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蜀相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像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函数?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坐标平面内,什么叫点的横坐标?什么叫点的纵坐标?
4.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请用记号表示点A(答:A(3,5)).
5.请在坐标平面内画出A点.
6.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反过来,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叫做什么对应?(答: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
(二)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知道,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为自变量时,y是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对应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图象的方法表示.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列表.(写出自变量x与函数值的对应表)先确定x的若干个值,然后填入相应的y值.
(这种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第二步:描点,对于表中的每一组对应值,以x值作为点的横坐标,以对应的y值作为点的纵坐标,便可画出一个点.也就是由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时,在直角坐标中描出相应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相邻两点用线段连结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函数式y=2x+1图象.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式的图像:
(1)y=-3x;(2)y=-3x+2;(3)y=-3x-3.
分析: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步操作.
解:
它们的图象分别是图13-25中的(1),(2),(3).
例2某化我厂1月到12日生产某种产品的统计资料如下:
(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月份数作为点的横坐标,以该月的产值作为点的纵坐标画出对应的点.把12个点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2)按照月份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每两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解读图像:从图说出几月到几月产量是上升的、下降的或不升不降的.
(4)如果从3月到6月的产量是持逐平稳增长的,请在图上查询4月15日的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解:(1),(2)见图13-26.
(3)产量上升:1月到2月;3月,4月,5月,6月逐月上升;10月,11月,12月逐月上升.产量下降:8月到9月,9月到10月.产量不升不降:2月到3月;6月到7月,7月到8月.
(4)过x轴上的4.5处作y轴的平行线,与图象交于点A,则点A的纵坐标约4.5,所以4月15日的产量约为4.5吨.
(三)课堂练习
已知函数式y=-2x.用列表(x取-2,-1,0,1,2),描点,连线的程序,画出它的图象.
(四)小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1.解析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
2.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关系.
3.图象法——把自变量x作为点的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作为点的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描出对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像.用图象来表示函数y与自变量x对应关系.
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简间明了.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于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
缺点:在求对应值时,有进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
缺点: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
缺点: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函数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要根据不同问题与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数学或其他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有时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由已知的函数解析式,列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格,再画出它的图像.
(五)作业
1.在图13-27中,不能表示函数关系的图形有().
(A)(a),(b),(c)(B)(b),(c),(d)(C)(b),(c)(e)(D)(b),(d),(e)
2.函数的图象是图13-28中的().
3.矩形的周长是12cm,设矩形的宽为x(cm),面积为y(cm2).
(1)以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在关系式后面注明x的取值范围;
(2)列表、描点、连线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4.(1)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地是不是函数.y=-x+2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庆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像上:
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4x-1;(2)y=4x+1.
6.图13-29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各是多少;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3)什么时间气温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7.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8.画出函数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序连结各点):
作业的答案或提示
1.选(C).因为对应于x的一个值的y值不是唯一的.
2.选(D).当x<0时,|x|=-x,所以,当x>0时,|x|=x,所以
3.
(1)y=x(6-x)其中0<x<6,(图13-30).
(2)
4.
5.
见图13-32.
6.(1)8时约5℃,12时约11℃,20时约10℃.
(2)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2℃.
(2)(2)14时气温最高,4时气温最低.
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的坐标(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不同的坐标与不同的点一一对应;函数关系与动点轨迹一一对应.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通过解读图象,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这种“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会画函图象,并会解读图象,即会从图象了解到抽象的数量关系.为此,先在复习旧课时,着重提问会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接着在新课开始时介绍了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3.教学设计中的例3,即训练学生从已有数据画图象,又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解读图象、在图象上估计某日产量的能力.对函数图象功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小结中,介绍了函数关系的三种不示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对函数概念的透彻理解.
5.作业中的第1~3题,对训练函数概念及函数图象很有帮助.
第1题,目的要说明,对于x的一个值,必须是唯一的值与之对应.而(b),(c),(e)都是对于x一个值,y有不止一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本题还训练解读形的能力.
第2题,训练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去掉绝对值符号对,必须分x≥0与x<0讨论.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数学》第一册(下)§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为今后学习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描点作图”法,对于函数y=sinx,当x取值时,y的值大都是近似值,加之作图上的误差,很难认识新函数y=sinx的图象的真实面貌。因为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线,这就为用几何法作图提供了基础。动手作出函数y=sinx和y=cosx的图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1.理解几何法作图原理(难点);
2.掌握五点法作图(重点);
3.了解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能力目标是:通过识记正、余弦曲线的形状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发展目标是:教给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
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四、设计理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思想上是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上是探究式,在教学价值上是发展式。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和体验的欲望,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引导和学生探究、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动手、勤动脑、敢猜想、善发现、重体验、促发展”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并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成就感,从而极大地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是从“三性”即“课堂流程的可操作性,知识目标的可接受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考虑的,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如下安排:
教学程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函数图象的作法——描点法,再让学生观察波动图象演示仪,激起学生的兴趣.指出这种形状的曲线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该曲线呢?
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下列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几何法作图.引导学生在单位圆中作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线,并进行平移,描点作图.先作出y=sinx(x∈[0,2π])和y=cosx(x∈[0,2π]的图象,再依据诱导公式一平移图象得出y=sinx,x∈R的图象.同法得出y=cosx,x∈R的图象.
第三部分: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Flas制作的课件,规范作图过程和步骤,统一认识y=sinx(x∈[0,2π])和y=cosx(x∈[0,2π]的图象,在此提醒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轴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否则画出的图象不是正弦函数的真实面貌。
第四部分:“五点法”作图.曲线形成后,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特征,分析讨论,提炼出五个关键点,归纳出“五点法”作图步骤.
第五部分: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教师再补充.这样做,会检测出学生听课、分析、思考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此设计,联系了新旧知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实践,不仅学到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将提高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探索得材料,研究获本质,思维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图文并茂,简洁明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学的生动,学的有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突破几何法作图这个难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y=sinx,x∈R
和y=cosx,x∈R图象的作法分解为三个问题来解决,降低了难度.通过展示课件,生动形象地再现三角函数线的平移和曲线形成过程.使原本枯燥地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也的确是这样的).及时让学生跟着演示作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直观的动画,不仅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潜能,拓展思维空间.
用“三步曲”来突出“五点法”作图这个重点.第一步设疑:“几何法作图.由于取点个越多,画出的图象也就比较精确,但也较为麻烦.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能否少定一些点,作出其简图呢?”问题的提出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步引导:让学生观察正弦函数y=sinx,x∈[0,2π]和余弦函数y=cosx,x∈[0,2π]的图象,启发哪些点对决定图象的形状起着关键的作用呢?引导学生寻找出五个关键点.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步小结: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五点法作图步骤.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作出评价并指出作图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小结:“五点法”可以比较简捷地作出正弦、余弦函数的草图,对于以后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设计体现了“多动手、勤动脑、敢猜想、善发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应用: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1)y=1+sinxx∈[0,2π];
(2)y=-cosxx∈[0,2π].
解:(1)按五个关键点列表:
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描点画图(如下图).
(2)按五个关键点列表:利用余弦函数的性质描点作图(如下图).
反馈练习: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用五点法分别画出函数y=sinx,x∈[0,2π]和y=cosx,x[-,]的简图.通过观察两条曲线,后者经过怎样平行移动就可以得到前者?
2.观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区间:
(1)sinx>0(2)sinx<0(3)cosx>0(4)cosx<0
(例题、练习都用课件展示)
本节例题仍选用教材上的例题,但解答除“五点法”之外,又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象的平移对称变换来作图.通过一题多解,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学会遇到新问题时,善于调动所学过的旧知识,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练习1为巩固基础知识型,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再认识(五点作图及图象变换);练习2为提高能力型,是对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灵活运用,由易到难,体现因材施教重效果,循序渐进促发展的教学理念.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强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的理论达到发展和升华,能力达到提高,并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案例教学法 分析
1.引言
随着数码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化,数码设备及其产生的数字图像信息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而且对数字图像信息的要求与日俱增,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数字图像信息的处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仅仅掌握理论知识不足以指导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可以很好地衔接教学与实践,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它更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可实施的途径。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文有对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教育同行和广大学习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2.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美国当今教育行业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正在慢慢推广开来。191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使用案例教学,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的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所以从美国教育家舒尔1986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重要演讲中发出要发展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的呼吁,时至今日,在众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都能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的选择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便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所以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教材中某一重点或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所以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如果脱离这两个中心,即使案例再生动,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真实性。案例一定是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是常见又复杂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的途径。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够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
(4)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思考。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为数码设备的使用、图像的采集、图像的分析、图像的处理、效果评估等主要步骤。根据讲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具体体会和数字图像处理实践经验,笔者撰写了一系列案例,导入了数码设备仿真训练课件,详细介绍光与影,立体感产生原理,透视原理,质感形成原理,以及相关原理的具体应用,利用互动的方式讲述了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是如何进行分析的,同时在图像处理的每个过程中提出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案例选择了五个立体几何体、质感图标、图层、蒙版、通道等,同时为了降低学习者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难度,特别介绍了直方图在数字图像中的应用。案例既具有典型性,同时又具有真实性。我们选择一系列案例来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一个个案例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知识点串联起来,一方面考虑到现实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考虑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学习者的专业性,对于图像处理也有一定爱好,对于将来进行图像处理作一个铺垫。
4.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我们尝试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教学中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
学生首先对具体案例进行必要的了解,认真阅读案例,掌握案例所需的知识储备,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其次,学生需要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原理,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
第三,学生要注意区分基本性问题和现时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即抽象或一般的问题,常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规则等有关,需要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分析、演绎、推理和抽象,以得到概括化的结论。现时性问题即案例中教师所面对的特殊决定、疑难问题等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需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内外部因素等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来提出多种经得起别人反驳的见解、对策及方案。
(2)动手实践,交流分析。
动手实践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再获取的过程。围绕案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操作、讨论、辩论和争论。每个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心得,相互启迪,相互借鉴,重点是想法的交流。
为了使分组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相反?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易得出两可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3)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总结归纳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对每个案例的制作获取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交流中包含学生在阅读案例中所得到的具体收获,通过个人分析和实践操作提出自己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理论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念和案例中的实际是否对应,以及仍然存在的困惑。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将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做一名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只有真正地深入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原理、技巧等;可充当主人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可充当仲裁,解决各种争端;可充当交警,使讨论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等等。
5.结语
案例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华东师范法学教育系郑金洲曾指出,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革为前提条件的,正是有了形形的案例,才使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案例教学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授法,它实际上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笔者从事多年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比如在案例中如何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实现课程的联动,如何在现有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使得每一个学习者都获得平等的实践机会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案例教学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成光琳.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和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4,2.
一、宗旨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1、在*至*年间,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
2、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将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二)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明确培训职责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人员对各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各培训基地的职责如下:*市教师进修学校为本项目的执行机构,负责全市教育技术主讲教师培训、*区、*区和*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本县(市、区)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培训;*市电教中心负责*区初中教师培训。高中教师的培训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培训
在对培训基地认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培训,各地培训任务是:
*年培训指标:高中教师40%、初中教师30%、小学教师30%。
*年培训指标:高中教师40%、初中教师50%、小学教师50%。
3、组织统一考试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分期分批组织参加项目培训的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4、建立认证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三、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我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教育局成立*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考试中心、*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表一),主要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的问题。
项目办公室设在*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职责:负责全市项目的组织、协调、沟通工作;负责组织对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组织对各地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的评估与监控。
考试中心负责审批、设置考点并组织全市的考试工作,颁发教师教育技术考试证书。
*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市项目管理日常工作(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工作组合并),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业务指导;负责全市培训基地培训者培训。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四、项目培训的原则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项目培训要坚持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运用和*课件的能力。
2、方便教师,服务学校的原则。在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施和资源要求的学校设点办班,坚持就近设点办班,方便教师参加培训。
3、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参加广东省组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主讲教师省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者才能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培训前要组织主讲教师上研究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等集体备课活动,并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进行培训,注重培训实效,严禁单纯以做考试题为主的应试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年3月下旬,召开县(市、区)教育局人事股长及各培训机构会议,部署项目培训工作。
2、*年4月中旬,各县(市、区)制定项目培训计划,并于*年4月20日前送项目办公室备案。
3、*年4月中下旬,开展培训者培训。
(二)开展培训基地评估认定工作
*年4月下旬,*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对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经认定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的培训基地才有资格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三)开展项目培训
*年5月开始,取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格的培训基地按其制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
(四)培训过程的监控
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培训进行评估:
*年、*年7月至8月对培训基地进行评估,定期评估的主要内容有(1)培训计划的制定情况;(2)培训点的设置情况;(3)项目培训管理情况;(4)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不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培训的管理情况;(2)培训的教与学情况。
对未能坚持项目培训原则的培训基地,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其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五)组织统一考试
从*年起,组织参加项目培训的教师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每年2次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试在我市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定点考场进行,经审查合格的教师培训基地也可以设置考场。考试合格者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
(六)总结表彰
1、年度总结。
培训基地要及时总结项目培训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完成项目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基地要在*年12月中旬、*年12月中旬向项目办公室提交当年培训总结。
2、评估验收和总结表彰。
*年12月下旬,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年12月下旬,召开项目培训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争取各级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
要严格按照培训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
(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职责,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现象。要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要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与我市实施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衔接起来。
(三)加强培训验证工作管理
以“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实践活动”课为例,分析一下,我是如何设计这节课的,以及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况。
1 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回忆整理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以学过的五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先让学生说出五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分小组讨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我又让学生应用转化思想说出
最后让学生讨论,回忆整理出其中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割补法、拼合法、平移法、旋转法,迁移思想、转化思想等。
第二阶段: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设计了四道实际应用题目。(实践操作题。观察发现题,先估后验题,解决“买地”题)(1)实践操作题: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各小组自选一个图形测量出必备的条件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2)观察发现题:(如图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这几个图形的异同点。(3)先估后验题:①在图3a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②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
教师先不出示数据只出示题目,让学生直接观察估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再出示各数据,学生进行验证估算结果的正确性。(4)解决“买地”题:某村有一块荒地,如图4所示,准备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买方有1.2万元你认为够吗?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如图5所示,学生用的方法有:在练习中,不以得出答案为目标,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况统计如下:
(1)主要的内容:有数格子法、割补法、拼合法、平移法、旋转法、分割法、补足法、移位法、找等量法、先估后验法、观察对比法等以及迁移思想、转化思想、优化思想等。
(2)掌握的深度:能说出所用方法的名称,并进行演示的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还能有条理地叙述推理过程的约占总人数的50%。
(3)掌握的广度:这些方法中全部掌握的占20%左右,大部分能掌握的占80%,只掌握半数的占90%以上,其余(10%)的学生只掌握一些最常用的方法。
3 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存在的问题:
(1)观察无序。如前述观察发现题,学生不能按从“总体一部分一总体”的观察顺序,先说出共有哪几个图形,然后再说出每个图形的已知条件和可求的面积,最后再进行比较找出四个图形中的异同点。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思维缺乏条理性。
(2)估算能力差。估算不光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与意识,它能帮助学生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前述先估后验题,能估出第一幅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而能估出第二幅图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强,这是一个薄弱环节。
(3)盲目分割现象多。前述“买地”题,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业中发现。学生都会用分割法进行计算,但盲目分割的现象多。如图6所示有的分割成这种情况:学生只考虑方法要多,而不去考虑使用这些方法能否使计算简便,初步统计有出现盲目分割的学生约占66%。可以看出学生的优化意识还不强。
二、教学启示
启示一:重视思想方法,落实培养目标。
关于“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这一目标的落实,我曾经走过以下三种历程:(1)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根本不提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2)只提出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名称,而学生并未实际掌握。(3)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让学生运用它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现在我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变魔术,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一条直线剪一刀,变成两个图形,再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图7所示。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两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明白“等积变换”的原理。再回忆我们所用的方法,总结出“割补法”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割补法”与“等积变换”的原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进行推导,做到不但能说出思想方法的名称,还能具体演示和说明推导过程。显然,我们应该提倡第三种做法。
启示二:开展探索活动,运用思想方法。
分析自己所上的课,发现在开展探索活动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够:(1)提供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不够。(2)提供探索的材料和民主气氛不够。(3)探索活动发挥中师生、生生合作的作用不够。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上,当学生探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时,过去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拼看,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立即进行公式推导。这样课堂上好像在探索,实际上却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方案,用统一的思路与材料在被动地操作而已。现在我则拿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敞开思想,先猜一猜:用一个三角形可不可以?用两个三角形可以吗?用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可以呢?然后自由选择,分工尝试,教师下组共同探讨。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多一份猜想的冲动,多一点自主求异的思维和争优的雄心。在这种情况下点明所用的思想与方法,学生一定印象深刻。
启示三:对比、分析、总结、领悟思想方法。
在学习时,除了要多进行实际操作外,还要适时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让学生掌握它的特点,明确它所依据的原理,并加以命名,这样学生才好记,好说,又好用。如教学“梯形的而积计算”时,在展示各种探索成果之后,引导学生做下面三项工作。
(1)找出异同点。相同点: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不同点:转化的方法不同,①②是用一个梯形转化,③④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
(2)分析根据的原理。都是根据“等积变换”的原理,
(3)总结特点并命名。①②是找腰中心点、割补、旋转一割补法:③④是重合、旋转、平移一拼合法。都能推导出梯形面积是5=(a+b)×h÷2。
启示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应用水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诱引,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中,设计像本课“买地”一题的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思维,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多种解法面前,我注意组织学生分析研究。如这道题分割成两块就能解决问题,对于分割成i块、四块,甚至五块的现象,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它们有什么特殊意义,从中既让学生增强了优化意识,又让学生发现了“找等量的方法”。例如:
①以长方形为等量:6×5×2.5=75(平方米)
②以三角形为等量:6×5÷2×5=75(平方米)
又例如在学生分割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发现各分割块之间的等边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移位,拼成一个已学的图形。
①变成梯形:(10+5×3)×6÷2=75(平方米)
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目前装饰施工安全生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如下问题:整个施工现场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工地中的施工人员绝大部分还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对工地施工中所需要的基本安全常识十分匮乏,对施工用电和施工机具的安全使用要求也只是略知一二,对所处施工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施工操作过程当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一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既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也不熟悉正确的自救及逃生办法。这些现状无疑给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意识还有待提高。在施工中只考虑到自己的安全,没有兼顾到所处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电焊工在交叉作业中没有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各种安全规范规程条例不过是写在标书上或贴在墙上的纸,仅仅是挂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施工班组,加上施工班组人员对操作规范规程学习少,从而没有顾及到自身安全。对新工人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三级教育的效果,项目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表格打印出来找来工班头或本人代签个名就大功告成,对于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条文在工人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没有起到教育促进作用。
考虑到以上原因,项目部开工进场时就应将安全工作怎样契合实际的实施放在首位。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安全管理的基石同时也是助推器。安全教育一方面能让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和操作规程,懂得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救灾措施和逃生技能等,另一方面可以在了解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项目部不仅要重视现场安全防范措施工作,加大对施工班组的进场教育及安全交底,还可以通过印发《项目施工安全手册》等方式,强化丰富工人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式方法。项目部应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并达到目的。通过以往本公司项目印发《内装修安全手册》的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安全教育应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施工工种、施工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条件、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阶段,安全教育的内容都应具备针对性和适合性。通过对施工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综合考虑,切实找准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的潜在风险和隐患,以此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项目部要结合内部装修施工的特点,通过积累总结以前内装修工程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印发的安全手册中将施工五大伤害中在内装修工程较容易发生的伤害着重进行了分析讲解。使施工人员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刚柔并济”。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交底、隐患整改等条文性文件属于刚性指标,是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遵照执行的内容。如果只做这类工作,执行后的反馈信息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而安全教育工作就应充当柔性工作,与交底等工作相辅相成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灌输安全意识,提升工人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知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下去。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影响
引文
目前,虽然已经对相应地交通设施进行大量的修建,但交通阻塞与各种交通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并且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因为公路设计因素与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关系密切,所以,对公路设计中一些影响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公路设计影响交通安全
影响到交通安全的公路设计因素有很多,在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公路设计因素与交通安全直接相关,例如平整兼顾的路面、良好的线型以及合理的建筑物设计等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行车和视线条件,对交通安全进行保证。如果在公路设计中存在路面抗滑性能差、线形缺陷等问题,可能会为驾驶员的行车带来相应的阻碍,同时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应该对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公路设计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心理进行充分的考虑,为驾驶员提供反应与操作的时间,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在公路设计中,存在很多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其中平面线形设计、平面交叉设计、视距设计等是需要主要考虑的方面。
2 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2.1 视距设计
视距设计在公路设计中是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一种重要因素,通常来说应该从两方面对视距设计进行分析,分别是平面视距与纵断面视距。在平面视距设计工作中,可以为驾驶员创造一种的行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行驶,驾驶员可以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状况做出相应的反应。经常用到的视距方式有停车视距设计、会车视距设计以及超车视距设计三种,值得一提的是,超车视距设计是设计最长的一种视距。在视距设计过程中,因为车辆与驾驶员的高低都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在视距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在公路设计中也是会对交通安全带来一定影响的,具体表现在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对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等进行充分考虑,很容易会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车速控制不稳或者不及时,甚至不能对突况做出及时反应与操作,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会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对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进而有效避免平面线形设计不合理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
2.3 纵断面线形设计
在公路设计工作中,纵断面线形设计会对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为纵断面线形对驾驶员的视距存在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车辆动力性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长纵坡与大纵坡路段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这主要是因为长纵坡与大纵坡路段对车辆的行驶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果上坡时低速档的使用时间太长,这样汽车的水箱很容易会开锅。同时,如果后面车辆的性能如果比前面车辆的性能好的话,前面车辆就会对后面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超车的现象,这样一来交通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下坡时刹车过热也可能会对汽车制动性能产生影响,会出现制动性能减弱甚至失灵的情况,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展开纵断面线形设计,使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避免。
2.4 平面交叉设计
在公路设计中,平面交叉设计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平面交叉设计中,一般不会对公路进行渠化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使驾驶员找不到正确行驶的轨迹,同时还会对其他车辆行车轨迹的了解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这时交叉空间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交通事故也会频频发生。在此情况下,应该在公路设计中进行合理的平面交叉设计,使交叉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减少。
2.5 平纵组合设计
平纵组合设计也是影响交通安全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平纵组合设计是与行车安全性协调的,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同时,在两个通向弯曲曲线之间短直线可能会有“断背”曲线出现,这时驾驶员容易出现错觉,将坡度看的很大,进而将车速提高,这样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急转弯平曲线中插入凹形竖曲线底部,也会因为急打方向盘而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将转弯半径比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公路设计也很可能会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十分重要,可以使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3 对公路设计因素进行改善
3.1 改善视距设计的措施
(1)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爱公路设计中进行视距设计,使要求的超车路段得到满足,同时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路段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2)在公路设计中应应使视距设计满足超速情况下的视距要求;(3)在边坡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详细的测算,避免因为阻挡驾驶者视线而出现的交通事故;(4)一旦视距不能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应该及时设立相关交通标志。
3.2 改善平面线形设计的措施
直线段的设计不能过长,曲线半径应该比最小半径大,圆曲线半径应该在1km以内,前后线形之间要注意协调性;从地形好的地段进入到地形差地段时,应注意曲线技术指标的过度;此外,还应对安全措施在公路设计中进行考虑。
3.3 改善纵断面线形设计的措施
首先,结合相关规定,对连续上坡或下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连续上坡时设计爬坡车道;其次,陡坡设计应该避免采取极限值,如必须使用极限值,应进行降低车速设计,并设计坡段标志警告;最后,在纵坡设计中应进行破擦系数增大设计,在一些路面提供安全控制措施。
3.4 改善平面交叉设计的措施
结合相关制度减少车流冲突点,将冲突区域减小,进行渠化设计;其次,使引导视距要求得到满足,在通视三角区不能出现阻碍通视的物体;最后,在交叉平面设计时应使用相应的辅助措施,例如设计警告标志等,使驾驶员自觉遵守。
3.5 改善平纵组合设计的措施
一方面,在公路设计中应避免设计急弯线形和陡坡重叠线形,在凹凸竖曲线组合设计中应注意凸型曲线顶部与凹形曲线底部不能设计小半径平曲线。另一方面,在直线纵断面线设计时,应该避免对驼峰线形进行设计。
4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又对公路设计中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公路设计中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规避,这对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存在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如敏.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1):152-153.
[2]艾明昱,郭静,周华.山区高速公路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4):83-86.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入WTO,并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高等学府,依托我院外语教学的特色环境,为国家培养即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更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在“双联制”教学法的探讨中,继续探讨“专业教师外语化”的设想与实施是关键所在。
“专业教师外语化”是我院2l世纪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是我院探讨“双联制”教学方法的新创举,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高水平发展要求。它意味着,在我院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一只有能力直接用外语给学生讲述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这一目标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培养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更是造就好一只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需求。
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向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生活国际化的新时代大踏步地前进;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发展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成功地加入了WTO,并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高等学府,依托我院外语教学的特色环境,为国家培养即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的人才是探讨“双联制”教学法的目的。为此,进一步探讨“专业教师外语化”,更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认识到,“专业教师外语化”是专业教师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团队的长期过程,是一项不间断的,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只有教师具备了过硬的、高水平的技能,教学才会具有特色,适应时代特色的教学教法才会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也才会使教育适应21世纪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
“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实现是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计划的学习、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坚持不断地边教边练,练中积累,积累创新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领导和教师已经作出了许多努力,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一定的准备。我院领导已制定出远景规划,提出“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奋斗目标;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已开始尝试将外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各种实践,(请见我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一一“关于‘双联制’教学法的设想”一文)。更可贵的是我院广大师生具有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语言培训实力,很多外语教师岜为外语与专业的结合作过或做着许多教学尝试,这都为专业教学外语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教师外语化”这一目标推广实施,就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实施规划。
首先,为了实施“专业教师外语化”的规划,应使规划的目标深入。“专业教师外语化”概念应广泛深入地在教师中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使教师在参与实现目标过程的伊始就积极地进行探讨,强化意识,从而推动教师本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这一步骤,应在实施规划的开始及青年教师开始任教的初期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行。
其次,为推动实施“专业教师外语化”,就要具备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同以往一样让专业教师去听外语课,或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的外语进修,都可能将计划付之东流。此结果的原因在于,更多的教师都会因各种困难而放弃跟班听课,即使有的教师能坚持,实现目标也会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故此,将实施进程直接引入教师的任课与备课过程中,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即要求教师在任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比例的专业外语内容,但在教学中外语占多大数量、多大比例要在教师外语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规定和实施。
其三,为了实现“专业教师外语化”的目标,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使教师逐步提高,达到既定目标;目标的制定应根据教师的外语程度和不同情况制定以下逐步递进的标准:
D级:能够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章,在专业课中带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中能够学到一些专业用语;这一标准应在教师任教最初三年内达标;
C级:能够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并能够翻译一定的专业文章;对专业课的内容配有一定数量的外语阅读材料;全部专业术语要求配有外语词汇,但不要求用外语讲解;这一标准应在任教后第四年至第九年内完成。
B级:能够熟练地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口语能力较强,为专业课的全部内容配有相应的外语阅读材料;对专业课中的专业术语定义都要求有相应的外语文字解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口头进行外语解释;此标准应在任教后的第十年至第十二年完成。
A级:全部用外语解释,讲解专业课程,对理论难点可加中文解释,并配有全部的外语专业阅读材料和辅助练习,能够编写中外文对照的专业书籍。此标准应在任教后的第十三年至第十五年完成。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周期为l5年,即当专业教师年龄达40岁左右的时候,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批外语化的专业教师为中国的涉外经济管理业培养时代要求的人才;如能有效地实施目标规划,我们将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其四,为了“专业教师外语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应为专业教师配备可进行专业外语辅导的外教或教师,使专业教师在遇到外语难点时可找到相应的教师进行讨论、辅导,及时解决困难,促进专业外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五,为培养“专业教师外语化”的高级人才,可有计划地送专业教师到国外再学习。这样即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专业进修中提高外语水平,同时可提高专业教师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并应用合并同类项。
3、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分类归纳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判别与合并。
突破: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的两个特性,合并同类项,就是合并它们的系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下列单项式的系数
-4ab2,10x2,-2x,abc,-y3z,2r
2、什么叫多项式?什么叫多项式的项?
3、列代数式:每本练习本x元,王强买5本,张华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王强比张华多花多少钱?
二、新授
1、引入
问:5x+2x=?5x-2x=?
5x看成是x的5倍,2x看成是x的2倍,所以和是x的7倍,也可逆向运用分配律:5x+2x=(5+2)x,后面的也是一样。
同样,根据分配律有,
-4ab2+3ab2=(-4+3)ab2
以上两项,所含有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给出同类项的概念
多项式中所含有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1(P153练习1)回答
找出多项式2x2-5x+x2+4x-3x2-2中的同类项。
有两个特征:(1)各项中所含有的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和根据。
(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根据:分配律
例2(P153例2)
合并多项式4x2-8x+5-3x2+6x-2的同类项。
(结果为x2-2x+3,解见P153)
例3(P153例3)
合并多项式4a2+3b2+2ab-4a2-3b2的同类项。
析:4a2与-4a2这一对同类项的系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后这两项就互相抵消,结果为0。
解:(见教材P154)
三、练习P153:3,4。
四、小结
要抓住同类项的特征,又要知道合并时只能合并系数。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