园更多的努力。
要教育出好的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师资。幼儿老师就足幼儿园的核心力量,所以米莹很重视对老师的培养。现在的很多民办幼儿园老师由于待遇不理想、社会地位得不到肯定、无法进行职称评定等问题,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特别大。但米莹还是愿意花钱请专家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地让老师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知识。除了在工作上对老师的培养以外,在生活上,她对老师也很关心。谁家的妹妹考上大学没钱上学了,她资助。就连幼儿园厨师家的房子盖到一半没钱盖了,她也给借。她是老师们的“知心大姐”。最忙的时候,她一定跟老师们“活跃”在一线,没有特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放手地让老师们去办事情,不直接插手老师们的工作是她的管理方式。但出了什么问题,她一下子就能看山来。这是2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本身过硬的业务素质造就山来的“火眼金睛”。“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她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米莹和她带领的老师们的努力下,明珠幼儿园的园所规模不断扩大,对老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她又创办了一所幼师职业学校。并引进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产教结合。让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经常下园实习,以达到每位从明珠幼师毕业的学生都能够直接上岗,让“教学和实习之间的距离为零!”
现在的明珠已经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那几间小小的瓦房了而是拥有了13个分园,6000多个在园孩子;一所幼儿师范职业学校,700多个职校学生;一个后勤车队;200多名员工……这些是她创园初期不敢想象的。
谈及现在的成就,米莹笑笑:“没什么,就是比另0人多付出了点儿,能有现在这个样子,最大的感觉就是欣慰……”
一、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简介
(一)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涵义和特征
1.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涵义
教学档案袋可以简单地界定为有关教师各种教学实际信息的收集。如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表述、为学生编制的测验题目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准则、自我评价、各种证书,等等。然而,教学档案袋不只是作品收集和存放的工具,它还是系统检查教学效果、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学档案袋评价界定为某一时期内不同情景中产生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它通过反思而构建,通过合作得以丰富,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档案袋包括四个要素:目的、读者、证据和反思。
2.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特征
(1)真实性和丰富性。教学档案袋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能够向人们展示出某一时期教与学的真实情景和师幼具体的活动经历。档案袋通过对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映,使外界对某个教师可以全面审视。以幼儿教师的教学档案袋为例,它既有收集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的材料,也有教师在其专业方面的成就或改进教学的材料;既有记录幼儿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的材料,也有记录教师与幼儿及有关的家长、社区人员等合作的十分丰富的信息材料。因此,教学档案袋评价反映的是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真实的发展需求、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等丰富的内容。
(2)强烈的主体性。教学档案袋评价的人员包括教师本人、学校管理者、上级部门评价者、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教师既是选定档案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对档案袋内容进行分析、诊断、评价的主要人员。因此,教师既是教学效果的最后仲裁人,也是通过评价期望改变的执行者。教师开发设计自己的教学档案袋过程本身,就是教师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评价的主体。
(3)深刻的反思性。与其他方法相比,教学档案袋评价更能激起教师的反思。来自教学档案袋制作者――教师的反思记录是教学档案袋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推动教师更深入地检查自己的教学,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并感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二)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类型
依据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教学档案袋评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过程型、结果型和展示型教学档案袋。
1.过程型教学档案袋旨在反映教师在某一时期的表现,目的是评价教师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进步过程。这种档案袋主要是促进教师个人的学习、进步。构建此档案袋时,教师一般收集能说明他们成就与进步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对教学与学习进行反思,凸显自身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或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的过程,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
2.结果型教学档案袋旨在表明某一时期实现预期目标的结果。教师针对某一目标建立结果性教学档案袋,并为目标实现而努力工作。最后,教师和评价者都可以依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教师的表现做出评价。结果型教学档案袋的资料收集通常依据统一的规定。如针对预期目标,要求每位教师提供活动的教学录像、活动设计、幼儿作品等。
3.展示型教学档案袋旨在充分展示教师在某个领域或若干领域的最佳成就,可以用于评比等目的。教师可以收集最能体现自己教学能力的资料,如活动设计、环境布置、幼儿的最佳作品、教学录像、获奖证书等。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教学档案袋不能整齐地归为一种类型,经常是几种类型的融合。
(三)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1.讨论会。教师和学校领导召开协作会议来研讨档案袋内容。学校领导是档案袋的主要读者,可以利用题目核对表和轶事记录本等作为评定工具,最后断定通过与否。在讨论会上,对于教师更有帮助的是学校领导和他人关于档案袋优缺点、教学应提高的领域等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利用反馈信息帮助自己制定以后的专业发展目标。
2.面谈法。评价档案袋的一个普遍的方法是个人与个人或小组间的成员交谈。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者提供主要证据,这些证据能说明档案袋的主要要素。
3.叙述法。叙述评价法是评价实习教师开发的档案袋的常用方法。对象通常是学校领导和其他实习教师。实习教师叙述个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教学档案袋的制作情况。最后是答问,制作者应回答听者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涉及档案袋的证据、个人特长、需改进领域和通过教育计划学到的技能、知识等。
4.书面评价法。它要求教师本人概括档案袋内容或分析的观点或过程。这种方法承认一个人具有反思性,让一个人用独特的个人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境况。该方法属于自我评价。
5.出题目。出题目评分评价各项活动或领域。在教育评价中,题目是验证被评价者达到标准和表现方面得分的手段。利用题目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运用了合适的教学策略、评价策略。题目也便于学校领导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启示
(一)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1.转变对教师评价理念和目的的认识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的工作实施管理和控制。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首先要转变对教师评价理念和目的的认识,即教师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对教师施以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并藉此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
2.确立幼儿园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中,教师历来只是一个“失语”的被评价者。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师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或等级,为评价者提供不全面、不真实的信息,例如信息中掩盖了自己的弱势,对幼儿存在的问题的忽视,或是为了评价而提供不真实的教学情景等,使得对教师的评价不全面、不可靠,评价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遍关注,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同。为此,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中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使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
3.改变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师评价,无论是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还是每周每月对教师的考核,大多采用的是量化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把教师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化成可测量的、外显的工作条目,无法
从本质上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尤其对教师工作中深层次的也是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如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价值观、教师的反思等无法进行评价。
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融合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把量的分析和质的研究结合起来。比如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从量的方面有教师教学考核表、幼儿等级评定、幼儿作品样本等:质的方面有自我反思、教学录像等。这样的方法才能科学、真实、全面地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评价。
另外,当前我国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管理人员进行评价。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构建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整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评价功能,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
4.重构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内容
我国当前幼儿园教师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是:偏重眼前的工作结果,追求有形成果如学历、职称、职务或承担课题的级别、论文获奖的数量和等次等,忽视教师和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偏重幼儿园组织目标,忽视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益与需要;偏重对教师外显行为、教师的技能技巧评价,如对唱歌、舞蹈、绘画等外在技能的评价,忽视评价教师工作的感受、情感、工作态度、价值观等内隐的深层观念等。而这些被忽视的评价内容恰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如过程性教学档案袋评价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进步的程度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内容就是教师教学发展进步及解决问题的真实的过程。一般的教学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教师工作的样本,如活动计划、教学录像、观察记录等;幼儿的学习样本,如幼儿的作品、幼儿的活动记录或录像等;对这些材料的描述和说明;对这些教学样本和学习材料的评价和反思,其中评价就包括自我评价、幼儿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各种考核评价表等。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对教师真实的教学过程和实践及教师内隐的价值观念、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能够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5.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个性化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对所有教师采用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大多是统一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等,这种无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对教师进行整齐划一的评价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在评价中体现教师的差异性、个体性,一直是幼儿园教师评价中的难点。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其档案袋的创建、资料的收集、目标的确定、具体的反思,以及实际的评价活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目的等)都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中,可以为不同的教师群体或个人建立不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体系,如新教师(1~3年教学经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有经验教师(4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学档案袋评价;面临教学困难的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等等。
(二)对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启示
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州际新教师评估和支持联合体(INTASC)等权威教师资格机构都采用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方式评定教师资格。它涉及到职前教师、初任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档案袋的开发,象征着美国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五、总结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本要求
所谓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院校、企业进行有效的联合,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提出要充分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全完善,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职业规划、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由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专业。同时,对课程及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绵阳海天师雨幼教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首批现代学徒制项目,组建了学前教育师雨班,实行“2+0.5+0.5”学制。学校与海天师雨签订了一个合作办学办专业的框架协议,公司与学生、家长、学校的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三方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该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该实验班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其间入学教育、部分实践教学由公司以讲座和实训的方式完成。第五学期学生在海天师雨所属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每个师父带1-3名学徒。该学期的课程、实践操作和学业考评也由师父和幼儿园完成。只有考评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学习期间有三方协议保证学生的权益)。第六学期学生在海天师雨幼儿园顶岗实习,完成实习任务,评定合格后学生取得实习学分,可以顺利毕业。每名合格毕业的学生可以在海天师雨公司所属幼儿园优先就业,享受其正式员工的一切待遇。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试点时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游戏设计、家庭指导等。针对“师雨班”,双方根据幼儿园的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了该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创设园本课程。主要包括实习保教、技能实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其特色化和专业化。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双方共同开发师徒会实践教学网络平台,通过师徒会的网络平台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校两年期间,师傅在网络上进行任务教学分派和答疑。徒弟在网络上提交作业(或实践作品)。双方合作开设了《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行为规范》《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手册(手指操、绘本操和简笔画三个分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二)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在学校中通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课程则主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在操作中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学徒制班级的学生的教育活动的理论课由校园中的教师进行讲授,实践部分由海天师雨所属幼儿园相关指导教师开展教学任务,特别是第五学期的跟岗学习阶段,幼儿园的师傅带1-3名学徒,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
(三)师资力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前师资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院校中的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专业领导、任课教师等;第二,幼儿园中的优秀管理领导、带班老师和保教老师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双方教师建立有定期联系会议沟通机制,随时可以交流,开展高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四)绩效考核
在教学考核评价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一个原则,三种形式,四项内容为主要体系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一个原则,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弹性考核,客观全面进行评价;三种形式,主要是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双方教师系统评价;四项内容,主要是指学生的笔试成绩、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整体业绩四个方面量化评价。学徒制学生在第五学期的跟岗学习阶段基本做到一天一考核,一月一小结,学期结束进行考核评比,校方派代表参加幼儿园的年终考核和总结。
三、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成果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有效提升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试点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进行了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系统发展,为其后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后期就业率高达100%,大约20%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多数学生能很快成长为教学骨干。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效率。
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专业教学,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通过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调查,我们得知,超过70%的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加深了对幼教行业的系统认知,激发其教学热情,并且决定后期从事幼儿教学工作;30%左右的学生在开展幼教工作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学工作的不易,会根据自身的未来发展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行业工作。
(2)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幼儿园对于学生的基本评价主要体现在热爱幼儿、热爱工作、善于奉献,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没有发生任何违纪行为,学生也得到幼儿家长的认可。
(3)树立正确幼教工作自信心
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实际需求。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要求不仅仅是积极完成幼儿课程教学,还要对整个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等。这些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久而久之,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有效应对这些工作,学生必须勤学苦练,仔细观察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只有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才能坚持不懈进行学徒教育,才能不断树立幼教工作的自信心。
(二)教师层面
1.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领导及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政行企开展双向联动,拓宽教师对幼教的认知,及时高效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徒制实践中,幼儿园与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课程和教材开发和科研活动,实现了幼儿园与院校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时,挑选一名年轻的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参与学校、幼儿园、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协调,以此实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全面充分的锻炼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三)“院园合作”层面
1.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幼儿教育行业、幼儿园、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效整合,相关的优秀人才和教师积极投身到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改革,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与幼教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2.提高幼儿园知名度
在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也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习当前行业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幼儿园纳入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对策措施
(一)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学设计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成效,通常院校在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时会按照“高大上”的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所谓“高”主要是指高级别的幼儿园;所谓“大”则主要是指由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相应的指导教师;所谓“上”则主要是指距离较近,交通便利。但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幼儿园极少,特别是公办幼儿园,虽然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能够建设实训基地,但如果要实现校企合作,引入大量学生进行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难度极大。
2.学生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学校课时安排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还要以顶岗教师的角色参与到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大多数学生一般在周一到周五都会上课,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和备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多数学生因没有自由分配的时间会感到压力过大。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1.充分实现政校园企的多元联动
所谓政校园企多元联动,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校企作为合作主体,幼儿园与院校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要充分提高其教学效率,加快建设速度,相关职能政府部门应当主动牵头,积极与院校进行沟通对接,协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中进行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对不同幼儿园,基于对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索。相关院校应当及时与教育部门、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权利,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制度,甚至必要时可以为现代学徒制创设专项基金,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这将会为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压力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企业的发展需要及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高效的调整优化,并且将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相关理论课程进行了调节。在第五学期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了一系列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院校与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沟通交流活动。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际内容,将其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逐级递进,将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及深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学生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N市一名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其转岗历程可以分为转岗前“乐在其中”、转岗时“忐忑不安”、转岗后“无奈接受”等三个阶段。个案之所以后悔选择转岗,既有转岗愿景落空、职业认同度低等直接原因,也有政策预设简单化、文件解读片面化、转岗培训低效化、职业泛道德化等政策层面的原因,更有管理体制机械化、评价体系外在单一化、信任机制模糊化等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改变这一不理想的现状,既需要转岗教师个人在客观全面认识转岗意义的基础上,在自我反思中重塑自我认同,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需要政府做好充分科学的运行准备,开设职业社会化的转岗培训,同时还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健全评价激励体系,构建公正严明的信任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
[
关键词 ]转岗教师;幼儿园教师;教师管理;个案研究
一、个案小Y的转岗经历
(一)转岗前“乐在其中”
1998年9月,怀揣着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小Y来到N市某师范学院,未来的五年内她要在这里学习“3+2”学前教育专业。小Y对学前教育并不了解,只是一方面父母觉得这个专业的前景很好,工作稳定,而且毕业后会分配工作;另一方面她本身性格外向,喜欢唱歌跳舞,觉得自己应该适合幼儿园的工作。于是带着父母的美好期许,小Y开始了中师的学习生活。学校的课程相当丰富,有折纸、画画、钢琴、舞蹈、声乐等,给小Y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挑战,让她的生活充实而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小Y的音乐老师发现了她的美妙歌喉,挖掘了她的音乐天赋,带着她参加各项比赛,培养了小Y对艺术的热爱。在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后,小Y将重心放到了音乐学习上,她在两年大专的学习中师从专业的声乐老师,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2003年,毕业生教育实习结束后,由于在幼儿园用嗓过度,小Y的嗓子完全说不出话。医生劝告小Y要多爱护嗓子,否则可能连正常的说话都会受到影响。没过多久,学校老师传达了一个噩耗:教育局今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收紧,不能像往年一样把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去。近几年,教师编制考试中没有幼儿园教师编制的名额,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无法成为在编的幼儿园教师。这一系列的变故彻底打乱了小Y原本的计划,也击碎了小Y父母构筑的美好愿景。
此外,小Y的声乐老师一直很欣赏小Y的才能,认为她去幼儿园工作太可惜了,所以建议她去考小学音乐教师的编制。小Y心想音乐是自己的强项,考上的话既可以保护好嗓子,又能继续从事喜欢的音乐,这是目前对她来说惟一比较不错的选择,于是她决定报考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小Y扎实突出的音乐才能让她在接下来一系列的考试中得心应手,最终非常顺利地考到了小学音乐教师的编制。在历经了毕业季一系列的波折和变故后,小Y欣慰地成为了乡镇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
在2003-2011年的小学音乐教师生涯中,小Y由一名新手老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老师,并可以用“乐在其中”一词来形容这一阶段的工作。作为副科老师,除了上课以外小Y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每天都有两到三个小时练习声乐和竹笛,偶尔还会弹弹琴。自由而充足的业余时间让小Y可以充分发展和提高她的艺术才能,她于2009年考取音乐本科文凭,2011年参加该省音协考级,取得声乐九级的证书。另一方面,小Y的教学工作使她的艺术才能得到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正如小Y自己所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觉得我的技能有机会施展,可以教孩子们唱歌。”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N市优秀辅导教师”,并于2011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同年被评为镇级学科带头人。
(二)转岗时“忐忑不安”
2007年9月10日,对小Y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师节。这一天,小Y与同为小学教师的L老师结婚了。一年后,小Y的女儿出生,为他们的家庭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女儿出生后,夫妻俩就在考虑她的教育问题,虽然夫妻俩工作的乡镇也有幼儿园,而且接送女儿上学很方便,但是他们不信任乡镇幼儿园,因为小Y所在的乡镇幼儿园以前只有园长一人是正式在编的教师,近几年也只有两到三位正式有编的教师,其余全是临时工,而且大多数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小Y想争取让女儿到城里幼儿园就读,所以一直在为调到城里的小学做准备。一方面,她师从专业的竹笛老师,继续学习竹笛演奏,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达到城里小学教师招聘的要求;另一方,小Y和丈夫努力打点好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希望领导在人动中可以优先考虑自己。
2011年,一转眼,小Y的女儿4岁了,该到城里幼儿园上学了,小Y和丈夫开始为调到城里工作的事四处奔波。一方面,小Y积极地与城里小学联系,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音乐才能获得了城里Z小学的肯定,并同意接收小Y。另一方面,小Y夫妻俩已经找了人,托了关系,跟乡下小学的领导打好了招呼,乡下小学也答应放她走。但是,就在小Y得到城里小学同意接收后不久,乡下小学的领导传达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学校每年只能走一个老师.今年的名额已经给了另一个老师,小Y只能明年再去城里的小学;市里出台了一个新的转岗政策,乡下小学的教师可以调到城里幼儿园工作,符合要求的教师可以主动申请。这出乎意料的变故让小Y陷入两难的境地:小Y已经在小学工作了9年,非常习惯和享受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生活,她打心底里不想去嘈杂琐碎的幼儿园工作,而且担心自己的嗓子会再次受到损坏,但是他们夫妻俩为进城的事奔波了这么久,花费了相当大的时间和代价才跟领导打好关系,万一明年学校领导方面有人动,她就更走不了。纠结斗争了一阵子,小Y决定先转岗到城里幼儿园,然后再想办法调到城里的小学。2011年9月,小Y终于如愿以偿地从乡下调到城里,但与初衷不同的是,她是以N市首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身份调到城里的。
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小Y和其他27名N市首批转岗幼儿园教师在当地的师范学院进行了脱产转岗培训,为期一年。培训模式系两周集中在校培训,一周在幼儿园跟岗实习。小Y用“忐忑不安”一词来描述这近一年的培训生活,因为第一让她担心的是幼儿安全问题。小Y在小学是副科老师,也不当班主任,不用承担孩子的安全责任,但是到了幼儿园,每个老师都要对孩子的安全问题负责.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小Y觉得自己时常一整天都精神高度紧张,一直处于担心意外事故发生的状态;第二让她受不了的是工作强度。虽然小Y在学生时代有过幼儿园教育实习的经验,但是并没有长时间的独立带班,参加转岗培训后才发现幼儿园工作的琐碎和辛苦大大超出她的预料。没有休止的活动比赛,没有停歇的嘈杂喧闹,让小Y身心俱疲;第三是调岗无望。小Y转岗到幼儿园只是为了进城,计划着先到幼儿园过渡一下,再想办法调到城里的小学。但是,作为该市首批幼儿园转岗教师,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教育局坚决不同意她们调走。
(三)转岗后“无奈接受”
拿到转岗培训结业证书后,2012年9月,小Y转岗到了N市一所公办幼儿园任教。虽然该幼儿园的建筑整体上显得有些老旧,不过它的师资水平颇受当地家长的肯定,称得上是城里最好的幼儿园之一。这主要得力于幼儿园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园长每年会专门到各大师范院校挑选优秀的毕业生,积累和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骨干教师。初到幼儿园,园长找过小Y,了解她的具体情况,并安排她与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共同搭班。
骨干教师的悉心教导,加上科班出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特长让小Y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并在年轻教师群体中显得很突出。小Y所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教师都在40岁以上,所以各种比赛和活动就落到了年轻教师身上,尤其是像小Y这种科班出身且有特长的年轻教师身上。对市里和幼儿园开展的绘画、唱歌、征文等各项活动,园长都会指派小Y参加,而她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当谈及专业发展时,小Y说:“你想一个英语老师或者小学教高年级的数学老师到这里来干什么呢?你那个英语丝毫不能用,你那个专业知识全部丢掉了,你也是国家好不容易培养的这个英语或者其他方面的人才,到这里来不是全部埋没掉了吗?她们(非科班出身的转岗幼儿园教师)就是在班上带班,像比赛这些重要的活动都不会让她们参加,因为他们没这个水平也没这个经历经验,所以他们只能呆在这个地方默默工作一辈子。”小Y还提到幼儿园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她们比我更痛苦,因为幼儿园老师都孤立她们,不理她们,不跟她们讲话。转岗老师一般不会说不会弹不会唱,家长工作不会,上课也不会,谁愿意跟你搭班呢,还会在背后把你说得一文不值,反正都不愿意跟转岗老师搭班。”
通过与非科班出身的转岗幼儿园教师相比,不难发现,像小Y这样拥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中小学转岗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能较快适应,达到幼儿园基本日常工作的要求,幼儿园内部人员对其认可度和期望值也比较高,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为小Y这样的转岗教师创造了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较多专业发展的机会。由此可见,是否拥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对于转岗幼儿园教师能否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像小Y这样的转岗教师很少。一项已有研究表明,73.2%的幼儿园转岗教师以前都没有学过学前教育专业,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储备,绝大部分转岗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可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但是只有24.4%的转岗幼儿园教师表示其进修学习的请求可以得到支持,所以不难发现转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还未受到幼儿园与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谈到职业认同时,尽管小Y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和音乐特长能帮助她很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但是她坦言,自己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始终热爱不起来,也没有归属感,诚如她自己所说:“我就是为了孩子,不为了孩子我是不会来城里的。没有人会愿意,谁会愿意呢?在小学里蛮好的,调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呢?”在幼儿园工作一年多后,小Y还深有体会地感叹到:“说实话,比较所有教师行业,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最可悲的,干的是最辛苦的工作,比谁都辛苦,比保姆还辛苦。”小Y认为自己以及整个幼儿园教师队伍都处于一个十分可悲的境地,社会、园长和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期待非常高,但对教师个体的关怀和重视程度却很低,也就难怪小Y在心理上始终不认可自己的幼儿园教师身份和工作,选择转岗只为”进城”,而进入幼儿园工作实在是迫于无奈,身不由己,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无从谈起。
幼儿园工作甚至改变了小Y的个性,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小Y转岗后,一家人搬到城里住,女儿在她工作的幼儿园里上中班,丈夫依旧在乡下的小学任教,每天在城里和乡下之间来回奔波。白天,小Y虽然跟女儿在同一个幼儿园,但是要照顾班上的40多名孩子,完全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到了晚上,忙了一天的小Y还得在家加班完成班级博客、论文、教案等工作。而在转岗前,小Y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女儿一起看书和玩游戏,但现在这些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同时,幼儿园嘈杂的工作环境和繁琐的工作任务,让原本温柔的小Y变得急躁和暴躁起来,以至小Y都觉得有些愧对女儿:“原来我很温柔的,现在回家对我的女儿都开始发火了,我女儿来找我,我就烦躁地对她说‘不要来烦我,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快去!’我嫌她烦,嫌她吵,因为我在幼儿园被吵够了,不想她再来烦我。”除了情绪、个性上的变化,小Y的身体状况也很受幼儿园工作的影响。到幼儿园工作之后,每天跟40几个孩子呆在同一个空间里,加上教室的通风条件不好,只要班上有小朋友感冒,小Y也会被传染,身体的抵抗力严重下降,而面对吵闹的幼儿,她又不得不提高分贝讲话,这使得她原本脆弱的嗓子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可见,转岗幼儿园教师转岗后的生活备受挑战,主要表现在平衡家庭生活和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上。相比于中小学,幼儿园的工作十分琐碎和繁重,转岗幼儿园教师通常必须牺牲更多的个人休息时间来适应幼儿园工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与家庭成员共处的时间。在此高压之下,不仅转岗幼儿园教师个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或损害,而且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和不满迁怒到家庭成员身上,从而对其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也就不难理解,在回顾自己的转岗经历时,为什么小Y会说自己做了一个“高兴一时,后悔一世”的选择。谈及未来,小Y十分矛盾,虽然内心非常不甘愿继续在幼儿园工作,但是考虑到编制问题,她一时半会也无法离开幼儿园,不过她调到城里小学工作的初衷一直没变,哪怕最后是回到原来的乡下小学。对此,小Y直言不讳:“对于每个转岗教师来说,都没有人愿意长期呆在这里(幼儿园),只要是有一丝机会能转出去,她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办法转出这个行业,不在这里工作。”可见,对在编的转岗幼儿园教师来说,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确实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们一般都是迫于现实的编制和年龄问题而没有勇气离职罢了,而一旦有机会,必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二、小Y后悔转岗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的直接原因
已有研究发现,太多数转岗教师之所以选择转岗,都是受到“进城”这一外部利益的驱动,即其转岗动机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功利性。如小Y就是典型代表,他们一般都是出于家庭的考虑,并把转岗到城里幼儿园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期,以帮助她达成进入城里小学的愿望。然而,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后,此前的美好愿景遭遇了现实的巨大打击:虽然进城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幼儿园的工作占据和压缩了他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相比转岗前的生活,他们更加无法照顾到家庭;转岗机制只“进”不“出”,借助转岗到城市幼儿园,再转岗到城里小学,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困难大得多,而且他们也不太可能回到原来的乡下小学。正因为受驱于转岗的外在利益,将转岗作为一种手段和交易,所以转岗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和愿景无法达成,就会开始质疑和后悔自己的转岗选择。
与此同时,转岗幼儿园教师感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业价值感上的巨大落差。首先,相比于小学分科教学的系统化和专门化,幼儿园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和照顾,显得琐碎而单调,很难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价值;其次,幼儿园的工作需要转岗幼儿园教师付出很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但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尊重和待遇,劳动付出和经济回报不成正比;再者,与小学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同,仍然有很多幼儿家长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保姆,不尊重他们,也不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如小Y就曾愤慨地说:“在家长的印象中,我们就是帮孩子拉裤子、打饭、睡觉的人,他们就是这样认为我们的。”这破坏了转岗幼儿园教师自我价值感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迫使其不得不面对自我意义感丧失和自我同一性解构的危机。
(二)政策层面的原因
1.政策预设简单化。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认为这样既能迅速弥补幼儿园教师的数量缺口,又能保证新增幼儿园教师的质量。但这一政策设想未能充分考虑执行时的复杂情况,犯了简单线性思维的错误。在现实中执行时,转岗政策执行者有可能没有对转岗政策进行认真的解读,即便有,其解读和宣传活动也可能做得不准确、不到位。转岗幼儿园教师由于对转岗选择可能认识不清,而导致转岗后不适应幼儿园工作,后悔转岗,并且质疑转岗的意义。如小Y回忆说:“没有什么政策啊,根本就没有讲,就是网上一个文件,校长跟我们说了,问我们要不要去?然后就给了个条子,我们自己签,然后就调到这里来了。”而且她一再悔恨道:“不要转,转了害了我们这些老师,我们这些人够倒霉的。”
可见,在高度现代化的境况下,政策的执行和教师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开放复杂的风险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联动影响,存在很多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政策实施的结果本就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没有事先对政策的执行主体、实施对象和潜在问题做出风险预估,缺乏对偶发性问题的周全考虑,加上防范策略和应急措施不充分、不灵活,更是容易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2.文件解读片面化。
N市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这一转岗政策,于2011年重新出台了新的转岗政策,号召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为吸引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申请转岗,还增加了优惠条件,那就是申请者可以从农村转到城市工作,但没有对转岗的重要意义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宣传。
这一方面导致转岗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到了幼儿园就是带孩子玩玩,很轻松自在,会有更多自由空闲的时间,另一方面导致转岗教师对于转岗“进出”机制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可以先转岗到幼儿园过渡一下,然后再从幼儿园转回小学,而没有认识到,转岗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弥补幼儿园教师数量的紧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政策。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之下,小Y和其他转岗教师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被“骗”到幼儿园来的,如她回忆说:“直到确定转岗名单,要参加转岗培训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不允许重新调回原来的小学。”
3.转岗培训低效化。
在N市为转岗幼儿园教师安排的转岗培训计划中,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和形体等技能方面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而理论方面的课程只有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和学前教育学,合计只占总课时的20%,可见,其转岗培训偏重于艺术技能方面的训练,对转岗教师的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同时没有专门的分领域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此外,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实习一周的模式,虽然很重视实践教学,但见实习时都是靠转岗教师自己观察,指导教师无暇指导。对于上交的见实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
还值得一提的是,转岗培训计划中没有任何关于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忽略了对转岗幼儿园教师情绪和心理的调节。这说明转岗培训没有从转岗教师继续职业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没有切实关注转岗教师职业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忽视了小学教育经验对其教学风格和行为模式的重大影响,忽视了转岗幼儿园教师由于转岗风险、工作量超负荷和心理落差等而可能产生的“存在性焦虑”。如小Y在转岗培训结束后,情绪就非常低落,经常用“担忧”“惧怕”“煎熬”等词汇来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甚至抵触和排斥到幼儿园工作。
4.职业泛道德化。
长久以来,幼儿园教师都被视为利他主义的职业,受到泛道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幼儿园教师生命的泛道德化十分严重。幼儿园教师常常被要求发挥社会与家长对其道德预期中的“外在价值”,其 ,“内在生命价值”则被克制或压抑,甚至连正常的利己和利他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自我意义感丧失。这使初到幼儿园的转岗教师对自身生活和生命主体的缺失有着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因为相比于中小学工作,幼儿园教师必须承担很多保育工作,家长施加给他们的责任和期待也要厚重得多,这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工作和家庭失衡的严重问题,如小Y在谈及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时所说:“我把时间和爱心耐心都花在了别人的孩子身上,我有多少时间花在自己孩子身上呢?我觉得不值,真的很后悔。”
(三)制度层面的原因
1.管理体制机械化。
从小Y的转岗经历可知,“转岗遭遇”作为重大的“境遇事件”是侵入转岗幼儿园教师的生活的,打乱了其生活规划,中断和改变了其原本的生活轨迹,所以势必会对其本体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转岗对于N市的首批转岗幼儿园教师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赌注:一方面,他们很可能就此错过在小学晋升和其他个人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相当于抛弃之前的积淀和优势到了一个更低的起点,从“新人”开始,心理上有很深的失落感和焦虑感。所以,他们其实是极其需要特殊的帮助来重塑自我认同的,是极其需要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来完成角色和身份的转换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和行政部门采用的是机械刻板的管理制度,完全忽视转岗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和情绪修复的需要,没有给予人道主义的帮助,也没有为他们设立特殊的规章制度。转岗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出现自我归属感的匮乏,自然也就难以顺利地融人幼儿园。
2.评价体系外在单一化。
在评价体系方面,幼儿园倾向于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外在化,即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取决于家长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忽略教师本体存在的价值、独立于教师本体之外的标准化评价体系,肯定不能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自主性,更无法激发他们进行自我适应和自我成长。此外,传统的评价体系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即只关注结果,而忽略教师是否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与超越。绝大部分转岗幼儿园教师显然无法立刻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更是不适应这样外在单一化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会挫伤转岗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和继续职业社会化的信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转岗幼儿园教师重新“扎根”幼儿园。
3.信任机制模糊化。
当今的中国正在向法制社会迈进,社会信任机制的制度化在加强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够规范健全和严明的问题。在从以往的关系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个体要面对“找关系”和“守制度”两种社会信任机制模糊并存的状况。而且,在高度现代化的背景下,个体间、个体与制度间的信任关系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当个体的本体性安全受到威胁时,极易引发个体自我认同的偏差。这使得转岗幼儿园教师不断在“落户”幼儿园、遵守制度转岗和“暂住”幼儿园、找关系调到小学之间徘徊,角色定位不清,内心处于焦虑不安的漂泊状态,自我认同出现严重偏差。
三、完善建议
(一)个人提升
首先,有意向转岗的教师应主动全面客观地解读转岗政策,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长期性。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进而自觉自愿地选择和接受,真正实现行为和心理上的“双向选择”。这是转岗幼儿园教师对个人重大选择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保障转岗幼儿园教师稳定性的前提。
其次,应支持转岗教师在自我反思中重塑自我认同。个体的社会化是伴随一生的,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个体都会面临危机,个体都应积极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因此,面对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转岗教师要勇于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改变,抓住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在反思中不断重组自己的经验,保持个体社会化的连续性,同时在心理上认同和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转岗幼儿园教师应把转岗看作是“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执行的保障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做好充分的转岗准备。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偶发性,预设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出台相关的防范和应急措施,保障政策运行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深入了解转岗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切实领会文件的精神,开展一系列深入有效的政策文件解读活动,科学认识转岗的意义,避免形式主义,更不能为完成指标,盲目为政策裹上“从农村调到城市”之类的“糖衣”。
其次,转岗培训应充分关注转岗教师职业社会化和职业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岗教师培训。为此,培训者要了解职业和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教师职业社会化和职业自我认同的影响,关注转岗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的发展,在其专业发展和情绪心理方面给予帮助。如在专业发展方面,在注重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为转岗教师提供更多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让转岗教师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经验冲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反思,深刻理解中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帮助转岗教师进行经验重建和认知重构。在个人情绪和心理方面,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会转岗教师面临身份迷失、角色混乱和角色冲突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体会个人命运遭遇体制变革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而针对个体不同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
(三)制度的支持
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转岗教师进行管理时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现实利益和专业发展的需要,给予人文主义关怀。在教学工作方面,如在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上,要考虑转岗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转岗过渡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逐步适应幼儿园工作;在专业成长方面,如在职称评定上,要考虑转岗教师档案调动和评定资料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协调和沟通,为他们开设一些“绿色通道”,从而更好地激发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和生活方面,如在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问题上,应切实了解转岗教师的生活状况,给予妥善解决。通过保障转岗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提供个人专业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扎根”幼儿园。
其次,幼儿园要综合考虑转岗教师利己和利他的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幼儿园在考核评价时不应把转岗教师的价值单一外在化,而应充分考虑教师内在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幼儿园可以设立多样且富有弹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在不同阶段为转岗教师设立不同的目标,激发转岗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除了实质性的经济奖励外,象征性的精神奖赏也很重要。转岗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急切需要得到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给予转岗教师象征性的精神奖励,满足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