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大纲规定初中地理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应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所选择方法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还包括对理论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任何知识都应该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实践的经历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程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对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合理的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重视课前的预习,其重要性也是人所共知的。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加重,对于地理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被忽视的课程来说,预习也往往就流于一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新让学生们开始做课前的预习,鉴于学生可用时间的有限,课前的预习任务一般仅局限在对问题的整体了解上,以便课堂上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学习“水资源”时,课前的预习可以设置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污水?他们会造成上面危害?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好多的例子,只要在脑子中有了概念,对于课堂教学主题的进入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相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课堂和谐教学的氛围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课堂上,老是应该抛弃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消除拘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其次,对于学生的成绩老是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反应稍慢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表扬和指导,让他们有之中被尊重的感觉。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使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后,就是老是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如教学方式、语言风格等。
(三)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手段,目前是数不胜数,如探究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反应这种方法不好、那种方法不好。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点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对“地图”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对本市地图的观察来分析如何在一张纸上把整个城区表现出来?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下一步继续分析比例尺的具体规定等等。再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时,就可以使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同学分组进行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我国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和传统纯粹告知的教法相比,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在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复习、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益处。
虽然说教法法无定法,但在追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生过程的实践性和课堂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姜艳科.试探初中地理课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8:125.
[2]朱亚超.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41/37
【关键词】新课导入;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地图;空间思维;教学反思
【导读】初中地理课要加强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感到学有所用,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而是生活中的“活知识”。
地理学科是素质学科,不参加中考,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作为考查科目。其意义相比较中考科目而言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做到足够的重视,思想上的懈怠,在行动上漠不关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使地理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愿意学、有所学,学有所用呢?
一.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二、图片导入、三、歌曲导入、四、视频导入、五、复习导入、六、诗歌导入、七、地图导入、八、设置情景导入。可是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二.常言道:有目标才有航向
明确的目标就是知教学目标、知教学重难点,知学生三者相集合,使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我每上一节课前提前2---3分钟进班,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注在黑板的左上角,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的结构,在课堂进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目前我们完成了哪个目标,将要学习哪个目标,进行到重、难点时,更是重复提醒。学生由于了解了课堂的结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分神的情况少,其投入课堂的有效时间自然就增多了。教学效果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海南岛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海南岛旅游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常言道:情景教学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青藏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
五.常言道:地理就是生活中的一张地图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地图教学,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地图来自课本、地图册、生活中自己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来。课堂45分钟使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学生熟悉、有感觉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按照授课的内容要求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将相关图片画面融入其中,切实做到没有图就没有地理教学。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使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教学效果明显的显现、教学规律充分得到应用的教学过程。其中,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是教学效果明显显现的前提;教学规律充分得到应用是教学活动高效率进行的依据。
有效教学,最初于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西方的教学理念里,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认为,有效的教学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获得知识经验以及出现行为变化;二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状况怎么样。两者的沟通是否没有代沟,友善而轻松,并富有激情;三是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是否能够衔接吻合。是否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照顾到对方,实现教学流程的统一。后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传到中国后,中国教育界对其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和本土化。他们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充分的落实到教学标准中,加强有效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不断的从中反思和论证、探索和发掘,试图以此解决我国目前教学中“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可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问题。
但是,尽管他们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到了很多的新思维、新策略。这些“有效教学”新的思维和策略却无法在第一线的基层中学和山区中学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使得很多基层中学和山区中学的地理老师为“有效教学”乱穿衣服、乱戴帽子。
“有效教学”本来是一个系统的教学理念,它有自己的组成目标、组织结构。但是,由于基层、山区的地理老师本身学养的不足,教学理论跟不上,又缺乏科学探究的精神,因而对于“有效教学”认识模糊,无法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他们关注学习地理的兴趣,但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关注学生的参与,但难以使学生在这种参与中得到思维的训练;他们注意对地理教学材料的选择,但难以让学生掌握这种地理教学知识;他们注意对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但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流于形式。从而使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变得肤浅。
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处基层一线、边远山区,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信息、教育培训与指导,无法体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发掘出自己的教育主人公价值,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不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去研究,树立为教育而教学的态度,形成个体的教育思想。进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上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理念无法呼应,教学形式和教学实质无法统一,各种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无法“有效”。
另外,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为初中地理课的“有效教学”增加了难以逾越的难度。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各位学生不同的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机制、外在刺激强度、生活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地理老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交流形式去进行教学。而我国目前中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每位地理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几十位,他们的教学,强调的是全班学生在教学时间、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上都程序化、固定化。这就势必不能完全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他们个体的感觉与知觉、思维与想象、言语与技能、情感与情绪、记忆的品质、注意的品质、意志的品质都不是同时发展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呈现波浪状的曲线。这也让初中地理老师为弄清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策划出高效的地理教学活动感到很困难。这在客观上是不能够让各位初中地理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相统一的。相反这是一种很难调和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它将使各位初中地理教师和他们的学生都无法享受到“有效教学”的乐趣。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上面的问题呢?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狭义上讲,我们的每一堂初中地理课,要想完全实现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初中地理课的有效教学问题,目的是使教学过程无极限的接近教学目标,而不是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能落实下去的两方面去解决。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地理 网络运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86—0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的以教育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用网络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用网络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奠定其终生学习的基础,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 地理文字信息的讲授
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是地理教学的通用方法,是地理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给学生们传授地理知识的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讲述法和地理讲解法两种基本类型。而这两种方法,教师都可以通过与电脑网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讲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知识的属性不同,选用不同的内容,将它们输入学校局域网络或本课程局域网络中,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进入这些系统,学习这部分地理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教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后,教师再通过输入内容后的相关问答以当堂测验或课后测验等方式进行不断巩固和检查,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扩展学生学习时间,加深学习效果。教师在实施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时,讲授内容应力求准确、生动、形象、简洁、精练,要吸引人,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多查、多了解。另外,巩固和测验结果要尽可能保密,只让学生本人知道并在其后给予反馈。
二 地理图片信息的讲授
从网络上能够搜索到不同题材的地理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包括自然的地理现象,也要包括人文等不同题材的图片,搜集它们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注释,使其系列化,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做到信息量大、吸引性强、说服力好。当一张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让学生们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看图片,学习图片。首先,要看出图片提出的相应问题;其次,要把图片中相关的知识关系找出;最后,要尽可能找出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刻,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早晚了。从这三方面下手,学生们就不会无从下手,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发愁。学生们也喜欢看图片,了解图片,但大量的不同内容的图片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到并充实他们。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点。同时,这也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理所当然地愿意深入学习,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 地理视频的讲授
地理视频、音像资料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们比较形象、直观,信息包含量较大,学生也比较喜欢,但这类教学材料不容易搜集到,而且内容也各种各样,所以可以把网络地理视频教学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四 地图的讲解
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不只是从中简简单单地获得地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很有意义。
现在很多搜索媒介,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都有地图搜索功能,如果能对这些媒介进行深入学习,那学生的地图知识将会有很大改善。以百度搜索为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浏览想要知道的地理位置,可以全屏尽情浏览,还可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在地图上拖拽出截图框进行截图,将图片保存至本地电脑。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百度地图提供的公交方案查询、公交线路查询和地铁专题图三种途径满足生活中的公交出行需求。更有利的是学生在使用百度地图服务时,不仅能看到普通的电子地图,还可以看到三维地图,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在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地图的习惯,提高使用地图的技能,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课堂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博奥的内涵,它能够吞吐日月、包蕴万物,所以地理教师都应努力尝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地图与图表资源,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深入。
五 地理教学网页的设计
电脑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研究的工具,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地理教学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不同的软件工具,采取自己建立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成适宜于地理教学的网页。这其中,学习资源的建设应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关注网络所带来的独特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教师可以先用Word等软件制成电子文档,对其进行修改、整理,再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成多媒体课件,最后用FrontPage等软件制成网页,对学生进行讲解。地理教学网页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明确主题,利用不同的软件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指导学生对教学网站进行访问并阅读以掌握基础,进入网站的“自我测试”等环节自主完成相应的知识测验,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来查阅相关资料,以期得到提升。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地理思维的独创性和地理素养的体现等评价可以提高到一定层面,这些都是今后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06-02
一、地理C合探究课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综合探究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一大亮点。综合探究课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地理探究课,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然而,当前的地理探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于综合探究课的兴趣匮乏。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资料收集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探究、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更没有如课标所言成为“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其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方法没有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任凭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或形式上的“作秀”,能力培养不突出。更有甚者,综合探究课学生主体凸显不够,教师课堂设计缺乏艺术性和驾驭能力,未能从生活情景上入手去打动学生,学生成果汇报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教师既不挖掘,也不总结,综合探究课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地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
如何上一堂成功的地理探究课,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认识台湾”一课为例,对七年级地理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以趣为引,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地理探究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兴趣。而地理探究课事实性知识要求较少,程序性知识要求较多,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各种体验中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改进教学环节的设置,以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效果。
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综合探究课设计出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始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等,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的转变。
例如,在“认识台湾”一课中,笔者收集了关于台湾的风景、美食、名人等图片素材,配上台湾民乐,以动画的形式作为导入进行播放,大量的感官素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充满了对台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课堂探究资料和素材的精细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资料和素材,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多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和素材,有些也用打印下发的任务单等。这些资料学生接触较多,较为单调乏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地图的色彩鲜明、协调且具有相应的衬托背景,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用多彩的地图作为探究素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帮助。
例如,笔者在设计“认识台湾”一课的任务单时,对传统的直接打印进行改良,将台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降水量和气温图用彩印形式下发给每个学习小组。面对多彩的探究材料,学生对于地图的探究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探究热情高涨。
2. 以图为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的技能
地理教材由3个系统组成,即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这3个系统紧密结合,又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图像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文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图像既是重要的地理语言,又是学习地理的特有工具,运用图像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最大特点。色彩缤纷的地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于读图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是看个新鲜,对于怎样阅读地图和怎样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往往无从下手。在地理探究课中,如何利用地图习得地理技能、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和重视的。
第一,精选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所需地理信息的能力。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培养读图能力提供了许多便利。对待教材中的图片要高度重视,这些图片都是几经考虑才入选教材的,相比其他图片而言有一定优势。此外,单靠教材提供的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的图片进行补充,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一堂课容量有限,不论课内课外的地图,教师在选取时都要注意在精不在多,挑选最适合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例如,在“认识台湾”一课中,笔者选取教材中的台湾地形图、台湾人通和城市分布图作为探究重点,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提取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文特点等信息。此外,笔者额外补充了台湾年降水量和等温线图、台湾旅游图两幅地图进行探究,补充说明台湾的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这5幅图片经过精心挑选,包含了本节课涉及的众多信息,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提取所需的地理信息。
第二,巧妙设问,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探究课中,出示一张地图,直接让学生进行描述难度较大,学生无处着手。而且每张地图所含信息量较大,哪些为有用信息,哪些为无效信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区分,导致探究效率低下,主题不明确。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转换策略,用任务单设问的形式,事先将每张地图需要探究的步骤问题化,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以这些层层递进的设问为引线来解读地图,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培养相应的地理技能。
例如,“认识台湾”一课,笔者设置台湾的气候特征探究任务时,对台湾年降水量和等温线图的探究设问如下:
(1)台湾有哪些气候类型?请在图中找出它们大致的分界线。
(2)结合台湾的气候类型和气温降水分布图,分析台湾的气候特征。
(提示: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去分析气候特征。)
(3)思考:台湾这种气候特点对于其他自然要素有什么影响?
这3个设问层层深入,学生的探究过程由易到难,对学生地理技能的要求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通过学生的小组探究、汇报和教师的总结,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地图标记,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探究的地图意识。图是课本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在记录课堂笔记时,可以不单单使用文字记录,而尽可能地在图中圈画关键信息,用多样的笔记形式让学生爱上读图、重视地图,养成良好的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认识台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影响,笔者让学生在图5-48中用红色记号笔描画出北回归线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标记形式,对地图作进一步加工和处理,更有助于学生对地图的利用和掌握。
3. 以生活为落脚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教育是地理课程实用价值的体现,重在对学生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W校教育最大的浪费”,这种脱离往往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能学以致用,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备受关注,它作为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地理成为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教生活化的地理,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综合探究课中,教师要力争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习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讲地理,将其最终运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认识台湾”一课教学中,笔者将台湾旅游攻略设计的探究活动作为最终的拓展提升,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假期赴台旅游的攻略。此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台湾旅游图和本课的其他地图,计划好旅行时间、旅行线路、参观项目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七年级的地理探究课,作为初中阶段地理技能培养的重要阵地,当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从实践上看,上好一堂综合探究课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当始终围绕“探究”二字进行;另外,要不断进行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牛学文,向佐军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6: 204.
[2] 许冬琴.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02):11.
[3] 张维伟.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智能的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4):10.
关键词: 幼师学校 地理绪论课 教学方法
我国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理知识跨“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对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广泛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师学校的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地理知识可有可无,再加之初中地理知识薄弱,对今后的地理教学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明白“万事开好头,下面就不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思考,在第一节绪论中,要使教学内容丰富化、语言生动化、举例生活化,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笔者在上课伊始,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及个人基本信息告诉学生,并讲道:“在亿万的时光长河中相逢于我们的地理课堂上;在众生芸芸的红尘人海中相会各位同学们,是地理这门学科使我们彼此有了相见的缘分。”同学们因为这句话而鼓起掌来。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笔者请学生回忆初中的地理知识,并对比了幼师学校学习的地理内容,即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地”,也就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而在幼师学校,则侧重“理”,也就是要学习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体现学习的综合性。通过举例,师生共同总结出了地理学的定义:“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笔者还讲道:“地理绝不是这里有座什么山,那里有条什么河,出门要坐几路车,地名加物名,风土加人情就是地理学啊!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用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吉钧先生的话说,地理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因为人类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2]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具有生活化的特点,笔者和同学一起总结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例如,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房屋的朝向和楼间距的大小是有讲究的。农历为什么会有二十四节气,它们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呢?[3]近年来出现的地震灾害、洪涝天气、雷雨大风、冰雪灾害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办法防御?同学们想领略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雨林风光、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漠风情、内蒙古蓝天白云牛羊敖包的草原情怀,应该对这些旅游行为进行一定的设计,我们该选择何季节出行?如何使用旅游交通图?
有的同学还提出了幼师学校开设的技能课,比如体育、舞蹈、音乐等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同学们发现在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中,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特点;而舞蹈中的东北秧歌、傣族舞、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等,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使服装的穿着,肢体动作等更加有韵味。笔者还提出,近年来,医学地理的研究很流行,比如饮食与身体健康,各种地方病的出现,女性幼儿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等都需要地理科学的支持。
可见,地理学处处充满了美,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热爱生活的人们,不妨试着从热爱地理学开始。她有着生活的气息,使生活充满乐趣,视野开阔。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各位同学有责任向幼儿传授一些地理科普知识。
二、告诉学生地理的学习内容
笔者根据《地理》教材的结构,把幼师学校地理的学习内容归纳为四个字“四、三、二、一”。四,即四大环境,以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四大环境为基础,学习为人类提供多领域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三,即三大产业,讨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概况,说明人类从事的一些活动,创造的财富等;二,即两大热点问题:“全球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即一条主线,要以人地关系这条线索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明确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同时,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情况,重视实践部分和实训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例如,探索太空的奥秘、有用的太阳能、制作小地球仪、美丽的四季、我们会制造风、认识“沙尘暴”、水娃娃的漫游、奇妙的海底世界、如何节约水资源、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等专题模块。我们学习地理时,要根据地理的学习内容,培养地理思维,即“五W”原则,What(地理事物)、When(发生时间)、Where(地域分布)、Why(形成时间)、How(解决措施)[2]。另外,笔者还介绍了“3S技术的应用”这一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RS(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RS技术可以利用卫星、航片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丰富的地理信息,精确度高,可信度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如对灾害地区的灾情勘探工作;根据农作物反射不同频率段的波谱信息,可以判断其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
2.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地图,Google Earth软件的使用。可以建立数据库,将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位置、形状)和属性(种类、大小)用点、线、面建立数据模型。利用计算机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行以下具体应用:①资源清查:将各种数据汇集在一起,制作出电子地图,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②灾害监测:可以预测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监测、洪水淹没损失的估算等;③宏观决策:研究土地资源与人口容量的规划。如三峡地区模拟建库前后环境变化情况,演变趋势等。
3.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出租车导航等,用于军事、公安上的精确定位。地面分辨率可以达到1米。包括空间部分、地面遥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等,为用户提供了精密的三维目标。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是一种高级的定位技术。
三、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学习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但课堂集中听讲并写好听课笔记,课后多作练习,则是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的,笔者认为,要学好地理,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留心细节,善于思考。地理知识涉及面广,要不断学习、积累,从身边、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同时,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都要用到,要学习地理事物的成因和一些地理规律。例如,为何会形成风,水、岩石、气候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丰富多彩的陆地环境?此外,在课余时间可以看看“人与自然”、“走遍中国”、“科学与探索”等电视栏目,增加信息量,扩大阅读面,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日积月累方可“胸怀丘壑,放眼全球”。
2.学会用地图,同学参与讲课。需要将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到图上,各项地理知识能够形象化,要“看图说话”,在读书时尽量做到“左图右书”,甚至可以在家中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随时在地图上查找、落实相关的地理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上神游,在图中寻找乐趣。另外,对于不难理解的章节,笔者建议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课,特别是一些乡土地理知识,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实践已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4]
最后,笔者用地理的英文单词“Geogarphy”组合成了九个新的单词,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即G——great(伟大的学科);e——earth(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o——old(古老的学科);g——grow(发展新兴学科);r——real(生活中真实的学科);a——anywhere(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p——people(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的学科);h——high(很高深的学科);y——yourself(需要同学多自学的学科)。
笔者反思第一堂绪论课,课堂气氛很融洽,师生的平等互动一直贯穿其中,同学也感到了笔者的真诚与幽默,很多同学都说,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对地理有了重新的再认识。所以,教师要在序言课上下工夫,指出地理课程的要点问题,这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关键举措。当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后,对教师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序言课教学——作为先行组织者了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50.
[2]朱雪梅,唐长林.职初教师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的差异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8):17-20.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今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以下,本人谈及一下今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能够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资料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期望学生透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透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透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透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状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资料,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潜力,就务必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用心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用心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潜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应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就应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构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下期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用心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用心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潜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潜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用心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另外在期末复习当中,抓得还不是很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倍努力,仍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就应扛起职责,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务必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潜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持续此刻的工作状态,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透过相互听课、交流,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9年级6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景,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进取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本事,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构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理解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仅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期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景,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提高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景,我在课堂上时刻经过激趣是学生坚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本事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所以,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回到,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提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资料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构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构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本事,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资料,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本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本事;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本事等。经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到达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经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