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体育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第1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竞争存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它能够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动作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在进行一些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以最简单的队列报数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报数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整好队形,快速无误地完成报数。对于成绩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表扬,成绩差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方式能在很好地完成队形队列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推行差别教学

考虑到学生在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的部分,因为有差别就会有竞争。比如在练习“男女接力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男女生分为两组,女生在内圈,男生在外圈,同时开始比赛,比赛过程中男女生都想向对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去挑战自己。这种差别教学法,能够变短处为诱因,实现向长处的转化,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玩乐氛围中学到知识,最终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开展多样化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相同之处,那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疲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形式多样的竞赛化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加速跑的教学为例,采用传统的分组训练的方式,学生练习两次就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在每一位练习者的胸前贴一张报纸,给他们解释为什么跑得快纸就掉不下来的原理,然后进行贴纸跑的比赛,纸掉下的次数少的一组获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规范学生的动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加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又实现了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掌握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和训练。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探究更新的知识。以小学篮球投篮练习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高以及自身能力,选择合适高度的篮框进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每个场地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练习。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加强正确辅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辅导要做到简洁明了,精讲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注重加强对学生错误动作和习惯的纠正。平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编与修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快乐,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一些传统运动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第2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互动教学

1. 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分析

互动学习是指在思维、想法和感知等方面两个人或者好几个人互相交流探讨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大家是可以互惠互利的。对于一个英语教师来说,使用互动教学这样一种模式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互动,实质上是心灵的交流。所以我建议,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语言学习时就应该实行互动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聆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对话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参加小组讨论,将他们的所想表达给大家。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他们的所学,释放出他们在教师那里吸收到的有关这门语言的任何知识并在生活中使用。在经过几个学期的互动学习模式之后,互动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威力。互动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将你的所知所学,在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的表现出来,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成就感会带给他激动人心的感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英语能力的机会。他们表达得越多,越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并大大提升了自我价值。

2. 课堂上的提问技巧与类型

课堂提问让教师能窥见到学生的头脑内想的东西,不仅找出他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还能找到他们之所以这样思考的原因。Kanchak Eggen早在1989就提到,从教学的功能上看,提问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教学技巧,以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整合旧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提问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材料,建立一个知识库去吸取新的内容。同时课堂提问也具有激励功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鼓励他们去深入地思考一个新问题。查尔斯和理查兹曾有过这样的总结,课堂互动中教师的提问应具备如下特征:(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 鼓励学生思考授课的内容和重点。(3) 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4) 利于教师引出特定的教学内容。(5)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6)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师提问的类型。教师的提问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但每个都有不同的重点或目的。从语义的角度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四个类型:(1) Yes/No型问题,如Do you like dogs? (2) 选择疑问句,如Do you like dogs or cats? (3) WH-问题(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如Where are you going? (4) 启发式问题(教师只给一个句子的第一部分),如Today is ____ (星期二).我们把前两种归类为“封闭式提问”而后两种为“开放性提问”,两者各有利弊。显而易见,封闭式问题有“短且固定”的答案,但开放式问题不能回答“是”或“否”,因此允许回答者不受限制,但往往因难度相对较大而无法形成有效反馈。从另一个角度看,开放性问题还能细分为“检测型提问”和“探究型提问”。对于前者,教师已经知道答案,其提问的目的是测试回答者的知识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而对于后者,提问教师也不知道答案,他们是在向回答者寻求信息。

3. 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与反馈分析

所谓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具体某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前的时间差。在这一小段时间内,教师要充分阐释问题的内涵,指挥并调动学生思考,广义地讲甚至还包括学生给予答复后等待时间的长短。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师适当延长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是有好处的,然而学生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但是过犹不及,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本人在分析了900例关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录像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待3到5秒对学生们有10个积极的影响:(1) 学生对问题的回应增多; (2)学生发起的回答与主题的相关度增加; (3)学生语塞的现象减少; (4)学生能自信地回答问题,他们的语气表现得更为自信; (5)学生的答案明显具有经过仔细思索的痕迹; (6)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加强而教师的主导性被削弱; (7)学生能引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8)学生的答案数量增加,有时不只一种; (9)那些被教师认为反应较慢的学生,其积极性明显提高; (10)学生的回答方式更具多样性,有时能出现反问。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通常只能用简短的等待时间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当学生被给予充足的等待时间后,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都提高了。

第3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要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觉,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第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学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棗送棗转棗挺棗推棗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师;学生;师生互动

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提问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激发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法及其内部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指导了提问的实践,推动了提问设计的发展。从许多文章中我们看到的观点大多只是着眼于研究教师的如何问,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作答,这些观点可以说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徐越化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对提问法的表述是:“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这个提法很具有代表性。而韦志成先生在《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一文中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质疑,且可以发表不同观点与看法。”这个观点相比前面的观点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但我认为还是不太全面。我认为: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它的形式应该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相互问答。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减少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即克服学生“思维缺席现象”,使学生的思想更加集中。且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某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备数理化的确定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将更加明显。语文学科中许多问题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展开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学生自我设疑与解疑,这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因此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单单有教师提问的课堂教学可能导致出现“牵牛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说话权威,教学步骤完全按教师的思路走);而光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教学,可能导致出现“放羊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课堂教学呈一盘散沙的无序局面)。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相互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方针,避免出现“牵牛式”与“放羊式”的不良课堂教学现象。要想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客观而委婉,对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导问,激发其提问题的欲望;学生要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提问,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这里给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很合理的,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思维缺席”。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因此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且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功克学习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使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这种合作学习开始变形。我看《语文教学通讯》中有这样一个材料: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行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学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的同学,用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2.层次性与量力性

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按照这样一个序,教师能节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重点突破,从重点问题人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下面就从对提问顺序的设计的角度,来谈一下教师提问应遵循的层次性与量力性。

(1)有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序来构思提问,如《敬业与乐业》,教师可以从标题人手: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怎样做才能做到敬业?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的那些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会高。

(2)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让人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因此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人手。如《拿来主义》这一课,开头一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容易理解的中心

论点,从中间人手,扣紧“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3)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可按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提问: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反复对比品位;接着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去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课后体会。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既要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序,使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依次逐个解决,犹如长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决前一个问题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下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搞好提问设计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成功进行作了―个有效的准备。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到了具体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

3.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次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4.和谐性

和谐性,是保证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和谐非常重要,教师提问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切不可生硬、牵强或模棱两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而敢于大胆答题;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趋同性,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乐于回答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回答,允许学生有插话的机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提问,善于思考,即使学生回答不流畅也要耐心听答,不能追问;学生如果答不上,支支吾吾,或答非所问,也不能冷淡、皱眉、不耐烦甚至斥责,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问题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并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第5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堂评价体系 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中师生行为的优劣和成败作出鉴定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建立并运用全新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1.构建教师“教”的评价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1教学计划方案评价。

(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教学内容的选定还要体现教育性。即教学内容要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2)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践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此外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要考虑到给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1.2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

(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与实践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整个教学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整体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广泛、融洽,学生乐于“发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活动气氛民主活跃。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整体性。即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1.3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1)集体进步与学生个体发展相结合

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乐于“发表”和“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有创造成果,又要关注间接效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学生发展的外显性与内隐性相结合

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比。内隐性效果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

2.实施学生“学”的评价体系

2.1态度客观公正,激发学生上进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例:学习《孔乙己》一文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位同学想象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济下开了个酒店。对该生的续写,我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现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此评价让学生看到了不足,激发了积极进取之心。

2.2真情鼓励赞赏,促进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例:教学鲁迅散文《风筝》时,围绕文章主题,我真情鼓励:“大家都能从文章内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题,我希望同学们能联系自己实践谈谈认识。”并辅以激励的眼神。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站了起来:“我觉得风筝是自由的象征,风筝能在空中飞翔,而弟弟手制的风筝却被毁了,这表明弟弟的内心自由的天地也被毁了。因而文章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此时趁热打铁,再予鼓励:“张燕同学有着一颗敏锐的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且能够主动发言表现自己,真是一大进步!希望以后更大胆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把更多更好的见解告诉我们,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的掌声让她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

2.3评价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创造美。

第6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认知及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常有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违纪的行为。有些学生不听不看,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吹哨动作毫无紧迫感;有的学生不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穿皮鞋及牛仔裤等进行体育活动,在老师吹哨进行指导时,更是不闻不问;此外,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规定的练习任务。

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进度不尽合理,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讲课风格、声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三、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学期之初,体育教师就应明确地和学生说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及不允许做的行为,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规定来执行,使学生逐渐适应体育课堂的教学习惯。在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2.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体育教师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3.妥善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的行为

妥善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的行为,要求体育教师在发现这类行为时,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及时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学生因为消极的学习态度而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皱眉、走近等方式,提醒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的违纪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教师应立即暗示学生停止不良行为,使学生明白教师的苦心,进而改变不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

四、结语

第7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在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视,体育教学的器材设备和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有效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兴趣不高,课堂学习训练没有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服从教师管理,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管理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如下现象:上课已经开始几分钟后,学生才散漫地来到操场,并且手拿饮料、食品,边走边吃;教师在示范讲解项目动作要领时,学生在旁边嬉戏打闹,有的学生说笑话、做怪动作,分散学生听课注意力;当教师指出学生的训练问题时,学生不以为然或顶撞教师等。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教师需要不断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学生原因。有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使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易发怒、不能专心学习、爱动等问题,甚至个别学生的挑衅行为与敌对心理比较严重,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服从教师管理,寻衅滋事等。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学生上进心不强。社会上不少人对中职学生有偏见,再加上学生不能公正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产生较强自卑心理,学习热情不高,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由于中职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又得不到教师和学校的爱护和关心,心理失落感强,存在自暴自弃心理。这些原因造成学生上课不服从管理,问题较多。2.体育场地与器材原因。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训练器材、设施缺乏,投入却严重不足。因缺少场地和练习设施、器材,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二、中职体育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保障教学秩序。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严格的课堂组织纪律能有效避免学生的散漫自由、打闹嬉戏等不良行为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和学校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采取多种措施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改正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强调和督促学生遵守上课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对于旷课、无故缺席或迟到的学生加强教育和交流沟通,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批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错误,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来自农村的人数较多,他们对体育锻炼和健康理念知识掌握了解不多,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教学时,要广泛宣传“阳光健身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理念。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根据大多数学生喜爱观看体育比赛的特点,教师应经常介绍国内国际重大体育比赛情况,与学生共同探讨热点体育话题,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比赛规则与比赛精神,增强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和启发学生了解各种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营造和谐氛围,促进课堂管理。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效果,体育教师就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效果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把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尊重有机结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积极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8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地位及作用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讲过类似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问,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课堂提问的重要之处不仅在于切入学生的疑惑之点,设置悬念,从而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还在于激起学生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为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创造机会,保证学生能够保持相对长久的浓厚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的探索证明,质疑是人的天性。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质疑的天性,促使其自主形成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课堂教学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质疑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强有力的独立基础。其次,课堂提问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积极思考,是不会质疑的。学生有疑问,说明他学习过程中在积极思维,在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所获得的信息。这样不断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一定能得到逐渐培养和增强。有人说的“不会质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正是这个道理。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教师固然是教育的主导,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提问也会出现问题,从而使语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课堂提问缺乏计划性,过分重视提问的数量,使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提问重视优等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只将眼光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即使有时候照顾到后进生,也会害怕他们答不出、答不准要点,影响教学进度。特别是公开课时,这类现象尤为突出。这就使得后进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等待,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最终导致其思维能力衰退,产生厌学情绪。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力人皆有之。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每个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使学生人人都具有创新精神。

3.更有甚者课堂提问只重结论,轻过程;或超出学生能力,难度过大;或流于形式,轻实效。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掌握知识,即记住结论,至于探究过程无关紧要,不必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于是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围绕着结论设计问题,忽视对学习过程的提问与反馈。其实,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有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学生也只能是简单应和,并没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针对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不足的探究

正如马克思说的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针对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我从以下六方面谈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设计合理、数量适中,既系统又科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但并不意味着问题越多越好,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只有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才能做到数量适中。一方面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在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性要求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白准确。首先,问题中概念的含义和指向要明确,问题范围要大小适中。其次,问题中的概念应是不相容的关系,否则也使人无法找到答案。再次,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

(二)课堂提问面向全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觉得谁说得更好?”“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贴近当时的情况?”“假如你看到了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感觉他们俩谁理解得更合情理?”“你认为谁理解得更深刻?”等等。这样,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提问时,尤其要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更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三)课堂提问题的时间间隔久些,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根本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样势必造成少数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的优秀生在尽情挥洒,大多资质平平者在“隔岸观火”,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尤其是所谓的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智者滔滔不绝,庸者洗耳恭听。时间一到,老师一声令下:停,我们开始回答问题。至于这个问题学生探讨到何种程度,何种深度,对文章的理解有多大作用,老师不得而知。这种所谓的自主合作形式充其量只是走过程而已。留一点空白,让学生静心思考;留一段寂静,让学生默默探究,用心与文本对话。频繁的问答,难以达到对话的最佳境界,有时,一段冷场往往绽放智慧的火花。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四)课堂提问题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课堂提问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真切体验文章美质。

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提问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六)课堂提问时展现“生活”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第9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策略 技巧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首先,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精神注意力,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更换思路进行思考,由于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集中精神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积极进行主观思考,把精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同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表现为对最终答案的渴望,这样及积极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学生才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老师要掌握成熟的课堂提问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老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析要注重方法,口头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对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分析才会正确理解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掌握这些知识。

另外,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要在思维上组织语言,从而言语流畅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得到强化和改善,对学生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再者,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因为学生的答案如果得到老师的认同的话,学生会在潜意识上增强自信心,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和对问题理解程度。通过纠正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堂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对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从某种程度来说,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可以有效的串联课堂知识点,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过程。课堂提问不仅能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积极调动学生进行主观思考。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有成熟的课堂提问策略。所以,语文老师要合理科学的设置课堂问题,课堂提问要对时间分配安排合理,同时老师提问时的表情、语气等等都是要事前考虑好的。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课堂提问策略。

2、语文提问策略,老师要学会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不管答案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给与学生积极鼓励。老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引导,学生回答不对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一点提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答案的同时,分析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一味的否定学生的观点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这样学生就会潜意识里不愿意回答问题。这样的语文提问策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是不利的。

3、语文课堂提问要加强拓展课外知识。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教育,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内涵素养,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人格。因此,老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外知识有所针对,使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所拓展。比如对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古文的学习,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作者创作背景的问题,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可以增加相关的知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创新是关键

1、教学要讲究对学生负责,要重视学生是否正真学到了东西,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往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有的老师课堂教的内容浅薄、单一,追求课程的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有部分老师把课堂知识讲的太细,学生得不到一点自主思考的空间,造成学生消极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的表现。

2、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体制中寻求突破和不断革新。要想语文教学模式有所突破和革新就该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作为突破口。首先,老师要设置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理念的提问策略,提出的问题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老师要对问题的层次和知识点有掌控力,课堂提问要讲究时机和课堂氛围。

3、课堂提问策略要以学生为主导。要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转变,首先是角色的转变,课堂要以学生核心。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作为课堂的掌舵者,引导课堂进行的方向,要发挥学生主观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要对学生有信心,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语文教育才能实现革新。

结语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初中语文教育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从课堂提问策略入手,结合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精神人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而努力,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多用心、多努力,相信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