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室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第1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作坊;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13-03

一、引言

(一)什么是工作坊。工作坊(workshop),最初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基于专题的研讨形式,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一种实践的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来源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它并非全新事物。1919―1937年间,德国魏玛时期有一所培养工程与建筑设计人才的包豪斯学院,它的创建者即是现代建筑设计奠基人格拉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极力倡导“技术艺术并重”,学习过程“学徒制”,学生身份“学徒工”的教育理念。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们很早就开始接触电脑,至少在中学期间就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或在业余时间参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培训班,而目前网络非常发达,各种学习资料随处可得,这就使得新人校的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时会有一些轻视和不屑的态度,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的很大的困难。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工作坊课程设计

根据对大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分析,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集中灌输、学生练习的传统讲课方式,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主要考虑的内容有:我能教多少内容?我需多少时间教?我要选哪些教材?我该加强广度还是深度等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主要考虑的内容变成了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焦点,学生学完课后能做什么以前不会做的工作?学生学完课后会学到什么新的知识、技能、态度?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做什么?与上述学习目标有关的内容是什么等等问题。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讲授会更贴近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比较有针对的选择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也明确了很多。

(一)整体课程设计

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具体的一门课程设计时,应采用实操性强的教材,布置实操任务,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讨论、合作等单元,学生成绩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一门课程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五个关键部分,分别是:

1.教学或学习目标是什么。目标应清晰明确,既符合教学双方期望的学习目标,又能对学习成果进行直观的评价。

2.教学或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内容应以实用为主,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延伸学习相关知识点。

3.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工作坊教学着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只有积极参与活动,学生才能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4.评价方法如何确定。工作坊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反馈,其评价种类可以选择自我评估、同学相互评估、教师评估、专家评估等。

5.学习时间如何分配。工作坊教学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时间和业余自学时间的呼应。

(二)详细课程设计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Word字处理软件单元为例,具体设计一节工作坊模式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1.教学或学习目标:课程中设计了两个任务分别是“相互设计自我介绍”和“设计求职简历”。这两个任务的选择主要考虑到新入校的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将来学生毕业时的必然需求。

2.教学或学习内容:对于刚入校的新生可以增加邻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文字录入能力和学习字、段落、表格、图片等内容的格式修改。

3.教学方法:“相互设计自我介绍”这个任务选择类似“破冰游戏”类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与同桌进行短暂的讨论,然后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然后开始互相设计对方的自我介绍,既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主动地学习很多知识。

“设计求职简历”这个任务选择“脑力震荡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道具、场景模拟等方法辅助。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他们学习的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水平、学生的准备时间,角色扮演既可以简单又可以复杂。

4.确定评价方法:学生学习结果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段学习活动之后以学习作品的方式来展示效果。笔者这里采用随堂评价,将学生作品打印传阅,实时反馈的方法。在课程进行中或将要结束时,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如:“今天你学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这种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是开放性的,非常适合小组学习,答案会在小组讨论中产生。

5.分配学习时间:笔者这里的学习时间大部分留给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一般是两节课连堂90分钟,在上一次课最后用10分钟的时间布置下次课要完成的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完成作业,然后每个小组提出3个问题,在上课时互相讨论,然后笔者汇总问题集中解答。这样学生会考虑到由于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引入,下次上课时必定会以小组的形式提问或实操,所以会主动地在课前完成课程的预习。在课堂上教师会有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这节课要掌握的技能。教学环节具体可以由以下几个时间段组成,如表1所示:

(四)课堂买施情况和反馈

根据工作坊教学实践要求,笔者选择了三个本校不同专业的高职新生班级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实验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工作坊模式教学,参照本文介绍的详细课程设计情况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初期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局面较难打开。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在多年来学生所接收到的讲授形的教学方式以及中国人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很多学生对此类课程设计很难适应,甚至有些反感。

解决方式:(1)试着用一节课的时间改变学生思路,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课程是全新的、全开放的、交互式的、模块化的教学,与以往不同,不以讲授为主,以互动练习为主,并告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以互动成绩和作业为主。(2)教师应该主动放弃原有的讲授方式,不要怕改革失败,怕将此次上课的时间浪费掉和学生不配合而造成的尴尬局面,不能中途放弃。

2.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先期完成课题作业较困难。虽然大部分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给了其他高考课程让路。只有少数经常操作电脑的同学基本功较好。

解决方式:(1)通过小测试找到班里基本功较好的同学,进行搭配分组教学,以好带差、以点带面。(2)在学生讨论和个人操作的环节,教师应对每位同学逐一进行认真的指导和筛查,并详细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和操作熟练程度。

3.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环节较为模糊。由于教学评价方式经常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作业没有直观的和易于判断的评分标准,对创意作业、个性作业不好评定。

解决方式:(1)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将评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成表格,让学生自评或互评时套用。(2)勇敢实践,不要担心学生的评价或模糊的评价会带来不确定性,在大一新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中,有一定学习基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非常适合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在课程结束后,针对学生的评价、考察情况和意见反馈,笔者做了如下统计,表2所示:

根据表2统计所示,在男生较多的班级里,出勤率较低,但课堂气氛较活跃,工作坊模式教学开展很快,作业完成情况却一般,在评价环节上客观真实性较差;在男女生平衡的班级里,出勤率较高,课堂气氛好,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评价也不错;在女生较多的班级里,出勤率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般,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男生在Windows、Excel等环节课堂作业优于女生,女生在word、ppt等环节课堂作业强于男生。

从三个班级的实验结果来看,总体效果是理想的,让学生们了解了工作坊教学模式,也为高职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第2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在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会计工作也由手工记账、报账、算账转化为利用计算机以电子化分析与综合利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它是融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会计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技术,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现代化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促使一些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忽视,从而导致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对会计工作的秩序及经营管理的开展造成了影响。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要求。将电算化合理地运用到会计基础工作中去,不仅能够减轻财务人员劳动负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工作。与此同时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处理过程和数据趋向于规范化。因此,电算化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前提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涉及其自身的核算规程规范与否、会计制度的完善及相关基础数据是否完整等等,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言,这些都是保障做好电算化工作的根本。作为经济管理计算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最好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的行为规范和会计资料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所以要将会计基础工作做满,就不单单指单位内部的会计事务,它还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的、了解知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程度。会计资料在改善防范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效果,而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顺利也关系着单位的发展等。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会计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得以顺利运用的前提保障。因此,只有完善落实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制度有利于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完善、健全、有效的会计制度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根本。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实行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内部的控制制度是各个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质量可靠、经营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的重要保证,是一种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实施、相互监督、权责明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在电算化形式下,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防止浪费和舞弊的行为,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增强各种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从而促使经济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规范核算方式是确保会计电算化高效工作的重要措施

要避免在核算中有可能出现的报告、记录以及计量错误,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差错,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资料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对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严重质疑。因此,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规范体系,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高效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基础工作的削弱,会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无章,令会计电算化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信息无用、数据不准、财产不清等影响,不仅对企业内部管理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容易让领导因信息失真而在决策中造成失误。因此,会计核算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会计基础规范建设的同时,需对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落实,务必做到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范会计行为,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细致性与明确性。再通过收集、提供、处理、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认真的监督和核算,从而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制度,使算账、记账、报账、等会计工作能够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3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本论文是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弊端,近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在观念、理论研究、人才、软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相应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会计以手工记账、算账为主,从古至今已习惯于这种工作方式。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呈主要因素,会计人员呈次要因素。同时,外部环境形成了“工作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风气。因此,各单位不断地更新提高计算机系统档次,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2.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

会计电算化的专业内容,是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偏重于会计,实践操作又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因此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一方面加强会计理论的学习,另外一个方面还要从会计软件和相应专业软件入手,加强计算机的操作水平练习。所以在实践当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要么重理论,要么片操作,导致了部分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技能“瘸腿”,不够全面,具体表现问题如下: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很多资历深的传统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很熟悉,对于计算机知识却了解有限,而年青人恰恰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的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软件操作系统也有很大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都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实践。

(3)在工作中,各单位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及定期考核,不能让其与社会的快速变化接轨。

3.会计软件存在的缺陷

会计软件的好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财务上有些数据是企业的机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但当前大部分软件的系统都没有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可想而知,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干扰,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数据就更是问题。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由受过计算机培训的主管会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有直接修改数据的机会,使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威胁。

二、提高我国电算化发展对策

1.更新对会计电算化的观念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许多管理者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对企业管理的深刻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加强对复合型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不断改革人才教育培养制度,多方面、高层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首先,在各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使毕业生成为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其次,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使他们能较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最后,对于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的维护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程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人员使用上,应尽量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就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3.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发挥出来。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只有开发出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现行会计软件虽然已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度,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功能不强,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要逐步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强具有管理的模块,结合网络开发更加高效、安全实用的会计软件。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和加强审计监督等。

三、提高自身系统功能的网络技术

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网络功能,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技术优点,结合网络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多服务,我们可以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网络管理的模块,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网络互助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终会与国际接轨。而互联网将延伸至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管理范畴,网络技术又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彼此共享,实现远程得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处理,实现动态进行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使移动管理最终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高腊生,田细菊.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 2005, (5): 82-83

[2]吴介军,龚福和.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几个关系[J].财会月刊(综合), 2005, (8): 13-14

[3]杜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3)

第4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在相应增长,全国各高校为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规模化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市场已从IT人才的需求饥渴型转化为理智的选择。当前,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可以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专业操作技能薄弱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多年来被人才需求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现,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教学进行反思。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1.学生基础偏弱,参差不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越来越普及,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少,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基本功较差,不愿意主动接受理论专业知识。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现实状况。

2.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机房为场所组织教学,学生缺乏操作能力。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机房完成的,社会实践环节较少,学生接触不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和相关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专业内容过于广泛,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从每样都懂一些转向精通某一具体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设大量的课程,采取“大锅饭”似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就业上没有凸显自己的能力。

面对以上现存问题,如何应对呢?我们尝试建立“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化解计算机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能够填补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下面着重介绍构建计算机专业工作室的设置形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1.工作室的设置形式。通过对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岗位群的职业工作岗位分析,在确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与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相对应的,以教学、科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以个人负责制或项目负责制互为依托的专业教学工作室。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将分别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室、网站开发与维护工作室、动漫开发工作室和多媒体制作工作室。各个工作室以项目中不同岗位和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建立以具体项目案例为主轴,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角色鲜明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各环节的作业要领、作业内容和考核办法的明确化,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化。

2.工作室的运作方式。在进入工作室学习之前,建立“工作室制”专门领导小组,向师生推广“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工作室制”实施办法及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开展“工作室”导师申报,组建工作室。工作室的申报内容包括工作室建立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工作室的基本思路、工作室专业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聘期内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室预期成果等。

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申请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教学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工作室在学生进入前应向学生宣传和公布工作室的职业岗位方向及教学课题项目。

具体的组建过程如图1所示。

3.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在构建工作室之初,需要制定工作室的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工作室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要从原先担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转向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项目设计和企业实践。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一线兼职和挂职锻炼,让这些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掌握本专业方向较新的技能和方法,为有效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2.项目来源的保证。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作的基本保障。这些项目应该尽量采用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只有通过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分析,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情境,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3.工作室实践环境建设。工作室的实践环境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工作室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初期,学院应提供教学、试验场地、办公等基本运作条件和一定的启动经费支持,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结语

“工作室制”这一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信息工程系经过一年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有了很多变化,2013年毕业的12级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了一个层次,教学互动明显增强。由此可知,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无疑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111-112.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题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滑模 ; 操作平台 ; 纠偏

Abstract: Discusses internal force computerizationcalculation method of sliding formwork operation platform, and discusses the migrationof the sliding formwork deviation rectification scheme and precautions.

Key words: Sliding Formwork ; Operation Platform ; Displacementrectify

U445.39

滑模操作平台是滑模施工作业时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安装预埋件、留设洞口等工作的唯一场所,滑升模板施工操作平台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刚度。在文献[1]中,采用手工计算方法。目前筒仓施工操作平台大部分采用悬索结构形式,其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手工计算花费大量时间。本文采用电算方法,快速求出操作平台内力。

1.操作平台计算:

1.1操作平台计算简图

筒仓或烟囱等平面为圆形结构,操作平台中间为中心钢制环筒,环筒与筒仓滑模围圈之间布置辐射梁,下面布置钢拉索(如图1所示),构成柔性桁架体系。为了使滑模施工操作简便和利于偏差调整,滑模操作平台大多数采用近似于柔性操作平台,故辐射梁之间布设几根联系型钢以便于布设平台木板,几乎无结构上联接,因此每一榀辐射钢梁与钢索组成受力体系,每一个受力体系不考虑互相有约束作用,两根辐射梁采用对称布置,在一个直径上,辐射梁和钢索通过中心圆筒可以看成一个平面受力桁架,故将该平面受力桁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如图1所示)进行内力分析计算。

1.2 荷载

在滑模施工中,操作平台上荷载一般视为均布荷载。并将实际荷载乘以分项系数。

1.3 内力计算

桁架内力采用清华大学力学求解器计算,用实例说明计算方法。

1.4 计算实例1(摘自文献1)

某贮煤圆筒仓,直径22m,高58m,筒壁上均匀布设48个开字架,两个开字架之间的距离为1.42米,每两个开字架之间圆心角为7.5°,辐射梁采用槽钢[16,钢索采用1Φ28钢筋,用花篮螺栓调整长度,中心圆筒上下环采用槽钢2[16a,竖向采用槽钢[12,高为2.5m,如图1所示。

图1 环筒辐射梁计算简图

文献[1]中考虑操作平台自重、液压控制台、施工人员、钢筋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荷载,求出均布荷载为1.65KN/㎡,化为线荷载为G1=2.34 KN/m,G2=0.65 KN/m,

每一榀桁架作用的荷载见图2,电算结果见图3,校核:

a=17.69°

支座反力:R1=2.34×(7.84+3)/2=12.68KN

1-2杆剪力由图3(b)可知,Q1=8.82KN

1-5杆剪力由图3(b)可知,Q2=12.76×cosa=3.876KN

Q=8.82+3.876=12.696KN=R1

图2 平面桁架计算单元

图2.1 计算简图

(a)轴力图

(b)剪力图

(c)弯矩图

图3

1.5 实例2

烟囱无井架滑模施工操作平台采用辐射形空间下撑式变刚度组合梁的平台结构,由辐射梁、下弦拉杆、中间环梁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中间环梁由上下钢圈通过腹杆组合而成。计算简图见图4,电算结果见图5。

图4

(a)轴力图

(b)剪力图

(c)弯矩图

图 4

2.滑模施工偏差控制

2.1为了防止滑升过程中因操作平台的整体刚度差的原因致使筒仓仓壁发生偏扭, 采用刚度较大的桁架式辐射梁结构操作平台取代传统的悬索式辐射梁结构平台。

2.2平台组装前,所有千斤顶应经同步试验,合理组合搭配安装。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40mm,相邻两个提升架的升差不得大于20mm。采用调平限位卡装置,保证千斤顶同步爬升。连续监控,应在每滑升1m用水准仪或红外线激光水平仪抄平一次,确保平台整体水平滑升[2]。每次限位高度为25~30cm。

2.3在滑动模板滑升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均可能出现操作平台倾斜和混凝土柱与墙体(筒)扭转等问题,为此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3]GB50113-2005第6.6.8条提出,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结构垂直度、水平度、扭转及结构截面尺寸等偏差数值。检查与纠偏、纠扭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滑升一个浇灌层高度应自检一次,每次交接班时应全面检查、记录一次;

(2)、在纠正结构垂直度偏差时,应徐缓就行,避免出现硬弯;

(3)、应采用倾斜操作平台的方法纠正垂直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之内;

(4)、对筒体结构,任意3m高度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应大于30mm,且任意一点的全高最大扭转值不应大于200mm。

这些均与滑模支承杆与千斤顶出力不均和提升不能同步有关。

2.4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应尽量平均分布,不要造成个别部位堆积荷载过大。施工过程中滑模有向先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偏移的现象,改变混凝土浇筑顺序后,能把偏移逐步纠正过来。

2.5千斤顶斜垫块纠偏

在滑模过程中,当竖向偏差不大时,常用千斤顶加垫块来调整。在平台中心偏移方向的千斤顶横梁底面径向外侧位置加垫楔铁,使倾斜的千斤顶连同支承杆的导向作用力迫使平台复位。楔铁厚度、数量依据中心偏移大小而定,从中心偏移方向的千斤顶开端,分别沿筒壁圆周相反2个方向逐一加垫,所垫弧长可在1/4~1/2圆周。

图5

在图5中,AA与BB为剪力墙的滑动模块,t为剪力墙的厚度,在千斤顶下加斜垫块后,每启动一次油泵,上升高度为h(一般为25mm),在斜垫块作用下,模板AA移到A’A’,BB移到B’B’,其移动量为δ1,在Δabc中,δ1很小,a角也很小[4]。

通过推算可得:

δ1= h2/(2t) (1)

设启动一次油泵,上升高度h=25mm,当剪力墙厚为250mm时,由(1)式计算可得δ1=2.5mm。若此时剪力墙竖向偏差为15mm时,则用千斤顶加斜垫块,液压启动6次,可达到纠偏的目的。

2.5 操作平台强力纠偏

当操作平台平面位置偏差导致建筑物轴线位移过大时,可采用强力纠偏方案,用钢丝绳一端A固定在建筑物混凝土柱上(此时混凝土柱已达到较高强度,且该层楼结构已施工完成),另一端固定在操作平台位移最大处B,设AB距离为r,当千斤顶顶升高度为y时,钢丝绳B点移至C点,则AB=AC=r,CDAB。设BD=x

图6

通过几何法推算出下式:

x2-2rx+y2=0

y值即为千斤顶提升高度,假设r=5m,则

当y=250mm时,x=25mm

即千斤顶提升250mm,操作平台平面将平移25mm。

以下以此类推即可得出操作平台平面平移距离。

采用钢丝绳强力纠偏效果相当快,且纠偏定向性很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过快强行纠正偏差,应按施工方案的要求缓缓纠偏。

3、结语:

对操作平台偏差应经常观测、经常纠偏,纠偏时做到判别正确,统一指挥,连续控制,措施恰当。纠偏手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偏差观测的连续性,分析原因的综合性和规律性,以及纠偏手段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谢建民. 滑模操作平台简捷计算[J],建筑安全,2001(6)

[2]郑云奇. 筒仓滑模施工偏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吉林水利,2001(10)

[3]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第6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电算化 企业会计 财务处理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高科技产品为主要的工具,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仪器代替传统的记账、算账工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成会计工作中需要进行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已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信息技术对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在财务工作中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工作方式,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得到了各个企业和单位的青睐。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角正在逐步朝着中小型企业转变,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能够合理应用的基础。由于一些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不够造成企业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在工作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归纳解决方法。

1. 存在的各种问题

1.1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由于在会计工作中,各种软件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造成在工作中的各种程序处理方式和措施的不严谨,出现了诸多影响企业发展的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合理考核,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在会计工作中能够实现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制度的制定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和严谨化,使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合理的应用。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小企业虽然在工作的时候也根据自己相应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些软件规范措施,但是受到原来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和不完善。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在会计工作中呈现出一系列不规范的发展行为,同时企业工作中还存在着同类经济业务不相符的现象。另外,会计电算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发展流程,破坏了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同时也导致了工作中各种账面数据误差的发生,同时容易形成数据失真问题。这些问题在会计工作中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其不但能够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失去应用价值,而且容易造成管理者在决策中出现失误和不实际,造成管理的漏洞,严重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

1.2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也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数据的处理方式、记录方式、存储介质的变化,势必会带动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及内控制度的变化。一些小企业在电算化系统试运行阶段,没能适时调整岗位分工,虽然为通过甩账审批,也参照其他公司所使用的制度文本制订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管理仍是采取模仿手工的管理办法,没有实现重整。岗位分工混乱,权限设置缺乏牵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及会计档案保管、数据备份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1.3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小企业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他们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另外,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系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会计工作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而且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2. 完善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建议

2.1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需要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2.2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会计电算化工作给企业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企业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培训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结构问题。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企业应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财务安全和保密性是每个会计人员所遵守的第一原则。加强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对财务报表和财务资金的安全意识,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保密性,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加强对计算机的保护,要建立有力的防护措施和良好的安全措施。

2.3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制定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企业应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电算化内部制度建立后,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简单而又易学的软件。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是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企业应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强化基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并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制订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以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颖;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年15期.

第7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影响 现状 建议

一、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财务工作的空间范围,是指具有独立性的个体单位。财务工作流程需要以独立性的个体单位作为空间界限,也即“会计主体假设”。传统会计主体依靠两个基础进行具体选定,详见表1-1。

上述的选定依据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其要求企业的业务结构和功能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上世纪末起,“互联网络公司”开始产生和运营。其没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固定形态。可以依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划分具体业务。同时也能不断调整其关联企业或成员公司。互联网络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强调的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单位。其要求无法适应互联网络公司这种可以临时联盟而没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固定形态的公司形式。原有的围墙形式的传统会计主体理论要求已无法适应越来越无边界的现代企业。

(二)会计电算化对账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传统会计主要是指手工记账。该形式下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简单而言,就是制作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下,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全部“一条龙服务”,全部环节都通过计算机软件一气呵成。不仅如此,当需要查找中间资料时,通过软件系统的查询功能,简单操作下就能实现。在会计电算化下,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一体化特点,以及高度的严密性和连续性,直接使得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得到了切实保证。在会计电算化形势下,原有的对账务处理流程的划分已无必要,“一条龙”式的账务流程符合时展和当前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逐步深入和完善,在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逐渐加快,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获得了深入和长足的发展。企业因此而获得了巨大收益,但与此同时,其内控机制也面临着挑战和新的问题。在当前,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内控机制都普遍薄弱,这就使得诸如财务人员的权限等问题便在薄弱的内控机制中显得较为突出。这从侧面督促我们必须在充分考虑会计电算化特点的基础上完善内控机制。会计电算化对内控机制的另一个影响是,在会计电算下模式下,财务软件不仅具有超强的计算功能,而且其结果具有仿真特点。在此影响下,原有的内控的措施和方式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比如,传统会计模式下的编制凭证汇总表、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以及人工进行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等工作,已无存在的必要性。再如,针对凭证金额合格账户发生额、余额的平衡检查,在电算化模式下,都统一在计算机内部自动完成,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二、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当前现状

(一)我国电算化会计起步晚,普及面窄

我国电算化会计真正起步还要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相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试探性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产生和发展了大量计算机网络公司以来,我国电算化会计的软件化发展得到了迅猛提升,但是当时的电算化会计的普及面并不广泛,大多数企业依旧选择手工记账模式。

(二)财务软件智能扩展不充分,与企业的融合性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不仅局限于核算,而是开始增加预测和决策的职能。并且在核算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决策,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再加强内部控制,以及在这之后还要进行汇总核算和分析。这一目标倘若真正实现,无疑会给广大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益处。然而,当前的财务软件都普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不具有关键性的管理职能,很多其提供的已知功能则的实用性欠缺,使得财务软件很难与企业要求完全融合。

(三)缺乏能够掌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专业性人才

当前,电算化会计已经发展的相对完善,但与此同时,却也对具体操作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能熟练操作和掌握计算机常用的软硬件,还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非常熟悉。这样的要求,对新时代的年轻财务人员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直从事在财务岗位的老会计人员,却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其一直使用手工记账和传统账务处理程序,不但不会运用财务软件,而且甚至有些认为多此一举,无法理解会计电算化实行的意义所在。而对于新时代的年轻财务人员,虽然在学校里学习过理论的财务软件知识,但是实际经验却并不充足,可能在具体操作时无法灵活运用财务软件应对复杂的账务处理。在遇到问题时,即使找到软件的维护人员,但是对问题的实际解决并无很大作用,因为维护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了解较少甚至并不知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相对薄弱

一旦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选择了某一种财务软件,那么该财务软件会包含诸多企(事)业的信息,甚至很多机密信息。因此,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十分关键。然而,在我国当前,有关财务软件的这两点要求都难以得到切实保证,我国目前财务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还比较薄弱,还存在着很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在很多情况下,不但数据容易丢失损坏,还容易被恶意窃取。这也是很多企(事)业单位专门安装财务软件的电脑不联网的原因,但是单纯的依靠不联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性的实际问题。

(五)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缺乏正确认识

通过上文可知,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若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充分发展,离不开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重视。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其普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会计核算工具的一种改变而已,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财务职能、企业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的影响和意义,无法做到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三、会计电算化的改进措施

(一)培养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会计人才

由手工记账向以财务软件为特征的会计电算化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会计人才是时代之需。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化的财务人员不仅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操作能力等的现代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势在必行。

(二)手工操作依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借助电子计算机为媒介,整个处理过程展现出计算机与人工的有效结合。虽然财务人员利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制作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条龙服务,但是具体操作时仍然离不开人工,手工操作依旧是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基础。而且手工操作除了指有关财务处理流程的具体操作,还包括对会计档案等信息的保存和保管,以及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因此,加强手工操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财务事项日趋复杂,为了在此情况之下帮助管理者和债权人以及投资者能够有效而及时的做出决策,需要掌握更具实效性的财务信息。而高时效性的财务信息的获得离不开高效准确的会计手段,会计电算化恰好满足这一要求。而且,随着决策这一要求的加强,会计电算化需要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在原有的软件模式下,加入预测、决策模型以及数学分析测算方法,利用这些模型和方法加之原有基础,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化。

参考文献:

[1]尤红莉,孔云荣.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31

[2]管士广.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交通财会,2011;8

[3]赵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11;7

[4]崔爱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

第8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阶段;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

一、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

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由于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我国初期电算化阶段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核算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实质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二、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阶段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开发和运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势在必需。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提议,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之后一些会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此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管理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的这种发展将对传统会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决策支持计算机化阶段

该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该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9篇:计算机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在事业单位中,做好成本的核算问题就应该要对核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要降低成本的核算,并且要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做好会计成本的核算问题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概述

(一)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事业单位向着纵身方向发展,单位在进行定编与定员中,应该对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要减轻,要进一步分流富余的人员,对在事业单位中的一些瓶颈要力求减少,随着单位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要对其进行成本的核算,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就应该有着不同的方法。

其次,有利于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怎样将两个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做到既要有利于单位的同时又要有利于社会,这就需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予以降低,因此说,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事业单位其未来的发展。

再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自己的地位,要想利于不败之地,就应该要利用好价值规律来加强自己的管理。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其所需要资金往往是财政性的拨款,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拨款就已经大大的减少,这样就进一步的深化了在事业单位中的改革,财政拨款往往是想着公用事业予以倾向,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这个时代,对事业单位来说,其发展就取决于成本。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的意识还薄弱,会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制度在一些科目中已经规定,核算部门应该对个人以及单位的各种款项进行应付与暂收,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将部分的收入予以隐瞒,增加了对资金的使用权,没有将预算外收入的资金真正的落实,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其他的应付款来进行挂账,如果被检查出来,就将其转作收入进行上交,如果没有被发现,就可能会将其长期的放置于其他应付款当中,进而来供单位来周转使用。

(二)成本核算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在核算管理中,其模式还比较单一,工作人员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成本费用在分摊的过程中其随意性比较大,成本核算的归属还不是很规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认为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这就导致了成本的核算不真实,过度分配以及超前分配现象还比较常见,而且还有虚假性盈亏,核算不准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都在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很多事业单位其核算的方法与措施不能够对经营的效果做到科学的评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其对于成本的控制。

三.强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全成本的核算法

提高全员的意识,降低成本、节约成本、创收等,对单位所有的支出都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对其准确的进行核算。将各项成本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进行降低,比如说人员支出、差旅费、水电费、招待费、办公费、税费、期刊资料费、劳务费等等。对存货购进要采用先进后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就可以采用年限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以及年数综总和法等等。产品的成本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约当产量法等等。其他的应收款、应收账款、投资的收益等等都可以按照账龄分析方法、赊销的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余额的百分比法。对利息、广告费、培训费、租赁费、管理法等可以采用待摊费以及预提。材料的销售可以采用一次摊销、多次摊销、平均摊销、五五摊销等等。在通过成本核算在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要保证优质并价廉的一种服务,在最大程度上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充分的调动,这样在对被服务者给予满足的同时又会有利于单位的增收。

(二)成本分摊法

在我国的企业中往往会实行这种方法,就是指按住系数,将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在已有以及生产中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又叫做系数法。其操作的相关程序就是在同一种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销量比较大、生产正常、售价也比较稳定的一种产品,将其作为一种标准产品,而且将它的成本系数规定为“1”,将其他的一些品种的分配标准与标准产品的做出比较,系数就是这个比值。

(三)将成本与质量的相关关系处理好

事业单位中,不能以降低成本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要做到质量与成本的相互统一,能够进一步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成本与数量的关系,事业单位要做到,在对服务项目增加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找出成本消耗与服务项目的一个黄金分割点,能够满足服务者要求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单位也会受益。此外要做到成本能够与现代的科技合理结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将现代科技应用与实践中,能够为人类造福,将其真正的转化成为一种生产力,进而来降低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

(四)健全核算相关管理制度

要想将核算工作做好,首先就应该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切实的落实,严格执行。要制定出一套财产物资登记的盘存制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每季、每月、以及年末等来实行实地的盘存制度,对结果进行处理,在单位内部制定好计划制度,单位在购进以及销售材料以及存货的过程中,能够采用一种计划价格制度,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摊,也或者是进行定额的管理制度。

(五)采取有效措施来将成本予以降低

事业单位要积极的采取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与途径,可以采取具体一下措施:第一,加强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进一步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向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来积极的采取资金,而且又应该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比如说要尽量的减少对资金以及库存的外借,要减少资金的占用,进一步将经营的成本予以降低。第二,要对人员的支出予以降低,实现一种减员增效,在事业单位中,人员的支出就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要合理的定岗定员,建立一种较为严格的临时用工的相关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费用开支进一步降低,实现一种高效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合同分配制度,进一步发挥出人的潜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总结:总之,做好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在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强化,更加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 国家劳动总局 关于颁发《印刷工业通用工种学徒工学习期限和熟练工熟练期限》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8年06期

[2].孙大敏;吴克超;;结构优化:政府机构改革中事关高素质、专业化的重要问题[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周勇;;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