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住家保姆照顾老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住家保姆照顾老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住家保姆照顾老人

第1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一、基本情况

1、市场概况

市有专职保姆女性占95%,其中农村妇女占60%;下岗失业妇女占30%;待业女青年占10%;年龄分布在20岁到60岁之间,其中40-55岁之间的占80%,40岁以下的占15%,55岁以上的数量最少,只占总数的5%。她们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以下,主要工作内容为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照顾老人等。主要分三种类型:本地下岗工人——不住家保姆。这些保姆大多数是来自市区,她们大都放不下自己的家庭,所以不愿意在雇主家住,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回家,或者计时收费,这部分人的工资在800到1000元左右;外地人——住家型保姆。这些保姆大多来自农村或外地,多是年轻女孩、能够离开家庭的老人或外地下岗失业人员,雇主包吃包住,工资在1000到2000元之间;高学历人才—管理智能型保姆。这部分保姆大多学过家政专业,会说普通话,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文化水平高,能给孩子做课业辅导,还能给雇主提供家政管理,工资在1500元以上。

2、市场特点

一是保姆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日趋普遍,请保姆已不是社会上高收入家庭的专利,一些双职工家庭尤其是有小孩或老人、病人的家庭,都开始把请保姆当作一件平常事情,由于80后的小夫妻增多,还有空巢老人的增多,所以钟点工市场也好,保洁工也好,还是月嫂都有很大的需求量。抽样调查表明,全市15%的家庭希望聘用计时型保姆或住家型保姆,现仍有近名的缺口,而愿意从事并且能够胜任保姆工作的妇女数量有限,保姆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是对保姆的认知程度在逐步增强。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庭,拥有一位好帮手帮助处理家庭事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社会需求。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保姆也靠自己的劳动赚钱,除了社会分工不同以外,与其它行业一样也是正当而光荣的,它已经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行业。

三是保姆服务内容趋向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服务内容从最初单纯的家务保姆发展到现在的钟点工、家庭护理、家教、家庭装饰等多种门类。服务方式也从以中介为主逐渐向以员工制为主转变。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在受访的从业人员中,农村妇女占60%,下岗失业妇女占30%,大多数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四是对保姆文化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尽管目前的保姆仍以从事简单的看护、家务为主,但随着我市居民消费水准和消费品味的日益提高,所需的家政服务更加细致和专业,有的家庭甚至把整个家庭生活安排都交给保姆,从家庭成员的健康护理、营养膳食、家庭计划、家庭理财、家庭接待、家庭事务管理到辅导孩子课业都由保姆来安排,让保姆承担高级“管家”的职能,这样就对保姆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悟性强、素质高、综合能力优秀、技能掌握熟练快速的保姆才是未来市场的主角。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需求量巨大的市场把保姆这个行业催生成了朝阳产业,但由于管理与实际脱钩、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保姆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和解决。

1、行业管理模式尚不成熟。由于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参差不齐,整个行业一直没有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家政服务业没有传统的主管部门,在政府管理中处于一种责任不清的状态。2、保姆中介急需规范。部分职业中介在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情况下,为追求经济利益,他们对登记从事保姆工作的人员资料不认真核实,在试用之前不查看保姆的身份证、健康证、上岗证或其他证件,正式用工的时候不签订与保姆、用户之间的三方合同,一旦出现了如保姆盗窃用户家庭财物、虐待孩子等问题时则推诿责任,严重缺乏诚信度。3、保姆岗前培训机制不健全。从事保姆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素质不高,外地保姆大多来自农村,许多人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本市的下岗女工也大多没有很高的文化,更缺乏专业技能,在上岗之前非常需要进行正规的家政服务培训。大多数中介公司对保姆不进行培训;家政服务培训推广面小,培训不深入、不专业,导致整个保姆市场素质偏低,高端家政人才极其匮乏。

三、保姆市场意见和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保姆的综合素质。根据保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将保姆分成初、中、高等各个等级,进行有重点的技能培训,使其明确服务职责、服务规范、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保姆必须在获得上岗培训合格证之后才能上岗。另外培训内容要多样化。除培训一般性家庭服务内容以外,还要积极开展各种特色培训,如社交礼仪、家庭理财、婴幼儿及产妇护理等,使她们成为集专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家政人才,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

第2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以恋爱为名,趁其不备偷走现金

张大爷是两年前丧偶的单身老人,两个月前,他在公园散步时认识了55岁的王女士,两个人在公园长椅上聊了半天,感觉很开心。当晚,张大爷请王女士吃了饭,并给王女士留下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还拦了辆出租车把王女士送回家。

此后,两人便以恋爱的名义交往。王女士常常出入张大爷家,张大爷也将王女士当成了自己家的女主人。虽然还没有领结婚证,但是被幸福冲昏头脑的张大爷却已将财政大权交给了王女士。此后不久,王女士再也没来过张大爷家,这时张大爷才恍然明白:自己是不是被耍了,随后便翻找自己放在柜里的2000元现金,但此时现金早已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早些年买的2000多元的国库券也没有了。

以保姆身份进住家中,博取老汉信任

68岁的柳大爷自老伴儿去世以后,一直郁郁寡欢。为了有个人能在身边照顾老人的生活,子女们给柳大爷请了一个40多岁的安徽保姆。保姆住进柳大爷家后,悉心照顾柳大爷的生活,很快便赢得了柳大爷一家的信任。

渐渐地熟悉了以后,保姆告诉柳大爷,她丈夫现在正和自己闹离婚,让善良的柳大爷心生同情,而且也让他心里有了盼头,他甚至对保姆承诺说:“你离不离婚,只要对我好我就不会亏待你。”此后,两人便正式同居了,彼此还常以“老伴”相称。

春节前,在柳大爷家做了一个半月的保姆说要和柳大爷借一些钱回家过年,柳大爷二话没说就从银行里取了5000元给保姆,并嘱咐她回到家打个电话过来报个平安,过完年安顿好了就赶快回来。

结果柳大爷在等待中度过了新春佳节,却没能等来保姆的电话。当他按着保姆留下的电话拨过去,却被告知是个空号。

黑心婚介,以套你的金钱为目的

55岁的孙阿姨自去年老伴儿去世后,心情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为化解痛苦,她决定通过报纸上的征婚广告给自己找一个老伴儿或者老年朋友。

一天,她见报纸上的征婚栏里有一个条件不错的老先生很符合她的要求,于是便试着打了上面留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士,她说要交120元的费用才能安排与这位先生见面。求友心切的她毫不犹豫地交了钱。但婚介所安排与孙阿姨见面的男人却并不像报纸上写得那么好。后来,孙阿姨又断断续续见了几位男士,但都不让她心仪,而且无形中她又多交了几次“见面费”……

说到这段“征婚”经历,孙阿姨很感慨地对记者说:“哎,我这半年多啥也没干,光跑婚介所了。我感觉他们就是以骗钱为目的,那些人是为凑数介绍给我的。”

第3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久病老人,最需要子女的精心照顾

我长期在单位担任工会工作,哪家碰到什么特殊情况,我都要去慰问。老职工、职工家属中,得重病的人很多,而家属怎样照顾病人,很有讲究,照顾得好,真是病中老人的福气。

老潘是我们单位的退休高级工程师,他的老伴是退休教师。老潘在职时,带头搞了好几个大项目。退休多年后,却不料得了老年痴呆症。老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半夜里起身,摇醒睡在身边的老伴,发怒道: “为什么不给我吃午饭,可以吃饭了。”老潘的老伴说:“照顾他,就像照顾一个喜怒无常的小孩子一样。”屋漏偏逢连夜雨,老潘的老伴在体检中查出肺部有阴影,确诊下来竟然是肺癌晚期,苦撑了近一年,过世了。

虽说老潘夫妻有两个儿子,但是,照料老人不是很周到。他们给老潘请了一个住家保姆,隔几天来看望一下,买点食品和生活用品。我和工会的同志再去探望老潘,只见老潘身上的衣服脏脏的,远没有他老伴在世时弄得干净。

据小保姆说,老潘总对着老伴的遗像念叨: “吃饭,吃饭。”真的吃饭时,就端着饭莱到老伴的遗像前,边看边吃,饭量日减。不出半年,老潘也过世了。要说老潘的儿子不孝顺吧,他们也为父亲请了保姆,但是,毕竟不够用心啊。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单位里的李大姐让我们刮目相看,将长期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照顾得很好。李大姐在我们单位搞质检,也是业务骨干。她的母亲因突发脑中风,瘫痪在床,至今已经六年了。

我也曾代表工会去探望李大姐的母亲,见老人家收拾得千干净净,神态安详,面色红润,皮肤细腻,尤其值得感叹的是,老太太的皮肤能和年轻人相媲美。

李大姐打趣道:“我老妈那是每天苹果、酸奶伺候着,早上10点吃苹果泥,下午三点喝一杯酸奶,天天都吃,我们还给她擦洗按摩,皮肤哪能不好呢?”

我禁不住夸赞李大姐,既把老人照顾得这么好,工作也干得相当出色,连年被评上先进。李大姐说:“也没什么,要学会统筹安排呀,家里的兄弟姐妹大家分工合作好,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当然,我是长姐,多干点,辛苦点,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妈妈刚瘫痪的时候,我们也是手忙脚乱的,因为爸爸年纪也大了,平时都是妈妈照顾的,现在,倒下一个,两个老的都需要人照顾。我们马上召开家庭会议,我、父亲、我的先生、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坐下来,将事情一一罗列商量。比如必须请一个住家保姆,而且这个保姆是一直要请下去的,保姆的食宿费用、工资由我们三个子女平摊;母亲卧病,每个月的营养费1000元大家分摊,我是长姐,经济条件好,我出500元,弟妹们每家250元吧。”

“照顾母亲的费用是前提保障,接下来,我们分派时间亲自来照看,毕竟,保姆的用心程度不能和子女相比。我们三个小家庭,每家分担两天,到父母家里探望,妹妹因为早退在家,所以,她多来照顾父母一天。我们子女每天到父母家里来,买一些日用品,陪父亲说话,帮母亲按摩一下。有一次,父亲和保姆闹矛盾,责怪保姆不经心,也是我们子女来调停的。当然,工作和照顾母亲也会产生冲突,一次,我要出差两周,就派我先生去看望父母。有时候要加班,脱不开身,就和弟弟妹妹商量,大家轮换一下日子。”

“说实话,照顾瘫痪病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做习惯了,也成了每天吃饭、洗漱一般的日常事务。邻居、朋友都称赞我们把母亲照顾得好,我们做子女的还真的很有成就感呢。”

听了李大姐一番话,再想想老潘因失于照顾而早早撒手归去,我心里很有感触,照顾久病的父母,子女是否精心,完全是两种局面啊。尽管中年人工作压力大,还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再碰到父母生病,自然分身乏术,但是,只要有一份照顾好生病父母的心意,一定能做得更好,为父母增福延寿。

心理专家的“孝心”建议:让尽孝更有针对性、持久性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事实情况。发病初期,人们会把病情看得过重,导致病人和家属草木皆兵,这时候,当然会非常尽心尽力。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有可能在亲人康复前,自己在体力和精神上都不支了,甚至垮下来,不但无法尽孝,恐怕还要给患病的亲人或自己的家庭增加负担。

情感的波动一般有高涨,下降、平稳这样一个过程,孝心也如此。在最后的平稳阶段,人们所能付出的孝心,才标志着你力所能及的孝心水平。所以,我们要让孝心有针对性、持久性,有的放矢,有安排、有计划,做到真正对病人的康复有利,并且不干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为病中的父亲,夜晚留一缕灯光

父亲虽已高龄,过去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总的来讲还算可以。可是去年以来却感到明显不行。好好的两条小腿突然开始肿大发黑,接着右小腿溃烂,从前面烂到后面,最后烂成一大圈。每天流出黄黄的脓水,让人看了害怕。找内科、外科、皮肤科医师都看了,上药、包扎、吃中药什么治疗都做了,诊断说是内部循环问题,短时间不会好。

“祸不单行”,古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在父亲身上得到应验。父亲的腿烂了半年多还没好,不久前走路摔倒又跌断了右胳膊,这无形中更是“雪上加霜”,送到医院治疗后,医生让接回家去休养。

毕竟87岁的人啦,这年岁的人自信心很弱,一折腾就感到自己不行了一。父亲也是这样,人一下变了许多,本来性格开朗乐观的他,一天到晚笑呵呵的,你一回去他问这问那,讲个不停。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整天坐在那里,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而且有时还像小孩一样,变得娇弱,一动就哼几下,还会时时表露出对死亡的畏惧。

父亲很希望我们儿女天天在跟前陪伴他,特别是晚上睡觉时他怕寂寞,动不动就叫我们一下,听到我们应声才安静再睡。他过去一向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平时睡眠不好,如儿女同住在里面会影响他睡眠,我们只有在隔壁房间睡。到后来他不叫,只是晚上醒来看看我们房间有没有灯光,如有,就安心地再睡。如见到我们房间没有灯,就以为我们不在,心里就感到害怕,会不停地叫我们名字。

可是我不习惯开灯睡觉,开头一连四五个晚上,我只好起来看书到半夜,天快亮时才躺下去睡一下。到后来也是前半夜无法睡,后半夜才能睡一下。但我始终

不敢关灯,怕病中的父亲醒来会恐慌,对他健康不利。 七年前,患脑血栓的母亲因我们照顾不周,导致过早地离我们而去。从此,父亲一个人生活很孤独,我们也很悲伤,心中充满了忏悔。我们再也不能这么早失去父亲,这种想法从父亲的腿烂开始,在我心中就非常强烈。

我不禁想到几十年间,父亲对我们子女的种种关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幼小的我们饭不够吃,父亲每天要省下饭来让我们吃饱。后来食堂解散,家中粮食不够吃,他要冒着风险下乡偷着买高价米回来。在我10岁时一次胆道蛔虫病发作,痛得我在地上打滚,父亲背我去医院。住院一个星期,父亲日夜都陪在身边,人瘦了一圈。

晚年身体好时,父亲从没有麻烦过我们子女,还经常用自己的离休工资支持每个儿女,只是这一次手脚都不能动,才要我们照顾。作为子女,最后为父亲尽些孝道还不可以么。于是,我每晚将灯亮起,让卧房留下一尺多宽的门缝,让灯光透进父亲的房间,让病中的老父亲夜晚醒来时,能看到一缕灯光,让他心里踏实而温暖,也有利于他恢复健康。

一天天过去,我人瘦了好多斤。缺乏睡眠,身心很疲劳,没多久,过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毛病又复发,每天走路上班都不行,疼得我走几步就要坐一下。医生建议我要卧床休息好,可我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但虽然这样,我没有什么可怨,我要撑下去,父亲的手和_腿一天天在好转,我心里很高兴。我不愿“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在我身上重演。

孝敬父亲,时不我待。是啊,病中老人的心是脆弱的,需要亲人的关爱才能充实,健康才会早日恢复。让我为夜晚病中的老父亲留下一缕灯光吧!这是孩子对晚年的父亲的最后一点回报……

照顾多病父母,哪些问题需注意?

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量力而行,别因为照顾父母而让自己累趴下。

在照顾生病父母的同时,安排好自己小家庭的生活,仍然顾及自己的配偶和孩子。

如有兄弟姐妹,大家协商,如何出钱出力,共同承担起照顾患病父母的担子。

如雇用保姆,一定要协调好病中老人和保姆之间的关系,时时留意,做有心人。

理解老人在病中或焦躁、或乖张的脾气,有包容心,使老人积极配合治疗。

林永健:背母亲下楼晒太阳

今年,第四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评选出炉,侯勇、杜淳、郭晓冬、张光北、林永健、苏岩、莫少聪、张少华、刘莉莉、翟晓星等十位明星当选。

其中,林永健照顾久病老母亲的事迹非常感人。在家中,林永健是老小。他19岁离开家外出打拼,走上艺术道路,在《金婚》中饰演的大庄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些年,他的老父亲生病住院,他坐飞机回青岛,下了飞机顾不得吃饭直接来到医院,与大夫、家人商量抢救方案。林永健对老母亲的照顾更为兄弟们和晚辈们做出了表率。老母亲有脑梗塞、糖尿病,行动不便。每次回家,林永健都跑很远的路买回母亲最喜欢吃的莱,亲自下厨做好,捧到母亲床前。

林家住在六楼,只要天气好,他总要把母亲背下楼,陪着母亲晒太阳、聊天。他在百忙之中把母亲接到北京,到飞机场接机,形影不离陪着母亲玩了五天。他推着轮椅,陪母亲逛鸟巢、逛水立方,细心地给母亲讲解,到前门的全聚德烤鸭店陪母亲吃烤鸭。在家中,他拿着奖杯、奖状一一向母亲汇报,把老母亲乐得合不拢嘴,老母亲左手举着飞天奖,右手举起金鸡奖,照了一张快乐无比的照片。人生难忘的美食

品得出鲜美,做得出佳肴,吃得有胃口,乃是生活的乐趣。看一个人怎么对待美食,就能大致看出他的人生态度。大家记忆中最难忘的味蕾艳遇、美昧回忆是什么,赶快来和我们分享吧。

周家“人气美食”栏目名厨

我和鱼头有个“约会”

扬州菜“拆烩鱼头”一直是我的拿手好莱。记得在我做小学徒的时候,师傅怕毛糙的我们一不小心就弄坏、浪费了鱼头,从不许大家练习拆鱼头。

为了能早日学会这门绝活,我便仔细研究师傅的日常作息,研究出了一套作战方案。每当师傅烧莱宴客时我就偷偷地抓一个鱼头藏起来,第二天在师傅午休时,摸到厨房里悄悄练习拆鱼头,拆完了还不能留下“罪证”。如今在制作拆烩鱼头时,我都会忆起当初自己偷偷摸摸的傻样子。

张均中国烹饪大师

水晶龙虾球见证我的成功

说到令我难忘的美食就不得不提给我人生带来转机的“2003年全国名厨交流比赛研讨会”。当时的参赛题目是“虾”。我想要做一道水晶龙虾,可怎样才能做得与众不同呢?由于时间有限,当时我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筹莫展。

一斜眼我发现了桌上的一只鸭蛋,灵光乍现。精雕细琢,将瓣形的虾仁藏进了透明的“蛋球”中,剔透的造型夺人眼球。最后我凭着这颗小水晶获得了比赛的二等奖。其实烹饪就这么简单,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后,最重要的便是源于生活的灵感与发现。

张梦凯“人气美食“栏目名厨

狂野牛排令我难忘

三年前,我和师兄弟们为了探访美食,误打误撞走入了一家新开的法国餐厅。正当我们在细品食物时,服务生端上的牛排令大家大吃一惊。整个餐盘上什么点缀都没有,只有一条长约18厘米的巨大的骨头和一块约8厘米的立方体牛肉。多么夸张、粗简的一道莱啊!我毫无兴致地咬了一口,本以为不过就是西餐牛排的那些味道,可那酥软浓香的纯正牛肉味真是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经过这次难得的美味经历后,我发现其实真正的美食并不需要美丽、夺目的外表,吸引人的永远是剥去外壳后食物朴实无华的真味道。

我家四代祖传的一道美菜

王肇熹

我的小孙子,自从他上餐桌,自拿筷子吃饭时,就专捡摆在他面前的一盆糖醋小排,一块又一块吃个不停,不一会儿,他的桌前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他边吃边笑边说:“奶奶烧的莱,真好吃!”有时还竖起小小的大拇指,调皮地说: “呱呱叫!”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的妻子烧糖醋小排,已有近五十年历史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她结了婚。那时,,国家穷,百姓苦,我们全家六人,挤在一间十八平方米的仓库房里。新房是用芦席隔开的,只有五平方米。

没有婚礼,不办酒席,母亲自己烧了八菜一汤,自家人聚在一起吃喜酒。菜不多,却只只味道好,尤其是母亲烧的糖醋小排,颜色鲜,香气浓,吃得我妻子喜笑颜开,连连叫好!

结婚过了第三朝,妻子就提出要下厨,向母亲学习烧小菜。母亲听说媳妇要学烧菜,心想今后好有个帮手,十分高兴,就不厌其烦地教起来。母亲讲: “烧糖醋小排,关键是要掌握好‘两料’加‘一炒’。先要选好料,买小排,宁愿多花一点钱,要买猪背肋骨,千万别为了省点钱,买其他肋骨,烧出来不好吃;再就

是配好料,醋要买陈醋,糖要绵白糖;烧前,先把小排用水汆一氽,这样小排肉就松软了,然后倒上油,炒到小排肉变色时,就放糖和醋,最后用调得稀薄的生粉浇上,再炒几下即可。”

母亲边讲边示范,妻子边听边烧炒,一个耐心讲解,一个认真学烧,就这样,一道道香气满屋、美味可口的糖醋小排不时放在我家餐桌上,吃得全家人和亲朋好友,个个抹嘴乐呵呵。

谁知,过了两年多,我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是母亲73岁时,一天下午,她到姨妈家去,姨妈留她吃晚饭,母亲硬是不肯,说:“我还要回去烧晚饭,璋璋(我小名)、小余(我爱人)和孩子们爱吃的糖醋小排,我已经准备好,他们下班后,我要烧给他们吃。”当她回家时,为了躲避一辆飞驰而来的自行车,她摔倒在地,得了脑溢血,匆匆地离开了我们。

我和妻子回家后,看到母亲为我们准备好尚未烧的糖醋小排,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母亲呀,母亲!您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盆糖醋小排,而是一片烫滚滚、热呼呼的慈母的心!

日积月累,妻子烧的糖醋小排,越来越“拿手”越来越好吃。

每年的清明。妻子都会烧了糖醋小排,买了母亲爱吃的云片糕、麻酥糕,到墓地去拜祭她。

妻子会烧好吃的糖醋小排,在周围邻居中传开。好事不胫而走,此事传到妻子单位。一天,厂里来了一批外宾,要吃午餐,厂后勤领导请她“露露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来到新世纪。2005年8月13日,是母亲100岁诞辰日。我和妻子邀请了两个妹妹和妹夫,到我家里,一同悼念,拜祭母亲。

妻子忙里忙外,烧了一桌“拿手”菜,其中有糖醋小排、糖醋黄鱼、油豆腐嵌肉、蘑菇青莱、红烧狮子头等母亲最爱吃的小菜。

母亲去世,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妻子成为全家理所当然的“掌勺人”。她烧菜时,两个儿媳妇边看边听她讲烹调技术。她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在手里。

年轻人好学肯干,她们还买了许多烹调书籍,学他人之长,改自己之短,烹调技术迅速提高。我和妻子同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祖传美肴,后继有人!

在大山里吃到的“天下第一美味”

那年夏,我自愿申请到山村小学去教书,没想到,最大的痛苦竟是饿!

这是难以言说的一种痛苦,饿着也必须绽放温暖的微笑,因为山里的孩子们确实是可爱的。我吃的是派饭,共有48个学生,我轮流到学生家里去吃饭。说良心话,每家对我都是尽力招待好,尽力吃白面,尽力把炒菜的油放多一点……我很感动,但我做了最大努力也没法填饱肚子。只能在夜里回味,过去在城里早已吃厌的种种美食,在梦里狼吞虎咽……

那时,纵有一万个感动我的理由,这可怕的饥饿也会让我选择重回山外!

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一,轮到我到刘小朵家去吃饭了。山里零零星星的人家都很穷,我知道,小朵家是最穷的人家,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拖着一身病支撑着家,能让小朵上学这已让我很感动了。所以,我做好了准备:去她家吃饭,就算吃不饱,我也要做到吃得很香甜、很满意的样子,一定!

直到该上课时,小朵还没有来。我的心揪了起来,我去哪个学生家吃饭,放学时都是这个学生牵着我的手欢天喜地去家里的……小朵没有来,是不是她家连白面也没有了?是不是她妈妈没能借到白面,准备还吃野菜汤(这是她家的家常饭),她和妈妈怄气不来上学了?我了解这个刻苦又好强的孩子,自从我来学校,她一次都没迟到过……

正在胡乱猜想时,有个光屁股男孩跑来了,站在教室门口对我喊:“张老师!刘小朵她妈说,让我来,给小朵姐请一早上假!”

满屋的学生大笑,我跑出教室,拉孩子到一边,悄问: “小朵在干啥?”孩子痞笑:“嘻嘻……小朵她妈不让我对你说!让老师放学就去……”说完,就跑了。

山里小学早上没课,到校只早读自习一堂,早饭后才上课。我心里牵挂小朵,就让班长负责纪律,提前去了小朵家。

一间小茅屋。进里屋,我看见小朵的妈妈在炕上躺着,显然是病了,不见小朵在屋。老姐看见我一惊,笑着挣扎着坐起,说: “老师……放学了?你看我这屋里……”我坐到炕边,说: “早上没课,我来看看……小朵呢?”她羞笑起来,吱唔着,很难为情的样子……我笑说:“是借面去了吧?老姐,我今天就想喝菜汤,真的……”

这时,小朵跑回来了,欢笑着,满头大汗,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一看见我惊叫一声,手背到了身后,红脸惊叫:“老师您……妈,你没给我请假吗?老师……您就在屋里说话吧,我做饭去。”就做了个鬼脸去厨房了。

老姐这才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小朵早就打算着这顿饭了,‘几个星期天,她挖山药卖了几块钱,昨天放学就去山外集上买肉去了,她说要是去了买不到,就第二天早上买,“住山外她姨家,早上要是赶不上早自习,就给她请一早上假……

买肉?18里山路,为了我一顿饭去买肉?

我说不出话来,咬痛了嘴唇。老,姐小声说:“老师,你听我说,你要是心疼小朵,这顿饭一定要吃饱……小朵知道,你来山里没吃饱过一顿饭……”

我只能孩子般点头,泪,还是流出来了。

这顿饭真是做了好久,我听见炒莱声,然后,每停几分钟就有一阵叮叮当当声,重复了好多次。我忍不住笑问老姐: “小朵这是做啥饭啊?挺热闹的!”老姐笑:“不是啥好饭,我想可能是白面不够,她想用力气补上,给你搅面疙瘩呢!”

我心里又是一热。因为知道,山里人家吃饭都是以省面为原则,少用面,多用莱,一碗面三个人吃面条不够,但搅面疙瘩就够了。还有,这搅面疙瘩并不简单,花多少力气就有多少回报,搅得越久越好吃,小朵是想把这顿面疙瘩搅成天下第一美味。

两个多小时,小朵用心、用她全部力气做成的面疙瘩端来递在我手上了,我努力开笑,想让这顿饭像亲人团聚过大年那样幸福欢乐,但笑呵呵接在手上,吃第一口时,还是有硕大的泪珠掉进了碗里。还好,小朵转身去端第二碗,没看见。

这顿饭,我用不着装模作样了,这真的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肉炒成了北方带点酸头的“臊子”肉,天下再没有任何肉食可比拟其美味,透明筋道的面疙瘩,比肉还要好吃千倍,还有小朵亲手腌制的“浆水菜”……天哪,我想旧时皇帝和现代首富也绝不会有这等口福。一时间,我也顾不上礼仪,从“文明”相转入狼虎相,稀哩哗啦,一口气竟吃下了4大碗。

第4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上海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07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8%,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这之中,约63万老人需要护理照料,其中11万老人需要完全护理,由此而产生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巨大缺口该由谁来弥补呢?

为了解决这一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养老院。然而是不是退休以后,放弃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住进宽敞明亮的养老院,过上晚年的集体生活,就养老无忧了呢?

一个花甲老人的担忧

张萍今年66岁,丈夫常国雄今年68岁,两人退休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虽然这些年上海市政府一直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但由于退休时间早,两人的养老金基数都很低,现在两人养老金加起来才2500元。尽管养老金不多,但老两口多少年来已经过惯了简朴的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安稳。然而退休第二年,常国雄就因为突发脑溢血昏迷住院,并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常国雄此后身体大不如前,行动迟缓,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别说家务活不能干,就连去门口小花园散步都要有人搀扶。好在张萍身体还很健康,不但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还担起了时刻小心照顾丈夫的重任。

然而最近这两年,张萍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身体不听使唤了,做家务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额头,张萍突然感到一丝担忧:过两年要是我身体也渐渐差了,没力气照顾老常了,那我们可怎么办?要是我再有个万一,走在了老常前面,那以后老常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我就养了一个儿子,前些年结婚后搬出去了,他们小两口每天工作都忙得要死,晚上还要回家来吃饭,我现在每天烧饭给他们吃还来不及,以后万一我做不动了,他们哪有时间来照顾我们啊?”于是张萍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街道养老院。

可让张萍失望的是,他们家小区里的街道养老院虽然价格不高,每月最低只要800多元,但设施较差,卫生条件不理想,而且张萍最关心的伙食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她又去附近的其他几家养老机构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有些养老院条件还不错,但收费太高。“我和老常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才2500元,像我去住的话因为生活还能自理,把养老金全部扔进去差不多够了,但老常要人照顾,这点钱肯定不够用了。再说了,我们身边总还得有点余钱吧,总不能把所有养老金都给他们吧。哎,经济上能承受的,条件不满意,而条件满意的,经济上又承受不起。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萍轻声感叹道。

“实在不行,就只能把房子卖了吧。”思考片刻后,张萍这样说道。不过从张萍的口气里可以听出,她希望房子以后能留给儿子。

机构养老想说爱你不容易

虽然很多老人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乐意选择居家养老。不过,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也有许多老人和张萍一样还是希望能选择机构养老。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再好,年纪一大,各种毛病还是会不期而至。

这些希望前往养老院安度晚年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与子女分开生活。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时候,他们不愿“拖累”儿女,于是,或者雇保姆在家照看自己,或者住进老年护理院。但比起住进养老院,雇一个全天候看护老人的住家型保姆的费用可能更高。

然而许多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普通城市退休族却发现,目前的养老机构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不是收费太高,太“贵族化”,就是收费不高,但条件太差,真正能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养老机构还是很少。

如张萍老夫妻要是入住上海市区某中高档敬老院的话,两人入住的一次性收费就要7600元,而张萍每月还需支付1280-1430元(全自理或半自理),而常国雄则要支付1580-1730元(半护理或全护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这对普通退休工人的支付能力。

养老方式因人而异

抛开个人经济条件的局限性不说,机构养老是不是就一定比居家养老更好呢?

在“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阎青春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龄社会初期,国家大规模兴办机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到机构养老对老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伤害,养老要回归家庭,但不能一下子回归,就先回到社区;最后回归家庭,形成以家庭为主养老体系。

中国要建立怎样的养老模式呢?阎青春概括了三句话:“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

毕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能够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都是少数,尤其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养老机构覆盖还很少。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更认同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晚年生活,即使独生子女一代无法和老年人同住,只要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自己能给自己寻找乐趣,多多参与社区活动,一样可以让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第5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老妈睡下了。

我一件件地清点着她的东西: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常用药物,最后从柜子上取下一张她的照片,放进包里。

明天,我们就要送她上“幼儿园”了,这个智力已经退化到两三岁的“妈宝宝”,要开始在养老院生活了。

望着地上的箱子、行李包和脸盆,57年前她送我上幼儿园的情景,和眼泪一起涌出。

幼儿园的刘老师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当年漂亮能干的她也已老态龙钟了,每次散步碰到,她总是伸出拇指夸妈妈:那时候您真配合我们的工作,说不接就两个星期真的不接――“不接”的是我,我刚刚被父母从外婆家接到北京,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按照幼儿园的要求,两周不来接我,也不来看我。我只记得,满口家乡话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见不到外婆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到了这样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我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孤单和害怕:小朋友吃饭的时候我在哭,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我还在哭……

现在,84岁的妈妈要去“幼儿园”了,她会哭吗?

家,是妈妈的王国

这个决心下了至少三年。

妈妈还没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妹妹就带她去看过养老院,都是条件很好的养老院,妈妈还在那里碰到了国外工作时的老熟人。但我们试探过几次,妈妈都没有接话茬儿,我们想她还是不愿意去养老院,那就随她所愿吧。

妈妈的病情日益显现后,我和妹妹又考察过几家养老院,它们都在郊区,花红柳绿的环境和专业的照护,让我恨不得先把自己搞进去。

但独往独来惯了的妈妈,肯定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那是她自己的领地,自己的王国,是她的精神堡垒。何况,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病了。

问题是,虽然她觉得一切正常,虽然她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她的大脑却渐渐地失控了。当她一次次地把饭烧糊,一次次敞开大门就外出的时候,我们知道她再也不能单独居住了。

住到孩子家?想也别想。父亲去世后二十多年来,只有在我们一再邀请的时候,她才会短暂地离开她的堡垒到孩子家串门,但极少愿意留宿。而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难以全天候照顾这个老妈。

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她找个住家保姆,和她一起生活,避免她走失或者引发火灾。

经过无数曲折之后,终于找到了小杨,一个年龄并不小的安徽家政工。

四年多来,小杨天天陪着她,看着她一天天地衰退,也一天天地摸索出一套照护失智老人的办法。而我们姐弟三人,走马灯似地轮流回家,给妈妈买大大小小的东西,带老妈外出散步,我和妹妹多年坚持亲自为她洗澡――失智的妈妈因此竟成为大院中令人羡慕的对象,母女同行也成为马路上很多人都熟悉的一道风景。

但小杨上有80岁老母,随着弟弟外出打工,家中独自生活且心脏不好的老母,让小杨牵肠挂肚。

虽然小杨的老母也会“情况还不错”,但对于我们来说,这“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要临时再找到这样一个有照顾失智老人经验、做饭又合妈妈口味的保姆,我们实在没有信心。

妈妈,明天咱们去那个漂亮地方

为了获得心理支持和照护指导,我加入了一个关爱失智老人的微博群。那天在群里看到,一家新开的养老机构正在妹妹家马路对面。难得有这么近的养老院啊,便约了妹妹去看。

那家养老院刚开张,老人还不太多。宽敞的走廊和活动场地、充满阳光的卧室,都很让我们满意。虽说价格也不菲,豪爽的妹妹还是当场就交了押金。

押金交了,不等于决心下了。小杨家里又“阴转晴”了,妈妈的生活便继续在原来的轨道上滑行,直到小杨再次担心“万一”自己的妈妈出事。

人之常情啊,何况小杨和妈妈感情很好,何况小杨的父亲就是突发心脏病去世的,至今让她感到内疚。

于是,我们姐弟三人加上当医生的弟妹,又浩浩荡荡到了这家养老院。这次,养老院的失智老人区已经有了八九个老人。我们和客户经理、护理员、医生,一一进行了交流。考虑到妈妈现在已经基本不认识人了,对环境也不那么敏感了,同时又特别喜欢有人和她说话,我们觉得,送她进老人院的时机到了。

带妈妈到养老院进行评估后,定下了“入园”时间:2015年1月5日,那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在北京,小杨也还没有走,我们可以抽空多去陪陪妈妈,让她在新环境中,仍然可以看到“旧人”,不至于因为一切都是陌生的而感到害怕。

养老院的客户经理说,老人来之前,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她,不管她是否理解,都要直说,千万不能让她感到被骗来了。

怎么跟妈妈说?

告诉她:“我们要送你去养老院了”?这么说,她能理解吗?她能知道这是我们反复权衡后觉得对她是最好的安排吗?她会不会觉得我们不要她了?

她的大脑已经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但她的情感还活着,还能对不爽的事情作出反应。前些天,阿姨给她洗脚她不配合,阿姨把她的脚往水里按,她就小发了一下雷霆,骂阿姨“你这个霸道的家伙”,惊得阿姨都笑出来了。这个糊涂的老太太,居然能把愤怒表达得这么清楚准确,一点儿不像失智啊!

几次张嘴,我都说不出“妈妈,我们要送你去养老院了”,于是我改了一个说法:“妈妈,明天咱们去上次你去过的那个漂亮地方,你那天在那儿可高兴了!”

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一点儿都没有伤心难过的样子。

我松了一口气。也许,她真的已经无法理解我说的话了。但愿,但愿这样能让她少一点儿离家的痛苦,快一点儿适应新的环境吧!

1月5日,一切都出奇地顺利:

先生的车没有堵在路上,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妈妈家门口。

早上叫老妈起床,她也乖乖地起了,早饭喂得很顺,都是一大口一大口地吃下去的。

给老妈穿上外衣,带她下楼、上车,都没费太大的劲儿,只是我,努力地不去回头看她的房间,我害怕想到也许她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家了,就像爸爸当年离开这里去医院一样……

第6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本次参与调查10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90人,18-25周岁10人,占9%,26-35周岁50人,占55%,36-45周岁30人,占27%,46-55周岁10人,占9%。婚姻状况:10人未婚,90人已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占3%,高中10人,占20%,大专67人,占57%,本科及以上20人,占58%。家庭月收入情况:2000元以下45人,占45%,2000-4000元55人,占55%。

被调查人员中,24%较需要家政服务,46%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没有请家政员的原因,57%选择自己及家人有时间做,4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家政服务项目方面,被调查人员中,56%选择家庭保洁,17%选择照看孩子,13%选择照顾老人,其它14%。家政员类型方面,被调查人员中91%选择钟点工,白天来,不住家,9%选择住家型。家政员的年龄段:53%选择36-45周岁的,47%选择46-55周岁的。家政员的性别:86%选择女性,14%选择男女不限。在招聘家政员方面,64%选择熟人介绍,36%选择家政公司。被调查人员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务上花费500元以下,43%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调查显示居民对家政服务等级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保姆等初级项目外,对月嫂、养老护理等中高级服务项目需求量逐步增大。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一方面居民对家政服务专业技能需求越来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务上花的钱却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文秘站: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市场需求大,服务网络少。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说明我县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庞大的,64%的人选择熟人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表明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导致供需无方,接触难,在短期之内熟人介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务业的长期发展。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我县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如月嫂服务,收费价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引进、促进、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健康发展的责任,组织动员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自主创业。要大力引进家政服务品牌,同时大力学习和借鉴其它巾帼家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行业树立标杆,带动全县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拥有专业的家政服务队伍是创建品牌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将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第7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一、__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一是__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调查表明,__市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38%。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32%;其次是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约在3000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42%左右;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第三支大军,约占需求量的17%。所需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是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在规范的家政公司,家政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是家政公司规模小,多数属于中介机构。目前__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共有83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有8家;其他75家是经营项目含家政服务的。8家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机构中,注册资金50万元的有1家,注册资金30万元的有4家,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规模较小,同时调查了解到,它们大多属于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对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运作管理不够规范,总的看我市家政服务业市场还处于发育期。

三是家政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数家政公司经营状况不良。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公司大批上马,又纷纷倒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各种名目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__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但居民选择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普遍认为只有选择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诚实可靠、服务优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员,得到的服务才会有保障,所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还是少数正规、规范的家政公司。另外,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公益性很强,既需要自身对社会的努力贡献,也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关心支持。__知名家政企业“兴安家政”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二、__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旧观念的影响,家政服务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家政从业人员,认为做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活儿,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得不到客户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不愿去从事。而有的下岗职工觉得从事家政工作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因此影响了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培训不足急需解决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加上师资欠缺,家政服务的培训开展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家政服务员质量良莠不分,用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很难做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家政服务质量的低层次。有的出现事故,甚至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客户缺少应有的安全感,也使从业者失去工作的稳定性。

三是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__市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市场形态。多数家政服务公司走的是中介服务的路子,呈现出小型化、胡同化、零散化的特点,从业者随意性很大,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家政服务公司管理不规范。__市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家政服务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收费混乱,缺少后续服务;很多家政公司对家政服务员不培训或非常简单地培训就派工,服务质量不高;家政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供需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五是提供的家政服务层次低、水平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低。目前__市绝大多数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做家务、看孩子、看护老人、搬家、家教等低层次的基础性家庭服务阶段,衣食住行指导和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另外,无论是社会还是家政服务人员,都还只是把从事家政服务作为打零工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家政服务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六是家政服务市场管理需要加强。至今全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全市的家政服务市场在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标准,急需规范。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严,造成家政公司水平良莠不齐,自律能力低。

七是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无形性,服务的成本很难确定,价值与服务质量很难在客户的思维里达成同步;差异性,不同的人在同一项服务中也不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时性,家政服务不能被预先贮存、重复出现或直接进行销售,也不能退还。易消失性:服务在交易完成后自动消失,客户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长久地拥有服务(产品),因此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目前许多家庭实际上已具备了聘用家政服务员的条件,但由于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小,难以找到合适公司和人选,又没有客 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故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影响了家政服务市场的开发。

八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以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妇女和农村进城打工妇女提供了工作,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全社会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改变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为家政服务产业化扫除障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快“兴安家政”发展,更好地发挥其龙头作用。20__年3月,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兴安办事处创办了“兴安家政服务社”。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安家政”本着“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服务宗旨,狠抓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五年多来,培训下岗失业妇女2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妇女231人,为20__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__市家政服务品牌。20__年,兴安家政在兴安街办事处领导对社区服务的重视和盟市领导对家政服务业的观注下,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项目奖励资金30万元的扶持,为兴安家政的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装修改造后,建立综合服务大厅、月嫂基地、管理办公室、大教室、小教室、员工宿舍、保洁员休息区已投入使用。同时作为软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兴安家政服务网已开通了,兴安家政网的建立,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关的家庭服务,全市乃至兴安盟家政服务加盟后,不仅能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整个__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得到整合,资源将进一步优化、对提升__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业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__年4月,又推出科学催乳服务,堪称兴安盟内首创,由此,该中心一举成为__市地区一家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新型家政服务组织。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也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公司只有走出家庭式小作坊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精心打造品牌,连锁扩展,规模经营,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支持“兴安家政”规模扩张,发展更多的特许经营连锁店,同时利用盟委所在地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盟家政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乃至全盟经济的发展。

三是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还要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开发出深受家庭欢迎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8篇:住家保姆照顾老人范文

在全世界,随着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老龄化挑战,代际之间的利益分配第一次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变化的推动力量。“照料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新范畴,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政策关注。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急速下降和老龄化加速,既定的照料福利范式面临挑战。

补救性的社会福利

在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在本质上是补救性的。强调家庭伦理的儒家文化和强调国家补救作用的意识形态,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福利的各项供给中,照料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家庭的责任,家庭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提供支持和照料。这种支持和照料责任在代际之间通过约定俗成的规则传递(如“养儿防老”等),并被写进了国家宪法。国家只有在家庭完全无法提供照料的时候,才直接对少数孤寡鳏独人口提供照料。在这种福利提供中,强调不增加国家负担,尽量依靠家庭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一般家庭,当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往往在市场上寻找补充的照料来源,如使用保姆和市场化的服务机构提供的照料。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妇女大量参加工作,大的国有和集团所有制单位提供低收费的儿童照料服务。农村集体也为下地劳动的妇女提供某种形式的日间照料,但是,这些服务在市场化的改革之后显著衰落了。住家庭之外,市场在提供照料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城乡不同的市场化途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之上。因为照料领域,由国家提供的照料,主要是通过各种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免费提供给孤寡鳏独等没有家庭可以依靠的人。对广大人群,国家供给的部分有限,城乡差距不像其他福利领域(如养老保险)那样有巨大的差别。但是,由收入、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市场环境决定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这最明显的反映在儿童照料范式的变化过程中。在儿童照料的领域,随着国家和集体雇主为女职工子女提供的照料服务的萎缩,市场化的供给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工作,把儿童留在乡村的家庭中由老龄的父母照料,在照料领域产生了中国大陆特有的现象:城市家庭使用农村来的移民工人为照料者;而农村因为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儿童留在老家由父母照料,隔代家庭的照料方式增加,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料不足,家庭的照料负担实际上大大加重了。

国家的作用:对市场化的管理。在老年照料领域,随着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对照料的需要增加,各种形式的照料方式都在发展,包括国有养老院,市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营利和非营利性的),基于社区的养老照料服务等等。下述原则是政府确定的未来的照料范式:“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中国的人口结构及其对照料福利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结构趋势。未来对中国照料范式转变影响最大的四个人口趋势是:第一,人口的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和过程。根据叶1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10月31日,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2%。2001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1%,标志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止到2008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6亿,占总人口的8.3%,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的1/5。

第二,抚养比的变化:即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之间比率的变化:抚养比有两个方面:一、老年抚养比,即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二、总抚养比,即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之间的比例。劳动适龄人口和非劳动适龄人口之问的比例,从逐渐减少到逐渐增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在逐年降低。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儿童的数量,而上世纪50年代迅速增加的人口现在还处于劳动年龄。所以,直到2013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将达到最低水平38.8%,这就意味着100个劳动力人口仅仅负担39个非劳动力人口。在2013年以后,抚养比才会重新上升。

第三,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的影响。根据2005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有大约1.3亿流动人口。由于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劳动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非劳动力的人口一般被留在乡村,使乡村人口的老龄化比城市到来的更早,也是乡村比城市更早面对照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人口趋势对中国的照料模式的影响。从老龄和儿童照料福利两个方面讨论,这些影响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虽然中国的人口变化趋势表明,中国未来必将面对巨大的照料需要的挑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人口抚养比逐年下降,目前处于抚养比最低的时期。家庭和社会都有照料老年人和儿童所需要的充裕人力。因此,家庭尚可负担照料责任,同时,很多家庭也有经济实力在市场上追求更高质量的照料。这成为照料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从1990-2007年,中国的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从1990年的73.2%,下降到2007年的70.6%。这也增加了家庭照料的人力资源。

第二,城乡出现了不同的家庭照料范式。由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妇女在异地参加工作,全部照料责任仍然由家庭负担。低廉的工资和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使移民家庭无力在城市抚育儿童和照料老人,把儿童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抚育,造成了城乡不同的家庭照料范式。

第三,少数中心城市出现了家庭和国家照料责任重新划分的趋势。在下个10年到20年,对老年和儿童照料的需要都将快速增加,同时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照料成本也将攀升。这种现象已经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了中国地方政府,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政府充裕的财力,可以在照料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地区,政府开始在老龄照料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四,行业管理的挑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城市照料工作的市场化提供了大量的充裕的人力资源。低廉的照料成本,使城市人口无需政府介入,也可以负担照料责任市场化的代价。因此,照料提供的市场化在城市里

发展顺利。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市场化的照料进行行业规范和质量监督。这个方面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地方政府正在服务筹资和提供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的作用很明显的集中在制定政策和委托服务方面。

中国的老龄照料福利

主流照料模式。一、照料地点:居住安排的变化。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调查,从2000-2006年,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发生了如下变化:老年人独居、只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以及与其他人同住的比例增大,而三代同住和隔代同住的比例则下降了。其中老年人三代同住的比例变化最大,由2000年的39.7%降至2006年的36.0%,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说明虽然三代同住目前仍然是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安排,但是与上个世纪的老年人居住安排数据相比,中国老年人与子女、孙辈一起生活的传统居住方式正在逐渐减少。这种居住方式的变化,对老年人的照料安排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城乡对比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的三代同住、与子女同住和独居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而只与配偶同住、隔代同住、与其他人同住的比例则低于城市老年人。2006年、2000年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三代同住的比例分别比城市老年人高11.6%和16.9%。这与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需更多地依靠子女养老有关。农村老年人独居的比例较高,只与配偶同住的比例较低,与中国城乡老年人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有关。以2006年调查数据为例,中国农村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为73.6%,低于城市老年人8个百分点。

二、充裕的家庭照料资源。在中国,家庭是老年人照顾的主要服务提供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在家庭中,需要并且得到照料的老年人共有1267万人,占需要照料者的95.8%(城市为93.0%,农村为96.6%)。在照料资源方面,由于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中国正处于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最充裕的一个阶段。2006年,每名需要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平均有4.5子女和4.4名女婿和儿媳可以为他们提供照料。

三、照料文化。中国有依靠家庭对老年人提供照料的传统。老年人也更倾向于在家庭和社区中安度晚年。从2000-2006年,这个观念没有很大的变化。当家庭的照料资源不足的时候,城市人口会从市场上寻找帮助,雇佣保姆做一些照料工作。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是低的。在2000年的调查中,只有不到4%的城市家庭雇佣保姆或者小时工。2006年的调查中,这个数据没有提供。

中国老年人的照料方式。根据2006年的调查,对老年人的照料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主。在家庭中,儿子和儿媳提供了主要的照料服务。雇佣保姆和小时工的城市居民,2000年为3.4%,2006年增加到6.6%。

中国老年人2000年、2006年照料方式的变化(%)

政府的照料责任。在照料方面,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补救性的,主要对鳏寡孤独等人群提供机构内养护,也提供一定的社区为基础的照料。中国老年人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

一、老年福利机构的数量增长。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其中:城市养老服务机构5291个,床位49.3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32.3万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1286个,床位208.8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173.0万人;光荣院1401个,床位6.7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4.6万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47个,床位0.8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0.4万人;复员军人疗养院35个,床位0.6万张,年术收养老年人0.4万人。

二、服务递送的市场化。在中央政府制定了鼓励补贴老年照料的政策之后,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政府对老年人服务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服务递送方面,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资金充裕,中国地方政府正在老龄服务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中,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是各地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这些地方性的服务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如北京),刚刚有政策,正在试行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发展比较早(如上海)。有的地方尚无具体的政策。

在老龄照料福利方面,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料仍然占据主导。市场在服务提供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政府的作用还是补救性的,但是,新的原则已经确定。政府将在规则制定、服务质量的监控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也会提供一定的经费。

中国的儿童照料福利和教育

在2006年,中国有3.6亿儿童,其中,学龄前(0~5岁)儿童数大约为1.03亿。本节讨论的儿童照料和教育指学龄前儿童的照料和教育,以及国家为0~18岁的、照料者缺失的儿童提供的照料和教育服务。

在中国补救性的儿童福利制度中,家庭对儿童提供照料。同时,政府通过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少数没有家庭照料的儿童,包括被遗弃儿童和流浪儿童,提供照料服务。但是,由于社会政策缺少对家庭的保护和支持,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儿童必须生活在父母照料长期缺失的环境中,由祖父母或者亲属提供对父母照料的替代性养护。本节从三个方面讨论中国的儿童照料福利:第一,国有儿童福利机构的经费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第二,中国学前照料和教育的多元供给;第三,父母照料缺失的农村留守儿童。

国有儿童福利机构的经费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单位共收养儿童11.5万人,在中国的全部儿童中,只占不到0.03%。全国独立儿童福利机构303个,床位4.4万张。除此之外,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16个,床位0.4万张。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4.5万人次。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理论上由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来支持。但是,在实际上,从资金来源看,国有儿童福利机构的资金来源已经多元化了,有的国有儿童福利机构,50%以上的资金已经来自社会捐赠,而非国家财政。从照料提供的方式看,国有儿童福利机构除了直接对儿童提供以机构内的照料,也通过与寄养家庭签订合同,支付费用,购买由寄养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

中国学前照料和教育的多元供给。中国儿童主要在家庭里得到照顾。家庭成员,父母、祖父母等为儿童提供照顾。在家庭之外,政府、雇主举办的以及社会上营利和非营利的学前班、幼儿园等,为儿童提供早期的照料服务。表3是根据教育部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计算的、由不同的供给者提供给0~5岁的儿童的学前照料和教育服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3/4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中国为36%。2007年,中国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42%。比2004年增

长了6%。

在得到学前教育的儿童中,56%从政府举办的各种学前教育机构或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中得到教育,8%从社区举办的各种学前照料和机构中得到照料和教育。同时,还有36%的儿童得到市场提供的照料服务和教育。考虑到即使在政府举办的各种学前照料和教育机构中,由于这个部分的教育不是基础教育,国家不承担经费责任,家长必须根据教育质量缴纳多少不等的费用,以及还有大量的、不能达到政府注册标准的学前照料机构存在,学前教育的市场化模式非常明显。

家庭照料缺失的留守儿童。对中国以家庭为主的照料模式影响最大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估计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其中,五周岁以下的幼童大约1566万人。占全部留守儿童的27%。大量的儿童由祖父母和亲属照料,是发展中的国家独特的照料范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