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专业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
1.技术手段低
因为会计集中核算有很多不同的工作模式,所以对系统运行和数据处理的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为确保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地进行,满足企业的业务工作日益增长和财务管理日益细化的要求,企业应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研发新技术,完善信息技术。集中核算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推进,但现有的技术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手段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2.管理能力不足
首先,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与个人的思想观念、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相关,传统的核算制度与集中核算制度在工作的内容、范围和对象上都有所不同,这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次挑战。但是目前,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所以这就加大了实施集中核算制度的难度。其次,管理意识不足。目前,有很多的企业很重视核算工作,但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使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落后,没有满足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3.监督机制薄弱
会计集中核算虽然使各个部门不用再自己单独进行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但仅进行报账、出纳工作,降低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牵制和监督能力,容易发生的现象。虽然会计核算实施了记账制度,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工作人员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做好提前的把关工作,也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的经济状况,所以监督的力度还是不够。
4.职能划分不科学
第一,员工与部门之间都缺乏沟通,会计集中核算将财务管理划分了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大部门,但这两个部门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导致资金支出受到了困扰。第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对财务职责的划分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会计能力的要求也有了相对的提高。但是,初步实施阶段的现状,导致了核算人员一人身兼多职,分管了几个部门的核算任务,分散了员工的精力,甚至会与企业脱节,最终会导致会计职能被削落。第三,会计集中核算使所有的财务核算工作都落在核算部门的身上,所以部分企业会裁员,但由于部门人员较少,所以会难以完成企业过多的核算任务。
5.工作积极性低
目前,仍有一部分企业领导或工作人员不同意会计集中核算,因为这种制度要求企业所有的资金都要经过集体账户的审核,使资金不能再随意地使用,这样领导就认为自己的权力被架空了,所以会对这种方式产生抵触心理。企业领导的这种思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增加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难度,影响自己和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首先,使管理人员降低了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理财意识。其次,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容易滋生腐败,根据票据对资金进行分配,使有些部门或个人投机取巧开假发票来套取资金,使企业资金流失,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可以监督资金,但是却无法具体掌握其具体活动。
6.工作落实不足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所以相关制度还没有健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和漏洞出现。首先,由于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沟通不足、互不干扰,从而降低了信息的精确度和全面性,导致企业财务工作缺乏真实性。其次,会计职能和核算的管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散到相应的单位中,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阻力、遇到意外,从而降低了核算工作的落实效率。
二、措施
1.改善技术手段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拥有先进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只有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地开展。首先,应当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从而做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要不断加强对电子查询系统、电子台账系统、核算网络系统等技术平台的完善;然后,企业要通过开发新软件,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不断提高;最后,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软件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技能。
2.提高员工能力
从事会计工作的员工,其业务能力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核算工作的质量,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企业应当通过学习教育和岗前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宣传教育和部门交流提高员工的沟通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
3.加强内部沟通
目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加大了部门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难度,所以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所以企业应当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使各部门间可以更好地配合,最终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核算部门应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管理部门应该遵守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积极配合核算部门的工作。两部门之间应当在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
4.科学划分职能
财务会计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工作,有很多企业的工作量很多但专业人员却很少,处于“量多人少”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财务工作没有办法顺利、有效的完成。所以企业应当重视人员与岗位合理配置的问题。传统的岗位是一个人负责一个职位,这样的形式容易导致制证和报表的职位相分离的现象发生,使获取的信息产生差异,会导致报表失真和不能及时上交的问题出现。所以,为确保会计工作的信息真实、连续,使专人负责制作核算单位、报表、和记账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5.调
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应当通过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一,应当明确奖惩方法,应该根据员工完成工作指标的质量和效率,对他们进行评分,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标准,按照标准对优秀员工施以奖励,对落后员工予以批评和惩罚;第二,健全激励机制,将工作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利益挂钩,明确职责与分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核算部门要遵循制度办事,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对个人贪污和公款消费现象要严厉地杜绝;第四,核算部门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只有合格后才能给各部门提供资金;第五,每个部门可以使用资金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当明确各项资金的责任人。
6.健全法制建设
由于集中核算制度处于初步阶段,各企业仍在摸索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容易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给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增添阻力。所以,企业应通过不断地健全法制建设,确保集中核算制度能够落实,使核算部门和管理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加强集中核算制度的法制化。企业还应该以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为基础,下达相应的文件,对规章制度有一个相应的解释,提高工作人员对集中核算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集中核算制度可以真正地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论文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集中核算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做了分析与研究。总之,虽然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企业的核算工作更加的法制化与规范化,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希望本篇论文提出的解决集中核算问题的措施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财务会计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析
从当前各大商业贸易公司会计系统的现实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依赖性在增强。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能够使财务会计的核算更准确、监督更方便。从客观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者正日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笔者就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往往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根据相关的处理方法,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报告,确保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有效的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并协助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决策的一个部门。而财务会计,则是指通过核算和监管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使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的投资者或政府部门,能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相关财务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的经济管理活动时,一定要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度,以便监管机构进行核实和验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联系。
1.1两者都属于公司的管理活动。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它们都是处理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管理会计中,是借助于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来处理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公司的所有者对管理会计往往比较重视,因为它涉及到公司所作出的各项规划、决策是否合理,从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公司为了使管理会计能良好运转,往往注重财务会计的管理活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会计的经济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1.2两者都具有审核、控制的功能。管理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体现在,对公司的各种预算的控制管理上,包括公司各项支出的成本费,公司的经济效益等等。而财务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料的核算和监督上,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的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数据真实可靠。
2.两者的区别。
2.1两者的重点不相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和研究公司的现实状况,从而更好的规划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管理会计着眼于公司的未来。但是,财务会计则注重其所统计的各种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使公司的决策人员不致因数据失真而做出错误的规划、安排。从这里看以看出,财务会计着眼于公司的现在。
2.2两者对数据信息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这也是国家对财务会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但是,管理会计要求信息真实、准确的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它也要求信息及时和全面。因为只有真实、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现状分析
1.两者的规范不相同。
在当前的各大商业贸易公司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规范仍有很大不同,这对公司的发展极为不利。从客观需要来看,公司应该严格规范管理会计,因为它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科学、高效的决策可以壮大公司的经济实力,反之,错误、低效的决策则可能使公司破产、倒闭。但从很多商业贸易公司的管理会计状况来看,公司并没有严格要求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这种规范、制度上的漏洞,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往往会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引起公司员工的恐慌。不过,公司对财务会计则规范的比较严格,在部分公司中,甚至规定了财务会计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很少出现重大问题。不过,财务会计的规范在严格的基础上,应该朝着科学性的方向发展,以确保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能有效的与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规划、决策平稳的衔接、融合。
2.会计从业者能力、职业素养不达标。
自从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员的质量还无法保证。这主要表现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低下。虽然这部分人的会计理论水平很高,对会计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处理实际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会计工作人员连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都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处理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不会或不能
根据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财务中的各种问题,更谈不上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 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策略
1.健全相关的会计制度。
为了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规范能够基本一致,应健全公司的会计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先应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来规范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能使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应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财务会计部门应使信息及时、全面的传递的给管理会计部门。不过,为了使两者能较好的融合,还应精简两大部门中冗余的一些规则条例,使每个条例都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那么,在健全了相关的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公司的两大部门就有实现融合的现实基础了。
2.培训会计从业者。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公司可对会计从业者进行短期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工作人员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为这是提高他们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接的体现。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对所学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不符合会计从业标准的。公司对于此类人员,应坚决不予录用。在培训工作中,还需注意对工作人员职业态度的培养。因为工作态度的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好坏。所以,公司在提升会计人员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态度。这样就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打下了人才基础。
3.在融合的基础上再巩固。
在以上两个融合策略的指导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基本能实现融合。但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巩固。只有巩固了所融合的新部门,才能真正的实现两者的融合;否则,这种融合就不能经受现实的考验。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明确部门内各大岗位的工作职责。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只需完成自己所应完成的任务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工作流程的系统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精简工作人员。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够的会计人员,进行转岗处理。少而精的会计人员反而能保证新机构的高效运转,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者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45-02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某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08届和2009届的专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论文选题的范围分布得比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过大。例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探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广,类似的选题甚至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过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研究选题,加上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简单的拼凑去完成论文,使论文质量下降。
2.选题重复。例如“集团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动因及利弊分析”、“浅析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识别”、“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等,这些都是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论文选题;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和“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两类题目选中的频率特别高,人数在两届学生中变化不大,这些学生的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而具体财务操作方面的选题较少,且集中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调研,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相似选题过多将导致学生论文内容雷同的几率增大。
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人员、总务行政人员等影响。外部会计环境角色主要包括购货方与销售方、银行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等。世界性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来应该算得上是比较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其对会计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2009届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毕业生论文的众多选题中仅有一个选题与金融危机相关。此外,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论文,以致很少有学生选择这类选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思路老套。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0%~90%的毕业论文都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其缺点是中规中矩,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很难写出深度,也无创意可言,难以提高论文质量。
2.实证研究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届和2009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的仅占15%,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研究假设,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随着网络的发展,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无须实际调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难以评价理论性文章的优劣,使得这类论文容易通过审核,这些因素都使大多数毕业论文成为口号式作品,没有任何创新。
三、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对所学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考核以试题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存在“考一门,忘一门”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专业知识,无法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在论文写作前会安排几次专题讲座,指导老师也会就“如何写论文”作简单的指导,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感觉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大段抄袭,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通常较大,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
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些指导老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十分精通,但对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却不熟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规范条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导老师平时很少写论文,实践经验也较少,缺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无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觉得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的指导上,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从选题到指导学生写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细致的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拟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所拟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三是在拟定选题时应避免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四是所拟论文选题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多涉及国家会计政策的变革和经济领域改革对会计的影响等问题。
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的情况主要还是对在文献、网络或其他资料中查找的案例进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数学生会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的单位的实际问题来撰写论文,指导教师对于此类同学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工作单位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论题相关,有助于学生搜集第一手的数据,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且因和学生正在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更能调动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兴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
笔者所带2009届毕业论文中,有一同学所选择的论题是《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实习的单位正好在其实习的部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试运行工作。该同学就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比较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异同,论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实施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由于该同学亲身参与,有切身体会,所以论文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选择类似论题的同学东拼西凑的论文相比,该同学的论文明显质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会计专业的论题几乎都和企业实际有关,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学生如在实习或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并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将使论文的撰写进行的更为顺利。
可见,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学生能言之有物,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学校和老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得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组建这样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内资源,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加强青年老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从会计师事务所所和企业聘请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第一,要制定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的标准,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尤其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管理,学校论文管理者应对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与学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联系,将格式调整和装订等工作,交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去统一完成。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格式调整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结构、内容本身。将时间都用在对论文的撰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字体、字号等论文形式的问题。第二,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初稿撰写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写作情况。第三,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论文答辩的质量。老师需成立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答辩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一个合理的评价。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严格把关。对于参与答辩的评审老师,应当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导教师与自己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组,保证论文的评分更加客观和公正。每组答辩的学生不宜过多,答辩时间的安排也不宜太紧张,对论文答辩质量作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采用课题研究模式[J].财会月刊:理论,2007,(9).
根据上述目的和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选题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一步,事关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多年经验表明,这一步强调要由学生参与共同确定,而不是单方面由教师选择一个有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尽管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把关,然学生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和毕业设计通常由教师确定题目,学生按照某种既定过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两样的。基于这种认识,遵循选题原则,掌握选题方法,对于实现毕业论文目的,达到毕业论文要求,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选题合适,促使学生围绕选题积极工作,整个过程充满乐趣;选题不合适,不仅围绕选题进行的工作不会顺利,而且可能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说,选题本身就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一种测试,一向受到高度重视。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问题;另一是怎样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难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的意义在于界定毕业论文所要反映的事实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既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也不同于文科专业,从性质上规定了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务必结合实践来体现自身特点,展示学生能力。丰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实践构筑了工商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来源于某一个特定企业的实际背景,从而为改善特定企业的管理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贡献应有的聪明才智。同样,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对工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从而归纳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和规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应用或规避。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胜任“经济工程师”的角色,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系统、过程等的素材。从这种认识出发,其能力必须达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设计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就为适应、开拓、创新、竞争和组织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助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原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毕业论文具有新意和时代感,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论文闭门造车、步入后尘、东拼西凑的弊端。
2.专业原则
专业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坚持选题的专业原则,也就是充分考虑专业兴趣,突出专业特长,注意扬长避短,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促进专业长进,获取优秀成果。具体说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落实选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选择那些不花气力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难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专业领域内提出较高要求,确定的选题要花费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选题形象地比作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得分:假设篮框置于人们头顶高的位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个个中的;或者将篮框放在三层楼高的地方,纵使球艺很高,人们也很难中篮。如果真是这两种情况,篮球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选题的道理同样如此,要防止犯类似错误,注意难易适中,深浅适中,宽窄适中,大小适中。例如有的学生对企业改制改组关注较多,就可以选择有关的企业改革理论课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就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学生成本理论较熟,就可以探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凡此种种,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巩固专业知识,检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综合化。
3.时间原则
毕业论文写作是在一定的时空限制下进行的一种工作过程,一般要求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选题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毕业论文还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这种要求既考虑到坚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又考虑到时间因素。计划写3000字的短篇论文与计划写1万字的长篇论文,在选题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举例来说,选题“试论会计理论体系”与选题“净现值法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无论在理论涉猎面,还是在实际应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选题时要顾及时间因素考虑篇幅长短。如果选题过大,涉及内容繁杂,研究难以深入,论文易显空洞肤浅;同时,有限的篇幅也容纳不进冗肿的内容。如果选题太小,完成后论文篇幅太短,毕业论文的份量显得太轻,也不合要求。通常选题大小适中的判据是内涵深、外延浅,既能把问题展开说清楚,论文又充实有份量。
4.资料原则
选题明确之后,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占有资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物质基础。
资料可分为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前者是指经别人搜集、整理并发表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种书报杂志、研究报告,许多论文都是利用二手资料提炼而成;后者是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写作者资料占有愈多,写作回旋余地愈大,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愈加充实;反之,即便选题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也写不出好的论文。
搜集资料之后,还应围绕选题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毕业论文所运用的资料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主题,让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要注意:①资料的真实性。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依赖于资料的真实性,只有依据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有出处,运用资料时要有根据。尽可能选用原始资料,若选取二手资料,一定要认真核对,以防讹错,对资料均要鉴别其真伪与可靠程度,要把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资料不能选用。②资料的具体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许多数据、数字、比例、比率等,这些资料一定要具体准确规范,保证论文的可信度。③资料的新颖性。如果资料新颖,方法对头,可能形成新的创见。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见资料,采用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简言之,无论新资料还是老资料都应努力挖掘新意。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选题,实践原则是根本,专业原则是保证,时间原则是前提,资料原则是基础。
二、选题方法
选题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同其他创造一样,是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中形成。毕业论文选题既要考虑科学价值,又要发挥学生特长,所以确定恰当的选题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讲究选题方法对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说来,选题方法有以下三种:
1.查阅文献法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选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本学科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确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两方面的资料占有得多,情况就较清楚,选题就不会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础,就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选题。本学科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铺垫了良好基础,尚未解决的课题是选题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图书目录和期刊杂志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各种辞典和工具书等。另外还要靠平时积累,学做文献目录卡片,丰富资料储备。这两方面的工作构成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2.实践选题法
毕业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工商管理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以此作为选题的依据。例如企业改组改制以后,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明确之后,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保证企业获得长期利润?诸如此类的选题植被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沃土之中,实践选题法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有价值的选题。
3.学科交叉选题法
学院(系)会计学专业20年月日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1996年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1997年,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04年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2011年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11年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2011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雷芳(1979-),女,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邱卫林(1979-),男,江西上饶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江西抚州34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省级教育规划课题项目“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比对研究”(项目编号:10YB272)和2010年校教改项目“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0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24-02
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课,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本科院校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从事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薄弱。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且与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计划的执行来说,这种安排无可厚非,并且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践单位联系起来进行撰写,避免写一些纯理论的文章。比如某高校经济管理学校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要联系具体的单位,不能写纯理论的文章,否则给予不通过,直接进入二辩。可是由于一些专业的特殊性(如会计专业),如果学生实习不可避免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带来了高校安排学生实习的难度。所以,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采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从而使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都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毕业论文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论文撰写的态度和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工作时间、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结构与行文等相关制度。但当学生的就业和毕业产生矛盾的时候,学校在对论文要求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这样一个状况,助长了师生轻视毕业论文的风气,严重影响到了论文写作质量。同时高校就业率是评价高校质量的一个标准,学校的就业率往往和其招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给高校创造了许多向社会展示和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在目前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就业工作给毕业论文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各高校中不存在毕业论文设计不通过的现象。比如,学校规定在第八学期开学初,学院就要进行毕业论文前期检查,对学生选题、指导教师的安排、任务书的下达以及学生开题报告等情况进行自查,并报教务部门审查。而教务部门对各学院上报的前期检查,只是收全而已,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关注得不多。
3.毕业论文指导不到位。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去调动,指导教师肩负学生思想工作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双重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当前本科院校本科论文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突出。一是部分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学生感受过了就行,不必有太高的质量。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在帮助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论文的目的,没有指导好,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工作。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没有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坚持让学生全部改正后再进行定稿,论文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上不愿付出更多的辛劳,现在评价大学教师的标准是科研成果,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就显得更为普遍。二是指导教师短缺,所带学生过多。高校近几年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但教师数量的增加没能跟上学生数量增长的速度,生师比过高,致使每个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增加。以江西某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来作一个比较分析:目前该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的老师一共有8人,而该校应届会计学本科专业平均每年共有120名学生,参与论文指导的共有10名教师,每个教师平均要承担12个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在这10名教师中,有6名老师指导的学生数超过12人。这与江西省教育厅2004年5月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本科学校原则上不超过8人,高职高专学校原则上不超过10人”的文件精神不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4.论文的写作时间仓促。根据高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一般是十周左右(含毕业实习时间),表现在工作安排上,学校规定在第七学期末完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的选定工作,但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末就已经开始为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奔波,各学院往往在第八学期开学后才能确定该项工作,而学生则是开始论文写作时才了解其任务和内容。比如江西某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完成了第七学期的教学计划后,就可以离开学校找工作、实习等,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己是五一节后,而学校规定论文答辩必须在6月中旬前后结束,学生实际写作时间还不到6周,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明显不足。为此,我对江西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及“为确保论文的质量,你认为论文的撰写时间应为多少周为宜?”他们的回答情况如下,76%的学生认为,为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须在10周以上;47%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应在11周以上;32%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应在12周以上,其中有1名学生认为,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应在15周左右。所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对策
1.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合理安排论文时间。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能反映其综合学习成果的学术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成果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进行业务能力评价的最主要内容。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本科生在学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应该科学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更好地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2.强化论文过程各环节的管理。一是加强选题审题管理,要明确论文题目必须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方向,学生应该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一般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习单位情况和本人的兴趣进行选题。一般高校都是采取由各个学院自己组织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查并公布课题名称,组织学生选题。二是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写作过程的检查监督,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的检查,一般每周至少一次,对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在进展情况记录表中,应如实记录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指导教师的检查内容和结果,杜绝空洞的现象发生。并且要有中期小结记录表,定期对前一阶段完成工作做个总结,指导教师进行监督,并写出建议。三是在指导资质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只能作为助手,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四是在过程控制方面,指导老师要承担起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中应承担的责任,在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指定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向学生提出书面指导意见,重点可以放在思路、方法及资料查找上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对比和解决问题,平时应该定期与学生联系,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并予以指导。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毕业论文设计专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尽可能的是那些在专业方面经验丰富的独立的第三方,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理性地看待题目审查、初期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各环节。比如学校教务处会同督导组随机抽查各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上报。
3.建立起“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高校可以启动“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就是通过理论支撑,联系实践,并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有阶段性、分步骤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模块:写作基础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模拟写作模块、写作检验模块。模式中“写作基础模块”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论文写作及学术规范”“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其中“大学语文”一般是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及学术规范”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在课程上这样安排是为了保证时间上的连贯性,同时也体现了大学与高中知识的延续性。模式中“专业训练模块”的“8”是指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各个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有关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对课程论文写作的不断训练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多样,如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学习小结、案例分析等形式。模式中“模拟写作模块”的“2”是指开展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一般可安排在第七个学期完成。模式中“写作检验模块”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可以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内容不断充实和升华。
[参考文献]
[1]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设计(论文)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2006(2).
[2]李永胜,刘胜洪.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3]孙万欣.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09(6).
摘要:基于“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为做好师傅型老师,为拓展实践经验,笔者在一个税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岗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训。通过现场汇算,税务咨询,与税务沟通,项目的谈判等具体工作的展开,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教学资源,同时根据期间的工作体会,联系会计专业建设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践;收获;会计专业建设;建议
一、 教师顶岗实践目的
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者的三点要求:职业教师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职业教师之第二要事,即在生利之学识;职业教师之第三要事,为生利之教授法。生利即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营生之技能,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先造就出合格的教师。
生利之学识,我们通过已接受的高等教育和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已掌握,生利之教授法也通过专门的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已基本获得,生利之经验则是从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获得。基于以上情况,学院规定本暑假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月的顶岗实训。尽量做到“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带着做好师傅型老师的决心和拓展实践经验的目的,已有15年会计工作经验的笔者又来到了企业。
二、 顶岗实践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岗位
笔者实训的单位名称叫重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它是企业和税务的一个桥梁,主要经营范围是企业所得税汇算,土地增值税汇算,税务咨询、纳税筹划,税务等。硕士论文笔者在本企业顶岗的岗位是项目经理,主要负责现场汇算,税务咨询,与税务沟通,项目的谈判。
三、顶岗实践的收获
本次顶岗实践,站在会计专业教师的角度充分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第一,采集了很多教学中有用的案例。本学期笔者讲授《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如重庆某知名蛋糕生产厂家,其员工过生日时,就发本厂生产的生日蛋糕一个(其生产成本为50元,售价100元,不含税)。该厂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付职工薪酬50贷:库存商品50这种做账方法,严重违返了税法,税法明确定规定,用自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应视同销售,公允价值计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借:应付职工薪酬117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借:主营业务成本50贷:库存商品50这个公司有员工近两千人,全年下来,共计漏掉增值税金34000元,所得税25000元(漏掉10万元的利润,25%的所得税率)。经我们的发现,提出调整意见,该企业及时补交了税款。否则的话,被税务发现后若定性为偷税,重则追究法律责任,轻则按偷税金额罚款50%-500%并补税。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到增值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这一内容时,将该案例中企业做账方法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抛出来,让学生站在税务顾问角度来纠错,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空前高涨。通过这种情景式的案例教学,相信学生一定会深刻理解这个知识点。
第二,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涉税过程中普遍存在用销售成本作为利润调节池的现象。成本的计算直接影响到所得税税金的交纳,如有的企业因为本期销售较好,利润较高,就人为的将在产品成本降低,提高当期完工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减少所得税。如某公司本期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应交纳所得税为25万元,但这公司的老板认为只交10万元的所得税就行了,财务人员只好重新调整成本,将本期的产成品成本加大60万元,减少在产品成本60万元,从而利润总额变为40万元(假设没有上期库存商品),只交纳所得税10万元了。这种情况在企业中是屡禁不止,屡见不鲜的。这是一个多计成本而少计利润进而少交所得税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随意调节商品销售成本率以达到调整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做法是 明令禁止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确定合理的商品销售成本率并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保持稳定,到年末根据盘点所得的实际结存成本再对本年的商品销售成本进行调整。
第三,向同事学习到税务汇算方面的知识。从事汇算方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工作,与笔者原来从事的工业企业财务工作,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遇到不懂的就向同事请教,从而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汇算的切入点,不同行业企业的汇算侧重点等。所得税汇算清缴一直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通过这样的一次实践,所得税汇算步骤与程序更形象生动,汇算中的重点关注问题也更清晰。
第四,向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学习了该行业的会计知识。注册税务师的法定业务还有土地增值税的汇算,这就关系到房地产企业。虽然有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15年的经验,但对房地产企业却相对比较陌生。为此,在汇算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前,硕士论文笔者先行将各种理论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成本核算熟悉了一遍,到房地产企业后,再向该企业的财务部门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学习。通过努力,基本上掌握了房地产企业的各种操作模式和核算模式,甚至进一步熟悉了他们常用的避税方式。
第五,了解社会对会计人员用人要求,以及现阶段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实际情况,对以后有的放矢地授课很帮助。在现实的企业中,许多高难度的知识基本用不上或没机会用上,如企业的关停并转会计,以及上市公司会计,很多会计人员也许一生也用不上。特别是高职学生,更应巩固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加强其动手能力。
四、对会计专业建设改进的建议
第一,强化税务知识的教育。
本次实训,笔者发现很多可以说在重庆较为知名的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税务知识是非常欠缺的,更不用说能给企业纳税筹划,产生筹划利润。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个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第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教育。
现在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账,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金蝶、金算盘、用友等财务软件做账,有的大型企业还用上了进销存(erp)软件和远程数据系统。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几个财务软件。
第三,强化材料会计方面知识的教育。
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大多数是从材料会计开始做起的,因此我们应强化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材料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材料建账、材料购进、领用、材料成本的分摊,供货厂家的挂账,材料的盘存以及战略性成本管理零库存管理等,都应该分项目进行实训。
第四,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
在很多企业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借款并长期挂在“其他应收款”上,这样一来,税务机关查账时,就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抽资行为,一种是利润分配的实质,前种是违法的,后者是要补交个人所得税的。有的企业保险柜里有很多白条抵库的现象,有些企业只要老板要钱,也不管这些钱老板拿去做什么,直接不履行程序就支付了。还有的企业出纳家里用钱的时候就从企业拿,认为适时补上就行。殊不知,这些都是违反财经法规的。
第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很多企业提倡的是会计向管理进军,即管理型的会计人员较为抢手。管理
--> 型的会计就要求会计人员对内能与企业内其他部门沟通,对外能与税务、银行、工商等沟通。表达能力太差的学生和亲和力太差的学生是不受社会欢迎的。
五、结束语
专职教师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是丰富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会计专业建设还是会计学科建设,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根据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及时培养,进而促成学生零距离就业。
摘 要:由于商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商誉会计的研究对指导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商誉的特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满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方面论述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认为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比较合理。此外,本文从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不同处理方法等问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断有企业进行兼并、收购,而且购并规模不断扩大。如麦道与波音、埃克森公司与美孚公司、奔驰与克莱斯勒等大笔收购案例。在购并中,商誉不仅能使收购公司获得未来盈利能力,且成为被收购公司重新配置生产资源的重要内容,商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对商誉会计的研究对指导实践、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商誉的定性及有关商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方面对商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对商誉的定性传统观点认为,商誉属于无形资产的一个项目。例如,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的“无形资产”专辟出“商誉”讨论。葛家澍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将商誉作为“与企业整体相联系、不能单独认定的无形资产”而归入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中。注会教材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但是笔者认为,应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的资产进行特别的会计处理。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与一般无形资产相比,商誉有如下特殊性。其一,它无法同企业整体脱离单独用于交换;它体现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其二,有助于形成商誉的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单独计量。其三,商誉价值可能会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而频繁波动,不像大多数资产一样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其四,商誉无法定有效期限。它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通常,经营年限愈久,商誉价值愈大。没有任何一条法律给商誉规定有效期限,会计实务中将由于控股合并而产生的商誉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只是一种会计惯例,其有效期限是主观臆断的,并非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第二,商誉的会计处理与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差别很大。即使认为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也应看到,其会计处理非常独特,比一般无形资产要复杂得多。因此,对它单独制定会计准则会更加方便。目前,许多国家有关无形资产和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都涉及商誉,这就难免重复。我国如果对商誉单独制定准则,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购并商誉数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②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应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具体负责。要形成制度,坚持企业自查与上级单位组织检查相结合,至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并且同对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值得指出的是,检查、考核与评价只是手段,其意义在于,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主体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005年1月6日额日益增大的今天,按照重要性原则,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并且在会计报表重单列项目进行披露,是合情合理的。第三,分离商誉进行特殊会计处理将会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需求。由于商誉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将商誉分离出单独反映应更能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一个企业真实情况及发展潜力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反映,将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它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指导实践并能满足高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求。关于商誉的定性问题,有这样一种观点,商誉的“管理整合效率观”值得我们思考。目前,会计理论界有这样一种趋势,即将现行的财务会计(扣除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更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商誉所反映的就是特定企业总价值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价值之和的差额部分。这部分差额是企业管理整合的效果所在。而管理学界对管理的最新定义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商誉毫无疑问是管理层整合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一种体现。换句话说,商誉是衡量企业管理整合效率的重要尺度。所以,在未来的财务会计体系中,商誉也不是一种无形资产。
2 商誉有关问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行的关于会计国际化的会议中,冯淑萍部长又着重强调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要求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这表明在今天的会计研究中,会计信息问题的研究仍不过时。以下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商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
2•1 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历来会计界以自创商誉价值难于进行可靠计量,确认其易导致企业资产虚增等为理由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但是我认为,确认自创商誉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好处将会大于不确认。
2•1•1 我们所说的可靠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任何事项的可靠性,我们只能说有高低之分。在可靠性不太高的情况下,若此信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密切相关,那么按照会计的目的,就应对此信息进行确认。而且,随预测科学的发展,较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每年盈利及其带来的现金流量,并选择合适的贴现率,进而计算出自创商誉的价值会变得可行。
2•1•2 确认自创商誉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自创商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就既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各方进行正确决策的需要。
2•1•3 确认外购商誉而同时漠视自创商誉,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对于一个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企业,在出售之前,会计报表上不反映商誉和商誉的摊销,而是在出售时,在购买方的资产负债表上,按购价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即各种有形和可确指无形资产公平市价总和与负责总额的差)的差额反映商誉,并在规定年限进行摊销时,同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商誉价值的减少和损益表中管理费用的增加。既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出售前后同一企业会计资料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使得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价值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的商誉,这样的信息会给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业绩评价指标。企业从外部购入商誉的方式,可以获得赚取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同样,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获得赚取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这便是创造自创商誉。
--> 但由于会计惯例及会计准则都是要求不确认自创商誉,故具有相同的创造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两家企业,就会仅仅因形成盈利能力的源泉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财务图景:外购商誉因不同的处理方法使企业的多项业绩评价指标发生变化;自创商誉因不允许确认而不对企业产生任何影响,当然也不会使业绩评价指标发生变化。而且,将自创商誉这一与企业管理当局业绩密切相关,且自创商誉本身就能说明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因素不予反映,显然是欠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阎红玉•商誉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
1. 诚信价值的定义
所谓的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价值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信誉。会计诚信除了上述的方面以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行业准则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向企业利益的相关都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债权人、投资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会计诚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由于会计人员是为企业工作的,所以企业行为会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诚信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地位。
个别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愿。但是也存在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也必须是诚信的经济;毕业论文 会计是一切经济运行的基础,所以会计行业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的行业。如果会计不是以诚信作为基础,那么独立的审计工作就会丧失其存在意义。现阶段,我国工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对评估方与被审计单位一味的迎合,高估或者低估资产的实际价值,编制虚假的会计审计报告,这不但对审计行业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行业已经出现了诚信危机,因为会计诚信的丧失通常都会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被审计单位是有利的,这就是诚信问题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毕业论文 我们知道,所有的经济团体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利益相关参与,因此,信息的失真,其本质是源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复博弈。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为虚假信息而获得利益,同时还有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此而损失利益。那么利益相关者究竟是如何进行博弈的,笔者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问题分析
博弈论是目前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种方法论,它主要是讨论博弈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问的对抗、冲突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的各方所采取的策略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复杂的博弈关系,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在博弈中扮演一个角色,但是参与者所占有的信息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相对完善,信息流通迅速,各个参与者之间能够掌握对称的信息,博弈的结果则趋向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通,谁掌握的有效信息多,博弈的结果就会偏向谁。这其实
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的重要表现。
2.1会计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
现代企业为了使权力达到制衡,因而采用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方式。这就让很多所有者远离企业,而聘请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来完成对企业的管理。很明显职业经理对企业的了解远大于股东对企业的了解,这就造成了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股东则处于弱势。经理人为了保住职位.避免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兼并以及自己被辞退,就可能会有机的通过会计报表来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冈为会计报表是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股东为了对经理所提供的会计报告的信息进行确认,必须要聘请会计审计机构,比如像会计事务所,对会计报告迸行有效评价,以确认经理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营目标。这就让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不仅是会计报告真实性的证明,同时也是股东衡量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告提出了质疑,那么经理则会以董事会的身份向事务所施压。此刻,注册会计师则会在坚持执业准则与顾客购买审计意见间进行博弈。而多数的事务所会基于对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降低道德标准。
2.2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博弈 &nbs会计专业毕业论文p;
现阶段,我国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竞争还相当激烈,会计师事务所要考虑的除了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之外,就是在留住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客户资源一直都是会计师事务所争夺的对象。如果事务所之间,在规模、服务、技术等方面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降低审计成本无疑在竞争中会取得优势。因此,事务所之间的博弈变成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而降低审计成本的博奔。如果事务所以提高质量、节约时间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社会生产率发展的表现,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如果事务所以省略审计程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必然影响到审计效果,最终也会困审计不充分而致使审计失败,这是社会生产率倒退的表现,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当审计行业的竞争加剧,事务所间的博弈也便激烈的开始,表面上是大打价格战,实际上,有些事务所为了压缩成本,省略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使会计宴席的诚信也受到了威胁。目前,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在制度与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事务所为了保住现有的客户群,对客户的无理要求或多或少的采取了屈服的态度,在与客户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但是这种弱势在短期内为事务所带来了收入,于是围绕着会计报告,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虽然这种“默契”是短时间的,但是它使审计人员背离了执业道德,也损害了诚信价值。总之,企业发展要以诚信为本,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诚信作为基础,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诚信问题逐渐表露出来,笔者对会计统计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会计审计应将诚信作为执业的基本,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会计审计工作者应该坚持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观,重视诚信价值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事务所也必将会在监督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平衡健康发展方向,体现会计统计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延丽.公司治理对会计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8.
[2]杜洋.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
--> 弈分析《.新财经(理论版)》,2012,1.
[3]杨京钟.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会计毕业论文范文2010,1.
【摘要】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应用与各个领域。会计审计作为衡量企业效益的一种手段,在信息环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本文对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建议。
导读:本论文谈谈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表现、产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及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表现
1.1经济交易失真。这种失真指的是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等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1.2会计核算失真。这种失真指的是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
1.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这种失真指的是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2.产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产权关系模糊。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的法人主体,企业及其财务会计行为的秩序化程度必然影响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或者说,企业及其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性直接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性,而这些又是建立在产权尚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然而,当前以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为基本原则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利润动机和市场制约机制,但却未能从根本上塑造出真正意义的国有企业法人主体与完全法制约束下的政府权力行为格局,致使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始终处于分而不离、虽分未开的“隐蔽”状态,以致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判断行为与利益的体现不得不经常的被动调整。结果,一种情况是会计行为被动顺应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制与单向的大财政意图,另一种情况是采用短期化、非规范化的会计行为。不管哪一种情况,其结果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虚假的问题,而这种虚假又与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之间产生冲突,以致随着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和增值活力的疲弱,社会经济效益推进滞缓,基础腐蚀。究其根源,无疑在于企业产权关系界定的模糊性。对处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灾难性的,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刻不容缓。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2.2会计准则、政策存在局限性。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宽,在会计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会计信息制造者总是选择有利于自身业绩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被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结果1997—2000年有4.99亿美元的利润被高估,数亿美元的负债被低估,那么投资者接收到的会计信息是经过粉饰的虚假会计信息,其利益受损也就难以避免。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也同样为会计造假提供了“自由”空间。经济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原有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新的经济形势发展已不相适应,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就会给某些企业以可乘之机,从而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2.3外部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够。我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作出处罚规定的法律虽然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却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不力的现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惩戒作用。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点:一是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二是惩罚不力,对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缺乏刑罚和经济制裁,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誉损失,舞弊者不以此为耻,反而甚至以此为荣,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三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他们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与普通商品造假一样,造假的会计信息造成的后果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四是利益驱动,某些企业经营者存在违背会计规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使自己收益(报酬、升迁等)增加的动机。
3.如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1明晰企业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的明确界定是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的明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按照“谁投资、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实行分级管理,明确所有权主体;实现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改造;成立隶属于各级政府的综合性公有资产管理机构,实行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与所有权职能分开;实行公有资产所有权、公有资产资本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3.2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具有第一种思路的特点,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体系,并建立了《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行政性法规和《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正如很多的法律法规一样,当前会计法律法规仍旧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条条框框太多,而可操作性缺乏。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各种经济制度法规都有待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会计制度法规的完善。因此,在发现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适度减少条条框框,增加可操作性,这样既提高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灵活度和适应性,又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当前会计法律法规还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法律规范形同虚设,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应当使相关各方的责任明确,使各方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相对等,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对应多大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约束作用,也才能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正得到保证。
参考
--> 文献: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nbsp;
[1]任瑞莲.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农业,2010(15).
[2]边秀端.会计工作面临的困难探析[j].河北企业,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