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音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实质上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享受音乐、热爱音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音乐教室单纯的学习唱几首歌,跳几只舞。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强调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深层次理解,将感情充分表达和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无疑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
1.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
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因该走个性化教学的路线,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音乐教师教授课本上的歌曲如何演唱,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音乐赏析,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增添音乐的美感。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于审美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绝大多数时候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还是要依靠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虽然当前的音乐教育给了每一个孩子学习音乐的公平机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懂得如何欣赏音乐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器乐等外在条件,在课程上吸引孩子们对于音乐学习的注意力,并依托课堂音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潜能。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音乐对于开展好审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音乐教师教授《春天的歌》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畅想春天有哪些美景,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并且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出来。这样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潜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给学生带来一个充满美感的音乐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获得更好地审美音乐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音乐品质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审美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还很朦胧,需要音乐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更多的重视学生音乐品质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活动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音乐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共鸣并触发他们的想象。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歌词美、旋律美和节奏美,带领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欣赏、表现甚至是音乐创造的才能。由此可见,重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人文价值,才是使音乐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建立学生丰富情感的正确方向。
4.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实现现代化音乐教学。
多媒体工具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使用,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加直观的音乐体验,这种全新的音乐感受会激发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目前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利用音乐软件对学生进行视唱教学,这是将听觉与视觉上的感官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从看和听两个方面入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更多的使用多媒体对音乐素材进行反复播放,这对孩子们理解音乐内容将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结语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是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主要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较多的重视对音乐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关于音乐的文化教育相对要少,因此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了解较少,阻碍了音乐的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介绍了文化和音乐文化、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0年2期
一、绝对音感的重要性
基本的相对音感和基本的节奏感大多数人通过训练是能够掌握的。但是绝对音感,那就有三种不同情况发生:1.自然就能学会的;2.经过训练才能学会的;3.怎么也学不会的。下面再分述这三种人:第一种:“庙前的小和尚会念经”这种人好像生来就具有灵敏的音感,在婴幼儿时通过短短的音乐熏陶,就可以轻松地掌握绝对音感,当然标准音高和纯律的纠葛除外。这种人好像外出的旅客,走到哪里总是能清楚地辨别出东、西、南、北,好像在大洋中或在沙漠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第二种:“功夫到了自然成”这是确实需要音感教育的人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老师说:“让多唱”,于是学生就拼命地练习唱,但很遗憾,音感不是这样简单地练出来的。如游泳、滑雪、骑自行车等等,技术的修炼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一步一步增加熟练程度的。因此音乐也和其它技艺一样,必须经过长期耐心的反复训练。要经得起磨练,首先就要克服这个磨练的阶段。第三种:“等待也有个限度”有的人一生中有许多次与音乐结缘的机会,在幼儿时期受父母的督促,做音乐训练;后来到学校又受老师的教育,但却怎么也引不起兴趣。从教育的立场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学好固然是教育家的义务,但从音乐家的立场来说,“等待也有个限度”。分不清音高的人,至少是不应专攻音乐的。
二、音乐教学方式
在教儿童或年轻人学习音乐时,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他们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尊重在音乐作品中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但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正确”表演,教师常常忘记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即他们所教的艺术中包含着共同创造,它是无所不在的。教师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有效果的演出有两方面的前提:音乐作品所捕捉的时间和演奏者所处的时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会以稍有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反映和解释艺术作品,而经历过一条新历史道路、获得新历史经验的一代人,往往会在以往创作的作品中看到从未被人注意或发现过的东西。跟所有重大过程一样,没有革新,解释艺术就不能进步。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教条主义,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照搬老的他认为正确的表演,很多新的构思被无情的剥夺,学生们的冲劲也荡然无存,挫折了他们寻求按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艺术问题的愿望,阻碍了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的理念: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一个“卫道者”,而是一位创造者,他源于传统也发展传统,在每次演出中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有时竟会呈现全新的演绎。学校必须让学生掌握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学生的创作个性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是从生活和知识中吸取营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是经常被老师们所忽略的。老师们做的事主要是去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当然很重要),并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直觉上,而不去或没有能力用必要的知识去武装他们的学生。教学生在解释音乐时“不管不顾”,以为这样可以引导或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是没有意义和有害的。教师必须教学生去创造并认识创造已被解释的形象的规律。伟大的艺术家从来就不是规律的奴隶,但他们有责任知道约束艺术的那些规律。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青年艺术家的火把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感情火焰而一下子着起火来,但如果火把没有油的话,马上就会熄灭。这个油就是知识和文化。知识可能是教条的,它可以扼杀创造力,但也有一种活的知识,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艰苦努力得到,而不是在学究式的死水中获取。总而言之,我们教导儿童和成人、专业和业余人员演奏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们用心灵触摸作曲家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乐曲的阐释,可以表现出演奏者、演唱者和指挥者或宽广或狭隘的心胸;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努力掌握演奏技巧,以便他们能够以最高的水平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初学者或业余演奏者来说是朴实的,而对于专业演奏者来说就丰富得多了。
作者:王卫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文化;音乐教育;音乐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0年2期
[2]周顺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作用服务桂林文化名城建设[J].学术论坛,2009年5期
[3]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年2期
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接受高层次培训、研修,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认识,很难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三、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的建议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等不起,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都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乃至教育理想,久而久之,埋怨、无奈、惰性接踵而来。记得首都师大音乐专业博士生导师郑莉教授在与西部地区一线音乐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时谈到:“音乐课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感受音乐,要让学生多听,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电视,央视音乐频道每周都有“名曲赏析”可以让学生按时收看,在音乐课上进行讨论、交流”,试想,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坚持下去,相信农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利用、开发、普及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比如,甘肃地区有兰州鼓子、陇东的道情、临夏的花儿等等,还可用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等等,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农村音乐教师。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三、以乐怡性
(一)流行音乐的涵义与特点
1、流行音乐的涵义
从广义的角度讲,流行音乐的涵义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广大群众接受,并备受其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从狭义的角度讲,流行音乐又被称之为通俗音乐,来源于英文单词Popular Music,其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
2、流行音乐的特点
(1)流行音乐的参与性,因为流行音乐反映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强调的是个人情感经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大了其参与性;
(2)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3)流行音乐的商品性,因为其传播载体是各类磁带、DVD等传媒工具,具有较强的商品性;
(4)快速更替性,流行音乐为了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快速更替;
(5)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即流行音乐的流行性或时尚性;
(6)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流行音乐的传播,必然需要传媒工具的科技性作为支撑。
(二)传统音乐的涵义与特点
1、传统音乐的涵义
从广义的角度讲,传统音乐的涵义是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有着诸多审美风格的音乐,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并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狭义的角度讲,中国传统音乐是指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三大类,其中“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2、传统音乐的特点
(1)与西方音乐存在着在旋律、音阶、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区别
(2)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
(3)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学具有紧密的联系
(三)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流行音乐的创作源泉来源于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影响着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因为传播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音乐。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从某个角度来讲都处于一种相互斗争与排斥的状态,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以相互依存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二、流行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冲击表现
因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极为迅速,它已经走进了小学校园,并影响着小学音乐教学。这种现状已在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重视这种情况。流行音乐冲击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表现:
(一)在现今校园内,许多小学生,特别是4、5、6年级的小学生对流行音乐如痴如醉,戴着MP3,听得可谓是趣味十足,并时不时地哼上几句。流行音乐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比如快餐文化观念、低俗观念、还有不正确的爱情观念正在侵蚀着我们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让小学生过早地接触这些复杂的社会观念,是不明智的。长此以往,有可能颠覆小学生对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的认识。
(二)在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对音乐课上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普遍不感兴趣,却盲目地喜欢流行音乐,这已经对小学音乐教学形成了一种挑战的局面。其实,以小学生的知识、阅历水平来讲,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出来。只能简单地觉得流行音乐旋律明快,歌词通俗易懂,感觉亲切,体验快乐。这样下去,就有可能是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的小学生对传统音乐毫无了解,对流行音乐一知半解,根本达不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流行音乐既然广泛传播,“存在即合理”,它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传统的音乐教学相对枯燥,很多作品的题材相对难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一直都在考虑是否吸收新的元素,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流行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冲击,未尝不是一次将积极乐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机遇,既满足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了解的需求,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纳入了我们的音乐教学之中。
三、如何应对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的冲击
(一)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流行音乐的价值
小学生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他们的辨别判断能力受自身知识、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者的音色与发声,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星的音乐,分析其歌曲的特色,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根据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传授学生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了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不在去追逐那些低俗的流行歌曲,提高了小学生在音乐上的认知能力。
(二)音乐教学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本来就具有血与肉的联系,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利于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一直以来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以“欣赏为主,学习基本乐理知识为辅”的模式为主,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融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第五课《妈妈的爱》的时候,先以满文军的《懂你》开头,这种用相似主题流行音乐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三)与姊妹艺术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
(一)民间音乐
对于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比较科学并被大家认可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伍国栋和周青青两位研究者的论述。伍国栋在他的《中国民间音乐》中指出:“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始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有、共同阐释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创作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周青青在其《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就“中国民间音乐”的“既古老又现代”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中国民间音乐“伴随着中国各民族社会历史衍进,经受了社会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考验和选择,并在接受这种影响、考验和选择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在形式结构上进行构建,在题材内容上进行新的提炼和充实,从而具备了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新环境的若干特征,具备了现代人所需求的艺术审美品格”。伍国栋就中国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准确的阐述,周青青就民间音乐的古老性及其形式结构与内容做了阐发,可见两人的观点基本一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认为民间音乐是由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自发创编的、依靠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最基础的层面———民间大众所特有的思想、行为、情感、审美趣味等各种音乐体裁的总称。其主要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五大类。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民间音乐的特点
1.形象性强,俗味浓郁
在民间音乐中,民间歌舞中常常使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道具,如:舞狮中的狮子、绣球,跑旱船中的旱船、轿子等这些具体形象化的实物,具有很强的民间文化色彩,俗味浓郁,具有大俗之美。它反映了民间百姓对这些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形式的挚爱,这些俗味浓郁、形象性强的民间音乐具有夸张性、拟人性和性和“亲融性”。
2.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其音韵生动活泼、音乐情节起伏变化等都具有一种雅趣,音韵和谐,富有民间音乐的活泼性、趣味性,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都很浓郁,并且与方言紧密结合,尤其一些语气词、感叹词,比如梆啊梆等象声词富有很强的生活情趣,显得既生动有趣,又雅俗共赏。
3.适合游戏,富有戏趣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为缓解劳动的劳累而自娱自乐的载体,它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因而富有戏趣。如民间音乐舞狮、舞龙、腰鼓、扭秧歌等都是集游戏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如:嬉戏、诙谐的民歌《对歌》、《号子》、《小调》等。这些富有游戏性的音乐作品迎合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因而备受儿童青睐。
4.浅显易懂,便于传承
民间音乐既是对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一种记忆与表现,同时又是大众所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通俗、浅显、易学、易懂很便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歌词简单,曲调通俗,生活性强且俗味浓郁,不仅大众喜欢,而且极易于幼儿理解、记忆并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想像与创造
二、民间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民间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中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三、结语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专业强调表演性与演奏演唱的技术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但单纯依靠语言讲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相关教学素材。通过授课教师合理组织,让学生依次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及教学目标;辅以教学视频演示,授课教师可以实时指出相关演奏(唱)技巧;在学生现场演奏(唱)环节,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专业的视频采集设备,对学生的现场演奏(唱)进行实时录像,学生演奏(唱)完毕后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录像的评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达到掌握相关演奏技能的目的。这种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显然较原来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更具直观性,能够通过视频及图像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技巧。如和声教学,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乐曲流畅的旋律及美妙的和声效果往往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直观表现。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软件MediaEncoder的辅助工具MediaAuthor,授课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和声音频信息和谱例等信息编辑成ASF流,通过播放该ASF文件,实现音视频和谱例的自动切换。从而利于学生直观的领略和声的技巧与旋律。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视觉素材对人有着心理投射作用,能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从而使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当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学习者的思维灵活、开放,更加注重对知识整体的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影音、Flash、3D技术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充分展现音乐的艺术美、意境美,能够激发学生心理的积极效应。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其思维灵活、开放,更加注重对知识整体的把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于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下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录像设备对自身演奏(唱)过程进行录像,结合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讲授的演奏技巧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学习,使学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校音乐教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注意事项
1.要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绝不能将传统教学手段全部抛弃,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要做到相互交融。教师的示范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节奏、乐感和音准,切不可完全被网络视频所代替。
2.教学设计注意信息加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信息的选择、组织和整合策略,不能盲目使用各种媒体,造成信息过滥,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否则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课件制作精美、简练,不要追求新奇与花哨课件表面上看起来新颖、花哨、动感十足、知识范围广泛,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降低了教学的功效,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足取的。课件幻灯片的制作应以简单明了为主,不需要把达到的目标、问题、例子等详尽地放在课件中,这种模式缺乏师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