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征的故事范文

长征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征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征的故事

第1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然而,投资者增多导致价格太高也有不合理的情况。打个比方,一个好项目已经有了非常著名的A、B、C三家投资者,投资者D、E看到这家公司的品牌非常好,也会投更多钱进来,这是一种人为主导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投资者,大家追求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找到一个好项目,然后与这个好项目一起成长。

现在的IPO市场也没有大家想的这么悲观。最近有的中概股在下跌,这与公司本身的情况有关系,并不是所有中概股都在下跌。如果你把所有中概股的市场数据加起来看,每年都是在增长的。我觉得只看市场波动就说好日子过去了,这也太简单了。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项目?投资人主要看两方面:第一是大市场,第二是项目的团队。只要市场足够大、团队足够强,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企业。

我们比较看重创始人的基因。互联网强调唯快不破,创始人有时候不是团队里最聪明的人,但一定要是反应最快的人,因为团队所有资源都掌握在他手里,他快速做决定就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执行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创始人最终想实现一个怎样的梦想,决定了他的努力程度。

中国的创业和美国的创业不太一样。美国人发现一个机会的时候,通常最多一两个竞争对手,但是在国内,竞争对手要多很多。比如,美国P2P公司Lending Club也就有两三家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会有几千家竞争对手。在这种环境下,你必须做得快,而结果就是不会有创造性创新。

其实,做创造性创新有很大风险,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你需要做的是优化,在一个可用的产品基础上做创新。打个比方,微信并不是第一家做IM的,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它是做IM做得最好的。目前微信的创新没有其他人能跟得上,比如地图、钱包等应用。所以中国有些创新产品是与众不同的,微信、支付宝都是全球找不到第二个的产品。

第2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59-02

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股票市场逐渐完善起来,人们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家的调控手段越来越灵活,股票市场的筹资作用日趋明显。从我国股票市场实际出发,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股指变动与技术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指数变动的真正原因。

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股票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国家利用计划对经济进行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经济规模急剧扩张,靠单一的国家投资不能满足经济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立资金融通市场,从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进行融资。1987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88年在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和股票市场配套改革试点。胡继之(1989)考察后,认为建立股票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收益,上海和深圳地方政府开始主动介入交易所的创立和设计工作。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相继建立,1990年,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3家,全年的交易额为20亿元。2007年,上市公司有1400余家,流通股本18万亿,日交易量达到几千亿元。

股票市场成立还不足20年,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同时,股票市场的监管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为了整顿市场秩序的方式介入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管理,利用行政代替无序竞争。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中国证监会宣布成立,标志着统一监管体制的初步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两所体制,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并存发展,股市流通集中在证券交易所的格局,我国股票市场开始步入正轨。

我国股票市场研究起步晚,相对于西方发达的股票市场,很多研究领域还不完善,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股票市场有两个方向: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层面分析。基本面分析针对公司本身的发展前景、财务结构、经营状况,技术分析注重历史资料分析(成交量、成交价、成交额等),分析股票的供给与需求,对股票市场进行预测。

2 变量选取和模型简介

2.1 变量选取

证券投资学认为股票市场最基本的表现是成交价和成交量,过去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说明股票了过去的市场行为。证券投资学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成交量、成交价资料,以图形分析和指标分析工具来解释、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以上证指数和上证180样本股为研究对象,选取交易量(JYL)、交易价格(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股票换手率(HSL)为研究变量,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为研究区间,利用上证180的编写方法加权得到相关数据,最后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来论证这些变量与股票指数(GZ)的数量关系。

2.2 模型简介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对股票指数与股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由美国计量经济学家格兰杰在1969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首先提出一个包含(x,y)的信息集,然后对信息集X、Y进行平稳性检验,当数据存在不平稳性,然后对数据进行协整,如果不存在协整,就需要对数据处理平稳,当数据平稳后,就可以通过统计回归方法来验证变量x、y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根据格兰杰定义,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X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尤是Y的格兰杰原因(记为“X=>Y”),否则称为非格兰杰原因(记为“X/=>Y”)。

3 实证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变量是平稳序列或者两个相关变量具有协整关系,当两个变量长期存在稳定关系(存在协整)时,就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来检验着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前提是这两个变量为同阶平稳的时间序列。

3.1 变量稳定性检验

检验变量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单位根检验,检验方法有DF检验、ADF检验、和PP检验法,最常用的是ADF检验,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临界值选取采用麦金农法,最优滞后期P选取标准:保证残差项不相关的情况下,同时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作为最佳时滞选取标准,在二者变化量最小时,确定最优滞后长度。对于检验回归中的常数、线性趋势项存在性检验,通过观察观察时间序列图,判定序列中是否存在趋势项与常数。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变量,所有变量都不存在常数项,股票指数变化率(GZ)、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交易量(JYL)为一阶滞后项的一阶单整序列,每股净收益(SY)和股票市盈率(SYL)为为三阶滞后项的单阶单整序列。

3.2 变量协整检验

所有的原变量都存在同阶单整,就可以对股指变化率与其他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于服从过程的变量的协整检验,从检验的手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Engle &Granger,1987)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回归系数的Johansen(1988)检验,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了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及过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换手率(HSL)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交易价格变动率(JG)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交易量(JYL)不存在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每股净收益(SY)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市盈率(SYL)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存在协整关系,仅可以对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股票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检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5%的置信水平下,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不是股票换手率(HSL)的格兰杰原因,而股票换手率(HSL)是股票指数变化率(GZ)的格兰杰原因。交易价格变化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股指变动率(GZ)受换手率(HSL)的影响,但是股指变动率(GZ)变化不是换手率(HSL)的影响因素;交易价格变化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是相互影响的因素。

4 研究结论

(1)通过对2002年6月到2006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指数变动率与换手率、价格变化率、每股净收益、股票市盈率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存在稳定关系。股票市场的交易量与股票指数变动率不存在协整关系。以上说明随着股票市场的完善,在长期条件下,影响股票指数变动率的是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

(2)在长期条件下,人们投资股票更看重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这说明人们的长期投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国家在长期调控可以从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入手对人们进行引导。短期中,股票市场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股票市场波动剧烈,国家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使长期股票市场和短期股票市场结合起来,使得股票市场的运行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韩志国.中国股市根本弊端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3-09-26.

[2]赵丽芬,李玉山.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 2006,(2): 44-55.

[3]张林. 银行间债券市场七天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债券协会网,2006-07-04.

[4]冉茂盛,张宗益,陈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4): 148-152.

第3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经历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上市公司家数由1990年的10家发展到2008年底的1625家;股票市价总值由1990年的12.34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21366.4亿元。那么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本文试图找出股市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观点。①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Levine(1991)和Bencivenga等人(1995)指出流动性强的股市能激励投资者投资高收益但期限较长的项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Atje & Jovanovic(1993)认为股市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股票市场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显著。②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或不相关。Mayer(1988)认为股市对企业增长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Devereux & Smith(1997)未发现股票市场对实际GDP的充分证据。Binswanger(2000)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高增长阶段后,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紧密关联性已经瓦解。Levine & Zeros(1998)采用横截面数据回归方法对47个国家1976-1993年间股市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股市规模、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③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Levine(1997)认为,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负作用。Obstfeld(1994)运用流动性―风险模型表明,在股票市场提高流动性的同时,会导致居民储蓄率下降,减少资本积累,阻碍经济增长。

伴随着深沪两市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于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大致形成两种观点。①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郑江淮等(2000)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型有关;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将逐步提高。殷醒民、谢洁(2001)发现随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交易率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杨再斌、匡霞(2004)也指出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其中有些学者认为,股市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有限。谈儒勇(1999)、李冻菊(2006)等认为股票市场已开始对经济产生影响,但远未达到理想程度。马进、关伟(2006)通过协整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关系非常弱。②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胡宗义、宁光荣(2004)、王志扬、马理(2005)指出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具有明显作用。丁志卿、吴彦艳(2008)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股市没有对我们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此外,梁琪、藤建州(2005)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为负,股市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温军、赵旭峰(2007)指出,沪深股指和GDP之间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市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很小。

二、理论机制: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方式

Pagano(1993)的内生凸性增长模型是阐述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代表性理论。模型假设人口规模不变,经济体系只生产一种投资品,生产率是总资本存量的增函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能够以相同的技术被生产出来。其模型分别表示总产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比。假设折旧率为,则t期的总投资水平,在不考虑政府的两部门封闭经济中,股票市场均衡条件为总储蓄等于总投资,若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为,则。则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其中s为储蓄率,从上式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从以下方面影响经济增长:

第一,储蓄转化途径。股票市场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以提高 ;然而,在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需要资源以维持自身的运转和实现本部门的营业利润,从而

第二,资本边际生产率途径。投资者通过股市收集信息对潜在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提升投资专业化程度高、更具生产性的技术企业的倾向,使生产率得到提高。而且,股票市场还能通过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此外,由于托宾Q效应的作用,企业市值上升也有助于企业更新技术。

第三,储蓄率途径。当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价格上升,会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产生财富效应,一会影响居民收入,直接刺激消费;二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影响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三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消费支出。但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而且由于股票市场良好的流动性降低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人们预防性储蓄,因而在影响私人储蓄率上,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确定。

上述分析表明,股票市场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种理论上的效应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如何?下面我们通过实证分析来进行检验。

三、实证检验

1.变量选择及数据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建立以下实证模型来检验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中经济增长指标采用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Levine & Zervos(1998)提出的衡量股票市场发展有三大指标:规模、流动性和风险分散程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资本化率、交易价值、换手率以表征我国股市发展状况。①资本化率(capital),是上市股票的市价总值与GDP之比,反映股市规模。本文是以沪深两市所每季平均股票市价总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率。其中每季平均市价总值是该季度每月月末市价总值的算数平均。②交易价值(value),为总成交金额与GDP之比,衡量市场交易相对于经济总量的活跃程度,等于沪深两市每季股票总成交金额与季度名义GDP的比率。③换手率(turn),反应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是总成交额与股票市价总值的比重。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数据区间为1999Q1-2008Q4。

2.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在时间序列建模前有必要先检验变量是否平稳,否则可能造成“伪回归”。一般采用ADF方法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5%下,gdp、capptial、value、turn是I(1)过程。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考察经济增长和股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 准则,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为5,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内,样本期内capital、value是gdp的格兰杰成因(单向);而turn和gdp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

(3)协整检验

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如果多个变量是协整的,那它们之间就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我们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分析,得到:

由此可以看出,在1%的置信水平上,gdp对capital、value、turn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得到的标准化系数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①经济增长和股市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表明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对股市的规模扩张作用则不明显。②经济增长和股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股市流动性上升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但是换手率在长期中与经济增长还有在负向作用,虽然显著性水平不高。

四、结论和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二十年来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逐步加强。由于目前股票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股票市场常常因政策、资金炒作等因素产生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运作,推动经济发展,应致力于促进股票市场结构和制度性调整,规范和完善股票市场。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市场规模;调整政府角色、减少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干预,加强政府的监管与引导功能;改善股市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将理性投资者培养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减少股市投机行为。从而促进了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Atje R., Jovanovic,B. Stock Markets and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3

[2]Levine, R., Zervos,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88, 537-558.

[3]丁志卿、吴彦艳:我国股票市场走势对GDP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经济管理,2008(14)

[4]温军、赵旭峰:我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统计与决策,2007(20)

[5]李冻菊: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源自计量经济学的解释,金融研究,2006(9)

[6]马进、关伟: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6(8)

第4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赚钱效应,新增开户数,沪深300股指数

1引言

市场赚钱效应指的是短线交易者的平均赚钱情况,简单地理解,股票指数出现上涨,股民平均来说应该会赚钱。赚钱效应即因股市持续攀升,使原本用于即期的消费转化为股票投资的一种过程。赚钱效应是一种过热的投资行为,社会财富集中于投资,减少了消费,投资的部分就不会有盈利。

2014年12月5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量达10740亿元,远超美国股市此前的成交记录;而随着股指飙升,A股总市值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随着沪深两市大盘指数的不断攀升,赚钱效应逐渐凸显,由于赚钱效应,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高净值客户入场,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新增开户人数也逐渐增加,呈现出与大盘行情相同的走势。

2关系分析和变量选取

2.1指数收益率和新增开户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按照心理分析法理论,大众投资者存在着普遍的心理,即哪里赚钱就会蜂拥而至。在股票市场上,由于指数的不断上涨,投资者们持续的获取投资利润时,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股票交易中,于是新增开户数量会逐渐增加,而且部分休眠账户都会复苏。这时,资金会开始流向股市,投资者交易积极性增加,市场变的活跃会进一步的促进股指的上涨。当市场赚钱效应变得显著时,市场预期更容易好转;投资者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交易更加频繁导致市场交易资金增加,股价也就更容易出现上涨。换个角度,股价的上涨又会进一步推动证券开户人数的增加。

中国新闻网刊登在2009年,新增开户数与股指涨跌关联度超70%。分析指出新增开户人数给股市带来了新的资金,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良好的预期,股价也会随之增加。

2.2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沪深300股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沪深两个市场的新增A股开户数最为被解释变量,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新增开户人数(新增股票账户数指当周新开出的股票账户数)不是以单日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周为单位公布开户人数的,相应的我们将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转化为周K线,统计其一周的指数收益率。本文选取从2014年1月6至2015年1月9日为时间区间,样本个数为50。

中登公司每周按时公布的A股新增开户数,一直被看做股市冷暖的“温度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预判,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其对市场政策的解读与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其实,A股新增开户数与活跃度等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大众对财富的最朴素的心理诉求,而这一诉求必然会带动资金将纳入股票市场,从而对股指产生影响。

2.3 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6日至2015年1月9日的相关数据,研究沪深300股指数周收益率和中登公司公布沪深A股两市的周新增开户数之间的关系。因为考虑到证券交易所处了正常假日之外,还会遇到国家法定节假日(交易所市场不开盘)的影响,因此我们将部分数据进行删除,使统计数据的单位一致。其中新增开户数来自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

(二)数据分析。我们利用数据统计软件Eviews,以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为X,以新增开户数为Y,作出两者之间的散点图,如图所示:

根据散点图,我们可以看出,新增开户数和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呈现一种弱正相关比例。即随着上证指数收益率的不断提高,新增开户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即存在着赚钱效应,但是这种效应非常弱,即赚钱效应不明显。

2.4实证分析

我们以50个样本为数据,以此我们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和可调整的相关系数都为正式,即X与Y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可调整的相关系数小于0.3,为低度相关。另一方方面,解释变量的p值为0.0011,是小于0.05的,我们可以认为模型是通过检验的。(上接63页)3结论

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股票指数收益率与新增开户人数有较弱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用新增开户人数可以看做是赚钱效应的一个弱的指标。

对于整体股票市场来讲,投资者的平均预期是股票的价格变动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可以看做赚钱效应的指标。当现实中的投资者们发现股票市场带来的投资收益回报较高时,就会使得资金流入股市,引起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在文章中我们利用新增开户数来表示赚钱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代表意义,但是也不排除已开账户加大资金投入的状况。

小盘股指数经常是大盘指数的先行指标。为数众多的大众投资者可能更多地参与小盘股的交易,小盘股指数与大盘指数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赚钱效应与大盘指数的差异。在下跌过程中,虽然大盘指数还在下跌,但小盘股指数止跌回升、个股开始活跃,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可能意味着很快市场就会出现止跌回升。相反,上涨过程中,小盘股的滞涨会是不利的信号。 大牛市的尾声往往会出现大盘指数继续上涨而市场赚钱效应不佳的情形。世界各国的股市,大多数大牛市接近尾声、熊市即将来临的时刻,都出现了大盘指数继续攀升而市场赚钱效应不佳的情形。

参考文献:

[1]贾炳君 赵建忠.赚钱效应渐显 上涨趋势不变-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J].国际金融.2012(3).

第5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自6月5日A股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以来,IPO的速度与规模

远远超过市场年初的预期――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已接近5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4年、2005年全年的募资总额。

IPO空前扩容

IPO恢复后,扩容节奏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今年年初和在IPO恢复前,市场普遍预测2006年规模约在300多亿元人民币左右。我们在年初和年中的预期量在300亿~400亿元。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已远远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仅6月份发行的5只新股,规模就已达到232亿元,7月的9只新股则共募集资金190亿元。中国银行(601988)、大秦铁路(601006)两只大盘股融资额就分别达到200亿元、150亿元。

如果算上8月份发行的新股,规模就更大了。截至8月10日,8月份共有7只个股进入发行上市行列,其中中国国航发行16.39亿股,募资46亿元,8月份的规模已达60亿元。仅此,新股恢复发行后短短的两个多月内,规模就已达到480多亿元,超过前两年IPO规模的总和。

按照这样的扩容速度,预计在年内余下的五个月时间内,如果每月发行中小盘新股(规模在1亿股以下)8只,每只个股平均募资4亿元,那么,保守计算未来五个月内中小盘股IPO募资规模也将达160亿元。

再考虑到大盘股的发行,如果年内在工行之外,再发行一两只20亿股以上的大盘股,那么,今年融资总规模将远远高出历史上募资额最多的年份2001年(当年IPO总募资总额仅564亿元)。

全球IPO规模上升

1998年及1999年,日本的NTTDoCoMo以及意大利能源企业Enel分别以183亿美元、166 亿美元,成为当时有史以来全球排名前两位的IPO项目。此后,全球鲜有超过百亿美元的IPO项目。然而近年来,在全球IPO规模再呈增长之势的带动下,接近百亿美元的IPO项目在增多,今年更是再度向上突破百亿美元。

今年7月,募集金额为100亿美元的俄罗斯石油公司IPO项目不仅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而且也可能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三大IPO 项目。从今年起,我国银行的发行上市也逐步进入了全球大型IPO的行列。从国内A股市场来看,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两家过百亿元人民币规模的IPO在今年也创下自1993年以来的新高。

自2003年起,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公布一份全球的IPO调查。其在今年6月21日公布的题为《加速增长――2006 全球IPO趋势》的报告中指出,2005年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共发生IPO活动114宗,集资总额为213亿美元,比2004年高出51%,仅次于美国的210宗IPO活动,居亚洲榜首、全球第二。

实际上,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近年来亚洲成为全球IPO最为活跃的地区,而中国更为突出。全流通改革后,中国大型企业本土发行上市已成必然趋势,中国本土股市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在全球IPO的热潮中,预计未来A 股市场的IPO 仍将保持持续活跃的态势。

入市资金缓解IPO压力

在IPO创下近年新高的同时,资金的扩容亦在同时进行,保持了资本市场的双向扩容。政府正在允许更多的资金合规进入资本市场。

今年6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十条”,其中第七条中就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

“国十条”的意义重大,使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出现了质的飞跃。A股市场新一轮IPO 的启动,很自然地将大量保险资金引入了A股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成为新入市保险资金最大的屯集之所。

这在6月份以来的新股认购中可见一斑。在中国银行的发行中,最大的认购者就是保险公司。参与中行认购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

另外,还有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在新股认购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虽然在中国银行认购中出现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家数不多,但动用的资金数量巨大。正是在保险、财务公司以及基金、券商等机构资金的推动下,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冻结资金一度达到801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可以认为,今年新股发行中,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各类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将组成最大的买家群,其中相当资金属于长线资金,这对缓冲IPO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IPO阶段性特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新股发行已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7月份,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快速上升。6月平均发行市盈率19.78倍、7月份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则上升到26.88倍,已超过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平均水平,达到近四年来的高位,而于7月20日发行1800万股的威尔泰(002058)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35.76倍。

与此同时,7月份新股申购中签率却大幅下降。6月份,新股发行中签率还保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如中工国际(002051)、同州电子(002052)、云南盐化(002053)中签率分别达到0.17%、0.31%、0.44%,但进入7月后新股的中签率已下降到只有万分之几,如7月发行的德美化工(002054)中签率下降至0.049%、得润电子(002055)的中签率也只有0.057%,较6月份大幅下降。

第6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发动机正时系统的传动方式主要有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2种方式,对于皮带传动正时系统,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因此目前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仍然是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传动方式的主流。下面就对采用皮带传动(图1)的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其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维修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1 正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1)正时皮带

正时皮带一般采用人造橡胶或氯丁橡胶材料制成,其内部的张力线由玻璃纤维进行强化。为了增强耐磨性,正时皮带的背面一般是聚酰胺材质,而正时皮带的耐温中间层则保证了各种材料可以发挥卓越性能。正时皮带将曲轴与凸轮轴连接起来,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水泵或机油泵。正时皮带与正时链条相比,皮带不需要且工作区也不用密封,通过简单的塑料挡罩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质的侵入。

(2)张紧轮(图2)

正时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正时皮带要有合适的张紧力,才能使正时系统各部件正确配合工作。正时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正时皮带会由于曲轴的拉伸载荷以及温度的波动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将导致凸轮轴相位滞后,气门正时延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紧轮(张紧器)就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正时皮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车辆的保养过程中,仍需要检查张紧轮的性能以及正时皮带的张紧力,如有必要,需要对张紧轮进行更换。在众多张紧轮产品中,INA张紧轮和惰轮具有可循环使用、低噪声、低脂流失、精确引导正时皮带以及不受热膨胀或其他环境影响等特点,在汽车售后零部件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3)惰轮(图3)

情轮在前端轮系中用以引导正时皮带的走向,或当正时皮带较长时用来稳定正时皮带,从而降低皮带工作时产生的振动。

2 正时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

鉴于正时系统的重要性,大多数汽车厂商规定的车辆保养项目中,发动机正时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必需的项目。由于橡胶材质的皮带易老化,或者由于张紧轮的原因而出现皮带正时错位甚至皮带断裂等故障,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此外,不正确的安装也会引起发动机部件的故障。

在一些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政策中,正时系统传动部件必须定期成套更换。正时系统传动部件成套更换的理念在国外已经很普遍,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将国外的套装产品引入国内或新推出了正时套装产品,例如INA在汽车售后市场推出了单个正时产品、张紧轮套装(SET)、正时套装(KIT)、正时水泵套装(KIT+WP)等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可靠的原厂品质,能够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高品质正时系统部件的需求。套装产品可以使维修企业不必再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部件,保证了部件质量的可靠性,而且也增加了维修企业的单车利润。

下面,对正时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1)张紧轮变形和出现裂痕(图4)

主要原因:该现象是安装不当引起的。安装张紧轮时,没有按照规定将张紧轮调节到正确的位置,使得正时皮带张紧力调节不当,造成张紧轮工作时发生干涉而出现碰撞。

(2)张紧轮底座断裂(图5)

主要原因:由于张紧轮调节过紧,使得张紧轮指针始终处于张紧力过大状态。当发动机负荷过大时,张紧轮不能正常调节正时皮带的张紧力,导致张紧轮疲劳,最终导致底座断裂。

(3)张紧轮底座有敲击痕迹(图6)

主要原因:由于张紧轮调节过松,在发动机运转时,张紧轮的刻度底座与指针盘发生敲击,会产生持续的异响,并在刻度底座上产生黑点。

(4)张紧轮指针断裂(图7)

主要原因:由于采用了不标准的安装方法,使得张紧轮调节不正确。此款张紧轮在安装并张紧时,需要调节水泵来张紧正时皮带,不允许调整张紧轮指针来张紧正时皮带。

(5)张紧轮正时底座断裂(图8)

主要原因:由于正时调节错误,张紧轮正时点没能正确对中。安装时没有使用正时皮带安装专用工具,造成张紧轮调整过度。当发动机负荷过大时,张紧轮不能正常谓节,导致正时底座断裂。

(6)张紧轮螺栓断裂(图9)

主要原因:由于拧紧力矩过大,在拧紧螺栓时没有使用扭力扳手,因此在拧紧螺栓时需要按制造商规定的力矩拧紧螺栓。

(7)张紧轮有少量脂泄漏(图10)

主要原因:由于在张紧轮静态装配时加注了过量的脂,张紧轮在运转时发生热胀。会挤出一些脂,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张紧轮的使用。

第7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债券市场 国际化 风险传导 货币兑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债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债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债券发行、债券交易、债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由国内债券市场转变成国际性的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作为新兴债券市场,无论从债券发行主体、债券投资者、还是发行币种来看,其对外开放程度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投资理念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整体开放程度还较低,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正在不断出台。

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一)债券筹资开放

1.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1993年6月26日,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4000万美元外币企业债券,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开创了我国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先河。另外,国开2003年美元债为国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作了探索,是我国首只国内金融机构外币债券,该只债券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运作的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发行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也在国家开放银行之后,于2005年10月28日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境内外币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2. 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从2002年开始,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就寻求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满足其贷款需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了研究。200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四部委以联合公告的形式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政策框架。

(二)债券投资开放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国内投资者在境内投资外币债券的积极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内发行了一期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外币债券的机会,实现了国内投资者境内投资外币债券,但目前只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汇经营权的金融机构;2005年10月28日,进出口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货币自由兑换程度低,因此国内机构和国外机构在国内发行外币债券的规模不会太大。

随着2002年12月我国QFII制度的推出,具有一定资格的国外投资者可通过QFII制度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投资于我国国内的人民币债券。但是我国的QFII制度只涉及交易所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主体部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没有允许QFII进行债券投资。且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目前QFII的投资规模还不是很大。另外,亚洲债券基金一期、二期分别于2003、2005年实施,作为国外机构投资国内本币债券的形式,投资于本地区货币计值的亚洲债券。

在2004年3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与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债券簿记系统经过几年的酝酿后终于实现了联网,内地经批准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跨越两个系统的联网直接持有及买卖CMU债务工具,从而增加了一条国内投资者可直接投资香港市场流通的外币债券的渠道。另外我国QDII制度的实施,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DII制度无疑是促进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外币债券开放的有效措施,是下一步我国债券投资开放的重点。(蔡国喜,2004)

(三)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自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准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2005年,人民银行在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试点的框架下,对在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的可行性和有关的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为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一个政策框架。

《暂行办法》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获准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100亿元。从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市场反应积极,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认购数量均远高于债券发行规模。

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突破口,是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满足境外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合理的投资应当是股票、国债、公司债、投资基金的有效组合。境外投资者一向注重投资资金的三性,即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其安全性与流动性。债券市场国际化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可以使境外投资者更大范围寻求高收益证券投资的需要,规避风险, 优化资产组合。

(二)债券市场国际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对外开放债券市场必然使得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制度得到更好的规范,在透明度、流动性、发行技术、销售效率、国民待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应参照国外发达、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对不规范之处进行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我国债券市场。

(三)实现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争取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主导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外部资源为本国经济所用,使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中得以发挥。通过加快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可以促进相关债券市场制度、运作方式、监管体系和支付清算系统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育一个国际化的债券市场,使得我国在未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贡献,获得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主导权,并可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区域资源的帮助。

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与一国金融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目前,随着我国资本流入规模的扩大、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以及资本项下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这既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又可能带来与资本流动相关的一系列风险的产生。

1. 国际跨市场风险传导。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与此同时会带来资本市场的风险。这里所指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开放给市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波动溢出效应。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在资本流动、市场运作等方面联系的加强使得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关联度增加,这会增加其他国家市场动荡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波动会通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投资行为的改变,传送到本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2. 国内市场间风险传导。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在本国市场存在明显的盈利空间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将不可避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金融机构在某一金融子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通过资金交易的纽带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跨市场风险传导也是目前国内金融风险监管的一个主要政策议题。

3. 金融创新风险。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为我国带来一个金融创新的。金融创新的作用是双向的,它既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活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建议

根据我国实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方面,通过运用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等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因此,这一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应当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测体系。另外,我国应继续实行审慎的外债政策,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

同时,随着人民币向完全可兑换方向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快,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国际游资(热钱)的管理和监测,强化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

(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债券市场工具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缺乏避险工具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的工具。随着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广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风险敏感度日益上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不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这将制约金融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等工具的创新,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

这里的法制建设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当今的金融市场特征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国际化、自由化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加强,由此对于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国际惯例,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修改、完善银行业及证券业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国际化的进程。能否在日益开放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下管理好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已经是左右证券市场发展及开放进程的重大因素。

(四)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应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齐头并进。

债券市场国际化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应该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推进,不能单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而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只有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监管体制已经基本健全等条件齐备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推动证券市场开放进程,最终实现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蔡国喜,“对外开放:债市必经之路”,数字财富,2004年第12期

[2] 蔡国喜,“我国债券市场如何走向对外开放”,中国债券信息网,2005年

[3] 李文龙,“亚洲债券基金的由来与发展”[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5年第22期

[4] 赵延明,高建军,刘铭英,“我国国债市场的国际化”[J],金融经济,2006年6月

第8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90-03

一、引言

中央银行要使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完全充分地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主导着金融体系,银行信用的成本和可得性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但是,随着股票市场的深化和发展,银行体系在一国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下降,股票市场作为融资渠道、资源配置和产权交易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增强,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另外,传统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抑制通货膨胀即保持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稳定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最终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对经济增长日益重要并且与消费价格水平相关的资产市场价格股票价格是否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中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激烈争论和中央银行的极大关注,这就使以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受到挑战;以及随着证券市场深度与广度的扩大,股票市场成为银行信贷渠道以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又一重要渠道,从而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产生了影响;最后还包括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在下降。

二、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传导经历如下过程:当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变化一方面通过影响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直接使企业和消费者增加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化,从而引起金融市场利率以及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支出和总需求。在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通道,银行信用的成本和可得性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但随着股票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大企业以及原来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才能获得资金的大量中小企业都能低成本地进入股市直接融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货币政策主通道的地位将大打折扣,而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则日益突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传统的、教科书式论述的是凯恩斯的理论,即央行的政策调整先影响市场短期利率,再传导到长期利率,影响投资水平,进而影响实际经济。股票价格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从而影响社会信用规模和实际经济活动。财富效应,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居民的消费支出由居民的毕生财富决定,人的毕生财富由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及金融财富组成,而金融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普通股;当股价上升时,金融财富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支出将增加,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当然股价的短期爆发性上扬,对消费者而言只是暂时性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较小。但如果股市的繁荣是长期而稳定的,居民的金融财富将持续增长,居民的消费支出将会增加。此外,长期稳定发展的股市还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从而增加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增加消费支出。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新经济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带动股市持续上涨、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利率对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影响。一般地讲,升息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成本而减少投资需求。但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使公司盈利和价格――收益比率上升,同时投资者从股市的回报率高于利息成本,这必然会削弱利率对消费和借债入市需求的影响。从这几年美国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操作结果来看,利率对股市价格的影响已有所改变,表现在:一方面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在下降,另一方面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加大。以前,美联储调息对股市影响很大,当利率上调,股市价格通常是大跌;当利率下调时,股市价格上涨。而近几年从美国联储利率调整的影响力来看,股市投资者是透过利率的变动来预期美国经济走势而非利率本身的含义,也就是说,当利率上调时,股市也同时大涨(个别情况除外),因为利率上调意味着经济的增长趋势;如果利率下调,其意味着经济的疲软,股市也随之下跌。利率与股价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变,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力已在下降。相反,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经常要考虑股市走势的因素。如2001年3月20日美联储调整利率多少与股市的发展动向有关,尤其是考虑到调整前股市财富缩水对消费支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又如2001年4月18日,美联储在降息的公告中表示,持续下跌的股票价格、制造业疲软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是促使联储今日降息的主要原因。

三、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政策立足于保持币值稳定,多将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作为目标。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票价格的变动已经开始对一般价格水平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生活水平(在此意义上与商品价格的作用一样),因为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股票价格的上升会改善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从而通过财富渠道带来一般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膨胀,同时,股票价格的膨胀与消费品价格的膨胀一样会歪曲价格信号,误导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决策,从而造成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不当。股票价格的快速攀升还可能会促进企业过度投资或促使投资者过分贷款投资股市,助长股市泡沫。从理论上说,股票价格的膨胀有可能造成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膨胀,因为财富效应会增加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刺激消费者花费他们的股票收益。即使在产品市场的买方条件下,股票价格的猛涨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膨胀没有什么影响,中央银行也仍然应该关注股票价格的膨胀。因为股票价格的膨胀与消费品价格的膨胀一样会歪曲价格信号,从而造成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不当。股票价格的快速攀升可能会促使公司过度投资或促使投资者过分贷款,因为他们可能在未来的资本收益上下赌注。股票价格膨胀的另一个巨大风险在于它的高度波动性。这种高度的波动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金融与经济的不稳定。历史的经验证明,股票市场持续的泡沫时间越长,它爆破的声音就越大,对实体经济的损害就越严重。另一方面,一旦股票价格剧跌,则会使企业和个人的财富大幅缩水,从而动摇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并大量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同时,由于银行抵押品价值的缩水而使银行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诱发信贷危机,这些情况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引发严重的通货紧缩。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急剧下跌引起的通货紧缩才是真正可怕的通货紧缩。因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剧跌意味着个人和企业财富的急剧减少,严重动摇人们的消费信心,减少消费支出。同时,由于银行抵押品价值的缩水而使银行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这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因此,至少从理论上看,将一般物价水平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不完全的。实践中,人们还发现,股票价格的过度上升往往出现在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背离往往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局面。

四、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金融当局采纳的主要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数量理论,即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成有规则的正比关系,比如,每年增长6%~7%,以保证经济在无通货膨胀下按自然率水平稳定增长。但随着货币流通速度变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与国际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收入型货币数量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益下降,人们发现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经济中,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都越来越令人不满意。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函数发生变化,使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之间出现较大差异,而在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仅仅考虑的是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因而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间的关系并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的全貌。从货币供给看,货币供给量是由央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共同决定的,而后三者对信用创造的影响在日益增强,而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也是影响这三者行为的重要方面。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货币的供需,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做法受到挑战。

五、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再贴现、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传统货币工具的三大法宝,这三个工具都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有效地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消费、投资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深度与广度的扩大,股票市场成为银行信贷渠道以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又一重要渠道,金融结构的变化使再贴现、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弱化,而公开市场操作则以其更富弹性、更具市场化而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因此,可以说股票市场的发展使公开市场操作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小结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尤其在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然而对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 and M. Gertler, 1995, 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 Journal of Econo

mic Perspectives, Vol.9, No.4, Fall.

[2]Bernanke, Ben and Gertler Mark, 1999, 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 Volatility, in New C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

[J].Kansas Cit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3]Bernanke, Ben and Gertler Mark, 2001,Should Central Banks Respond to Movements in Asset Prices American Economic Rev

iew[J], May.

[4]戴有根.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金融研究,2000,(9).

[5]冯用富.货币政策能对股价的过度波动做出反应吗[J].经济研究,2003,(1).

[6]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

第9篇:长征的故事范文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也在逐渐的发展,这使得股票市场的变动将对我国的经济市场产生越来越深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和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它会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干扰我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另一方面,股票资产的价格变动也会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最终作用于经济结构。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场的变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一旦货币政策变动,必将对股票市场产生冲击。

二、货币政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

(一)扩张性政策对股市的冲击

本研究以SVAR为依据,就政策的变动将会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众所周知,我国的各项货币政策都是由中央银行颁布,并下发到各个单位和财务部门的,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因此,当中央银行办不了扩张性政策时,上交所的股票变回由于受到了货币变动的影响,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1]。并且,这种趋势将会在政策颁布第三个月的时候对股市产生最大化的瞬时作用;而后,在第六个月时,这种对股市的瞬时冲击作用便会逐渐地减弱并消失。与此同时,深交所的股票则会在政策出台的初期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其股票的价格会在政策实施两个月时出现小幅度的下跌,之后在上涨;在第三个月时的作用会达到最大,之后减弱;并在第六个月基本消失。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上交所还是深交所,都会受到股票变动的冲击,虽然其波动的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验证了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股市的理论。

(二)影响股市的传导机制

据调查分析发现,会直接对股市产生冲击的因素主要有资金量、利率、价格与实际产出四大类,其中,价格与实际产出都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都会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货币政策利用实际产出和价格对股市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货币的供应量会对价格产生冲击。当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呈现上升政策,即采用扩张性政策时,就会使物价上升,这样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就会在两个月的时候价格会产生最大化的瞬时影响;在三个月后这种影响产生的通货膨胀率才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虽然这种影响会在六个月后基本消失,但是其对股市的影响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其次,货币的供应量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冲击。当由于货币政策的变化而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对实际产出产生的瞬时作用便会在第二个月时变成负数,在四个月时才能够变成正数,并在第六个月消失。但是在这一阶段内,其实际产出便会由于货币的增长而导致产出的百分比下降,从而阻碍实际产出的发展,进而对股市产生冲击。

三、提高股市稳定性的方案

(一)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修订并实施了《公司法》、《证券法》,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股票市场的诸多不健全现象,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建设在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意识淡薄以及对于“圈钱”行为的惩罚过轻,损害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3]。更是有专家直接指出,股市只片面的发挥了其融资的功能,而对于更加重要的投资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公共监督功能,以及对公司的治理等功能却不见了踪影。在美国的资本运作市场中,政府以对经济产品的购买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制订了许多保护性措施,其中对中下型投资者更加具有保护效用,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进行严惩。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该出台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维护及稳定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障证券在上市、清算以及过户与资产在管理方面的安全,使得市场可以在一个良好的发展轨道上继续前进。

(二)尊重股市的运行规律

首先,我国的政府机构要明确自己在资本市场中守望者的角色,不要将自己当成市场的裁判员和运动员,要尽可能的减少自己对股市的干扰,将自己从造成股市严重波动的始作俑着的身份中脱离出来[4]。因此,政府需要全面的尊重股市自己的市场运行规律,全面的履行自己应尽的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虽然股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不正常的市场行为,这些行为是不能只依靠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约束的,而是需要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自我完善,政府需要做的只是让监督管理工作呈现常态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