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开学第一课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学第一课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学第一课内容

第1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关键词 第一课 生物学教学 认知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每当新学期的第一天,教师发展中心一般会组织检查性的教学视导。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开学第一课的“良好开端”令学生期待。然而,几年来所听到的不同生物学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无一例外地就是直接讲授每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既没有对课程学习概览的介绍,也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明确要求;再翻开教师的备课笔记的首页,只看到一个简单的进度安排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学第一课花点时间“磨磨刀”,形成一个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良好开局,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惊喜发生。那么生物学教师如何设计这“开学第一课”呢?这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 明_认知路线图从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开始

1.1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生物学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生物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生物学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编制生物学科“课程纲要”,需要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高中教学)、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生物学科的“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

1.2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

教师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不一定急于讲授新课内容,可与学生交流分享本学期生物学科的“课程纲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学期的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评价形式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学期结束时,生物学教师也可根据课程实施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反应和意见等,对生物学“课程纲要”进行反思性地修改完善,形成校本材料。

开学第一课时,教师使用好“课程纲要”这样的一张认知路线图,就一定能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在学期课程即将结束时,再回到这张认知路线图上,或强化巩固,或查遗补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在先的评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得明白。

2 掌握方法从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开始

2.1 指导认识教科书体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学的教科书共4册,高中生物学有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下简称“苏教版教科书”)。教科书的每一节一般都由“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组成。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指南设计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章节重要概念及关键词,为学期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还应指导学生了解每册书的章节构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2 指导阅读“图文系统”

现行的苏教版生物学教科书以精美的文字阐述,配以精美的图或图群,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阅读文字内容,更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图与图群”,教给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和画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生物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习能力。

2.3 指导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适度拓展学习视野

只要是课程学习,就离不开教学评价。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参与教学评价,特别是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如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参与互动、合作讨论;如何通过学案导学、课堂作业来检测学习效果等。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也不例外。在设计开学第一课时,教师也应关注这一差异,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选做教科书评价系统中的“思维拓展”,进行“课外探究”和“课外阅读”,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 领悟科学本质从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开始

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可见,领悟科学本质是生物学课程学习的一大特点。其学习指导就应从开学第一课开始。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包括:主动参与探究、观察和实验活动,不断提高探究能力;积极参与调查活动,努力提升实践能力;勇于参与讨论、论坛和游戏活动,自觉发展思维能力。

4 认知路线差异从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精妙设计开始

4.1 七年级第一学期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任教七年级的生物学教师又是学生认识的初中阶段从事科学教育的第一个教师,其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其认知路线图包括:“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7章23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巧妙地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进行。这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是生物学教师与学生见面的第一课,教师如何自我介绍、展示形象、显露“绝活”、表现修养等都将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第一印象”。上好这节课,可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让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这正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敬其师,则更是无形的力量,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跟随教师“遵道而前行”了。

4.2 七年级第二学期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在设计上已没有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的做“秀”的必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内容,然后重点与学生分享本学期所学内容仅有“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个单元,共6章18节的学习内容。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以及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4.3 八年级第一学期

经过一个学年的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已很了解,那种刚升入初中时学习的期待已不强烈。这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教师应有所改变,尽量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在回顾七年级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包括:“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共7章18节的内容。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4.4 八年级第二学期

八年级第二学期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其课程学习的终结性学业考查也在这一学期,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应体现这一特点。同样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应在回顾前三个学期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包括:“第八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九单元生物技术”“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共6章20节的内容。本学期的认知路线图还应包括:初中阶段所学内容的10单元26章79节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形成完整的初中生物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是做好学业考查前的复习准备,也是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留下衔接的空间。

4.5 高中生物学开学第一课

高中生物学内容是初中生物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知识,方法和思维上更符合高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从激趣、导学的角度看,高一生物学教师设计好开学第一课同样重要。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学第一课应体现以下特点:首先要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中考生物等级、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课程安排等,做到熟悉学情、有的放矢;其次要理清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习的目标、模块顺序、学分认定办法、毕业学分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办法(包括必修和选修)、学习方法指导以及第一学期学习的“课程纲要”。在与学生分享的“课程纲要”中,教师要明确高中阶段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感悟。做好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衔接应是高中生物学认知路线图的一大特点。

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师既然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教师“秀”出精彩的自己,增强教师这个教育资源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钦佩教师的良性心态驱动下,明确认知路线图,获取必要的指导,获得“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岂不更好?

参考文献:

第2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攻略一:千万别一进课堂就讲课,要展现人格和学科魅力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以后的课不一定非得每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第一节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这其中包括个人的衣着服饰,体态语言等),更要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认识你这位老师,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你教的学科。这便是你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因此教师第一节课的亮相非常重要,这一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了学科的魅力,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非常困难。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伙。老师的第一堂课当然与见面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中的奥妙,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在上第一节课前,教师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理理发,沐浴一下。一是显得干净利索,二是显得对学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张叫年轻人追逐迷恋的明星脸,多少会有助于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长得没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焕发。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有新鲜感。上来就讲课,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

攻略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巧妙安排课堂实施步骤

首先,要做自我介绍,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这个开场白,可以透露一些“隐私”给学生,诸如求学经历以及来自何处。这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教师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其次,要讲讲对所教授科目的认识,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这样做,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教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最后,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接受和适应老师。

初中科学教师俞和军表示,第一节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设计几个小实验,来向学生说明科学是一门依据实验的学问;着重指出初中科学和小学科学学习方法的不同,讲解专心听课、记笔记、交作业、订正、错题集等事项。他说:“许多时候我在想,我们那么匆匆赶进度有必要吗?让学生囫囵吞枣学习新知识,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为什么不在平时就巩固这些知识呢?为什么不以启发学生为主呢?当在题海战、人盯人战术、抢课抢时间中生存时,我能改变些什么?希望能从第一节课开始。”

攻略三:面带微笑,语言幽默,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老师周鹏程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主题开展了自己的开学第一课,“今年暑假我不停地走,过湘西,涉滇池,爬雪山,走高原,我把旅途的风光、人文的观感、沿途的心绪,用万余字进行了记录。同时配合自己的微博、微信、QQ空间所记载的点滴做成PPT分享给全体学生。读一处风景,赏一方人文,走近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周敦颐、汪曾祺……走访苗族村落,走近纳西传承,瞻仰高原圣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新学期,我将和学生们共同游历,跟着课本,浸着文学,走进语文。”

上好开学第一课,心态、氛围、幽默、语气都很重要。

摆正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堂课心悦诚服。

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说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搞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语言要温和,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内容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节课成功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攻略四:注重感情因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实践中、知识传播中蕴含着师生的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包含“情”。通过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一举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老师也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上设置一些奇妙的环节,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沈阳朝阳一小一、二年级的开学第一课独具特色。开学第一课,人人得到一个大“红包”,不过,这个“红包”里装的可不是压岁钱,而是老师对孩子们的新学期寄语。“新学期老师想对你说:阅读是每天必做的事情,良好的习惯决定一切,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是一个小天才,新学期,老师希望你能插上艺术的翅膀,展翅翱翔”“希望新学期你能长得更高”……一句句饱含爱意的话语,让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久别的校园不再陌生,以送“红包”方式对学生们提出新学期的要求,能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加深了学生和学校、教师之间的感情。

攻略五:精心备课,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水平

第一堂课与一般课不同,一般课的授课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而第一堂课内容则不受教材的限制,更多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活上好这堂课,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把渊博的知识和相关的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

上海市特级教师、嘉定二中高二语文教师孟琰玲的开学第一课为整个学期的课确定基调。她告诉记者:“开学第一天,通常我都不教课本内容,而是根据班级特点,提出一个主题作为贯穿新学期的主线,让学生对新学期充满信心。”

在第一节课可以刻意地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可以是让学生下来思考的,也可以是当场让学生讨论的,还可以是老师告知答案的,但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觉到学科的魅力。

第3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8601

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堂课中无法完成教材上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无法进行一一探讨。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因为课堂时间不够,学生在课外还要继续观察、探究,所以课外作业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外的探究性作业能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利用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学生在开学初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浓厚的,而观察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十分关键。作为湖州市绿色学校,弁南小学拥有大量植物资源,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通过开展观察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期初,学校教研组利用开学第一课在三、六两个年级围绕“怪怪小草大搜索”与“小荷塘中的大事情”两大主题进行以观察为主的探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得非常仔细,把池塘周围的环境都做了具体分析,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在活动记录中,各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画,有的写,活动记录单完成得很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收获很大。

二、结合单元知识,设计探究活动

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本、教参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每个单元设计出新的课外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原有知识进行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在班级里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探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蚯蚓》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到了把蚯蚓切成两段会变成两条继续活下来,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异议。这时教师可提出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此种说法,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接下来的几天,有学生说:“我的蚯蚓死了。”还有的学生说:“我的蚯蚓还活着。”教师让蚯蚓死掉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处理的,让别的学生帮他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经过交流,学生得出了很多可能出现的原因,如蚯蚓切在环带上了,养的瓶子可能太小了,放的地方是不是太冷了……

一个单元一次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负担影响不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实验操作,在课间学生还可以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辩解,分析原因,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三、利用科学小报,复习单元知识

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可利用科学小报的形式让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自己的概括。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表扬,并且在班级的科学角、学校的宣传栏里进行宣传。通^科学小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而且从学生的设计来看,好多学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份作业的,完成得非常漂亮,也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另外,学生制作一份小报要进行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等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吸收知识的过程,学生设计的科学小报是涵盖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文化等所有内容的,它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对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学生科学作业的设计,使之具有知识性、开放性、层次性、实效性、趣味性,通过学习活动来完成科学作业,吸引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快乐、有效地进行科学作业。

第4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1、课内实践教学

(1)、树木人格图分析:“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春秋”——大学生生活导论,上好开学第一课。思修课在学生们眼中大多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胃口,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这门课的学习中是思修课开课的首要任务。引入图画心理学作为思修课开课的第一课,变教师讲授为互动研究,间接地将课本内容融入教学,分析他们此刻正面临或大学期间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可以瞬间激起学生的兴趣,令他们印象深刻,树立这门课的权威,为日后的学习互动打下良好的铺垫。(2)演讲比赛:“我的理想”。演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作用面非常广泛,通过演讲的准备,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理想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比单纯的理论教授要有效果得多,另外,演讲可以快速地提升个人素质,提高自我评价,是学生增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3)爱国小品表演:鬼子进村。通过问卷调查,小品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思修实践课方式,小品表演以组为单位,可以锻炼学生的塑造力、组织力、配合力,可以在已有的剧本上加以改造创新,及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以往不知的优点,同时也给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4)社会公德情景剧。这是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给学生特定的场景,如图书馆、饭店、商场、车站等,由学生自拟剧本、台词,限定时间,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这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反应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对所选主题更可以有更深的理解。(5)模拟法庭。可以以劳动法或婚姻法为主题选择案例进行准备,将法律条文搬入实际生活,通过模拟法庭的开设使学生们感受法律与自身的关系,平时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必要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活动的开设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法律知识的储备,实际案例的了解,法庭中各个角色的职责等。(6)给妈妈的一封信:感恩母爱。一般情况下,这一活动是在“母亲节”前一个星期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来进行更改,由教师提供信封邮票,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许久未曾表达的感恩之情,封好后由教师统一寄出,待母亲们收到后学生们可以一起交流感想。

2、课堂外实践教学设计

(1)教师可对学生实践项目的策划和总体思路进行总体指导,由学生具体执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也可做成PPT版调研报告上交。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考核。(2)加强与学生处、宣传部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时事专题讲座、德育大课堂等大型讲座,扩宽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的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利用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渗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在学生实习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人际交往能力、处事态度及维权意识等等,实习结束后学生按要求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报告书,内容包括对企业的了解、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三部分。

二、关于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地探索,实践性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上课出勤率增加,学生们评价良好。但是,不得不说,在实际教学中要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第5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2007年9月份我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开学之前我认真备了一个暑假的教材,开学决定使用学案,当时使用的原因是,教材表面没有可预习的内容,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也不知道老师要讲什么,更无法了解知识结构和语言对话点,因为鲁教版的教材没有完整的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始了,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凭借老教材的功底,我们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出版了自己的预习学案,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整合了教材。应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利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新课标的要求、学科特点、教材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使用教材,组织课堂,拓展课堂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自主课堂是我们学校的亮点和教改的措施,我们要求学生自主互动,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主互动课堂的作用,老师怎样做才能提高成绩,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我认为备课是关键,是上好课的唯一出路。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我采取了以下备课措施:

一、备单元---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

调整教学内容有两点:一是、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例如:Unti 6

因为是新内容,首先掌握新单词是很重要的,为了达到巩固新单词的目的,又完成课本任务,所以我就把Self-Check 放在了第一节,为顺利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达到了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在复习新单词的时候,利用造句把本单元的语法讲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它课时,可以根据内容班级情况而有机调整单元内容。

二、课内调整: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

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例如:Unit 7 Period Two

我认为上节课刚讲完 “be going to”的用法,如果按照书本的安排,以长篇文章开始讲课,学生可能会感到压抑,还与复习衔接脱钩,所以我就改变了课本的顺序,将Part 2(3b)放在第一步,通过合作练习对话复习昨天所讲的be going to 句型,然后将Part 3(4)放在第二步,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表格,然后学生展示,又复习了be going to 的句型,还能发现学生的造句所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Part 2(3a),因为有了热身运动的练习, 学生已经进入了状态,即使课文有点长,但有前期的准备和成就,再加上预习的结果,学生很配合老师的讲课,效果很好。

三、备方法——删减教学内容

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

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例如:七年级上 “How was your weekend?” 七年级下 “How was youe school trip?” 因为七年级上 Unit7 单元讲得很细,对于句型学生很了解,话题学生也都很熟悉,我认为如果老师不顾情况再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可能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方法很简单,可以采用“省略法”,通过听力,回答问题,然后讲新课,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效果很好,甚至更好(我个人的经验)。

四、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第6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上课前三,五分钟热身时间,以各种跟英语有关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的同时,体味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置身于英语乐园。课上,老师亲切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的点拨,使学生对老师及其所教的英语都产生好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消除掉对英语的恐惧,为良好的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二、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词汇补充、语法回顾)

在开新课之前,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搞好高初中之间的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为开新课做好准备。或者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的,穿行知识的衔接,做好计划,抓好落实,以新带旧,温故知新。

下面提供的是高一上学期开学之初一周的初高中衔接工作计划,以供参考。

时间安排:一周左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音标(安排在第一单元教学之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单词和自学单词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课时:词类与句子成分(安排在第一单元教学之后)。例句必须经典、简练、上口,以学生易于熟悉记忆与再现为准。

第三课时:语法线索:在整体梳理初中所学语法现象的基础上,以一段“自我介绍”涵盖初中主要的语法内容。

第四课时:教材编排特点分析、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指导。

另 外,在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小型测试(如词汇测试等)、写作或阅读等内容。

三、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

在高一开学的时候,我让学生上台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结果相当部分学生上了讲台紧张得几乎开不了口,开了口的也大多语音语调不规范。学生们彼此并无恶意地笑着。我以此为契机,教育他们要多练习口语。我要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们进行口语训练,要求按座位轮次,每天一个学生登台朗诵英文诗歌或邀约他人表演英语短剧。我鼓励学生多搞短剧表演。几个人一起上台可以消除紧张感,学生也容易投入到短剧中,极易提高兴趣。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在活动进行中,我从不打断他们或挑他们的错。在表演结束时我进行适当地点评,但更多是鼓励。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

四、多方面结合,加强听力训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更多地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听力方面,我教育学生做题前要调整好心理状态。拿到试卷后以最快速度进入听力状态。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即使有个别没听清楚,也要暂时放弃,做好下一题的准备。在放音之前,要预读材料,并划出关键词,这样有利于听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所需信息。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全部精力。在晚自习前每两天作一次听力训练,并交叉改变形式。通过我的精心辅导和训练,学生学会了方法,养成了自觉听的习惯,听力水平自然增强。

五、结合教材,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高考英语中最难的部分,分数最多的部分是阅读部分。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利用教材,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现行高中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广,内容新,长度适中,适合学生阅读。在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文章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根据不同的体裁,教师要指导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

2.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意选材。选体裁多样,有知识味性现实性的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各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除课外阅读外,每周要利用一定时间训练学生进行课内快速阅读和限时阅读。可选用带有问题的短文,注意选材多样性。

3.注意文化背景的介绍。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适当增加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的介绍,也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甚至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和小说,增强对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英语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六、注重因材施教

第7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一、学生分组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个组,一般每组9左右人。这6个组就是本学期各科所需要建立的学习小组,也就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这样的小组,要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要对本组成员进行编号管理。小组一经建立,其正副组长、组员编号在一个学期内是基本固定不变的。同一小组的成员,在编排座位时应当尽量靠近,以便课堂学习时小组内能就近互相合作交流。学期中座位变动时,也必须是整个小组的移动,不要拆散。

二、课文到组

新学期的第一堂历史课,我把全册教材的查

找、归纳、讲解等自学主讲任务分配到各小组,以便提前准备,能够及时上讲台当“老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共24课,除去4课活动课外,剩下20课需要讲解。第1课、第2课,我按照将要由学生讲课的模式讲,使学生掌握今后自己将要当“老师”讲课的模式和程序。从第3课起余下18课教材,我就将其一一分配到组,每组3课——

第一小组:第3、10、18课; 第二小组:第4、11、19课;

第三小组:第6、13、20课; 第四小组:第7、14、22课;

第五小组:第8、15、23课; 第六小组:第9、16、24课。

这样分配课次,有几大好处:一是都有任务,锻炼机会均等;二是任务明确,便于早做准备;三是三周一轮,负担不会很重。

三、提供提纲

对于交给各小组学生主讲的每一课,教师都应当提前两周向该小组组长提供预习提纲。因为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够,对教材难以驾驭,把握不了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也不知道教学要求的高低层次及三维目标如何体现,教师通过提供预习提纲,使上述各项得到较好的处理,弥补学生主讲之不足,帮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

例如,第一小组将于第三周的第一课时主讲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我在开学第一周周一就提供了该课的预习提纲: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预习提纲

第一目 炎帝、黄帝和蚩尤

1、人物简介

⑴炎帝 ⑵黄帝 ⑶蚩尤

2、问题探究

⑷什么叫部落?什么叫部落联盟?

⑸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⑹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

⑺黄帝为什么被尊为“人文初祖”?

3、知识拓展

⑻“华夏”一词的来历

4、热点链接

⑼涿鹿之战

第二目 尧舜的禅让

5、问题探究

⑽禅让是怎么一回事?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⑾传说与史实有何联系和区别?

6、热度链接

⑿尧舜禅让

像这样的预习提纲,一般只需要提供一轮就够了。学生通过第一轮的训练,加上知识的增多,经验的增加,他们会很快从中感悟到许多,自己编写出预习提纲来。只是他们拟出的预习提纲不那么全面,不那么完全符合教学目标与要求,所以需要也必须有教师的及时提示、指导与修改。定稿后的预习提纲,应当一式十份,使该组成员都人手一份,以便于他们做课前准备。

四、小组准备

小组得到老师提供或审定的预习提纲后,就进入小组准备阶段。具体步骤有五:一是任务到人。即由组长将预习提纲中的探究题(如上面提纲中的⑴至⑿)根据本组同学的自学能力、自学条件等情况恰当地分配给本组同学去探究。每个同学都应当至少有一个题目的自学探究任务;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应当分给的任务多些,难度大些;自学条件好的同学(指方便上网查找、家里有资料可查或附近有人可请教),应当分给涉及面广些、难度大些的任务。二是个人探究。

本课,我为学生设计的作业有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内作业主要取自教材中的课中题和课后题,卡通资料框里的部分也常做课内题处理。课外作业采用“分层练结”的方式命题,一般分为基础巩固题和综合应用题两部分。基础巩固题一般是对本课内知识的巩固练习,适应于学困生;综合应用题则偏重于知识的前后联系、拓展、深化,适应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设置作业,能使上中下学生各得其所,都有收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面向全体”。

历史课,我让学生当“老师”的做法是从去年秋季开始的。实施一个学年了,效果很不错。开始的第一轮,师生都很忙,那是因为没有经验使然。经过第一轮训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他们积极性高,成就感强,准备很早且充分,主讲者讲得头头是道,听讲者听得津津有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和轻松学习。如果不是亲身实践和体验,我还不相信我的学生们能够当好这“老师”哩!看来,新课改提出的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在教学中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效果好极了!为此,我将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

学生得到组长分配给自己的探究题后,就应该着手个人探究。探究办法一般是:读懂教材、上网查找、图书室查找或向他人请教。总之,要求尽可能获得关于本题的最详尽的资料。三是自写答案。学生通过自行探究,获得了比较多的资料后,根据探究题目的要求编写出此题的答案。此时的答案还是草稿,可用任意纸书写。以上第二、三步必须在下发提纲后7天内完成。四是老师审订。学生将自己编写出的答案草稿于第8天交给老师,老师则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其进行审订,在第9天将审订稿反馈给原学生。五是制作卡片。学生收到审订稿以后,将其用碳素墨水笔工整地书写在卡片上,一式七份(课后发给每个组长一套,其他学生可借去抄写或者复印)。卡片的大小、用纸要统一,第一行居中写上课题,课题后标明题号,以便于装订收藏。这一步必须在第10天完成。第11至第14天,有任务的学生要进一步熟悉自己的探究题答案,并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图表、影象资料等教具进行模拟讲课(一般在双修日模拟,老师进行全程指导),直到充分熟练为止。

五、师导生讲

学生准备两星期后,就进入老师导讲学生讲课阶段了。仍然以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为例,我是这样导讲的——

㈠、老师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的农耕生活》,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然后老师指出:原始时代的生活除了从古迹和遗物中能了解到,还能从许多神奇的远古传说中得到印证。板书课题。将预习提纲用投影打出。

㈡、导学第一目炎帝、黄帝和蚩尤

A、老师讲解: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踞今4000多年,大致在原始时代的后期;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时间和地域上来说,有关他们的传说资料可以和现代的考古资料互为印证,互为钩洹?

B、学生默读第一目教材,思考问题⑴至⑺。

C、老师投影展示《炎帝》、《黄帝》、《蚩尤》图,

学生1简介人物炎帝;

学生2简介人物黄帝;

学生3简介人物蚩尤。

老师随机补充或修正学生的简介

D、引导探究:

学生4讲解——什么叫部落?什么叫部落联盟?

师生随机补充或修正。

学生5讲解——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三点:①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和九黎族的一部分,他们是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②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③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

学生6讲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

学生7讲解——黄帝为什么被尊为“人文初祖”?

老师提问:为什么不称炎帝为“人文初祖”?(其他学生回答)

E、引导拓展知识

学生8讲讲——“华夏”一词的来历。

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异议,老师随机判别。

F、引导了解热点知识

老师提问: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和九黎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战争?(其他学生回答)

学生9重点讲讲——涿鹿之战 (老师放影视片断配合讲解)

㈢、导学第二目 尧舜的禅让

G、学生自读本目教材,了解主要内容。

H、老师展示《尧帝》、《舜帝》图,然后指出:尧、舜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请其他两位同学分别谈谈他们有什么高尚的品质。

再问:假如你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你将怎样挑选部落联盟的继承人?(其他学生回答)

I、引导探究

学生1讲解——禅让是怎么一回事?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禅”字读音shàn与佛教中“禅”字的读音shán的区别。

其他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哪些关于远古的传说。老师随机引导并判断

学生2讲讲——传说与史实有何联系和区别?

J、引导拓展知识

学生3讲讲——尧舜禅让

㈣、课堂小结

K、回顾本课所学

1、老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回顾与记忆:

神奇的远古传说

炎帝、黄帝和蚩尤是传说 多年前,生活在 中下游的杰出的部落首领。在炎帝部落联盟战胜。

黄帝和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加上的一部分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蚩尤后人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为尧舜的尧舜禹时期通过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声称为禅让。

2、学生互相回顾本课所学,加深印象。

L、教师指出:炎帝、黄帝、蚩尤与华夏族的关系,炎帝、黄帝和蚩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人文初祖”黄帝是本课的重点知识,要求重点掌握。

在整个新课的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唱主角,始终处在主动学习状态,老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只是起着引领、帮助、串联或者主持人的作用。

六、评价与练习

新授部分讲完以后,老师要组织其他学生对9位讲课者进行评价:先由其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互相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然后由组长谈谈本组同学给9位讲课者的简要评语,并一一打出分数。组长在谈评语时,也可以谈些本组同学的想法或建议。5个组都评价完后,历史学科科代表统计9位讲课者每一位的最后得分交给老师,老师进行简要点评,并表扬有进步的,奖励优秀“讲师”。

第8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71-03

A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ZHOU L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for Non-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nalyzes its current problems .Then it introduces a few teaching reforms from such aspects as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 Establishing the reasonable examining mode and training the students’good learning habits.

Key words: non- computer majors; programming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1概述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是每个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很多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学生具备程序设计思想,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处理本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笔者在高校从事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根据切身经验,对目前课程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针对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自己几点思考。

2高校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是一种入门简单的高级程序语言,对初学者相对来说容易上手。鉴于简单易学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很多高校选其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笔者所在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所有理工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均开设了VB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新生程序开发基础薄弱

高校入学的部分新生,在高中时段接受过程序设计课程,但由于没有重视,入校后知识均已遗忘;还有部分没接受过程序课程,甚至高中时期的文科学生基础就更差了。新生授课时,接触到“类、对象”以及“属性、事件、方法”等概念时,显得很茫然,对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更是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对学生造成课程恐惧感,一开始就退缩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大班授课教师难以兼顾

目前高校由于新生人数增加,相应的基础教育软硬件资源有限,很多基础课都安排大班授课。一个教师面对70-80位学生,授课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教师难以顾及这么多学生的需求。学生多了,课堂的互动交流相对每个学生就少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序降低,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多了,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相应多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

2.3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目的积极性差

学习是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授”的同时,还得看学生的主动“接”。而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入学的新生,刚从疲惫的高中生活中解放出来,整个人处于松懈状态,对于刚接触到的新课程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随着学习过程中困难的屡屡出现,很多学生会打退堂鼓。而程序设计课程恰是这样一门“渐入佳境”的课程,入门有点难,很多学生在感到有趣之前就提前放弃了;其次,入校的新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不深,个人人生观还没建立,对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充满茫然,缺乏学习目的,不清楚学习课程的目的;最后,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习惯了高中时的“被灌”,学习是在教师或家长的严加看管和引导下完成,极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依赖型强。在实验课的时候,有些学生很喜欢提问,遇到问题就找教师,同样的错误屡次出现,这是一种不思考的“懒人”提问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但是自身思考的基础上提问,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2.4高校软硬件资源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部分高校的硬件资源相对匮乏。实验课会遇到两个独立班一起上课的尴尬情况,这对教师的授课指导有一定影响;同时,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由于授课增多,留给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间就少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软件方面由于学生在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必须要变,这方面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更多的思考,新教师缺乏经验,而部分多年授课的教师守着经验不变,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改进。

3高校程序设计课程的几点思考

3.1增强高校的软硬件资源

高校的软硬件资源一定要跟得上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方面: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的数量要增多,满足单班独立授课的需求,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软件方面:担任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师要固定时间交流经验,谈谈教学遇到的新问题,分析教学方法,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讨论知识重点难点的讲解方式,共同准备试题库。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以集体的力量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分层次授课适应学生不同需求

针对入学新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分层次教学。开学第一个月,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进不同的教室,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师。一个月后,集体考试划分层次,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和自主选择情况,为学生重新分班。这种打破学生既定专业班级,为学生重新分班的方法,能满足学生需求,也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授课。

3.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很多,从界面、控件到函数和编程,这一系列的知识对一个刚接触逻辑编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据书本的目录结构以界面控件的介绍作为第一课,讲解“对象与类”、“属性、方法、事件”的概念,学生还未接触编程,对这类知识的掌握太模糊很难理解,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望而生畏。

笔者认为教师的授课可以打破书本结构,灵活组织教学:

1)第一课很重要:程序设计课程的第一堂课很重要,教师要抛开沉闷的概念介绍,先举几个有趣的例子,例如:“拍皮球”游戏,窗体上放一个漂亮的红色篮球,用户单击一下,篮球开始跳动,在学生还感觉有趣的时候就可以顺势介绍实体的三要素“属性、方法、事件”概念。接着可以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实体三要素。

2)案例法贯穿:授课的时候,不要直白的抛出知识点,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出知识点,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抛出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先不要考虑程序如何执行,而是想想现实生活中会怎么解决,例如:授课期间,教师会不定期做一些作业或测试,测试的结果分析就能作为一个案例推出程序设计结构中“顺序、分支、循环”的知识点。“求全班总分”对应“FOR循环”、“求90分以上的人数”对应“DO循环”、“分别求男生与女生的平均分”对应“IF分支语句”、“求各分数段的人数”对应“CASE语句”,学生在好奇结果的同时学到了知识点。

3)任务驱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教师结合知识点不定期布置任务,任务的难度由简至难,要求学生在课后分析解决方法,课堂简单讨论学生的方案,最终由教师结合知识点一起完成任务。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旦方案被选中,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3.4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偏向。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动手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分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个部分,理论考试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上机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考核的结果不应该太偏重于一次期末考试,平时的分阶段考核也很重要,也应该成为最终考核的组成部分,并且分值不能太少,这样能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知识点学习。

3.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纵观以上几点,都是从客观和教师的角度来谈课程授课,而学习关键还应该是学生。一个学生能主动学习,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而教师能做的就是适当的引导。上课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授课,增加互动,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不会太忙却需要花点时间复习、预习;课堂考核学生的课后准备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付出有成就感。

学生分组学习效果很好:学生的基础毕竟有差异,同样的任务,有学生觉得太简单,而有学生觉得难以应付,笔者考虑可以将这些学生组合起来。在开学一个月左右,教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不同情况的学生做一个组合共同完成任务。挑选优秀的学生做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和整个完成流程,这些学生在课后和实验课都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学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参与感与成就感,大家共同进步。

4结束语

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重视课程的第一课,给学生更多的课堂互动机会,让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对开展课程授课非常重要。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实践和总结,共同推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刚,乔淑云.“分层、分组、互动”教学法在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23):54-57.

[2]陈丽花.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改革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0(3):175-176.

第9篇:开学第一课内容范文

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人类生活需要美的装点--基础图案"中学习图案设计的一个重点,从第一课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欣赏,到第二课图案设计的基础点、线、面的构成,再从点、线、面的构成原理转入本课内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结合后面的色彩的调配与运用原理,为最后的"写生、变化与构成"图案设计作铺垫。(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学习图案设计过程。)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

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2、 构成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指将各分散的元素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形态。

把这两个的步骤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中的过程被称为是变异过程,它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板书:分割与构成指将原来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新的形态。

3、出示几个简单的构成图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得出它们的构成方式:

① 衔接的构成方式,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形左右或上下相接。

② 重叠的构成方式。

③ 减缺的构成方式。

④ 错位的构成方式。

⑤ 转换的构成方式。

⑥ 渐变的构成方式。

⑦ 分离的构成方式。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创造思维,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全新的一幅构成力案,采用剪裁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眼、脑相协调并用。

教师以课堂直接示范:

1、先让大家来回忆一下牛的头部大致有几个部分,角、眼等。再进行简化为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有计划的在一张方

块的纸上表示 出来,教师示范在纸上画出牛头的几个部分的几何图形,然后直接剪裁,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牛头的形象。 2、其次出示知了和狗的头部图案,教师要强调的是:先确定好你所要构面的是什么图案,再在纸上进行有规律的,合理的分割:"要根据图案的需要进行有目的地分割"。

3、通过教师的演示,范画的出示:打开学生的创作天地,都事先定好了图案,鱼、树、狮子、小丑,再确定为几个体块,概括成几个图形,合理的分布到一张纸上,这有一定的难度。

4、之后教师给学生总结分割的几种方法:

① 两等形分割,产生正负形。

② 多等形分割,产生对称群。

③ 不等形分割,组成意象形。

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自由分割--自然形、几何形

1、分割 规律分割 + 功能分割

2、构成--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