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深度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模板;模板化;经验积淀;知识传承;教育标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N].2004.4.8.
选题背景
第一阶段(1978年以前):中国内地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少,洋品牌占据主要地位,这一时期因为历史原因及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国内的空调市场几乎为空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洋品牌。
第二阶段(1978年-1997年):春兰空调成为国内的第一品牌,打破了进口空调品牌的历史。1997年春兰在空调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以円立、三洋等円资品牌大多定位在高端领域市场,占据空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第三阶段(1997年-xx年):格力、美的等国产品牌不断扩张,春兰的市场份额下滑,円资产品的地位也在逐渐缩小。
第四阶段(xx年至今):格力、海尔、美的奠定了国内空调品牌的强势地位,三品牌所占的空调市场份额为55%。其空调品牌的关注度由图1-1中可见。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集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空调企业,国有控股并且实现了专业化。xx年全年总收入超亿元,净利润为亿元,纳税额为亿元,连续多年在美国《财富》杂志榜上有名。xx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为亿元,比去年增长%。
格力空调,中国空调产品中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家用空调产量达4000万台,商用空调每年产量达550万台。截止到xx年,其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领先。如今,格力空调专卖店遍布全国,星罗棋布,国内渠道销售比重达到公司全部销售的65%以上,呈现燎原之势。连续xx年国内市场销售第一,稳坐销量的第一把交椅。本文在该背景下,对格力电器内销渠道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的分析研究,结合营销管理中的渠道管理理论,提出能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管理的优化方案,以取得渠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格力电器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控制系统,期以指导家电行业的渠道建设和控制。
第二,将营销渠道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运营当中,解决存在的部分营销渠道问题,以增强厂家对渠道的控制强度。
第三,将格力电器的内销渠道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正确指导公司实践的解决方法,希望对相关企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格力电器现行的内销渠道为例,通过对格力电器现有内销渠道管理体系的研究,找出其问题所在,运用营销管理中的渠道建设理论,在对格力电器现有的渠道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优化,以此来推进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的建设,提高渠道的效率。
格力电器为国内大型的专业空调制造商,地处广东珠海市,主要从事:空调器的研发和生产。格力电器虽然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目前格力电器内销渠道上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对公司的销售量提高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急需要优化管理方案。
研究方法
本文以营销渠道管理、市场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格力电器的内销渠道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格力电器的未来渠道进行规划设想。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釆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基于某种钮究目的,通过文献检阅等方法来研究所需要的材料,以期能够正确、有效和全面的了解正在进行的研究问题。本文对营销渠道的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帮助笔者了解了营销渠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了关于营销渠道的一般印象,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指对比或比较对两个或者多个对象,找出两者或多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这里充分利用比较研究,深度剖析了国内家电行业较为典型的几种营销渠道模式,通过格力电器与志高、美的、海尔等多家电器公司的营销渠道进行比较,对论文提出的优化方案的特殊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本文总体上通过以上几种研究方法,推导出优化格力电器在现有内销渠道的方案,在此同时又构建了适合格力电器的新型内销渠道。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论文关键词:集美大学,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任务书,示例
一、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60与qq的竞争战略分析
二、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 2010 年 12 月 22 日起至 20011 年 6 月 10 日止
三、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四、 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独立检索、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3. 初步具备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化要求,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4.通过该论文的撰写,对360与qq的竞争战略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加深对360与qq的竞争战略进一步分析。
任务:
1)提出选题《360与qq的竞争战略分析》的初步设想。
2)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文献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
4)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5)撰写论文初稿,反复修改,提交初、定稿及打印稿。
6)该文选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作者尽量挖掘已有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需要多阅读有关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期刊,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通过案例分析能对中国电信现行激励机制的现实指导意义作出较有启发的论述。
7)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
(三)撰写步骤与时间安排
1.2011.1.7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选题进行分析并汇报与选题相关资料的占有情况。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 2011.1.8-3.8:完成开题报告,就所选课题明确写作的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预期写作进度等。
3. 2011.3.9-3.13:形成毕业论文写作粗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粗纲应反映出论文的基本轮廓、基本观点及写作思路。
4.2011.3.14-3.18: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细纲应能较详细地反映出论题所包含的论点、论据及相关数据资料。
5.2011.3.19-4.6:完成外文文献资料的翻译及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的撰写。
6.2011.3.19-5.6: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5.7-5.22:根据指导教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形成毕业论文正稿,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5.23-5.26:定稿并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进行答辩准备工作。
9.2011.5.27-6.10: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成果要求
毕业论文要写出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相应的外文摘要,毕业论文全文不得少于6000字。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指导意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相关数据和专业术语运用准确。论文内容组成与打印规范按《集美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执行。
参 考 文 献
1波特, 竞争论(新版),中信出版社, 2009
2陈明哲 ,动态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斯,劳斯特 ,22条商规,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4黄晓斌,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 ,经济管理,2005
6 陈墨,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机械工作出版社,201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关键词】 保险营销员;收入分配制度;保险业形象
保险营销员在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一直是不可忽视,在人口相对较少的日本,就形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庞大的寿险营销员网络,寿险营销员高达50万之多。人口众多的中国其保险业发展更是如此。自从1992年友邦公司进入中国,引入了个人制度,中国本土的各个保险公司都竞相效仿。截止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2707537人,其中寿险营销员2374720人,产险营销员332817人。保险营销员对于中国保险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仅在2009年上半年,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2525亿元,占同期总保费收入的42.18%。然而保险营销员(主要指保险人)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他们在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保险营销员是投保人的直接接触者,直接代表着保险公司的形象。目前我国保险营销员系统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一方面营销员行业极不稳定,淘汰率高,另一方面既是导致了保险行业的高脱落率,高退保率,并且极大地损坏了保险行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甚至部分人将保险行业与传销混为一谈,为保险行业的深度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一、加强保险营销员的管理
在中国保险营销员与其他的金融行业的营销员不同,进入门槛普遍偏低,只需要有高中甚至初中以上的学历并取得保险营销资格,不需要保险营销员接受过较高的学校教育。在同一个营销队伍中,有的是研究生毕业而有的仅仅是初中文化,这就导致营销员素质参差不齐。保险行业实际上是一个要求相当高的行业,不仅仅需要营销员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营销技巧等,更加需要营销员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能够在为投保人讲解保险知识的同时遵守诚信原则。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在对营销员进行管理的时候,片面的重视传授经销的技巧而忽视了对其道德的教育。在庞大的营销员系统中,一些人为了签取保单,得到更多佣金,而欺骗投保人,忽视一些重要信息。在投保人理赔时,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由于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公司并不是雇佣关系,仅仅是关系。如果签订的保单出现了问题,所需要承受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为另外一家保险公司。
长期下去,使得保险行业品牌形象差。加强保险营销员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首先我们可以开展例如保险人协会的业务培训体系,在一个专业的组织中从各个方面提高人素质。该体系不仅可以为保险营销员提供一个交流业务经验、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的平台,使得保险营销员不断提高内在素养,保险营销员也可以通过该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应该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评价体系。由于保险营销员中很大一部分与保险公司并非真正的雇佣关系,他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业务。今天为这家保险公司干,明天就可以为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干。当初他签下的保单在理赔的时候发生纠纷,保险公司也无法追究,这样就促进了保险人片面追求保单的签订数量而忽视质量。如果只要在整个保险系统建立统一的诚信评价体系,这个问题便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二、改善保险营销员收入分配制度
保险营销员底薪相当之低,有的只有几百块,根本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哪怕是这么低的底薪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业绩才能全部获得的。现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营销员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其签订保单的保费提成。他们与保险公司并不属于雇佣关系,无法享有社会保险以及公司提供给雇员的福利。不同的保险产品、不同的销售方式、不同的销售量都会带来不同的佣金收入,其特点就是上不封顶但是又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保险营销系统庞大,业务精英以及那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营销员可以获得很可观的收入,一般的营销员收入偏低。2008年,寿险营销员收入人均仅有1645元,财产险营销员人均收入仅有1529元。这样的收入水平与他们长期在外奔波的劳动强度是不相符合的。同时保险营销员的收入也极其不稳定,签订的保单越多,收入就会相对增加,反之,签订的保单较少,收入也会减少。
保险营销员为了增加收入,促使投保人能够顺利签订保单,有时就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虽然将薪金与业绩挂钩,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制度,这种激励制度是需要一个平衡点――业绩占薪金的比例。比例太小,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比例过大,超过了保险营销员的承受能力,则会引发道德风险。要找好这个平衡点,让这个激励制度不超过其弹性限度范围内起到最大的激励效应。另外可以将保险营销员的收入水平与诚信评价体系相结合,让保险营销员的收入做到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在乎眼前利益。对于诚信度不同的营销员采取有区别的薪金,诚信度较高的营销员会有较高的底薪,诚信度较低的营销员底薪也会较低。相信保险营销员在追求保费的同时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的规范性。可以采取员工持股计划。美国保险业巨头AIG就是采取这个制度将保险营销员与公司牢牢系在一起(AIG的相关制度比较复杂而且并非每个公司都能够完全效仿的,但是在根本上和我们下面谈的是统一的)。营销员拥有公司的股票,公司整体的利益就将与个人利益挂钩,这样他们就不能只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
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保险营销队伍
保险公司,银行和证券公司共同组成了我们的金融体系。然而其社会地位,员工的收入水平并不一致。保险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工作强度比较大,另外社会上对保险营销员的普遍认识使得很多人对保险营销行业闻风丧胆。较少的大学生会选择学习保险学,有的大学生表示选择保险专业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将来并不会真正从事保险。在我看来,保险行业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挑战性的行业。首先保险公司虽然不是慈善机构,但是保险行业致力于将个人的风险分散,实际上是运用了市场化的经营方式为世界的福利事业做了贡献。我国的很多保险公司目前正在尝试小额保险,试图让广大的农民享受保险产品。虽然仅仅依靠商业保险来保障所有人是不现实的,应该客观认识到,保险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的本质就决定了它的崇高性。保险营销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职业。保险营销和很多其他的行业不同,没有死板固定的模式,更多的需要保险营销员的人际关系,交际能力,口才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优秀的人才在保险营销队伍中成为百万富翁,保险营销员上不封顶的薪酬制度为那些胸怀抱负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保险营销不应该是一个社会地位不高,令人畏惧的行业,应该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当然,只有当保险行业形象提高了,才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更深刻地意识到它的魅力。
保险业作为一个风险控制的行业,在为社会管理风险的同时,更需要管理好行业内部的风险。营销员队伍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已经困扰了中国保险多年。提高保险营销员的形象,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素养,将会有利于中国保险业持续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冰.保险营销员激励问题研究.企业管理[学位论文].2008
[2]朱利英.保险营销员有效激励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2006
[3]蔡清洁.管理初探.经济师[期刊论文].2009(7)
[4]武建强.险营销员激励监督机制的委托理论思考.广西金融研究[期刊论文].2007(5)
[5]郭锐.营销员管理与行业品牌建设.大众理财顾问[期刊论文].2006(6)
【关 键 词】:栏目设置;选题策划;运用实践;经验体会
【作者简介】:吕锦忠,男,《热力透平》常务副主编,翻译,主要从事翻译以及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责编介绍】:艾涓,女,今传媒杂志社主编助理,主要从事传媒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随之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在当今社会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已蔚然成风,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流。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科技期刊在承载科学知识,传播现代技术信息方面有着自身的优点,但同时也受到各个方面冲击,科技期刊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苦练内功,不断更新创新理念,将直接影响到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栏目是期刊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栏目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期刊的整体形象和质量,因此,探索科技期刊栏目设置及其选题策划的意义及过程,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对提升期刊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热力透平》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二、《热力透平》背景介绍
《热力透平》创刊于1972年(原名《上海汽轮机》,2003年更名),是一本由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主管、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有关透平技术的科技刊物,主要刊登透平科技领域的科研、设计、制造、工艺及运行等方面的论文和总结。本刊主要读者对象:透平专业相关人士,包括:电厂、大学相关专业、各科研院所以及制造厂等广大读者。
根据中国知网收录期刊统计,属于TK类(动力工程)的相关期刊共有42种,如:《中国电力》、《热力发电》、《东方电气评论》等,而直接与本刊内容相关的期刊就有3种,即:《汽轮机技术》、《燃气轮机技术》、《东方汽轮机》。
同样一种类型的期刊,是否获得读者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与办刊理念和创新有关。我们在办刊过程中意识到,若从这些期刊中出类拔萃,办成一本具有自己特色的期刊,栏目的设置及其内容策划是一个突破口,从某种程度上看,栏目设置及选题策划的成功既能保证论文的W术水平,体现其创新理论,又能反映出对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意识。
三、栏目策划的作用
策划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已广泛运用于经营管理与决策领域,也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广告领域有广告策划,营销领域有营销策划。策划是现代期刊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是期刊制胜的法宝。期刊策划包括封面策划、选题策划、版式策划、栏目策划、营销策划等。选题策划或栏目策划在一本期刊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期刊工作的设计和构想,是期刊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一项兼具综合设计性和整体组织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编辑具备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才干和智慧。但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策划似乎还是一个较难论述的话题,根据本人工作实践,认为栏目设置及选题策划具有如下一些作用。
(一)栏目是一些相对稳定的“板块”结构,编辑人员可以相对稳定地根据某些栏目的要求进行组稿和编辑工作,并通过对栏目的管理来完成编辑部工作的统筹安排,根据不同栏目的要求,发挥每位编辑的专长,有助于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二)作者和读者通过相对稳定的栏目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编辑意图,决定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向期刊投稿。
(三)通过栏目可以让撰稿人了解到写稿的具体要求和刊用标准,有利于及时修改和规范稿件,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四)每种栏目反映着期刊的编辑意图和一定的编辑思想,通过栏目的设置贯彻办刊宗旨,向读者和作者传递具有强烈导向性的编辑信息。
四、栏目设置的原则
(一)栏目名称与期刊内容保持一致
栏目是期刊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栏目的名称必须与刊物的整体特色保持一致,表达出编辑意图、塑造刊物特色,这是栏目命名的重要原则。
(二)栏目脉络清楚,主线突出,符合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三)差异性选题
许多同类期刊在定位上大同小异,加上同行之间的相互借鉴和模仿,期刊选题雷同,个性不明显。因此一定要进行“差异性选题”,围绕选题开展信息分析、论证、采集等一系列编辑活动。要善于设置新栏目,拿出独家的选题策划,体现出期刊的个性;
(四)板块内容的独特性
栏目设置要通过不断创新,积累和突破在选题中形成的自身特点,形成有特色的板块内容,使期刊在同类期刊中具有有别于其他期刊的明显特点。
(五)时效性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栏目划分,科技期刊应紧紧跟踪科研动态,要随着某一学科的突破和发展,或跟踪某一作者研究的进展,及时组织特约稿件,开辟新栏目予以优先刊登。
五、栏目、选题策划的应用实践
根据栏目设置的原则和方法,基于《热力透平》的特点,在栏目设置及选题策划方面,本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固定与不固定栏目的设置特点
比较本刊以前没有固定的栏目,在设置上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缺陷,本刊经过多年的摸索,根据科学的角度为期刊设置一些相对固定的栏目,力求保持内容和风格的相对稳定性,切不可随意改变,以保持期刊风格的一致性,内容的连贯性;
本刊相对固定的栏目是:
综述
研究与设计
计算与分析
电厂运行
制造工艺
实践证明,这些相对固定的栏目,概括性强,条理清晰,能基本反映透平领域技术条线的发展脉络。
除此以外,根据内容的需要,不定期设置了一些非固定的栏目,如“超超临界汽轮机”、“燃气轮机技术”、“控制系统”等一些具本刊特色的栏目,适时反映当前读者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些特色栏目所包含的信息,也正是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热点话题,比如,“超超临界汽轮机”这一特色栏目,与国内外大力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的发电技术有关,因此该非固定的栏目,应对了这一技术发展趋势,颇受读者的喜爱。
(二)专题选题策划
本刊根据透平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某一时段的热门课题,我们在采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一些热点题材进行了归纳、分析,拟定了专题选题和内容策划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选题的征稿。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借鉴了一些国外发电类期刊的操作模式,例如日本的“火力原子力发电”期刊,每年下半年有一个专栏栏目,内容大都是一些热门话题,如“新能源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本刊同样考虑到读者的这一需求,策划了以反映国内发电技术为主的一些颇具特色的专题选题以飧广大读者。本刊至2010年已成功进行过多种专题选题的策划。
从2004年起,本刊成功地实施了三种重要专题选题论文的策划、征稿和出版,这三种专题分别是:
“燃气轮机技术”(刊登在2003年第3期上)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刊登在2005年第3期上)
“空冷汽轮机”(刊登在2006年第4期)
上述专题选题及内容选题的策划,由于征集的稿子大都来自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在这一领域内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且所刊登的论文主题鲜明,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涉及到国内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方向,切合热点话题,因此,很快在行业中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在客观上对促进行业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本刊在行业中的影响。实践证明,这一专题选题的策划和成功运作是值得同类期刊借鉴的。
(三)特约撰稿选题策划
仅从“特约撰稿”这一栏目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特色,但能够组到什么稿件、论文有什么特色,倒确实是需要编辑人员精心策划、准备的,做得好,也就是期刊的特色,因为,从关键的一点而言,“特约撰稿”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内容的“特色”。
基于这一认识,针对“特约撰稿”栏目,为了组到富有深度的论文本刊经常与行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联络、交流,或通过行业学术研讨会以及通过走访、电话交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动态、课题项目完成的进展情况、学术活动的交流情况等,以便及时摸清行业的学术动态。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分析,然后列出需要约稿的专题论文。
2003年至2009年,本刊针对此栏目而征集到的专稿已经有14篇,其中的一些论文,如:“独特结构是提高汽轮机效率的关键因素”(作者:彭泽瑛,2008年第4期)、“气动优化设计中的进化计算”(作者:丰镇平,2003年第1期)、“上汽――西门子型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作者:何阿平,2006年第1期)等,已有多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争议,如“关注汽轮机排汽端选配对经济性的影响”(作者彭泽瑛,2009年第1期)一文,由于作者观点新f、立论正确、数据翔实,在业内引起了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论,起了很好的学术宣传作用。
为了组到优秀的稿件,本刊的原则是:
1.以约稿为主,主要请一些在该行业知名的学者或专家撰稿。
2.内容必须要经过编辑部集体讨论,再三论证后才能确立,以保证论文题材和内容一定是大家关心的。
3.论文选题要有创新点。
4.做到宁缺毋滥,不会因为组不到好稿而拿一般的论文充数。
结果证明,这一“特约撰稿”栏目,已作为本刊特色内容而长期存在了下来。
本刊辟有“特约撰稿”栏目,目的是为行业内的知名学者、专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就内容而言,论文立意要高,观点鲜明,内容要明显区别于其他常设栏目的论文。事实证明,该栏目由于重视选题策划促进了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读者受益匪浅提倡学术争论,在这一宽松的氛围下,读者从中受益匪浅。
另外,从2003年开始,本刊通过选题策划,就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关心的问题,大胆尝试,还为该栏目成功策划了向国外同行(如西门子KWU公司)进行征稿的活动,至今已发表了7篇此类论文,话题涉及到:先进的高中压叶片技术、低压缸末级叶片汽流损失的预测、具有高容量的核电新技术等。这种形式的选题策划在同行业期刊中是首创,由于论文质量好,形式新颖,在读者中反响良好,有些论文已被国内同行频频转载、摘录。
(四)会议专辑论文栏目
透平领域每年要举办一次由发电设备制造单位、大学动力学院、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以及作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对了解制造单位情况、大学的科研情况很有裨益。参加学术研讨的代表大都是一些行业的资深人士,而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又能大体反映出透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因此,本刊这些年一直保持着一块相对稳定的栏目板块,专门刊登在学术研讨会宣读的优秀论文。尽管栏目的形式相对稳定,但每一次都对栏目的选题内容经过重新定位,因此所反映的选题内容每年都各有所重。事实证明,这为征集优秀稿件,增加内容深度,扩充学术交流渠道,从而提高刊物质量,提升本刊在同行中的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
六、体 会
在领会、掌握选题策划的基本要领,即“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织稿件”,以及在掌握出版编辑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对期刊栏目设置、选题策划有了较深的体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期刊本身来说,这是一个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对期刊的编辑来说,在栏目策划或选题策划中,必须熟悉行业学科的发展动向,懂得如何搜集科研资料,用现代信息手段分析国内外科研进展情况,通过分析处理,提炼出最新的选题内容,并从中分析、优化选题,及时报送其进展状况,就此而言,编辑人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进行栏目设置或专题内容的策划过程中,必须撰写策划书,以策划“空冷汽轮机”专题栏目为例,我们在确立该选题的一年前就作了广泛调查、撰写策划书等,比如:对电力系统的资料网站、三大空冷机组电力设计院、国外期刊等进行广泛资料收集和分析;考虑到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专栏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从该栏目本身的脉络上就能反映出国内外一些空冷机组的发展状况;另外,具体制订了约稿清单和作者的档案,以及交稿的日期。
与此同时,制订了完成选题的执行控制,如加强与作者沟通,多就文章内容与作者磋商;严格“三审”,对所有来稿,包括自由来稿和约稿,都要严格“三审”,确保稿件质量;对来稿精心加工,仔细校对。
七、结 论
综上所述,为了及时反映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注重栏目和选题的策划,设立新颖而有特色的栏目,既是满足读者的一种需要,也是行业期刊保持自身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根据工作体会,对科技期刊栏目设置及其选题策划的要素作了分析讨论,并就本刊在栏目设置和选题策划方面的运用实践作了总结,试以抛砖引玉,引起科技类期刊同行对栏目设置和内容策划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潘丽清.关于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其他[J].女性天地,2000(4).
[2] 赵日珑.核心期刊与选题策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9).
[3] 魏梅芳,万寒松.科技期刊编辑策划略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
[4] 肖兴安,肖建洲,易难.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做好选题策划[J].编辑学报,2009,21(2).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营销部门失去了独特性,人们甚至觉得“人人都可以做营销”,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是研发团队主导日程,营销部门只有很少的话语权。但是,当新品失败后(事实往往是这样),过错又被推到营销团队身上——他们没有提出准确的、相关的、及时的目标市场与顾客信息。但是,一些研究显示,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已经把营销部门深度整合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到底是哪种才能提升了营销单元的贡献,并提高了新品开发与整个公司的创新绩效。
营销团队强大的公司确实更擅长于推出新产品,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运用正确的技术手段做出高质量的顾客研究:他们能把顾客需求翻译成成功的产品说明书。营销的一项关键职能是,运用复杂手段去评估、筛选、创造一件新产品,这项工作通常包括创意和市场预测。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从外界收集信息确认新产品是否可能成功。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使创新过程从内部讨论扩展到在外部信息基础上的整合。
为了验证他们的发现,作者们调查了德国大企业(拥有全职员工3500人以上)中的239个金融、市场或研发项目。为了使结果具有一般性,作者们的样本选择跨越了一系列行业,尽管其中的大多数公司为B2B业务,且专注于产品而非服务。四分之三的公司追求差异化战略,为他们的特定客户或市场定制产品,四分之一的公司拥有营销背景的CEO。他们调查了一系列关于营销和产品开发的话题。参与者们更认同研发团队对开发新产品的贡献,并且认为在过去五年中,新产品的推出更多是研发团队的贡献。
关键词:旅游地;品牌;品牌营销
由于旅游业日益凸现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效应(地方品牌效应、政治聚集效应、经济吸引效应、文化扩散效应、市场开放效应和环境促进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面对如此激烈的全球旅游竞争环境,旅游地本身的品牌无疑在消费者选择服务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加坡的经济迅速下滑,硕士论文随着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以低价形象大力发展旅游,新加坡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新加坡旅游局在先前旅游营销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消费调查和数据分析,推出第一代系统的品牌战略:以“新亚洲·新加坡”为品牌形象,积极应对竞争渡过危机。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竞争快速推进到旅游地品牌的竞争。在激烈的旅游地品牌竞争时代,旅游地品牌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竞争的结果。
一、品牌营销概述
品牌营销是在市场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来的,是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创建品牌及其创建后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品牌营销主要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整合传播、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保护等内容。品牌营销过程也是发现市场消费者需求并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去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品牌价值,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的文献简述
(一)国内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简述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真正意识到“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李蕾蕾在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研究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和重要贡献。指出今天旅游目的地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孤立的景点.而必须推出旅游地的整体旅游形象,通过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战略来全面发展旅游地。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张鸿雁教授将城市品牌战略作为城市形象塑造的一个战略创新。指出“城市形象推广必须强调超强定位的首位品牌战略。”吴必虎提出了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与建立的技术程序。他认为建立区域旅游形象需要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地方性研究、受众调查、替代性分析和在此基础上的显示性工作包括理念核心、界面意象、传播口号、传播视觉符号两方面进行分析。马平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关于旅游地品牌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形象定位和口号以及商标方面的研究,对视觉系统和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面却显得有些乏力,而这种缺陷正是目前旅游地品牌化过程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二)国外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简述
西方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开拓性工作。1971年美国的旅游研究学者Hunt首次提出旅游地形象以来,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性已普遍地被认识,此后,从各种各样的途径开始了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理查德·巴切勒在其文中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品牌化问题。Gnoth认为,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品牌化的研究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大幅增多,但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研究却还是相对较新的。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新著《旅游市场营销》一书中认为,目的地公众形象是争夺游客的成功因素,向潜在顾客传达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发景点与游乐设施的组合产品,区域旅游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把现有的条件转化成旅游者期望的状况。维克多·密德尔敦深入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国家营销的范围和深度,指出了目的地营销的两个层面,并论述了国家旅游组织和特定旅游产品供应商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三、国内外旅游地品牌营销实证分析
根据查阅现有的资料显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在其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品牌营销(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整合传播、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保护等内容)在激烈的旅游地品牌竞争中赢得游客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新的旅游环境的形成,加上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使得旅游地竞争加剧,导致进入20世纪90年代,夏威夷旅游业开始走滑坡路。新的世界旅游环境孕育出一批新兴的旅游市场,它们参与了激烈的旅游竞争,抢走了夏威夷部分客源。主要的新兴市场有越南、东欧、北非、拉美等国家与地区,这些国家与地区已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展开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宣传推销活动,吸引了较多的游客。在负责夏威夷旅游规划的部门对其旅游市场做了一系列的市场分、竞争分析及滑坡根源的分析之后,重新就其当时现状制定新的旅游形象理念——Aloha在旅途。夏威夷旅游业正是通对品牌的营销,而使得自身旅游业从低谷中再次走向辉煌。江苏省整体品牌形象日益弱化,毕业论文在竞争中日渐处于不利地,为了改变现状,江苏省决定对其进行品牌营销策划。2000年11月,易难机构在北大规划课题组组长、著名区域经济学杨开忠教授的指导下,承担“江苏旅游品牌形象规划”项。根据“易难7F品牌管理模型”,对江苏旅游品牌形象进了精心的策划,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旅游地品牌营销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当环境发生突危机事件时,旅游地运用品牌营销策略,能在混乱的局面中快恢复其旅游地竞争力,重新赢得游客,从而成功应对危。这方面的例子有:2003年非典(SARS)发生之后,新加坡旅游业受到重大打。新旅局在2003年6月进行旅游战略调整,推出:Singa—orer0ars!狂欢新加坡,来刺激旅游消费,应付危机。宣传朗朗上口,使人们联想到新加坡古老的威武的动物之王——鱼的复苏,刺激了自然自发的想来旅游的欲望。最大限度强新加坡的活力和新鲜感受,能让人彻底释放激情,得到身心最大放松。SARS刚过去不久,旅游市场得到初步恢复,世界各旅游又开始了新的争夺消费者的竞争。2004年3月9日,当到新加坡的游客刚刚超过新旅局的目标600万人次,为确保04年入境游客达到760万,比2003年增加24%的目标,尝品牌力量甜头的新加坡开始采用“非常新加坡”作为新的品来应对竞争,并取得成功。1997年,中国不久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使香港旅游业大受打击。香港政府为了应付危机,重振香港旅业,重新定位香港旅游,提出了“动感之都”的营销口号,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活动使得香港旅游慢慢走出阴影。2003年,SARS来袭,香港旅游业遭受致命打击。为了恢香港旅游业,香港旅游局推出第二期围绕“动感之都,就是港”之“香港:乐在此,爱在此!”全球旅游推广计划应付机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1).
【2】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1).
【关键词】精准广告;孤岛效应;数字时代
一、传统广告的发展瓶颈与精准广告的兴起
20世纪的著名广告人沃纳梅克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被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是对大众广告投放模式弊端的最好注解。大众广告呈现给每一位受众的信息都是一致的,而广告受众的需求却各有不同。因此,这些高昂花费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
精准推送和广泛覆盖相结合才能达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针对消费者的区域、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属性进行的市场细分仍无法实现精准推送。针对VIP客户的营销常常建立在精准的客户信息之上,但这种方式只针对小部分人群。可见大众传播时代的精准营销虽能解决“精准”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生产规模的问题。数据库营销在营销的“精准”之路上走出了更扎实的一步。但问题依然存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数据库是小规模而不经济的,此类数据库无疑是数据“孤岛”,同时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专业的开发和维护,真正应用数据库营销的企业非常有限。
要在精准投放的同时达到广泛覆盖,广告必须有庞大的数据系统的支持。在信息增长急剧加速、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精准广告应运而生,它利用数字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预测用户的需求,并在恰当的时机将广告信息送达用户。广告传播不再将大众看作一个整体,而是将他们看作有着不同需求的个体。
二、精准广告研究概况
(一)精准广告研究的总体情况
在中国知网,以“精准广告”为篇名搜索,共有学术论文168篇,其中2008年、2011年及2014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这些研究多是从传播角度、营销角度进行,但是总体上看研究的深度不够、理论性不强(图1)。
学界对精准广告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至2012年为精准广告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内容上多是介绍性的,围绕着精准广告的特征与具体应用方式等问题。成英玲等(2008)提出精准广告不仅给广告主带来更满意的效益,也给顾客创造了个性化的沟通体验。侯大银(2009)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精准广告更加受到广告主、广告商和广告者的重视。沈维梅(2010)分析了网络精准广告的现状,并针对网络精准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陈晓红(2012)提出基于搜索引擎用户数据库的广告投放,将通过组合运用被搜索关键词、IP地址与IP地址区域更加隐蔽地、有效地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2013年至今为精准广告业研究的逐步深入阶段。研究数量趋于平稳,从产业链、营销方式、传播方式等多角度探讨了精准广告,研究呈现逐渐深入之势。张辉锋等(2013)提出精准广告对整个广告业形成一种理念颠覆,广告的运作从以媒体为中心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创意驱动转向创意、技术共同驱动,同时广告传播的边际在趋于消融。刘英贵等(2013)在《新媒体传播中精准广告的营销方式研究》一文中将精准广告分为cookie跟踪式的精准投放和跨平台的微博精准营销两种模式,同时指出目前精准广告投放的滞后性和受众隐私安全的隐忧。倪宁等(2014)通过精准广告的实现过程,提出要确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李晓霞等(2015)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精准广告传播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精准广告传播策略。曹军波(2015)提出精准广告的自动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鞠宏磊等(2015)提出大数据精准营销从核心要素、产业流程、生产关系等方面重构了广告产业。
(二)目前精准广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界定问题
学者对于精准广告的定义主要基于当前的精准广告实践。鞠宏磊等(2015)认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指的是依托互联网广告网络(Ad Network)以及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应用大数据信息检索、受众定向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目标消费者数据进行实时抓取与分析,针对消费者个性化特征和需求而推送具有高度相关性商业信息的传播与沟通方式”。精准广告的概念符合目前精准广告发展的实际,却不具有更大的外延空间。此外,在不同论文中,精准广告的概念名称也有差异,多数称“精准广告”,也有的称“网络精准广告”、“大数据精准广告”等。而这些论文并没有对此做出学术性的解释,这反映了学界对精准广告的认识不清。
2、研究方法问题
在目前对精准广告的研究中,研究方法不当是一个突出问题。学术研究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在目前的精准广告研究中,遵循这一思路的并不多。一方面,在理论本身的研究中,不遵循规范的思路使研究深度不够,研究结论流于空泛;解释性的结论偏多,理论的创建和深化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此外,对于定量方法的忽视,也使理论建设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3、理论体系问题
目前,精准广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概念、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上,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精准广告在整个广告、营销活动中的位置、与其他营销方式的关系以及精准广告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的研究比较欠缺。跳出广告自身局限,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视域看精准广告及其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精准广告研究目前还处在理论体系的建设中。
4、研究存在的认识误区
首先,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精准和数据的重要性,夸大了精准广告的作用。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信息挖掘,并以此制定适当的广告策略。从传播理论角度看,这是魔弹论思想带来的认识误区。魔弹论产生在电视、报纸控制了信息渠道的大众传播时代,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如今,传统媒体的受众已经转变成主宰信息的用户。没有哪一种传播方式能使他们中弹即倒。
其次,对精准广告的研究言必及互动。实际上,研究者们所指的互动只是用户点击广告链接、浏览广告页面这些反馈行为。这种反馈式的信息传递不是精准广告所独有的,当然也不能算作精准广告的特征之一。真正的互动是用户能够自己调度感兴趣的信息,并参与到广告的流程当中,这在目前的广告应用中还未实现。我们期待,在更成熟的技术条件下,互动会成为精准广告的一大亮点而非特征。
三、精准广告的特征
(一)精准锁定需求
精准广告的精准体现在对潜在顾客的消费需求的把握上。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消费者在网络世界的行为直接锁定其需求,而不是主要通过年龄、性别等统计属性来推断其需求。因此,在精准广告的世界里,广告主更关心的是潜在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潜在顾客本身。
精准的需求定位,使广告主可以针对性地投放广告信息,实施营销活动。这就能够有效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率,以及整个广告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广告的接收者来说,定向的广告信息也为他们选择商品和服务提供了便利,因为这些信息是他们需要的。
(二)广泛覆盖
数据库营销是一种精准化的营销方式,却不能为广大的广告主和网络用户所用。因为企业间的各种数据库是分隔的,这使得同一个用户的消费需求信息只能被一家或几家公司使用。这种信息孤岛效应是进一步实现精准投放的阻碍,其存在使消费需求信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企业也难以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扩展市场。
精准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减信息孤岛问题,因为它建立在更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基础之上。百度、谷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握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广告主广告业务,实现精准投放。目前,网络广告的DMP(数据管理平台)仅限于自身数据,尽管这些平台掌握的数据量已经非常惊人,但在覆盖范围上仍然有很大空间。要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还有赖数字围墙的打破和基础网络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让消费者需求信息在整个网络共享,让更多人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世界。
(三)长尾市场繁荣
长尾市场是长期存在的,只是进入网络时代,长尾需求才逐渐得到重视。因为当信息几乎无需成本就能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长尾市场才具有盈利的可能性。精准广告推动了广告行业自身的长尾发展。首先,它针对单个用户的需求定向投放;其次,它能为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广告投放方案。精准广告将人、企业的需求聚合起来形成价值,这在大众传媒时代是难以实现的。
广告长尾市场的发展又推动了产品长尾市场的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市场总是被少量的大热产品所掌握。个性化的、小众的需求则被淹没在大热产品的浪潮中。如今,小众产品的市场空间得到释放,电子商务的大热就是例证。长尾市场的繁荣归功于精准广告,从更本质上来说归功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精准广告也是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产物,它通过广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长尾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长尾和热门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信息告知功能的回归
广告自诞生之日起,其功能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变迁。从告知到劝服,再到诱导,每一种功能都与传播媒介的特息相关。网络时代,广告的核心功能仍是信息传递。
精准广告形式多样,但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无论是搜索引擎广告,还是社交网络广告、网页推送、电子商务平台的推荐都常用文字链接来告知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信息告知方式和最初的广告形式相似。只是信息的载体,从店面招牌,实物标志变成了网络;广告活动的中心从企业和产品变成了消费者。从传播的角度来说,信息告知是广告最本质的功能,精准广告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告知功能的回归和升华。
(五)广告与其他营销手段间的边界逐渐模糊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与人员推广、促销、公关等营销手段的分界清晰。但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在精准广告中,不同营销手段间的边界难以区隔。精准广告信息同时也可能是促销信息、人员推广;而且,在点击转化率和购买转化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广告与其他营销手段间边界的模糊使经典的营销理论和广告理论难以很好地指导当前的广告实践。广告的研究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广告及精准广告的本质,进一步界定和划分广告和营销组合的相关概念。在实践领域,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更青睐精准广告,更注重广告对当前的关注度和销售量的影响。
四、精准广告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说,精准广告会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目前,在网络广告投放中已经有程序化购买等自动化投放方式。自动化使广告的投放形式、投放时间、预算分配均更加灵活,提升广告投放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此外,场景化和平台化趋势也使精准广告更加高效。
(一)场景化趋势
场景是指人所处的环境,它包括时间、空间等客观要素,也包括情景、氛围等人的主观感知要素。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的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
现阶段的精准广告大多是根据个人的网上行为和注册信息等推动,这种推送一般具有滞后性,同时无法精确了解潜在顾客在何种情景下产生的需求,因此就无法对其性质进行深入了解,如需求是即时的还是延时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信息在错误的时机或场景被发送到用户手中。场景感知技术使精准广告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景推送给有信息需求的人。因此,更精准、高效的广告推送还有赖于场景的搭建,场景信息的感知和及时处理。
(二)平台化趋势
目前,在业界已经有了百度联盟程序化购买广告平台。这些巨头凭借自身的数据优势和技术力量将精准广告所需资源整合在自身的平台上。大平台为众多中小企业广告主省去了数据挖掘和分析的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数据孤岛效应,使需求信息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目前精准广告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大型网络平台。
平台不仅能提供有用数据,也能提供广告投放界面,还可以是广告业务的商。对于企业来说,在大型网络平台上投放精准广告,能获得更大范围的用户覆盖,同时可以利用平台的更多资源,多渠道传播品牌。
当然,由于广告业务的高效运作能为平台带来利润,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对于消费者和广告主来说,这种竞争能刺激平台提供更好的广告服务。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大平台之间的信息藩篱也会被消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信息孤岛效应。
(三)个人隐私问题及解决思路
网络时代,个人的喜好、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都会成为企业关注的对象,这使很多人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何况人们还不知道企业将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在数字时代,关于每个人的信息都是重要的资源,是创造财富的要素。要想改变现状,不妨把个人信息当做私有财产,它的主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取收益,也可以知晓它们是如何在市场上流通和被使用的。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解决社会生产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很大程度上消减人们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如思想的转变、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等等。其中会涉及到很多文化和道德问题,但从总体来看,这一解决思路是符合数字社会发展趋势的。
参考文献:
[1]鞠宏磊等.大数据精准广告的产业重构效应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8).
[2]成英玲、贾鲁平.Web2.0时代广告精准营销探析[J].新闻界,2008(1).
[3]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4]侯大银.网络广告的精准时代[J].互联网周刊,2009(1).
[5]沈维梅.网络精准广告的发展及困惑[J].新闻界,2010(1).
[6]陈晓红.建立在搜索引擎用户数据库之上的精准广告投放[J].新闻传播,2012(6).
[7]张辉锋等.投放精准及理念转型――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广告的传播逻辑重构[J].当代传播,2013(6).
[8]刘英贵等.新媒体传播中精准广告的营销方式研究[J].当代传播,2013(4).
[9]倪宁等.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广告及其传播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J].现代传播,2014(2).
关键词:物流;顾客让渡价值;营销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3402
1 引言
物流市场营销是一种无形服务性产品的专业化营销。与有形产品相比,物流企业要成功进入物流市场,参与竞争并且获取利润,除了要具有先进的物流设备、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和优秀的物流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快速地识别市场需求,根强调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办法是向顾客提供高顾客让渡价值。Westbrook(1980)主张衡量顾客对产品各属性的满意程度,并以顾客认知的重要性作为权数加以线性组合衡量。Kotler(1991)认为拥有较高满意度的顾客,会重复购买同一产品,并有较高意愿与他人愉快地讨论该产品的使用经验,因此,高度的顾客满意是形成顾客忠诚的必要条件。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这个概念则对顾客满意的实质作了最好的诠释: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大,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小,顾客的满意度就越低。基于此,本文对顾客让渡价值模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权数和满意度分析,为物流业务实践中对顾客总满意度与顾客总价值满意度、顾客总成本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指导思路和参考模式。
2 顾客让渡价值的物流营销实践分析
2.1 某客户物流业务需求分析
本文选取广州市某大型外资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实证研究。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覆盖了从广州出发覆盖全国的多线路货物深度配送,其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1)单个门店订单量小,各条线路及两类产品业务量分配较均匀;
(2)由于门店多在老城区或市区中心,相当一部分区域将受交通管制,有些甚至规定货车24小时不能通行;另外,由于货物不允许平放,2.15米及以上的高度也将在部分区域受到交通货高限制,导致无法正常送货;
(3)产品重量100-350kg,加上易受损特点,如果采用人工卸货(装卸工至少需4人),安全隐患较大,建议考虑专业的卸货工具,这会产生额外费用。
2.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导入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一系列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将顾客让渡价值表示为函数的形式:CDV=TCV-TCC
总顾客价值函数:TCV=F(X1,X2,X3,…)
总顾客成本函数:TCC=F(Y1,Y2,Y3,…)
顾客让渡价值函数又可以表示为:CDV=F(X1,X2,X3,…;Y1,Y2,Y3,…)
以上各式中:
CDV(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TCV(Total Customer Value)表示总顾客价值;TCC(Total Cu stomer Cost)表示总顾客成本;
X1,X2,X3,…表示影响总顾客价值的各种变量;Y1,Y2,Y3,…表示影响总顾客成本的各种变量。
2.3 物流项目业务需求的总顾客价值模型
根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该客户在物流业务的选择上除了考虑物流企业的报价,作为跨国知名品牌企业,对此项业务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价值更加看重。根据该项目业务需求和试运作绩效量化考察,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和德尔菲法的运用,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分解为从物流具体业务考察的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价值因素,并将物流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测算,构建该物流业务的总顾客价值模型指标如表1。
对三家具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该企业提供的参数赋值,得出物流公司价值评估决策数据及指标测算结果如图1~图4。
3 物流营销项目顾客让渡价值的综合评价
同理得出成本赋值及核算结果,并将综合评价结果汇总,如表2。通过以上算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进行服务商选择时物流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构成,其中每一项价值因素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物流服务商A单从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在某些线路上甚至有较大的成本支出,但综合价格和物流运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顾客满意度因素,可优先考虑由A服务商承担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全部物流运作业务,以有效保障达成客户最高综合期望价值。
4 结论
正如“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或劳务不仅要考虑其购买成本,还要考虑所购买产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总价值。市场营销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展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围绕着顾客需求,实际上就是要使每一个因素都有能成为顾客让渡价值增加的驱动因素。物流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顾客让渡价值并不仅是顾客身上的成本指标,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觉和体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物流营销综合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物流企业获取顾客满意及赢得竞标项目时,特别是针对于强调物流供应链体系品质的高端品牌型客户,应具备的让渡价值战略思路。本文主要提供了一种进行物流营销顾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定量测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只有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才能真正地留住顾客,这种感觉和体验在采取购买决策之前表现为顾客的一种期望,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行为则是一种试图匹配这种期望的过程,企业的营销结果如果满足了这种期望甚至超越这种期望,客户就会产生满意感,这种满意感越强烈,企业获得顾客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物流企业的营销就越成功。
参考文献
[1]Kotler P,Keller K.Marketing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2,(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Lu J,Tsao Y,Charoensiriwath C,Dong M.Dynamic decisionmaking 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with repeated transa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7(2):211225.
[3]Guo P,Liu J J,Wang Y.Intertemporal service pricing with strategic customers[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09,37(6):4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