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机构运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机构运营管理

第1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针对远程教育全媒体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建立以适应远程教育发展和需要的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以解决广电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等各类远程教育运营商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模块设计主要以以下三个内容为基础:

(1)远程教育全媒体平台能够支撑手机

电视、网络电视、IPTV、VOD/NVOD互动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运营业务,能够全面的适应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减少子系统的重复建设,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2)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能够实现

内容生产服务的各项功能,包含教育资源素材的汇聚,教育资源产品的快速加工,能够迅速的形成教育成品节目;能支持共享生产方式,支持个性化的独立的教育资源生产模式。

(3)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需要进行

内容运营编辑,运营编辑是产品制作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编辑整理的过程,所以运营人员将教育产品进行编辑打包,形成可以被教育消费者的服务包,并通过全段的业务平台展现在各个终端。

2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框架设计

根据媒体内容服务的特点,将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如如平台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生产子系统、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以及分发子系统。内容服务是资源收集整理、管理和分发的过程,首先要广泛收集和接入各类资源,包含多协议IP流、ASI、SDI等多中信息源的集中编单收录,本地介质文件的采集,全段第三方生产系统的接入,体统or自服务门户等。然后要根据业务员内容以及运营的需要,体统分屏独立以及共享内容加工生产,满足各运营商精细化生产的需要,其内容服务能进行实时流编辑、粗编拆条、节目审核等多种便捷的工具,并结合生产服务门户进行协同高效生产。最后根据不同的教育热点和学习者教育需求进行内容挖掘和分类打包,并以机构化形式支持前段业务平台的个性需求。实现点播分类编辑,教育产品类别管理,内容注入管理,能够有效的支撑前段不同业务员运营的需要。

3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设计

3.1内容生产子系统

远程教育在开展内容运营业务中,其内容主要包含给各种教育机构提供的和制作的相关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需要分类整理和加工,需要将各种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汇聚和分类,其内容要进行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图文制作、包装等深加工,还要按照要求进行教育内容目录编目和主题分类,格式转化和封装等,因此需要在内容服务业务员模块中建设一套内容生产子系统。内容服务生产子系统包含内容汇聚分类,生产管理、资源加工、监控管理等模块。

(1)生产管理模块要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资源编辑工作,并根据日常需求统计变化制定相应的编辑任务,并能检查任务的进度情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管理模块的对外接口包含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开放,能管耦合系统内各个部分才具有可延展性和升级性。

(2)内容的汇聚和分类,是通过各方面渠道和合作获取的教育资源,包含视频、图片、音频信息,需要进行技术信号采集和文件的导入。不同内容来源的信号格式、存储介质,图像分辨率、制式、编解码格式可能都不一样,内容生产子系统需要这些内容汇聚起来,并按照平台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因此需要丰富的多样的汇聚和处理手段。

(3)内容加工模块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类比要求进行编目、审核、转码和剪辑加工。经过分析,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特别适合新媒体内容生产,在这种模式下,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生产工艺要求虚拟出多条生产线,并将各种编辑加工环节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每条生产线都可以任意调用这些生产工具,并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在不同的生产工具间流转,每个工作岗位分工明确,从而实现了整个内容生产的高效、有序、可控。为了保证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按照内容条目来组织生产,一个条目对应一个生产任务,存储管理方面也采用标准化的接口,从而实现不同的业务环节之间、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4)存储管理是需要将大量的内容长期存储,对资源进行版权维护以及编码查询收录等,以便快速的查询和检索。

(5)监控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网络、设备、流程、存储、数据库等的集中监控管理,并对软硬件故障进行及时报警。

3.2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

在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中,内部运营需要将内部资源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运营在线资源,并对在校运行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和定价;需要面向上游提供教育资源的提供商和下游的学习者或者内容运营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进行教育资源产品的集中交易和展现,根据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远程教育将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含资源需求学习者对订单的交易处理,允许学习者跟踪订阅点播的订单状态;内容运营的业务流程包括:规划新产品—用户根据需求选购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处理订单—进行订单计费和账务处理等环节,同时系统后台可以根据产品交易情况,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从而为产品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运营管理是教育在线系统面向用户的业务子系统的,可以进行产品展示,提供订单查询、产品选购以及产品推荐等。用户管理能实现CP、SP用户账号认证管理,负责用户的管理和注册。产品管理模块扶着教育资源上架、下架、定价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内容资源组织为产品或者产品包;账务管理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支付平台进行运行结算;统计分析模块能够根据业务系统中教育资源的运行数量状态进行分析报表,能够让管理人员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状况。在这几个模块中运营管理服务是内容运行系统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产品管理、产品展示、订单处理、账单服务、统计分析与营销支持等功能;面向远程教育在线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处理开展产品的推广、加工以及产品等增值业务员,也可以处理学习者投诉和建议,面向消费者,运营管理可以同产品的账单服务、订单管理、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订单以及检索浏览。

3.3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

选择了相应的产品后就需要通过传输来分发到网络、手机等全媒体的制定位置,内容的形式是多样的包含图片文件、文档文件以及视音频文件,当然也包含视音频流,因此分发传输是全媒体内容服务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分发的传输内容上看,可能又内容交换、中继、内容上行和内容下行等传输方向。从分发的方式上看,分发系统需要主动推送、支持学习者下载以及视频播出等分发方式。从分发的对象看,传输可能是视音频文件、图片、文档等也可能是实时的IP流。从分发流量和方式看,只要支持多点之间的P2P共享式的分发、点到点的分发、点到多点的广播式分发。但是分发方式的选择,传输系统都是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分发的速度和效率,适应全媒体技术的需要,同时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手段,避免内容在传输途中被黑客攻击。此外,随着业务的拓展,分发传输系统需要能够动态的进行扩容,以适应业务增长的需要。分发传输子系统的服务器硬件模块主要是传输服务器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构成,其中传输服务复制执行具体的任务并受到控制服务器的控制,传输控制服务器负责传输任务的控制和调度。当分发规模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多级分发构架,充分利用节点将中心节点内容预先分发到最近的边缘节点,大大提高分发的效率和速度。在内容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内容存储设计,任何节点都可快速获得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关心内容存储在哪里。系统采用均衡式架构设计,经授权后,任何节点都可以发起到其他节点的分发任务。

4远程教育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策略

(1)远程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技术发展策略。开展教育全媒体业务时技术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业务与互联网需要全面接轨、数据来源和渠道繁多、数据处理量庞大、信息的双向传递和用户互动、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等,这些都对现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组织、生产及管理方面,这不是单纯的技术范畴,而是内容组织的体系化和生产工艺的恰当选择,立足内容是根本,只有很好的组织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才能扬长避短。第二是编解码和智能处理方面,开展全媒体业务时,视音频一定是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是海量的,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用户诉求。第三是流媒体和终端体验方面,教育电视台目前主要处理文件和视音频信号,而在互联网领域,业务流程已经全面IP化和流化,播出、分发、切换、监控甚至字幕的叠加都已经IP化,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第四是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会更加丰富,与用户的互动也更加密切和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内容数据和运营数据,而传统的技术体系显然已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挖掘,必须引入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2)三网融合、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与IPTV发展策略。将网络、服务平台和IPTV共同搭建集成播控平台系统。汇聚各种资源和第三方各种形态的内容来源,根据IPTV业务运营需要进行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与编排,为互联网、教育平台以及IPTV提供海量的点播节目。进行教育资源编码和监看检测服务,负责教育资源的接受编码处理工作,与分发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点播监看检测,针对下游电信CDN进行直播流分发。以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形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负责IPTV内容管理、用户管理、计费、认证鉴权、EPG等功能,完成IPTV内容集成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服务子系统、内容生产服务子系统和分发传输服务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三大子系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远程教育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力拓展各项新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5结语

第2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摘 要 为客观地认识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找到投融资模式与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契合点,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开发,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主要包括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以及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运营模式 上海市 大型体育场馆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多元开发,上海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建设不但使得上海体育场馆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研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场馆项目设施达到国际水平,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高额维护费用的解决、场馆使用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有馆难用”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二、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m2,现有大型体育场馆80余个,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总数达1442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1]。

(二)目前上海市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可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特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座位数60000个)、上海体育馆(座位数12000个)、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座位数18000个,在建),可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松江大学园体育馆(座位数8000个)、闵行上海交大体育馆(座位数7500个)和浦东源深体育馆(座位数6000个)。

三、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分析

目前,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前期投资建设资金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如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补贴、体育彩票公益金等,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为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六个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以及在赛事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

上海作为近代体育的发祥地,政府财政拨款一直以来是上海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绝大比例。政府全额投资模式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必然导致场馆赛后运营出现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办分离等矛盾,结果是每建成一项社会事业项目,政府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完全的国有资产,由政府部门完全自主经营合法合理,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这种体育场馆靠政府拨款维持的局面函需改革。

(二)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

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半官方的商业融资模式,主要是依靠中央及地方各个政府部门的直属单位提供雄厚的资金以保证项目场馆的建设。这种模式虽然采取了市场化融资模式,由市场主体参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但上海市政府以及具有上海市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在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部分仍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的创新,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该模式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代表,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同时在参与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有效实现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的融合,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后期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其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引发的赛后运营现实问题

赛后运营是每一个体育场馆都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纵观上海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盈利成难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场馆普遍面临着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和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与赛后运营是密切相关的。融资模式虽然不一一对应于运用模式,但两者之间确实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与场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有不可割裂的联系。首先,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商业性与公益性如何取得平衡;其次,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赛场功能单一、经营范围狭窄,巨大压力中行进;再次,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赛后运营成本过高,专业运营团队与人才缺乏,冗员过多。

五、关于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五点建议

客观地评价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选择,规避其对赛后运营的不利影响和对于未来上海其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

政府应当适度地给予业主单位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性的约束机制[2],使运营单位能在短时期内尽快地收回成本并实现利润。反之,如果按照目前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上海不成熟的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的深入探索,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

上海大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运作体制。基于此,上海市政府更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控制政府投入,实现场馆经营内容的多元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其面积较大,数以万计的看台使其拥有大面积的看台下空间和大量的附属空间及各种功能用房需要开发与利用。这部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同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因受到空间形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开发利用一般以餐饮、酒吧、住宿、商业、健身等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这部分空间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余裕空间的使用率,又可以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起到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

大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通过大型体育场馆的广告权开发获得与同类竞争实体相比更多元化的受众,冠名权开发,极大贴补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开支,冠名权转让挖掘潜力,提升场馆运营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

有关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建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业,上海市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开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或场馆市场开发方向的研究生专业,为上海市提供中高级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在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运作规则与规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

(五)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随着人们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步意识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不是赛后才予以考虑的,而应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通过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将赛后运营方案与思路融入规划设计,以便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

六、结论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服务理论等理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典型分析与归纳,并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2012.

[2] 杜长亮,吴广亮,谢云.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界入问题的思辨[J].首都体育学院.2009.21(1):32-34.

[3] 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25-433.

[4] 李国庆.F1中国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5] 王子朴,梁金辉,杨小燕.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创新与赛后运营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3):7-8.

第3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一、义学是进行蒙学教育的重要机构

“清代的蒙学教育机构种类相对齐全,而且在设置普及方面也大大超过了前代,是古代蒙学教育体系作为完备的时期。”清代蒙学教育机构主要有私塾、社学、义学,另外还有一些蒙学教育机构,对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私塾是清代蒙学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由私人经办民间广泛设立的学校。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塾师开在自己家里,或者借他人房屋、庙堂等处,招收附近学童就学的蒙学。一种是教馆,富裕家庭在家社馆教育自家子弟的蒙学。另外一种是村塾,由村或者族建馆授课。社学起源于元朝,在明朝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康乾时期义学的发展,逐渐被义学取代。私塾是民建蒙学,虽然分布较为灵活广泛,但是覆盖人群太小,主要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子弟。社学是官建,数量有限,而且入学条件较为苛刻,大部分蒙童都没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所以,清代义学的发展就填补了蒙学教育的一些空白,使受教育范围扩大,广大贫寒子弟和少数民族子弟拥有接受蒙学教育的机会。

义学亦称为义塾,在宋代就出现过,但主要以宗族为单位设立,仅限于教授本族子弟。到明清时,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清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义学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置。清代义学的发展,为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构保障。首先,清代义学办学形式多样,规模不等。义学分为官建、民建和官民共建等类型。官建由政府出资兴办,塾师束?从国库中支取。民建的形式多样,多是通过民间捐田、捐银、捐房设立,教学经费和塾师束?主要从公款或者是公田中支取。由于各地经济、政治情况的不同,义学道的办学规模大小也不一。其次,义学设置普遍,普及面广。义学在清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康熙、雍正年间,政府多次下诏,令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边远地区设置义学。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广泛设立民族义学,这无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学教育。另外,清代义学不断发展完善,运营管理成熟,体制健全,提高了义学对蒙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质量。义学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的扩大,使蒙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二、蒙学和义学教育内容具有相近性

清代义学主要分为经馆和蒙馆,主要以蒙馆为主。蒙馆的教学内容较为浅显,针对大部分儿童的学习水平而定。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三部分:读书识字、普及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有基本的日常起居礼仪教学活动,有识字类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有道德规范类的《圣谕》、《小学》、《弟子规》等,还有传统儒学经典《四书》等,另外还有一些天文、地理、水利、农田、史学、算学等方面的歌诀。”而且,为了突出学习的重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义学对这些学习内容的学习顺序还有严格具体的规定。例如,“道光初年襄阳府要求‘各蒙童以本府所刊之《小儿语、《小学诗礼》、《圣谕广训》为先,三书即熟,然后再读《小学》、《四书》、《五经》。不得听无知之人读《神童诗》、《酒诗》以及无益之书’。”

清代蒙学的教育内容也集中在识字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王筠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识字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大概要求蒙童掌握两千左右的常用字。另外,蒙学知识教育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主要是训练蒙童作诗、作文的技能技巧。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包括谚语、格言、文史知识,以及饮食服饰、伦理关系等。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天文地理、历算、花木、鸟兽、耕种等知识。道德教育是清代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它也是蒙学的重要教育内容。其中,忠和孝是蒙学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核心。

三、义学与蒙学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了清代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

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建立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向少数民族地区扩展。尤其是清代统治者大兴文教,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义学和各种蒙学教育机构。这就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蒙学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育普及。“文教事兴,人皆向学。不独世家巨室,礼士宾贤,各有家塾,即寒素子弟,亦以诵读为重。”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第4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办学;必备条件;运营管理

作者简介:艾于兰(1981-),女,白族,云南保山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商贸系,讲师、经济师、国家人力资源师。(广东 广州 510000)

项目编号:本文系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Ycx111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0-03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高技能人才是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数量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二是结构失衡,供求失调,大量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应届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并存。三是培养模式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由职业院校培养、校企合作培养以外,还有企业自己培养。职业院校培养存在适用性不强、脱离实际、职业素养匮乏等问题;校企合作培养存在企业动机不足、合作方式有待深化等问题;而企业自己培养存在缺乏系统性、资源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本课题试研究介于“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之间,且不同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办学”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借鉴。

二、“企业办学”的定位与优劣势分析

1.“企业办学”的定位

纵观国内外企业办学的经验,企业办学的种类很多。根据办学开放程度分类,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企业,学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外向型又可分为面向其供应链体系开放和面向全社会开放两种。根据培养的内容分类,可分为:生产技能型、服务沟通型、科技创新型三种类型。根据办学的目的分类,可分为满足企业内部的用人需求;投资民办职业教育;树立品牌形象,传播企业文化三种类型。

为了缓解我国目前的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本研究所探讨的企业学校必须是一种能够行之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办学模式。从办学的开放性来讲,外向型的办学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从培养的内容来看,企业学校应传授给学生生产技能、服务沟通、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培养目的来看,企业学校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所用,且由于资金投入较大,只有设立营利性的机构才能更好地开办企业学校,James Tooley也在研究中指出:教育供应应该通过市场来进行。从办学的层次来讲,虽国际上普遍将企业办学称为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企业学院(Corporate Academy),但本研究主要聚集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其不同于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所以泛称为“企业学校”。

综上所述,本文所探讨的“企业办学”是面向社会的、营利性的、招工与招生统一的、毕业与就业统一的、培养学生成为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或学历教育机构。该机构由企业全资投资,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制订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供专业师资等,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在企业内部工作,实现招工招生一体。

2.“企业办学”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由企业直接办校,可依托企业深厚的行业背景,企业能够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提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师资;企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技术和实训设备都会及时更新换代,与时俱进,保障了学员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2)劣势。企业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由企业主营业务决定,类型单一;企业缺乏办学经验,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需要熟悉教学管理的人士指导实施;企业里成熟的高技能人才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面还需要提升;企业自主办学投资大,相较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而言风险较高。

三、创办企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分析

1.合法的办学资质

要创办营利性的企业学校,必须向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办学资质,并在工商税务部门备案。具有合法的办学资质,才能对外开展经营业务。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中国家对申办者的资金、教学材料、教学管理制度、办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和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最低要求。

2.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创办企业学校需要一笔不菲的投资,据国外资料统计,建立一所企业学校至少需要1280万美元,占企业薪金总额的2.2%~2.6%。经调查统计,国内企业办一所年培养2000人次的中等规模的企业学校,一般的初期投入至少会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这一数目包括申办资质,办学场地和设施,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提供,日常开支和管理费用,同时今后每年还需要不菲的流动资金投入。

3.具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我们认为企业学校并不一定适合全部的大公司,却绝对不适用于小公司。换言之,企业学校更适合大中型规模的企业去办。一方面,因为投资数额较大,中型以上的公司才能承担,对于小公司如果运营不善的话反而会成为发展的包袱;另一方面,大中型公司对人力资源有更迫切的需求,可以通过“企业办学”缓解用人压力,降低招聘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一些公司发展速度快,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潜在威胁的企业也适合通过创办企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

第四,要建立教学工具库,将教学常用的游戏、故事、视频资料等进行整理入库,供课程开发和讲授使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例如一次成功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一个绝妙的方案构思,一次讨论后思想的火花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料,这些资料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更贴切企业的实际情况。

4.构建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一方面应该在培训需求分析、课程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多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标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使培训管理流程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应该对外部教学配合一些学分制度,对内部员工制定参训制度,对学员参训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构建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企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将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转变为系统功能,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学员信息、需求调查、教学计划和网上报名、教学实施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等模块,从而将课程体系落在实处,将过程管理精细化。

综上所述,通过“企业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可行途径之一。经研究,虽然企业自主培养人才有熟悉本行业和岗位特点、贴近市场的实训资源等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缺乏办学经验、工种单一等劣势。所以在决策前要从企业实力、规模、资金、行业特点、成熟度等方面全面评估企业是否适合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企业学校的运营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理定位,设置适度的投资收益期望,并根据发展阶段设置组织形式,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和动态的培训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乐传永,王清强.企业大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J].2011,(1).

[2]李积合.创新思路构建新型企业大学培训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3]徐湄.刍议企业大学的主要特征及类型[J].集团经济研究,2006,(1s).

第5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这是2014年2月25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CSR中心)联合的《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国际承包商重视本土化经营,多角度开展融入当地实践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通过报告,我们看到好的发现。中国政府现在非常重视中国对外承包商在非洲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非洲带来发展。”某非洲驻华使馆代表表示。

“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是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13年年初发起的项目,旨在了解中国国际承包商本土化实践水平,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作为专业支持机构,主持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报告》发现,中国国际承包商的本土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普遍将非洲纳入市场战略布局,本土化经营意识较强。中国国际承包商普遍将非洲作为全球化运营的重要市场,全球市场战略成为中国国际承包商在非洲本土化运营的首要驱动因素,多数中国国际承包商制订了非洲本土化发展战略,并将关注和促进当地发展作为在非洲本土化运营的重要目标;中国国际承包商普遍将本土化运营视为公司在当地发展内生动力,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尽可能地雇佣当地员工、与当地机构合作、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发展,努力将自身融入当地社会。

海外机构数量众多,半数无独立经营权。中国国际承包商围绕项目开发和运营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办事处或代表处,半数分设机构无严格的独立经营权,没有投资权和承揽项目的资格;中国国际承包商制订专门管理制度或调整和修改部分原有制度,以实现在当地合规运营。调研所在地的大多数利益相关方对中国国际承包商在当地的合规运营情况表示满意。

员工本土化雇佣率较高,雇佣结构有待完善。中国国际承包商均能按照法律规定雇佣当地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平均员工本土化雇佣率在70%左右,劳务人员本土化雇佣率普遍高于技术管理人员。克服文化差异,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是中国国际承包商在非洲实施本土化运营的重中之重。

与本土企业合作意愿强,合作领域较广,合作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国际承包商尽可能采购当地原材料,种类集中在水泥和石材等大宗材料,成套设备基本从国内进口或从西方国家采购,工程较多地分包给国内带出或非洲当地的中国分包商;当地供应商/分包商能力不足、标准差异等技术性因素是影响双方合作深度的主要障碍。

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当地社区发展。中国国际承包商坚持造福东道国的承诺,一方面通过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支持当地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扶贫帮困、抢险救灾、造福社区居民。然而,中国承包商社区参与行为多具有自发性,缺乏系统性规划,且习惯于务实,疏于表达,与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沟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国际承包商社会形象的推广。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中国承包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并为中国承包商海外本土化经营勾勒了“实施路线图”:

机构本土化

建议中国国际承包商尝试将日常经营决策交给海外机构,充分发挥海外机构自主经营的作用;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非洲市场,借助合作伙伴的生产销售网络获得当地的人力、原材料等各类资源以及当地优惠政策,从而适当减少在当地的运营管理风险;在当地增设社会责任或社区关系协调的专业部门,专门负责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环保组织沟通,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

员工本土化

通过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当地组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培养本土化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员工特点,创新本土化人才培训方法,有效提升当地员工技术管理水平。

尊重本地员工,充分信任和授权,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雇佣当地高级管理人才,以当地人管理当地人,减少由于文化隔阂和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项目管理体系,减少人治因素,以制度指导和约束员工行为;设计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员工发展空间,提升员工归属感。

加强双方员工文化融合,尊重当地文化,实施跨文化培训,增进当地员工对企业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提高员工沟通能力,实现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文化融合。

经营网络本土化

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当地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完善本地化采购的激励与促进政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规避供应链风险。

积极向当地传播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当地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实现技术和当地资源的融合。

社区参与和发展

加强公益活动管理,做到先期科学策划、中期缜密实施、后期全面总结,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并能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第6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店运营 实训教学

2012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发展》提出:各类教育机构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2012年3月,汕头市被国家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称号,加快发展汕头电子商务,培养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中职学校要及时抓住汕头发展电子商务的机会,与众多企业合作,打造网上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就能实现网上开店,锻炼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竞争力。适时地培养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实战型人才。我教研室积极参与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网店运营专才实训教学研究》,尝试进行以实训带动项目教学,加快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网店运营实训目标

“网店运营实训”是我校电子商务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内容采用淘宝大学系列丛书:美工、客服、推广等,通过网店运营中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来组织实训教学,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训练学生网店运营的专才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又能熟悉和灵活运用先进的网络商务工具,服务于企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应对不同的岗位需求,以真实网店为依托,根据网店岗位职能的需求,详解网店运营各环节,用实战型培训体系和真实的商业项目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网店运营的实战技能,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二、网店运营实训教学实践

1.利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协作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根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在课题设计中依据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题教学内容,涵盖了网店美工、网店推广、网店客服、职业素养四个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每个任务都提出明确的能力目标,使课程学习目标变得具体详细、切实可行。教师根据项目课题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学生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教师再集中任务,给出团队项目总得分。

2.基于项目实训过程,构建项目实训具体教学内容

根据项目工作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们整合实训教学内容,将实训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构建,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专项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按周为单位进行实操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应用能力。通过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训,引导学生模拟进入岗位角色;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整个实训的关键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供学生选择性完成,真正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第三阶段进行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月,由企业方联系用人单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中锻炼职业能力。顶岗实习加快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能与实习单位签约就业。

3.加强校企合作,由企业师资参与实训环节的设计与教学

我校与汕头正点电商培训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聘请该公司的培训师和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并由公司提供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实训。企业的上课实训,打破了学校的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方式,分批进行小班的教学,而且有很多激励的机制,使学生完全融入课程中,主动参与度高。实践证明,通过此种模式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了企业真实运作的客户关系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了网店运营与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掌握了淘宝的运营管理,美工、网页制作、营销和物流等多种能力等。

4.规范实训管理,保障实训实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规范管理,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施。总结归纳出以下两方面管理措施:

(1)规范课程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训教学前,教师确定实训教学目标、制定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实训项目指导书,形成教学项目;实训结束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学生相互总结、评估。实训过程中,学校、企业方、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实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严格各项工作管理环节,包括规范实训环节中的各项规章、实训项目的内容与模块、方式和时间分配、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实验实训考核、成绩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实验实训组织及管理、外出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的安全保障等细节工作。

(2)实训环境保障

第一,为确保实训过程的正常运作,学校配备了足够的实验实训室和足够的设备数量,课题组安排有关实训管理员定期维护和完善实训设备,保证实训室上机环境良好等;第二,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签定了合作合同书,确立合作关系,实习期间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商定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考核方法,保证学生实习效果和质量等。

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专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中职学校只有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专业实训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课题组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实训教学研究,总结出实施项目驱动、校企合作、规范管理是中职学校培养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实训效果,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级实训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电子商务学生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雪.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史勤波.网店运营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体系建设初探[J].电子上商务,2007,(5).

[3]徐慧剑.“网店运营概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07,(12).

[4]王业祥.浅析中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角度[J].科教文汇,2008,(12).

[5]郑了、李峰.关于我国中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文汇,2009,(2).

第7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港口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航运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要素的大范围跨地区流通和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港口可以说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口岸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要枢纽,其在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综合功能,不断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力,近期全国掀起了港口建设新的一轮。这就要求,在港口建设大跨步向前发挥的同时要做好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结合项目特点完善管理机制,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实施,以期取得工程项目的圆满成功。

1. 港口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况

1.1 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1.2 现今,我国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管理制度(诸如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法人负责制等)在许多大中型工程中得到应用。在除港口工程的其他领域,项目管理也在试探中前行。在实行项目管理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已取得重要进步,但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拖延工期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管理专业及行业范围内缺少一个指导性的实施准则。

其次,在国家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仍不包括项目管理,致使项目管理研究会仍然不能列入一级学会,缺少一个正式的发刊项目管理专业的平台。

最后,各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发展不平衡。有的领域发展快,有些较慢,有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2. 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及其特点

项目工程投资大,质量要求高,而且专业性也较强,它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港口工程的顺利运行。而且项目管理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正式在此基础才应运而生。港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地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常项目管理会涉及多个部分,而且有时工作会跨越多个组织,这也就需要运用很多专业知识来调节协作;项目工作中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每个因素又常常带有不确定性;项目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那些不同经历或不同组织的人员通过一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港口工程建设项目在技术、成本、进度等一些较为严格的约束条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等等。

第二,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这也是与一般重复性管理的主要区别。项目的创造性是多种学科成果的综合,通过多种技术的结合,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的飞跃或者快速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也可以有效地推动项目的创造性。

第三,工程项目也有其寿命周期。项目管理就是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良好地计划和控制一次性的工作,达到预定设计的目标。如最后的工程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该项目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自然地解体。也就是说,工程项目的存在是有一个可预知寿命周期。

第四,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专门的项目组织。工程项目范围不同,项目的复杂程度变化也很大。对工程项目来说,愈大愈复杂,其所包涵的学科、技术种类也愈多。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部门做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但传统的直线职能组织不能尽快与大量的横向协调需求相配合,因此需要建立围绕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专门组织。

3.现行的港口建设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政府和独特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港口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营管理的周期长且投资回报率也低,并且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导致了港口工程建设管理相对地更加封闭。当今,我国现行的港口企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归纳为三种,即指挥部模式、建设集团模式以及项目代建模式。

(1)指挥部模式。指挥部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在组织重大港口工程项目开发建设时,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市区两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并招聘一些专业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可以全权指挥的健全的建设工程指挥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建设集团模式。建设集团模式就是指由政府独立出资建成国有的港口建设集团,经港口所在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并予授权,来由港口建设集团负责港口工程的投融资以及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

(3)项目代建模式。所谓的项目代建模式就是与有资质的专门管理机构合作,由合作方港口工程建设企业承担建设和管理任务,通过管理为已获得项目的委托方提供港口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4.港口企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能够在新时代抓住发展时机,取得时代的进步,我们必须要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与项目管理同步发展,努力推动是我国港口企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和成熟。在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1) 项目管理要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和学科建设等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教育机构,并且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发展新的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付诸于实际工程中,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合理性。在实践过程中,要认真总结项目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并结合我国港口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拟定出适合我国港口管理的实施准则,建立属于我国的港口项目库、案例库、规章库等等。现今,笔者认为并行工程的理念也可应用于我国港口工程的建设,通过适当的项目组织和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港口工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2) 鼓励多学科、多行业的理论交流,推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建设我国项目管理的学科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先进项目管理学科的交流与研讨,推动学会工作,发刊具有专业性的刊物,争取解决在新时代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3) 在我国现有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会组织。项目管理是一项多元性发展的学科,而学会组织可以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它们的知识与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项目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4) 引进和培养国内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使自身的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5) 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以证书为考核手段,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推进学科的发展。从国外多年的发展管理经验来看,证书制可以靠其权威性吸引众多项目管理人员切实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5.结语

港口工程的高质量完工需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其坚强的后盾。我们知道港口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项目,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集结许多专业的知识,施工中的各环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港口企业做好建设工程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参考文献

[1] 方强,刘旭.南通港口智能化建设中的无线电台站管理[J].中国无线电,2012, (3):61-62

第8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1.运营管理方面的冲突这一冲突指的是在进行企业服务外包过程中,合作双方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发生的冲突,比如市场冲突、信息对称性冲突、知识产权冲突、人力资源冲突以及合同管理冲突等等。从服务外包合同方面来看,该合同属于法律性文件,是确立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文件,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合作双方可能会对某些合同条款产生歧义,从而引发冲突。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能够决定企业服务外包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员工薪资、员工沟通、人才的留驻等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其决定性因素包括相关管理制度、商业机密以及知识产权等,这些商业信息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泄露出去,则往往会造成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方面的冲突。

2.文化背景方面的冲突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而发生冲突。这一冲突指的是从服务外包文化广义的概念出发所遇到的文化方面的冲突,比如语言冲突、战略冲突、理念冲突以及区域文化冲突等。不同的区域的国家,其地区有着独特的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文化特色,这些知识和文化隐性存在于企业职工的内心中,逐渐演变成各种观念,而对于其他的文化知识则比较排斥,导致企业之间价值观体系出现差异,从而引发冲突。同时,企业在制定某一战略过程中,同样也会由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有可能会由于承包商对企业的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某些词句的理解方面,会有不同的解释,导致沟通方面和理解方面出现障碍,从而产生冲突。

3.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指的是接包企业和发包企业之间由于不同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而引起的冲突,主要内容包括监管冲突、立法冲突和制度冲突等等。企业双方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是否适用于双方的问题,并且往往会在放任与多管之间,反监管与监管之间展开激励的博弈。在这其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包企业是重点对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失去控制,但是往往还是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冲突。通过整合之后,认可权威性、相互包容性以及相互适应性是法律制度冲突实现的目标。

二、新时期下企业服务外包过程中进行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1.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首先必须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推动人力资源的融合。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并对员工进行不断培训教育,并且经营理念和语言方面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培训才能够达到相通相容的目的。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培养和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第一,在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员的相关机构和各大院校中,设置相关管理课程和跨文化交流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对服务外包主要发包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商业惯例以及文化传统进行系统的介绍。第二,与跨国发包企业发展相互合作关系,并鼓励接包企业积极派员工去往国外参加学习或考察实习,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跨文化沟通及交流能力,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第三,促进服务外包合作双方的语言理解和语文化交流,找到不同文化的结合点,使员工对外包活动的认可度得到提升。最后,应该联合主要发包国家的教育机构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是学生能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以及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得到不断提升。

2.建立并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机制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还应该建立并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机制。承包方和发包方两者都应该建立起专门的实施团队,并建立健全的有效管理模式,确保整个外包合同中的相关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和执行管理。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整个过程的风险甄别警告机制和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定期会议制度和变更机制。其中定期会议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各子项目中的经理人会议、高级项目监理人会议以及双方高层会议。为确保外包合同的有效执行,这三个层次的会议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双方的合作变得密切。三是建立三层次的管理模式,当完成业务转交工作之后,外包服务便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层管理机制在确保发包方已经实施外包业务之后,控制权仍让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四是双方签订外包合同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业务移交,因此,应该在合同中对外包业务的相关内容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定,使外包业务的流程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对资产转移进行妥善处理。五是设计出必要的应急计划,企业应该针对各种紧急问题设计出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将其列入合同当中,以确保其可执行性。

3.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外包考核体系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同时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外包考核体系。首先应该对外包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准确把握其是否适应工作的绩效以及负责相关外包工作。并了解相关外包部门的工作创新情况职责履行情况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便为企业今后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应该严格监督控制相关人员的服务外包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存在某一方面的冲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建立健全外包人员或相关外包部门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对外包人员进行工作情况的考核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外包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考核,为公平奖罚和明确责任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准,相对独立且全面的考核要素,统一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还应该与外包考核结果充分结合起来,给予外包人员是适当的激励。企业在建立竞争性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同时,应该将脱产培训、职务晋升以及福利分配等多种激励方式综合运用起来,并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企业人员给予合理的倾斜,而对于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外包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4.不断完善服务外包合同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还应该不断完善服务外包合同管理工作。在服务外包管理工作中,服务外包合同是控制外包服务商进而减少文化冲突的主要杠杆,是其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紧紧围绕外包合同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事项包括终止外包合同、更新外包合同、签署外包合同、制定外包合同以及选择接包商等方面。双方完成服务外包合同的签订之后,企业相关信息技术的部门的工作便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原来的工作转变为控制、评估以及监测外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对接包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确保服务外包工作的质量,不损害到双方企业的利益。同时,应该通过谈判与接包商签订尽可能完备的合同,能够将涉及到服务外包的相关实质性要素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比如双方预期、双方责任、双方义务以及双方权利等等。另外,还应该在合同内容中将服务外包的相关标准、服务等级、服务范围以及服务价格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一进行明确规定。从目前情况来看,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以及IT在内的服务外包已经逐渐形成了外包服务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奖励和惩罚制度、报告机制和服务质量的衡量、对服务以及服务质量的描述、合作结束机制以及争议的解决等等,这一标准的使用取得很好地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三、结语

第9篇:教育机构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威海 市场现状 问题 对策

早教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小学以前的教育,该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为孩子日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传统的学前教育相比,有知识、有能力和思想开阔的当代80后婴幼儿家长更倾向于选择正规的早教中心让孩子接受系统的教育。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我国早教市场的快速发展。然而,纵观我国早教机构,多以民办盈利为主,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日益浮现出诸多问题。

本次研究立足于威海市早教市场,通过走访威海市婴幼儿家庭、早教中心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深入了解威海市早教市场的发展现状,探究威海市早教市场发展的不足,提出威海市早教市场的优化建议。

一、威海市早教市场现状

随着威海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家长在教育上的投资随之增加。然而,由于人们早教意识刚刚觉醒,低龄儿童多以家庭教育为主,早教市场呈现基数少,增速快的特点。当前威海市早教机构主要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前者具有系统连贯的学期教养计划;后者采取实施的是按月龄分期进行的阶段性亲子活动方案。相对于早教市场的教养而言,它还包涵了面向领养人及其指导人员的科学育儿的指导。就威海市来讲,在早教市场接受教育的儿童的年龄基本处于0―3岁。本研究针对团队走访的早教市场的调查结果进行论述。以下文中所叙述的内容都来自于所走访的早教市场。

二、威海市早教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威海市早教中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早教机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走访调查发现,当前不论全日制和是半日制早教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质量问题,首先,各早教机构针对3岁及以下儿童缺乏科学的发展目标与评判标准,教学内容以主观评判为主,缺乏科学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早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早教机构以教学任务为导向,课下不与家长就孩子的健康发展进行沟通,教学效果如何没有得到及时反馈,教学评价环节做的也不够完善。

(2)早教机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由于威海市当前早教机构以加盟类民办为主,相关负责人表示,课程设置方面采用总部统一规定,严格控制课程的变动;教材同样全国统一。针对此状况,威海市婴幼儿家长担心各地文化各不相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性教育会忽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差异性、特殊性。

此外,针对当前威海早教机构“3岁前平均划分月龄段”的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指出“3岁前婴幼儿的发展也不是等速的,等2岁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因此该划分方法并不合适。

(3)早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研究发现,当前威海早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专业知识不足,多以25岁以下刚毕业的学生为主。而OECD成员国普遍要求婴幼儿教师至少要获得婴幼儿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大学学历以保证婴幼儿的教养质量。威海早教市场师资与国外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4)家长教育指导方面有所欠缺

在课程的开展方面,威海市早教机构多以孩子智能开发娱乐活动为主,辅以针对家长的亲子课传授和开展讲座。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家长教育内容被严重忽视,只浮于表面形式。作为早教的重要参与者,家长的教育在某种程度被早教机构弱化。

2、威海市早教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

(1)早教市场的管理过于商业化

研究发现,当前威海市早教机构以商业利益而非教育为导向。具体表现有:首先岗位设置以市场总监、市场专员、早教顾问等代替老师、校长;其次,班级组成以开课为主,班级组成不固定,学生随时交钱随时加入到已有班级,开课不以学期为单位;再次,考核机制以营利为主,招生数量等替代家长好评成为考核主要标准。以上现象表明早教市场的教育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迎合市场的需求,为追求效益对家长的引导缺乏科学性。

(2)早教市场缺乏各部门的联动性

在早教市场管理方面,当前威海市各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各自为政,对各早教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场上的早教市场都是独立经营的,与教育、计生、妇联等部门几乎没什么联系,各部门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参与早教市场的管理。而研究表明,国外早已形成了教育、计生、妇联、社区等多部门联动管理体系。

(3)早教市场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导,然而我国早教市场目前基本处于政策空白状态,除1981年6月6日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外,在2010年国家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然而这些政策中均强调重视婴幼儿教育,并未提出具体的管理指导方案。上海、北京等地自主制定了一些针对本地早教市场的指导政策,然而威海市目前尚未颁布任何相关指导意见。

三、威海市早教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将幼教管理集中在对幼儿园的管理方面

受我国传统思维的影响,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将早教单纯的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聚焦于幼儿园的发展并制定了成熟的相关指导政策,缺乏0―3岁的指导和管理。

此外,由于当前威海市早教机构多以商业公司为主,相关教育部门尚且没有权利参与这类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工商部门又难以对其教育内容进行把控,因此早教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真空。与此同时,社会公众的整体意识不够,又导致早教市场缺乏一定的舆论监督。

2、早教市场自身及其相关的因素影响其发展

(1)早教市场间的竞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

调查发现,威海市早教市场大多数是个人出资注册,以企业的形式开展,其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教育成为次要目标。早教机构的盈利性致使早教机构教育体系成为盈利的卖点,同时,早教机构的管理层级、广告宣传以及经营模式均以利润最大化为主。为实现盈利,早教机构会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降低经营成本。而这些手段最终会对早教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2)价格门槛

当前虽然威海市婴幼儿家长逐渐加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加大了相关的资金投入,然而,研究发现当前威海市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平均120元/课时,而且价格不稳定。虽然威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持续增长,过高的价格仍成为阻碍家长将孩子送往早教机构的门槛。

3、师资培训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早期教育涉及到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脑科学,还涉及到女性心理学、思维科学、行学科学、学习科学、家庭教育学等学科,这不是普通教师所能了解和掌握的。然而,当前威海市,甚至整个中国有关早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由此致使各个早教机构聘请早教师缺乏指导标准,最终导致早教师师资队伍质量低下,早教机构服务参差不齐。

四、威海早教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建立相关的教育法规,规范早教市场的发展

任何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规范与指导,威海市应借鉴上海、北京等地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关管理政策,规范早教市场。首先,建立早教市场设立标准。其次,规范早教市场运营管理中的相关事宜。再次,出台对早教市场的监管办法。最后,形成教育、司法、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

2、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管理

威海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早教市场管理中来,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相关教育机构应积极参与到早教市场中,成立相关公办机构,设立相关开展标准,引导威海当地居民的消费选择。

其次,威海市政府牵头,成立由教育、司法、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加强相关课程、师资、基础设施、规划等管理力度,规范相关管理规范。

再次,由于早教机构辐射范围有限,为加强威海市早教市场的发展,相关部门应鼓励学校、企业、社区、私人等组织和个人建立早教市场,并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模式。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

3、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

早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早教市场的发展质量,为保证威海市早教市场的高水平发展,威海市应加强早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质认证制度。我国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将育婴师职业分为育婴员、育婴师和高级育婴师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学习内容。威海市早教机构应将育婴职业师作为早教师的应聘硬性指标;同时继续深化早教师认证制度改革和管理,提高早教师行业进入门槛。

其次,增加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当前只有威海市阳光育婴师培训学校具有育婴师的培训资格,因此相关院校、培训机构要紧抓“托幼一体化”的趋势,积极推出相关早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培训质量的同时,增加早教师培训机构,为威海市早教市场提供高水平的早教师资。

最后,加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早教市场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应认真研究早期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

4、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课程越详细、课程的含金量就越高,课程越概括、其水分就越多。而当前各连锁机构采用的全国统一课程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威海市各早教机构应提高课程研发能力;为婴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整合课程环节,促使婴幼儿和家长成为活动主体;加强早期教育知识普及,提高家长自主保教水平。

5、全方位打造高质量早教中心

各早教机构应平衡收益与教学水平之间的关系。切实打造高水平的早教服务。首先,考虑威海市家庭的承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其次,打造家长放心的早教环境;再次,各早教机构设置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彭梅芳:我国幼儿早期教育市场特许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3] 王丽莉、张敏竹: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指导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