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主体,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依托。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黄浦区积极采取措施,着力优化融资环境,触动金融产业,助推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黄浦区大力引进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典当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企业设立试点,通过这些新型机构的引进和设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新型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提供配备服务。同时,黄浦区加强与银行合作,推进银企联动。今年黄浦区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分别都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问题,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信贷评审制度创新,不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其中民生银行在这方面更是领先一步,商业合作社的运作经验让此次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与黄浦区小微企业合作更加相得益彰。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是由民生银行牵头,协同广大小微工商企业、关系支持小微工商企业发展的有关人士及支持、服务小微工商企业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自愿组成的服务性组织。
截至8月末,黄浦区内的十个街道商会、一个园区商会和一个行业商会都与民生银行开展了合作,共建立了12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合作社,吸收小微工商企业会员600多家。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将为这12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合作社提供无担保信用授信2.4亿元。
小微企业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器,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支持小微企业不仅在国家层面作为大国策,更是河南银监局和全省银行业机构矢志不渝奋斗的一项大事业。河南银监局在监管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成绩,以实际行动践行支小扶微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河南银监局探索建立了“四个体系”。首先是差异化监管体系,近年来先后18次召开专题会议,连续5年印发支持小微企业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将小微企业信贷增长情况与银行机构、业务准入工作相挂钩,与银行高管年度履职评价和选拔任用标准相挂钩,与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相挂钩。
同时还建立了特色化目标体系,结合各类银行机构特色和经营实际,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提出不同的小微企业信贷增长目标。仅今年前5个月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210亿元。建立了动态监测体系,按月监测和分析小微企业贷款数据的变化情况,按季通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也建立了考核评先体系,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分地市、分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目标细化分解,明确完成任务指标的时间进度。。
在银行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推动下,河南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截至2012年5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26.36%,增量较年初增加394亿元,增幅13.9%,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7.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排名第4位,上升2个位次。据抽样调查显示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达91.61%,对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饥渴症”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发展起步较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所能选择的最适合的融资方式。河南银监局2012年明确提出在河南率先破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工作之一。
在政策扶持方面,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监管。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在改善小微企业服务方式方面,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普惠化建设水平,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创新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特色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在机制建设方面,支持和鼓励银行机构不断完善“六项机制”,加大制度、流程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建立激励相容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人员,实行专门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科学设定尽责、问责和免责条款。
在专营机构建设方面,要求辖内地方法人机构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社区银行定位,年内全部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鼓励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将大企业业务集中在总部处理,所有分支机构专业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打造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同时,鼓励各银行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单独设立小微企业信贷管理部门,将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和大的集镇等基层延伸。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贷款困难 原因分析 解困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67-02
一、我国小微企业的经济地位与信贷状况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小企业。全国企业总数为1000多万家,其中大型企业不足1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不到0.1%;全国中型企业不足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近1%;其余99%是小微企业。情况表明:大型企业信贷状况好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信贷状况远好于小企业,融资难实际难在小微企业。以2008年和2009年为例,2008年全国新增贷款比例为14.9%,而全国小企业新增贷款1.4%,绝对额只增加225亿元。2009年前3个月,全国信贷总量增加4.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不到5%,95%的增加额度贷给大型企业。2008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其中全国私营和个体企业贷款为422.1亿元,只占贷款总额的3.4%。总体看来,大型企业的银行信贷覆盖率几乎100%;中型企业银行信贷覆盖率在90%以上;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和微型企业95%以上与银行信贷无缘。我国小企业产值占全部企业产值的35.2%,利润占27.7%,提供就业占44.1%。总的看,我国大企业融资不成问题,中型企业融资基本解决,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外部原因分析
产生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有金融部门的原因,还有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上的原因。
1.来自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小微企业一般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质量不高,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信誉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企业信贷有效可抵押的资产很少;企业管理粗放,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可信赖的管理团队,而这些却又是银行信贷必备的基本条件。
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惧贷”和“惜贷”。“信贷安全”是金融机构的首要职责。在众多的小微企业中,由于存在信用制度缺失,普遍实施信用贷款,条件不具备。银行信贷和投资原则相同,都是选择收益好而风险小的项目或企业;实施抵押贷款,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可抵押资产;实施担保贷款,目前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许多担保业务尚处在试验之中,有的担保公司还借机发放高利贷,这些是造成银行对小微企业“惧贷”和“惜贷”的主要原因。
3.政府有关部门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首先是政府直接用于扶持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财政资金有限,而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难以惠及众多的小微企业;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政府对社会担保事业投入少,对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监管,造成部分担保公司经营不规范;政府缺少对小微企业优惠的税费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当前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上升、员工工资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大为缩小的情况下,减少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事关经济发展全局
社会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保就业其关键是保企业,保企业实际上是保经济,保经济就是保金融,这说明经济、企业、金融三者之间存在的“唇亡齿寒”的关系。
从战略角度来看,打破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困局,事关经济发展全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一再表明:国内外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国家一旦采取重大宏观调控政策,最先产生重大波动的是小微企业。资金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血脉”,没有金融的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没有可能,资金问题已成为决定小微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搞活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责无旁贷。
首先,要充分认识扶持小微企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是我国经济中一个数量庞大、最具发展活力的企业群体。因此,扶持小微企业责任重大。要改变对小微企业的认识,判断企业的好坏不能停留在片面、主观、静止的认识上,要全面、客观、动态地了解企业,坚持注重素质,不注重外表;注重实绩,不注重报表;注重现金流,不注重企业大小。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要加大非财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纳税信息;可以通过工商部门和行业协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也可以通过同企业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工资收入和工资发放制度的执行情况。还可以通过“看三表”、“看三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看三表”就是看电表、看水表、看外贸小企业的海关报关表。“看三品”就是看企业负责人的人品,看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看企业除房地产和设备外,还有没有抵押品,如技术专利、存货、仓单等。用各种“软信息”弥补财务数据“硬信息”的不足。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分析,使企业不会因为规模限制而降低信用等级。通过信息共享,加强银行上下级和部门的信息沟通,为信贷工作提供依据。
第二,从发展趋势看,小微企业是中小银行稳定的客户源。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融资方式会从银行间接融资转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小微企业才是中小银行稳定的客户源。金融成本最低化是金融资源竞争配置的准则,从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上看,改善中小银行的资产结构,实现业务转型,创建适应全国近1000万家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任何投资都是风险和收益的结合,银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那些有较强驾驭高风险的银行,才能获得相应的高收益,这也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确立差异化市场定位,在授信业务经营理念上,要摆脱“大就是好的”惯性思维,从控制风险向经营风险转变,培育新的银行盈利增长点。
第三,建立一支专门擅长小微企业贷款的营销队伍,占据银行创新服务先机。运用利率覆盖风险是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的前提。当代银行的核心概念不是资产,而是客户。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掌握了市场和未来,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掌握了财富的源泉,谁走在创新的前面,谁就强占了银行发展先机。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是“客户多、要求急、频率高、额度小”,这就要求银行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致力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管理能力,建立一支专门擅长小微企业贷款的营销队伍,按照有利客户价值和有效控制银行内部风险的原则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业务流程专业化和规范化,为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铭.金融系统风险研究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11(5)
2.程雪.探索商业文化的深刻内涵.经济师之友,2011(4)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具有资金来源和形式多元化,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较为松散、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由于小微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其在融资时面临着担保物品不足、贷款利率较高、不容易获得贷款等问题,不能满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在金融领域,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效果。而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主要与公民的经济生活相联系。然而,人也是“社会人”,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现有的信用体系却没有将公民在非经济生活中的良好品德纳入到我国的信用体系,使其不能全面反映公民的信用水平,加之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没有将信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从制度上合理地规范人们的失信行为,使得失信的成本较低而受益较大,容易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作为理性经济主体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因为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而不愿冒失信行为发生的高风险去放贷,从而小微企业将面对较高价格的资金使用成本。
2.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小微企业难以享受改革红利
虽然我国近几年十分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是银行往往根据其本身的经济风险成本与收益来决定其贷款对象与数量。当小微企业本身的风险较高,仅依据国家政策导向支持,不足以让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或是这种贷款也是不可持续的。并且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债务较高,本身面临较大的财政赤字,更不可能提供给小微企业较好的政策支持力度。
3.金融企业经营的目标与小微企业需求存在矛盾
金融企业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资金的安全,其次是保持资金升值。这就决定了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偏好那些经营管理比较完善、抵抗风险能力较强、信用较好的大型企业,这样在保证贷款资金相对安全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收益。
4.金融企业缺乏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的一些金融产品,如资产证券化、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理财产品主要针对大型企业,由于在规模、资质等方面的限制将小微企业挡在门外,限制了小微企业享受的金融服务。
5.小微企业自身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
小微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透明度低、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额度小、频率高,经营理念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影响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出于对信息不对称、运营成本高等诸多方面的顾虑,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处于业务边缘。
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化,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企业总数突破6000万,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近96%,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了中国近80%的城镇就业。今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小微企业在解决城乡就业方面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同时,小微企业在增强经济活力、增强创新力和培养企业家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设立服务小微企业的专门化的管理机构以帮助小微企业分享改革红利
政府应当在各个省市设立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门化的管理机构,专门研究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同时注重政策实施的监管与反馈。管理机构也应当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以方便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来寻求帮助,也可解决小微企业初创时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应当通过专门的管理人员收集小微企业各方面相关资料,充分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对小微企业的借贷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2.积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小微企业融资利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和经营风险较高。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包含经济生活和非经济生活两方面,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事公益活动,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员和企业应当提高其信用水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体现信用的真实含义。同时,社会应当着手完善每个人的信用账户,并健全全社会的信用网络,各行各业能够分享信用信息,使信用成为居民的第二身份证,将居民的信用水平与其生活和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相挂钩。
3.完善担保制度以增强小微企业借贷能力
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往往被要求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产较少,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要求。因此可以设立专门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机构,其资金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并采用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兼顾社会责任与盈利。同时尝试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如联户担保、仓单提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或采用组合担保等方式。
4.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提升社会信用水平
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诚信文化,应当树立诚信典型,表彰诚信模范,明确学习榜样,同时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活动,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5.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金融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具有形式多样、审批简单、融资快速、成本低等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积极作用,设置一系列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便捷作用,提高社会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27
1 前言
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统计局四部委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我国的中小企业细化为中型、小型和微型。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对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星,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80%以上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资信状况不高等原因,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贷款难的困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小微企业的“短命”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旺盛,但通过银行获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尚不足25%,除了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起步晚、机制不健全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国小微企业良莠不齐,监管松散等导致整体的风险比较突出,银行在防范和控制方面相对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区域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
2 区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势头的不断强劲以及相关政策扶植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小微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就业难的困局,而且也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14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全面扶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银监会也不断督促各大商业银行在信贷服务方面对小微企业给予优待。然而,现实情况却难以尽如人意,在小微企业总体贷款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随之增加,目前已超过了3%,区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让人担忧,风险不断增大的原因还需要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独特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独特性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内部监管相对不力,商业银行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面临着较为特殊的违约风险。具体而言,其风险的独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我国的小微企业的“短命”现象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了银行很可能因其破产而难以完全收回发放的信贷资产,而且小微企业的资信情况较差,坏账呆账以及不认账的现象相对突出,这无形当中就增大了银行的贷款管理成本。
其次,信息严重不对称。与一些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信用登记、评估、监管等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银行从权威单位了解其真实的信用状况相对困难,此外,小微企业进行测评的比例也较小,所有这一切都使得银行对其资信状况无法进行精确的评估。
最后,信贷担保要求高。由于上述的金融服务风险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银行往往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担保要求较高,然而,有意小微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紧张,持有的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等原因,往往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这也就增大了其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
2.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独特性,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然而现实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态度消极。长期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都以服务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为主,对小微企业的关注程度较低。加之,小微企业的资本相对不足,不良贷款率较高等原因,往往有意忽视其金融服务的需求。虽然近年来由于政策的扶植,各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运营成本高等原因,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还处于银行的业务边缘,银行的在应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时,态度消极、动力不足。
此外,小微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监管机构非常不完善,运营模式缺乏统一的调度安排,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融资的额度小且频率高,所有这一切都使其难以符合银行经营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标准。
3 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构想
3.1 政府部门加快建立国家信用体系
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小微企业风险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因此为了革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切弊病,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征信行业的管理,争取早日实现每个行业之间都能信息共享。具体而言,可由地方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等牵头,发展个人信用制度,再由政府出面建立国家信用体系。
此外,还有加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在当今时代,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会对风险管理产生重要影响,诸如独立的会计、审计、管理技术咨询公司等等,这些机构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获取真实而全面的市场信息,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3.2 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建设
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不仅仅需要在担保、资金使用以及还款的方式和期限等方面加强协调与监管,还要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以及优化贷款风险的整体控制模式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服务的全程管理,从而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对每个支行、每个信贷员产生到期未付款的每日报告,并将相关的信息存贮尽企业的资料库,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信用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要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发生信贷交易的频率很高,这就需要银行有庞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满足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风险的管控需要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客户经理,这就需要银行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最后,要优化贷款风险的整体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需要依托小微企业所在的特定的行业、产业链和具体的商圈进行整体的风险控制,这也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的根本。
3.3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风险评级制度
在小微企业提出贷款的申请时,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单一地只是以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作为决定其贷款额度的依据,必须要充分考虑该企业自有资金状况、运营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等因素,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风险评级制度。通过该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抵御风险的能力、产生利润的大小等来估测其未来的还款能力,保证小微企业的融资总量低于该企业自有资金的数量。
3.4 建立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
上文中已经提到要建立国家信用体系,完善个人的诚信档案,作为评估其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小微企业也应仿照此模式,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系统,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力求将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之中,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符合区域内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客户资料库,当然系统的标准以及资信状态需要银行等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具体而言,主要评估该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还款能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偷漏税等不良记录以及企业产生坏账、呆账甚至是蓄意假破产以逃避偿还贷款的可能性等等。
4 结语
小微企业的发展历来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其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然而由于其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等原因,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等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小微企业自身三方联动,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呢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独特的市场环境,共同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常态;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7;F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前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营造更多就业空间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以新常态为主要研究背景,对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策略进行重点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价值
(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6
新常态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创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就业体系提供了众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学官网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达1100万户,其所占比例占我国企业数据综述的三分之二,从小微企业的就业发展形势来看,为我国就业人民提供了超过65%的就业岗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为缓和我国社会发展矛盾做出巨大贡献[1]。
(二)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双向发展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对促进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双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邮政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以此来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和体系,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二、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加快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步伐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形势较好,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步伐。邮政储蓄银行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对自身的发展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将商业化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网络途径实现了惠普金融的科学发展,并且将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践行于三农、小微企业、社会等方面之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扶持平台,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到2015年邮政储蓄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持者[2]。
(二)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在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困难,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方面之中。就当前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仍处于下降滑坡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发展形势不容乐观[3]。同时,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略有不足,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小微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设备和资金的供给量不足,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极易受到市场、气候等风险的负面影响。
三、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策略
(一)高效整合各方资源
要高效整合各方资源,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扶持,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升级。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之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坚持正确的服务发展理念,致力于小微企业的良性运行,以信息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效性和及时性特点,对自身的金融服务发展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和系统处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发展的水平和效率,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二)创新电商服务发展模式
要创新电商服务发展模式,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模式框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邮政储蓄银行应牢牢抓住当前的时展趋势,迎合时展潮流,构建以电商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引导电商服务发展平台朝着服务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小微企业可以依托邮政储蓄银行的电商服务发展模式,创新产品营销渠道,以此来实现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设置金融服务产品
要科学设置金融服务产品,为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为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实现小微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双向发展。同时,邮政储蓄银行要重视对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建设,将物流、金融、信息流等内容融为一体,构建生态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应从资源整合、创新模式和配置产品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同时,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永春,尹丽春,公德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9:263+265.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创新;信贷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4)-006-04
一、陕西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一)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确保实现了“两个不低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2010年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1年,人民银行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 扎实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结构配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探索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和途径,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精细化。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有效传导,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效果。
2011年末,陕西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6.78亿元,增长26.09%,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7.0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487.58亿元,增量与上年持平;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不良率低于0.5%。
(二)陕西省各金融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小微企业贷款部门或团队,改善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方式
从全国性金融机构来看,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在地市二级分行,单独设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主要经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15家规模大、区域经济好的县支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分中心”。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中心”,下设“信贷工厂”;在地市二级分行,成立中小企业贷款团队。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将原下设公司部的中小企业信贷中心独立为中小企业金融部,管理1年期3000万以下的贷款。民生银行西安分行有两个部门从事小微企业贷款:一是中小企业金融部,经营管理500万以上的贷款;二是零售银行部下设的“小微企业团队”,负责500万以下的贷款。
从地方金融机构来看,长安银行设立了两个一级部门负责小微企业贷款,其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小微企业条线管理、制定业务计划、完善小企业制度、开展政策研究和产品研发;小微企业运营部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营销、地市分行超权限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查、审批及贷后工作;在咸阳、宝鸡、渭南、榆林等4个地市分行专门设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部;在小微企业聚集、经济活跃地区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或在综合类支行设立小微企业专业营销团队,对专营支行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财务费用和人力资源、单独考核,并给予特别授权。西安银行有三个部门负责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一是公司金融业务部下设小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信贷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小企业经理团队的管理和考核、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规划和指导;二是在信贷管理部下设小企业贷款审批中心,负责对超过支行授权的小企业贷款进行审批;三是在客户经理部设立小企业客户经理,负责小企业贷款的营销和管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也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县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如旬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建立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首家"中小企业贷款营销中心“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营销中心,对全县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统一管理。
(三)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改进贷款审批方式,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通道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设立的“信贷工厂”,建立工厂式、流水线化的授信审批模式,从授信业务发起到审批,实行一条龙式的高效服务;把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职能合并,实现前后台对客户的判断和业务的判断相一致,从而缩短贷款审批流程;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业务类型、行业特点和担保方式,制订专门的信贷准入标准和评价办法,树立以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全新理念,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定价政策。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双签制,除中小企业长期及固定资产贷款的审批按照大企业相似的流程审批外,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只需要两名审贷官双签即可完成,不需要通过专业审贷会审议通过。根据贷款额度不同,长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方式包括:会议审批、会签审批、双人签批、有权签批人签批;地市分行权限基本能够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额度,大部分业务流程在地市分行层面即可完成,甚至小金额的业务在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内部即可完成审批,审批链条短,效率高。
(四)实行不同于大型企业贷款的考核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从原来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转向真正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将得以持续改进与提升。
空前重视 持续创新
2013年,中国金融改革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存款利率全面放开”最后一步,银行传统的“垒大户、傍大款”商业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银行客户下沉逐步成为共识,近5000万户小微企业的庞大群体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同时,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令大众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充满期待。相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转型的需要,政府部门对普惠金融的高度重视也极大地推动着小微金融的发展。
2013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实施支持性财税政策、扩大银行自主核销权以及在业务准入、风险资产权重、存贷比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加了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5%,成为银行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探索以及同业间的学习借鉴,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业务特点、经营特征以及小微企业主的信用状况和风险偏好有了更多了解,推动了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
2013年,各家银行积极创新,广泛采用IT技术手段来降低贷款成本,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加强动态监测等降低贷款风险,并通过流程化建设来加快审批进度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升温,并逐步迈向专业化与规模化。以民生银行为例,在小微企业金融专业化和小微企业客户整合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小微金融2.0版,把规划与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和售后服务严格分开,真正实现小微企业金融的“标准化、模块化、批量化”操作。
挤掉水分 潜心小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4万亿”刺激效应的逐步减退、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和外部需求的持续不振,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企业的经营难度开始加大。与此相对应,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压力增加,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很多人据此认为,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模式在经济下行期收益难以覆盖风险。然而事实恰恰表明,在经济下行期,真正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最具生命力,各家银行唯有尽快挤掉所谓“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中小企业贷款”水分,潜心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才能抵御住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坦率地说,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贷款。试想,单笔金额都达到1000多万元,这样的企业还算小微企业吗?到2013年末,民生银行4000多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贷款客户数超过35万户,单户贷款金额还不到120万元。
分析一下那些处于困境甚至倒闭的企业,比如钢贸企业、建材企业等,绝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而不是以小商户、小业主为主体的小微企业。银行给这些企业的贷款,动辄在千万元以上。中小企业贷款由于单笔金额大、贷款客户少,无法依据“大数定律”的原则来确定群体贷款的违约率,也无法采用“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进行贷款定价。而真正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只有极少数遇到了困难,并且由于贷款金额普遍不高,通常是一两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通过多方努力能够渡过难关,很少成为不良贷款。同时,对于小微企业,银行可以依据“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来确定违约风险和确保收益。以民生银行为例,到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只有千分之六左右,远远低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风险完全可控。
我相信,这些打着小微企业贷款旗号的中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将促使一些银行痛定思痛,挤掉水分,把贷款真正转向风险相对低的“小微企业”。这将真正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跨越发展。
无惧挑战 适应变革
2013年,互联网金融开始崛起,特别是“余额宝”的井喷发展,P2P贷款和电商的小贷业务迅速发展,让很多人觉得互联网金融将冲击和挑战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并终将引领小微金融服务发展。其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地位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只会推动银行加快变革、加快创新,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
诚然,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的风险;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的广泛采用,能够更快地评审贷款和线上放款,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廉价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然而,很多金融业自身的特有属性我们不可忽视。第一,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析需要很多维度,大数据分析仅仅是维度之一。银行还要采用很多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包括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经济周期分析、对小微企业所处市场进行全方位调研等,甚至还要创造条件为小微企业增信,使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可控,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所不能提供的。
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小微企业成为迅速崛起的重要市场,同时,伴随着国家各项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出台,小微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然而,当各家银行真正意识到小微金融的价值时,才发现身边已经涌现出不少竞争者,如交行“易贷通”、建行“速贷通”、农行“快贷通”、招行“小贷通”,平安的“一贷通”、北京银行的“小巨人”、宁波银行的“金色池塘”、包商银行的“包融通”、哈尔滨银行的“乾道嘉”等等。各家银行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及专业化运营体系,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快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定位的众多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主动抓住机会,“扶小助微、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自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在错位竞争中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立足行业金融,破解小微金融成本与风险两大难题
1.立足行业供应链,以行业金融切入小微金融业务。如何发展小微金融,破解小微信贷业务的两个根本难题———成本与风险问题,是所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需共同面对的两大难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应从行业金融入手化解小微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问题。所谓行业金融是指商业银行立足特定区域、特定行业,通过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若干具有相当规模、发展现状较为稳定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从行业的供应链分析入手,针对这些行业的资金流动特性,从金融产品设计、风险防控以及具体的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虽然多数行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都是大型企业集团,但是围绕核心企业存在着许多小型、甚至微型企业。这些小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多是靠向核心企业或其他大企业供货,或作为其经销商,而这些小微型企业便是小微行业金融服务的切入点。
2.行业金融有利于破解银行小微业务成本与风险难题。银行小微业务单笔额度低、成本高,更需要以集群、批量化的方式运作,以规模经济均摊业务成本,而行业金融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立足行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以集群、批量化的方式开发特定行业小微企业,可以获取规模经济效应。行业小微金融开发模式与传统小微信贷开发模式有较大区别,如表1所示。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经营稳定性差,银行不能仅仅依靠时常会失真的财务信息对其进行控制,而更需要通过地缘、人缘优势获取“软信息”。这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信息,需要客户经理走访企业上、下游客户,访谈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朋友,并将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才能最终得出[1]38。而行业金融模式下的集群开发立足于供应链上下游,可以在开发目标客户的同时从上下游企业以及同行中获取相关信息,信息来源更趋多样化。此外,通过行业金融模式开发小微业务,还可以充分利用集群行业、商圈、专业市场内的“同群监督”[1]38、“商圈声誉”[2]57来约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从而降低信贷资金发放后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概率。对于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而言,来自商圈的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的约束是十分有效的约束,这种约束甚至强于银行方面的约束。因为谁不讲信用,谁的名声就坏,谁就会在圈内失去合作伙伴和客户。综上所述,通过行业金融模式可以破解小微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及风险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银行可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相应配套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小微综合金融业务。
三、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发展为行业金融服务提品支撑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发展遵循了“由点到链”的规律。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从简单的担保方式创新开始。国内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改变传统的对房产、土地、机器等企业不动产抵押的崇拜,开始允许企业以存货质押作为担保,这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众多中小企业占比较大的非现金流动资产;慢慢地担保方式由存货向监控难度更大的应收账款、预付款开拓,开发了包括应收账款权利质押、预付款融资等在内的权利质押融资业务,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领域。而近几年,随着供应链金融理念的逐步成熟及其在国内以深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的广泛运用,城商行逐步意识到存货、应收账款与预付款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其还涉及到行业中产、销等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因此城商行在信贷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逐步将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到整体设计中,实现了信贷产品创新“由点到链”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的成熟及其运用,我们才有了立足行业供应链金融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构想。将行业金融与行业供应链有机结合,通过信用共同体(其后将提到这一概念)的创造合理解决包括成本、风险控制在内的小微金融服务难题,可成为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四、对民生银行以行业金融模式做大做强小微金融实践的分析
2011年,以“商贷通”品牌打响小微金融服务的民生银行推出了小微金融2.0升级版,其在三个方面做出了重大提升:一是全面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主动提高保证、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让更多无法提供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获得金融支持;二是在结算、渠道、财富管理等方面推出多项创新,包括商户版网银、跨行资金归集及流动资金管理业务,形成多元化的小微金融产品体系框架,从简单的信贷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三是以特色支行建设助推小微金融,民生银行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家分行为试点行,全面推进特色行业支行建设,将小微金融从“点”到“面”、从“个体”到“行业”进行全面推广,大力推进小微金融批量化运作、集群化授信。民生银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银行发展小微业务提供重要经验:第一,特色支行的建设依托于当地特色行业,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民生的这种做法是以特色支行建设为手段全面介入具有行业集群发展特征的区域,其最终目的是走行业金融路线,以发展较为稳定、有一定风险抵御能力、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为依托做大做强小微金融业务。第二,民生银行的行业金融服务,坚持“大数法则”。其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足以支撑其开展大规模的行业调研,然后运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再对小微业务金融拟进入的行业进行甄选,以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民生银行才敢于主动提高保证、信贷等非抵押方式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让更多无法提供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获得金融支持。第三,通过行业路线发展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还能够借助“同群监督”、“商圈声誉”对小微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小微信贷上“双保险”。此外,民生银行通过结算、渠道等方面的业务创新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现金流监控力度,从客观的企业现金流向密切关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弥补了小微企业财务披露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的不足,将现金流这一“硬信息”与小微企业的“软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实现了有效的风险监控。民生银行的成功证明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及行业集群特征,融入当地主流经济,做行业小微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城商行经营地域受限,但可以以当地主流行业为基础,做大做强主流行业小微金融服务。一旦在某些行业领域做大规模,形成可观的基础客户群体,就能在形成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为其积累更加丰富的行业小微金融服务经验,提升其行业金融服务风险控制水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而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专业客户经理因长期接触某个行业或专业市场,掌握了有用的市场信息,因此其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就有了坚实基础。正如民生董事长董文标所指出的那样,专注于某一行业金融业务三五年,就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存贷款,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从而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
五、城商行发展行业金融,做大做强小微金融的对策
那么,城商行该如何立足行业金融,发展行业小微金融服务呢?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发展对策供参考。
1.组织支撑:完善行业金融组织架构。民生银行的行业金融事业部应该算是目前国内中资银行行业金融较完整、较高级形态,但对于各种资源禀赋远不如民生银行的国内众多中小城商行而言,这种组织架构并不具有普遍性及可行性。相对于民生大规模介入行业金融的发展模式,国内中小城商行因为经营地域的限制、区域内产业集群的有限,并无必要如此大规模介入,而只需立足区域经济实际,整合优质资源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几个行业金融。因此,事业部的组织架构模式与国内城商行业务发展的实际显然是不相匹配的。完善行业金融组织架构可以通过整合城商行目前内部的业务条线优质资源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来实现:从各业务条线、后台风险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行业金融项目团队,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隶属于项目团队,但又不脱离原有部门,通过集中的市场调研确定目标行业,再针对这些行业的资金流动特性,从金融产品设计、风险防控以及具体的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符合行业客户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当然,民生银行特色支行的模式也是可以供国内中小城商行借鉴与参考的。相比于事业部模式运作的行业金融组织形式,成立特色支行、专业支行专门服务特色行业小微企业的做法,无论在组织架构变革还是在人力资源调配、财务费用预算等方面都更具经济性,因此,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在管理能力、可调配资源、信息系统支撑方面尚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商行来说更具可行性。立足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实际细分市场,实行支行分类管理,既能有效引导分支机构开拓小微金融市场,还能在实现特色支行对特色业务的专业化经营过程中提高对细分市场的挖掘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城商行这种根据支行周边环境、客户群体来定位支行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的发展模式还能避免行内各支行间的同质化竞争,是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3]54。以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为例,该行根据晋江、石狮、南安产业集群的不同,在泉州地区分别将晋江支行定位为体育鞋服特色支行、南安支行定位为水暖特色支行、石狮支行定位为纺织服装特色支行、南安水头支行定位为石材特色支行,特色支行做到专业化经营,行业客户享受额度优先、评审优先、效率优先等政策[4]。当然,这种特色支行仍需要建立在拥有一定的专业团队的基础上,包括产品研发团队、风险管理团队、营销管理团队,只不过这些团队集中在行业特色支行,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团队就是固定化了的项目小组。
2.产品支撑:立足行业供应链发展小微供应链金融。如图1所示,相比于传统小微金融从孤立的、单一的企业入手提供有限的金融服务,行业小微金融则从整个行业供应链出发,立足供应链上下游众多小微企业,关注整个贸易流程与交易过程,整合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这便是小微行业供应链金融的要义所在。当然,在此过程中,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核心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创造了与上下游小微企业供货商或经销商的利益共同体,才使商业银行有动机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日趋成熟,特别是贸易融资,因为其较深地植入行业供、销链条之中而在国内商业银行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供应链贸易融资”也成为供应链金融的代名词。因此,立足行业供应链做小微供应链金融的城商行有必要以此为切入点,盘活整个行业供、销链条,更好地服务围绕于核心企业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国内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品种来看,目前该业务主要涉及以下四个主要品种[5]147:一是存货类,主要包括存货质押及仓单质押两个主要子品种。其中存货质押又可以细分为动产质押、存货质押、先货后票、融通仓等四个品种;而仓单质押又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及非标准仓单质押两个品种。二是预付款类,主要包括目前较为常用的厂商银、保兑仓及先票后货三种主要模式。三是应收账款类,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商票贴现三个主要业务品种。四是国内信用证业务。城商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可以根据所处区域的各行业具体资金流动特性,行业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相关第三方物流机构发展、发育成熟程度选择开发供应链金融业务,从而为围绕核心企业两链的众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
3.理念创新:实现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如图2所示,以融资产品为核心产品,配合核心产品营销包括零售金融产品、国际业务(从事国际贸易的小微企业)、理财金融服务等,构建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将是行业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发展理念。通过信贷产品实现银行产品的捆绑销售是许多商业银行销售的主要手段,因为这些业务很难凭借服务质量提高绝对竞争力。随着综合金融服务理念日益被各大商业银行接受,传统信贷产品已经被诸如“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一站通金融服务”等系列组合所取代。面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日益积极地开拓小微金融业务及强化其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的局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较为欠缺的国内城商行加快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及金融服务的介入将是一大趋势。而介入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并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分解,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定制行业金融服务产品组合,比如,可以按照客户的供、销链条介入客户供应链金融;或者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初创、成长、成熟期,甚至更高的阶段,如上市方向发展)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总之,以供、销链上小微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解决方案设计应该成为城商行行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