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全国7000台高压氧舱的统计看,高压氧舱事故的总发生概率是0.9%,2001年1月石家庄某医院一台高压氧舱设备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患者死亡。从上述事故看,舱内起火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究其原因还是绝大部分因违规操作和运行等引发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为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同时带给我国高压氧医学事业沉重的打击。由此看来,建立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的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势在必行[2]。
2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2.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医学高压氧舱的要求,首先应撰写一份高压氧舱质量安全体系的文件,其中包括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相关程序文件、运行指导及记录和标识等几个内容。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在文件中处于指导地位,是纲领性文件,对其中各部分提供原则性的描述和指导;程序文件包括建立的目的、适用范围、人员的职责以及工作的程序等;运行指导供操作人员使用,围绕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用以指导相关操作的细节工作;执行质量安全体系活动需要通过各类记录表格进行记录,标识具有指示作用和警示的意思,例如记录氧舱设备主要信息的示意图中就有“严禁烟火”的标识[3]。
2.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
根据初步建立的高压氧舱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内容,为保证体系的持续运行,首先要设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专业小组,由他们负责指导、监督与评估活动,同时制定各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诊疗项目的指导和工作制度等。其次要进行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渗透和学习、高压氧设备仪器的安全操作以及不定期的应急预案的演练等等,一段时期后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检测和考核,并记录好检测的结果。最后要确保管理体系正常、稳定、持续的运行,在建立起高压氧舱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之后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工作,要有效识别体系中的不符合项目,并制定与之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和技术要素定期审核,对体系的实施运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当中存在问题做出及时的改进。医用高压氧舱中的各项设备技术要求的指标要符合文件运行的标准,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可建立高压氧舱的技术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高压氧设备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享管理及操作,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消防器材并在相关场所张贴醒目的标志如“严禁烟火”等标记,工作人员对高压容器压力表、安全阀等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校准,及时检修和更换。所有高压设备在压力负荷的情况下要想进行装拆和调整,必须首先解除压力。防治高压容器温度过高可通过遮阳、通风等措施进行降温,此外,高压氧舱在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刻采取措施,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随时了解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4]。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初期一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改进和补充,需要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活动,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并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全面审核与整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所有要素。
3结语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3结语
1.1 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规模饲养场3920处,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53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区76处。一批基础设施强、产业链条长、品牌档次高、生态特色明显的畜牧生产亮点迅速崛起,超过5000头的陵县光明乳业奶牛生态养殖示范场、禹城维多利亚现代奶牛牧场,以及夏津百万生猪基地、庆云中澳3000万肉鸭基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优势突出,为保证和提升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1.1 饲养生态化。与此同时,还通过项目实施、先进技术推广等措施,全面合理进行畜禽营养调控,研制环保型饲料,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健康养殖;对畜禽粪污实施综合利用、烘干膨化处理等,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1.1.2 销售品牌化。在企业中积极树立品牌观念:一方面,引进和培育知名企业品牌,依托其技术、管理等优势,带动畜产品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让更多的畜产品有质量安全的品牌“身份证”。截至目前,全市共引建、培育各类畜产品品牌200多个,其中,既有光明牌牛奶、双汇和金锣牌猪肉产品、雨润牌及六和牌禽产品等知名品牌,也有德州牌扒鸡、中澳牌鸭产品、鲁西牌牛肉、大蔡牌禽产品等一批本地培育发的知名品牌,还有仙翁牌鸭蛋、圣喜牌牛肉、鲁海牌肉鸽等后起之秀以及157个绿色、无公害、有机畜产品品牌。众多品牌成为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主要标志,显著提高了畜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1.1.3 庆云中澳禽业依托130个养殖基地和3000农户组成的产业链,生产的优质鸭产品远销欧盟和北美;平原旺源奶牛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带动养牛户60多个,拥有奶牛2000多头,生产的优质鲜奶深受各乳品加工企业欢迎,每公斤可多卖0.4元。目前,德州市已拥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323家,新建和提升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65个。在这些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全市畜产品一体化产销率已达到70%以上,从源头上保障了质量安全。
1.2 做好“防管控”文章,筑牢畜产品安全保护屏障
1.2.1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防止疫情传入和发生,截至目前,全市已连续13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
二、深化兽医管理和畜产品保障质量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畜产品安全保护体系
对于政府规制的行政成本过高的现实,需要良好激励机制来克服供应链成员的败德行为,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来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以避免败德行为。国内外的政府、企业和研究者都倾向于在政府规制和监管不能到位的现实情况下,能够运用市场机制来多方寻找激励工具。另外社会资本的应用性研究已经向经营者人力资本和产业集群的研究进发,并与治理机制等有交叉研究的扩大和深入的趋势。
二、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机制分析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
社会资本是由布迪厄(1980)、科尔曼、林南等专家提出的概念。普特南将其具体定义为“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效率”。美国杜克大学著名华裔教授林南将其定义为“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林南的贡献是架通了社会资本在社会结构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刘少杰(2004)、陈传明(2001)、边燕杰(2006)、赵延东(2005)、姚佐文(2008)、张文江(2007)等国内知名学者都对社会资本或其在企业、企业家、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国内企业治理、产业发展、企业家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社会资本方法引入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的路径创新
1、研究思路的创新
通过我国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食品供应链的社会资本的构建与强化,促使食品的多个生产销售环节的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重视和遵循社会资本的价值规律,克服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短视行为。统筹考虑研究企业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利益,将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定义为短期尺度利润或短期尺度利益,将企业的企业(整体)价值增加和社会资本增加定义为企业的长期尺度利益增加。引导企业突破单一的产品销售利益来源思想,逐步转变为企业和企业家(经营者)的社会资本增值和由此带来的企业整体价值增值。
2、研究的基本路径分析
首先对企业和企业家(经营者)的社会资本进行分析。分别从企业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进行分析。并且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进行社会资本应用的分层研究。
三、社会资本方法引入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分层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微观应用
通过微观的食品供应链的社会资本构建研究,让企业与企业家的社会资本较强地受企业的食品安全败德行为侵蚀,建立相应的社会资本形成机制。首先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要树立社会资本理念,建立社会资本建立的分析机制,企业和企业家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社会资本的效用。变企业遵守食品安全的外部压力为企业和企业家的自我要求。让企业家重视客户价值,变客户关系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企业和企业家的资本不仅来源于资金、设备、厂房等实物型资本,更依赖于形成企业盈利能力的社会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客户关系。食品质量安全与社会资本之间通过质量安全的信息传递机制来实现。
(二)社会资本的宏观应用
在食品供应链上较强地体现共生的社会资本的效用,通过研究分析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连带责任的效用,实现行业或企业集群的社会资本效应;有的地区或行业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具有很好的社会沟通与融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认定为社会资本充足。而有的地区企业集群产品伪劣度高,导致该地区或该行业整体受到社会的不认同,导致群体发生社会融资难、沟通难、渠道建设难,可以认为该企业集群的宏观社会资本缺失。
(三)社会资本与企业价值的中观分析
通过研究食品供应链成员的社会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企业家(经营者)社会资本对其的重要意义。企业价值理论与资产评估实务,均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对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好判断。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的建立与运行状况,对企业原有资源的发挥具有很强的影响和干扰作用。供应链之间的关系良好与否,可以看作社会资本的中观效用。
四、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对策分析
(一)外部策略
在宏观的社会资本构建的分析中,提出区域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模式,共同构建良好的食品供应链的社会资本存在环境,为本区域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声誉传导、惯例宣教和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构筑行业企业群体或地域产业的美誉度,形成行业或地域企业的宏观社会资本的增长。通过众多企业对宏观社会资本增长的渴求,变这种需求力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共同压力,形成行业或地域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约束强化机制。
(二)内生机制对策
风险交流缺失或不当的失败案例全球数不胜数。例如20世纪90年生的“疯牛病”事件,英国前后矛盾的做法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因此农业部部长引咎辞职;比利时“污染鸡”事件处理不当,欧盟委员会公开指责比利时“知情不报,拖延处理”,导致比利时卫生部和农业部部长相继被迫辞职,并最终导致内阁的集体辞职。我国四川广源橘蛆事件、香蕉艾滋谣言等种种真真假假安全事件发生后,缺乏有效风险信息交流,相关农产品价格暴跌,严重打击了国内农产品产业效益和降低农民收入,引发社会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交流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专职机构支持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建设尚属起步阶段,既缺乏流程规范的制度又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目前风险交流工作开展主要法律依据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法律规范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统一权威的风险交流机构尚未形成。各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均建立起了有效的风险交流制度,专职的风险交流人员在机构总编制中的占比一般为5%~10%。欧洲食品安全局于2009年《2010年至2013年欧洲食品安全局交流战略》,明确了其在风险交流方面的工作目标、所应该采取的交流策略和交流方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9年制定了《FDA风险交流策略计划》,确立了自身风险交流工作的目标、策略和所采取的方法。日本政府于2003年《食品安全基本法》,设立了直属内阁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上层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工作。
(二)风险交流定位等同于危机交流,缺乏长远考虑和持续的有力支持
我国目前对风险交流缺乏长远考虑和有力支持。现在不少人把风险交流简单理解为出了事情之后的危机管理和科普宣传,将风险交流的工作重点放在危机应对,将危机应对的重点放在应付媒体即危机公关上。将风险交流手段作为平息事态和安抚公众的工具,忽略了风险交流与日常工作的融合,这直接导致在风险交流问题上的短视,使这类的交流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依据,消费者对风险管理者(政府)和风险评估者(科研机构)的信任度下降。风险交流工作费时费力,却又很难有立竿见影的产出,因此很难得到持续的支持,人员、经费等保障条件也很难得到满足。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道纷杂,缺少统一的权威发声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多时候是“媒治”,不是法治,媒体说了算,媒体说它有问题就有问题,监管部门忙于应对,这就造成了公众的混乱。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不对称,专家、群众、媒体、政府、各个部门的说法都不一致,这种状况使得公众无所适从,也为错误言论混淆是非提供了可乘之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根据美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联邦有关部门按照各部门监管范围和职责权限的划分,形成了以联邦政府信息披露为主,地方各州政府信息披露为辅,分工明确、全方位的信息披露主体。欧盟则规定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为唯一权威安全信息机构]。日本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状况以及消费安全局负责研究与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消费者反映)的搜集、沟通等。
(四)公民意识的觉醒与公民现阶段科学素养
较低的现状对风险交流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以不满足于温饱而提出更高的诉求,例如对环境污染的关心、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等。但根据2010年11月公布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27%,仅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同时又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结果导致公众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增大风险交流的困难。而且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被动屈从于公众舆论压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已逐步呈现政治化趋势,偏离客观、科学的风险交流轨道。
三、对国内风险交流制度建设的建议
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建议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包含媒体)为利益共同体,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科学告知、沟通有效、公众理性的风险交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利益体既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又相互协作,共同参与。
(一)政府作为风险交流的主体,对风险交流工作起到顶层设计和主导、推动作用
1.建立风险交流制度,完善各方协作机制。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和机制。风险交流是各方信息互动、交换意见的过程,不仅要求融于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突发和应急时,更需要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突发事件处理和关切热点回应提供制度保障。
2.强化风险交流的基础性工作,制定风险管理方案。以强化公共服务为出发点,设立我国大宗及特色农产品(例如大宗果蔬农产品等)的质量安全长期和定点风险监测以及风险评估计划,支持有关科学技术研究(例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新技术研究等)。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组织制定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方案(例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标准化生产规程等)。
3.建立以“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信息”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风险交流是个互动的过程,在风险交流体系中的各个利益体需要对风险情况以及风险管理方案和实施有个认知和反馈。例如,公众希望了解农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了解政府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在农产品生产中是否可行并及时反馈实施效果;政府需要了解所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效果如何、有没有需要完善和修改。因此,风险交流方式和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不同形式的公共服务平台,例如专题网站、微博、电视报刊专栏、手机微信、展览会、论坛、研讨会、培训班、讲座等。政府部门可根据不同的风险交流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邀请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总的原则是各利益相关方能顺畅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反馈想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例如,组织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工作研讨会或小型论坛,交流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结果、商讨风险管理方案、反馈和评估风险管理成效;通过讲座、微博、报刊专栏、电视广播采访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风险认识;邀请知名媒体人与科研机构及政府监管部门交换意见和信息;向公众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数据等。
4.组建一支专业专职风险交流人才队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组建从事风险交流的专门机构或人才队伍,职责是建立和管理风险交流平台、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风险交流活动、收集和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风险交流机制研究等。这支队伍不但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背景,而且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应急、研究能力。
(二)科研机构承担风险交流基础性工作,为风险交流提供科学支撑
1.受政府委托,开展风险评估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风险交流的基础是对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危害的科学研究与判断。农产品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必须基于科学证据;风险知识与信息的专业化,使得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认知存有差异,不同主体之间对风险的接受度不同,也需要专家的评估意见;政府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和措施,需要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学数据支撑。因此,科研机构成为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的中坚力量。
2.协助政府部门实施风险交流活动。科研机构应协助政府开展风险交流活动,例如研讨会、论坛、培训等。在风险交流活动中,对各利益相关方提供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用科学数据解答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疑问。
3.协助政府培养风险交流人才队伍。科研机构应根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特点,在需要的时候,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培养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知识背景的风险交流人才。
(三)企业根据风险交流,实施政府风险管理方案
并及时反馈方案实施效果等企业是农产品生产主体,在风险交流基础上,实施政府风险管理方案,例如实施标准化生产规程、生产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等。作为生产主体,企业最了解实际生产状况,因此,在风险交流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风险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建议、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效果反馈等职责。企业参与风险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完善。
(四)公众在风险交流中寻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
六河高速公路起于河池市六寨镇龙里(黔桂界),上接贵州省都匀至新寨高速,终点为广西河池市,下接宜州至河池高速。本项目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设计时速80km/h,是一条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
(一)天生桥隧道工程概况
天生桥隧道为分离式隧道,上行线隧道长1462.661m,起点桩号为YK28+429.339,下行线隧道长1486.661m,起点桩号为ZK28+433.339。六寨端洞口斜坡上段地形坡度约为60°~70°,下段地形为陡崖,呈直立状,洞口岩层产状为70°∠24°,中风化灰岩出露,岩质较硬,陡崖底为一冲沟,隧道轴线与直立陡崖呈直角度相交,左右洞距41.3m。右幅右侧山体一道岩石裂缝(几与洞口同里程)呈横向贯穿,长度约75m,左右幅洞口间存在一较大孤石,影响天生桥水库大桥墩柱安全。隧道东北侧为天生桥水库,其最高蓄水位低于隧道路面设计高程,水库对隧道无影响,隧道进出口处的进场条件均较差,交通十分不便。
(二)桥隧相接概况
天生桥水库大桥3#桥台深入天生桥隧道六寨端右幅10.661m,左幅20.161m(变更后),经实际施工显示,左右幅3#桥台均处于结构稳定、坚硬的岩石上,桥面标高距原地面标高深处达50m,墩高32~35m,隧道进口无进场施工开挖进洞条件。
二、桥隧相接质量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第一,天生桥隧道施工采用由河池端开挖进洞,向六寨端逐步推进,直至隧道贯通。施工过程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洞身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锚喷支护,根据监控量测及开挖掌子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二衬紧跟,整个施工过程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第二,隧道开挖距六寨端约20m左右,采取分台阶开挖方式,严格按浅孔控制爆破方法操作施工,控制爆破药量,直至隧道贯通。隧道贯通后对围岩进行扩挖,直至满足隧道净空要求,及时施做初期支护。第三,天生桥隧道进口危石对桥梁施工及后期运营存在安全隐患,在天生桥水库大桥孔桩施工前采取弱爆理,消除安全隐患。第四,天生桥水库大桥满足施工条件后,桥墩台施工及桩基开挖与隧道六寨端洞口施工同时进行。桩基施工应满足嵌岩深度及最小入土深度要求,遇溶洞时应同时满足嵌入完整的中风化灰岩不小于1.5米,保证基础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第五,隧道六寨端出洞口施工与天生桥水库大桥施工建立统一指挥体系,隧道出洞破施工时,桥梁桩柱等不得同时施工,爆破完成后观察洞口岩石状况,确定无安全隐患后再行桥梁相关施工。第六,梁板安装,因T梁预制在天生桥隧道河池端一侧,且预制T梁无法通过其它路线运至天生桥进行安装,只能通过天生桥隧道运至天生桥水库大桥桥尾(3#台),由桥尾向桥头逐跨架设。受隧道建筑限界及架桥设备尺寸影响,将不能采用常规安装方法,该桥左右幅深入隧道的一跨梁板安装需对架桥机进行改装。1.桥隧相接隧道建筑限界2.改装架桥机因受隧道建筑限界限制,该架桥机无法直接行走至隧道进口,若拆除后分散运输,因无法启用起重机等起重设备,也无法拼装,故必须将该架桥机进行改装后,才能通过天生桥隧道到达架桥点并进行梁板安装(图2)。图2原架桥机示意图为了保证能够正常通过隧道到达3#桥台进行梁板安装,根据隧道建筑限界要求,将图2中①所示部分缩短,降低高度,将图2中天车导梁缩短为600cm,主桁架间距改为500cm,如下图示。图3改装后架桥机示意3.架桥机跨孔安全监理要点第一,检查架桥机后配重量,复核配重量是否满足过孔要求。第二,监控过孔时主梁前支腿、中支腿稳定状况,观察是否有移动和晃动现象,发现有变化时及时停止前移。第三,监控过孔时前移速度,不能超规。第四,导梁前支腿到达前方墩顶时,及时将导梁前支腿支固好。第五,及时将导梁前支腿支固好后,马上将主梁前支腿沿导梁滑道移至墩顶并支固好。第六,主梁前支腿支固好后,才能将架桥机主梁前移到位。主梁到位后详细检查整机状况。第七,调整架桥机位置、主梁宽度、使其满足安装要求。第八,检查个支撑点作用情况,是否平稳、密贴支承面。第九,检查横移滑道是否水平,天车轨道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横移滑道下枕木是否有间隙,如有及时垫支。第十,将天车沿主梁顶轨道反复运行,查看有无挤轨情况,前后天车是否同步运行,刹车装置是否灵敏,掌握刹车的惯性距离。第十一,查看天车运行时整机的稳定刚度。4.梁板吊装由图4可知,改装后,架桥机可以在隧道内吊梁、喂梁,且第一跨除边梁外均能按常规方式安装。由于架桥机与运梁平车的自身高度,两片边梁无法直接安装到位。边梁安装:(根据设计图将梁板编号,第一跨从右至左分别为1-1、1-2、1-3、1-4、1-5,垫石采用相应编号(如图6示)。安装1-3梁板后,即安装1-1梁板(其架梁顺序为1-3、1-1、1-5、1-4或1-2、1-2或1-4)。在河池端1、2号垫石之间铺设钢轨、钢板,在钢板上放置φ36钢棒,然后将1-1梁板放置在2#垫石位置,六寨端用架桥机提梁,将河池端放置在2#位置钢棒上,如下图所示,用千斤顶配合手拉葫芦匀速向1号垫石靠近(六寨端同时向1#垫石位置横移,两端匀速),就位后,采用千斤顶将其抬高,取下钢棒并安装支座,最后将千斤顶泄压,将梁板安装到位(左侧1-5梁板按同样方法处理)。图4边梁安装示意图5.架梁安全监理要点第一,安装现场统一指挥,在吊装过程中,除现场指挥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指挥操作。第二,参加安装的操作人员分工明确,号令统一。第三,吊装作业区内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所有人员不得在起吊过程中和运行的吊物下穿越、停留。第四,平车运梁时,梁端支承点要设在规定的范围内,且运行速度不得过快。第五,横移落梁时,梁的起落,横移和运送不得同时进行,在梁下落过程中,要匀速平稳,不得发生急落和冲击现象。第六,安装边梁时,严格控制六寨端天车速度和河池端千斤顶速度,两端速度保持一致。第七,边梁安装时,千斤顶着力点与中梁支撑尽量保持在同一中心线,防止出现梁板侧翻。第八,河池端到位后,千斤顶起梁及落梁时应尽量缓慢、匀速,不得过快,防止失稳。第九,遇下列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吊运安装作业:5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天气;操作人员不全,影响工作进行。
三、结论
(1)很多城市的地铁工程均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所建,因此城市地铁工程多数均处于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或商业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与制约,甚至施工中的任何微小差错和闪失都会对城市公共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具体说来,地铁施工对城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铁施工对公共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的地表下沉,对地下管道线路产生影响,对地铁沿线毗邻建筑物产生影响,及对已建成的地铁线路的影响等。②地铁施工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如施工引起的塌陷、涌水涌砂、机械事故、火灾等。因此,加强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力度,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当前,各城市的地铁建设正逐步向大规模、长工期方向发展,安全质量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为尽早实现投入运营,使工期节点大大提前,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但越是如此,越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3)由于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拓展,行业主管部门往往对施工检查力不从心,甚至流于形式,既没有从整体施工设计、技术方案、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严谨严密的审查,也没有组织有效的专项安全检查,监管范围未进行明确划分,存在严重的职责不清的现象。因此,必须抓好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密切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施工检查的长效推进。
(4)地铁施工一线作业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安全与质量意识,直接导致工程事故频发和工程质量下降,加之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培训普遍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导致一线作业人员安全质量意识差。必须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融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一线作业人员主动保质量保安全的意识,为建设精品地铁项目夯实基础。
2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职责管理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要有序地进行总体施工组织,针对制约工期的关键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坚持基础力量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配备,而且要积极落实职责分工,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及生产工作。为了发挥组织机构及人员效能,必须在内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同时,进一步落实职责管理,明确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效推进地铁施工的顺利开展。
2.2加强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
在深入分析承接地铁项目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科学选拔具备丰富地铁施工经验、责任心强、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精英入驻参与项目施工。同时,积极加强制度建设,从工作职责、工作程序、日常巡查、工程监督、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实现规范化和管理的有序性,关注执行,严格落实,为地铁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2.3严控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确保完成地铁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全体员工逐步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同时,多措并举严控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护管理。一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力度;另一方面,重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购置基本安全设施,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专业性安全检查。
2.4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施工全方位培训力度,激励员工汲取国内外优秀地铁项目建设经验,通过各类有效培训不断增强自身业务技能和素质水平,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工作能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力争在各项培训的激励下,促进全体人员严格根据技术细则进行施工,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做好本职工作,为提升地铁工程的质量夯实基础。
3结语
(一)工作运转经费不足
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财政投入,为河南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工作提供了保障,各检测机构检测室面积基本上都达到了检测要求,配备了主要的检测仪器。但仪器设备维护成本大,检测所需试剂、耗材、标品等价格偏高,各质检机构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另有个别质检机构检测经费仍未纳入财政预算,开展日常工作较困难。由于人员或资金配备不到位,存在检测范围偏小、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专业技术人员偏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中规定检测机构应配备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个部门至少配备1名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了解检验工作目的、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但目前河南省基层检测机构拥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人数相对偏少。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人员少,学历大多偏低,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缺少骨干检测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由于县级检测机构人员工资待遇较低,无法留住优秀的检测技术人才,无法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检测队伍不稳定,检测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基层检测机构人员技
术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几年来多次举办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班,基本上达到了各县级质检机构至少有1名检测技术骨干人员的目标。但由于检测设备和技术标准更新速度快,仍然需要加大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县级质检机构多数存在一人多岗、工作内容有交叉的情况,在加强检测技术培训的同时,也需加强实验室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形成由县级到市级培训为点、市级之间互相学习补充为线、省级集中培训为面的培训模式,实现每个检测机构至少有2名精通多台主要仪器设备、从样品抽取到样品检测能够熟练操作、对实验室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的技术骨干,由这2名技术骨干带动机构其他的工作人员逐步提高检测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检测系统人员的工作能力。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仪器设备维护成本大,检测所需试剂、耗材、标品等价格偏高,县级质检机构开展检测工作每年经费应不少于3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农产品质检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保障县级质检机构的持续运行,发挥县级检测机构的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加强内部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1、规范内部设置:质检机构实验室应至少设立业务室和检测室2个部门,检测室根据检测内容分农残、重金属、理化等组,每组至少2人。业务室负责收样、下达检测任务通知单、汇总检测结果、编写检验报告以及各类档案的管理。检测室负责样品检测、填写原始记录单、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等工作。
2、落实规章制度:质检机构实验室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其持续有效的运行。检测工作涉及到抽样、样品制备、样品检测、编写检验报告等多个环节,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要求规范操作。
3、强化资质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只有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所提供的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是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是质检机构应开展检验监督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质检机构要开展工作就要先通过计量认证。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更多,技术更新更快,也将更加复杂,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管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一、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二、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安装及调试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
三、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
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下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
3)特殊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检查。并留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