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门诊口腔感染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

第1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63-02

1加强医务人员意识及职业道德

医德与院内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2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感染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必须使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工作,视所有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3加强对手带菌的预防控制

患者的院内感染,通过医务人员、病人手带菌污染最为严重。除医护人员外,医院清洁卫生员由于要经常清理污物、医疗垃圾、手的污染更为重严重。接触传播是许多疾病重要的治病原因。手的污染常造成医院环境物品的污染,就要有效的控制预防手带菌。

4观念改变

口腔治疗中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传统观念,即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引入标准预防概念,视口腔为感染源。接触病人诊疗时穿立领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应和洗手相辅使用,每次诊疗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需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达99.5%。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5.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要求,制定适合本医院口腔科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5.2 制定诊室保洁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及各种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一次性诊疗器械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中,对于针头、探针等锐器需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内,在包装袋和锐器盒外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采用双包装袋双扎口。科室人员与专职回收人员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后送焚烧站统一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各项操作程序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4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口腔门诊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设立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加强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口腔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管理体系。

总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核心,工作中严格执行现有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案,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卫生习惯教育,增强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可确保口腔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因素。

第2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1-01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因其特殊性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境十分复杂。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切断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各个环节,控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 健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保障

根据医院感染规范,结合口腔科的特点,将每一环节落实到人,特设专职护士负责消毒供应工作,对消毒工作实施规范化,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按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登记、统计,是,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2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口腔疾病的各种治疗大多数在口腔内进行,且多数传染病通过口腔就诊过程传播,故控制口腔科交叉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1]。口腔科涉及诊疗器械繁杂。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生、护士在给患者诊疗时,面临着自身健康受损的威胁,医护人员患病后又可传染给患者、其他医务人员和家属。因此,切断医患之间传染连已成为口腔科感染的重要内容。

3 增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

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注意询问患者健康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发现医源性疾病隐患,为医生提供预防交叉感染信息,当接触血液、唾液或粘膜时必须戴手套,完成操作马上脱去手套,再进行其他工作或接触其他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目前,广泛性使用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治疗巾、胸巾等对严格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起到一定作用。

4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4.1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凡被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感染的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一般器械及拔髓针、扩大针、光滑针等全部高压消毒灭菌,仍有一些需要侵泡的器械,如洁台机柄、胶圈、砂石等用2%的戊甲醛溶液侵泡消毒15-30分钟后使用,口腔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口腔包、一次性嗽口杯。口腔科使用的敷料均由供应室消毒灭菌,实行小包装,一次打开保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口腔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但用后一定严格做好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严防医源叉感染。

4.2 手机的灭菌:牙科手机价格高,使用频繁,目前大多数医院不能达到每治疗一例患者更换一个手机的水平,手机消毒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实验证明采用2—3%的戊二醛檫3次可完全灭活HBSAg,手机钻头必须一人一机,用后清洁表面污垢再用超声清洗,上油加封袋塑封后高压蒸汽消毒备用。

4.3 加强环境监测

4.3.1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诊疗区,每日开窗通风,工作结束后用空气净化机空气消毒2小时。

4.3.2 每日工作前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檫拭窗台、桌面、桌椅、治疗椅、机台、操作台和水池、地面,抹布分类固定使用,每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侵泡30分钟后冲净晾干备用。

4.3.3 若被血迹污染的物体表面及地面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抹。

4.3.4 每月对口腔器械进行检测,对空气、手指、器械、操作台、消毒液、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

5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

口腔科诊疗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认真洗手,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2],而口腔科则多为口腔侵入性操作,如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可使手细菌移位而导致患者感染。因此口腔科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每次治疗操作后接触下一位患前都必须认真洗手,按消毒六步法规范洗手方法,现推广速干手剂,主张取缔固体肥皂。

6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与销毁

使用一次性物品的过程中要检查物品有无破裂、过期、损坏等质量问题。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要初消毒分装后交供应室毁形处理,规范物品回收,毁形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可避免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流入社会。

7 体会

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护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完善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到最低,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确保医患双方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共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0±0.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40.9±1.1)岁。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诊疗患者做到“6个1”,并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口腔诊疗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做到接触到患者血液、破损黏膜及需进入人体的各种器械的灭菌合格,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器械的消毒合格;手机、综合治疗椅等亦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且消毒灭菌程序合规,消毒用产品合格。诊疗前,需对手部进行清洁,诊疗时,必须佩戴帽子口罩以及防护镜。同时保持诊疗室环境卫生,常通风,做好环境消毒措施等[2]。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完善并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具体内容如下。1.2.1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搭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小组,设定责任人,参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政策法规,建立门诊口腔医院感染护理的基本规章制度、监测监督机制及考核办法,做到严格执行,有据可依,奖惩分明,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1.2.2开展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开展与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包括护理管理基本规章制度、监督考核办法、消毒规范、器械使用规范、无菌操作技术等,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感染防控意识,使其在实际诊疗中,可做到规范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污染。1.2.3建立医院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依据口腔疾病及诊疗的具体情况,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经培训后,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完成口腔诊疗,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1.3观察指标。分别以两组患者诊疗期间诊室空气的消毒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手消毒合格率以及患者感染情况为观察指标。除患者感染率外,每组患者对以上指标共随机采集138份样本。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空气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9%、9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器械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8.4%、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手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2.9%、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4患者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后,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我国开始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后,口腔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实施以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基础建设水平不均衡,诊室布局不够合理。第二,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全面,监测监管难度大。第三,诊疗时用器械、操作过程造成大量粉尘、气体等空气污染难以控制;诊疗用口腔器械结构精细、种类繁多,数量有限,使用频繁,灭菌效果不易控制。第四,医护人员对疾病传染重视程度不够,防护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存在侥幸心理[3-5]。本研究通过探讨一般护理(对照组),并在一般护理管理基础上,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观察组),发现两种护理管理方式均可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但观察组器械消毒合格率及人手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对于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由此,为进一步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搭建院内管理小组,设定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监测监督机制,定期监测口腔门诊环境、器械消毒、医疗废品等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考核[6]。其次,开展培训,强化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规章制度。再次,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步骤,规范诊疗操作方式。最后,加大对消毒用设备投入,保证各口腔诊疗用具、环境等的消毒效果,并正确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作者:谢续华 单位: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参考文献

[1]郭世莉,李静言.护理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67-168,170.

[2]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3]李莉莉,柳淑杰,王丽芹,等.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难点与干预策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5011-5012.

第4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四手操作技术;预防作用;口腔科;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影响口腔科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引发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环节感染、器械感染、空气感染等,导致患者形成交叉性感染。为降低口腔科交叉感染情况,本研究选取94例口腔科患者设立对照比较,分析四手操作技术与常规操作技术对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预防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94例口腔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7例,男女比例24:23,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6.27±18.59)岁;对照组47例,男女比例26:21,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7.11±18.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操作技术,安排护士与医生按1:3操作,按照医院常规抗感染要求进行消毒、清洁等操作[1]。研究组患者予以四手操作技术,安排护士与医生按1:1操作,在常规感染管理的基础上,要求护士与医生进行"四手操作",护士与医生分别处于患者左前方与后右方,安排护士按照操作顺序为医生传递器械与材料等,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动作准确迅速,及时将冲洗液与患者唾液抽吸。护士传递治疗器械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在患者头面部区域,需在其颏下与胸骨切迹的4~7点间操作,医生则保持在患者口角连线处11~12点方向齐平,与医生单手或双手平行传递。并在操作中保持患者躯体与心理松弛,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四手操作中需要同时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若发现患者异常变化情况需及时给予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需定期进行复查,观察其感染发生情况与预后效果。

1.3疗效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操作技术对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预防效果[2];②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中导致感染的因素,比较影响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因素[3];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完成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操作技术下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操作技术下感染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经四手操作技术出现2例(4.26%)感染,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操作技术出现9例(19.15%)感染,研究组感染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感染原因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原因,可知物品感染、锐器刺伤与空气感染是导致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四手操作技术是目前口腔科治疗新型操作技术,主要指口腔科治疗全程中,医师与护士一对一相互配合操作,保持适当位置与技术进行口腔科诊疗与操作的技术,实际操作中医师与护士四手同时操作,保持有效稳定的器械、材料等医疗用品,成为现阶段口腔科门诊医疗操作的标准模式[4-5]观察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经四手操作技术出现2例(4.26%)感染,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操作技术出现9例(19.15%)感染,研究组感染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手部感染、物品感染、空气感染与钝器刺伤,门诊日常诊疗工作量较大,医生在常规诊疗操作中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医师在诊疗操作时很容易引起手部、医疗器械、物品及室内空气的污染,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常规操作技术下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较低,发生锐器刺伤而引起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科医师诊疗操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口腔科门诊需要着重转变医疗观念,口腔医疗机构因积极应用四手操作技术,从而减少口腔科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四手操作技术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医院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测评,避免出现专业技能不足的护理人员,进一步提升口腔科门诊治疗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口腔科门诊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恢复效果[6]。另外口腔科门诊还需要在应用四手操作技术的同时,注意提升口腔科医疗管理效率,加强对流动人员(患者家属及其他闲杂人员)的管理,避免流动人员进入操作区域而形成手部感染、空气感染等交叉感染,影响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四手操作技术对口腔科患者交叉感染的预防作用理想,有利于提升口腔科治疗的专业技能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蒋静,赵林琪.四手操作在口腔科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09):1106-1107.

[2]刘雅芹.浅谈四手操作技术对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08):167-168.

[3]蒋静,梁珍,樊鑫.四手操作在口腔科门诊预防感染的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06):782.

[4]刘彩云,贺维,徐晓明,等.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5):122-123.

第5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原因分析;控制对策

医院感染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口腔器官在生理及病理上都有一定特殊性,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类药物及医疗器械在口腔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促进口腔疾病有效治疗的同时,也使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出现了一定上升,因此,为了促进口腔疾病的有效治疗,必须对其引起重视[1]。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作以下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门诊中的24例医务人员,其中护士16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 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2名,每天接待患者50~120例,平均每天(80±14.8)例。

1.2感染因素及控制方法

1.2.1感染因素 ①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口腔疾病治疗都需在口腔内进行,医务人员的手会和患者的黏膜、唾液以及血液产生直接接触,有的医护人员对手的卫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操作前及操作后不注意及时对手进行消毒及清洁处理,有的甚至利用手套代替洗手,从而会使手部受到污染,此外,操作过程中手还可能会受到牙科中尖锐器械的刺伤,从而会导致交叉感染[2]。②诊疗器械的污染。人的口腔中存在较多微生物,当口腔器械和患者口腔发生接触后,就会很容易受到污染,而腔体器械的形状又比较复杂,当其受到唾液、血液及分泌物的污染后,消毒、杀菌及清洗就会比较困难,再次使用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③环境污染。据相关调查可知,口腔诊室中空气的合格率仅为61.2%左右,而门诊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患者喷出的飞沫等具有一定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此外,室内空气不流通,诊室功能分区不合理都会使口腔诊室中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3]。④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口腔科虽然按照相关的卫生标准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感染的措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的医务人员没有对其引起重视,且相关负责人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使管理体系中相关条例没有得到有效实行,进而增加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

1.2.2控制对策 ①提高防范意识。?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预防感染的意识,此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手部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以使他们时刻保持手部的卫生清洁,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口腔科的医院感染[4]。?让医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戴护目镜和口罩,以对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头等所产生的气溶胶、飞沫等进行有效隔离,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及扩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诊疗器械进行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②时刻保持环境清洁。?使诊疗室的通风状况保持畅通;?定期使用紫外线或药物对院内空气进行消毒,如每月定期对诊疗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进行评价、检测,每天下班后,使用紫外线灯对诊疗室进行持续1h的消毒;?定期用紫外线或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消毒。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对口腔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相关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指导感染工作的开展,如制定严格的诊室清洁制度、洗手制度、操作防护制度等,此外,还应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以护理骨干和护士长为组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落实责任制,以对医院感染进行全部预防与管理。

2结果

根据口腔科的感染因素提出并实施相关的控制对策后,全体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得到了一定增强,且相关的操作也更具规范、科学,从而使消毒工作中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口腔科的感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中的口腔门诊进行采样分析,卫生监测的合格率为100%,没有1例发生感染现象。

3讨论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是否有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WHO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作为医院管理质量中非常中重要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知,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就是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医院感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医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5]。

根据相关资料及本研究可知,微生物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口腔科发生感染,因此,为了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必须结合其感染因素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如应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应使诊疗室中的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注意空气流通,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诊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严格控制,使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医疗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冰,马海燕,陈素平.积极预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3):114-115.

[2]付惠杰.血透室医院感染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7):102-103.

[3]关燕琼.口腔科器械污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2,(32):117-118.

第6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 口腔门诊 抗菌药物 合理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034

资料与方法

通过贵港市妇幼保健院亿通微机门诊处方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09年口腔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共892张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调查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调查标准,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抗菌药物种类、规格、给药途径、应用例次、联合用药及其合理性评价[1]。

结 果

一般情况:892份抗菌药物处方占口腔门诊总用药金额的21.8%。共219例患者,患者年龄0.3~82岁,平均年龄42.6岁。男119例,女100例。

口腔门诊常用抗菌药物应用例次及应用率情况:药品使用涉及7大类,按排序分别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甲硝唑及替硝唑、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多烯类抗真菌药,共1125例次。其中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应用率占50%以上,见表1。

口腔门诊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抗菌药物联用分为单用、二联、三联,其中单用最多(76.18%),其次为二联(23.52%)、三联(0.22%),见表2。

口腔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天数:在219例患者中,平均用药时间4天,最长8天。其中使用4天的患者数最多,其次依次为3天和5天,见表3。

讨 论

口腔感染主要为口腔正常菌群和某些致病菌(如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的混合感染[2]。颌面部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或消化链球菌、普雷沃菌、梭杆菌等厌氧菌;偶有铜绿假单胞菌等[3]。我院口腔科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1.8%,与郑利光等[4]调查所得的16.1%相近,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其使用是基本合理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应用、更改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②给药方案及剂量不当;③联合用药不当。

本次抽查显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地方。如指征不明确,给药方案及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需要医院加强对口腔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同时在药物抗菌谱、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2 郑麟蕃.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0-203.

第7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1.1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如紫外线消毒前未认真清洁各治疗,诊疗台面及仪器表面。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喷出的水雾中混有患者血液和唾液,在机头的高速旋转和震动下形成气溶胶,扩散于空气中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2]。

1.2口腔医疗器械污染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进入患者口内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有文献[3]报道治疗后的操作台把手的污染率为16%,水龙头为20%,虽经清洗后污染率仍为操作台把手2%,水龙头把手为4%。从而导致医患人员与之接触后导致交叉感染,另外HIV、HBV、HEV病毒都会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形成交叉感染。

2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2.1科室环境消毒与管理

有层流区域为最好,无层流设备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一天工作结束后使用紫外线消毒工作场所7h,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下得低于70kW/cm2。每日工作前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窗台、桌台、椅子、机台、操作池等,湿式拖洗地面,抹布固定使用。用含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冲净晾干备用,清洁时要戴好手套口罩、帽。

2.2医疗用品的严格管理和消毒

2.2.1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常用的注射器、吸唾器、乳胶手套等一次性用品由消毒供应室发放、回收、毁形、并作无害化处理。

2.2.2高速手机的严格灭菌

高速手机是口腔科治疗中最常用的器械之一,由于其结构特殊和复杂,在操作停止的瞬间会产生回吸,而它的回吸可造成交叉感染已被实验室细菌学、病毒学、传染科实验和临床测试结果所证实。所以高速手机成了直接或交叉感染的常见因素之一。有文献[4]报道不耐高温手机使用前HbsAg污染率为1.19%,故使用后手机必须高温消毒。高速手机消毒灭菌程序:75%乙醇棉球清拭表面血迹、唾液等污物-清水冲洗-酶浸泡10min-超声清洗10min-擦干、上油-独立包装-快速灭菌器高温灭菌-备用。手机实行一人一机一灭菌。凡是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高速灭菌器每消毒一批物品均做记录保存,以备随时查看。

2.2.3口腔其他常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弯盘、探针、镊子、口镜作为一个器械盒独立呈现,为一次性用品,用后分类回收作无害化处理。牙钳、挖匙、扩大针、拔髓针、洁牙刀头等实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的器械清水冲洗、2%戊二醛浸泡30min、捞起冲洗、晾干以备消毒灭菌。有缝隙的器械还要酶洗和超声洗,擦干或风干后快速高压灭菌备用。对锐利器械如牙凿、剪刀等,选用2%戊二醛(每天使用前监测浓度1次,每周更换并做记录)。次日清晨捞出,用灭菌水清洗置无菌盒备用。口腔颌面外科用的手术包由消毒供应室发放、回收,并实行领用和回收数量的“一对一管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用柜,过期重新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24h,坚持使用小包装。

2.3医务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首先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再次规范临床操作,要求养成戴手套的习惯,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镜。在诊治每例患者时都一次性用品一定要更换,需多次使用的器械一定要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每次治疗结束前后都要认真洗手,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并在每个洗手池旁贴上洗手步骤,以免交叉感染。这样在治疗过程中既保护了自己,也维护了患者的利益。

第8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口腔诊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1检查结果

基层口腔诊所感染制度的落实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重视程度关系密切。新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诊所)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消毒灭菌设施和清洗设备;建设较早、规模小的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2.1口腔诊所负责人对感染控制重视不够,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有71.4%的诊所未设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机构内无感染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符合诊所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院感工作缺乏监督,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很少或内容简单。部分诊所装修豪华但布局流程不合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空气消毒、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牙科手机与门诊量不匹配,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混放,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问题和隐患。

2.2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口腔诊所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操作台脏乱,器械包装不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执行不严,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全或安装位置不合理。使用手触式水龙头、固体肥皂,手套破损做不到一人一更换。消毒液浓度配置不正确、使用不规范,未配备消毒剂监测指示卡,诊疗区域每日清洁消毒无登记。

2.3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情况不乐观

有6个口腔诊所建立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固定的器械清洗消毒人员。有省级消毒供应上岗证的3所,与外院签订有消毒灭菌供应协议的4所,其余11所存在流程不合理、消毒间狭小、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有的租用民房,在狭小的厨房灭菌,无独立器械处理区,清洗、保养、检查、包装、消毒和灭菌区没有物理屏障。52.4%的诊所未做生物监测,14.3%的诊所装载过多导致湿包,28.6%的诊所未使用酶洗液,热封机不是医用的占90.3%,导致包装不合格,灭菌包的包内、包外指示卡使用不规范。采用快速卡式蒸汽灭菌的器械,裸露、堆叠存放,未在无菌容器中保存,有效期超过4h。无专业清洗工具或不合格,消毒灭菌不规范,11所诊所不能提供消毒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大多诊所未配备合格的空气消毒设备和做到有效通风,或虽有空气净化设备,但与诊室面积、体积不匹配,有的紫外线灯管悬挂过高,不能做到每周使用75%的乙醇擦拭,无法保证消毒效果。11所诊所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物体表面每日清洁和消毒未记录,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做不到立即消毒。

2.4职业防护不到位

19家诊所虽配备有口腔操作的防护用品,但47.6%的医务人员回答防护知识不正确,且对本人的免疫检查不知晓。个别医务人员操作时不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只戴手套和不合格口罩。诊疗操作中,探针、注射器、扩大针、车针等锐器随处乱放,利器盒配备不足。85.7%的诊所没有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和随访。57.1%的诊所设置有口腔X光机,但放射防护器具配备不全的占25.0%。

2.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检查的诊所均与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签订有处置协议,有19%的诊所设置有独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但由于医疗废物量少,不能做到48h回收,存在交接记录不完整、登记重量、数量不规范的问题。有57.1%的诊所存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利器盒、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合格、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3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口腔诊所的督查力度

建立诊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实行消毒供应验收、消毒供应专业、医院感染管理持证上岗,对消毒供应验收不达标的诊所一票否决,对隐患较大、整改不力的口腔诊所应限期整改或取缔[1]。

3.2加强诊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口腔门诊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无菌意识及对无菌观念、隔离消毒重要性的认识[2]。做好基本的环境清洁工作,定时净化空气,进行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等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器械消毒灭菌程序,严格四手操作。针对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时追踪评议,及时沟通、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3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充实内涵建设

要求诊所配备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和匹配的牙科手机、三枪头、清洗器、灭菌器、医用热封机、软化水、注油机、医用酶洗液等设备,做到高危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改造不合理的消毒室布局,严格按照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的3个行业标准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印制环境、清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表格并规范填写。

3.4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加强对从业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规范和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技术,让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取得医院感染管理上岗证,保障诊所医疗安全。

3.5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

为工作人员体检、接种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随访,配备冲眼喷头、防护面罩、放射防护等用具,保证职业安全。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做好各项登记。

第9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 口腔治疗;交叉感染;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4-01

口腔治疗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治疗,治疗过程中,诊疗器械会因与患者的血液、唾液直接接触而被污染,并成为一种重要疾病或病毒的传播媒介。通过血液传播的艾滋病、乙肝病毒等疾病,极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被传播,造成交叉感染。而医生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最直接的人,可见,病毒和疾病可以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以及患者和患者之间传播,导致交叉感染。因此,要减少交叉感染,提高预防和控制,一定要切断传播途径。

1 口腔治疗导致发生交叉感染的因素

1.1 有的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操作不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相应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操守,一个人的责任心以及职业操守直接体现在其日常行为当中。同样,口腔治疗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能否达到要求,直接关系着诊疗环境的卫生、诊疗器械的灭菌等,一旦懈怠,将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1.2 感染源复杂且不明确 进行口腔诊治的患者,一般来院前不会进行其他的身体健康检查,我们无法明确这些口腔患者是否携带艾滋病、结核、乙肝病毒等传染性疾病,这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借助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发生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保护手卫生意识淡薄 在进行口腔治疗的时候,所有操作都是经过医务人员的双手来执行,并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分泌物直接接触,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如果没有注重双手的卫生,不进行正确的洗手消毒,则极易造成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成为危害患者的重要因素。

1.4 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 在口腔治疗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唾液、分泌物是各种诊疗器械,如果器械不卫生就进行使用,没有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或者清洗不及时、不彻底,将会残留患者的血液、唾液或者分泌物所携带的细菌蛋白,特别是在水气枪头、洁牙机柄、高速涡轮机、工作尖等器械的消毒,如果做得不彻底,口腔治疗中极易导致交叉感染。

1.5 医疗垃圾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在治疗当中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垃圾,以及一些感染性医疗废物都是病原菌携带体,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或者收集不全,管理不彻底,将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1.6 口腔诊室的环境卫生不达标 口腔患者主要集中在门诊诊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飞沫、唾液及血液,如治牙时去腐质、备洞以及洁牙、喷砂时的粉尘飞沫、血液都会造成诊室内的空气污染,许多病毒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传染,而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口腔诊室的合格率仅仅为61%,这严重威胁着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

2 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齐备器械,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从基础上抓交叉感染控制。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定相关制度与措施。加强对器械物品的消毒管理;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并坚持进行使用中浓度的监测。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2.2 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意识,加强自身素质提高 对全体医务人员要进行素质教育,宣传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职业责任与义务,提高责任心,规范操作,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2.3 加强清洗消毒医疗器械管理 在口腔治疗的过程中,每治疗一个患者,医务人员都要将口腔器械进行消毒,采用浓度为0.2%的速灭净溶液进行1-2小时浸泡,用清水洗干净,擦干,塑封包好之后放入高压蒸汽锅进行灭菌处理,121℃下持续30分钟,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用,做好非一次性器械的消毒。

2.4 加强消毒隔离 在检查治疗前,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应用0.5%氯己定液漱口,使污染程度减少,从而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2.5 加强对治疗室的空气检测以及物品的消毒 诊疗室、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h。治疗台面、椅、凳等用0.2%速灭净溶液擦拭2次/d。手机、水枪、汽枪以及根管治疗针每次用完后认真清洗,扩管针放入0.2%速灭净溶液中浸泡消毒,然后清水冲净晾干,再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口腔科疾病的治疗操作,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2.6 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 在口腔治疗操作中,注意手的清洗、消毒。常规戴口罩、帽子,操作完后做到一患者一洗手,然后再在0.2%速灭净溶液中消毒。

3 总 结

口腔疾病诊治中常会触及唾液和血液,它们可直接污染各种口腔设备、器械、材料、物品、模型、义齿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当牙钻、洁牙机及三用枪停止作用时形成负压所导致的回吸及牙钻、洁牙机在口腔中高速旋转产生的飞沫和气雾可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使细菌和病毒进入口、眼、鼻粘膜及破损的皮肤造成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主要是要加强控制交叉感染的管理,避免接触血液、唾液和分泌物,限制血液、唾液和分泌物的扩散;医务人员要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诊室空气的洁净等。减少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因素,提高口腔治疗水平,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做好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于淑艳,刘晓云.口腔诊疗中交叉感染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141-2142.

[2] 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322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