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辅助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助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现仅以20以内数退位减法教学为例,浅谈探寻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供新知识的现实前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美好的事物不但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

运用动画置疑设疑,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小浣熊和小熊猫在热闹的商店中购买文具,小浣熊买了一捆铅笔(十支)后,店里还剩15支铅笔,熊猫要买9支铅笔,请每位售货员(指操作电脑的同学)想一想,店里还剩几支铅笔?为什么?你怎样拿给他?多媒体计算机在人机交互的良好界面上,提供充分感知对象,扩大了学生直接经验的范围。学生得到信息,不断探求问题,思维积极活动起来,为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找到落脚点,能快捷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不但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将认识与情绪联系起来不断加强,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电脑也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与桥梁。

二、参与活动

运用电脑,展示多种推导方式,学生通过协商交流,在实践中伴随着观察和思考活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加强。在学习独立操作,得到正确结果后,电脑将四种方法分别演示出来:(1)把15根铅笔排好,一根一根的减;(2)把15分成10和5,从一捆中拿出一根;(3)把9分成5和4,从15根中分别合出5根、4根;(4)想几加9得15。使每位同学都看到形象直观的推导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寻求最佳答案。

第2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我要吃饼,我要吃饼。”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第3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就化学知识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特殊的难点,必须突破;但就整体来讲,则有一些共性的化学问题亟待计算机辅助其突破:

一、释微观粒子上体现辅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等。

二、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在制作课件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

1、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

演示实验。

2、用电教手段在课件中穿插实验录像,在录像中设置控制按钮,实现教学中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

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进行素质教育有辅助作用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想象。丰富的记忆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及质量为转移的。培养想象力,就必须扩大充实表象的数量,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以扩大已有表象的储备。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

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第4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17-02

语文是一门发现语言之美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简单的文字赏析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简单地说,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美和展现美的过程。但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赏析能力首先就是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文字,形成美丽的语言。语文的基础靠的是大量的文字积累、语言组织技巧的掌握以及不断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使得语文的学习变得枯燥无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和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文、声、像、影充分结合在一起,以教学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解决了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生动、轻松的教学课堂,改变原本沉闷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1 教学情境的构建

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应的技巧外,还要求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一边读课文一边对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行详细的解释,要以恰到好处的声线调动学生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了解文章所展示的场景,但由于教师过多的解释和补充,导致学生的人物代入感较弱,即使学生能够凭借日常的积累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有所认识,也很难与文章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创建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感受课文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在对《》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先要协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生字,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在学生通读一次全文后,教师以图片为课件的开端,以悲怆的中国人被鸦片残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心中的愤怒,以林则徐进行硝烟的图片激发出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可以开始对文章进行细读和分析。《虎门硝烟》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林则徐在虎门以铁腕手段销毁鸦片,国人欢庆的场景,对的描述和硝烟的原因解释并不多。因此,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应对林则徐这一主人公进行介绍,以帮助学生了解林则徐这一人物,增强学生在学习时的人物代入感。

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资源的共享变得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找一些关于林则徐的小故事,使林则徐这一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丰满且有血有肉。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的相关影视片段,令学生感受到鸦片对人们的危害,并产生一种悲愤的心情。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场景并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能够与林则徐的心态产生共鸣,从而对林则徐铁腕硝烟的手段予以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理解文章中所说的:“一大早从各地问询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为何百姓会“激动地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被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所感染,并体会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这一自豪感。

教学情境的构建将一个栩栩如生的情景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真正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情景的构建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情景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刺激,教师所构建出来的教学情境更为真实,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2 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师除了能运用课内的资料外,还能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教学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刺激,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中,色彩鲜艳的图片能够使课文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形象地表现课文所传达的内容,从视觉上对学生进行了刺激。而符合课文内容的音频的插入也能一定程度上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以观看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增强带来很大的帮助。

2.1 基础知识趣味化

学好语文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认字来进行知识积累。基础知识学习的枯燥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大为削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大大减弱。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下基础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在讲生词和生字时,教师可以通过配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对生词和生字进行有效的记忆。如在讲“春”“夏”“秋”“冬”这几个字时,教师可以先分别向学生展现几张不同季节的图片,根据生活的常识和体验,学生通过看图辨认出图中分别所指的季节。在学生进行辨认后,教师分别展现春、夏、秋、冬四张图片,并在播放图片的同时将文字配在图片的中央,教师在黑板上将汉字的笔画顺序、偏旁部首等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字。在分别对“春”“夏”“秋”“冬”这几个字进行讲解后,教师将黑板上的字擦掉并随机播放图片,请学生上台将对应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这样的一种游戏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变得积极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使原本枯燥的基础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对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2 课文知识多元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对课文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使课文内容更丰满,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积累。通过互联网的操作,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使语文的课文知识变得多元化起来。

如在讲《木兰从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动画片《花木兰》,以电影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电影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无奈及其出征时所遇到的艰辛、孤独与危险。以电影播放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另外,安排学生观看豫剧《花木兰》以及让学生朗诵《木兰诗》,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3 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内容有着教好的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进行板书的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宝贵的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机学习,有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能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寻找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应该跟随时展的潮流对自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更强调学习者的需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的、精致的课程资源,作为设计者和教学者要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活动和任务。在实验中,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我们的实验研究组提出了相对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核心,包括了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等主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在教学应用上加强与“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匹配,对传统“翻转课堂”模式的环节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以达到“翻转课堂”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操作环节如下:

1.课程准备

首先是编制导学案。主备教师在该学科集体备课前准备好学案和电子课件,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电子课件,整合优化后上传到“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和“导学”模块。其次是资源的开发和收集,备课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后,依据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微课,或者在其他资源网上收集相关的优质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

2.云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终端观看导学案和视频,观看、阅读、听讲,进行课前学习。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制作课堂展示课件,学习完成后,利用云平台的笔记功能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人人通云教学”平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云课堂教学和学习测评

经过三轮以上的实验教学,在学科组的研究讨论下,形成了在时间和顺序上基本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流程,在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容量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和顺序可以做灵活调整。课堂上,首先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人人通云教学”平台内准备的课件和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接着,学生在小组协作平台上通过同侪互助,形成统一的意见,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在平台互动交流后,排除重复的提问后,提出本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教师在收到各组提出的疑问后,在班上统一对共性问题进行重难点的答疑和小结。最后进行在线测评,教师通过平台的后台统计可以得知学生存在的问题,测试后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

4.提炼深化

通过云平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情况、测验评价成绩,均被实时记录,形成学生云课堂学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技巧、分层能力等进行客观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发现问题,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二、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

1.实验的设计

(1)实验对象。从2014年4月起,在实验校七年级4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1班和4班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其中1班为实验班,共47人;4班为对比班,共46人。(2)研究内容。“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程序,“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及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3)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都由同一教师任教,都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九年义务教材,为了避免实验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干扰变量过多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本实验没有采用一年或一学期的实验周期,而是采用了按教材单元模块的教学来设置实验周期,实验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时间从4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按学校的统一规定,每周2课时,实验时间为12周,共24课时。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也一样,实验班的地理课采用“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4)检测。前测用下学期期中成绩,后测用自编的第三章《走进国家》单元能力检测成绩,,前后测试卷在考后经过的学科组总结和分析,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实验完成后,实验研究人员还应用修改后的初中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量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测量,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2.实验数据分析

其中,n为样本容量,即各班级人数。X是样本的平均数,即测验平均分。S为样本的方差。

3.学习策略的测量及分析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动机、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这几项上呈统计显著(P<.05)。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上更认真投入,思维能力更强,更善于在学习中面对大量信息时,从中选择重要信息进一步学习,更善于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更善于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判断自己对要学习的信息的理解程度,更多地意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更善于备考。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得知,云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学实验是有效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云教学平台的使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教师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锻炼了教师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的能力;其次,利用云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功能,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导学案的设计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颠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必须认真编制导学案,重视导学案的应用

导学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云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败,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引,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冲突”,促使学生为解决“冲突”而自控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提高云教学主导者的全程把控意识

云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兴事物,学生的好奇心也很重,同时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因此,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对云课堂的全程有意识地把控,通过把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把控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师生互动的频率、课堂氛围等.以期让云课堂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3.提倡进行传统教学和云计算辅助教学之间的混合学习

第6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网络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一经推出立即掀起了互联网领域的新浪潮。国外已开展了基于微博的教育应用研究和实践。2009年5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MonicaRankin在YouTube上了在课堂上使用Twitter微博平台的视频,结果表明:将微博引入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踊跃参与教学互动,并产生创新想法。微博的迅速发展为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2.微博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及网络资费的降低,手机、计算机、网络等在大学生中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为微博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2.2微博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3.27亿,并持续增加。微博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并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媒介,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如果能利用学生对微博的强依赖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则必将促进教与学的双丰收。

2.3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无疑,微博的跨时空性、多样性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

3.微博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3.1微博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微博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力求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阅读材料难度应符合或稍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内容也应丰富多彩,使学生在阅读各类型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

3.2微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微博突破了课堂时间限制,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层次互动,有助于语言表达,促进知识内化。微博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会有均等的机会输出语言,不用担心因表达有语法错误而产生心理负担。在微博这种互动共享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有所提高。

3.3微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微博突破了课内阅读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有效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博客上辅助英语学习,扩充阅读量。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微博有利于大量接触语言,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背景知识。

3.4微博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

微博的普及率之高也决定了微博信息的丰富。这些信息正好形成了一个庞大资料库。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将搜集的学习资料在微博上,师生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如今,英语界著名学者如朱泰祺、王长喜、俞敏洪等都开了微博,成为他们的“粉丝”无疑能够加强英语学习。另外,就学生关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等都可在微博上与名人互动。

4.微博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4.1通过微博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之前可以在微博上公布教学任务,并针对新课程提出若干具有趣味性、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事先了解课程内容、解答教师问题并做好课前预习。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微博上,与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也可对个别问题的解答进行指引,同时将在微博上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重点解答。

4.2通过微博对课堂内容进行交流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解、提问、布置作业、提供反馈、做出评估,学生听讲、学习、模仿、练习,学生只是被迫接受这种传授,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传统的读写课相对比较沉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微博教学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能弥补这一缺憾。提高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该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4.3通过微博对课外知识进行补充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受到课时限制,课堂教学很难有效完成全部教学任务。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多接触英语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开展课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外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进行背诵,让学生随意寻取学习资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4.4通过微博进行反馈和评价

课后,学生可以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的感受及对教师的建议通过微博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微博能完整记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测。作为传统评价的补充,这种评估更全面,比如可以观测到学生的活跃度、参与意识及合作意识等。

5.结语

第7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一、忽视视、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深入身心,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各中小学校,而且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CAI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于是,许多老师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至于录音机、投影仪这类常规的电教媒体好像已经过时,不值得去使用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远是为目标服务的,衡量媒体使用的优劣不是看媒体是否高档,是否领先别人,而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方便,高效。

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又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式媒体呢?

二、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现传统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笔者认为,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不当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步入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的误区。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一般,主体板书一直保留至本节结束。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取。如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技术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老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感性的认识。

三、认为上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当然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也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CAI课件。不可否认,不少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很多优秀的CAI课件,并在课堂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不少CAI课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致命的缺陷:1、不能动态跟踪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背景;2、不能实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3、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魅力。还有相当数量的CAI只是生硬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条文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把原本应写在黑板的文字写到了电脑屏幕上去了,最多再拼凑上几个简单动画和乏味的音乐,一个所谓的“多媒体CAI”便出炉了。另外大多数老师经千辛万苦设计出来的CAI课件,仅仅是为某个教师上某一节课而已,其他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而无法使用已有的CAI课件,唯有自己重新设计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CAI课件。而且这种CAI课件由于容量庞大,不利于在网在交流,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因重复开发设计同样的CAI课件而使教学效率大大的降低了。我想,这与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我们实施CAI的目标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衡量CAI的双重标准是:效果,质量标准;时间,精力,费用的支出标准。因此,不哗众取宠地追求表面热闹,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不主张花大量时间去开发设计那种只有一节课寿命的CAI课件,而提倡设计能供多人重复使用、易于网上交流的CAI素材,这样老师们在教学上可直接使用这些CAI素材,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没有那么辛苦,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

四、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好时机。可有了多媒体,圆明园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第8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现象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位计算机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自己开发软件的经验时直言不讳:“虽然CAI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但也是一项需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它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一般是在上公开课或评比课时,才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现象二: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并不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自制课件,但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由学科老师编写稿本,由计算机技术人员编程实现,开发成小型的教学软件,很大一部分学科老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得课件的最佳优势不能发挥出来,且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因操作失误而失败,这就大大抑制了教师自制课件的积极性。

现象三:一般我们上课时用的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而现在多数课件的开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

二、现状的分析虽然CAI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并在教育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如CAI教学系统一次性投入大,费用高,而且CAI技术要求高。因此限制了许多有经验的学科教师亲自编制课件。CAI课件的制作远没能达到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这么方便自由。这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中碰到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但是考虑仔细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如果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只在这种公开课、观摩课来进行教学,装点一下门面的这类情况。其实,我们认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实际上,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有教学应用价值的软件。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小软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有一个用于几何教学的平台叫作“几何画板”它适合用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中使用,同时也能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几何光学与数学模型、几何图像结合密切的部分课程。而且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看的过高,没有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出来的课件有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因此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软件的设计技巧,更要注意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这才有助于提高CAI课件的质量。

三、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不同的软件是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用途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适应各种条件的万能软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流软件都向资源库、平台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显然教育软件也应该走世界软件发展的共同方向。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使音乐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积件是一种思想,它是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模式。积件提出者认为,积件由积件库和积件平台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包括五个部分: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⑵微教学单元库;⑶虚拟积件资源库;⑷资料呈现方式库;⑸教学策略库。积件组合平台则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组合积件库并最终用于教学的软件环境。积件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有效课件。

第9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1.凭借流行音乐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产生之前,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专业教学的声音。在内容方面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培养不予重视;在教学方面注重传统教学的规律与经验,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认识不予重视。课堂几乎采取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原本对音乐课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经历音乐课强压式教学后不再对音乐课感兴趣,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种负担。音乐课不应该死气沉沉,它应当像音乐一样充满快乐,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升学考试一类的考核内容,学生上音乐课是一种等同于娱乐、消遣方式充满轻松活跃气氛的享受,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充满真情实意,并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曲。有些流行音乐在人群之间传唱,学生甚至未经教师传授就已经熟悉,利用流行音乐这个优点教师很容易就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不但不会使学生有生涩感,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有亲切感[2]。由流行音乐作引导让学生学习音乐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進入经典音乐教学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了解经典音乐含义,产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经典音乐的真谛。

许多流行音乐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旋律,它作为音乐首要要素有一定组织、节奏,学生有规律可循因此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旋律的相似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采用流行音乐深化教育内容

2.1 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小学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却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难免会让这些心智尚未成长完全的孩子接触一些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流行歌曲,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端正欣赏观念,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比如在课堂上用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相互搭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赏、去总结,教师针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以歌曲为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集体展示讨论内容及结果,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能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2.2 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为学生后天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培养产生了非凡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学习精神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好的流行音乐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唱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3.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只停留在个人爱好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也是音乐派别之一,它也拥有音乐的基本骨架,教师通过流行音乐来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素养。音乐在特定环境下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时往往能将精神文化境界提升一个档次,能够将作品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具象化。

4.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