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我课后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后反思 “五要”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它对每位教师上好课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呢?课后反思“反思”什么内容呢?我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语文教学课后反思要做到“五要”。
1.要准确理解课后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简单地讲就是执教者对已结束的教学实践的回顾、审视和思索,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结合教学理论与实际学情,对已发生的不可逆的教学现实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剖析,这种剖析是先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别人听自己讲一堂课的收获,比自己听别人讲一堂课的收获要更大,这是因为前者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体验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反思正是对教学过程的再次深入的体验。如果教学反思有同事们的参与,集思广益,收益更大。从本质上来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要深入透视课后反思的原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有相同的认识,看别人的课堂教学往往没有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体验深刻,教过之后进行反思比没有反思要深刻,而把这种深刻的体验记录下来,学而时习之,会不断提升我们教学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反思过后只要有所行动,无论是教法的改进还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解,都会使我们提高一个层次,变成我们自身所固有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不断“武装”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懂得学习及会学习的老师,这些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型教师的体现。
3.要客观体现课后反思的要求。一要体现“客观性”的要求。教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同时,“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二要体现“系统性”要求。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三要体现“实践性”要求。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是为了改变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四要体现“发展性”要求。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4.要全面理清课后反思的内容。一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设计到教学实践的反馈,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教学反思的对象,因此我们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单从一个环节进行反思,或者单从某一个“点”来进行反思,也可以将反思的内容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现象。但无论是从哪个范围进行反思,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重点要反思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等成功之处;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等失误之处;反思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当然,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在一次教学反思中得到解决,但只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矫正、积累、提炼,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裨益。
一、要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等。
二、要善于做课后总结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任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每天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精彩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坚持较详细地记录下来,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同时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学时拿来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许多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多想想我错在哪?我的教学毛病在哪?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寻求方法
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因此,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反思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节奏感、密度大小适当吗?有没有让学生体验感悟?有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关细节处理得当吗?有无改进提高之处?有没有对学生新的想法或观点质疑,充分鼓励并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有没有机智应付?产生新的教学灵感没有?讲练结合得好吗?课堂小结如何?重点、难点突出、突破了吗?上课有没有激情?有否感召力?
一、认真钻研教材。为更加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解读《生物课程标准》,钻研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目标。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经常地渗透有关生物热点新闻,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学科知识进入学生个人的生活中。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应打骂、讽刺他们,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们,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在作业的设计中,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课程的新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五、多听课、多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本学期我除了积极走进本校老师课堂外,还参加了晋江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是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 理论知识 能力 转化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7-02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以及教学实践中,我们慢慢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一种词汇、语法、文化层面的知识教学,它还是一种以人与人交际行为完成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是一种将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综合为一体的教学,是一门帮助学习者学习与掌握语言交际工具的教学。这种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论层面、实践操作层面以及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层面的要求。要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明白、学会汉语知识,然后在一个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完成交际目标,这就涉及到教者要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科学有效地掌控。这种掌控关系到教师是否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掌控教学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1 为实现有效的人际交际教学目标,课前准备、预设是对外汉语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可行性条件
要顺利实施一个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是在教学实施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既定的、可行的教学目标。这里的“既定”是指依据教学文本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课前准备、课中互动以及课后反思总结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主线;这里的“可行”是指在课前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围绕教学目标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生发、收回的细节问题。
课前准备。在明确既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对于短期汉语项目的学生来说,汉语是一种即刻就要使用并帮其解决问题的工具,这种工具教学要求教师要从总体上明确应以怎样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教只能让学生记得,而让学生参与,学生才能学会。那么教师就要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不但记得,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要学会掌控自我。
(1)掌控自我。所谓掌控自我,是说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和应有的价值。掌控自我,是控制教师不要任由自己的理论知识膨胀,而是要精巧地把自己储备的理论知识用到关键上;掌控自我,是说教师要明确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准备好要说的内容,明确要怎样说,并十分清楚怎样说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要学的语言知识,并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这实际就是教师把充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转化成能力的一种表现。掌控自我,还在于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为了掌控教学不但要设计教学步骤,还要设计自我,即教师要把自己合理地放在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所谓合理,是指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生词、语法点的时候,教师不是枯燥语言知识的讲解者,而是以实际范例、有趣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诱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引领者;在练习的环节中教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由课文单一语境到多种语境的教练和导航员;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要设计自己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控制者的身份,教师要设计自我怎样才能不露痕迹地随时改换身份参与到既定的话题讨论中,怎样才能在保证讨论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话语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的词语和语法点表述自己的观点。
(2)课前预设。如果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还要关注课前预设问题。这种预设也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另一种转化。课前预设是保证师生、生生互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因为师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以练代讲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文化冲突。课前预设就是说教师在充分了解、尊重学生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规避文化冲突,避免文化休克阻碍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学生。譬如,《高级汉语口语》第四课“一定要将官司进行到底”中涉及歧视问题。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针对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籍,教师在课前预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课文中谈到当今有多种歧视,除了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外,还有种族歧视、容貌歧视等现象。这既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敏感问题。教师在涉及种族歧视、容貌歧视的时候,就要控制话题的范围,话题主体由课文单一语境向多种语境过渡时,要尽量避免不同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话题与学生生活过近,要避免不当的话题扩散导致交际搁浅。
首先是对教学组织的体会。尽管我已经竭尽了全力,仍然无法像各位老教师一样游刃有余,终是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无法掌握,导致课堂局面出现混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是给了我一个警告,教师上课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掌握全局,迅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些是无法通过理论直接获得的,必须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加强。
其次,是对教学态度的体会。对学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有时难免会有过激行为。我就曾有一次跟学生在课堂上吵了起来,结果事后非常后悔,因为我发现不但自己的教学计划由于没能按时完成,而不得不占用其他课的时间;同时更严重的是,我发现人在愤怒中会说出一些不该说的伤人的话,这时就往往会产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事后,我曾找那位同学说了一次话,两人达成了一个谅解协议。并下定决心绝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到课后进行。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遵守着这个决心。
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正确面对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而不被他们的棱角刺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教学实践的体会,即对平常的上课的体会。教师始终是要站到讲台上去的,课上的好坏与否是检验教师的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就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作出反思总结,以便能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我上的一堂中考研讨课,课后我曾反复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曾向听课老师请教过他们的看法,最后我发现问题主要在:①开头时太紧张;②在讲时,明显太枯燥,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解了一下,缺少鲜明的例子来让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沉闷;③对学生回答问题缺乏必要的鼓励、肯定、启发等激励表示,只是单纯地让他们坐下,这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一点我自己并没有发现,其他老师指出后,我发现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导向;课后反思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怀疑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以问题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教授知识和相关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总结如何实施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和解决问题
问题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主动采取多种方式,询问学生是否听懂、还有哪些知识点想深入掌握。只有通过问题,才能让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先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小组1用直尺测量四条边,得到长方形对应边长度相等;小组2用折叠的方法,将对应边折叠对应比较得出对应边相等。在验证角是直角这个问题上,小组3用直角板测量四个角,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小组4通过多次折叠,将四个角重合在一起,只需要测量一次就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通过这些实践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知识点,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提问解决后的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和质疑,让他们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实践中,笔者高度重视提问解决后的课后反思,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后,及时进行总结,让他们通过自我梳理来提出新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加以解决。比如,在讲授方程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时,笔者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方程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对此纷纷进行分析总结。在他们说完后,笔者追问:刚才课堂上学完这些知识点后,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新问题?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话,共同梳理方程的意义、方程等式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在学习新知识点后的新问题。课后笔者询问学生,大家都认为提问解决后的反思环节能让自己产生“头脑风暴”,既有独立思考,还有同伴学习、小组学习,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帮助,既有趣又实用,教学效果较好。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师生对话和互动,对于教学绩效提升、师生关系融洽均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融入问题意识,以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课后反思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我常常注意挖掘隐性课时。比如课前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
同时,设计适度的预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经过一番思考,设计了如下提纲:
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
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
当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只有到下一节课才能得到验证。
二、课后反思发现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不容忽视
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侧重史实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能生动感人,容易变成简单的史实罗列。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逐步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用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
为使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我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感人场面,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一课,教材选取了“”,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三、利用课后反思使自身在“学会教学”中得到发展
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与操作型教师有较大区别。比如一节课结束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课是不是最好的课?反思型教师认为不是。因为反思性教学讲求的是要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比如在《》一课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演示了清朝时关于鸦片的谣谚――陈澧的炮子谣(节选):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工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关键词:教学反思;意义;内容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遵循这种规律。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里的“思”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反思性教学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并有几点体会。
1.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更能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地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课后反思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课堂导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理论,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另外,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广开言路,善纳雅言,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乐于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课后反思是“实践—探索—总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要求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后,对本节课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再思考、再创造,为下一节教学做准备,通过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写教学反思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写“教学反思”应遵循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原则,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的?(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教学反思可以是“课后思”,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通过反思,不断分析、回顾、研究、提炼,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成长。
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中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或他人,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