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重大事件。所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与事件发生有关的各个报道,新闻,各方面的消息和热点都会在各个网站上铺天而来,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的评论,跟贴和发帖等等。
1.2突发事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突发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例如“日本大地震后我国的抢盐事件”,在发生初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只是在民间出现了许多的“谣言”,但其迅速扩散,就会影响到广大群众,并有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
1.3国家的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网络上的主流的意识形态还是需要各个新闻媒体来传播,需要政府和组织来引导,继而形成被大众所接受的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政府部门要引导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共识,来统一不同领域,不同阶级中的意识和信念,形成了社会的主流言论。
1.4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重大政策的改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1.5和大多数人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因为舆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在群众利益受到伤害时,他自然需要一个平台来寻求帮助和进行诉求,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舆情平台。
2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包含三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为信息采集层、信息挖掘层、信息服务层。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1舆情信息采集层。信息采集层的基本任务是从数据格式多种多样的网页中采集出其蕴含的丰富的、各种各样的舆情信息。采集层的最下层为信息采集的目标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猫扑、天涯社区等;中间层包含爬虫管理模块、预处理模块、分类存储模块,爬虫管理模块主要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最上层将采集的文本信息分为Web内容信息、Web结构和使用记录信息两部分内容。
2.2舆情信息挖掘层。开展舆情信息深度挖掘,发现的热点问题、分析其态度倾向、处置构成危害的敏感信息是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层的主要任务。它通过分析舆情信息采集层提供的数据,能够检测网络话题、分析民众的态度倾向、监测网络敏感信息、评估舆情态势等,为舆情信息服务层服务相关部门提供客观依据,是舆情信息处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文本信息预处理模块、网络话题检测模块、舆情倾向性分析模块、敏感信息监控模块。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监测;指标体系
有效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才能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工作重要环节包括采集、整理和分析舆情信息,需要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评价揭示网络舆情信息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指标是在评价某些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依据和标准,包括指标名称和数值。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组成的统一整体,用于反映网络舆情的综合状况,揭示其中的各个方面。本文首先介绍舆情监测的来源范围,接着阐述网络舆情监测指标的构建原则与内容,提出从主题汇聚、热度、内容倾向性、预警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
1 网络舆情监测来源
网络信息的来源不断趋于多样化,从传统的新闻网站、博客论坛,发展到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网络应用[2]。准确把握舆情态势,防止监测分析片面化,需要增加信息来源范围。然而,舆情监测难以捕获所有网络信息,网络舆情的来源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网络上,表现为围绕新闻、事件、问题与个案等产生的网络信息。网络舆情的信息来源选择主要包括:
(1)主流媒体新闻网站。网络新闻是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新闻。重大性与突发性舆情都会及时出现在主流媒体,聚集大量网民跟帖评论,是舆情的重要来源与传播源头。(2)论坛。在网络社区中,网民会发出具有个人观点看法的各类信息。在舆情监测工作中,接触到的近半信息都来自于各种论坛。(3)博客。博客是个人分享、交流思想知识的空间,会对热点和新闻事件、特定话题和现象发表个人评论,是舆情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博客数量众多,主要采集专家、知名人物的博客及网民回复。(4)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社会生活和事件的记录与者,并且大多视频网站提供给留言功能,比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信息鲜活,网民会分享观感看法与态度,视频标题与描述信息为舆情数据的整理分析提供了可能和便利。以往工作容易忽视这类舆情载体,而实际中一些舆情事件会较早通过视频网站传播。舆情监测工作需要重视视频信息的价值,及时采集抽取其中的有价值信息。(5)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应用上,国内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微博相对数据开放,数据量巨大,很难在较短的轮询时间窗口完成采集遍历。所以,与传统博客类似,选择其中的部分微博。微信主要限制在个人通讯范畴,主要将微信公众号作为舆情信息来源。另外,一些网站由于赢利、点击量等原因,有意甚至恶意炒作负面信息。所以,要区分标识这类信息来源。同时,在采集器设置上进行一定限制和过滤,避免采集处理过多无效无关数据。
2 监测指标构建原则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包括:(1)主题性。具体的舆情工作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其舆情内容具有鲜明的主题、行业或领域性质。舆情监测的目的是及时识别问题与风险。因此,舆情指标应对各类信息做出灵敏响应。(2)可靠性。指标的选取要有相对可靠性与稳定性,确保指标的使用在时间上有延续性[1]。(3)系统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内容众多。指标体系一定要尽量全面完整形成整体,覆盖舆情工作流程,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网络舆情特征。(4)实用性。舆情监测指标必须反映舆情演化趋势与客观规律,符合网络舆情工作需求与相关流程,便于分析和引导舆情。同时,指标的计算分析结果要尽量便于理解与解释说明,为舆情简报等工作提供必备的数据支持。
3 监测指标体系
(1)主题聚合
按照内容相关度准确关联聚合舆情信息,是准确把握舆情整体走向、媒体与网民言论态度的前提。主题聚合即指依据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分类与聚类,是舆情话题发现与话题追踪的基本支撑。从技术实现角度,主题聚合涉及信息内容分析,大多都是基于词语匹配的聚分类方法实现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等主题聚合功能。然而,文本中存在大量词形不同,但意义关联的近义词、同义词与相关词,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新闻、帖文会出现在不同的页面与帖文。舆情信息中包括大量短文本,特别是网民回帖评论,存在明显的语义特征稀疏问题。分类体系只限于关键词本身,不具备主题词的语义描述,容易影响聚分类的准确率与召回率,主题聚合指数的性能会受到明显限制。一个解决方法是构建语义知识,并扩展语义计算模型提高分析的准确程度;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比如深度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具有多隐层的学习模型,以海量舆情数据作为训练集,学习扩展语义特征,提升内容分析的准确程度。
(2)热度
舆情热度衡量舆情被关注的程度与传播范围。舆情热度主要包括舆情关注度、传播覆盖度、舆情权威度等二级指标。一些研究提出地域关注度指标[3],但网民IP地址对于第三方采集系统是难以大范围直接获取的。其中,舆情关注度采用主题内容下舆情信息的关注数量衡量,具体是篇目、浏览、回复数量的综合加权值,一般以线性累加和公式计算。该指标主要从网民角度,衡量舆情内容的被关注程度和感兴趣情况。覆盖度是指主题信息在采集来源站点中出现的比例。舆情信息来源站点是经过筛选的,代表舆情在整个监测范围内的传播程度。由于信息来源规模与特点不同,所以需要对来源类型预设参数再进行比例计算。权威度指舆情信息的来源权威度,比如人民网的权威度较高而小型商业新闻网站的权威度低,知名公众人物的博客权威度较高。权威度通过预设参数区分主流媒体、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的来源指标。最后,将以上二级指标综合加权,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主题热度。
(3)内容倾向
内容倾向是信息内容中包含的观点态度,内容倾向指标用于统计舆情信息中的各类情感倾向类型数量。倾向类型主要分为两类:正面(褒、支持)、负面(贬、反对)。文本中的句子不仅包括情感词,而且包含一些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程度副词、感叹词、否定词等影响判断情感倾向的因素。区分舆情的倾向性,需要构建情感词库作为智力支撑,才能提高情感判断的范围与准确性。比如鄙视、侵犯属于负面动词,而拥护、赞扬属于正面动词,安全、漂亮属于正面形容词。“鄙视这种言论”,“这种装置不安全”,可以依据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判断情感倾向。
传统手工构建的情感词典覆盖面有限,难以满足实际运用。考虑到技术实施的快速性、易用性以及语义问题。借助已有情感词典构建基本情感词库,运用Word2Vector工具将语料库(比如已采集舆情信息、维基百科知识)转换为词向量,计算其他词语与已知情感词的语义距离,构建情感词特征空间[4]。通过扩展情感词库,判断广泛的情感倾向。舆情信息中的回帖或评论大多由较短句构成,其中句子s中的情感词表示为,s的情感类型。其中,表示词wi的倾向类型。如果wi前面否定词个数是奇数,则反置wi的极性倾向。将倾向性判断问题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判断各种长短文本的情感倾向,得到主题信息的情感态度频率分布与内容倾向趋势。
(4)预警
网络舆情表现为海量的网络信息,舆情变化程度对应相应数据的特征与趋势。所以,监测分析数据变化可以描述舆情的影响趋势,对网络舆情进行危机预警。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处理存在应急准备不足,报送时间不及时,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等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舆情预警能力相对较弱。舆情监测需要增强舆情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将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收集有效数据,向深入研判与预测舆情的趋势方向拓展。常用的思路与方法是:预设时间窗口,获取主题信息数量,内容敏感程度,负面倾向性评价数量比例,传播范围等基本特征与指标。计算历史窗口下的信息增长率、增长梯度等变化程度,评估舆情信息的数据变化趋势并制定预警级别。进而,以数据挖掘为核心技术,应用不同的数据模型方法,比如传统的多元回归、贝叶斯网络、决策树、支撑向量机等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如果大于某阈值或符合预定模式,认为需要预警,即从海量网络数据中预判出潜在的危机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铁套,王国营,陈越.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 情报杂志,2012, 31(6):47-51.
[2] IRI网络口碑研究咨询机构介绍及研究方法[EB/OL]. http:///wiki/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3] 李雯静,许鑫,陈正权.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 情报科学,2009 (7):986-991.
[4] 黄仁,张卫. 基于word2vec的互联网商品评论情感倾向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16(6):387-389.
广播电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在舆论宣传的同时兼具监督、教育、娱乐等功能,节目播出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监测工作也成为广播电视事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初只是通过收音机,对本地无线发射的几套广播节目进行人工监听。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已成为集地面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发射方式并存的大众信息获取平台,节目套数大量增加。广电监测业务也发展为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化工作模式。近年来,多途径多方式传播的新媒体不断涌现,视听节目的监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如何合理设计传输网络,以保证系统的高稳定性和高可用度,在广电监测工作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监测网络设计探讨
2.1 网络发展需求
初始的监测网是基于网络连通需求而建设的简单网络(如图1所示),网络特点是结构简单,设备数量少,建设成本低。在当时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这种简单网络可以尽快组建起全省的监测网。但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对监测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网络因未在设计中考虑冗余问题,存在的网络层次不明显、单点故障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在后期网络优化工作中需从链路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尽可能的提高网络的可用程度,提高网络的无故障时间,降低网络恢复时间。
2.2 网络的构成
采用层次化架构的网络可分为三层,分别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提供高速的数据交换与路由快速收敛,为整个网络结构的核心。应采用具有千兆以上高带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三层交换机。
汇聚层主要是把网络上承载的各种业务汇聚起来并传递到核心层,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可采用三层或二层交换机,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络也可省略汇聚层,由核心交换机直接承担汇聚工作。
接入层主要负责网络的第一级接入功能,完成简单的二、三层交换,负责端到端的链路建立和释放。
2.3 冗余环境的部署
要保证网络中的关键应用可持续性,就需要对网络进行冗余设计。冗余,顾名思义,就是要有重复,要有余量,这里指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网络冗余主要包括链路冗余以及设备冗余。但是,冗余的增加并不等同于网络可用性增加,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设计良好的冗余能使网络快速收敛,而不良的冗余会形成环路从而导致网络瘫痪。因冗余设计会增加网络设备数量,提高网络复杂度,网络支撑负担加重,配置与管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网络设计者在众多相关因素中找到平衡点,尽可能的提高网络的性价比。
通常,在提供冗余网络之后,并不要求每一台网络设备都达到最佳的容错状态。往往在网络核心层和汇聚层发生硬件或者非硬件故障时,受到影响的用户最多,为此在冗余网络设计时,这两个层是设计的重点。即这两个层面的容错设备要保障有比较高的性能,尽量选择性能比较高的产品,即主、备网络路径中选取相同的或者近似规格的产品。而对于其他的网络设备,可以适当降低容错的性能要求。此时就可以降低冗余环境部署的成本。
图2所示为一个典型冗余网络,该网络对关键物理链路及节点设备设置了冗余备份。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采用双归三层连接;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双归二层连接;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与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网络节点进行双路连接。
下面以图2中核心交换机华为S5700的部分配置为例介绍一下网络冗余相关协议的具体应用:
# id编号
router id 27.58.254.3
# vlan 编号
vlan batch 10 to 20
# 配置MSTP域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region-name HE_BOC
instance 1 vlan 1 11 to 12
instance 2 vlan 13 to 14
# 激活域配置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 配置MSTP域优先级
stp instance 0 priority 0
stp instance 1 priority 0
stp instance 2 priority 4096
# 启动MSTP
stp enable
#配置VRRP
interface Vlanif11
description JiFang-1 //描述
ip address 192.168.11.2 255.255.255.0 //vlan IP
vrrp vrid 20 virtual-ip 192.168.11.1 //vlan 网关
vrrp vrid 20 priority 110 //优先级
#配置ospf
ospf 1 router-id 27.58.254.3
import-route direct
area 0.0.0.0
network 192.168.11.0 0.0.0.255
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network 192.168.13.0 0.0.0.255
network 192.168.14.0 0.0.0.255
network 27.58.254.3 0.0.0.0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相关网络策略,如在接入和汇聚交换机上配置基于VLAN的MSTP协议(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即多生成树协议);在汇聚交换机上部署VRRP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即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在汇聚层到核心层间采用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以解决网络冗余设计产生的广播风暴、“网络环路”等问题,提高网络的健壮性与可用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另外,相应的网络节点如服务器应配置多网卡,采用捆绑技术,在配置一个IP地址的情况下,通过多条链路分别连接到两台以上的接入交换机。这样当网络中出现链路或节点设备故障时可自动切换,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2.4 其他需考虑的问题
2.4.1 网络负载均衡
按照主网络路径和备网络路径的性能,通过合理的配置与设计,来分配网络的数据流量,使主备路径均分担数据传输工作,可以减少数据流在链路上的拥塞几率,提高传输效率。需要强调的是,切换需要设置为自动。即一条网络路径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网络路径,而不需要网络管理员人工切换。这可以缩短网络故障的时间,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2.4.2 网络冗余设备的选择
由于网络中的设备均需软件系统的支持,就可能存在软件BUG,需要定期升级。为避免使用相同软件可能同时出现问题,可考虑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冗余设备选用不同品牌的产品,以提高抵御因软件问题造成网络故障的能力。
2.4.3 网络管理
冗余设计后,网络设备大量增加,网络结构及技术应用复杂,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加强网络管理。使用统一网管系统对网络中的设备状态、端口流量、网络故障告警等进行集中监控。
2.4.4 网络安全策略综合运用
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的应用对于一般网络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安全性,而对于日益复杂的网络结构和日益庞大的网络规模,单靠这些已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策略。主要涉及4个大的方面: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和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高校学生是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着他们是否能担负起推动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众人。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连年下滑,肥胖和近视率上升迅速,而身体素质下降迅猛。体质下降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饮食、营养、睡眠、环境、生活方式等。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学业的压力,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以及自身体质,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体育生活以及自身体质毫无了解。进入大学后,只有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中才能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每年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中,大学生的理解只是配合学校进行测试,而自身体质是否达标以及如何体育锻炼,大学生都不甚了解,一直处于被动。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多的借鉴网络技术开展学校工作。通过网络技术,高校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本,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都可以直观的了解自己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平台是一个包括体质健康测试时间安排、测试成绩展示、健康评价、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师生交流的综合测试与教学的网络平台,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非实时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查询以及科学健身指导,更能根据自身情况与教师及时交流,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计划。凭借该平台,教师可以适时安排各个年级各个学院的体质测试时间,并能了解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与学生互动,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法。
2.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平台设计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必要工作环节,每年高校都要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为了保证上报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必须设计严谨,让大学生以自己真实的、最好的实力进行测试,因此,从测试的组织、安排、进行到后续的数据上报每一个细节都很繁琐,需要及时沟通学校各个部门。另外,当前国家的体质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透明度不高,大学生在测试后并不了解自己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体质处于何种标准,从主观上容易造成测试的懈怠,影响数据的科学性,同时,被动的测试造成学生不良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体育价值观,长此以往,只能造成大学生体质越来越差。本研究设计的网络平台采用SQL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和LDAP目录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在河北联合大学校园网内部运行,在通过校园网Internet进入该平台的用户,都可以浏览该网络平台的相关数字化信息。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学号认证查询自己的测试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并能获得相关资料,与教师进行互动等;而获得授权的教师可以进行网络平台的编辑和数据导入。
3.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平台构建
在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平台中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主要是:体质监测测试模块、体质监测结果分析模块、健身指导模块以及师生互动模块。
3.1体质健康监测测试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学校、体育部、学生之间的时间安排,体育部可以在此模块中对测试时间中没有教学任务和实习任务的学生一目了然,进行安排;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体质健康测试时间以及测试内容,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证以最佳状态进行测试;而学校各部门能根据体质测试的时间自行安排部门工作,避免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冲突。另外,在此模块中设置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学生可随机进行填写。
3.2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学生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最终成绩,并且可以对比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得出自己的测试成绩。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测试结果,得知体质具体情况,如在哪些方面是优秀的,哪些方面成绩是较差的,并且能够横向了解自己在全校测试中的水平等级。同时,在测试监测模块中填写的调查问卷结果公布,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所有填写问卷的总体数据分析。
3.3健身指导模块
测试结果公布之后,同学们对自身体质成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清楚自身体质薄弱环节,此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健身知识的指导。同时借助于此模块,体育部一方面上传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科普知识,使学生对测试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上传体育科学健身知识以及各种常用的体育健身常识,加大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倡导学生减少网络时间,自行加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以实现化被动为主动。
3.4师生互动模块
关键词:无线接入点;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鉴别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WLAN前所未有过的优点以及性能,不仅引来了大批投资者,同时也使的每个厂商都进行自己的WLAN方案设计,并且加大了对其研究工作的力度。在当前的对其迫切需要的局势下,急需对WLAN进行组织探究工作,并对其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将在文中提出一套自己所想的WLAN的网络监测设计方案,并使其能够应对Ap以及网卡等现代化设备的所需。
1 系统架构
WLAN的协议测试和网络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WLAN的特定通信通道的无线信号的接受工作,并同时具有对其进行信号辨析的能力。在对WLAN信号的辨析工作中,能够分清信号的射频指标,例如信号的功率等相关的频率问题,可以用来进行探究和研发WLAN等一系列的产品;并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辨析工作,例如现代所用的IP地址等。同时也能够解决控制帧等相关的辨析工作,辨析WLAN的协议和倾听网络,并对一些其他的网络信息实行监督管理。
WLAN测试端以及PC控制端共同构成了WLAN的协议测试与网络监测系统,协议测试和网络监测都是以以太网IEEE802.3连接(100Mbps)进行工作的。并最终以表格、图形或者是图标等一系列表现形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的显示。
2 硬件设计
2.1 PC控制器端
PC控制器端能够在Windows下对台式机或笔记本进行适当的配置,按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或者是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检测端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在其基础之上,具体的传输给不同的用户,控制性能和交换性能是PC控制器端的亮点。
2.2 检测端
通过对网络数据的目的性地拦截获取,将整理的数据通过以太网对其进行传输,终端的控制器再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恰当的行为。Pc控制端的配置结束之后,终端的检测会根据以上内容进行各种方式以及内容的处理。
以太网控制器完成IEEE802.3协议转换并实现与PC控制端以太网口相连;ARM9或更高处理能力的网络微处理器(MPU)完成对IEEE802.3、IEEE802.11b/g的协议处理;基带部分完成IEEE802.11b/g信号的调制与解调;RF/IF部分完成IEEE802.11b/g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并进行I/Q信号的A/D和D/A转换,RF通过N型接口连接外置天线。
3 软件设计
3.1 检测卡部分
检测卡部分使用uClinux操作系统,其主要组成模块为:驱动模块、MAC协议处理模块(包含过滤等)、Sniffer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的服务器端等,这些模块与uClinux集成为一个映像文件放置于Flash中,实现该系统检测卡部分的软件功能。
MAC协议处理模块完成某信道接受到的IEEE802.11b/g无线基带信号的协议处理,去掉MAC地址过滤,将接受到的所有信号传给uClinux操作系统;Sniffer应用程序,提供对无线局域网传输报文的截获功能,将所获取的报文提交给管理与服务程序进行处理,所获取报文以及提交给客户端的报文为原始报文,不经任何处理,以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提高信息容量。
由于PC控制器端与监测型网卡之间的通信数据包括两种:一是检测型网卡截获的网络信息(数据帧、管理帧和控制帧);二是PC控制端对检测型网卡的配置信息以及检测型网卡返回给PC控制端的状态信息。所以,在PC端和检测型网卡端定义通信规则,实现正常的数据传送与配置。即通信模块的Server将数据信息发给PC接受端,Server接受PC控制端发送的检测型网卡的配置和配置信息,并将状态信息返回到PC端。
3.2 PC控制部分
PC控制端应设计为基于32位的Windows系统,Windows的接口程序设计,该程序用于上层应用程序与网络设备(无线检测型网卡)的交互和接口,对管理指令和数据报文进行解析,以及实现用户对无线检测型网卡的控制。其主要组成模块为:Windows用户界面、配置管理模块、协议分析模块、通信模块的Client端。
Windows用户界面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显示解析的信息结果,完成对检测型网卡的配置,并查看检测型网卡的状态信息;配置管理模块获取检测型网卡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查询状态信息;协议分析模块完成对网卡截获的IEEE802.11b/g数据帧、管理帧和控制帧的协议分析。
4 系统实现
4.1 PC控制部分
采用Windows环境下的VC++6.0编程。首先将不同的卡号对应的配置信息写入注册表,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以备发送配置和查询命令时读取;然后对检测卡进行配置,发送配置命令给检测卡,实现配置;启动分析器,开始对检测卡截获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4.2 检测卡部分
检测卡部分主要是去掉MAC协议处理的地址过滤,以及uCLinux系统上的两个应用程序:Server和Sniffer,编译时与Drivers及uClinux固件一起编译成映像文件。
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Sniffer会以不同形式的机制进行处理,例如,主动的模式下,Sniffer会在获得每一个数据包的同时,瞬时传送给已知的IP目标地址所相对的终端。在缓冲模式下,Sniffer则会根据自身设置参数考量缓冲是否已经结束,或者是预定的缓冲时间是否已经达到,再根据条件进行判定是否传输,如满足则将对应的数据保存至缓存中,以待下一步操作。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经济也在向前进行发展,同时科学技术水平也在向前发展着,在当前的时代中,人们对工作生活中的无线局域网的用途也是越来越广泛了,就当前而言我国已经完成了三项新型的无线接入技术,其中Wi-Fi的协议是一项,现在也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扩充之中,并对其进行更大的功能开发。WiMax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它的实现加大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范围,其所进行的传输半径能够达到五十公里,差不多能在整个城郊之间进行传输。还有一种就是最新的3G一种无线的广域网的技术,它实现了全世界移动数字网,它结合了蜂窝、卫星、无绳等一系列的功能于一身,并且还能够和特定的电信网相互兼容,同时也能提供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这就表现了其功能性的强大,让人不仅期待以后的发展势头。Wi-Fi技术的实现,不断的给人们带来无线网络中的惊奇,它自己独到的功能体现也是其它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添加更多的惊喜。因此在对WLAN的整个技术上的研发工作,必将引领未来的无线网路的走向,引来一股股的流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GSM-R 监控系统 接口监测技术 监测系统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1 网络概述
随着近年来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不断建设发展,铁路GSM-R通信网络覆盖里程及用户数量大量增加,组网规模日益扩大,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此外,在高速铁路区段GSM-R网络还承载了CTCS-3级列车控制、机车同步操控等重要系统的车-地信息传输业务,是列车行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有效的配置监控系统及监控手段能够在不影响系统运用的情况下,实时采集数据和信令,快速定位故障点,辅助进行网络分析,最大限度的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目前GSM-R网络中的监控方法
GSM-R网络构成设计的子系统与网元功能实体纷繁复杂,在不同功能实体的设备之间,通过定义不同的接口及特定的协议类型来进行通信。现阶段网络运营管理体系已经采用以下几大类工具。
2.1 设备厂商提供的配套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大部分功能是针对各个网元硬件设备运行状态的一种监控,能够提供详细的管理维护指导和描述,但需要通过预先配置用户数据参数才可以对相应的用户消息进行跟踪。对具体问题需要联合多种类网管系统分析才能处理解决。同时要求网络维护人员具有一定的网络维护经验和铁路业务知识。
2.2 信令消息监测分析设备
信令消息分析设备使用比较灵活,一般通过高阻跨接方式对信令传输通道上的消息进行接收和分析。通过配置不同的板卡及内部的协议可以对多种网络接口进行监测,是网络运营维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但这类大多侧重于临时性数据分析,接口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铁路通信网络对涉及行车安全的重点业务流程全程监控的要求。
2.3 针对具体业务流程的监测和记录系统。
此类设备以呼叫确认中心(AC)为代表,能够反应紧急呼叫业务的应用和组织情况记录。但由于触发机制、分析层次等原因,不能够提供业务异常状态的实时网络监控,缺少与网络状态联系的实时有效的分析依据。
2.4 针对GSM-R网络接口的监测监控系统。
2.4.1 GRIS接口服务器
GRIS接口服务器GSM-R核心网分组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完成各种应用数据的传送。在GRIS监控终端可以查看车-地之间业务的实时运用情况,通过监测数据流向,判断数据发送异常的故障点。这些数据能够实时显示,并有存储记录,能够为日后分析故障及事故提供可靠的分析材料。GRIS接口服务器还有一定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能够统计分析进路预告发送成功率、调度命令发送成功率等网络指标,为网络的管理维护提供了依据。
2.4.2 Gb接口监测设备
Gb接口是分组域设备SGSN与基站控制设备BSC之间的接口,是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的重要分界。Gb接口监测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移动台的状态跟踪,完成对移动台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实时查看移动台分组域各种业务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
2.4.3 C3接口监测系统
C3接口监测系统是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主要涉及的A接口、Abis接口及PRI接口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设备,是及时发现处理各种运用障碍,快速定位故障点的重要手段。
C3接口监测系统一般由信号采集部分,信号数据处理系统部分,数据存储部分、综合分析处理部分等构成。数据采集电缆以高阻跨接在链路上,实时采集链路上的消息,在汇接处理后进入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为综合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源;分析处理系统利用存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汇总统计,经过处理后提供给维护人员大量实用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系统以预设的用户参数为标识,对所有被监测用户的网络信令进行全程在线实时跟踪,在进行条件查询时,可以关联显示A接口、Abis接口及PRI接口上的相关用户信令消息,使得整个业务流程处于一种可查、可控的状态。同时,由于C3接口监测的结构优势,整个系统在进行基本的信令消息监控之外,还能够实现许多网管设备不具备的功能:
(1)真正实现机车车辆的实时监控,通过综合分析送来最终显示的消息实时监测机车的运行信息,包括机车位置、所在小区电平情况、以及各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2)可以对网络信令链路的状态进行监测,对话务负荷进行统计,方便对整个网络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网络“瓶颈”;
(3)为网络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助于用户数据统一管理与报表统计。
3 GSM-R 网络接口监测系统的发展
随着GSM-R铁路移动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 GSM-R 网络接口监测系统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3.1 多样化
能够监控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接口种类。目前整个网络分组域的监控手段还较为单一,既有铁路区段也没有配置相关的接口监测设备,随着铁路运输对GSM-R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网络监控系统的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3.2 智能化
通过完善综合分析功能,将人工智能中专家系统技术和铁路GSM-R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合理的网络优化及故障处理知识库,运用有效的推理机制,增强和丰富系统的分析能力。针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化的专家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并提供解决方案,分析网络运营数据,向网络优化人员提供合适的优化建议。
3.3 综合化
通过完善的监控网络结构和功能、利用数据资源的优势,可以对网络信令链路的状态进行监测,对话务负荷进行统计、对整个网络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网络“瓶颈”,有助于对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报表统计。
参考文献
[1] 丁建文,钟章队,接口监测系统在GSM-R运营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铁路,2011,8
[2] 董丽,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接口监测系统的完善与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4,7
关键词: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工作监测
1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在线监测工作现状
1.1设备运行情况不清晰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基础部分,只有保证此类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才可以促使整个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正常运行。但是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实现对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进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网络设备的故障,管理人员难以发现,给后期的设备维护工作造成了困难。此外,工作人员因为不能了解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有关于设备的温度、CPU占用率、电源以及内存占用率等基础信息很难准确掌握,从而在日常检测设备时无法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导致后期网络设备出现故障的风险。
1.2设备故障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工作人员在调度数据网时存在“放小抓大”的设备故障管理现象,即针对于链路通断、网络设备托管等对整个电网运行影响较大的设备故障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查明问题原因并加以解决,而针对于那些CPU内存轻微超标、温度超标、内存超标等小故障未加以重视。电网运行过程中,不仅网络设备的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过程较为复杂,若对此类设备的小故障不加以及时控制,后期往往会发展为大故障。例如,温度偏高常常被工作人员所忽视,但是温度过高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得网络设备出现重启现象,不仅对数据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1]。
1.3网络入侵防御不全面
现阶段的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防御系统不论是其内部核心层还是其外部的接入层,都显得较为被动,缺少完整的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仅凭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中之中的纵向认证以及横向隔离不能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运行过程安全。在电网调度数据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利用二次系统防护难以及时对业务数据中存在的潜在威胁进行有效判断。例如,黑客病毒、木马以及蠕虫等。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网络的不正规下载等操作都是感染各种病毒的途径,传统的防护仅仅是通过防火墙将流入的信息进行及时过滤,只能对数据进行基本的识别,难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4内部安全防护不完善
电网调度数据网内部的安全隐患有如下3种。第一,恶意攻击行为。恶意攻击行为往往是人为的,是现如今电网调度数据网面临的最大威胁,即在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电网调度数据网之中的业务系统进行盗窃、截取以及破译,进而非法获得数据的行为。第二,无意失误行为。此种行为常常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不正规操作手段使得数据出现泄露、丢失等现象,影响内部电网调度数据网的正常运行。第三,系统内部漏洞。系统内部存在的漏洞是部分不法黑客侵入系统的首选目标。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内部安全防护不仅应该做好对外部入侵的防护,而且需保证防护系统内部威胁。但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还不能对内部的非法授权访问、WEB页面访问以及用户数据访问中的流量进行及时监测,所以难以对内部的安全威胁做到有效控制,使得网络内部运行状态难以达到稳定状态,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难以及时找出原因并且加以解决[2]
1.5网络运维工作不周密
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运维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运维工作人员主要应该保证整个调度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调度数据涉及到的网络设备较多,往往难以保证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此外,现如今的网络运维工作常常只负责各种网络设备的故障以及维护工作,而对网络中出现的安全事件不重视,未及时查明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不仅给后期的运维工作无意间增加了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在线监测工作建议
2.1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在电网调度数据网中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利用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运行的所有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是利用SNMP技术对每一个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获取,在获取后将信息汇总到系统内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而将可能存在运行故障的网络设备及时通知给当地的工作人员,以便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此外,当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出现的设备故障达到一定数量时,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会自动将此类现象升级为安全事件,此时管理人员会在特定地区内部进行重点排查,进而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正常运行。
2.2重视设备的实时监控
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网络故障以及设备自身网络故障现象的发生,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对网络设备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第一,网络设备系统的实时监视。若想做到对网络设备系统的实时监视,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设备的系统日志,将网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系统问题以及软硬件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然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会利用Telnet的方式主动对网络设备系统日志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电网调度数据网中的事故警报级别对系统异常信息进行集中显示,及时帮助工作人员寻找到可能的事故风险。第二,做到网络设备配置的实时监视。网络设备的配置主要应有如下两种,运行配置以及启动配置。运行配置指的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设备运行时的配置;启动配置指的是设备启动时需要加载的配置。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可以采用Telnet及时将各种设备进行主动连接,对目前的启动配置以及运行配置的细节加以分析,进而实现对网络设备配置的实时监控。对网络设备配置进行实时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对目前网络设备的启动配置和运行配置的协调程度进行及时分析,如果发现配置存在差异,说明此配置有被认为更改的现象,由此可以对目前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设备配置进行实时管理[3]。
2.3设立入侵防御系统
虽然每个市县公司内部为了应对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内部威胁将防火墙中输入的数据流量进行了实时监控,但是此种方法只能避免一些较为简单的病毒数据,而对于复杂的病毒数据难以做到及时清除。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在电网调度数据网内部设立入侵防御系统。此种防御系统不但可以对流入数据的IP地址进行及时过滤,还可以对应用层面所产生的各种恶意代码以及恶意入侵行为进行检测,进而作出应对措施。入侵防御系统一般使用旁路部署的手段,利用流量镜像技术将各个地区内部的核心路由器相互联系,对其内部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系统得出的结果传递给中心的管理系统进行汇总,以及时检测到各种异常行为。
2.4及时监测流量以及链路
为有效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对网络流量以及链路进行监测。第一,网络流量的监测。网络流量涉及到的数据应该及时采集,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可以显示出最近几个小时内的流量趋势。此外,还可以利用目的IP、源IP以及会话等多方面显示出各个区域内部的网络流量的排名情况,为后期的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运营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二,链路的监测。链路的监测与网络流量的监测相似,同样需要对网络流量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链路监测需要对内部的比特率进行定期采样,同时还应该通过Ping计算出相应的链路反应时间,最后再将一段时间内的链路反应延迟趋势进行汇总,进而达到对链路的实时监测。
2.5合理设计安全管理框架
安全管理框架是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主要应该注意如下3点。第一,具有可行性。安全管理框架应该与区域内部的电力行业的运行实际情况相匹配,在设计时应该保证管理框架符合目前业务水平,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二,符合政策标准。电网调度数据网的管理框架应该以我国的电力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然后依据当前的行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框架内容。第三,具备时效性。目前,电网调度数据网的安全管理框架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逐步优化,保证管理框架可以与时俱进。
3结论
现阶段,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应该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需及时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重视设备的实时监控、设立入侵防御系统、及时监测流量和链路以及合理设计安全管理框架,尽可能保证内部电网调度数据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林承勋.浅析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防护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9,26(7):209-210.
关键词:数据监测;数据控制;数据捕获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159-02
The Research of Data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CHENG Yi-yun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At first,the paper has specifically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security.Then the paper has leade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data monitoring system.Secondly,the paper has studi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data's control and capture in order to offers a certain protection for network security.The paper hopes to offers some reference and a similar approach for other research of the data monitor.
Key words: data monitoring; data control; data capture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相对于过去的主机环境、单机环境,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突出。同时,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网络安全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的互联共享,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攻击不可避免[1]。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关注焦点。
数据监测是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的数据监测系统,可以限制流量、控制网络数据、并通过捕获的数据包检测网络的安全状态,有效保证安全数据的正常传输,在一定程序上阻止了攻击探测数据包的传输。本文就是针对网络环境,研究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
1.1 网络数据控制的设计
数据监测系统的数据控制模块主要目的是阻止攻击者利用网络系统的管理主机作为跳板去攻击别的机器,但是只是尽量的减少,而不是杜绝这种行为。当然,针对网络任何的扫描、探测和连接管理主机是允许的,但是对从主机出去的扫描、探测、连接,网络安全系统却必须有条件的放行,如果发现出去的数据包有异常,网络安全系统或者系统管理员必须加以制止。本文研究的数据监测系统的数据控制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
数据控制模块使用两层来进行数据控制:防火墙和信息检测系统(IDS)。防火墙为了防止内部网络安全系统的管理主机被作为跳板攻击其它正常系统,我们必须对管理主机的外部连接数进行控制,如只允许在一定的时一间内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设定单向地址拦截或双向地址拦截,在单向地址拦截时,一方到另一方的资料访问被禁止,但反向的数据访问依然能正常进行,不会受到影响;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数据包过滤技术,不仅仅是依靠单个的IP包来过滤,而是对每一个对话和连接进行分析和监控,在系统中自动维护其当前状态,根据连接的状态来对IP包进行高效快速安全过滤;对管理主机的外出连接进行控制。当外出连接达到一定数量时,阻断以后的连接,防止管理主机被攻击者攻破后用来作为发起攻击的“跳板”;对所有出入系统的连接进行日志记录。
而网络流量由IP信息包组成。这些信息包前面所附带的一些数据位,它们包含有关信息包的源、目的地和协议类型的信息,称之为包头[2]。防火墙根据一组规则检查这些头,以确定接受哪个信息包以及拒绝哪个信息包。假如有一些信息包伪造了数据头,通过数据本身来攻击,那我们的防火墙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必须利用某种手段,对通过的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是异常的数据包时,就丢弃或者修改这个数据包。
1.2 网络数据捕获的设计
本文设计了实现三层数据捕获的安全系统,即防火墙日志、嗅探器捕获的网络数据包、管理主机系统日志。捕获到数据后,就可以研究攻击者的技术、工具和动机。
1) 防火墙
所有进出系统的网络数据包必需通过防火墙,所以防火墙捕获到的数据将是最全面的,但是防火墙并不记录具体的数据包内容,而只是记录各个数据包的通过情况。如果攻击者利用半开连接扫描管理主机,则在管理主机上将看不到任何情况,但是在防火墙上却可以看到这些SYN数据。防火墙记录四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包:TCP、UDP、ICMP、OTHER[3]。防火墙记录的日志非常的有价值,因为它在快速标识那些未知的攻击时非常的关键。
2) 嗅探器
嗅探器记录各种进出内部网络管理网的数据包内容,嗅探器可以用各种工具,如Ethereal等,我们使用了Tcpdump。记录的数据以Tcpdump日志的格式进行存储,这些数据不仅以后可用通过Tcpreplay进行回放,也可以在无法分析数据时,发送给别的研究人员进行分析。
3) 系统行为捕获
防火墙和嗅探器捕获的是网络数据,还需要捕获发生有管理主机上的所有系统和用户活动。对于windows系统,可以借助第三方应用程序来记录系统日志信息。现在大多数的攻击者都会使用加密来与被黑系统进行通信。要捕获击键行为,需要从管理主机中获得,如可以通过修改系统库或者开发内核模块来修改内核从而记录下攻击者的行为。
2 数据监测系统的实现
2.1 网络数据控制的实现
网络的数据控制主要完成对流经系统的数据的控制。首先对流入的数据,由于系统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让攻击者顺利进入并攻击,所以对于流入的数据不进行任何限制,而且由于系统本身不提供真正的服务,任何进入的流量都被认为是有攻击企图的;另一方面,对外出的连接要做限制,并且还要分析数据包抑制攻击数据包的传播,防止攻击者将系统作为跳板对其他正常系统进行攻击。数据控制的用例分析,如图2所示。
网络管理员可定制数据控制规则,并反映到防火墙上;入侵检测系统通过捕获数据,对外出的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是异常的数据包时,采取预先定义的策略,然后再将数据包传回给防火墙进行处理。
本文通过IPTables实现外出连接数限制。通过IPTables扩展选项limit可实现内网外出连接数限制。利用limit在FORWARD链配置规则,限制对外发起的连接数上限,这个限制可以是每秒(或者分、小时、天)多少个连接。根据要求,本文添加了IPTables规则来限制对外连接数,下面以限制TCP包为例加以说明,UDP、ICMP和其它数据包作同样处理。本文使用Snort_inline利用特征检测来发现有恶意的数据包。Snort_inline是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修改版,它可以经由libipq接收来自IPTables的数据包。并根据Snort的规则集对数据包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恶意代码就对该数据包采取预先定义的策略,然后再将数据包传回给IPTables。数据控制机制如图3所示。
2.2 网络数据捕获的实现
本文的网络数据捕获功能主要从防火墙、嗅探器以及管理主机三个方面入手。防火墙、管理主机、嗅探器捕获的日志经过处理存放在数据库和文件中,已备分析和查询使用。经过防火墙的数据,可以通过防火墙日志直接获得,而网络上的数据包,可以用Tcpdump来进行捕获。Tcpdump支持相当多的参数。我们在网桥下运行如下命令进行捕获:
TCPDUMP -c 10 Ci eth1 -s 0 Cw /log
为了不让攻击者知道我们在监视他在主机上的活动,我们采用Sebek来实现我们的目标。Sebek是个隐藏的记录攻击者行为的内核补丁。一旦在主机上安装了Sebek的客户端,它就在系统的内核级别运行,记录的数据并不是记录在本地硬盘上,而是通过UDP数据包发送到远程服务器上,入侵者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本文研究的数据捕获是由内核模块来完成捕获所有read()的数据。Sebek替换系统调用表的read()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个替换的新函数只是简单的调用老read()函数,并且把内容拷贝到一个数据包缓存,然后加上一个头,再把这个数据包发送到服务端。替换原来的函数就是改变系统调用表的函数指针。本文通过配置参数决定了Sebek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发送信息的目的地。以下就是一个linux配置文件的实例:
INTERFACE = "eth0" //设定接口
DESTINATION_IP = "172.17.1.2" // 设定远程服务器IP
DESTINATION_MAC = "00:0C:29:I5:96:6E" // 设定远程服务器MAC
SOURCE_PORT = 1101 // 设定源地址UDP端口
DESTINATION_PORT = 1101 // 设定目标地址UDP端口
MAGIC_VALUE = XXXXX // 如果同一网段有多个客户端,则设定相同的数值
KEYSTOKE_ONLY = 1 // 是否只记录键击记录
本文研究数据捕获机制如图4所示。
3 小结
该文研究的数据监测系统能有效地控制网络数据、捕获网络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络的安全。但是网络安全技术及攻击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的环境,必须在数据监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方案,如加入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流量控制、边界路由的安全设置及客户终端等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照峰.高速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2):21-23.
关键词:广播电视;系统监测;网络安全;安全技术
广播电视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必须要系统当中的硬件和软件相互之间达成良好的协同运作方式才可以实现合理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各个子系统可以将各自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对于硬件设备而言,通过监测系统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对其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对一软件系统来说,将网络安全技术合理的应用其中,不仅可以保证各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1广播电视监测与网络安全技术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硬件设备在安装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广播电视系统的有效监测和利用。与此同时,在与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在实践中对于一些硬件设备而言,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保证硬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对整个外力条件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1.1传感器
广播电视系统监测过程中,该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被看作是其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本文在针对传感器的整个范围进行研究时,要结合实际要求,对其自身的范围进行有效的拓展。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要求,直接将各个监控探头的设备看作是不同部位的传感器。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设施当中,对符合实际要求的传感器进行合理设置。广播电视系统在构建和日常运行过程中,线缆传感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线缆作为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而且还可以保证通配电等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开展[1]。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要求不同,所以对信号本身是否具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这种类型的线缆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通常都必须要在相对应的区域位置当中对传感器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利用。与此同时,还将线缆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信息逐渐转变成为电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处理,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有效调整和控制。除此之外,在对配电箱柜当中的环境传感器进行设置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由于其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比如比较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就是烟雾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所以要对这些传感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可以对密闭空间当中的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对这些空间当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进行客观判断和分析[2]。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从中获取到相对应的信号,这样可以将这些信号全部都传输到相对应的报警系统当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1.2控制中枢
在对中枢系统进行控制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硬件设备的运行信号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另外还有一部分作用和目的就是要在现阶段的诸多广播电视台当中,逐渐构建成一个具有统一控制特征的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合理运行,可以保证节目播放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可以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实现对整个播放节目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避免出现播放事故的基础上,可以为播放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控制中枢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对前项的中枢进行控制以及对后项的中枢进行控制。首先,在对前项控制中枢进行处理的时候,为了从中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通过电路板、单片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构建成符合实际要求的逻辑电路。特别是单片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各种不同类型设备运行状态、参数以及与设定值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客观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值与限定值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参数调整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其次,在后项控制中枢过程中,一般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直接引进和利用应用流信号技术,通过该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合理的监督和控制[3]。与此同时,在对信号流进行制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要求,直接向控制系统当中对播放节目的信息内容进行输入,在输入时,会涉及到的信息内容包括时长、节目的具体播放画面等。特别是在节目刚刚开始播放的阶段,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度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对画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各个节目相互之间具有非常良好的衔接性。
2广播电视监测与网络安全技术在软件设备方面的应用
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在很多终端的安全防护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到。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保证防火墙在应用时可以将自身的防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现阶段网络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导致网络系统当中存在非常多的漏洞问题。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补丁进行下载,同时还可以快速有效完成漏洞的修补处理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在运行过程中,要对当前市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防火墙进行全方位、客观分析和研究。在对防火墙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的时候,可以适当与当地的网络技术单位达成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防火墙技术在安全防护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对于一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广播电视台而言,在实践中可以与当前的网络建设、规划方案等这些客观因素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实现对防火墙科学合理的设计[4]。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的内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防火墙进行升级、维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防火墙本身版本的先进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在这一方面出现严重的安全漏洞问题。
2.2虚拟服务器技术
虚拟服务器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以服务器组合的方式,促使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效率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在服务器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广告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内容更是如此。在实践中,由于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频率比较高,同时在节目短时间内很难发生重大的变化影响,所以这种节目可以直接被储存在物理服务器当中,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节目在播放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对于一些新节目而言,可以直接将这些节目储存在虚拟服务器当中,在保证系统运行速度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错误播放的情况。
3结束语
广播电视系统监测与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从软件和硬件的角度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防火墙技术、虚拟服务器等一些新型技术的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衣小羽,戴建云.探析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J].传媒论坛,2019,2(17):132,134.
[2]张君昌.践行网络安全之责筑牢网络强国之基[J].中国广播,2019(8):10-13.
[3]高贵武,杨航.守正创新:中国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广播,2019(8):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