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每个教师在教育方式上都有其各自特点,但对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却有一段相似的进步过程,经过分析和探讨,在此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材提供思路。
一、由学生向教师过渡时言谈举止的转变
由于年龄的关系,新教师与学生间相差甚小,很多教师只是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常常不能摆脱“学生气”。“学生气”应用在很多学科上是很受喜欢的,比如体育课、英语课等等,它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师生间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但是,教师毕竟已经不是学生,无论从气质上还是心理上应该有一个角色的转换。
很多年轻教师认为:我们必须打扮得成熟一些,以免让学生认为是刚刚毕业而不放在眼里。此话没错,但是只是打扮得成熟是远远不够的。试想面对淘气学生的故意捣乱而不知所措,或是对学生的随机提问感到哑口无言,就是打扮成熟也一样威严扫地。
所以,作教师第一天开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得当的、适宜的、稳重的。这些转变中最重要是要理解自己已从受塑者变为塑造者,因此无论在学识上、思想上、道德上、行动上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令他们信服和尊重。
二、将高水平的知识讲授作为前提和基础
专业课教师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一个无广博知识、无修养涵养的教师,纵有千般风情也不能算作一个称职的专业教师。这是我作教师的最大体会。为什么比较而言学生们更喜欢听一些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老教师上课呢?因为老教师有两大优势:一是知识的积累使之渊博,二是经验的积累使之睿智。
刚刚任教时我曾认为:只要我的知识比较系统完善、口齿伶俐并且表达清楚,上课就没问题。的确,我可以完整的讲完内容,但学生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青年教师有这样类似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几方面:一是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以前学生自身积累的相关内容不连贯,因此学生听不懂;二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枯燥,启发性、互动性和生动性太差;三是重点不够清晰,层次不太清楚;四是时间把握不好,时快时慢。学生的这些反映暴露了新教师的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比如知识点掌握不够准确,对学生的求知心理不完全了解;思考和讲述之间逻辑性差;预备知识因自身掌握不多而介绍不足,板书不规范、重点性不突出等等。造成这样的现象与教师的知识基础、经验、阅历非常有关,但是对年轻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努力尽量避免其中的主要不足。
回想上大学期间同学们最喜欢的几位老师,无一不是上课内容详略得当、语言连贯、生动幽默、知识面广、举一反
三、与现实生产发展衔接并有良好前瞻性。这样看来,作一个合格进而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似乎的确很难。其实,只要带着必要责任心,细心观察与学习就能够有所提高,下面提供几个有效思路和方法:
第一,教师应积极揣摩教学大纲,掌握重点难点,不要自以为是,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二是讲课切忌紧张、心不在焉,课上放慢语言速度,有条不紊的将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下课积极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第三,课前全面准备,多参阅文献,为防止时间安排不当,可以在家里课前演练,熟悉内容;第四,自己不懂的知识不能抱着不给学生介绍和含糊讲解的心理,应积极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第五,找机会听各位老师的授课,不论什么授课内容,主要是听讲授方法,比较自己的差距;第六,课外多看各类的书籍,注重知识全面积累和丰富;第七,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度要了解,讲解的知识不能期许学生全部掌握,因此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造成教师资源的短缺,很多教师从一个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另一个学校任教,从理论到理论,新教师岗前的教学实践机会少,有些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生产实践,这就难免造成科研实践能力差,实例讲解不够,授课内容枯燥,这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比较十年前任教的青年教师,他们多是从助教工作开始,要求在基层企业或助教工作中反复积累,多年之后才走上讲台。实践环节的差距是专业课程青年教师的重要缺失,必须及时弥补,只有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环节,积极深造,增加知识面和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才能尽快提高。
三、正确认识合适的师生关系
青年教师比较老教师有一个优势:有活力,易与学生沟通。因为没有代沟,学生从思想上更容易接近青年教师。很多学生喜欢青年教师,往往希望与教师作朋友。面对这种状况青年教师一般有两种对待方式:一是非常高兴地积极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二是基本保持高调,与学生拉开距离以树立威严。
事实上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不适当的。首先青年教师需要调整心态和位置,教师与学生都是年轻人,但是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中青年教师应该是一座桥梁,一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又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桥梁。俗语说:“距离产生美”。距离挺难把握。有一个青年教师告诉我,他与学生关系甚笃,学生犯了大错他都不好意思不网开一面,结果自己常常处在两难的尴尬境地。
所以,在心理上关心和帮助学生、在生活上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能建立彼此的尊重。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榜样,而不是距离拉近后成为他的“兄弟”,更不是高高在上如君主一般不近人情。
四、积极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教师”这个称呼为一个群体行为,每一个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对这个群体的整体印象。学生常常评价各个高校的优劣,实际的评价标准是教师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整个学校的氛围。因而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素质加和成为整个学校的素质。新教师入校的第一专修课程是“师德”。
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之后,还要在行为举止、衣着仪态等方面注意。个人修养涵盖很多内容,从外到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补充的是“为人师表”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在某方面的特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像电影中的主演一样,甚至比电影主演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吸引着学生观察和模仿,所以我们要先修内、再修外。
这几年入校的青年教师已经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因而外在的表现都很满意,但随着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不近相同,很多人更加崇尚所谓“个性”。其实只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正确的价值观,有个性的百家争鸣更值得借鉴。这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个性化”发展一样,只要前提和中心正确,形散而神聚即可。
另外,无论教师的个性是否千差万别,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素质,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极端地崇尚“个性”,标榜所谓的与众不同,不是真正的进取,不符合对教师的要求。
五、随时严与律己,不断修正不足
大部分从事教育行业的新教师,多是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而这样的人往往业有所精,但不够全面发展。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其他的方面比较弱,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中某方面明显不协调;
二是某些教师才思敏捷、授课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很强,但身体素质很差,不能适应比较繁重的科研教学和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情感;教学;作用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专业课教师的情感更是如此。专业课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与配合,使教学气氛活跃,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情感概述
情感是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共鸣与心灵和谐境界的一种特殊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情感。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就更离不开运用情感这一重要手段。这是由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决定的。
一般认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师而言主要指教师通过语调、表情、动作和手势等方面的变化,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育学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时,对待学生在情感上的热爱,不仅能使学生尊敬教师,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教师若对学生情感冷淡、讨厌,学生对教师也就反感,对他所讲的课也无心学习。
二、专业课教师情感的作用
1.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增进作用
认识的积极性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即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对于同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一个处于良好情绪状态中的专业课教师,更多表现出教学的自觉性、主动行和思维的灵敏性。以这样的情感影响学生,能使学生表现出兴奋、积极、主动的情绪,并积极地进行学习。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感的交流中,作为专业课教师,要特别注意情感的变化和运用。人们在面部、体态、声调等方面可显露的各种表情,这是情感交流中的一种特殊手段。如在实验课中,当学生做练习遇到困难而犹豫不决时,教师的表情应该是鼓励和期待,而不应该是不耐烦或置之不理。
3.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里气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状态。如前所述,情绪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教师如果情绪良好,就有可能创造一种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积极思维,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反之,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语言含糊无力,对学生冷淡,学生就会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反应迟钝。
4.有助于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社会素质
情感具有协调交往功能。即一个人的情感具有促进或阻碍人际关系的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作用,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业,随其行”。
三、专业课教师提高情感素质的具体要求
1.专业课教师情感素质要具有稳定性
在教师情感素质中,情感的稳定性是最基本的。情感越稳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就越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这种情感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2.专业课教师要注重情感的纯洁性
人的情感是有社会性的,因而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无论是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中,切不可违背良知,不负责任地以是为非或者已非为是,不注重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的差异,对一些学生出现的许多奇怪想法和出乎意料的行为不加以分析,就对学生讽刺体罚,污辱学生人格。情感纯洁性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就是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坦诚的真挚感情。
3.专业教师要有豁达大度的宽容情感
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能够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即崇敬又敢于接近,且能友好相处的心理相融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激发出学生的激情。
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专业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课堂语言 口才 修炼 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最好工具。它对于要想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来说起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或作用,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来讲更为至关重要。
1 课堂语言是一种艺术
有些老师,特别是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且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虽然理论知识准备得相当充分,讲得也很辛苦,学生们却听不懂,而形成“茶壶倒饺子——有货出不来!”的被动局面,有的老师自认为天生“嘴笨”,认为自己不适合讲课 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老师在连“嘴皮子”上下功夫,经常是口若悬河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主题。
课堂上听课的气氛活跃与热烈与否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当然是看老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效果了。为什么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时间来讲,所用的语言字数相当,而获得学生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呢?实践表明,课堂语言首先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当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你若很直白地说:“好,坐下!”而换个方式说:“恭喜你答对了,很好!”两种语言表达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若应用于课堂中,便可称其为课堂艺术语言,一堂课“演”(讲)下来也就是课堂语言艺术作品了。可见,课堂语言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其制约“口才”的一些个性,而以艺术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的。
2 对课堂语言艺术作用的关键因素
(1)对语言艺术起作用的首先是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头脑做铺垫。教师应注重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有意识地“逼”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与智能储备,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常识性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说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才会给予学生新的内容,学生也才乐于倾听和接受,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数学的只掌握数学语言,教化学的只掌握化学语言,上课难免单调,尤其涉及面广的专业课更难免显得枯燥。
(2)对课堂语言艺术起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饱含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充分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至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充分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这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果。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量,应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教师应该把握住感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语言的情感产生于教育者对象的无比热爱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心理,授课时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语言一定要真诚。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真诚,并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加强课堂语言修炼
首先,修炼自己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不只是语言技巧问题,还与教师的本身知识素养有关。“蚕食桑叶而后吐丝,蜂采百花而后酿蜜”。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为此,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百科知识,还要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大量获取所教学科的新知识。这样教学语言才能形式多样、言之有物,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次,加强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口才和其它才能一样,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个体的实践,凭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坚持自我训练,人人皆可有口才。教师的口语练习首先要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话,严禁污言秽语,禁忌口头禅,要自觉清除口语中的杂质,净化语言,美化语言,简练语言。
在备课时要备教学语言。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都要想好顺序,讲究条理,注意遣词造句,力求思路清楚,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音量、语调、速度、节奏、句式等,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变换。另外在讲课之前可以进行试讲,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大有好处。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试讲语言,然后自己听听,或请别人听,把不妥之处消灭在正式讲课之前……这样坚持自我训练,教学语言才能言之有序,生动形象,形成个人的课堂语言风格。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课程智慧;课堂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22-02
一、航空电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我校是航空类院校,专业性强,涵盖面广,且航空电子和民用电子类产品差别很大。我校航空电子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是飞行技术专业的飞行学生和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对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讲授机载通讯、导航、雷达、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显示与记录系统的功用、原理、组成和在飞行中的使用特点等。对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除要讲授和飞行学生相同的内容外,还必须讲授这些设备的故障特点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二、我校航空电子教师的学源结构特点
我校航空电子教师共有16人,其中毕业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航空类院校的9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7人。其中,毕业于航空类院校的教师中只有3人是真正的电子类专业毕业的,其他则是自动控制、检测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这部分教师具有航空方面的知识,但缺少“电子”方向的相关知识。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具有“电子”方面的知识,但缺少“航空”方面的相关知识。即使是航空类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对机载通讯、导航、雷达、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显示与记录系统的“全面”知识,更缺乏这些知识在飞行过程中的应用知识以及这些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知识。所以,我校航空电子教师所学的知识和所要教的知识差距较大。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教师一样,我校航空电子的老师在进入我校成为正式教师之前都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门知识的系统训练,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所以,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缺乏“师范”这一专业的知识。综上所述,航空电子专业课的教师必须解决“航空电子专业”和“师范”双专业的知识问题。
三、航空电子教师的知识体系及获取途径
航空电子专业课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航空电子专业的“本体性知识”。光有知识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实践性环节将这些知识内化为教师的“智慧”,才能够合理利用条件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1.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及获取途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授特定课程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对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则具体落实到《民航飞机通讯、仪表、电气》和《航空电子设备》这两门课程上。在这两门课程中,老师应该具备的本体性知识包括各种仪表的功用、原理、组成和在飞行中的使用特点,机载主要通讯系统的功用、原理和使用情况,主要安全警告系统(气象雷达、空中交通警戒与防撞系统、地形警戒与防撞系统等)的功用、原理和触发警告的条件以及警告发生后机组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对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则具体落实到《导航原理与系统》、《通讯原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雷达原理与机载气象雷达系统》等专业课。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具备的本体性知识包括所提及的这四大系统以及各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用、原理、组成、信号格式、逻辑关系、各主要部件或电路的组成和原理。除了以上提及的本体性知识外,作为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具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还必须具备“视情维修”的理念以及在航空电子中通过“BITE”来实现航空电子“视情维修”的技术途径。此外,由于航空电子的飞速发展,目前,各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数据总线”来传递和交换信息的,所以,作为航空电子专业课的老师,“数据总线”技术也是其必须具备的本体性知识。为了获取这些本体性知识,吃透教材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查阅航空电子方向的期刊,了解航空电子方向的学术动态,听航空电子方向的学术报告,查阅国际民航组织关于航空电子的技术规范等,是获取航空电子专业本体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此外,航空电子的教师还必须知道国内、国际主干机型上(比如B737系列机型,A320系列机型)航空电子的配置情况和使用情况,所以,查阅主干机型飞机手册也是获取本体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此外,由于民航是一个国际性的行业,目前国际、国内关于运行的飞机以及飞机上所有设备的资料都是英文的,所以,关于航空领域的专业英语也是航空电子教师必备的主体性知识。
2.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教”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教育方法的知识,是关于“课堂”的知识。教师应用条件性知识,才能将自己的本体性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变成学生的个人知识。关于高等院校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可以从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四门课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学到很多,也可以在新教师岗前培训的过程中加以练习。但是,和本体性知识不同的是,本体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多看书”而获得的,而条件性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教师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从中体会和感悟的。所以,获得条件性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课。但是,一定要记住,要以教师的身份去听课,而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去听课。听课是新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对新教师提升自己的条件性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当你以教师的身份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时,最关注的应该是教学的智慧,课堂管理的技巧,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等内容,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在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老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怎样抓住教学重点,怎样把控课堂,怎样“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又是怎样在恰当的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这些知识都是关于“课堂”的知识,如果你没有观摩,光凭在某本书里的文字描述你是无法理解的。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相关专业课的教师,还需要从飞行教员那里获取飞行理论与技术以及他们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级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任何一本教材中都没有的。这些知识都不直接隶属于航空电子,但是有助于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给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将其归纳为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而不是本体性知识。作为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教师,还需要从一线的航空维修技术人员那里获取他们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故障案例,以及他们分析该故障的方式和方法,并听取他们排除故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些知识都不直接隶属于航空电子,但是有助于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教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时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将其归纳为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专业课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而不是本体性知识。
3.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知识”到“智慧”的转变。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获取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本体性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多阅读”,获取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条件性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多听课,和“多交流”。但是,通过这些途径获取的只是知识。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运用的效果如何,则必须通过实践性环节加以检验。在关于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太简单,另一种太深奥。如果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课课堂学习索然无味,对掌握知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无从人手,作为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太简单了。如果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摇头,显出一脸的困惑,作为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太深奥了。再反思造成教学内容太简单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航空电子方面的本体性知识缺乏。进一步反思自己是否在课前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教材的内容是否缺乏深刻理解,对整个课程的体系的把握是否不到位。如果是,就应该在本体性知识方面加强,在备课方面下功夫。再反思造成教学内容太深奥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对授课对象的特点缺乏了解。航空教师的授课对象是飞行技术专业或航空器维修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的是航空电子设备在飞行中的应用,或者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知识。但是,某些教师在授课时会沿用他们读本科、硕士或博士期间教师授课的特点,针对某一个系统的某一个知识点讲的特别深入和细致,完全超出了应用类大学本科生的知识范畴和能力范围,学生听起课来会非常吃力,甚至很有意见,教学效果也就不太好。作为教师,在反思教学内容后,最好是自己设计和准备自己的课件,如果是从别人那里拷贝的课件,也必须对课件进行修改,使课件的内容和形式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在课件的恰当地方加上批注。反思一次,修改一次,经过多次的反思和修改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关于该课程的“智慧”了。如果你和别的教师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教学效果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了。在教学方法方面,航空电子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感觉教学内容太多,生怕讲不完,所以就不停地讲,实施“填鸭式”教学方法,忽略了教学中要注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忽略了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作为飞行技术专业课的教师,至少要到应该具有在飞机上或飞行模拟机上飞行的“实践性活动”,积累关行技术的实践性知识。最好是对国内国际的主干机型有过一段时间的飞行或模拟飞行的“实践性活动”,并在这些飞行或模拟飞行活动中练习通讯、导航、雷达、显示与记录系统,以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等的使用情况,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程序,并将使用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只有这样,在给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关内容时才会胸有成竹,具体而生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作为航空器维修电子方向专业课的教师,还需要到维修一线去参加维修的实践活动,最好和维修一线的技术人员一起参与通讯、导航、雷达、显示与记录系统,以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常见故障的维修实践活动。最好是从故障现象开始,和技术人员一起查阅技术资料,分析和讨论故障原因,制定故障排除方案,并最终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活动,教师能够对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理念,常用技术资料及查询方法,并在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的学生教授相关的内容时能够在需要维修案例和故障案例时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关的内容。
航空电子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航空电子教师又是专业课教师,又必须具备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在具备了这些知识之后,航空电子教师还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加以应用,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及时地纠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本体性知识转换为课程智慧,将自己的条件性知识转换为课堂智慧,从而实现自己从一个“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转变。
参考资料:
[1]程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本质与表征形式[J].现代教育论丛,2009,(9).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沈田颖.论教师实践性知识以其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6).
[4]董辉民,辛斌.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12),23(6).
[5]周君龙.为师“四到”[J].膏年教师,2006,(8).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学都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教师就需要培养出自身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其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更为重要。首先,高职学生相比于本科学生来讲,就学习能力、学习耐力、学习自主性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因而更加需要教师要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师们不得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教师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的创新。再次,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其自身多个方面的特点,会计专业内容繁琐、知识点也较多,如果教师不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教师培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的对策
由上述可知,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师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所以,对于培养教师的这一技能不容忽视。笔者在此对如何培养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够对该培养水平的提高而做出一些贡献。
1、善于学习和积累
会计专业课教师要想培养自身特有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就笔者看来,首先就要善于学习和积累。无论教师的教学多么具有个性化,也需要建立在教师丰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这种学习和积累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要积累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吸取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经过自己的理解与深化、变为自己的特有的教学方法。
2、善于提升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的提升是教师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教师没有这种个人魅力,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达不到充分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而这种个人魅力的提升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更要依靠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其特有的气质。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修养。对于学生来讲,及时平易近人的朋友,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3、善于表达情感
当下的高职学生有着自身多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知识的讲述,那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高职会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教学,更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幽默、亲切的语言使得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输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4、善于剪辑教材
“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副旧面孔”。“教学”,“教”在本质上是为了“学”。会计专业课教师在认真钻研吃透教材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讲授教学内容,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围绕教材所设立的知识结构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去剪辑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改造,驾驭教材。
5、善于组织教学
培养会计专业课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除了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外,善于组织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就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并且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而所谓的学生为教学主体,就是指教师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会计专业课教师要想培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其方法与策略还有很多,而以上仅仅只是对培养方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对个性化教学风格培养的研究也是比较浅显、片面的。因而仅仅凭借上述研究来提高会计专业课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会计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还需要对这一教学课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结语
关键词: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也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十一五”达到26.5%,“十二五”要达到36%。然而,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增速明显落后于扩招增速,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这种状况让人担忧。作为高校教师主体的专业课教师此时更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更应该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众所周知,1200多年前韩愈就在《师说》阐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家公认的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三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者的结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其重要性也为一些教师所淡忘,笔者结合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就“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对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以下探讨。
二、传道
“传道”的涵义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可能成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众人的眼中,专门人才的教育往往局限于“专业教育”。其实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高尚品德的培养远远要比高超的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要“先做人后做事”。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仅靠几门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共同实现的,也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传道”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恪守师德,以身作则。恪守师德是做好教育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一些高校教师将“教学”当成了“第二职业”,或忙于“下海”,或忙于开会,或倾心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三天两头地请假、调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与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差距甚远,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这显然与师德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杜绝这样的不良现象。
另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认真批改作业也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情况的一种最好反馈。
2、关爱学生,践行感恩。实践证明,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靠课堂灌输的,不是纯讲大道理就能完成的,要付诸以实际行动,当你拥有具备一颗感恩社会的心的时候,就有了高尚的思想品德。我们这里谈到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恩社会的心是在关爱学生中得以体现和传递的。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知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得到了教师的关爱,他们也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闷头讲课,而应留意讲课时每位同学的反应,然后利用课间休息与听课不够积极的同学交流,交流中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最忌单刀直入,可根据当时的场景找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或几句让人温暖的话语来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后续上课的过程中要持续跟进,在交往中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充满爱心,真心帮助,为他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而也能提高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所有学生,但你只要努力尝试了,哪怕最终只能够改变一、两个学生,你也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对这一、两个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爱心也许会继续得以传递。
每当佳节来临时,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来自学生的祝福,当学生在祝福时称你为“王哥”、“老王”、“吴姐”时,当收到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你或许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发来的祝福时是多么幸福啊,你就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无比崇高的职业。
3、分享经验,正面引导。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也总会对人生有所感悟。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加以精练升华,然后再将其无私奉献给学生,学生在分享老师人生精华的同时也从中有所启迪。实践证明,愿意与学生分享经验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们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之才。
三、授业
“授业”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教书育人中的“教书”,从广义上讲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授业的任务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非常明确,但如何更有效果地完成这一任务,专业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挑选教材,确保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上是教师“给”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几乎不加判别,完全相信老师,把老师讲的当作“真理”。因此,教师在授业时首先要保证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正确,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捍卫师德。现在不少教材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教师应当对教材精挑细选,就像给自己的孩子挑选食品一样负责。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既然是教材就应该是成熟的、经典的知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识。这好比要想建起高楼大厦,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地基。
2、勤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授学生本学科成熟的经典的知识是基本,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本学科的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这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勤于学习,要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迅猛的现实环境,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出现井喷现象,专业教师也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及时更新,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从井喷的信息当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上知识的传承效果跟讲台下教师的勤奋学习是成正比的。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台上老师讲授,讲台下学生听讲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被动地学,思想容易走神、开小差,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甚至争论,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不排斥争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要抛开“面子”一说,其实敢于争论的学生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教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点要跟国际上接轨。时代是前进的,作为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能只限于传承经典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解惑
“解惑”顾名思义,就是解除疑惑,笔者认为既包括专业知识的解惑,也包括思想意识的解惑。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活,此时他们也才刚刚进入成年,此阶段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而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中,辅导员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编制很少,经常一个人要带几百个学生,因此要对每个学生都能够指点到位是非常困难的。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其“解惑”的作用。
1、专业知识的解惑。专业知识的解惑是大学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能完成该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高的完成质量。目前的情况是,很多高校都在郊区建立了新校区,大学本科生的授课也安排在新校区,教师大都住在市区,由学校班车接送上课的教师。迫于时间限制,为了赶班车,下课后部分学生针对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不理解而需要面对面的解惑时间没有了,而其他时间又见不到任课老师。针对此情况,专业课教师要想办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避免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要做到日事日清,每天都有提高。
2、心理上、生活上的解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独立性较差,但思想的独立性很强。对挫折认识不足,不会沟通,不能很好处理日常发生的许多不顺利的事情。比如:考试考砸了、跟同学发生矛盾了、情感出现挫折了,等等。看似一些很小的事情,有些同学会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或者有采用极端处理方式的倾向。这一切都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极为不利,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过分张扬个性,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能够与他人合作是不可取的。作为专业课老师实际上是跟同学们见面比较多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较高,应该在授课之余主动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通过交谈,给有疑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提倡专业课教师兼任大学生的班主任,以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的疑惑,帮助其提高同学间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能只依赖于高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这样会避免很多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3、学生职业生涯的解惑。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的要求、特点、就业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尽管都经过了入学教育当中的专业介绍,但仍心存疑惑。比较常见的疑惑在于:本专业的精华在什么地方?就业去向?要读研究生吗?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解答,有些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赋予专业课教师此方面的职责,一个导师对应几个学生,结成对子,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其导师请教,导师可以在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对其任何阶段产生的疑惑都能给予及时的解答,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指引与鼓励也可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对学生来说,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其前进中的一盏明灯,会指引激励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在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教书育人活动的本质所在。专业课教师在做好“授业”这给传统意义上的本质工作的同时,要提升“传道”和“解惑”的重要位置,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是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实训课 教学效果 提高 注意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应着手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操作技术的人才。其中学生的操作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训课来获得,实训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职业学校中实训教学尤为重要,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但是,实训课确令每一位教师无法应对,每位教师上完实训课后,普遍感到很累,很吃力,体力消耗可能是上理论课的几倍,学生闹哄哄地,就当是玩了一回,谈不上任何的收获,教学效果很差。实训课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无法发挥,回过头来又影响到理论教学的开展,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受影响。
在多年教学中我找到了以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的好奇心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由于职校实训实训条件等客观因素,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对书本、教材上的实训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各种仪器,仪表的功能,操作方法,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只听过,没看过。一旦进入了实训室,好奇心驱使学生去摆弄各种仪器,仪表和实训器材,学生就不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操作要领,等到独立操作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教师疲于解决一些低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得到正常完成。
2.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学生进入实训室,抱着无所谓,来玩玩的态度。实训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做实训;即使实训现象,数据出来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根本不清楚。他们认为有人做出来就行了,等到教师到面前时装腔做势,糊弄老师。
3.实训员队伍素质与实训课教学开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职校里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员不多。不少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室的管理员,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实训室系统地管理好和利用好。现有的实训员多数是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对每次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在行,不能帮助解决;实训后出现的仪器,仪表,器材的故障无法得到及时的排除,日积月累,导致实训课无法正常地开展。
4.理论课教师教学组织方法有待改进,不确定因素干扰了教学开展
学生实训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教师总是忙于应付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教学中断,部分学生得不到管理,实训教学组织不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上好实训课,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解决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经过较长时期来磨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实训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职校的学生要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学要尽可能的在实训室上,教学场所要实训室化,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内容,用实训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教师授课解决悬念。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来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起来,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经常接触实训室的仪器,仪表和器材,打破了神秘感,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合理地被引导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上来。
二、重视实训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实训的能力
从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操作要领、规范到实训过程中的数据如何读取,记录和处理等基本能力训练,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制订培训内容和方法,达标时间,严格考核。
三、改变对实训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重视实训课
凡是需要开设实训课程的学科,实训都应单独记载成绩,让学生对实训课重视起来,实训部分考核的比重应该等于甚至大于理论部分,考核内容可以是以往做过的实训项目,让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实训台整理等。学生在明确了实训考核和评价方式后,就有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四、建立一支适应实训教学的专职
实训员队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职校要像对待专业课教师那样,加大对实训员的培训力度。让实训员明确岗位责任,岗位要求,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积极配合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协助进行实训器材、设备的维修和改造。
五、教师要认真备课
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见性,教师要课前进实训室,自己完成实训的操作,对实训过程中操作要点,测量项目,方法,学生操作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数据分布的可能性等都要有准备。一旦学生实训中出现问题,教师立即解决,避免教师陷入被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领,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学习实训内容的习惯。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障碍让学生先思考,等待实训时一并解决。
六、加强专用实训室的建设,提升专业实训条件
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职校应该加大对专用实训室的投入,逐年追加经费比例,配备教学辅助设备;改造实训室的环境,确保贵重仪器,仪表和实训器材的正常使用.
七、利用计算机仿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仿真实训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另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仿真软件,通过教师对软件的讲解,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操作,对一些实际中由于实训设备、实训误差等原因很难做到的实训,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仿真软件的演示很直观,生动,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减少了材料损耗,节约了实训器件。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拓宽教学范围,比如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的安装、研究和设计电路、搞小发明等。
总之,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处理方法也是多方面的,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问题与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所有从事电工教学的同仁共同努力,共同寻求解决现实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祥富等主编《电工技能与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7月1日)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自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50-02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青年教师。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中职学校发展中举足轻重。要做好这项工作,除学校和各级部门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外,青年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教育特点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完善自身职业教学管理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加快自身发展,达到有效开展中职教育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专业课的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公考招录而来,从大学生到中职学校教师,几乎没有转换角色的时间。他们从事教学的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科知识缺乏宏观把握,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有时不够准确,缺少专业技能的实践积累,往往只懂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进行理论教学,在技能教学和实践指导方面比较薄弱;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培训,教师基本功不过硬,在教案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学管理能力较为薄弱,面对课堂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他们缺少人生的阅历,对中职学生现状的认知欠缺,往往不能形成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做中教的能力明显较弱。总而言之,青年教师有较好的专业或学科知识背景,但实践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欠缺,针对这些特点,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学生,客观来说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均为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对较差,面对高等中学教育升学无望者。同时由于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抱有为了文凭进入中职学校混日子的心态,普遍存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基础差、学习畏难情绪强烈的情况。由此造成组织专业知识教学过程相对较为困难,课堂教学及实训实操秩序混乱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青年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结对谈心,一起参加文体活动、读书、调研活动等方式,找到和学生交流的共同语言,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教师的高度,给学生提建议、出主意,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讨论制订成长成才计划。同时,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好“动”不喜“静”,学习文化理论课感到枯燥乏味,参加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则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特点,注意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会计电算化、统计基础知识等专业课程,可以先从实际的电算化上机操作、考试成绩收集计算等工作、活动入手,让学生动手、动口,使他们找到学习兴趣,再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展开理论知识教学。循序渐进,避免了干巴巴的“填鸭式”理论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我们还要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找到自信。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时,可以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填表描述特长,然后针对学生的特长,开展分组讨论、课堂演讲、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并做出点评和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和尊严,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筛选提炼
一般而言,教材的编写和建设往往会落后于学科的发展,目前中职学校各专业的课程普遍以学科为中心,教材的编写、课程的选择和教学的实施进程中,力求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教材理论知识面广,程度深,实践技能的训练重视不足,教师难教、学生难懂。而青年教师对教材依赖性较强,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意识与能力。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编排序列几乎成为教学流程的唯一依据,案例、习题等教学载体很少超越书本,导致学生听课、做练习、实训的积极性都不高,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种情况,青年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培养对教材的剖析能力,立足中职教育特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抛弃“面面俱到”的思想,以“够用为度”作为原则,树立要点意识;结合技能实际应用的要求,从专业知识的系统框架中寻找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参照,进行筛选和提炼,形成多个专业典型性任务小主题,并按现实工作的流程顺序展开教学,一次课或一堂课围绕一个小主题进行。在教材的使用上,注重把握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度,避免死板、教条地使用专业教材的现象;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炼案例、习题,引导学生围绕具体职业任务(主题)展开做与学的行动,使学生感到学习就像工作、生活那么自然,从而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改变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的”沉闷教学气氛。
三 了解社会企业需求,提高技能
职业教育发展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简言之,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毕业生。他们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动手实践能力,熟悉就业或顶岗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有比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针对这种要求,青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安排到企业带班学习、各级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充分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亲自到企业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生产过程,通过观察、访谈、提问等方法,调研本专业相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设置及各岗位工作过程、任务、相互关系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本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获得专业教学的现实素材;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和课程分析研讨会,结合自身掌握的职业岗位实际情况,在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本地化删减,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贴近社会、企业需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空洞说教。同时,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在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技能培训,在生产或培训岗位操作演练,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咨询服务以及员工培训等多种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日后开展实践技能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坚持参加培训学习,全面提高知识技能
结合专业课青年教师多数未经历师范专业培训的实际情况,各中职学校都会组织专业教学组内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就提升教学管理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等方面展开培训,同时选派优秀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导师,引导、指导和教导青年教师更新职教观,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钻研教法,投身教改,不断取得进步。青年教师要珍惜这些机会,认真参加培训,诚恳接受指导,勤学好问,虚心请教,扎实掌握相关的教育技能技术,使自己迅速成长。
同时,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今天,教学实训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模拟软件、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使得专业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相关设备设施操作技能的学习,熟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模拟软件、实训设备等软、硬件的使用,并积极地运用到专业教学中,以化繁为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青年教师还要利用考核考试促进自身成长。不考就没有动力,不考就没有压力,不考就看不出效果。参加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职称、职业资格等考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经常学习,拓宽视野;可以促使青年教师钻研教材,革新教法,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促使青年教师熟悉知识点和熟练掌握技能,达到在做中教,实现高效课堂和高质量教学的目的。为了自身的迅速成长,青年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考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配合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多措并举,不断地完善自我和进步,就一定能由生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为未来教育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鲍静.中职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多;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少,年轻教师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多。这些离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优秀要求相距甚远。
2.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切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必须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非常熟练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的青年教师缺乏授课经验,极少数教师缺乏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只教不研”、“重教轻研”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大多数教师缺乏科研意识,缺乏对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有的教师虽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研究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肤浅的。
4.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有待提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有的教师对工作的投入不够,缺乏责任心,错误地把自己的职责理解为教书,育人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只晓得“授业”,却忘记了自己“传道”、“解惑”之责,所以讲完课便走人,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意义
1.有利于专业化建设体系的实现。高职计算机专业与其它学科最大不同点是学科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存,在专业化建设中,根据职业岗位特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课课程体系内容、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以及熟练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能力。而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它是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和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逐渐形成的,所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对构建完整的专业化建设体系,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主要依赖于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对教育教学实践,还是对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
1.确立正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思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建设一支精干、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的各级领导应当从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去改革现存的陈旧落后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把师资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软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度,制定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计算机高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以竞争为核心,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
2.确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多种途径
①不断开展教师知识更新与拓宽的培训。对现有教师,系和教研室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拓宽培训规划,调动教师自觉争当“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并有计划、分阶段地抽调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的更新或拓宽专业知识,以满足专业建设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
②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为了增加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可采取脱产培训,寒暑假集训的方式,到企业去学习。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动态,又可以此为契机,促进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发和对专业的建设。它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极大的益处。
③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在国外,高职教师除了要有较高学位(博士、硕士)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今后,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将逐步建立与完善,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④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优秀所规定的要求。也可选送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做访问学者。
3.确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培训制度。有了制度,就有了教师的基本培训规范和程序。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制度,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岗前培训,二是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的培训。学校要以《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为依据,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协调、系部积极配合、教师踊跃参加的教育培训机制。还要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