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第1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通过学希贵“语文主题学习”、刘宪华“主题阅读”和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等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主题阅读就可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通过主题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内指导、课外补充,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学习,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一、以主题为主线,拓展学习资源,变教教材为大量的主题

阅读

语文教学也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要想学好语文,只精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利于我们进行大量阅读,有利于开展以主题为主的阅读教学。我们定西市安定区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此教材就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如果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围绕单元主题选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连续甚至相反的文章,在课内、课外拓展阅读,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

目前有好几套读本适合北师大教材开展主题阅读。农村学校条件比不上城里,教师又忙于各类课程,不能只专心于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直接应用这些成果。例如,刘宪华主编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和《新语文读本》。这些读本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并且都以单元为主,每个单元选编了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生命、自然等文章。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以这些读本为辅,课内形成主线,课外有益补充,开展大单元教学,那么,老师不光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学文化”。如教学《师恩难忘》(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时,可以把《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中的《怀念佩弦老师》《温和的刘先生》《怀李叔同先生》整合到课内,在精读《师恩难忘》后,让学生自由或者大声朗读这三篇文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对比,但不求甚解。再如,指导学生阅读《名家文学读本》。《名家文学读本》共10册,选编了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等10位名家的经典作品。农村学校各年级学生10名左右,每个班可以配备1套,做到人手1册。可以从四年级开始阅读,一月或者两月一个读本,三年读完。通过这样不带任何条件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走近大师,与思想和文化的巨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使学生在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一个精神的高地”。(钱理群)

二、以读代讲,形成以阅读实践为主的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永正在《主题阅读?三人行》中谈到:“语文能力不是学生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不如课文好,也不如作家写得好。”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而学生是被动的,听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疲乏。一节课教师的讲占据大多数时间,学生通过听接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形成的能力更是有限,往往适得其反,因教师的讲而厌烦语文学科。学生读的时候,有多种感官在参与,大脑在不停地运转,学生是主人。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说,读的效果比听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其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不如让学生好好地阅读文本。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应体现在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只有在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倡导读,不反对教师讲,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讲呢?在学生不明时、体验不深时、解读有误时、探究卡壳时讲,讲时语言要精练、准备、准确,一节课最多10分钟。

以读代讲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当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时,学生会形成阅读习惯,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诵读经典,用人类和民族最好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诗是可以直抵心灵的,儿童感受诗如同听音乐。”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应该从读诗开始。“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几千年,积淀了中国人的优秀精神、美好品德和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段),还推荐了120篇。

第2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然而,德育本身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因为它是专门影响学生心灵世界的事业,又受着众多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也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当前社会正在转型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多侧面的变迁,德育受到了文化和价值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学校德育的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小学德育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也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对德育定位的认识点存在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使学校的德育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使德育脱离活生生的人际交往,学生缺乏实际的道德体验,对德育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在具体落实中大打折扣,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但不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出现了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在德育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在德育的价值取向上出现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基础德性、品格的培养。往往是过多地要求学生被动听从、盲目服从,限制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道德关系的敏感性,容易形成只知道背诵道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分离的双重人格。三是在德育实践中缺乏实效性。一些学校德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学校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目标目的性不明确,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组织的活动缺乏吸引力。一些活动内容陈旧、方法简单,缺乏创新,留于形式。四是对德育工作的评价软化、弱化。

要尽快解决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入手,大胆探索,变革思路,创新方法。

一是要更新观念,树立德育的新理念。即树立生活的德育观,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树立生态德育理念。树立关怀的德育理念。教育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树立智慧的德育理念。

二是要创新思路,实现“4个转变”。即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三是要拓宽途径,改革教育方法,要继承传统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如说理疏导、模样示范式、情感陶冶式、品德实践式等。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应结合实际需要,根据每种途径和方法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四是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要做到多种途径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各种途径和方法能否得到实现,则主要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根据学校德育的具体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德育变量灵活机动地选择使用。

第3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

德育就是通过教学引导和渗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强化与提升。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德育工作必须尽快完善,通过德育管理控制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文通过专项教育、常规教育和校外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德育工作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一、专项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低年级的德育工作任务是艰巨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入学,很多德育思想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来,而开展专项教育是让低年级小学生树立起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的最佳途径。主题班会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诗歌朗诵、诗歌表演、小品表演、小快板,采访等,都是可行的形式。例如,设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转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知,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获得感谢,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内心是很快乐的。又如,设立“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着重解决一年级小学生在刚刚入学的阶段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和争吵,不断地告状,不断地哭泣,使得常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召开以讲团结、讲友爱为主的主题班会。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友爱”要比“争吵”更让人幸福,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品质。除了与日常管理相关的主题班会之外,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刚刚步入校园,看到学校的许多规则制度和行为往往会感觉困惑,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提升知识量的品德教育内容,如“红领巾来历”的主题班会。针对这类的少先队教育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了解,同时讲述更多的“故事”等,让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的思想。总之,班会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

二、常规教育――班级管理

品德教育活动不可能经常开展班队会等专项活动,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开展常规教育,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开展常规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的途径包括:

1.开展奖励制度

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较为顽皮,在上学前,在农村院子里等各处自由玩耍,许多班级制度的约束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他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实行“今日之星”评选制度,并颁发物质奖励,如印着“奖”的本子等。

2.爱心教育

对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不应该一味地责备,要利用爱心来约束他们。对学生要倾注一片爱心和耐心,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明白即使自己犯了错误,只有认真改正教师就会更喜欢自己。

3.游戏管理

目前,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家庭中的孩子也是娇生惯养,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游戏来进行纠正。如,教师设计一个竞赛游戏:画一条线,线内发一个足球,学生远远地站在线外,让两人一组,每次有4~5组,最早钩到球的是胜利组。这时学生就会想尽办法,最后知晓一个人向前,另一个抱住她的腿,这样才能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团结才是最有力量的,进而开展团结友爱的德育教育。游戏使学生增添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在游戏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校外教育――联系家庭

农村家庭中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教师特别要重视校外教育,联系学生家庭,拉近家校距离,形成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首先,要建立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点站联系制度,学校主动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沟通,广扩开辟校外教育途径。其次,可以联合学校领导,组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开办好家长学校,还要与社会各界、家长共同商议出德育实施方案,取得家长们的配合和支持。

强化小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育人工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一线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低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校外教育管理、常规教育管理和班会组织的管理等多元化的管理控制,才能保证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魏银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2(13).

第5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做人,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平台就是语文的教学。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变得至关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理解误区

1.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一般应用灌输式的传授方法,将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德育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引起的情感的变化,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地接受德育的渗透。

2.将美育与德育混为一谈。随着社会各界对审美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美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美育与德育混为一谈,区分不开,有时甚至把对审美的训练视为德育的目标。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观念转变地不彻底,他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

3.重智育,轻德育。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由传统的重视德育渗透,重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转变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该阶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到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2.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逐渐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常用的几种多媒体技术包括放映录像、使用课件、播放录音等等。

3.活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德育作用。小学语文中的教材,一方面是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进行编制的,另一方面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情感的感染为目标编制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将文章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第6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一、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在内容上的结合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具体的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大量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德育教育素材,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国家建设取得成果的相关数据,尤其是很多应用题中有很多与国家、社会发展相关的数据材料,例如在小学“大数”的学习过程中,会看到“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130000公里、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等等,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激发。其次,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理学学科,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矛盾,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这些都是科学,这些科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这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数的四则运算”、“克与千克”、“图形面积”等等,这些都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相关进行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二、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措施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有着紧密、多元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教学工作。

(一)以身作则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

“润物细无声”是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行为示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素质对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堂组织的时候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条理性。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要做到逐字逐句、认真审题等等,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同时,小学教师还要通过“以身作则”对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在板书的时候要做到整洁、对其,计算的时候要进行验算等等,通过教师的行为影响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小学数学教材中美育元素的挖掘

美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内容都充满着“美”,如图形的对称美、比例的黄金分割、数字的形式美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挖掘教材内容所代表的“美育”元素,引导小学生认知数学的美、感悟数学的美。例如在“图形对称”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对对称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进行寻找,通过引导,小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如我们教学应用的课本、家里的窗户以及著名的中外建筑等等都运用到了对称,让小学生在这些实际的事物中感受“对称”美。类似于这样的美育元素在数学教材中是很多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相关的德育教育元素的挖掘和分析工作,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数学特色”的德育教育。

(三)开展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上文分析中我们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内容,从而对小學生的民族信心和自豪感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我国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知识发明的研究和发现,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入相关“数学史”的内容,如在学习圆周率π的时候,就可以为小学生介绍公元前100多年的《周髀算经》中祖冲之将精确算出π的相关内容,这比欧洲人早一千年的发明能够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一定的激发。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对小学生的全面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方面,建议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让小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运用多维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方面,应当以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例如在学习了“千克”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这样的课外教学实践:“统计一下家人的体重,并且绘制出表格”,小学生对这种与自身实际相关的活动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会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活动实践中,为了增加趣味度,进一步深化德育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张“标准体重参考”,让小学生对某个身高的所对应的标准体重进行了解,然后对比自身绘制的家人的体重表格,看看哪一个家庭成员出现了“超重”现象,然后让小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积极的锻炼,保持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大小的比较”相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并且拉近了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开展全面有效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示范,通过挖掘德育元素、组织课外实践等途径开展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高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4):43-44.

[2]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33.

[3]王彩凤.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18+122.

[4]张永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OL].学周刊,2017(14).

[5]高绍姣.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172.

第7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 小学德育管理;实施;检控;创新

一、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三、质量检控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评比是激励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好方法。评比只是手段,导向才是目的。而且评比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对学生的评比要抓“三头”带全校,期末,学校对三类学生代表表彰:进步大的学生,兴趣特长获奖学生,三好学生好干部,针对不同情况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分别让他们代表在校会上发言,带动各类学生前进。激励其他学生争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好学生。

四、总结创新

一个月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董祥智,萧斌衡.学校管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3

[3]孙莉莉.网络对学校德育上作的挑战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0.

[4]刘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8.5

第8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恍Ы逃专业;德育特色;建设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班华指出,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和发展。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应该更贴近职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因此,它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性,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顺应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以反思性实践为发展的主线。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色。下面从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建设。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品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B.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阳光健康、富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C.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并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并能够以艺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能整合教学要素,胜任班主任工作。

E.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教育信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分目标。其中,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生存品质、应对挫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清洁、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中国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道德价值;二是实施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而言,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渗透比较紧密,由于该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可分,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而高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导致的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的新陈代谢要以先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要构建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合小学文化、小学教师文化和小学儿童文化的校园文化,和小学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三、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德育,要体现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教育性自不待言。综合性不但表现于在跨学科领域实施德育;同时也表现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综合的。途径包括:

(一)直接和间接的教学:是最经常、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要推动跨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小学德育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做小学教师的兴趣;

(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立足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反省和内化得到真正的成长。包括便民服铡⑽幕辅导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暑期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考察实践、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

(三)课外、校外活动: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校外活动;其中,特别借助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跨学科教学活动机会实施德育;

(四)共青团活动;

(五) 校会、班会、周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等;

(六)班主任工作。

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生活指导法等。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和内化,形成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德育管理

包括制度、队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管理的建设。

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精神,采用各种激励和奖惩机制,使所有领导、管理者、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群策群力,整体发展。特别强调联合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校本文化的支持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打破传统的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创新跨学科管理制度以保障跨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队伍包含学校各层面的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大学的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管理学生的德育。在院系层面建立跨学科学系或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建设跨学科德育的基本人力资源。

在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中落实德育,鼓励开发跨学科课程。请小学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比例不低于20%。

强调全员参与德育研究;强调跨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德育研究,力求以研究促进德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五、德育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德育工作的提高和改进,而不光是德育的实际成绩。请德育施教的所有成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包括个人人格品质评价、学科(含跨学科)德育评价、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小学化校园文化评价、实习实训素养评价和专业德育活动评价;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主观判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测评手段突出差异性。构建动态、系统的德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15.

[2]中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1.

[3]陈威.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赵佳丽,罗生全.论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7:47-50.

第9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一、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必要性

1.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

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具有高品德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我们已经提到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重视德育,由此而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加强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深化德育等教育活动,使各个方面的教育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1.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班级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示范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只讲述理论就可以取得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做好表率的作用。

2.广泛开展校园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其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向对手学习,并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再次,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有良好的人际圈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的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教师的德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要求,结合社会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