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产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悭钱家族》(寰宇)5842
《幽灵人间2:鬼味人间》(寰亚)3528
《枕边凶灵》2258
《香港有个好莱坞》337
《心慌方》(安乐)316
注释:
①表1、表2、表3、表4数据均来自(汉电影网站),4表均由笔者编选制作。
表22001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少林足球》(星辉海外有限公司)1060443
《瘦身男女》(一百年)74033
《全职杀手》(天幕)425501
《同居密友》(电影动力)41819
《蜀山》(中国星)31162
《愿望树》(东方)2740
《吧啦吧啦樱花》(嘉禾)3675
《买凶拍人》(嘉禾)3171
《七号差馆》(东方)1150
就表1、表2来看,虽然同样的暑期档(7月1日—9月1日),两个年度进入每周十大卖座排行榜内的港片数量基本一致,但票房成绩却相差很远。如此大幅度的票房滑落是史无前例的。2002年之前,好莱坞电影在许多国家囊括了50%到90%比例不等的市场份额,但独独在香港颇受冷遇,票房占有率不及香港本土电影的1/3。据统计,1970年至2001年31年间的香港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从未压倒过港片,占有量少于总票房的三成。在每一年的票房“十大”或“二十大”影片中,港产片也都是占尽优势。1981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打不过香港影片《人吓人》、《投奔怒海》,票房排名第16位;1989年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美国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FramedRogerRabbit?),香港票房不及王晶《赌神》的1/3。即使在1993年以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影响香港电影产量的情况下,虽然好莱坞在港境遇略有改善,但票房占有率也绝对达不到50%。
为什么2002年暑期会走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呢?或许2001年暑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外国劲敌所致?为廓清这层疑义,我们可以考量以下数据:
表32002年7月1日—9月1日,外国影片在港票房数据(前五位)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
《蜘蛛侠》(Spider-Man)72900
《未来报告》(MinorityReport)52253
《黑衣人》(MenInBlack2)42052
《精灵鼠小弟2》(StuartLittle2)3925
《星际宝贝》(Lilo&Stitch)5859
表42001年7月1日—9月1日,外国影片在港票房数据(前五位)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
《珍珠港》(PearlHarbor)62421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41841
《盗墓者罗拉》(TombRaider)41625
《尖峰时刻2》(RushHour2)41329
《侏罗纪公园3》(JurassicPark3)21007
两个年度登香港暑期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基本水准、国际声誉、市场竞争力都旗鼓相当,这从大都在3000万港币内上下浮动的票房数据中可清晰得到印证。但为何本土市场会落得如此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二、香港电影产业:多重危机
这种滑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下半期。港片一直以应接不暇的姿态展现于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市场,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而且还成功构建出全球华语电影的市场网络。但高速增长的票房背后,却根基不稳。从1993年以来,香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较大跌幅,
直至1999年。其间不仅每年跌幅依次为7.58%、15.06%、19.34%、12.65%、21.4%、22.34%、22.34%,[1](P8)而且1999年票房与1992年相比跌了近一半。其后以《少林足球》为代表略有回升,但2002年却又跌到最冰点。这种连续多年跌落又瞬间回光返照的市场状况,隐藏着莫大的危机:
(1)资本危机金融风暴以后,东南亚电影市场严重萎缩,以往源源不断流入香港影坛的台湾、马来西亚等资金锐减八成。以往平均每部港片制作费有1500万港币,年产200部,所需资金为30亿港币,而现在年产120部资金总共才8亿港币,平均每部暴跌至700万。制片人只能采取大幅度降低成本、粗制滥造的生产方式,继而又带来恶性循环。
(2)行业危机观众的欣赏口味不断现代化,喜剧片、动作片等类型已受一定程度的唾弃。大规模工厂流水线式粗制滥造的劣质影片也趟浑了整个香港电影产业,港片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水准低下、市场萎缩、观众不买账,进而无法再生产的恶性圈套中。从业人员从高峰期的五万多人锐减到2002年的数千人。另外,全行业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控制电影成本,庞大超支为正常现象,一旦市场出现滑落,便很难适应。整个电影行业呈现出严峻的生存危机。
(3)卖埠危机没有完整的卖埠市场网络,这是香港电影的致命弱点。除了像嘉禾集团这样规模巨大、又不断有电影发行、并有足够资源发掘外埠市场的少数大公司之外,绝大多数香港电影投资者都局限于东南亚市场。当这些市场萎缩,多数小公司开拍新片就没有可能,即使能开拍,也只能以低成本制作的方式,降低质量。同时港产电影越是不景气,人才越是外流,台前幕后的优秀人才纷纷到海外,再回来帮助外国电影分占港片市场,令本土电影卖埠市场雪上加霜。
危机的产生,源于最本质的香港电影产业制度。
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公司主宰的垂直统合模式
电影生产投资大、赚钱快。但单部电影公映寿命较短,不仅赚的是小钱,而且还有发行放映部门的利益分成。所以为保证票房收益,必须选择合适的档期在多条院线同时上映,这就需要建立电影流通的畅销渠道。目前香港电影产业已形成由大公司垂直统合的运作模式,也即: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甚至后期电影产品的开发等所有环节,均由大公司一手包办。大公司以实力投资拍摄,丰富创作;自行建立影院,掌握发行;并且收购一系列影院形成强大的独立院线系统,保证影片畅销无阻。
这种大公司主宰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是现代市场体制自觉选择的结果,但的确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最典型的就是“邵氏”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与“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两雄对峙,发展为60年代国语片主导力量,再到70年代开创国、粤语电影并行的集团式局面,一直鹤立鸡群;直到“嘉禾电影公司”成立并启用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一系列的真功夫片和市民喜剧片,才遇到相应的对手。80年代,以高卖座纪录起步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接手邵氏电影院线的“德宝电影公司”,与以《杀手壕》《炮弹飞车》等影片推向国际国内发展的嘉禾公司并列成为香港制片界鼎足三势力。90年代,向华强兄弟“永盛电影公司”因《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票房电影而最具影响力。另有在港经营“东方院线”、在台经营“国片院线”的“东方电影公司”,以及原有“长城”“凤凰”“新联”和新成立的“中原影业公司”合并成的中资机构“银都机构有限公司”。香港电影史上诸如李小龙《精武门》、成龙《警察故事》等绝大多数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独特创意构思的大制作,开创时代潮流的影片和导演,基本都出自大公司,它们的成就基本上显现了香港电影的成就。
这种垂直统合的产业经营模式,决定了香港电影采用院线制排片,不可避免垄断的出现。首先,院线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票房。全港拥有三条以上的电影院线,每条院线基本上都超过20家影院,并渗透到每一个有黄金卖点的商业角落。这样在推向市场时,就能形成排山倒海的集团式效应,最大程度地保证观影人次和商业票房。其次,院线制排片有优先权。拥有院线所有权的大公司电影可获得优先排映权,并一般占据着整年的黄金档期,剩下的淡期才会让给被认为能赚钱的独立制片公司的影片。再次,院线制排片有严格的档期观念。一般农历新年、圣诞、暑期等黄金档都会让给成龙、周星驰等巨星作品或者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喜剧片,其他稍微不重要的档期也都排映明星主打的动作、喜剧、枪战等类型片,最差档期安排的也必须是有一定票房号召力、至少保证回收成本的影片。
院线制也决定了严格的票房机制。上世纪60年代,香港西片院线商就开始建立行内互通票房机制,每天以手写或英文打字印刷成单张,供各戏院、行家参考。70年代初,《娱乐影讯》的出现,使得电影票房开始有了完整的数据纪录,兼有外语片、港产片数字,稍后又出现十大票房排行,比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类数据更为完整,为香港电影建立了良好的票房制度。90年代初,香港电影开始以电脑联网系统售票和出版票房,走向了精确化。每条院线都有极强的自觉性,不会产生诸如国内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事情,因为发行公司有一整套严格的查核程序,而且多条院线竞争也很激烈。
(二)海外市场的强烈依存性
香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从1923年黎民伟制作第一部香港本土的剧情长片《胭脂》开始就已经确立了海外市场为本位的观念。只有依赖海外电影市场才能保有生存空间,是香港电影独一无二的产业特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电影虽然制作技术和质量都比不过当时华语电影中心上海,但凭借粤语方言的优势在南洋大受欢迎。此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是香港电影的生存命脉。五六十年代,邵氏和电懋两家公司在东南亚有完善的发行网和院线,令香港达到全盛,年产300多部。当时流行的“卖片花”制度,即预先出售电影制成后的版权或上映权以筹集资金拍戏,也极大地推动香港电影以工厂流水线方式粗劣生产。70年代,李小龙真功夫电影带动了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市场,海外市场由原先的20多个国家迅即增长到80多个国家。同时海外市场的消费刺激也促使嘉禾公司采取重质不重量的制片策略,又资助独立公司拍片来满足不同院线需求,这种做法直接推动了独立制片人制度的兴起,更成为日后香港电影生产的主要模式。8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生存依赖的主要还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市场,并所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台湾市场几乎与本地市场占有同等地位,因为台湾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律给予港片国产片待遇。海外市场的红火也带动了本地市场,港产片在本地收入不断超越外国影片。90年代,金融危机等众多因素导致东南亚、韩日等市场的萎缩,着实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危机。于是电影生产更多地受制于海外市场,特别是台湾市场,因为台湾卖埠足以支撑港产片创作。
从有完整票房纪录的1971年开始至今,外埠市场都占港产片总收入的2/3以上,外埠市场决定了香港电影的走向和起跌。海外市场的依存性太强,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明星制的建立、题材类型的创作等特点,以及港产影片海外销售的“华人网络”,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直接形成了不重视剧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两个致命的产业经营弱点。
(三)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海外市场需求的庞大和口味的杂陈,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很大程度上沦落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一条影像机械工业流水线,很大程度决定了香港电影生产的随意性,也决定了香港电影不科学不规范的产业化轨迹。它不可能像好莱坞电影那样采取严格的“制片人中心”制度,由既懂电影又懂市场的制片人依据扎实的剧本来选择合适的创作班子,而是采用了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在香港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非常简单随意,导演成为创作的核心元素。一个拍片计划通常始于导演的一个意念,几个人随意一聊剧本就差不多了,然后再由专业编剧形成完整的文学剧本。甚至在还没有成型剧本的情况下,导演就开始寻找投资,一般稍有名气的导演只要有创意、故事、明星,很多时候当天就可以拍板确切的资金投入。再遇上徐克、王晶、成龙、洪金宝这样有票房影响力的导演或监制,资金就更不成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拍摄,剧本是否完整严谨已经不重要了,导演可以随意地操刀,反正只要拍出来,海外卖埠就万事大吉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短平快的生产节奏中,许多知名导演难免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此这种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很多情况下也粗制滥造出低劣影片,最后积少成多地形成港产电影创作的恶性循环。
应该说,在产业化轨道上,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是畸形产物。香港电影需要有既懂市场,又能判断剧本好坏、导演能力、市场路线和投资额度的优秀制片人。著名导演吴思远说,导演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是偶然的,而制片人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才是必然的。
三、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制度先天存在的种种劣势,早就彰显出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的必然趋势。但发展策略究竟如何定位?我们不妨考察以下三部影片的运作实况。
2000年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尝试集合了来自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北京华亿亚联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国联华影视公司等国内外巨额资金,“国际资金联盟”的投资方式使它顺利进入多个国家的主流商业电影发行渠道,而奥斯卡则进一步为其国际市场的畅通无阻提供了催化剂。
2002年暑期,杨紫琼、鲍德熹主创的《天脉传奇》继续国际融资道路,高达2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上映四星期,香港票房攀升至1100万港币,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千万元票房进账,特别在国内形势大好,公映首场票房超过30万,五天票房达1000万,超过前三地票房的总和,之后接着一路飙升,9月初逼近2500万。
还有近期公映的创亚洲电影先河的大制作、高水准三段式鬼片《三更》,集结了香港才气导演陈可辛、以《茅趸王》成名的韩国精英导演金如云(KimJee-Woon)和以《鬼妻》、《晚娘》等影片闻名全球的泰国王牌导演朗斯尼美毕达(NonzeeNimibutr),不仅以高票房成功攻克三地本土市场,而且还以“亚洲集团式”的态势胜利进军西方主流商业电影渠道。
如此显著骄人的成绩,着实可以为目前的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以争取国际融资和发展“多国资金联盟”作为产业调整的首要发展策略
目前香港电影业一蹶不振,主要是缺乏投资者。诚如著名导演陈可辛倡议的那样,香港可以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制作影片,大家共组摄制队伍,分摊制作费用,独享本地发行的收益。这种方式既将单个公司投资电影的风险降低,而且充足的制作经费也能保证作品的质量,这样在票房方面就不会像以往那样风险太大。同时摄制组的“多国部队化”,也能更加促进各国电影业的交流,提高电影制作水平,甚至能发现更多更新的产业商机。另外,国际融资和“多国资金联盟”的运作模式,往往能保证影片的大投入和大制作,进而保证影片艺术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制作占市场比例高,往往可以左右市场,这对于香港电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记载,在整个香港电影发展史的各阶段,每每有大制作出现,大制作多,往往就代表兴盛期。从1970年至今的近30部最卖座电影的票房收入,大制作的影片数超过50%。而近几年来,投资超千万的香港电影轻易不敢开拍,也印证着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因此争取国际合作的大制作影片,可以说是解决资本危机的最上上之选。
香港影业协会已计划将“香港电影融资论坛”建成永久组织,定期邀请全球近20个国家的电影公司和投资电影的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参加,希望协助香港电影界了解融资渠道和寻求国际资金。
(二)注重影片质量,从本质上解决行业危机
在最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都争相购买港产片,用港产片来作为支撑本国票房收入的主要支柱;但如今,港产片已经变成了“票房毒药”。两者间天壤之别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港产片整体粗制滥造和质量低劣,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七日鲜”、“十日鲜”媚俗影片,在争取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受到市场的排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积累成海外市场化整为零、港片无人光顾的恶性现象。
为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电影行业危机,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必须做到两点,即:坚决反对和屏弃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的生产状况,首先从剧作开始注重、并大幅度地提高影片质量,要培养优秀制片人中心制度,以多部优质影片的个案信誉为契机来慢慢夺回港产片原有的海外市场。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身本土性文化观念和民族化身份认同意识,各大集团公司要自觉地规划产业化进程,积极整合有效的国际化运行策略,促使整体行业素质上升。
(三)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
市场是电影产业的生命。不像美国、印度、日本等世界主要电影制作中心都有很庞大的本土市场作为后盾,香港先天不足,人口不过日本的1/20,本土市场固然重要,但单靠本土市场实在是不足以支撑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香港电影产业必须改变没有完整市场网络的致命劣势,在影片质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等“五位一体”的科学营销构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保证本港电影的畅销无阻,从而更好地推动香港电影产业向正规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
(四)法律法规、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近年来港产片市场急剧萎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盗版的猖獗。这点尚需要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扶持,既要大力加快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步骤和执法力度,进一步促进管理体制的明晰化、合理化和有效化,还要在具体政策上向电影产业进一步倾斜,给予资金或其他相关方面的支持。
以上香港电影2002年暑期票房价值的大幅度滑坡的教训及其走出困境的应因对策,对大陆电影不无借鉴。
收稿日期:2002-11-05
关键词:精神产业民营文化企业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
一、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上世纪初。它最初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汉语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论文从四维文明划分的角度认识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以区别于认为文化产业只是文化艺术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狭隘认识。
自从梁启超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分以来,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论述越来越多。但是仅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维文明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全貌,一些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曾经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类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个层面,最为流行的是就人类文明的主干部分简单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板块。其实,人类始终生存于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体系之中,人类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为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区域。自然文明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文明是处理人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物质文明是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精神文明是处理人与精神的关系。
四维文明之间互相贯通彼此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为人类文明整体。在上述划分之中,四维文明之间也是互相交错,彼此交融的,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对明晰的,大致说来,政治属于社会文明,经济属于物质文明,文化属于精神文明。
而现代经济已经早已突破了物质经济的狭隘概念,走向“大经济”的广阔天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物质经济、社会经济和精神经济等多个领域。在经济中心时代,从经济视角透视人类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动均可以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可以相应分解为自然生产总值、物质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和精神生产总值四个基本方面,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结构的重要指标,进而自然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社会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在人们生活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也成为衡量人们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自然需要,扩展人们自然自由的产业群落为自然产业;满足人们社会需要,扩展人们社会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社会产业;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扩展人们物质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物质产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扩展人们精神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精神产业。
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精神产业。
二、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特点分析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大半江山,在生产总值(GDP)中超过国有经济成分。国家工商联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总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还按照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搭建产业平台,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广厦集团、宋城集团及宁波文体用品、德清钢琴制造、富阳古籍影印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迅速崛起,浙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和LOFT49创意产业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吸纳了7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正在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归纳浙江民营文化产业主题文化企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宋城集团、横店集团、广厦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民营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如德清钢琴制造中心。
3.民营文化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文化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着扩大再生产欲望和能力的企业,产生了希望提升素质的自发要求,开始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文化企业普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
4.注重文化创新,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如:横店影视城的全国品牌推广。
5.民营文化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浙江义乌文化商品国际贸易覆盖世界各国,宋城集团筹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
6.民营文化企业已融入市场,面对竞争找市场不找政府,形成开发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独特运营模式。
三、结语
近期,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于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强心针。这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建设。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营文化产业在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进入。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来加快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发.从经济学看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课题组.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浙江民营企业的抽样
调查报告.
[4]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在欧美地区,尤其为将好莱坞当做典型的电影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分析,电影产业要摆脱电影票房的约束,各种各样的电影衍生产品也非常关键,未来的前景非常乐观。结合相关调查信息能够发现,从电影工业利润之内,票房所占比例通常保持在25%,75%的利润往往由电影衍生产品产业所创造。欧美电影产业应当非常关注的一点指明了借助电影衍生产品获得收益的多元化盈利渠道。衍生产品能够从不同领域之内得到合理采纳,变作不但能够进行推广,同时能够创造利润的方法,促使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观念上重视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好莱坞发展到了如今的程度,其每年都能在北美保持稳定的70亿美元的票房,但这样的票房收入只占到整个收入的一小部分,好莱坞电影公司更多的收入来自于电影放映权的出售以及相关附属产品的发售上。这说明对于一部电影的营销不能只是局限在影片本身上,营销的触角要涉及相关的电视节目、DVD制作、图书报刊的出售等,这些都属于电影的衍生产品,对这类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实现二次盈利,更是对电影本身的宣传。目前的电影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链的根本活力来自于电影的放映,而产业链的壮大借助的则是电影放映后周边产品的开发。这类产品的开发能够充分刺激影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效应。但中国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做工粗糙、品质低劣的问题,因此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国电影业应该加强对其管理,将周边产品的开发充分纳入到整个营销体系之中。建立产业化的电影流程通常提到的电影产业,即为与电影联系紧密的所有行为综合。产业化发展,也就是要把电影看成实际产业,应当坚持各项经营原则。其市场经营体系还有机制能够包括下述时期:制作期、推广发行期、放映期、开发期,能够清楚展示其文化价值发展趋势;这四部分各自有着自身的运作特色,并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各具规模的运营体系,并且要尤其重视电影产业下游产品和服务的研究。不断提升电影文化创意的传播电影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要将电影创作水平提高当做关键基础。为了追求最大收益往往造成创作过程相对粗略、内容没有新意、低级趣味明显。在展示积极精神面貌影片方面,政府往往要进行一定辅助。同时,电影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或不足。要将艺术追求还有类型结合当做关键落脚点,类型同类型有机统一同样为非常关键的环节。同时,怎样推动文化、观念、习惯、道德价值同类型实现的完美统一,同样为迫切需要处理的难点。主要由于电影制造过程中,往往能够对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播和推广。
强化与消费者接受能力的结合这主要是指消费者对衍生产品的信任度。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来,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价格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没有消费习惯,同时,这些产品的单调和缺乏新意也是无法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借助媒体和制造业的完美统一,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根据游乐园不断进步,推动不同领域实现完美结合,产生真实的空间。使顾客能够在电影院内实现精神层面追求,回到生活世界之后,电影衍生产品逐渐变作一种代表标志,能够给顾客精神上的安慰。所以,电影、游乐园、电影衍生产品彼此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推动顾客产生明显的消费倾向。强化电影衍生产业整系列的开发对于那些形成品牌效应的电影,一般多为系列剧,比如比较著名的就有《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这些电影不仅创造出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其衍生产品所制造的产值也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的票房。以世界著名的《007》系列电影为例,自1968年以来,其已经拍摄了22部续集,而且每部007电影都创造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其已经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每一部新邦德电影的问世除了吸引老影迷之外,还吸收了大批的新影迷。相比于我国,由系列电影打造的品牌效应几乎颗粒无收,但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出产了类似于《非诚勿扰2》《叶问2》这样的电影,在对电影品牌的建设上,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其基础,所以在相关的营销策略中,一定要把握好关于市场定位的问题。完善的销售渠道保障衍生产业的推广在欧美地区而言,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均具备相应的销售专柜营销电影衍生产品,但是在我国,此类营销途径往往非常匮乏,虽然部分比较高档的影院之中具备营销专柜,不过在品种、规模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及不足。近年来,电影领域始终存在下述思想和观念:中国电影慢慢发展到“电影衍生产品时代”。此处不但发现美国电影衍生产品所创造的收益远远超过了电影票房收益这一具体情况,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电影近年来出现的市场觉醒。能够这样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应当大力提倡的市场态度,不过市场始终根据经济规律进行经营,只是“有所思”没有“有所备”,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要深刻地了解到《英雄》等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开发产生的明显效果,并非表示中国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完善。《英雄》和欧美地区电影比较,水平依旧不是很高,不过《英雄》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具体实践能够发现,好莱坞可以做到的,借助不懈奋斗我们同样可以实现。非常关键的一点,从《英雄》开发过程中,发现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作者:陈健东 单位: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
助推青年影人
相比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和由政府颁出的华表奖,百花奖的核心是“观众选择”。本届百花奖共收到2200万张观众选票,相比上一届833万张的数据有大幅提升。
本届金鸡百花奖组委会主任康健民介绍,今年提名影片的评选,是在2012年3月初至2014年2月底全国票房达到500万元、电视播出达3000万收看人次的100多部影片中,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的100名骨干影院经理投票产生10部百花奖候选影片。之后组委会分3次从投票观众中挑选了101名观众,组成本届百花奖的终评委员会,其中兰州作为主办城市占据25个名额。电影节期间,终评委员会对候选影片进行了集体观摩和讨论,最后在颁奖典礼直播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了本届百花奖的各个奖项。
本届电影节从颁奖过程到颁奖典礼的设计,都体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黄晓明、邓超、赵薇、佟大为等青年影人在电影节上受到了观众欢迎。本届百花奖最大的意外,当属赵薇力克王家卫、陈可辛等资深影人,荣获“最佳导演奖”。邓家佳、马浴柯等新人同样获得了奖项的肯定。
为中小制作搭台
本届金鸡百花奖设有国产新片推介展映、金鸡国际影展、少数民族影展、金鸡国际优秀影片评选、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微电影作品大赛、中国电影论坛等环节,活动共展映了54部国产新片、11部少数民族影片、12部港澳台影片和29部国外影片。
今年参加展映的国产新片题材、风格多元,主题大多富有正能量,例如以滇缅公路建设为主题的《情比山高》和表现钢铁企业发展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以及表现延安时期反腐案件的《黄克功案件》。今年甘肃省也有10部电影在电影节上亮相,包括《甘南情歌》《腊月的春》等富于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浓郁的影片。
此外,今年也有来自台湾的6部新人新作参加电影节展映,大多是清新、励志型的小成本作品。国际方面,本届活动共有来自瑞典、意大利、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近30部影片参展。今年的金鸡百花奖还特别设置了“北欧电影专题展”,其中丹麦的《狩猎》、挪威的《致国王的信》、瑞典的《独自绽放》等片之前都斩获了不少国际奖项。来自法国的《她爱他》6月亦入围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单元。展映期间,该片正在法国本土首映,并夺得了当周票房冠军。
今年参展的中外影片大多是中小制作。康健民表示,本届活动在有意识地为中小成本电影搭建平台,“尽管众多大片在一线城市会取得丰厚的票房回报,但农村拥有银幕5万块的事实仍说明:不少中小成本影片依然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 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展映一方面推动中小成本国产片进入二、三线院线,另一方面对西部地区的电影文化普及起到推广作用。
从活动反响来看,兰州本地观众对今年电影节活动的热情格外高涨。在当地的东方红影院,万玛才旦导演的新片《五彩神箭》在放映前半小时,影厅前已是人潮汹涌。据悉《黄克功案件》等多部展映影片的放映也都出现了满场,一些影片还专门安排了主创观众见面会。为了进一步将电影文化深植当地,今年的展映由政府承担所有费用,影票全部免费赠送给当地市民。
论坛聚焦“中国梦”
本届金鸡百花论坛下设三个论坛,分别是“中国故事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金融投资高峰论坛。
关键词: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现状
绪论
电影产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民族电影产业的发展受到普遍关注,支持发展本国的民族电影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化、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一个主要议题。从发展经济角度看,发展电影产业是一国满足其国民对文化娱乐产品消费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发展壮大本国电影产业还可为国家出口创汇,增强其综合国力。
优化中国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解决制约电影制片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增强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一个运行良善的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下,市场可以发挥对电影生产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可以使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优。
优化电影制片业融资模式是完善中国产业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供需缺口大,存在超额利润,在一个运行良善的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下,其它产业资本可以顺利向电影产业市场转移,可以在产业间实现平均利润,从而优化国家产业结构。总之,电影制片业投融资方式问题研究,对解决中国当前文化娱乐产品供需矛盾有重要实践意义,对于研究如何解放中国文化生产力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中国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概述
(一)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的含义和方式
一部电影从策划、生产前期、拍摄、剪辑到最后的发行,几乎每一步都需要资金的不断注入,资金链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一部电影的制作能够顺利完成,因此说电影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融资作为一种资本运营的具体表现形式,对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影行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电影无从寻找更多的成本分担者。拓宽融资渠道可以有助于快速累积资本,融资主体的多元化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资本的增值,提升整个电影行业的产业化水平。
融资(Financing)即资金融通。从广义上讲它是指资金由资金提供者向需求者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两个方面,即资金供给者融出,而资金需求者融入资金,也就是说融资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从狭义上讲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金来源,即具体经济单位从自身经济活动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为了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外部资金供给者筹集资金以保证经济活动对资金需要的一种行为。
电影制片业融资是指为支持电影制片业的建设,促进电影制片业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为电影制片业的生产及销售筹集与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电影制片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因此,如何筹集资金成为电影制片业资本运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融资成本(包括资金使用成本、融资交易成本)、宏观金融环境、企业自身的资信和财务状况等。对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特点。
(二)融资体制的变革
尽管电影制片业有其特殊的一面,但是电影制片业投融资体制与其它产业投融资体制仍具有很多共性,电影制片业投融资体制的制约在其它产业中也同样出现,整个国家的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必然规定着电影制片业投融资体制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投资主体已形成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国家单一投资主体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投资主体的格局;第二,投资来源由传统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拨款的唯一来源转向国家投资基金制、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企业集资、吸收外资等多种资金来源;第三,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来源的多渠道必然引起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股票、债券投资在整个投资方式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第四,在投资计划管理中,开始运用经济杠杆和间接手段进行管理,为建立新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建设项目决策咨询、评估论证、可行性研究、设计、物资供应、工程承包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市场竞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目前我国投融资体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投资主体行为错位;各类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市场调节方式也还不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间接化的宏观调控滞后,投资宏观调控的功能不健全;投资法制建设薄弱。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电影制片业的快速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无论哪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和金融的大力支持,电影产业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电影产业准入门槛,不断颁布新的电影政策,降低电影投资的风险,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资电影,促进电影产业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能力大大提升,各种大片横空出世,带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收益年年走高,老百姓重新回到了电影院并开始关注电影。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电影产业,中国的电影制片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北京在2006年举行的“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行业从旧有的事业封闭运行体制下逐步走向开放,在国家大大小小的改革下,电影产业形成了企事业单位为主,民营、外资并存的格局。影视产业融资90%来自于自由资金,7%是政府扶持资金,而社会的投入资金只占2%。社会投入的资金目前还非常的低,而如果去海外融资的话,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大多数国内制片人是不可能做到海外融资的。所以,我们不能沉浸于媒体对于电影市场的乐观态度,我们应该抛开一些个别案列,来观察中国电影市场投融资市场。
就电影生产而言,电影的投融资其实是一种生产投资,其目的是生产电影,再通过电影市场而产生利润。为了保证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最后在市场上的吸金能力,这就要求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只用最优秀的人员和技术,而这些最终都要依赖于充足的资金,或者说是大量的资金。对一部电影来说,为了找到充足的资金,制片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从各个领域找到投资。目前,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可分为:影视机构投资、媒体预约投资、版权预售投资、政府资助、综合集团投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也可以按投资比例分为:全额投资和联合投资。中小成本的投资一般都是影视机构的全额投资或是政府资助。这种投资的好处在于:一是几乎不需要花费任何融资费用,既不涉及资金所有权、控制权的转移,也不需要付息还本,融资风险小;二是融资管理便捷,一般不涉及同外部的关系,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限制也比较少,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手续,既可缩短融资时间,又能降低各种手续费用。三是自主灵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一般不存在时间长短问题,而且不需要金融和证券机构的配合,也不受他们的干预。但是,全额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投资方必须独自承担投资风险,事实上这种风险不仅体现在资金压力上,而且制片机构还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从制作到发行各个环节上遇到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全额投资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结合体。近几年来,国内诞生的大片现象,催生了联合投资。大片需要有大场面、大制作和大明星,这些因素要求影片具有接近亿元的大成本。单个影视投资人不仅无法承担起巨额的成本也无法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于是,联合的现象就产生了。制片公司之间进行合作,同时又吸收来自于综合集团、风险投资、银行以及境外机构的资金,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比如,有些公司发行实力强,而有些公司制作实力强;而可以使所有投资人分散投资压力,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而像横店集团这样的大型影视城,可以自己的场地资源进行投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们不收取任何场地租用费用,而是将这些费用作为资金投资对电影进行投资。
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影融资渠道正越来越宽阔,不仅有行业内资金,也有行业外资金,不仅有国内资金,也有国外基金,不仅有国内投资主体,又有民营投资主体。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逐渐形成。然而,毕竟我国电影尚处在产业化发展初期,与其他电影产业发展强国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也决定了我国电影业投融资体系尚薄弱,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资金总量不足。从整个投资规模来看,电影产业的资金总量仍然不足。从2004年的41亿元,到2007年的60余亿元,虽然有接近50%的增长率,但相对于电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言,电影产业的投资总量仍然不够的。我国的电影产业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拉动。
其次,投资极不协调,缺乏科学的投资模式。我国电影的票房差距太大,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100万到200万的制作,要么是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以至于除了超级大片,就是一些中小成本的影片,有的甚至都没能进入院线上映。没有出于中间阶段这样的投资,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与我国电影制片业本身的产业体制有关,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第三,融资渠道较单一。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国制片业融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客观现实要求融资渠道需要拓宽,融资主体需要多元化。虽然现在相对于以往来说,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行业中来,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融资方式仍然十分传统、单一,像银行贷款、私募基金、大企业投资、网络融资等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第四,政府的扶植力度尚需加强。政府对电影工业高度支持,高度政策性和高度市场化相结合,已经被证明是当今世界电影业融资方式的成功范例。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要继续并逐步扩大下去,还要加强对中低成本国产影片的优惠措施和扶持力度。
第五,电影后产品开发不足。我国目前电影行业的收入大部分仅仅只是停留在影片票房收入上,很多优秀的影片在造成了轰动的社会效应后,并没有将这些效应利用起来,开发相应的后续产品,影片的潜在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这与我国电影人商业意识、品牌意识不强有关,还只是停留在拍摄完影片就送进院线放映的阶段。
三、中国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投资是直接推动电影制片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在电影制片业投资中,政府的投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非盈利性文化事业尤为如此,政府根据国家的基本制度对符合国家政治原则的文化活动表示支持,并给予资金支持,反之,则予以限制或取缔,政府投入除了直接拨款,还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把税收和企业上缴的利润中的一部分作为文化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电影制片业的投入应采取普遍支持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面进行扶持,只能重点扶持。从层次上看,主要是扶持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高雅艺术,以及重要的科研、教育部门,从具体部门来讲,主要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广播影视部门等。
(二)资本市场是实现电影制片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资本市场是扩大文化投资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迅速发展,文化企业的成长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进行社会集资等直接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流动资金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联营股本贷款、循环贷款、产权市场上的溢价转让和拍卖、项目贷款等间接融资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资本市场已经介入了电影制片业,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沪深股市已经有了不少电影制片业上市公司,如媒体业的电广传媒、中视股份、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等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尝到了甜头。其中电广传媒这几年的快速崛起很能说明资本市场对电影制片业的助推器作用。
(三)积极引进外资,提升电影制片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策的不断开放和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的境外电影基金开始对国内电影市场报以热情。CineFinance、FilmFinances、英国渣打银行以及日本Gaga电影公司新成立的“UD#1”电影基金都希望能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进一步开拓他们的电影业务。
所以,在积极引进外资这一方面,具体做法有:
首先,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引进。考虑到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拟先从电影制片业的流通、制造、服务等行业开始,谨慎但积极地进行中外合资试点,可率先在书刊、音像制品、广电节目的发行领域,电视导购等信息服务领域、大型娱乐业领域及某些文化制造业领域列出投资项目指南,与外方建立合资关系,并允许外资实行控股。
其次,项目合资,技术协作。通过有项目、有技术、有期限的合资经营,提升我国目前迫切需要改造的基础设施的技术能级。比如说,针对目前娱乐业科技含量低,不足以刺激大众消费的问题,可以积极考虑引进像迪斯尼乐园这样以高科技为载体的大型娱乐项目,再增加娱乐项目的现代性和吸引力的同时,带动社会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第三,政策配套,平等相待。在经济政策上,应予电影制片业中的中外合资企业享受目前我国中外合资企业享有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并可享受有关的电影制片业财税政策。
(四)充分调动民间资金,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
1.鼓励投资中小企业
在政策上允许和鼓励集体、家庭和个人以参股、购股、合伙经营的方式申办或参与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这种由多元经济成分参与、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必将迅速、有力地吸引社会资金流向并壮大整个的电影制片业。
2.发展民间金融组织
鼓励建立专司中小型文化企业的民间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支持,使高度政策性与高度市场化相结合的范例,已经被证明是当今世界电影业融资方式的成功方式。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要继续并逐步扩大下去,还要加强对中低成本国产影片的优惠措施和扶持力度。
(五)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支持电影制片业发展
由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生产出售的是精神产品。因此,不能把它完全推向市场,让它自生自灭,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有所保留地扶持某些重要的文化机构和产业。在具体操作上,为防止资金分配上的政治影响而采取经由公共团体如基金会等中间环节拨款方式,把资金间接地分配给需要支持的电影制片业,坚持避嫌原则,避免政府直接干预文化。
对于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基本构想是,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预算及社会各方面的捐赠。基金会的职能是专门筹划与核定资金的合理分配、具体操作资金的划拨,并根据有关法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审,基金会的作用在于通过经济而非行政的方式贯彻政府文化政策、繁荣文化市场、支持符合政府意图和倾向的公益性电影制片业的发展,从而做到政府只是引导而不直接干预文化活动,保持文化相对独立的品性。这样既有利于文化本身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电影制片业在市场化操作过程中更规范化,更遵从经济规律。
(六)制定相关税收政策
鼓励个人和团体对文化事业的捐赠,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对电影制片业的赞助。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和科技产业化的主体,也是文化投资的重要主体,除了文化企业的直接商业性投资,其他非文化类企业也进行了许多文化赞助。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鼓励投资,还实行了对企业的减免税制度。
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政府已经对电影制片业采取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总体来说做得还很不够。当务之急,政府应该采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赞助电影制片业,在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和鼓励企业与文化之间的伙伴关系。
(七)发行影视文化彩票,募集社会资金支持电影制片业
我国目前已有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两种。体育彩票一年的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元,彩票收入大大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样作为公益事业一部分的影视文化也需要各类资金支持,发行影视文化彩票应提上议事日程,影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雄厚的资金基础是影视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一些非盈利的公益性电影制片业,如果不为其提供各种经济支持,它的发展就会很艰难、很缓慢,甚至会有为生计而偏离文化主业的可能。这对整个电影制片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发行影视文化彩票,利用其募集的资金助电影制片业一臂之力,投入到那些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公益性电影制片业中去,必将促进电影制片业更健全地发展。
四、结论
与市场经济国家的电影制片业相比较,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低,同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痼疾的影响,电影制片业存在较大的融资供需缺口,这是中国电影产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电影制片业融资方式的运行困境是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表现为电影产业投融资方式运行不畅,市场难于有效发挥配置电影产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该方式难于解决电影产业的既有融资供需缺口,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这使得优化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方式成为解放中国电影产业生产力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6]赵子忠、王伟.中国影视投融资的产业透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7]高福安.影视制片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8]杨奇峰.关于电影制片业投资融资模式的探讨[J].2009(2):23-27
[19]陈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6-18
[20]张洁.中国电影投融资政策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32-37
[21]代湘云.中国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32
[22]何群,许进.电影公司上市的积极影响与风险分析.电影艺术,2008(6):26-31
[23]GrovesDon.FilmFinanceCorp.seeksoverhauloffundingplan[N].Variety,4/19/2004,p13-11.
[24]MichaelKeane.ExportingChineseCulture:IndustryFinancingModelsinFilmandTelevision[D].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6.
[25]张志伟.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电影上演“花样年华”[J].证券日报,2008年2月1日
[26]王东,王爽.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发展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1):41-43
[27]邵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2006(6):38-40
[28]刘立滨,黄一峰.电影市场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19-125.
【论文摘要】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特征鲜明,主要包括文化的包容性、幽默性、实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文章从动画电影的独特视角分析了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特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式.结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阐明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借以指导我们反思我国文化传统的优劣,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服务。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 ,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 、包容性 、实用性 、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 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 》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 ,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 、好动 、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 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 。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 ,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 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 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 ,他们天性乐观 ,这种性格 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 。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 ,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 ,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 ,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 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 ,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 ,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 、音乐唱片 、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 ·迪斯尼在一群志 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 “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 “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 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 .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 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 《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 ,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 、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 。 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 目标 .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 “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 ,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 .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 会学家罗伯特认为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 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 .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 .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 .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 “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 ,没有共同别的理想 毋庸置疑,每 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 益 .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 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 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 “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 “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 “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 、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凶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 ,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 化的过程 ,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 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 化 、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 ,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OO5.
[2]梁捷,赵达.王逸吟.“《功夫熊猫}热”引发的文化思考光明 日报,2008-07-31(5)
论文摘要:美国电影的商业成功,无论是从单纯的票房价值、产业的规范良性发展,还是美国电影的全球化影响,文化传播的博弈渗透,均在电影学界和经济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对国产电影有一定启示。首先是国产电影不能一味的模仿;其次,应注重中国电影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再者,中国电影应该注重后电影市场发展战略。
近期好莱坞大片又开始集中上映了,如:《碟中谍4》、《猩球崛起》等等,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影片似乎都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宏大的制作阵容、超级明星、火爆的画面和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虽然好莱坞电影一直以他太过商业化的运作受到诟病,但是其出品的影视大片少有投资效益倒挂的作品,足以说明其商业营销模式的成功。下面通过对影片《2012》分析,探索好莱坞大片的营销方式。
《2012》一部灾难影片,为什么能引起轰动效应呢?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人们一度曾经十分关注的蛊惑人心的“玛雅预言”中关于“世界末日”的许多不安与猜测。在影片《2012》中,中国元素破天荒的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强大正面力量,显现出好莱坞开始谋划新的市场策略,并以此展开一系列的工作,从影片剧本撰写、取景拍摄、目标人群文化展现等,都无不体现其良苦用心。环顾《2012》播映前后,国内媒体自发式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断刺激了大众的期望,可以看出《2012》确切的中了中国人的内心需求,而这更进一步地验证了好莱坞在关注人们心理的需求方面的高明。在电影上映前,还通过各种各样的线上活动为影片造势,利用此机会宣扬“2012年是世界末日”,还有一些一直想红的科幻作家、危言耸听的作家都听到了这部电影的“召唤”,纷纷成为这部电影的最佳推手,帮影片在网络上拼命写一些信息。
这就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整合营销运营体系。美国电影的商业成功,无论是从单纯的票房价值、产业的规范良性发展,还是美国电影的全球化影响,文化传播的博弈渗透,均在电影学界和经济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宏观经济稳定、产业化结构合理、商业环境活跃等固然是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美国电影的商业运营中,营销像在其他商业经营领域一样,起到了激活全局、攸关成败的关键作用。
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营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使企业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战略目的。所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分析观众,了解电影观众需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制定战略,认真剖析观众心理。例如,根据市场调查,结论是轻松电影和严肃型电影分别占据该调查的76.7%和60.6%。而美国各大电影公司正式按照这种比例来决定拍摄影片类型的,这样保证了影片有良好的潜在市场,而这个市场正是营销传播的基础和舞台。
中国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借鉴好莱坞成功电影的营销策略,以实现产业化经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呢?抑或是在发展中不断探索自己新的出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营销之路?在不断地了解中国电影营销并且结合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策略后,我自己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电影营销的一些思考。
首先,中国电影在营销策略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打造中国电影的“大片”。以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固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促使我们去模仿,但是我们还应时刻记得我们自己的中国国情,盲目模仿好莱坞“大片”模式、走资源耗费型电影生产与消费模式会使得电影的发展走上一个一味跟风的道路,所以应时刻立足于国情,走中国自己特色的电影营销发展之路,带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转贴于 其次,应注重中国电影品牌经营的必要性。电影品牌同其他商业品牌一样,就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而且被观众所确认的、电影产品的标志。一个正常的消费市场,是由不同的品牌商品来带动的,不同商品的不同功能定位、价格定位、消费者定位组合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消费市场。电影市场也不例外。电影进入市场后,在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观众就是消费者。而要培养观众一种成熟稳定的电影消费习惯,就要树立品牌。好莱坞的环球电影公司把拍摄场地变成了主题公园,接着电影的魔幻技术,魔幻般地把主题公园开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并且凭着对电影明星的包装,还开发出一系列的附加产品引领消费的潮流,这种潮流既带动了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也会引发其他消费行为的发生,这样,两者相互促进,给美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好莱坞电影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影品牌的繁荣。而中国电影就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电影。
再者,中国电影应该注重后电影市场发展战略。后电影市场是指非电影票房收入的,由电影而产生并与其密切相关的所有的产业市场,它包括电影品牌、玩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市场,电影书、DVD、CD等市场。在好莱坞电影王国中,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可以只占到这部电影总体收入的1/3左右,其他收入主要是靠着后电影市场的开发。而目前中国电影在后电影市场开发上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后电影市场开发上,中国电影可以整合非娱乐企业资源(联合促销、贴片广告、相关产品开发和特许经营),也可以对纪录片、电玩、游戏等多元化市场全面出击,以取得较好效果。形象产品开发,利用影片剧照制作海报、T恤、图书等产品。还有,与企业做贴片广告,获得巨额利润;在影片中加入软广告,为企业宣传产品。总之,充分利用影片资源,做好后产品开发。
最后,中国电影还应注重良好的口碑效应,整合营销配套。酒香也怕巷子深,卖电影重吆喝已经成为营销重戏。中国电影营销显然已经度过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为主的初级阶段,迈入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的进入市场完善期,和好莱坞的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方法,相距甚远。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中约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有约80%则是由非银幕营销所得。也就意味着非银幕营销的成功更能决定电影营销的成功与否。而中国现状恰恰相反,中国电影营销还有要经历以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发展期)———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成熟期)两个阶段。20%票房对比80%的非银幕营销时候,我们的电影才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迎来了130亿元的好成绩,比起2010年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再度大幅提升,不过在这个让人欢欣鼓舞数字里国产片特别是大片的成绩却有些令人失望,因为在去年国产影片数量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获得的票房却难达到总票房的一半,同时截止2011年12月25日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国内票房前三甲分别为《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而国产片却无却无缘前三强。尽管去年保持了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势头,不过隐忧不断的国产电影能否在在2012年迈向更高的目标就需要更多的中国电影人共同努力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融资方式;华谊集团;中影集团;金融贷款
一、电影融资渠道介绍
我国电影业主要使用的电影融资方式有八种:金融贷款、版权预售、政府出资、电影基金、间接赞助、个人融资、广告投入、风险投资、以及海内外企业投资等。随着电影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香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地区的资金也逐步进入中国制片领域。而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进入,单一的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二、案例分析
(一)广告投入的代表——华谊集团。
华谊公司与冯小刚合作的多部电影,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将广告投入这一融资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新片《非诚勿扰》为例,影片5000万投资里有一大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另有招行的独家贷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谊兄弟保持100%增长率,占据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从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这些资金保证了华谊兄弟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2009年,华谊兄弟正式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国有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契机。
(二)海内外企业投资代表——中影集团。
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把我国的国营制片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仅08年一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票房总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产值67%。中影集团以独家、联合、、协助等不同形式发行了国产影片150部,共产出票房19.5亿元,比07年狂增10亿元,全年8部过亿影片中影集团参与。从08年的《赤壁》到09年的《建国大业》,有了中影集团在背后做力盾,影片吸引到许多国内外的影视公司融资。拿《赤壁》为例,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美国狮门山制作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11家单位。该片采取“主打中国文化、集合亚洲资源、全球营销”的制作模式,涵盖了国有、民营、社会、境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影片上映不到一周内地票房即突破1.5亿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同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上映后均位居首周票房榜之首。
此外,以《建国大业》、《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投名状》、《面纱》、《玉战士》、《风云2》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就吸引了美国、芬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制片公司。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打好全球营销的王牌,中影集团自然稳坐我国电影业的龙头宝座。
(三)银行金融贷款。
在金融贷款这一融资渠道方面,目前已有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气氛活跃主要与大环境有关,目前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一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约定,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投资总额5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46笔,8.53亿元。《长江七号》、《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都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融资支持。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香港国际影视展及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展以及电影投资会,以外,亚洲电影节及韩国釜山PPP计划、东京影展及东京国际映画节、中国台北金马影展等也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
三、发展中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客观上说,我国电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家已经明文提出一定要发展好中国电影。这也给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气候。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电影业应继续在投融资的体系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对它们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成本昂贵的胶片电影已经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电影的需求量,发展好数字化电影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电影业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此外,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果能开发好农村电影市场,吸引7亿的农村观影群,这将大大加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关键词:东戴河新区;现代会展业;功能定位
一、东戴河发展现代会展业的基础条件
(一)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当前我国中型以下会展逐步由大中心城市向沿海城市及二三线城市转移,东戴河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沟通东北和华北经济联系的主要枢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发展带上及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上,与区域内其他会展城市相比,东戴河与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互补、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北戴河新区作为重点旅游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国际的高端论坛、会议、会展的举办。
(二)具备发展会展业的产业发展基础。随着东戴河新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并加速港口城市的建设,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促进了以现代经营方式为主的新型流通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服务与港城优势的发挥形成互动发展,一方面促进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环保,以及健康产业为支柱的临港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也加速推动了城市商业贸易中心的发展。东戴河新区完全可以依托各支柱产业和名优产品开展相关的主题会展活动。
(三)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商旅服务设施。东戴河新区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一流、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目的地。东戴河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产品)、文化资源(千年绥中文化)和文物遗址(碣石遗址等),再加上东戴河新区82公里的海岸沿线,拥有北方绝版的原生态海滩和无污染的空气、水等宜居环境。每年吸引数十万的游客到我市参观旅游。区内餐饮企业和酒店众多,基本能够满足会展的住宿和餐饮需求。
二、东戴河会展业发展定位
(一)石化博览会。利用葫芦岛的石化产业优势和影响力,举全省全市之力,协调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围绕石化产品、石化产业节能减排及环保、石化产业科技创新等为主题举办国内国际石化产业博览会(首届石化产业博览会在宁波举行),以推动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海洋博览会。辽宁海岸线较长,海产资源丰富,海产品加工企业和研发机构较多,部分企业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东戴河毗邻渤海,交通便利。应协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引进国内外海产品加工企业和研发结构,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海产品交易会或水产海鲜博览会。吸引餐饮服务、餐厅、超级市场、进出口商、经销商以及批发商等到东戴河这一交易平台来面对面直接洽谈生意。围绕海洋经济,力争举办一次局域乃至全国性的海洋经济博览会,定期举办东戴河“海洋节”。重点吸引海洋相关产业,海洋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参展。
(三)旅游与文化博览会。依托绥中千年文化、文化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碣石和长城文化,创新主题,积极争取举办相关文化创意博览会。依托东戴河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思路,集聚人气,积极举办东戴河沿海啤酒节、服装节、美容、婚庆等相关博览会等。
(四)养老服务业博览会。老龄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异地度假旅游时养老又是一种新的极受欢迎的养老方式。东戴河可以利用当地的优质生态环境,积极拓展养老服务内容,打造全新的北京人“后花园”,建设国际国内知名的休闲养生养老之城。借助区位和政策优势,面向养老服务需求,通过举办养老服务博览会并形成常态机制,率先在国内搭建起一个全景式的养老产业链展示平台,以实现异地养老服务机构产品的互换与对接。
(五)信息技术产业博览会。利用东戴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及与中关村合作契机,紧抓移动互联网产业及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前沿,积极争取举办新一代信息产业博览会和相关会议论坛。例如:大数据与云计算博览会或论坛、通讯与集成电路产业博览会以及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等。
(六)电影节。电影节对加强东戴河的文化建设,提高东戴河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积极开展与华视传媒、新丽传媒等公司合作,搭建电影和电视剧相关产业平台,举办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影节,例如微电影节、手机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等、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儿童电影节(已举办12届)。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推动力。会展业产业链较长,发展前期需政府的大力推动,掌握会展业产业导入要素。要加强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会场场馆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用地、项目审批、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参照上海、深圳等发达会展城市的做法,采取灵活的办法加大对会展企业税费的优惠力度,增强对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和品牌的吸引力,努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会展机构和品牌落户东戴河。在财政经费的安排上加大对会展业的倾斜,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对品牌和实力强大的会展企业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对一些高端的专业性国际展览和会议实施财政补贴制度。
(三)鼓励民营企业办展、吸引外来展览项目,促进会展做大做强,保护品牌会展,推动国际会展品牌创建,引导东戴河会展业沿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公司是会展承办机构和会展商业化运作的主体,发展公司尤其是专业会展公司办会展是发展会展业的方向。允许各类经济成分的公司主办和承办会展,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会展公司来深设立会展机构和开展会展业务。
(四)加强对东戴河会展的宣传。东戴河区和葫芦岛市各有关部门应在城市对外经济合作和城市宣传资料中推介东戴河重要会展活动。会展业主管部门应在政府网站设立会展专栏,推介东戴河的会展。有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活动,要媒体与网站大力支持与配合这些活动进行宣传推介东戴河的重要会展。
参考文献:
[1]万丽,杜促进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时代经贸,2008(6).
[2]钟莹峰 我国会展业发展问题探析[期刊论文],兰州学刊 2009(8).
[3]王春才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生产力研究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