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征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然而,投资者增多导致价格太高也有不合理的情况。打个比方,一个好项目已经有了非常著名的A、B、C三家投资者,投资者D、E看到这家公司的品牌非常好,也会投更多钱进来,这是一种人为主导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投资者,大家追求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找到一个好项目,然后与这个好项目一起成长。
现在的IPO市场也没有大家想的这么悲观。最近有的中概股在下跌,这与公司本身的情况有关系,并不是所有中概股都在下跌。如果你把所有中概股的市场数据加起来看,每年都是在增长的。我觉得只看市场波动就说好日子过去了,这也太简单了。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项目?投资人主要看两方面:第一是大市场,第二是项目的团队。只要市场足够大、团队足够强,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企业。
我们比较看重创始人的基因。互联网强调唯快不破,创始人有时候不是团队里最聪明的人,但一定要是反应最快的人,因为团队所有资源都掌握在他手里,他快速做决定就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执行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创始人最终想实现一个怎样的梦想,决定了他的努力程度。
中国的创业和美国的创业不太一样。美国人发现一个机会的时候,通常最多一两个竞争对手,但是在国内,竞争对手要多很多。比如,美国P2P公司Lending Club也就有两三家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会有几千家竞争对手。在这种环境下,你必须做得快,而结果就是不会有创造性创新。
其实,做创造性创新有很大风险,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你需要做的是优化,在一个可用的产品基础上做创新。打个比方,微信并不是第一家做IM的,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它是做IM做得最好的。目前微信的创新没有其他人能跟得上,比如地图、钱包等应用。所以中国有些创新产品是与众不同的,微信、支付宝都是全球找不到第二个的产品。
关键词: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59-02
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股票市场逐渐完善起来,人们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家的调控手段越来越灵活,股票市场的筹资作用日趋明显。从我国股票市场实际出发,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股指变动与技术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指数变动的真正原因。
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股票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国家利用计划对经济进行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经济规模急剧扩张,靠单一的国家投资不能满足经济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立资金融通市场,从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进行融资。1987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88年在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和股票市场配套改革试点。胡继之(1989)考察后,认为建立股票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收益,上海和深圳地方政府开始主动介入交易所的创立和设计工作。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相继建立,1990年,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3家,全年的交易额为20亿元。2007年,上市公司有1400余家,流通股本18万亿,日交易量达到几千亿元。
股票市场成立还不足20年,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同时,股票市场的监管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为了整顿市场秩序的方式介入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管理,利用行政代替无序竞争。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中国证监会宣布成立,标志着统一监管体制的初步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两所体制,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并存发展,股市流通集中在证券交易所的格局,我国股票市场开始步入正轨。
我国股票市场研究起步晚,相对于西方发达的股票市场,很多研究领域还不完善,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股票市场有两个方向: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层面分析。基本面分析针对公司本身的发展前景、财务结构、经营状况,技术分析注重历史资料分析(成交量、成交价、成交额等),分析股票的供给与需求,对股票市场进行预测。
2 变量选取和模型简介
2.1 变量选取
证券投资学认为股票市场最基本的表现是成交价和成交量,过去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说明股票了过去的市场行为。证券投资学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成交量、成交价资料,以图形分析和指标分析工具来解释、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以上证指数和上证180样本股为研究对象,选取交易量(JYL)、交易价格(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股票换手率(HSL)为研究变量,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为研究区间,利用上证180的编写方法加权得到相关数据,最后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来论证这些变量与股票指数(GZ)的数量关系。
2.2 模型简介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对股票指数与股票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由美国计量经济学家格兰杰在1969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首先提出一个包含(x,y)的信息集,然后对信息集X、Y进行平稳性检验,当数据存在不平稳性,然后对数据进行协整,如果不存在协整,就需要对数据处理平稳,当数据平稳后,就可以通过统计回归方法来验证变量x、y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根据格兰杰定义,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X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尤是Y的格兰杰原因(记为“X=>Y”),否则称为非格兰杰原因(记为“X/=>Y”)。
3 实证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变量是平稳序列或者两个相关变量具有协整关系,当两个变量长期存在稳定关系(存在协整)时,就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来检验着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前提是这两个变量为同阶平稳的时间序列。
3.1 变量稳定性检验
检验变量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单位根检验,检验方法有DF检验、ADF检验、和PP检验法,最常用的是ADF检验,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临界值选取采用麦金农法,最优滞后期P选取标准:保证残差项不相关的情况下,同时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作为最佳时滞选取标准,在二者变化量最小时,确定最优滞后长度。对于检验回归中的常数、线性趋势项存在性检验,通过观察观察时间序列图,判定序列中是否存在趋势项与常数。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变量,所有变量都不存在常数项,股票指数变化率(GZ)、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交易量(JYL)为一阶滞后项的一阶单整序列,每股净收益(SY)和股票市盈率(SYL)为为三阶滞后项的单阶单整序列。
3.2 变量协整检验
所有的原变量都存在同阶单整,就可以对股指变化率与其他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于服从过程的变量的协整检验,从检验的手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Engle &Granger,1987)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回归系数的Johansen(1988)检验,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了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及过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换手率(HSL)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交易价格变动率(JG)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交易量(JYL)不存在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每股净收益(SY)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市盈率(SYL)在95%的条件下存在2个协整关系,在99%的情形下含有1个协整关系。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存在协整关系,仅可以对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与股票换手率(HSL)、交易价格变动率(JG)、股票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利用eviews5.1对变量进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检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5%的置信水平下,股票指数变化率(GZ)不是股票换手率(HSL)的格兰杰原因,而股票换手率(HSL)是股票指数变化率(GZ)的格兰杰原因。交易价格变化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股指变动率(GZ)受换手率(HSL)的影响,但是股指变动率(GZ)变化不是换手率(HSL)的影响因素;交易价格变化率(JG)、每股净收益(SY)、股票市盈率(SYL)与股票指数变化率(GZ)是相互影响的因素。
4 研究结论
(1)通过对2002年6月到2006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指数变动率与换手率、价格变化率、每股净收益、股票市盈率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存在稳定关系。股票市场的交易量与股票指数变动率不存在协整关系。以上说明随着股票市场的完善,在长期条件下,影响股票指数变动率的是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
(2)在长期条件下,人们投资股票更看重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这说明人们的长期投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国家在长期调控可以从换手率、价格变化率、股票收益、股票市盈率入手对人们进行引导。短期中,股票市场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股票市场波动剧烈,国家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使长期股票市场和短期股票市场结合起来,使得股票市场的运行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韩志国.中国股市根本弊端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3-09-26.
[2]赵丽芬,李玉山.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 2006,(2): 44-55.
[3]张林. 银行间债券市场七天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债券协会网,2006-07-04.
[4]冉茂盛,张宗益,陈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4): 148-152.
[关键词]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经历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上市公司家数由1990年的10家发展到2008年底的1625家;股票市价总值由1990年的12.34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21366.4亿元。那么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本文试图找出股市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观点。①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Levine(1991)和Bencivenga等人(1995)指出流动性强的股市能激励投资者投资高收益但期限较长的项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Atje & Jovanovic(1993)认为股市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股票市场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显著。②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或不相关。Mayer(1988)认为股市对企业增长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Devereux & Smith(1997)未发现股票市场对实际GDP的充分证据。Binswanger(2000)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高增长阶段后,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紧密关联性已经瓦解。Levine & Zeros(1998)采用横截面数据回归方法对47个国家1976-1993年间股市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股市规模、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③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Levine(1997)认为,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负作用。Obstfeld(1994)运用流动性―风险模型表明,在股票市场提高流动性的同时,会导致居民储蓄率下降,减少资本积累,阻碍经济增长。
伴随着深沪两市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于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大致形成两种观点。①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郑江淮等(2000)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型有关;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将逐步提高。殷醒民、谢洁(2001)发现随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交易率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杨再斌、匡霞(2004)也指出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其中有些学者认为,股市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有限。谈儒勇(1999)、李冻菊(2006)等认为股票市场已开始对经济产生影响,但远未达到理想程度。马进、关伟(2006)通过协整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关系非常弱。②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胡宗义、宁光荣(2004)、王志扬、马理(2005)指出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具有明显作用。丁志卿、吴彦艳(2008)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股市没有对我们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此外,梁琪、藤建州(2005)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为负,股市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温军、赵旭峰(2007)指出,沪深股指和GDP之间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市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很小。
二、理论机制: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方式
Pagano(1993)的内生凸性增长模型是阐述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代表性理论。模型假设人口规模不变,经济体系只生产一种投资品,生产率是总资本存量的增函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能够以相同的技术被生产出来。其模型分别表示总产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比。假设折旧率为,则t期的总投资水平,在不考虑政府的两部门封闭经济中,股票市场均衡条件为总储蓄等于总投资,若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为,则。则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其中s为储蓄率,从上式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从以下方面影响经济增长:
第一,储蓄转化途径。股票市场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以提高 ;然而,在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需要资源以维持自身的运转和实现本部门的营业利润,从而
第二,资本边际生产率途径。投资者通过股市收集信息对潜在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提升投资专业化程度高、更具生产性的技术企业的倾向,使生产率得到提高。而且,股票市场还能通过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此外,由于托宾Q效应的作用,企业市值上升也有助于企业更新技术。
第三,储蓄率途径。当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价格上升,会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产生财富效应,一会影响居民收入,直接刺激消费;二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影响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三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消费支出。但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而且由于股票市场良好的流动性降低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人们预防性储蓄,因而在影响私人储蓄率上,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确定。
上述分析表明,股票市场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种理论上的效应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如何?下面我们通过实证分析来进行检验。
三、实证检验
1.变量选择及数据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建立以下实证模型来检验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中经济增长指标采用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Levine & Zervos(1998)提出的衡量股票市场发展有三大指标:规模、流动性和风险分散程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资本化率、交易价值、换手率以表征我国股市发展状况。①资本化率(capital),是上市股票的市价总值与GDP之比,反映股市规模。本文是以沪深两市所每季平均股票市价总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率。其中每季平均市价总值是该季度每月月末市价总值的算数平均。②交易价值(value),为总成交金额与GDP之比,衡量市场交易相对于经济总量的活跃程度,等于沪深两市每季股票总成交金额与季度名义GDP的比率。③换手率(turn),反应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是总成交额与股票市价总值的比重。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数据区间为1999Q1-2008Q4。
2.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在时间序列建模前有必要先检验变量是否平稳,否则可能造成“伪回归”。一般采用ADF方法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5%下,gdp、capptial、value、turn是I(1)过程。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考察经济增长和股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 准则,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为5,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内,样本期内capital、value是gdp的格兰杰成因(单向);而turn和gdp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
(3)协整检验
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如果多个变量是协整的,那它们之间就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我们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分析,得到:
由此可以看出,在1%的置信水平上,gdp对capital、value、turn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得到的标准化系数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①经济增长和股市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表明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对股市的规模扩张作用则不明显。②经济增长和股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股市流动性上升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但是换手率在长期中与经济增长还有在负向作用,虽然显著性水平不高。
四、结论和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二十年来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逐步加强。由于目前股票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股票市场常常因政策、资金炒作等因素产生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运作,推动经济发展,应致力于促进股票市场结构和制度性调整,规范和完善股票市场。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市场规模;调整政府角色、减少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干预,加强政府的监管与引导功能;改善股市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将理性投资者培养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减少股市投机行为。从而促进了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Atje R., Jovanovic,B. Stock Markets and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3
[2]Levine, R., Zervos,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88, 537-558.
[3]丁志卿、吴彦艳:我国股票市场走势对GDP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经济管理,2008(14)
[4]温军、赵旭峰:我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统计与决策,2007(20)
[5]李冻菊: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源自计量经济学的解释,金融研究,2006(9)
[6]马进、关伟: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6(8)
【关键词】赚钱效应,新增开户数,沪深300股指数
1引言
市场赚钱效应指的是短线交易者的平均赚钱情况,简单地理解,股票指数出现上涨,股民平均来说应该会赚钱。赚钱效应即因股市持续攀升,使原本用于即期的消费转化为股票投资的一种过程。赚钱效应是一种过热的投资行为,社会财富集中于投资,减少了消费,投资的部分就不会有盈利。
2014年12月5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量达10740亿元,远超美国股市此前的成交记录;而随着股指飙升,A股总市值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随着沪深两市大盘指数的不断攀升,赚钱效应逐渐凸显,由于赚钱效应,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高净值客户入场,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新增开户人数也逐渐增加,呈现出与大盘行情相同的走势。
2关系分析和变量选取
2.1指数收益率和新增开户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按照心理分析法理论,大众投资者存在着普遍的心理,即哪里赚钱就会蜂拥而至。在股票市场上,由于指数的不断上涨,投资者们持续的获取投资利润时,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股票交易中,于是新增开户数量会逐渐增加,而且部分休眠账户都会复苏。这时,资金会开始流向股市,投资者交易积极性增加,市场变的活跃会进一步的促进股指的上涨。当市场赚钱效应变得显著时,市场预期更容易好转;投资者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交易更加频繁导致市场交易资金增加,股价也就更容易出现上涨。换个角度,股价的上涨又会进一步推动证券开户人数的增加。
中国新闻网刊登在2009年,新增开户数与股指涨跌关联度超70%。分析指出新增开户人数给股市带来了新的资金,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良好的预期,股价也会随之增加。
2.2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沪深300股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沪深两个市场的新增A股开户数最为被解释变量,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新增开户人数(新增股票账户数指当周新开出的股票账户数)不是以单日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周为单位公布开户人数的,相应的我们将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转化为周K线,统计其一周的指数收益率。本文选取从2014年1月6至2015年1月9日为时间区间,样本个数为50。
中登公司每周按时公布的A股新增开户数,一直被看做股市冷暖的“温度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预判,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其对市场政策的解读与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其实,A股新增开户数与活跃度等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大众对财富的最朴素的心理诉求,而这一诉求必然会带动资金将纳入股票市场,从而对股指产生影响。
2.3 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6日至2015年1月9日的相关数据,研究沪深300股指数周收益率和中登公司公布沪深A股两市的周新增开户数之间的关系。因为考虑到证券交易所处了正常假日之外,还会遇到国家法定节假日(交易所市场不开盘)的影响,因此我们将部分数据进行删除,使统计数据的单位一致。其中新增开户数来自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
(二)数据分析。我们利用数据统计软件Eviews,以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为X,以新增开户数为Y,作出两者之间的散点图,如图所示:
根据散点图,我们可以看出,新增开户数和沪深300股指数收益率呈现一种弱正相关比例。即随着上证指数收益率的不断提高,新增开户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即存在着赚钱效应,但是这种效应非常弱,即赚钱效应不明显。
2.4实证分析
我们以50个样本为数据,以此我们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和可调整的相关系数都为正式,即X与Y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可调整的相关系数小于0.3,为低度相关。另一方方面,解释变量的p值为0.0011,是小于0.05的,我们可以认为模型是通过检验的。(上接63页)3结论
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股票指数收益率与新增开户人数有较弱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用新增开户人数可以看做是赚钱效应的一个弱的指标。
对于整体股票市场来讲,投资者的平均预期是股票的价格变动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可以看做赚钱效应的指标。当现实中的投资者们发现股票市场带来的投资收益回报较高时,就会使得资金流入股市,引起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在文章中我们利用新增开户数来表示赚钱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代表意义,但是也不排除已开账户加大资金投入的状况。
小盘股指数经常是大盘指数的先行指标。为数众多的大众投资者可能更多地参与小盘股的交易,小盘股指数与大盘指数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赚钱效应与大盘指数的差异。在下跌过程中,虽然大盘指数还在下跌,但小盘股指数止跌回升、个股开始活跃,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可能意味着很快市场就会出现止跌回升。相反,上涨过程中,小盘股的滞涨会是不利的信号。 大牛市的尾声往往会出现大盘指数继续上涨而市场赚钱效应不佳的情形。世界各国的股市,大多数大牛市接近尾声、熊市即将来临的时刻,都出现了大盘指数继续攀升而市场赚钱效应不佳的情形。
参考文献:
[1]贾炳君 赵建忠.赚钱效应渐显 上涨趋势不变-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J].国际金融.2012(3).
上市公司中集中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随着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证券市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国有经济的问题,不仅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的缺陷和政企不分的状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经营机制的僵化,更重要的还源于国有企业规模小,国有经济布局太分散。主要表现在:(1)企业规模小、资本金少;(2)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因此,还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便于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增发新股无疑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巨人"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
二、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存在着一些产业、行业,如纺织、轻工、家用电器、包装、汽车制造等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出现生产过剩、产品大量积压、开工不足等;另一方面一些产业、行业则存在着相对不足。因此,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必须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结合起来,为战略重组带来增量资金,能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发行和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手段尤为重要。如增发新股的龙头股份等5家纺织类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新股改变了原先的"大纺织、大化纤"的粗放型结构,转向"大服装、大服饰、大工业用布"的都市型纺织结构,带动了整个纺织行业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为契机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随着增发新股试点的推广和拓展,这种对国有经济战略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三、按国际惯例形成上市公司第三种融资渠道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分国企资本金少、资金极其紧缺,决定了我们总是把融资功能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功能。据匡算,如果保持国有经济现有的行业和企业分布状况不变,那么要使国有企业具备在市场上平等竞争的最基本条件,国家至少要投入2-2.5亿元。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单纯依靠国有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国家现有的财政力量显然是很难得到满足。但仅靠证券市场已有的发行募集资金和通过配股进行再融资的功能也不能满足国企改革和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急需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方式的探索,增发新股无疑是除配股以外的有效融资方式,这一方式突破了上市公司只能通过配股进行再融资的单一模式,开辟了证券市场的第三种融资渠道。从试点来看,通过增发新股募集到了上市公司急需的资金,为提高业绩和产品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但仅仅侧重于"解困"是不够的,应着重于优势企业,特别是那些主营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强、急需资金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科技投入的上市公司如清华同方、大唐电信、青岛海尔、四川长虹等,使这些公司能按国际惯例为其持续快速发展最大限度的、低成本的筹措到企业急需的资金,使上市公司融资手段向着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上市公司以增发新股为契机获得了资产重组和产品、产业调整的机会,这必将对试点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带来较大的影响。现以沪深两市首批进行"资产重组+定向配售+增发新股"试点的5家上市公司(龙头股份、申达股份、太极实业、上海三毛、深惠中)来说,是先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注入了大量优质资产,公司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五、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某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而陷入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委托--关系不完善和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着改制不彻底、国家股比例偏大、平均流通A股比例小、行业门类多、传统工业类上市公司比例大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企业效益低下,股本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增发新股随着优质资产的注入和优势企业的进入,意味着股本结构的变更、主营业务的转移、产品结构的升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更换。通过增发新股的试点企业看,5家公司重组后均改选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新董事会中内部经营者的比例大为下降,专家型人才、社会公众代表(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入主新董事会,使新班子结构更合理、决策更正确、管理更科学、制约机制得到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本结构得到改善。如龙头股份重组后原第十七棉高级管理人员全部随置出资产离开公司,新公司董事长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董事长"降级"兼任,在确定董事长、总经理后,其余高级管理人员均从社会公开招聘。这样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保证了新公司的高效运作。
关键词:乐理 视唱练耳 古筝教学 节拍 音准 音响色彩
2007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音乐基本理论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演唱演奏教学中《乐理视唱练耳》与演唱演奏出现半脱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通过聆听进行模仿,并未从《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出发对学生演奏演唱中的错误以及乐曲处理上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而学生学习了《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后只是将其运用于实际演唱演奏的识谱环节,因此就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因此,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古筝教师,从节拍、音准、音响色彩等方面,来阐述乐理视唱练耳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节拍
纵观目前的古筝曲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流派筝曲和现代的创作筝曲两个类。其中,传统的流派筝曲在节拍上基本以单拍子和复拍子为主,整体上较为规整。因此在划分强弱的时候,可以根据乐理中所记载得拍子的强弱关系以及板眼对曲子进行处理。但是,在拍子上现代筝曲就比传统的流派筝曲复杂得多。在现代筝曲中除了有单拍子和复拍子外,还出现了混合拍子、变换拍子、散拍和一拍子,当这些拍子中的几种拍子同时出现在同一首乐曲时,在对于乐曲强弱的把握上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乐理视唱练耳基础,通过乐理知识来把握乐曲的处理,运用视唱练耳的理论将乐曲中复杂的拍子在教学中清晰的讲解明白。例如:现代筝曲《西域随想》的快板部分就出现2/4拍与5/8拍、6/8拍、4/8拍、3/8拍的变换拍子,这看似简单的节拍变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会在速度上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时,只是知道分母表示以何种音符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节几拍,可是到了实际演奏中,却无法清晰的演奏出来,而且在强弱的把握上也会出现偏差。因此,古筝教师对于这一现象要予以重视,在教学时要清晰的给学生分析出拍子变换后强弱的变换,以及通过打拍子的方式将变换拍子处清晰的击打出来,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最后才是演奏该部分。
二、音准
众所周知,古筝的韵味来自于左手的按、滑、揉、颤,特别是传统的流派筝曲,它更注重左手的吟揉绰注。但是,目前的古筝演奏普遍出现揉空弦偏高、滑音音不准、“4”“7”按音音准问题特别严重,而这跟古筝教师的教授有着一定的关系。对于揉空弦偏高现象,主要是源于古筝教师自身的听音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当学生揉空弦偏高时,教师也不曾察觉,从而无法发现学生的问题。对于滑音不准的现象,主要是源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在教授滑音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视唱和听音,让学生先唱后弹,在学生唱准的基础上再弹,弹得时候注意聆听,比对弹得与唱得是否一致。对于“4”“7”的音准问题,要注重把握不同流派对“4”“7”音高的不同要求,同时在教授“4”“7”按音时也可以采取乐理上的音程替代法,将“6”唱成“1”,将“7”唱成“2”,将“4”唱成“3”,然后通过滑音的方式来找到“4”“7”音高,同理微升“4”与微降“7”也可以通过该种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快速准确的找到“4”“7”的音高。
三、音响色彩
随着学堂乐歌运动,西方作曲技法开始传入中国,随后又在中国得以发展,而这也影响着筝曲的创作与发展。随着西方作曲技法在中国的不断推广与发展,在近现代出现了大批创作筝曲,而这些筝曲在乐曲结构、和声、织体、旋律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流派筝曲,同时大胆借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与织体,在和声上将协和与不协和的和弦与音程同时运用于同一个作品,在旋律创作上强调色彩感。然而,这一系列的现代筝曲的出现,更加注重乐理视唱练耳在古筝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传统筝曲除了运用乐理视唱练耳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乐曲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个人的感性认知来对乐曲处理,而现代筝曲由于其强调乐曲的色彩对比与张力,就更需要乐理视唱练耳的理论作为支撑。例如:现代筝曲《幻想曲》其在定弦上引入了变化音,增加乐曲的色彩性。在开始的散板段落,若单看旋律则会发现其旋律性不强,像是一个个乐结,但是若从和声角度来看则会发现该部分采用了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交替进行,意在寻求明暗交替的色彩感。因此,古筝教师在教授此类乐曲时除了教师要充分做好案头工作外,在教授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和声的聆听,在聆听中寻找色彩感,最后才是用这种认知去指导演奏音色。
关键词:债券市场 国际化 风险传导 货币兑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债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债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债券发行、债券交易、债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由国内债券市场转变成国际性的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作为新兴债券市场,无论从债券发行主体、债券投资者、还是发行币种来看,其对外开放程度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投资理念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整体开放程度还较低,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正在不断出台。
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一)债券筹资开放
1.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1993年6月26日,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4000万美元外币企业债券,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开创了我国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先河。另外,国开2003年美元债为国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作了探索,是我国首只国内金融机构外币债券,该只债券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运作的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发行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也在国家开放银行之后,于2005年10月28日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境内外币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2. 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从2002年开始,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就寻求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满足其贷款需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了研究。200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四部委以联合公告的形式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政策框架。
(二)债券投资开放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国内投资者在境内投资外币债券的积极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内发行了一期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外币债券的机会,实现了国内投资者境内投资外币债券,但目前只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汇经营权的金融机构;2005年10月28日,进出口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货币自由兑换程度低,因此国内机构和国外机构在国内发行外币债券的规模不会太大。
随着2002年12月我国QFII制度的推出,具有一定资格的国外投资者可通过QFII制度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投资于我国国内的人民币债券。但是我国的QFII制度只涉及交易所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主体部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没有允许QFII进行债券投资。且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目前QFII的投资规模还不是很大。另外,亚洲债券基金一期、二期分别于2003、2005年实施,作为国外机构投资国内本币债券的形式,投资于本地区货币计值的亚洲债券。
在2004年3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与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债券簿记系统经过几年的酝酿后终于实现了联网,内地经批准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跨越两个系统的联网直接持有及买卖CMU债务工具,从而增加了一条国内投资者可直接投资香港市场流通的外币债券的渠道。另外我国QDII制度的实施,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DII制度无疑是促进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外币债券开放的有效措施,是下一步我国债券投资开放的重点。(蔡国喜,2004)
(三)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自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准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2005年,人民银行在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试点的框架下,对在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的可行性和有关的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为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一个政策框架。
《暂行办法》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获准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100亿元。从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市场反应积极,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认购数量均远高于债券发行规模。
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突破口,是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满足境外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合理的投资应当是股票、国债、公司债、投资基金的有效组合。境外投资者一向注重投资资金的三性,即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其安全性与流动性。债券市场国际化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可以使境外投资者更大范围寻求高收益证券投资的需要,规避风险, 优化资产组合。
(二)债券市场国际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对外开放债券市场必然使得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制度得到更好的规范,在透明度、流动性、发行技术、销售效率、国民待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应参照国外发达、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对不规范之处进行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我国债券市场。
(三)实现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争取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主导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外部资源为本国经济所用,使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中得以发挥。通过加快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可以促进相关债券市场制度、运作方式、监管体系和支付清算系统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育一个国际化的债券市场,使得我国在未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贡献,获得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主导权,并可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区域资源的帮助。
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与一国金融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目前,随着我国资本流入规模的扩大、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以及资本项下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这既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又可能带来与资本流动相关的一系列风险的产生。
1. 国际跨市场风险传导。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与此同时会带来资本市场的风险。这里所指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开放给市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波动溢出效应。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在资本流动、市场运作等方面联系的加强使得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关联度增加,这会增加其他国家市场动荡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波动会通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投资行为的改变,传送到本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2. 国内市场间风险传导。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在本国市场存在明显的盈利空间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将不可避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金融机构在某一金融子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通过资金交易的纽带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跨市场风险传导也是目前国内金融风险监管的一个主要政策议题。
3. 金融创新风险。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为我国带来一个金融创新的。金融创新的作用是双向的,它既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活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建议
根据我国实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方面,通过运用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等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因此,这一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应当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测体系。另外,我国应继续实行审慎的外债政策,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
同时,随着人民币向完全可兑换方向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快,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国际游资(热钱)的管理和监测,强化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
(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债券市场工具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缺乏避险工具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的工具。随着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广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风险敏感度日益上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不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这将制约金融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等工具的创新,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
这里的法制建设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当今的金融市场特征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国际化、自由化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加强,由此对于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国际惯例,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修改、完善银行业及证券业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国际化的进程。能否在日益开放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下管理好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已经是左右证券市场发展及开放进程的重大因素。
(四)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应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齐头并进。
债券市场国际化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应该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推进,不能单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而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只有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监管体制已经基本健全等条件齐备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推动证券市场开放进程,最终实现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蔡国喜,“对外开放:债市必经之路”,数字财富,2004年第12期
[2] 蔡国喜,“我国债券市场如何走向对外开放”,中国债券信息网,2005年
[3] 李文龙,“亚洲债券基金的由来与发展”[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5年第22期
[4] 赵延明,高建军,刘铭英,“我国国债市场的国际化”[J],金融经济,2006年6月
b股的继续扩容是必然的,但时间可能推后
b股设立的初衷在于吸引境外资金,作为筹资功能的重要工具,b股的市场容量太小,很难吸引投资者,那么,b股的融资功能将要丧失。因此,b股扩容是搞活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市场只有先扩容了,才会有增量资金的入市。可以认为b股扩容是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b股扩容已经刻不容缓。据了解,国务院正在制订有关b股发行的办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有关执行办法呈交已经两个月,但迟迟未能出台。数家原来计划于7、8月在b股市场上市的新公司的有关筹备工作已经放慢,目前集中做企业辅导,关于销售的准备工作已经停止,种种迹象显示,由于有关b股发行的政策一时难以明朗,b股的扩容可能比预期的时间还要推后。
我的判断是,b股市场的扩容,是管理层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b股、搞活b股市场的最终目的。尽管目前可能由于扩容的条件或机会不成熟(如有关办法难以出台,b股市场自6月一路下跌,市场交投不畅等等),但扩容是迟早的事。事实上,目前b股新股虽然还没有发行,但是b股的扩容已经初露端倪。对于近期b股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b股市场的增发扩容。继深市的长安b、闽灿坤b以及沪市的华源b股公告其增发b股的议案后,7月初又有振华b股公告了其增发b股的计划。因此,暂时的刹车并不会表明管理层发展b股市场的政策有所改变。梁定邦透露,为了促成b股市场的兴旺,国内资本市场下一步将加大b股的流通量,但中间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估计b股在短期内难以大量增加供应。
b股新的发行办法可能采取公募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
b股扩容迟迟不见动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目前b股市场投资主体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b股新的发行(包括增发)办法难以出台。在原来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投资主体的时候,b股主要采取向海外机构投资者私蓦的方式。自3月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起草执行办法,研究新公司上市发行b股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新公司上市时,让散户也可以认购。
我的判断是,b股新的发行办法可能采取公募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b股原先都是采用对境外投资者私募的方式发行新股,增加了境内投资者群体之后,首次募集上市的新b股发行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对境外投资者私募与对境内投资者公募相结合。笔者认为,如果继续延续b股过去采用的向境外机构配售股票的私募发行方式,境外机构可能利用现在的市场活跃而在境内套利;同时在目前b股投资者本土化和个人化的特征下,对于境内中小投资者也不公平,这种方式在目前情况下明显行不通。但如果完全参照国内a股公募发行的办法,境外投资者将完全丧失原有的申购优势,真正想长期投资的境外投资者将难以在一级市场获得足够的数量,从而使得b股一级市场也彻底丧失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而很多投机机构则可能通过透支、借贷等方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获取暴利,这显然有违开放政策推出的初衷。因此,相比之下公私募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一种做法,目前市场也比较认同这种发行方式。
在条件成熟时,b股市场也有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的可能
自b股对内开放以来,b股市场已成为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是造成市场脆弱性明显、投机性严重和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在b股市场运行到目前状态,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参与b股投资的问题将被提上议事日程。据了解,有关b股扩容的办法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之一是如何对b股市场重新定位。由于目前b股市场内多是国内资金,最初吸引外资的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只有确定了b股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谈及扩容。而b股扩容首先是应不应该引入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问题。
当然,b股扩容甚至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都要受到包括外汇管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可以逐步实现。目前市场议论较多的话题就是先以基金的形式介入,设立b股基金包括中外合作的b股基金,然后在相关条件成熟后再真正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
目前b股投资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据了解,华夏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近期也已向证监会申请设立b股基金,b股基金将成为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的又一重大利好。由于b股基金在洞悉市场发展前景、了解市场运行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b股基金由足够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的职业投资人和专业投资者组成的,b股基金将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设立b股基金将在改善b股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市场交易制度及交易费用存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可能
关键词:证券交易税;股票市场发展;事件研究法
一、引言
运作良好的股票市场将会增加储蓄率和把资金有效率地分配给生产性投资,从而会提高经济增长率。dailami和aktint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低成本获得投资资本的源泉。levine和zervos l副以及atje和jovanovict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beck和levinet。。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和人均gdp高度相关。caporale,howells和solimant利用7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发现发展良好的股票市场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
学者们对证券交易税(securities transaction taxes,以下简称为stt)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sty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例如summers和summers的研究。另一方面是stt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例如schwert和seguint,dupont和lee副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局限于stt对证券市场的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且没有将stt与一个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场发展程度联系起来研究。
关于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借鉴demirgue-kunt和levine的方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采用资本化率、交易率和换手率三个指标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程度。我们利用中国的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stt对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
二、数据描述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数据库、世界银行出版的各年度《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以下简称为wdi)。我国股票市场的stt采用印花税这种形式。从1990年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来,经历了8次调整。其中1999年6月1日的调整只涉及b股票市场,其他7次都是全面性的调整。由于b股在整个股票市场中占的份额较小,我们将这次调整排除在外。样本股票包括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所有股票。
(二)主要指标的简单描述
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需要有各种方法来测量,以避免片面性。本文主要采用资本化率、交易率和换手率三个指标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程度。和一般研究不同的是,为了详细考察str对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我们将求出每日的资本化率、交易率和换手率。
市场规模与动员资本和分散风险的能力是正向相关的。股票市场规模用市场资本化率来表示。在wdi中,市场资本化率用市值除以当年0dp。与其相对应,我们用当日沪深股票市场所有上市股票流通股的市值与当年gdp的比例作为日市场资本化率。我们使用日交易率和日换手率来描述市场流动性。流动性是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流动性高的市场可改善资金的配置并有利于长期性经济增长。在wdi中,交易率是用market liquidity这一指标来衡量的,为当年市场交易总金额除以gdp的比率。为便于比较,我们把日市场交易额与日均gdp的比例作为日交易率。gdp数据来源于wdi,并根据wdi中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日均gdp为sty调整当年gdp与交易日总天数的比值。在wdi中,换手率是用turnover ratio这一指标来衡量的,为当年市场交易总金额除以当年平均市值。平均市值按当年年末市值和上年年末市值的平均数计算。与其相对应,我们将日换手率定义为日市场交易额与日流通市值之比。
(三)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与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研究。以交易日为单位,事件期间分别为str调整后5日、15日、30日。stt调整前的60日为估计期间。根据上述样本计算出每日的资本化率、交易率和换手率。
为了判断在某一显着性水平上sty的调整是否对资本化率、交易率和换手率产生了影响,需要进行统计检验。我们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考察stt调整后5日、15日、30日与sti调整前的60日上述指标是否有显着变化,并结合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讨论。
三、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下面我们分别进行阐述。(一)stt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次调整前后资本化率基本上都有显着变化。我们感到意外
的是,1997年和2007年的两次上调stt税率后资本化率明显提高,即股票市场规模扩大。而除1998年外,其他几次stt下调后股票市场规模都明显缩小了。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上调sty税率会导致股票市场规模扩大,下调stt税率会导致股票市场规模缩小。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股市规模。例如,当股市出现大量泡沫时,由于羊群效应的作用,如果不上调stt税率,股票市场规模很可能扩大得更快。我国历次调整stt税率的政策目标是在股票价格上升过快时通过上调税率促使股票市场平稳发展,股票市场行情疲软时通过下调税率来救市。这种现象说明仅靠sit调整很难对股市规模起到预期的调节效果。
(二)stt对交易率的影响
表2显示,1997年stt上调后5天交易率明显提高,而随着时间推移,交易率降低。但2007年stf上调后交易率没有降低。除1998年外,其他几次str下调后股票市场交易率都提高了,说明流动性有所提高。政府希望通过上调stt税率降低流动性,反之亦然。表2的结果说明从交易率这一指标看,stf调整对流动性的影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stt对换手率的影响表3显示,1997年stt上调后换手率明显降低。但2007年stt上调后换手率变化不大。除1998年外,其他几次stt下调后股票市场换手率都提高了,说明流动性有所提高。表3的结果说明从换手率这一指标看,stt调整对流动性的影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四、讨论
前面的实证结果说明仅靠sit调整很难对股市规模起到预期的调节效果,而对股市流动性能起到较好的政策效果。但是要合理评价stt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政策,还需要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表4列出了各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程度。wdi的资本化率和换手率指标是根据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来计算的。由于中国股市存在着大量的非流通股,为了更好地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采用流通市值来计算中国的资本化率与换手率。
中国2007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37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化率2007年略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26.22%,高收入国家的30.82%。可以说,中国的股票市场规模仍然是偏小的。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
从交易率这一指标来看,2007年中国比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65.71%,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1.62%。从换手率这一指标来看,2007年中国是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4.55倍,是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4.43倍。综合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是非常高的。过高的流动性会导致市场产生严重的波动,不利于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相对规模不大而投机性很强的股市。str的征收对股市规模影响不大而对流动性可以起到显着影响。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当股市过于萎靡不振时,调低stt的税率可以增加流动性;当股市泡沫过大时,调高stt税率可以减少流动性。由于中国股市从总体上看流动性太高,因此stt税率不宜过低。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