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政教处范文

中学政教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政教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政教处

第1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一、构建建体系、完善制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努力营造全员德育体系。动员全校建设积极参与德育工作,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氛围。首先动员全校行政干部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来,然后制定《徐东路学校教师德育规范》,鼓励并督促教师参与德育工作。

2.完善制度。首先着手修改《班级考核方案》,将考核时间向考核效果转变,鼓励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创新。增加对班级日常效果的考核。制定《文明班级评比规定》,每月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评比,促进学校整体校风的好转。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论坛、参加校外培训、听报告等方式,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对班主任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工作方法的交流。本学期尽量组织一次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通过主题班会比赛等形式加强德育竞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4.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感。通过人文关怀、感情交流,构建班主任队伍的和谐氛围;通过制度倾斜,如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搭建平台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二、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1.以班级为阵地,以班主任为核心,情理并重,认真细致地搞好班级常规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在校不得迟到、早退、不能无故旷课,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戴校牌,不得佩带手机,不得佩带戒指、耳环、项链等装饰品,不得染发、烫发、染指甲、留长指甲等,男生不得留长发,任何时候学生不准抽烟、喝酒,不能进行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室。

2.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班会主题,充分发挥班会课的教育作用,使班会课成为学生人格心理和首先情操教育的主阵地。

3.组织行政干部和年级组长加强常规检查,并做到及时反馈,客观评价,使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稳健开展。

4.开展系列月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感恩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和爱好公物教育。

5.继续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好入团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发展工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育人环境

1.发出《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开展校园文明标语征集活动、寻找不文明行为投稿活动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

2.继续办好学部广播站,使之成为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和学生展示才华的一个平台,从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3.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努力实现阳光一小时。

4.重视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局教育网以及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让学生热爱学校,让社会了解学校,形成人人关心徐东路学校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

1、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以个别谈心和专题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后进学生和违纪学生的个别教育。

第2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校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秉承和坚持“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倡导和培育“尊重、文明、守纪、进取”的优良校风,以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观和“实施四项(尊重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开放教育)教育”、“坚持八个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规范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熔铸“理解、尊重,宽容、谦让,正气、好学,文明、善良”的四中精神,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区域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5、协调团委、班主任,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善于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总是会得心应手,工作效能总是出类拔萃,所以,在我们强调抓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们要重视班级管理队伍的建设。

7、通过班会、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成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2、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课件、有记录的开好主题班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志。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

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责任人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

4、值班班主任在带班领导的带领下从早上8点开始值班,检查午餐、午休、晚餐、晚自修、晚休、第二天早操、早自修、早餐情况,并检查课余时间学生的一切情况。值班班主任要到岗到位,规范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装聋作哑,不能蜻蜓点水、随意离岗。值班主任和带班领导要确实起到监督作用。

5、年级、团委、学生会每天抽查班级的课堂秩序、卫生、学生发型、着装、公物完好情况。

第3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5583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中学生在生活中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作为引导,时政教育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不可缺少的时代性板块,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通过报纸媒体传达的思想观点,对缺乏生活经验的中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政治 教育 融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各门学科领域当中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的,它的这种特点使得与时政教育产生了互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重大的时事事件,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政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中学生在生活中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作为引导,时政教育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不可缺少的时代性板块,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通过报纸媒体传达的思想观点,对缺乏生活经验的中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政治课的教学,经常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时政教育,将时事信息巧妙的结合教材理论,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同时二者的结合也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时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统一思想,明确时事教育的总体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 了解身边、国内、国际大事。因为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这里的大事就要以学生有能力、有基础有兴趣关注的时事。

1.1.2知道这些大事的意义。初中生能理解的意义是对国内的、对自己家乡、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意义

1.1.3结合时事,能与所学习内容相互融合、沟通。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的理解、融合。

1.2能力目标:

1.2.1 学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拓展到关注国内、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意识。

1.2.2 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国内外发生的事件。

1.2.3学会分析各种资料,能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1.2.4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时事内容。

1.2.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3.1爱学校、爱家乡、爱国的情感

1.3.2关注国家形势

2.加强学习,增强业务能力

2.1改变传统业务学习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2.1.1看名师时事教学录象。听名师教学讲座。

2.1.2摘课改理念精华。

业务学了看录象,我们将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作为重重之重。学习时,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将学习、摘录、谈感受相结合。学习了文章,将新课改理念的精华摘录下来,而后,相互交流,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1.3写学习心得体会。

业务学习无论采取哪种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写学习心得体会。因为只有写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才能真正的学到”实”处,才能真正的和业务学习相融合。

2.1.4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2.2 以学习为主线,以课堂实践为载体。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2.2.1 互相听评课了解课题教学情况

在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校经常性组织听教师的家常课,如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或多或少的反映一定的新课改理念,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责任制考评中扣分,反之,则加分。

2.2.2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与新课改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结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将课题研究努力和新课改结合起来,定期写有一定质量的阶段性总结,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3及时总结,使经验汇得以聚,成果不断得到升华

我们的做法一是注意积累,写随笔。把好的做法或头脑中一闪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并写下来。二是学习之后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及时将心得体会,研究成果,基础资料及时汇总。三是即兴发言,畅所欲言。发言只谈两点一点是感触最深,最值得借鉴的一方面,另一点是需要改进的方面。这要求教师思维要敏捷,组织语言能力要高,要善于表达,尤其是要懂理论,还要结合实际。

3.实践操作与成果

3.1 常规教研,确定课堂教学与时事结合的基本方法或模式

3.1.1课前时政点评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中十分注重课前五分钟点评,这是落实和养成学生关注时事的重要措施。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关注面、生活内容比较窄,因此对与初中学生,关注的时事从学校、社区开始,逐步拓展到国内、国外。

3.1-2利用班会、第二课堂搞专题探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时政点评后,可以把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起来专题讨论,由学生主持。在班里成立材料组,全部同学参与找材料、写稿子,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通过这些专题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来解决问题。最后组织指导学生撰写时事小论文,把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关注的热点,向语文、英语、科学渗透,甚至向学校团委、政教处推荐活动主题,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就。

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感觉到了研究的乐趣,克服了畏难思想,并在获得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就感,有了信心和动力。多名教师也有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有关报刊发表,并且主编出版了一本论著。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的开展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关键词:社政教学;时政教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70-02

通过对近几年的宁波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社政试卷的分析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社政试卷从有利于改进日常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出发,命题严格依据课标、依据宁波市社政学业考试说明,立足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学科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试卷难度适宜,结构简约,形式活泼,突出能力考查,注重教育价值,体现新课改理念,积极追求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从考查目的来看,突出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焦点问题,了解身边事件,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社政学科教学的方向和要求,也是近几年来学业考试试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趋势。

一、近几年中考时政的命题特点

1.突出长效热点,回避不确定性问题。热点问题的切入体现了长效性,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问题。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能源和环境问题、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平与发展等都属于长期的热点问题。像一些存在很大变数的问题,往往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或通过隐性考查的方式来体现。

2.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考查实际问题。中考社政试题多以社会热点为立意背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问题设置倾向系统化、综合化。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3.体现人文性,关注青少年成长。中考试题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注重突出时代性,反映时代主旋律,在试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对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的正确导向,并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

社政中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初中社政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解题能力也决非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开始把时政引入平时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能力。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的引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例如:在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国土与人民》一课中的众多的人口一节,引入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设问学生当时有没有人口普查员到家普查,及时更新书本中我国人口总数及相关的数据。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权利义务伴我行》可以引入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浙江省“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菊萍的颁奖辞: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又如: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五一”期间,发现醉酒驾驶者,将对其进行刑事拘役,醉驾者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2011年5月9日著名音乐人、达人秀评委高晓松醉酒驾车一案,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人民币。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人,能及时的劝阻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要酒后驾车。通过课堂内时政新闻的引入,即能给枯燥的课堂加点酱、醋、油、盐等调料,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社会为以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三、教师平时应加强对时政新闻的了解

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新闻深呼吸、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我自己更认同舒中胜《新闻深呼吸》的节目。正如舒中胜老师自己对《新闻深呼吸》的评价:“这是一档浙江经视的原创的时评节目。它不只是读报,它还读电视,读网络。它有新闻事实,有观点引用,有对评论本身的评论。当然,既然是时评,它具备了时评的基本特点:一是‘时’要抓得紧,要有时效,是时事热点,是新近发生的、重大的、关注度高的事情;二是评要很鲜明,要有观点,或先声夺人;或更有深度。重要的还有,它强调说实在话,心里话,此所谓真诚;评论时追求有法律、伦理、人性人进行形而上的引导。在我看来,评论的境界有三:最起码的要有自己的观点,不是人云亦云;更好的境界是独具慧眼,说出了人家想说却又说不出的东西;最高的境界是:更胜一筹,高人一点。”

通过平时教学中时政内容的引入,开阔了学生视野,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同时有利于创设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内互动乃至课外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时政内容引入,既有利于摆脱社政学科死记硬背的影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开卷能力考查的压力,更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初中社政课实效、完成初中社政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5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教材 体会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政治课教学模式呆板陈旧,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种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政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好,政治课的教学投入多,而产出少。

1 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点燃知识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政治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美观大方,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内容简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案例、材料新颖,突出时代感、生活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具体做法是:

1.1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为它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政治课教学要彻底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努力构建开放式的政治课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大家谈、讨论式、启发式、辩论式、探究式、活动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游戏等,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创设师生互动氛围

变过去课堂教学“师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生”、“生生”、“生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师生互动中,更突出学生的动。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时,就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让学生进行辩论。双方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展开了辩论,正方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一生多灾多难,但在挫折面前始终没有停止对天文学的研究,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终于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规律。说明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所以挫折是好事。反方认为挫折常会使人感到极大的痛苦,产生许多的烦恼,使人烦躁不安、苦闷异常、痛不欲生,所以挫折是坏事,我们平时祝愿别人时,经常会说一些吉祥话,就是这个道理……。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在双方的短兵相接之后,学生从中了解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应该正确认识、积极面对,而且应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锻炼机会。在辩论中,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了知识,在互动中锻炼了口才,提高了应变能力,擦出了灵感的火花,碰撞出思维的亮点,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通过辩论,学生参与面大大提高,情绪高涨。再如:在“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教学时,采用大家谈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并结合书中“读一读”设置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他刚开始未和老师交朋友?为什么老师刚开始未注意?后来为什么和老师成为朋友?主动与老师交流有什么好处?与老师交往时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感悟到与老师主动交往的快乐。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3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6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上好政治课,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是广大中学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政治教师只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多的付出,不懈地探索,涌跃的创新,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上课也是这样。一节课的开始是学习兴趣的零度状态,一个好的导入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要营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来,以提高教学效果。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导入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诗歌朗诵、音乐欣赏、观看时政热点等,这些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导入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但切忌为了兴趣而兴趣,在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完成导入课堂的目的。

二、运用事例进行教学

教育教学的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现代化手段,都必须结合大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事例来说明道理。因为,说理是政治课的第一要素,是政治课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政治课就是说理课。运用事例说理,就成为政治课教师经常运用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中对事例的使用要注意大事例小事例结合使用。大事例会开拓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辩证地对待人生的是非、得失和荣辱。小事例会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求知的道理。大与小应当结合使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三、运用多种文化的杂糅嫁接进行教学

使用多种文化手段杂糅嫁接的中心目的是解决学生对某个政治理论内容的理解接受这个核心服务,不同学科知识的嫁接,是为了让政治理论通俗化。比如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中学语文课中就有很多,把它们嫁接过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道理。如在讲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用了老子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一提到这些语文中的名篇名句,学生就活跃起来。学生从这些语句就会归纳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四、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这些情境主要有:形象情境、音乐情境、故事情境等等。例如,教师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个知识点时,可先播放MTV《爱我中华》,学生听到歌曲,心灵得到了触动。然后,教师根据歌词可提出以下问题:“这首歌曲说明了什么道理?”由于学生对这首歌很熟,就会议论纷纷,踊跃发言,这就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形象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视野,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唤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促进了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

五、提倡科学的合作互动学习

大力提倡先进的合作学习方法,就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为核心,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凝聚合力,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大家有机地、愉快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发展弘扬个性,兼顾个体,共同奋进的作风。创造构建一个热烈沸腾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纳入其中,让他们体味当“主角”的滋味,身临其境,切身得到感染,受到震撼与教育,实现了思想性和教育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共处共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完善完美学生个性,培育团结互助进取品质,使得思想进步与学习实效双丰收。

六、在政治课堂上投入情感

第7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一、正确利用时政信息,弥补初中政治教学的滞后性

初中政治教材在近几年做了微调,并没有较大的变动,而国内外大小事千变万化,故而初中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课本上的案例较为滞后,与时代脱节严重。加上初中政治理论内容多,非常枯燥,考试以应试教育为主,政治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因此,教师虽然有尝试性的将时政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由于没能很好应用时政信息,故而收效甚微,多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重难点、概念等死记硬背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政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应用崭新的时政信息代替过时的案例,增强新鲜感和时代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开展时政教学小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初中政治教学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应用时政信息时,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开展形式活泼的时政教学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开展每日时政值日活动,值日学生搜集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上的时政新闻,这些时政新闻要与我们的生活、社会主义建设等有关,以国内新闻为主,重点选择一些新闻播报,做到语言的精炼、生动、有趣,让大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拓展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各种时政教学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我们的现实生活,灵活运用知识,并感受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乐趣,将生活中发生的时政热点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理论观点寓于生活主题中,引导学生分析时政热点蕴含的理论知识以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思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时政热点,引起学生情感价值观共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创新意识和适应力,使他们能果断迎接社会的挑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时政新闻本身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引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敏感认清当今社会发展形势,把握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适应力,以便今后更好迎对挑战。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还较稚嫩,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社会信息,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把握不全,想事情容易片面、偏激,并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应用时政热点教学,让学生主动分析时政热点,教师从旁指导和解惑,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的判断和评价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等对个人的要求,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结合感动中国的人物的事迹,对比大家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明白:明辨是非、择善弃恶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美好的人生。在反面案例中看到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无视法律等带来的危害,从中得到启示,并时刻警醒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心理还不成熟,社会环境对其成长影响极大,故而选择时政热点时需要避免一些暴力、政治性过强的材料,尽量选择正能量的材料,比如说:在讲述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犯罪案例为研究对象,模糊犯罪细节,重点讲述后期的法律解释,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第8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首先,要按照课程要求选择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对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既不能脱离教学理论的要求,还要做到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在讲授有关诚信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让学生去探讨、思考考试中这种不诚信的做法的弊端以及对个人思想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理解课本中说教化的理论,并且真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的案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让他们都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方向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实践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组内观点;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们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而且辩论赛的形式更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积极地引导并适时做出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要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让课堂主题始终围绕教材展开。教师要在学生讨论完每个案例后,及时作出点评给予学生理论高度的指导,升华学生的思想高度。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要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了解到自己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要担负的责任;要结合社会热点,让课堂与实际紧密结合,比如可以将网络这一话题引入政治课堂讨论中,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是非,学会自觉抵制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干扰。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方向性原则,要用积极正面的案例去引导、感染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选好人生方向。二、针对性原则,教师在案例选择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能激起学生共鸣的案例,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时效性原则,初中生更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教师要尽量选择时效性强的案例来引出教学主题。四、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延伸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学完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理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3总结

第9篇:中学政教处范文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来源为科学探究,主要步骤为观察―发现―思考―探索―阐述―评价。其教学过程为学生对书籍、网页及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浏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查、研究计划,通过逻辑思考,借助实验数据解答问题、阐释问题并加以评价。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新课改教学目标就是对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机械训练、强化记忆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不仅体现出创新教育的特征,也体现了新课改关于初中课堂开放性的相应要求。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政治创新课堂中的应用

(一)创建探究环境,鼓励学生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对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有积极意义。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社会现象、知识要求举办辩论赛。比如,在讲授“言论自由”时,以“言论自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在举行辩论赛前一周,将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收集言论自由方面的相关资料,尔后展开辩论。正方从“自由”一词的定义出发展开辩论,反方则从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实施。通过辩论了解学生的认知,并引导学生的观点,使其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领会言论自由的真正内涵。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c口才,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改“政治课枯燥乏味”的认知,对课程内容更加期待。

(二)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由教师灌输式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授课方式。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都要加强互动,共同合作,形成信息的动态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而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觉悟、情感、能力与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初中生性格活泼且喜欢表现自我,在课堂上喜欢发言,而政治课程内容具有的广泛性、思辨性也适合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学生有锻炼思维的机会。教师可经常开展一些讨论活动,选取与所学知识、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另外,教师还需从多方面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畅所欲言,多动脑筋,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与进取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帮助学生发挥创造性与主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评价时不仅要考评学生掌握的概念、是否能发现问题、是否能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可以对证据有用与否加以判断,同时还应重视学生所表现出的探究能力与探究态度。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探究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是否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以多元化的机制展开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应用中需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