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度失控:施工管理人员管不动施工班组,计划归计划,生产归生产,大部分是没目标没计划的,能干多快就干多快,业主感叹“自主施工,自由生产”!
施工工期拖延严重:第一合同段本应于2011年6月30日竣工验收,但至2012年5月30日尚未申请竣工验收,工期拖延近一年;第二合同段至今拖延工期约两个月。
质量失控: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监理单位下发的工程暂停令计10份;监理工程师质量隐患整改通知超过80份以上;关于质量问题的工程联系单37份等等;进场材料以次充好,先使用再报验;存在质量问题拒不整改或应付了事。
成本失控:施工成本居高不下:每月管理费用、机械使用费等达20多万元;现场水泥砂浆浪费严重。
文明施工混乱:施工班组不顾三令五申,仍违规住在在建建筑内;生活生产垃圾未集中收集处理;门卫有岗无人形同虚设,小商小贩等无关人员可随意出入工地等。
安全生产状况堪忧: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与检查可有可无,安全生产措施不力。表现为进入现场基本不戴安全帽、施工电梯可无证开机、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工棚内临时用电随意搭接等。
自由主义意识强烈:凭着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系好,不接受建设、监理监控管理,为所欲为,偷工减料,企业形象差,在社会上信誉不佳。
上梁不正下梁歪,施工班组同样混水摸鱼为所欲为:要钱就得给钱,否则给你罢工;质量问题不整改,能干多好算多好,做完等于干好,极尽扯皮推诿之能事。
企业对项目监管无力,家族管理无所谓公司层面的监督管理,也没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表面节约,实际浪费。水泥砂浆、砼浪费、管理人员富余、施工机械闲置。
原因分析
1、建筑市场行为的不规范是导致项目管理不规范的直接原因
1.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行为监管缺失,导致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安装等单位行为不规范,直接造成建筑市场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或是能较快地向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发展。
1.2建筑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导致建设、监理监督管理权利被架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工企业“无政府主义”,导致了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我行我素、随心所欲。
1.3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建设及监理在现场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对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监控管理几乎失控。
1.4建筑市场的成熟与规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所有相关单位一起努力,规范自身行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
2、民营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是根本原因
2.1企业缺乏远景规划,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
2.2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家族式管理。老板说了算,没有民主集中原则,拍脑袋决策,不是科学决策。
2.3缺少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精神,萎靡不振。没有精气神。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信仰,没有文化传承,没有优秀传统文化。
2.4老板介入项目管理,权力不下放或下放不到位,该管的管不好,不该管的管过头;要么什么都不管,要么事无大小皆过问;扰乱了正常的项目管理。
2.5企业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也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为管理是最大特色。
2.6国家推行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在民营施工企业根本行不通。
3、项目没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是造成工程缺陷众多的重要原因
3.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需负责任的没权,有权的不用负责任。
3.2外行管理内行,财务参与现场管理。
3.3员工福利待遇差、缺乏人性化管理:上班时间长达9个小时,没有节假日(除春节、中秋节外)、没有周六周日,没有轮休。
3.4须承担责任的项目经理不能到位履行职责(挂靠),到位履行职责的不用承担责任。
3.5老板介入项目管理,造成了项目多头管理,令项目成员无所适从。
民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
1、思想对策
1.1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企业主(老板)既是民营施工企业的所有人,也是经营管理人,所以企业主对应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知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长远规划、总控能力,顺应时代,改变观念。赚钱和为他人服务是一致的,企业主不能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赚钱是为他人服务的结果。
1.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向心力与凝聚力。
1.3重塑良好企业形象,创立企业品牌。一个企业,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牢固的伙伴,才可能有品牌形象的树立,才可能持续发展。
1.4办企业最重要的动机是为他人提供服务,这一点应当是创办企业每一个企业的前提,因为希望借办企业赚钱或者希望借办企业“消遣”,都不会使企业长期生存下去。
1.5提倡创新思维,加大创新力度,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环境创新等。
1.6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7每个企业、每个老板以及每个职员都应有一个社会责任心与一份社会责任感。
2、制度对策
2.1建立与国际接轨富有民营施工企业特色的项目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代替人为管理:管理者只按已制定的制度执行就是,管理者要在一些框框条条下做事,接受监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2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经理专业管理优势,提高项目经理积极性与责任感。
2.3大力推广项目管理承包责任制,完善公司对项目的监督考核机制。
2.4引入职工入股模式,建立公司与项目及职工利益分享机制,提高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团队合作的工作氛围。
3、管理对策
3.1构建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运作机制。
3.2优秀挑选优秀的项目经理:仅有好的制度,好的规则,必须还要有一个好的人来执行。3.3监督和考核要制度化、数据化,避免考核随意性,有效掌握管理动态。
3.4建立有序、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渠道。
3.5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走一体化总承包,即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提高综合竞争力。
3.6强化项目管理,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融合中国惯例的民营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动作模式。
4、技术对策
科技兴企、质量兴企、品牌兴企;高速低耗优质,树立企业品牌,精品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人力资源对策
5.1使人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2以人为本,强企富工,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人才管理新体制。5.3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休假等福利制度,让每位员工有归属感。
5.4建立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 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1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1.2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1.3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1.4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1.5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1.6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
1.7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 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2测绘质量控制
2.1质量策划。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和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对地表地物调查到位,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采用基于便携计算机和PAD掌上电脑,自动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2.3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3测绘项目管理过程就是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过程
测绘产品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1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但是由于着重点不同,有些文件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制定的检验实施细则尚不齐全,至今只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控制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部分项目的监督检验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使制定的法规、规章更加切合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测绘单位的测量监督细则,使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3.2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测绘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在行业单位街道监督检验项目的通知后,两天内报送资料,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笔者从2004年开始参与“对非互惠贷款”下多个项目的项目群管理,本文即从承包商的角度对如何进行项目群管理进行探讨。
一、项目群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群是指经过协调统一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益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联系的项目。项目群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项目群中的项目需要共享组织的资源,需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
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是由传统的单一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延伸过来的,项目管理学会(PMI)给了明确的解释:“是以协调方法管理一批项目,以获得单个管理它们所不能获得的效益”,就是在项目比较多、企业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将所有项目当作一个群体、一个整体,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共享人财物资源,确保所有项目整体推进。
项目群管理不直接参与对每个项目的日常管理,所做的工作侧重在整体上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指导各个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项目群管理的目标是项目共享组织的资源,以达到整体项目群的效益最大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群管理是更高层次的项目管理,对项目集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项目群管理的优势
项目群管理始终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监督各项工作,以协调和调整项目群内各项目的活动,达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项目群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变革;
二是对组织的举措能够进行有效的响应;
三是确保各项活动的重点放在业务变革目标上;
四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资源管理;
五是实现对风险的更好管理和控制;
六是有助于实现真正的商业收益;
七是改善对预算的控制;
八是对通常比较复杂的活动进行更为有效的协调和控制;
九是实现从目前商业运作方式到未来运作方式的平稳过渡。
某集团公司在中国政府“对非互惠贷款”框架协议中的非洲某国成功签约20所医院和24所学校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两个业主,项目类别均为房屋建筑,资金来源相同,合同类型均为EPC/交钥匙合同,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永久设备供货基本相同,具有项目群的基本特征和进行项目群管理的基本条件。该集团公司采用项目群管理的方法,统一资金使用、统一技术设计标注、统一材料物资采购、统一对外商务(简称“四个统一”),确保了项目的良好履约,获得了单个项目管理无法获得的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取得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公司在该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群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群管理的主要内容由项目群运行体系(即管理模式)、组织管理体系(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系和项目验收评估体系等四大体系构成。
项目群运行体系是成功管理项目群的保证。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是成功管理项目群的基本保障。项目群验收评估体系则通过评估项目群的收益,为项目群的存在是否有必要进行下去提供判断。
集团公司在该海外市场建立了以公司经理部为主导,在该市场各成员单位参与的项目群管理层,逐步形成了由项目群管理层负责项目群中各项目共性的部分,项目管理层负责特性部分的项目群管理架构模式。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后勤保障体系,统一的办公和货物清关运输,统一的对外商务、合同结算、技术管理等一系列项目群管理模式的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了针对该海外市场的“市场营销管控办法”、“在建项目管控办法”、“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控办法”、“外事管理办法”、“宣传工作管理规定”等管理文件,确保了项目群管理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四、项目群管理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
该公司通过项目群的管理取得了项目群的放大效应,在当地市场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了最大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员增效,节约人力成太
公司在该市场拥有超过3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在建项目100多个,年营业收入达20多亿元,成为该公司海外最大的市场之一。该公司投入10名左右管理人员,成功管控了4家成员企业、5家专业设计队伍,对外协调了十多个业主单位,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二)集成式物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该国别市场项目的特点,按照项目群管理的手段,该市场实施统一的物资设备采购,成立了国内保障办公室作为公司、各成员单位物资设备的采购平台,既起到了“统一、监督”的作用,又做到了“快捷、便利”,形成了规模效益。国内保障办公室聘用专家与设计院共同完成了该海外市场医疗设备配置方案、手术室方案、医院导示方案,完成了医疗设备的统一招标采购。既统一了公司的品牌,又避免了公司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战,浪费人力物力。
(三)调节项目间施工高峰期,削峰填谷。节约资源成本
在项目群管理层的统一协调下,项目群中各项目之间的设备、人员、物资、资金实现了统一调配,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效用,节约了资源成本,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获得了很好的管理收益。
(四)树立了品牌形象,提升了竞争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为深度开发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项目群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确保了“对非互惠贷款”下项目的成功实施,公司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还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继“对非互惠贷款”下的房建项目之后,公司又成功地开拓了其他资金来源和其他工程领域的项目,实现了该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有效地分散了风险。
五、项目群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需进一步完善项目群管理的内容
虽然公司在该海外市场初步建立了项目群管理的架构模式,制定了项目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了有效的项目群运行机制,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工作流程还
未完全理顺,在项目群管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权利交集或责任真空的情况,所以需结合该市场的特点和项目的特性制订一套全面的、适宜的、有效的管理体系。
随着项目群中项目的陆续完工和新项目的加人,集团公司亟待建立项目验收评估体系,结合项目群的特点,确定项目群的目标、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进行管理绩效评估,以便对项目群的管理做出判断和决策,并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步的决策。
(二)需进一步加强项目群管理理念和意识
目前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文化氛围在公司各成员单位中还普遍存在,项目群中的各个项目从一个资源库内获取支持时常会产生冲突。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一个成员单位的各个项目团队中,在不同成员单位的各个项目团队之间更为明显。所以要实现项目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资源的共享,需进一步提高集团各成员企业对项目群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要创建一种基于共享和开放的组织文化。
(三)需进一步探讨项目群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定位和职责
项目群整体的绩效考核和项目群内多个单项目绩效考核之间存在矛盾。传统承包工程领域,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单个项目是企业成本和利润的载体,如何定位项目群经理和项目群内单个项目经理是实施有效的项目群管理的关键所在。
(四)需进一步加强项目群的信息化管理
项目群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有的是在同一区域的多个项目管理,有的是一个项目多个地点实施,有的是为同一客户实施多个项目,实现多个项目之间的协作管理是很困难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制订任务、管理资源、进行预算和成本控制、跟踪项目进度,实现资源的动态控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拉近了各个项目的距离,使位于不同地点的项目团队可以进行实时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和地方条件的限制,目前集团公司在该海外市场进行项目群管理时还未采用统一的项目管理软件和内网的覆盖。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创新
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房地产事业发展中主要的管理内容,是施工生产的和经济效益的源泉。因此在房地产开发管理中以工程项目经济为管理的中心,以此提高工程项目的运作质量,这也是房地产事业的生存,持续发展之道。每一个行业想要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赢到市场先机,就要在管理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改善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尽管我国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重大的发展,但在项目经济管理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探讨一个创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当下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房地产项目经济管理发展的需要。
一、当下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房地产项目经济管理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为房地产带来发展的机遇,为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积累的大量的经验,随着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项目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大型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下文将会详细分析当下房地产工程管理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观念意识不强
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事业的开发,因为房地产项目工程经济管理是整个管理的中心,因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都侧重于房地产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项目经济管理的模式上,并且认为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可有可无的管理项目,因而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不重视,这就是缺乏观念意识造成的。这就使得在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中错漏百出,从而使得房地产工程项目风险加大,房地产事业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是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下的管理模式中很少房地产公司在管理上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来协助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在实际的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中并没有过多的规章制度,即使存在着相关的管理体系也不会认真执行,从而导致很多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并且说明其管理制度只是摆设的作用。在对房地产项目经济管理中还缺乏相应的管理队伍,这也是致使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得不到有限开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和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改善当下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经济管理人员是否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是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必要。因为在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有经济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力度,因此要做好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进行。在培训中应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尤其是对一些素质水平较低的经济管理人员,并鼓励经济管理人员自我学习,以此提高综合素质。在招聘环节也要相应提高招聘的要求,招聘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此协调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注意施工阶段的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在经济项目管理中,对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和管理是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主要环节,做好相关的监制和管理是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点。在施工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对质量的把关。并加强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质监制,降低返工几率,拒接豆腐渣工程。在对房地产工程监制中,各个环节的房地产工程建设都应认真贯彻相关的程序,并做好安全工作,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最后,要严格要求各个环节的工程建设都要认真地执行,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房地产工程项目的进行,并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有序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工程项目井井有条地进行,还能节约成本,降低消耗。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并加强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
纵观当下的局势,关于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有较大的改善,但还是相应存在着漏洞,并妨碍着我国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发展。因此,房地产工程企业想要做好经济管理的工作,首先就要加强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定,并加强对项目经济管理的约束,从而促进我个房地产事业的顺利开展。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不认真执行,那也相对于摆设,因此还应加强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况且执行才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最终目的。
(四)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对管理工作协调进行
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众所周知它并不是一个独立体,与各部门息息相关。一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完成需要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协调进行。为此,房地产工程项目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各部门协调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并对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这也要求房地产工程管理企业要改变传统模式,寻找创新的管理模式,以满足房地产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发展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创新,从而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从人事制定、体系结构到技术上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在协调工作中,还应加强监督,一个部门相互监督的模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保证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结束语
我国的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当还是相应存在着问题,在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改善时,应看到好的一面也应发现存在的不足,应将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为存在的问题严重妨碍着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发展,应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得到最大的改善,为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模式做出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辉,陈晖.浅谈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4)45-46
[2]刘亚潇.房地产工程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9(12)12-13
1.1 采用以林养林的方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杨林、有的发展林木加工养林、还有的发展苗木养林。农民还可以采取林果结合、林菜结合、林禽结合和林苗结合等方式,从而通过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林业工程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1.2 引进先进品种,促进林业发展
林农结合方式是促进林发展的有效手段。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成果和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以林为主,通过林农结合,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建设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推行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生态兼作,例如可以事项乔灌混交、林药间作、林草间作等生态兼作种植模式,使调整后的农村产业结构为退还林,从而创建更多可以增加收入的机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果。
1.3 实行工程实施地方负全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在林业工程技术管理中推行工程实施地方负全责的原则,受国务院的委托,国家林业部门具有监督管理权力,主要负责林业工程实施中的监督、指导、检查、调控和协调工作。指导是指林业部门根据国家各项政策,对林业工程实施相关法规、原则、办法、政策和规程等进行指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确保林业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检查是指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和办法对林业工程实施任务完成的资金、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审核与检查,一旦发现林业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推广。地方主要负责工程实施的各项组织工作,其中包含工程实施的规划、任务、落实以及完成项目管理等等,地方工作的方法、态度和方式会对工程实施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工程实施主要责任主体的地方,要对林业工程项目实施负全部责任。
2 林业工程技术的管理
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林业工程技术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技术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引进先进品种,促进林业工程发展。林业工程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林业发展的措施是以重新分类区划天然林,对森力资源的经营方向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第二,种植树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针对那些已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要停止耕种,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植树造林,将森林植被全部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坡耕地退耕还林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建设重点的防护体系工程。第四,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作为我国投资最大生态工程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黄河上中游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解决。目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源消耗量也相对较大,建设林业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具有重要意义。
3 林业工程具体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业工程投资力度也随之不断增加,体质改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政府部门对林业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需要不断的提升。林业工程技术管理的好坏,会对林业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加强林业工程技术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3.1 建章立制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更加的完善,各政府部门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法律法规,其中包括林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林业项目管理办法等等。建立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规章制度,使内部管理机制更加规范,明确林业工程项目的相关监督检查权力和决策权力,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对项目事项全程的跟踪建设,通过跟踪建设时刻林业工程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互相牵制、相互配合的措施,从而建设出高品质的林业工程。
3.2 实行项目责任制
林业工程项目在实施前,项目的负责人一定要明确,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项目行政领导制,落实各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例如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责任法人是不可缺少,其对整个林业工程项目起到总负责的作用,其所负责的内容有项目前期的项目策划和资金筹措,中期的建设实施,后期的管理、债务偿还和资产增值等等。
3.3 实行招投标制度
根据我国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林业工程建设前,可进行招投标管理,这使得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的现代化、规范化。在林业工程项目中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对招投标负责人要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优秀的承包单位更利于林业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优化配置各个生产要素。从而减少了林业工程实施中各消耗费用,将林业工程总造价降低。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有利于林业工程项目吸引优秀的施工队伍。
4.结束语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
安全管理是企业在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管理工作。目前,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安全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可忽视的是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还是常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在施工项目中仍然呈上升的趋势,这就说明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及侥幸心理,安全教育不到位;二是管理力度不大,设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到位;三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四是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流于形式,抓落实力度不够;五是安全管理经费不到位,该投入的钱没有投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造成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要想搞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要的是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基层施工单位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这是做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安全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定施工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其中对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责任进行了高度概括,并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应当依法负有的六项基本职责,这就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好坏,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基本上能做到重视安全,但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形式上,真正到了要增加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经费时,他们就能省则省,能少投入就少投入,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到出了事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还存在一些现象,就是有些单位、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舍不得投入,这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也没有什么问题。为此,有的领导干部就认为安全不投入或少投入也不会出现事故,所以能蒙混过关就蒙混过关。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而且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具体就是安全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造成管理上的缺陷。
因此,安全生产法从法律角度上规定了企业领导的行为职责,以迫使他们自觉的提高安全意识。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施工实际编制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硬性规定。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管理经验和好的管理制度,但不可以机械照搬。现实中有的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别人的,甚至其中有些名称、称谓都未更改,更别谈是否实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业主检查,至于适不适用,那就是水平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了。这样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可行和实用。
其次,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就必须照此实行,应该组织学习、进行分工、明确责任,现实中我们有很多好的制度、好的措施,如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真正贯彻落实的少,流于形式的多。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必须要主管领导重视,并亲自推动才能收到成效。举个简单的例子:安全例会制度,领导不组织、不召开,安全员能坚持贯彻吗?有些项目部可能主管领导就不知道一个月开几次安全例会,应组织几次安全大检查,或知道但未照此实行。领导不重视,就别谈其他管理人员了,这样久而久之对安全工作就会流于形式而制度就形同虚设了。
因此,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施工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三、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加强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卡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怎样做到有效的控制,说到底就是人和物的控制。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挂安全带、电焊作业人员不戴防护面具等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起重设备钢丝绳断丝现象,电线电缆破损,乱拉乱接等,机械传动部位未进行防护,重用轻养,不按期审核或使用报废设备等等。危险源辨识就是要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缺陷,把他们一一找出来,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把那些容易发生的,造成后果严重的列为重大危险源,并制定一系列的卡控措施,尽可能的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同时,根据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作业人员应该对施工环境存在的危险有知情权。那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应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哪些工序存在危险,管理人员平时检查应重点控制那里,那些应着重检查,作业人员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每次的班前安全讲话让所有作业人员对当天施工的危险情况心中有数,努力按照安全规定进行作业,万一事故发生知道怎样应急和避免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卡控,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班前安全教育是重要的事前控制措施。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自我防护能力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安全状况。大量的安全事故教训告诉我们,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差,作业人员素质低及缺乏自我防护能力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许多生产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因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堂必修课,让员工学懂、孰记活学活用,实实在在掌握,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要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根据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适时灵活选择教育方式方法。但应注意的是,安全教育一定要注重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流于形式。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其中不乏主要管理人员,虽然也按要求进行了培训,但他们事实上并不清楚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知识的匮乏,就容易造成项目管理人员重视安全只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无法真正促进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要着重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因此,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减少人为失误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五、针对具体情况,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这样。虽然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也存在着偶然性、特殊性及不可预见性。因此我们还要在平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好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主要就是要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体系。怎样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首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应注重于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现有的资源能否满足所编制预案的要求,要力求做到切合实际。
再就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精心细化组织,分工明确,责任职责明确,但不能分工就分家,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并做好应急救援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准备工作,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外部有力的支援。
第三,必须进行应急救援的演练。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演练,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缺陷,再加以修整、补充,才能保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指对于工程项目资金与成本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在不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的情况便进一步减少项目成本,从而为地质勘探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因此,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实现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改革意义重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勘探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使地质勘探单位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逐渐朝着企业化、商业化的方向进行,边坡治理、房屋地基勘探等业务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在这种大环境中,要想实现地质勘探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努力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而通过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单位资金流动、减少项目管理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工程项目的造价,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要想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应当对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明确,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生产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当前我国很多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其产品的生产格局也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并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此外,在地质勘探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中,在项目的立项、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阻碍地质勘探单位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合理因素。
2.预算及财务资金等问题
财务资金与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需求是该类企业中常常面临的问题,一些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很多地质勘探单位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从而导致预算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最终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3]此外,部分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且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处置程序、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职责权限制度等。
3.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并不能完全适应。一些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混乱,权责难以统一,甚至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通常来说,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管辖,但是地方税务、工商以及财政等所属的农林业存在的问题则使得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1.优化与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
要想切实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通过自我经营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应当首先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依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自身特色的产品。[4]例如,不仅要做好地质勘探等基本工作,还应当针对市场化产业的不同,承担起边坡治理及房屋地基勘探等工作,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服务的角度传授新型的产品,并且尽快占据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
2.强化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强化管理力度,就是对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实用价值,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5]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更新与完善,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与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模式与管理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使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3.不断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切实加强对地方勘探单位的预算财务管理工作,使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制定出科学的勘探项目管理规定,重新调整可能对经济管理效率产生影响的内容;及时解决负盈利及负债等对单位发展不利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最终促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
1 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1 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1.2 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1.3 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1.4 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1.5 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1.6 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
1.7 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 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2 测绘质量控制
质量检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2.1 质量策划
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和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对地表地物调查到位,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采用基于便携计算机和PAD掌上电脑,自动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2.3 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2.4 持续改进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地形图的测绘质量。
3 测绘项目管理过程就是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过程
测绘产品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1 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但是由于着重点不同,有些文件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制定的检验实施细则尚不齐全,至今只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控制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部分项目的监督检验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使制定的法规、规章更加切合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测绘单位的测量监督细则,使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3.2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测绘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在行业单位街道监督检验项目的通知后,两天内报送资料,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3.3 建立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监督
测绘工程监理的科学性、公正性、独立性、服务性的性质,能够很好的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规范工程相关方的生产行为、保障工程质量日标的达到。同时,测绘过程监理通过生产过程的监督,提出工作质量记录、质量报告,既是测绘工程成果验收质量评定的客观依据也是测绘工程合同执行状况的客观证据。测绘工程监理工作中要向建筑工程监理方法借鉴,结合自己行业的技术特点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完善的工作体系。今后测绘工程监理要以市场为规律,运作监理企业的行为;以政府有效管理,规范监理企业和人员的行为,建立、完善测绘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和注册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安全质量管理是工程得以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也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在项目施工之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部为主体的安全责任小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逐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质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升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开展,各项因素都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要做好动态管理机制,灵活掌控工程管理,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1、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1.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切实提高施工企业和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施工之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开工前,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代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部位。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基础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施工过程中遵循的依据,所以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部位加强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流程,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制作标示明显的警示牌。对于危险作业部分,施工人员必须佩带齐整的安全装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章操作,必须建立奖惩制度,严格规范安全生产制度。
1.3安全生产,检查整顿是关键
为加强安全施工管理,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编制详细的检查条目,尤其是对于隐蔽工程,更要加强检查力度。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违章现象要严肃处理,禁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为了提高检查的力度,可以实行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留安全死角,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1.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向施工人员宣传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提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于工程中的重点工序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方案,提高处置事故的能力,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铁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1组织落实,层层实行责任制
质量是工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之前,健全质量责任领导小组,由各个部门的领导组成。对于质量管理要建立质量责任终身制和领导挂牌责任制,出现质量问题,一律深究。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签订质量责任状,将质量管理层层落实,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2.2思想落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在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宣传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提升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向施工人员灌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谨偷工减料,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3制度落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监督。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到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要严格监督质量。在各项施工材料进场前,对其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进场。进场后设置专人看管,严禁存放期间变质。对于施工中的各个工序,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环节。
2.4管理落实,质量工作重在过程控制
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质量监察,实行质量管理动态控制,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灵活掌握质量控制措施。在分项检查中,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程序。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工。
3、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管理
项目部进场后,在对全员的学习培训中,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专项学习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增强自觉性。以业主要求为依据,以企业“三标一体”标准和铁建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结合工程实际和特点,编制满足业主和工程管理需要,具有一定深度的项目标准化管理规划。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在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的技术,安全,工期,环保,劳力,文明施工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全面的编制包括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及作业标准等标准化管理制度。对标准化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保证工程项目自始至终实行标准化管理。认真执行招标文件所列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规范,认真执行铁路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及铁道部的新规定。依据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工人标准作业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重点工序和关键工序编制到相当工法深度,报业主和监理审批后执行。所有人员上岗前进行标准化作业标准的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努力采用新技术,按照铁道部和铁路局的有关要求,在本工程大力推广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新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用先进的工艺,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