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摄影知识范文

摄影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摄影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摄影知识

第1篇:摄影知识范文

使用三角架:必须将相机安装在一个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机的晃动,尽量的将相机靠近被摄物体,并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阴影。

调焦轨:虽然它不是拍摄时的必备品,但是调焦轨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拍摄出好的特写镜头。调焦轨能够使相机以非常小的增距沿着X和Y轴线移动,能够精确的控制相机的位置和画面的景深。

使用快门线:即使已经将相机安装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按快门的时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机产生晃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还是使用快门线。

第2篇:摄影知识范文

后摄影时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种运动。在此我们提到的一些摄影家――鉴于有些艺术家并不通过照相机来制作照片,或者准确地说,这些从事摄影工作的艺术家并不服膺同一种制像哲学。不过,尽管他们的作品源自21世纪的各种不同观点,它们却的确处在同样的社会与技术背景下。

2012年,位于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了题为“艺术之诱惑”的展览。这次展览对摄影作品与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同等重视,显现出在摄影即将迎来200周岁生日时,高贵严肃的艺术体制终于接纳了这种一直被视为“暴发户”的艺术形式。但如果说摄影正从艺术机构那里获得更多的认可,那它其实还面临着更多来自广义文化的压力。毕竟,每一个人都能拍照;而且,在数字时代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做。现实生活中到处是照相机;视觉世界里充溢着摄影图像。

21世纪,很多人都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按下快门,随即就秀照片。跟这些业余摄影者相比,昔日那些大师如尤金・史密斯在匹兹堡项目中的狂热行为,加里・维诺格兰德在洛杉矶可笑的自拍如今看起来都太不张扬了。这些业余摄影者申请一个社交网络账户,就可以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钟的状态都用相机记录下来。“我思故我在”变成了“我记录,故我存在”。如今摄影已经是一种极为平民化的行为,“自拍”甚至成了2013年牛津词典的年度热词。

在后摄影时代,“拾得图像”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而互联网则成了重要的图像制作实验室。分享是数字时代的关键词;挪用――或者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称之为“窃取”,则是后摄影时代的重要策略。这些富有创意的、变革性的“窃取”行为使得网络环境成为重要的“狩猎场”。

浏览并创造性地将他人的图像吸纳至自己的作品中,如今这种实践成为很多摄影师(应该说从事摄影工作的艺术家)的主要工作。“ABC有很多卓越的艺术家,如安德列・施密特、米什卡・汉纳、赫尔曼・席格纳,他们都会大量使用搜索引擎和网络资料库去‘窃取’他人的照片,”里维斯继续说道,“在最近的阿尔勒摄影节上,我们参与组织了一次主题为‘从这里开始’的展览。这次展览的宣言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都成了编辑。我们都会回收、剪裁、重新合成以及上传。只要有眼睛、大脑、照相机、手机、笔记本、扫描器,再加上一种观点,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做任何事情。我们编辑的不是我们自己拍摄的图片,我们制作的照片数量却远胜于过去,因为资源无穷无尽,新的可能性层出不穷。互联网上充满创造活力:深刻的、美丽的、恼人的、荒谬的、琐碎的、民间的以及私密的,无所不具。’我逐渐认可了这种思想,现在我本人已经不怎么使用照相机了。”米什卡・汉纳对此做了阐释:“关健就在于‘拍照’这个短语。即使是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这个短语也几乎不言而喻地暗示着图像早已存在,只待摄影师自己去发现、获取。所以我没看出太大区别。”

在2011年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上,由摄影记者转型为艺术摄影家的迈克尔・沃尔夫因其作品《一系列不幸的事件》获得荣誉奖,引发争议。该作品是他在电脑屏幕前使用谷歌街景拍摄的。沃尔夫对《英国摄影杂志》的记者说:“我们的世界充满图像,这是未来影像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处理,对其去芜存菁,或者将其吸收到我们的作品中。我认为,未来我们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所有这些图片进行精挑细选。你能想象今天我们到底有多少图像吗?这个数字是不可估量的。100年后,会出现一门叫做‘硬盘矿工’的职业,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电子垃圾场找寻硬盘,并开发出新软件以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梳理。到时就会设立新的艺术项目和社会学项目,以利用这些从电子库存中挖掘出来的图像。这种对巨量图片去芜存菁的想法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跟上图像制作的这种新形势,大量作品与作品系列将摄影师定位为编辑、策展人。“借鉴与创新”涵盖从约阿希姆・施密德作品中主人公们相似的观看行为,到克莱蒙特・瓦拉在《来自谷歌地图的明信片》中进行的先锋数字探索。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创造性借鉴这一主题,比如在《古卢现实艺术工作室》中,玛蒂娜・巴奇伽鲁普将拾得图像用于传统的新闻摄影。还有使用甚至滥用数字技术的,比如戴维・伯金富含数码故障的作品《嵌入》系列。

人们最不可能从摄影中获取的就是客观真实。不过要说照相机比人能更客观地反映世界,这种说法也总是错误的。毋宁说,照相机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观看世界,而这也是很多摄影大师钟爱这门艺术的原因所在。加里・维诺格兰德说:“要是从取景器里看到很熟悉的画面,我会想办法把它摇开。”相机独特的观察方式是“现实的层列”。从奥利沃・巴尔比埃利使用移轴镜头和直升机,到李在F探索数字叠加的潜力,这些技术形式都欲撼动我们的现实观。

“你不是在拍照片,你是在制作照片。”伟大的美国风景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这样说道。这一提法在近二三十年内日益得到肯定,虽然亚当斯本人对此并没有很明确的设想或实践。毋庸置疑,数字领域中比比皆是的业余摄影者所带来的压力促进了当代艺术摄影中“管理模式”的发展。如果你对这个充斥着过量图像的日常世界感到失望,那你为何不建构一个自己的天地并且将它记录下来呢?艺术家们从事的工作中“整个世界都是舞台”。茱莉亚的项目“文档对象模型”(DOM,即Document Objective Model)亦是为此目的而做。

艺术家们的确还在使用照相机,但是有种观点认为,仅仅拍照是远远不够的了。一些艺术家建构出他们所认为的现实,然后再拍摄;另一些将其拍摄的图像变成物体,艺术家再用手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干预。“摄影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如同20世纪四十年代绘画领域中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实体的、物质性的照片,而不仅仅是一张图像。”阿里奇・布雷恩说。对这位艺术家来说,穿孔机的地位跟任何一架照相机的地位同等重要。“这是因为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的摄影图像,因此我们能够去考虑图像的材料,而不仅仅是图像本身。”当代摄影行为中的这种“物质性”倾向便是“手与眼”的主题。

布雷恩的作品吸收并融汇了本书所考察的当代艺术摄影的不同发展倾向。在她那些明显更具“原创性”的作品中,这种对他人作品带有一定立场的观看产生的就是这种微妙的影响。与其说《十个彩色圆点之杰作》(仿委拉斯开兹)是对经典大师作品的挪用,不如说艺术家对经典绘画作品的构思与形式投入了时间与心思。布雷恩说:“我挑选一些绘画作品对其进行再加工,它们的创作者在绘画时探索了颜料的效果与物质性。这些贴上去的彩色圆点突出了图像的表面及错觉艺术的手法。这就跟用厚涂颜料的方法突出艺术家本人的存在,突出所有图像都体现的抽象本质是一样的。圆点还让我想到了所有机械复制图像中那些颜料的小点点。当我们对数字像素应用越来越多时,照片本身就成了彩色颜料的彩色小点,被困在纸张之中,由灯光来显示。”

对新闻摄影界来说,2012年11月12日是很重要的一天。2012年8月份的《时代周刊》在其纸质版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张由iPhone拍摄的照片,由此宣告了摄影工具与摄影方式的重要变革。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并非普通的公民记者,而是颇受欢迎的战地摄影师本杰明・罗伊。近些年来,报纸和杂志纷纷将其摄影部门关闭,并训练记者们使用iPhone摄影(这是为了应对数字领域之扩张,因为后者已令其入不敷出)。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变化是悲剧性的;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解除禁锢,因为很多在传统新闻摄影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图像生产者如今正积极寻求新的方式去报道重要的新闻或思想。就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来说,这涉及她对20世纪60年代赞比亚的太空计划所拍摄的视觉文件乃是公然的“伪造”(且引发争议)。这一项目及其他类似的充满想象与突破性价值的项目主题便是“后现代新闻摄影”。

第3篇:摄影知识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平面或视频摄影机基本上能达到计算机出版业二十年前的梦想WYSWYG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现场) 所见即 (日后) 所得,摄影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撕下,难免让人感觉这门「工艺已经很容易掌握,摄影师的专业地位备受动摇,这个想法分别来自老板、制片人甚至于业界的其他岗位人员,以为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摄影工艺相对轻松,对摄影师、摄影设备的要求可以降低,顺便可以节省成本, 与此同时,这个想法也来自年轻从业员,觉得电影摄影是一门简单的工作,学会调整机器的菜单;获得恰当的曝光,画面焦点准确便已达标。这种轻视、贬低摄影艺术、工艺,忽略素质优良的摄影指导对一部电影的贡献的想法值得商榷。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评论或看法,请发邮件跟我联系:。

必须承认,摄影是一门科技艺术,它的发展、创作手段的可能性跟科技的演变和进步分不开,在电影史中,出现过两次科技「为难摄影师的事件。首先,彩色胶片的出现除了为创作者开阔了表现手法的领域外,也为当年惯于用黑白画面思考的摄影师带来挑战,科技对电影摄影第二次重大冲击可说是数字摄影的出现,菜单系统成为掌控画面效果的重要手段,让从来只用胶片思维的摄影师手忙脚乱,当中有人选择在工作中学习,与时并进,很快地将传统的创作智慧跟现代科技融合,享受愉快的科技过度和数字摄影带来的所有好处,有人选择逃避、否定新科技,坚持把数字摄影机当为一种胶片处理,拒绝了解新工具提供的可能性,希望可以熬到他们离开这个行业的一天。

除了上述两次里程碑式的科技转折点外,科技的基本趋势都在「方便摄影工作、提高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很不幸地,这些「方便同时在削弱摄影师的权威地位,科技发展的过程也是向摄影师「夺权的一个过程。在不太遥远的胶片时代,一个电影摄影师(或摄影指导)极具权威,不论在前期、拍摄现场、甚至在后期阶段都极受电影公司、导演、监制以至于老板的尊重,除了这个岗位在剧组内工薪相对颇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意见往往受到重视和被采纳,是拍摄现场的权威,只要导演不反对,其他部门都要按他的要求执行。

对于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种超然的崇高地位部分源于胶片的神秘感,它的不可知性,很简单,就是因为胶片曝光后要经过洗印的工序再翻印成正片(一般摄影机内用的是负片,也叫底片,要复印在另外一层负片上,把新的负片洗印一次,变成光暗、色彩「正常的正影像),才可以看见所拍的画面效果,因此一天拍摄的成果几乎完全仰赖摄影师对胶片曝光和色彩的控制经验,以为很多技术决定不是测光表或色温表可以直接判断的;掌机员(往往是摄影师本人)的构图选择和摇机能力和节奏感,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或者对导演的意图有误解,镜头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全毁了,公司的钱也打水漂了,更糟糕的是问题最快于拍摄的第二天才发觉,如果出现问题的话,损失的可能不限于金钱而已,有些错误是钱弥补不了的,例如演员已经离开拍摄当地,布景已经拆掉、烧毁等等,则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摄影师对胶片的掌控把握,摇机构图的经验、对动作的判断与反应能力等等成了他们在其他人心中最重要价值。

科技对摄影师第一次重大夺权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录像监视系统(Video Assist)的出现,厂家在电影摄影机的光学寻像器内植入了一枚以当时标准来说微小的黑白摄像头,拍摄取景系统中的磨砂玻璃表面的影像,透过视频线把这个画面传输到一台监视器或电视机,由于时代科技局限,我们得到一个灰蒙蒙、经常虚焦的黑白影像,但这个比今天的防盗监控还要次等的影像就第一次以实时的方式揭开了电影摄影机内部的神秘面纱,到了八十年代,改良为彩色的摄像头,再加上一点民用的录像设备,例如VHS录像带,机内所见的画面就能在现场重复回放,供各部门参考了。

试想一下,在没有视频监控的年代,导演只能站在摄影机旁边看表演,都不能确定画面的构图和内容细节,一切依赖对摄影师、掌机员理解自己想法和他们的执行力,拍摄文戏问题还不大,但如果遇到动作片,一系列对打镜头有没有穿帮,武行从五楼跳下来的镜头有没有跟上,几个演员飞跃过程中「威亚(钢丝)有没有露馅等等问题的答案全在掌机人的脑海里,一锤定音。反过来说,如果这个掌机的人判断有问题,或者犹豫不决,要求如爆炸、火烧或者跳楼等危险镜头重复拍摄多遍,但到第二天看毛片的时候发现拍摄的第一条就已经完美完成了,可能会遭到老板和武行们的追打,这个人要承受的压力、具备的信心、权威性与责任同样巨大。正因如此,当年老板、制片人、导演甚至演员、武指等等从上到下的剧组人员都奉摄影师为神明,但正因如此,在科技取代了摄影师这部分责任的今天,他的价值和地位备受质疑。

随着科技的进步,监视系统越来越清晰,从黑白到彩色的过渡,从标清到高清的过渡,不难想象,我们将会来到一个用 4K 视频监控的时代,摄影师的另一部分工作和工艺又被取代了。今天在拍摄现场,面对着巨大的监视器或电视机,地上有垃圾,画面中的置景、道具有什么需要,没等摄影师提出,尽责的美工人员很早就发现了,画面那里见到灯脚了,电工人员会自觉搬走,群众演员该怎样调动,让画面看来会更为热闹呢,机灵、富有经验的副导演会自动处理了,演员动作需要如何改善,导演、武术指导看得一清二楚,再者,有了数字后期涂绘技术,「威亚可以越用越粗,也不需要透过灯光技巧和利用观众的错觉来遮掩了,到了一个路过的开车师傅都可以看着监视器批评你的画面布局的年代,电影摄影师的价值、需要的修为是什么呢?

就如笔者在本专栏里谈过的,现代摄影机感光度越来越高,噪点越降越低,今天我们可以在一根烛光或火柴头的照明下,拍到亮度充足的画面,但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摒弃灯光艺术,照明不等于灯光,打灯是一种设计,是一个选择、去除和创造的过程,就如好莱坞的动画片都要请一流的摄影指导设计灯光效果一样,这是营造气氛的手段,是讲故事的工具之一,不应鼓吹所有电影都不用打光,只用现场光拍摄,灯光是摄影师手上的利器,他必须要负起设计的责任,让灯光组人员执行,把他的设计实践出来,灯光是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全球影视行业现代的标准,不能像七十年代的日本,把灯光环节从摄影中切割出来,摄影师只管掌机,无权(或者无能力)过问灯光事务,灯光是画面效果的一部分,所以也应从属于摄影之下。

同时,近年各地影视圈起了一些变化,年轻一代从业员上位容易,很多机会掌机拍摄录像或者微电影,大多是用实景、半自然光拍摄的现代戏,却没有机会跟随较大型的制作在摄影棚里打光拍摄,更遑论古装宫闱大片了,缺乏经验和培养,造成人员的断层,未能逾越拍摄类别和规模的鸿沟,难怪雄踞在上拍摄大型制作的大腕摄影师都是一些有长期工作经验,对灯光非常熟悉的摄影指导,但人员培训与事业提升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另外一个同等重要但并不显眼的摄影师素质可以笼统地称为「电影感,包括对机位、角度、镜头焦段透视和景别的选择,当然还包括平面和纵深的构图(画面前、中、后景的布局),对摄影机运动的设计和节奏感的把握等等,不能一一尽录,然而,这里所说的种种学问、经验、感觉,包括灯光设计,并不单独存在,它们都必须要有机地结合故事情节,角色,环境气氛作整体统一安排,要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就要看个人的天分、工作经验和领悟力了,但如前所说,摄影师这方面的功力与贡献,并不显眼,除非遇到相当缺乏经验的新导演,例如编剧、演员晋身的年轻人,摄影师需要临危受命,设计镜头、帮忙调度演员,与副导演合作掌控拍摄现场,并考虑到剪辑和表演等各种电影制作、创作元素,显出其「影子导演的幕后英雄本色,不少经验丰富的同业摄影师都曾经扮演过这样的的角色。

然而,这些有电影感的摄影师与有经验的导演合作的时候,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经验往往融入彼此的默契之中,默默地作出贡献,把影片完善化,把导演的意图加上自己的创意,尽量忠实地呈现出来,他们不太高调地受到导演、监制和其他剧组人员赏识,高明的导演,不管有经验与否,他们会尽量利用团队人员对影片能作出的贡献,过分强势,主导一切,硬性规定所有演职员按他一个人的想法执行的导演其实并不明智。

第4篇:摄影知识范文

[关键词] 商业摄影 艺术摄影 平面设计

针对摄影和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摄影和设计之间的作用与影响。我仅仅是想谈一下自己对摄影和平面设计的了解,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一、摄影艺术的真实物象在平面设计中的优越性

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视觉造型艺术,其特殊性就在于借助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记实功能,来塑造艺术形象,来营造艺术美。它又是瞬间的艺术,能记录下不可能重演的历史瞬间的足迹,能记录下稍纵既逝的瞬间生活片段。因此,在设计师的眼里,照相机与画笔同等重要,都是同等的工具。常常在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时。可以用照相机捕捉典型的瞬间,用以积累资料,丰富创作,启发灵感。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它所表现的任务,时间和环境都是真实的,不同于绘画可以出于想象进行虚构,所以它具有记实性,真实性和可信性的特点,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当前的平面设计,书题装桢也好。海报广告也好,报纸杂志也好,产品包装也好,恐怕很难离开摄影。现在有很多的平面设计师都掌握摄影的技巧和装桢摄影的本题的语言。把摄影结合到设计之中去,这给从事专业摄影的摄影师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一张照片会被用来作封面,是它的形式感觉好一些呢,还是与设计师的构思更吻合些呢?现在的平面设计。往往是把一幅出色的摄影作品和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摄影只是其小的一部分。

我们还是从平面色设计的基本要求来分析。一张好的设计作品,它首先要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它首先要满足人们“视网膜上的享受”。主要用来作广告的平面设计,在视觉上一定要有很强的吸引力。平面设计是一种设计。它是根据别人的需求为基础,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作。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说:设计是为他人度身定做。裁缝是为人度身定做一套衣服,要别人穿起来舒适。看起来美观,又合他的心意。设计师就是要有这套观念。你要为消费者或委托人去创作一件设计品。是要满足他,而不是为了自己。

平面设计讲究简捷,简练,抽象,愈简捷的涉及,其难度愈大,这正是平面设计的深奥之处。相对于摄影,它有点和我们平常讲的“构成”与“布局”相仿,平面设计是很专业的,所以设计师大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一些平面设计师他们对摄影有相当的理解、对摄影作品的感觉是非常的准确的。平面设计的创作和它的后期制作是及其严谨的。平面设计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意,是经过高层次思维,高精度的分析,最后才得到的。它属于很专业的范畴。摄影于设计同属于平面造型艺术。是两维空间的造型艺术,这是它们的共通之处。摄影本题语言中的构成于布局,也是平面设计的灵魂。平面设计在构成上的严密,规范,是专业摄影所应借鉴的。平面设计的创作在于构思,这种构思往往来源于一个概念、一种认知或一些形象…她可以任凭设计师总面对一个现实三维空间去进行创作、他需要将他的“厚积”在一种感悟或者冲动中“勃发”,最终将这个三维空间压缩成为一幅两维空间的作品。这种压缩或许可称之为转换、抽象、提炼。如果我们拍摄的景物与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一模一样,我们就很难得到一幅艺术作品。因为这其中缺乏提炼:如果视觉效果变换了。其创作成分无疑加大了。两维空间的表达方式离不开构成,这是摄影的语言,也是设计的语言。

从现代的社会了解平面设计对于平面设计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许大家都知道。过去在中国把平面称为“装潢”。对于平面设计的概念,我不去讨论。现在我用视觉形象构成学的知识分析一下。

视觉传达:光形态 平面 立体

物 体:色肌理 空间 运动

由此看来,平面是物体形态的一种表现。再看平面设计在设计学中的地位。设计从大的角度来看,他分为美术与艺术设计,而艺术设计一般分为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四大类。从另一个角度来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我认为这样分类比较合理。不管怎样分类,我们都知道平面设计只是众多设计中的一种。然而。平面设计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主要运用于广告媒体中,平面广告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比如海报宣传,报纸广告,流动广告,平面媒体等等。

再从广告媒体来看,广告媒体总的来分,可分为平面广告。立体广告,视听广告。平面广告是最大众化的媒体形式。平面设计有九个构成要素,分别是图形、色彩、标题、标语、说明文字、商标、商品名、公司名和轮廓。后面几个因素往往不会表现出来。除了专门的企业形象设计。

平面设计虽然起步晚,特别是它能成为一个学科,和其他设计一样,都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的。但因为平面设计的大众化特征,成为一种很好的媒体形式,由原来受艺术界的轻视发展到现在一个新的层次,并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广告宣传中。不单单是在平面媒体上。还运用在各种设计中,包括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二、摄影在现代平面设计效果中的重要性

摄影在平面设计之中的运用我们不难看到,大量摄影作品在平面广告上都被运用。图形可供解读。人们解读图形的意义是建立在直觉解读的基础之上。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认为。直觉是认识不言自明的理性真理的能力。直觉解读是广告反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图形的表现手法有绘画和摄影。运用在广告上,摄影就是最好表现图形的办法了。一张图片抵得过一千个字。图片有着比文字和绘画更直接迅速的特点。

在西方有报刊的广告作品中。照片的比例约占95%以上。除了报刊广告,杂志,画册外。摄影还广泛运用于工业设计,包括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包装、产品广告招贴等。

(一)摄影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摄影主要指商业摄影。尤其是广告摄影,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等门类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说。广告摄影是给别人去看,是要用来打动消费者的。但一般的艺术摄影不一定这么要求,它可以把摄影作品当作一般的艺术作品。广告摄影有多种表现形式,像艺术摄影可能就是它表达的一种方式。

(二)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能动性

形象性: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照片作为一种形象新语言,比其他语言手段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楚、直观。在现代广告中,大多数产品广告都需要具体形象来宣传,这就离不开摄影。这种形象性的语言手段。更具有国际化,就是一张具体的图片。大家都会明白。但是用文字去说明,这很难想象出来。

可信性:广告中的可信程度最受消费者的重视。如果用一大堆的话去说明一个产品,还不能证明它的可信性。这还得用图片来表现。因为根据摄影的原理,摄影作品拥有真实可信的科学属性。所以摄影不但能表达形象特点,还表现出对广告的可信性。可信性和形象性区别在于,有些产品它的特点不是能看出来的。而是用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这个办法经常用到,比如方便面广告,如果他要强调它含有牛肉,往往在包装外面用上牛肉的图片。这就是它的可信性表现。淡然。这种广告往往会运用到艺术假定性。有些用到虚构的照片组合。但这并不是虚假的广告。

艺术性:是现代的平面广告的常用手段。一般来说。它是用超显示的表现手法,视觉冲击力很强。在现代的设计中很常见,主要因为它的效果很好,加上现在数字摄影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艺术效果是很容易做到了。像平时我们所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创造性: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作为设计,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在众多的作品中。如果表现形式一样,只有靠利用创意,上面已提到过。平面设计中图片上的创意表现和艺术性特点有点相似。除了在视觉上吸引读者。还要在心理上吸引读者。摄影的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方法,各类摄影都能为作为设计创意的来源。不光是直接利用照片,或用照片剪切,变形,甚至是从照片上悟出某种道理。照片总是作为平面设计创意首选的材料。

实用性:这里要先弄清楚平面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不管是招贴海报。还是产品促销广告,都具有广告的一般特性。时效性和见效性,是很重要的。摄影能满足广告这方面的要求,“快”“好”“省”都集中体现在广告摄影上。“广告是一门劝说的艺术”,就商业广告而言。广告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的图形的特殊语言去说服顾客,扩大销售。广告摄影的使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创立名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赖。

“摄影是一种真实再现而平面化的艺术形式”。不管是何种摄影,它都是把物体的形态再用平面形式表现出来。各种摄影作品的评价不一样。但必定考虑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作品的表现目的、视觉感受、用色、构图、用光等。再来看设计中图形的视觉要素:光、图体、视者、距离、角度、速度、环境等。这样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门类有着很多相同的因素。我们可以说,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它已经是一张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但反过来说平面设计包含了摄影作品行吗?

第5篇:摄影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摄影;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16-03

一、摄影课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摄影课实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高职学生的摄影课实习一般安排在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学期完成。学期开学二周内,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实习计划。好的实习计划对于实习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计划一般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及路线、交通工具、经费预算等内容。实习目的一般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摄影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习中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观察能力与艺术表现技能技巧,运用摄影艺术视觉在生活中发现并捕捉可视的各种艺术形象与精彩瞬间,提高广告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摄影艺术全新观念与艺术思维能力。实习时间一般安排三到七天。时间太短达不到实习效果,时间太长会则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本省及周边地区三天就可以了。较远的地区一般是五天以上,但不超过七天。时间较长、路途较远的地区还要给学生购买保险。

实习地点的确定往往由摄影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如有的教师喜欢去一些大众经常去的旅游景点,有的教师则喜欢去一些游客罕至但很有拍摄价值的地方。实习地点主要分四类:一类是名山大川,如湖南省张家界、青海省坎布拉等旅游景点;一类是历史遗迹、古城古镇,如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安徽黄山脚下的宏村、西递等;一类是道观寺庙、风土人情,如甘肃拉布愣寺;一类是特殊地形地貌,如陕北延川县乾坤湾、靖边县丹霞谷等。实习路线的规划往往贯彻了任课老师的拍摄思路,包含了上述中的一类、二类甚至三类拍摄地点。实习时间、实习路线的选定一般都比较紧凑、具体。以从西安到山西芮城、平遥实习为例。时间为三天。第一天,早8:00从西安出发前往山西芮城并在当地住宿。实习内容:参观永乐宫壁画及练习室内外摄影技法、建筑摄影技法、风景摄影技法。第二天,早7:00出发前往平遥古城并在当地住宿。实习内容:参观平遥古城、练习建筑摄影技法、人物摄影技法、新闻摄影技法。第三天,早上8点继续在平遥古城拍摄,11:00从平遥返回西安。再如从西安到陕北实习为例。时间为三天。第一天,早7点从西安出发,中午在延川县城用餐,下午到乾坤湾、清水湾拍摄,晚上在小程村住宿。第二天,早8点从小程村出发经延川县城、清涧、绥德到靖边县城用餐,然后参观丹霞谷地貌,拍摄2个小时后,赶往定边拍摄明长城遗址,晚上在靖边县城住宿。第三天,早8点赶往神树涧,拍摄古毛头柳;拍摄完成后赶往10公里外的统万城拍摄大夏国都遗址;中午在靖边县城用餐,返回西安。实习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大巴车。大巴车的优点是灵活快捷,便于拍完一处景点后能迅速登车赶往下个拍摄景点。有的老师喜欢选择一个景点较多的旅游城市,这时可以跟旅游公司联系,选择先乘坐火车前往,到达目的地后再乘坐大巴车到各个景点拍摄。上述的从西安到山西和陕北的实习都是直接乘大巴车前往并完成整个实习过程的。总之,实习工具的选择以安全和方便来定。经费预算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实习的租车费、过桥费、加油费,带队老师的差旅费,学生的材料费,实习单位指导费等由学校承担;学生的食宿及景点门票由学生自行承担。实习计划制订后,摄影课老师向教学科提出实习申请。整个实习由教学副院长负责协调,教学科和专业主任负责审核把关。审核通过后,教务科负责会同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的组织工作。

二、要做好摄影课实习,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细致

首先,任课老师应根据摄影课教学实习的具体情况做好安排。任课老师要在实习前对实习基地或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落实实习期间的食宿和教学条件,保证实习能按计划进行。编写、印发实习的大纲和要求,并召开实习动员会,向学生宣讲动员。出发前,检查学生实习的准备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其次,带队老师应将实习的要求和纪律向学生交代清楚。摄影课实习是摄影课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不得无故缺席。学生应明确实习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应达到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严格服从任课老师、带队老师的管理,对任课老师、带队老师的安排有异议时,应及时向任课老师或带队老师进行反映、协商解决;虚心学习,勇于创新,争取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及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对于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教师管理的学生,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再次,学生要把实验器材、换洗的衣服、常用药品准备仔细。身体不好的学生应随身携带药品以防身体不适,带队老师也要准备好晕车药、感冒药及治疗水土不服引起的肠胃不适的药品。最后,实习租用校外车辆,选择好驾驶员非常重要。

三、要顺利完成摄影课实习,还需要在实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和带队老师分工合作

一般情况下,摄影课实习学校会派出任课老师、一名班主任老师和一名行政人员前往。任课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摄影工作。除个别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外,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法。选择好的创作原型非常重要,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有的需要任课老师的点拨。由于相机质量和效能的不同,显示器小的相机不能将整个景色全部包容,只能进行包抄拍摄。好的拍摄原型需要合适的光线,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不好。如果拍摄对象因为光线产生了阴影的话,就会直接影响拍摄效果。遇到好的拍摄原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遇到了,就要好好把握机会,直到拍摄满意为止。摄影课实习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如去甘肃、青海的实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点。在拉卜楞寺他看见有个小孩子,就主动给小孩子糖果,最后拍摄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在草原上,有个镇的赛马比赛刚刚结束,任课老师主动上去沟通,镇长同意又进行了一次比赛,从而让学生们获得了良好的创作素材。有的任课老师常年带学生实习,与一些实习场所的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朋友在学生的摄影实习过程中,往往能提供很多帮助。班主任老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有的学生自小娇生惯养,不肯吃苦,担心风吹日晒,遇到环境较差的拍摄地点就打退堂鼓。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把实习当成旅游,走马观花,随便拍几张了事。结果拍出的片子往往缺乏思想主题。班主任老师针对这些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督促他们合格地完成拍摄任务。有的拍摄地点比较危险,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在悬崖边、道路旁、高处必须小心。在下车拍摄时,提醒学生带好拍摄的工具;上车时,清点学生人数,提醒带好随身物品。行政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具体负责师生的住宿及门票购买,师生实习情况与学校的沟通、保证司机良好的睡眠等。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如天气的变化,学生实习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低血压或水土不服造成不能继续跟队实习。这种情况,一般是带队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带领大多数学生继续赶往实习地点进行拍摄,行政人员带生病学生到就近的医院治疗。然后带他们到实习预定的宾馆休息。到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时,提醒学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及民族政策。实习中应避免学生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或过多联系,遇到危险情况,应当机立断,迅速撤离。有的学生还抱着追求女生的心理或者本来就是情侣的,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拍照上,甚至因感情问题闹出矛盾。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及时发现予以友情提醒和引导,或以小组拍摄的形式使他们分离。行政老师还要把每天的实习情况汇总,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外出实习回来后的总结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拍摄作品的整理筛选工作。有的作品要运用技术进行制作,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加入自己的思想,形成较为充实的成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精心的制作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交给老师作为作业。任课老师给出意见,使学生的摄影技术和创作理念有个质的飞跃。一般情况下,实习结束,学校要及时地开展摄影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实习学生的成果。其中的优秀作品,任课老师还可推荐发表。二是学生拍摄经验的掌握。通过实习,任课老师的拍摄技巧、原型选择、创作意识等都会给学生很多帮助。学生要及时将这些和自己的实习经历对比,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为今后自己的独立拍摄奠定基础。三是通过实习,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不足,增加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了解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对他们独立性的培养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磨炼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很多实习经历对有些学生来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有利于开阔眼界和培养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西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G].2010:119.

第6篇:摄影知识范文

通常,人们会认为只有拍摄电影的人才能称之为电影摄影师,而使用摄像机的人就是摄像。然而,在这个专业圈里真正定位身份的不是你使用什么设备,而是你的技术。如果在一个充满摄像师的电视台里,你声称自己是电影摄影师,那就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是绝对在作品中能让人刮目相看的王者。当然,定位一个人是否为电影摄影师并不能仅为自诩,那要看你是否有电影摄影师的技法和感觉。我们说,电影摄影是包括照相在内的摄影行业的最高端,因而,电影摄影师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称号,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中的荣誉桂冠。所以,在北美的影视圈非常流行以电影摄影师自诩。从这一点看出,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至少在渴望和追求。当你身边的人都认为你就是电影摄影师后,当你的身价是以电影摄影师的标准计量时,你当然就牛气就自豪。

另外一个本行当最令人向往的,就是加入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如果你能被接纳为会员,毋庸置疑,你就应该是大牌电影摄影师,因为一个人只能有协会中的顶级大师们认可的作品才有资格被考虑接纳。以上所提的斯多拉罗和中国著名摄影顾长卫都是其会员。

以上是我们在走访加拿大凯威森北京分公司经理李督砚时,他滔滔不绝讲述的一些在北美影视圈的感受。他接着说道:“这说明在国外人们对电影摄影师的尊重与追求。至少体现了电影技术的概念普及,这非常有利于整体制作水平基础的提高。无论你使用什么设备,多向电影制作水准看齐并借鉴,无疑会有所帮助。先从鉴赏开始,再到模仿,消化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新,那就可以升华。”

我们本想让李经理介绍一些凯威森公司的产品,没想到他满嘴挂的都是电影摄影师的理念,而对于他们公司的产品却很少提到。因为他一再说,“意识是最重要的,有了电影摄影师的感觉和追求,就能有更多的想法,才会有对附件的需要和正确的使用。所以我们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普及电影摄影技术,让国内的同行们开拓眼界,熟悉国外的制作经验,走捷径,大幅度地提高。当前电影设备越来越便宜,以至于个人都能承担得起,这使得电影制作得到了相当大的普及。甚至在美国用照相机都能拍摄2000万美元投资的大片,这怎能不让人称奇?过去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正因如此,在国外掀起了一股个人投资风潮,即便在目前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那些靠卖有24P高清录像功能全画幅照相机的厂家却赚得钵满盆溢,这更带动了照相发烧友们从照相转向摄像的浪潮。那些人大有不吃不喝也要把自己浑身上下装备得‘张牙舞爪’的阵势。”

我们请李经理预测一下中国的市场,他笑一笑后说道:“我感觉中国目前落后国外十年。我不是说主机设备的先进性上,而是指附件的应用和电影摄影技巧的发挥上,特别是在普及层面上。中国有以张艺谋为代表的高摄影技术型作品,毋庸置疑水平不低,但是在一般电视台的层面上,要落后许多。这正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通过努力,先做普及面意识上的提升,打开人们的眼界,先从见识开始。因而我们目前在做三件事。第一是把《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介绍的中国来:第二是建立中国电影摄影师网:第三是组建电影摄影师技术会所。”

李经理介绍说:《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创刊于1920年,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会刊,也是世界电影摄影的顶级专业杂志。它是世界摄影大师们的手中资料和沟通媒体,更是各国专业电影摄影从业人员的必读刊物。它向你介绍世界电影摄影的最新动向,艺术鉴赏,技术设备以及拍摄技巧。但在国内,三年前却很少有从业人员能够真正接近它,了解它,读懂它。

直到2007年8月,我们通过加拿大凯威森总公司与《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多次沟通,最终达成协议,正式翻译该杂志,并以会员内部资料的形式向电影摄影师北京技术会所会员发放。到目前为止,《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中文译本的读者已经包括北京、上海、长春、西安等各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北京等各地电视制作中心等在内的顶级技术单位以及众多的电影摄影专业人士。

第二项,创建中国电影摄影师网。

这是一个公益网站,专门为中国电影摄影从业人员创建的技术信息和资质搜寻网站,旨在建立一个中文的电影摄影资料搜索系统,让全世界所有以中文为母语的电影摄影师们有个行业信息基地。这样,可以使有需要的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和技术支持。例如,人们可以敲一个电影摄影师的名字,找出其所有作品;或敲进一个影视作品名称,找出摄影师是谁:还可以在此找出世界所有电影节的详细资料,等等。

同时来访者也可以通过本网站进行横向交流,把其想要说的话和想介绍的技术与全世界的同行们交流或分享。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向我们的同行们提供个展示窗口,让全世界的同行们相互了解,以找到更多的探讨话题和合作机会甚至获奖途径。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中国摄影师们有机会亮相于世界的电影制作平台。

网站也希望那些为电影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大师们设立永久的纪念园地,同时为电影行业的同事们建立一个友情平台。大家可以在此保持联络,寻找旧友或同事,并把大家的难忘之情长期在此保存。

第三项是创建电影摄影师(北京)技术会所。随着中国社会人事体制的改变,越来越多专业影视摄影人才成为无挂靠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如今的电影制片厂根本就不再接收电影摄影师,甚至有些很有名望的大牌摄影师也没有挂靠单位。这种情形与国外相同。但是国外有电影摄影师协会,而中国的学会由于没有支持资金,根本无法运作。因而我们希望组建一个中国电影摄影师的技术会所,为有需求的同行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服务。这不是一个学术单位,仅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不管怎么样,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李经理戏谑地说到。

虽分身乏术,但始终乐而不疲

电影摄影师(北京)技术会所于2004年起开始为《美国电影摄影师》做,向国内发放英文原版。但经过三年时间,发现很多人根本无法看懂。2007年,李经理决定将它翻译成中文。最初的阶段,李经理专门从外语学院招聘了一批八级翻译,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可行。对于电影摄影不熟悉的人,会经常把一些名词、概念弄错或译反。这样,反而使得一些朋友本来捧着英汉词典还能看明白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后,反而看不懂了。李经理说,其实一些单词译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电影摄影师》作为一本全世界顶尖级的摄影杂志,很多观点和理念是非常新的,如果译者不熟悉该业界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很难理解掌握原文宗旨并且能够准确翻译的。所以,从2009年3月开始至今,李经理都亲自进行审验。

李总身处电影摄影圈多年,深知这个行业中,对于翻译国外杂志的任务,是“能干的人,没时间:有时间的人,不会干”。因为这其中要求翻译者,最好在北美,乃至北美的电影圈有过相关的生活、工作经验,对于一些概念要比较明晰,环境比较了解。这样再翻译起来才会准确到位。而国内面临的现状是,大量从事电影摄影的人员英文能力很有限,即便一些从海外归来的摄影也未必能完全看得懂,毕竟专业杂志里的英文是出自那些高层面创作人员之口,难免有些连洋人都费解之词,这就需要依靠凯威森加拿大总部洋人专家的帮助。而国内有志于电影事业的专才,又更加倾向于电影拍摄工作。像电影学院这样具有一定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不能参与翻译工作。所以才导致了如此重要的技术资料没人翻译的遗憾局面。说到这里,李总无奈地说,自己分身乏术,真有些“骑虎难下”,不过他还是非常高兴能够为同行们做这些。他觉得,只要广大读者和从业者认为对他的工作有所帮助,他就非常乐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电影制作技巧的提升,发挥一些作用。

赢得认可与尊重是最大的荣耀

李经理在说起《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时,滔滔不绝。他说,以电影摄影的技术基础为例,电影摄影有四大手段,分别是光、色、运动和构图。光,是电影摄影师最为关注的一个拍摄要素:如何运用色彩并通过它传递情感和暗示含义是其次重要的。《美国电影摄影师》从电影摄影的技术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它不仅适合摄影师阅读,同时也适合导演、制片、美工、特效,甚至后期制作等电影制作工艺中的各工种人员阅读,可以说涉及面非常之广。而且,这本90多年来的“常青树”杂志兼具技术性与趣味性,一些大片拍摄期间的小花絮也会在杂志中有所爆料,非常有趣。还有国内人根本不了解的美国电影制作行业的苦恼和现状。例如,别以为美国人都有钱,出手都大方,扣扣索索、捉襟见肘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应付缺钱的窘况,各种怪招数照上,土得掉渣的方式无处不在。也许这会给我们国内的同行一些启示和教育意义。当然,杂志中记录的大制作和名片更有震撼力和学习的地方,最重要的还在于它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无人能比。

李经理还告诉我们,杂志中不仅提到电影制作,还提到很多设备方面的内容。这本杂志作为全美第一线的影像技术杂志,任何一个厂家了,一款新的设备,是一定会先到《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报到”的。同时,他本人也经常从杂志中获悉很多北美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最新情况。李经理说,“渐渐地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杂志上很多电影摄影师围绕某部影片侃侃而谈成功经验,看上去‘胸有成竹’,但是实际上,他们在拍摄之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拍摄方案,很多‘经验’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才总结得到。大家都知道,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不断地创作、创新和改变。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在开机之前,就已经有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然后滴水不漏地去执行。也许直到最后杀青的一刹那,摄影师和导演还在想,刚才的镜头如果用另外一种手法。是不是更完美?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他重拍,他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更好的完善。很多时候,就连杂志上一些电影拍摄的光位图也是经过最后完善,才呈现在纸面上的。”

第三,从技术上来讲,电影的拍摄一个是硬件设备,另一个就是创作意识。一般来讲,在影视类学校,例如北京电影学院这类高等学府,学生进入学校之初就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更多时候学习的,其实是影片分析,是创作意识。学生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之后再去模仿,向好的方向努力:最后才是加入自己的意识与创作,制作出自己的东西。《美国电影摄影师》这本杂志,就是在给大家指明一个方向,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

李经理把这本英文杂志介绍到中国之初,采用的是“免费赠送”的方式。由于语言障碍,即使“授人以‘鱼’(杂志)”,也达不到“授人以‘渔’(创作技术)”的目的。随后,大批得到英文原版的读者强烈要求出中文版,但是这不可能。所以李经理才想到了“中文译本”这个折中的方法。虽然以“中文译本”面目示人,可以使更多摄影爱好者从中受益,但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杂志译本的背后,电影摄影师北京技术会所付出了多少努力。由于是外文杂志,每一期都要千里迢迢从美国寄到国内。之后,还需要组织国内人员统一进行翻译。抛开人员、运输这些经济账,每期译本都需要李经理亲自校验的精力也是一般人投入不起的。即使后来将杂志译本作为电影摄影师(北京)技术会所会员内部资料,有需要的从业者或电影行业从业者入会缴纳会费,与维系支撑译本的基本开销相比,也仅是杯水车薪。

当我们问李经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去维持这个中文译本,他的得失时,李经理说,一般生意人,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得失。《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虽然赔了很多钱,但这本杂志却为他赢得了业内的认可与尊重。这种尊重是钱买不到的。这么说,可能让人觉得他有些“书呆子气”,但他真的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本杂志开阔国内摄影师的眼界,从而使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有所提升。他说,他希望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也非常希望能够在社会上寻找其他渠道,最终做成图文并茂的正式中文版杂志,让它在行业内发挥更大的功效和社会价值。

电影梦 从一线走向幕后

李经理曾就职于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中他发现,仅有简单的主机,在创作上不能满足摄影师一些特殊想法。他说,其实这个想法未必有多么复杂,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条件受限。举例来说,想要完成一个在卡车上拍摄的镜头,当年连一个吸盘都没有,无法把摄像机架在车上,这样就无法完成镜头的拍摄。摄影师需要一个简易的架子,把摄影机拧在汽车的保险杠上,减震器等等很多设备根本没有,可就是这样简陋的设备,在当时都不具备。当年他也只是听说过,国外有斯坦尼康一类的配套附件。李总回忆到,当年国家外汇紧张,电影设备又非常昂贵,能够购买一台国外进口的二手摄影机已经很不容易了,何谈电影附件。在他的回忆中,当年像北影厂这样的大厂都很少用到附件。印象中所谓附件就是一个变焦用的伺服器,连遮光斗都是用洋铁皮自己敲出来的。1986年,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特鲁齐执导,中、意、英三国合作拍摄《末代皇帝》,有国外的摄制组进入的时候,他们才“开了眼”――这才发现,原来镜头前面“那么热闹”,有滤色镜调节器,跟焦器,滤色镜是几十片成套备用的,包括他们的光源都是不同于国内当时使用的点光源灯,现场全是一排排巨大的散射光源。

李经理说,后来他到北美之后发现,国外拍电影是必须有“专业架势”的,至少形象上要“很型”。但我们国家过去拍电视的时候,只有一个裸机,和拍新闻的机器没什么区别,就感觉特别简陋,开句玩笑的说,就像是“家庭录

像”。附件系统在北美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凯威森从1992年开始介入电影电视市场,力求更多摄像专业从业人员都能够用上电影设备。李经理提到,在北美的电视制作中,大家最忌讳的是摄像机的画面生硬感。摄像机拍摄的虽然清楚,但清楚得很难受。拍过胶片的人都明白,真正好的电影画面不是仅从清晰度来评判的。清晰度只是评判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一个软性指标――画面看上去是不是舒服。举例来说,很多刚刚入门的人对滤色镜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认为,有了滤色镜,就能够把颜色拍的更加漂亮,其实不完全正确。在电影拍摄中,除了色温外,滤色镜经常用来调“偏”,而不是调“正”。从故事片创作角度来讲,一个准确的色彩还原不叫创作,因为电影画面需要用色彩来阐释情感,寓意某种含义,而非简单地记录生活,除非你在拍真实性记录片。电影人还喜欢在前期拍摄时用滤色镜来降低那些生硬的细节,从这个方面来说,就需要很多辅助手段来达到艺术所追求的画面感觉。

凯威森 为电影情结而生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电影摄影、电视摄像、静态摄影类产品类的融合度也越来越大,价格也更加平易近人。对于一部分从业人员来说,原来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电影摄影工业,不能按照电影工艺来操作,但现在却可以通过能拍摄视频的照相机就能轻松体验一把当导演和电影摄影师的感觉。

李经理说,现在可以玩电影,能够玩的起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天的局面是他们当年完全想象不到的,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的。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做电影摄影师,到90年代出国后加入加拿大凯威森公司从事影视拍摄附件的研发和制造,在这一行当转眼已经二十几年,从只有电影摄影机,到DV的兴起,尤其是照相机介入到电影行业,可以说让他们有些应接不暇。随着很多电影制作人员进入电视制作领域,他们在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要求相对会比较高,也就需要大量的附件设备。

谈到摄像机附件产品,李经理提到当今国外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好莱坞有人打出这样的宣传词:“我们要让摄像机成为套装设备的附件。”也就是说整个张牙舞爪的设备中,主机仅有中心一点,看起来反倒像是为附件配套的。这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年代,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当然,这是我们行业中戏谑的笑话,大家听后乐一下就完了,别太当真。

其实凯威森产品追求的是四大要点:高适配性,多功能,低价位和专业形象。有人戏谑地称凯威森的电影附件“装饰性很强”。李经理对此丝毫不避讳,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像不像,三分样”,就是说专业电影机要有它配套的样子。可以想象,一部外形与家用Dv类似的Dv机,尤其现在的照相机,影像质量非常之高,有的甚至可以达到4K标准。但外形却相当不匹配,这会让拍摄者和被拍者都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有些尴尬。所以他们首先要把拍电影的“阵势”造好,决不能因陋就简。现在看来,这种“架势”虽然有形式的存在,但不可否认,专业人士需要感觉上的支持,一个威武的设备能增强摄影师的自信心,特别是刚出道的小摄影,这个定论在国外一样成立。有的人不会使用也要武装上,至少小生意给人家服务时收费不会被质疑。这听起来像是玩笑,但是它却是现实。当然,钱不会白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明白怎样使用和价值所在。有配套设施的辅助,拍摄时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影片质量就能有相对的提升。而且对于摄影师来说,电影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创作的过程,很多过程需要尝试,设备准备越齐全,能够应对的情况也越多,给摄影人员发挥的空间也越大。

采访期间,李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凯威森的展厅。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北京CBD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凯威森使用写字楼中的一整层,却用一半的空间做了这样一件展示在,实在不可思议。李经理解释说,凯威森公司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更像一个“设备研究所”。这个展厅不是专门为卖产品准备的,而是为电影摄影师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场所。凯威森的附件供应仅是技术会所为会员服务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经常提供一些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的稀有部件。越是别人亏本不造的,他们就越有。不是为赚快钱,而是为打造大全,应电影摄影师之所需之所急,为摄影师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创作设想。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标,也就不会有《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中文译本,而且全世界门乎所有的电影摄影教科书都展现在此。这听上去似乎也有些“书呆子气”,但他却希望能够更多地通过这个展厅,在摄影师与电影产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也能够更加专业地把凯威森产品作为支持电影摄影师,电影事业的一个具体行动。

李经理说:“过去,很多摄影师需要设备都要到国外预定。耽误时间,耽误拍摄,或干脆就赶不上拍摄,很误事。他的这个展厅里,通常都按照1:20的比例存储着电影摄影附件设备,便于适应摄影师的需求,为他们随时提供设备,让他们可以随时出发。

李经理还提到,他们从不推销产品,更不自吹自擂,所以看不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令人生厌的吹嘘。在国外,产品广告中是没有什么保证质量、省优、部优、驰名商标再加一大堆证书的。质量不好能卖吗?那应该是起码的准则,根本不用说。至于驰名商标应该让别人去讲,而不是自己提,否则就叫吹牛!“反正我从来见不到像索尼那样的公司会用上面所提到的陈词滥调,反而那些吹得越多的公司越会让人生疑。我们在这呈只是讲述产品如何运用,介绍产品的性能,并且会尽量给摄影师提供最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我会很直接地向摄影师介绍到底该如何省钱又好用。如果真的能够对摄影师有所帮助,所得到的褒奖远远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李经理还告诉我们,每个产品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他们的产品今天能够在世界上得到认可,也经历过很多的弯路,做出了很多改变。凯威森的产品还有一个特点:绝不能仅可用在一款机器上,要能通过转接安装在世上所有的摄像机上。这样就不会过时,或客户升级机器后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附件。

第7篇:摄影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 摄影课 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环艺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等,普遍开设有摄影课。开设摄影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和艺术,并将其作为一种能熟练运用的工具。同时,摄影还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美学、文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摄影课的教学模式作了详细的探讨。

一、课程教学要理论与实训并重

摄影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故摄影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摄影不仅要了解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实际操作规程和技巧,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并检验理论。因此,在摄影课教学中,既要关照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体现实际运用能力,理论和实践默契配合,不妨设计诸如观摩影展、品评作品、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与影赛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把课堂内学的理性知识,通过多方实践来加深理解,获得熟练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脑、用心、动手的综合实力。

1?郾以情境化教学为主线,实际任务为载体。

摄影技术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对于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直接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在真实拍摄过程中,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种技术参数对摄影画面的影响,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规律。例如,在“景深”这个摄影技术教学环节中,我们用原始数据相同而放大倍率不同的两张照片,以不同的距离,分别给若干个同学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放大倍率、观看者的主观要求及观看照片的距离对同一张摄影图片的影响;然后现场使用数码相机,设置不同的光圈、摄距、焦距等参数拍摄同一个主体,使学生深刻领悟到这些参数对景深的影响,并能加以运用。在学生初学摄影时,采取“学徒式”、“随机通达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对于一些摄影基本技术的学习,指导者先进行演示,并加以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拍摄。

学习内容选择真实的拍摄任务,使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完成拍摄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师在课堂展示已有的摄影作品,详细讲解其创作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到相似的环境中拍摄同一类型的作品。比如,在学习花卉摄影时,先给学生观看一些摄影佳作,分析其技术和艺术特点,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拍摄花卉,教师再通过分析对比学生的照片,让学生领悟光线、景深、背景、焦距、视角等因素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2?郾注重学生间的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授人像摄影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搭配的几个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交两张不同基调、不同模特的本组同伴的照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价,并记录为平时成绩。这个学习任务与每个学生都密切相关,每个学生都是摄影者,模特都是自己学习伙伴,人人都热烈讨论拍摄创意和技法,关注自己和别人拍摄的情况,对学生人像摄影技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重视摄影艺术的培养

1.课程教学要重视创意能力的培养。

摄影艺术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所以创意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的强化一样重要。即摄影课程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这是摄影作为艺术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2]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意能力的训练,得有相应的教学规范,但规范并不意味着对样板的表面接近与盲从,而学生对形式语言的一味模仿和盲从,也会迷失于玩弄技巧的误区,造成艺术与技术的背离。在教学内容中,需要设置创意理论和创意基础课程,安排命题作业、专业采风、参与影赛等训练环节,并从文化的高度引导和强调习作与创作之间的根与叶、枝与果的紧密关系。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多举例、多示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艺术语言的学习和探索、选择和锤炼以尊重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激励学生在勤动手时多思考,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贯彻在实训课中。

2.省略或省略)下载相关的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音频、解说等,运用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来进行具体直观的讲解,学生就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形象的影像资料、准确的解说快捷、高效地接受比较抽象的摄影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郾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课。

摄影课程的理论内容具有深、难、抽象等特点。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Aurhorware等软件把教学内容做成集色彩饱满的图、优美的解说和背景音乐及精美文本于一体的课件代替传统的教学。对教学内容采用对比介绍,以图像、声音、文本、动画和视频影像协同表达的方式,刺激学生视、听、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感性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更容易、更透彻。[4]同时,也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讲解“单反”的取景方式时,学生们都不了解这个过程。通过观看课件里制作的动画,可以清晰地知道光线通过镜头射入到反光板上,反光板将入射的光线反射出来,拍摄者通过取景框就可以看到所要拍摄的对象了。当确定好取景的内容后,按下快门,此时反光板升上去,光线作用在感光元器件(即CCD)上,即完成一次拍摄。通过观看,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和操作方式。

3?郾运用Photoshop软件完善学生摄影作品。

近几年的一些摄影教材已明确地将Photoshop处理照片称之为“数码暗房”,因此,在摄影教学中,Photoshop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前期的拍摄阶段,后期的数码暗房也成为摄影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Photoshop是当今最流行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可用于彩色绘画、照片修饰和图像编辑等领域。在课堂上我们除了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处理示范外,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片处理操作。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的主要内容有:亮度、对比度的调整;色彩平衡调整;色彩饱和度调整;画面裁剪;图层、蒙版和通道的操作;滤镜的使用;抠图操作;图像修补;图像拼接;图像艺术化处理。例如,通过使用滤镜,可以使照片具有国画、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等各种绘画效果,这样就可以把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图像拼接,就可以得到一幅全景的画面;通过抠图操作,又可以得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实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幅作品的创意处理。通过运用Photoshop软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嘉.论高校摄影基础课程的革新[J].考试周刊,2010,(12):214.

第8篇:摄影知识范文

关键词 艺术 应用型本科 高校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6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How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optimize the arts general curriculu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chool teaching, is the main problem a teaching workers and art workers need to consider.

Keywords art;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

1 内外通识课程研究现状

最早开展关于高校通识课程研究的国家是美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也是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因此其通识教育研究经验和方法备受推广。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显示,美国的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即:分布比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名著课程型(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自由选修型(Free Electives)。本项目所研究的“摄影技术”通识课程,属于自由选修型。是指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制定适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计划。

近几年来,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多,很多传统的研究型高校都在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目前,国内几乎每个省都有公办的、成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例外,除了一些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比例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以及管理措施不完善等。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迫切需要得到改善。

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方法。通识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和学术活动的影响,养成科学和文明的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走向社会。大学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最核心部分,通识课程虽然不受其它专业课程的约束,但其与专业课程又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专业课程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存手段和方法。而通识课程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整体性和综合性也很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灵活应用,并弄清不同专业之间的共同点。

2 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现阶段,大学艺术类选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高校都把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多专业都尝试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包括美术、音乐、摄影等,让更多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艺术文化和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艺术通识教育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不仅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也丰富多样。这些都可以成为其它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依据。

第一,通识教育是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理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大学教育发展至今,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失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没有完全适应社会需求。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能力和健全的心智。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从而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适时而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通识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第二,新的文化环境要求高校必须通过加强艺术课程通识教育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艺术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艺术通识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开设美术、音乐、摄影等选修课,而是开展以文学、摄影、美术、音乐等为艺术手段的教学活动,它是以艺术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并产生共鸣。其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艺术的眼光和感觉,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人性进行优化和改造。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拓宽视野。

第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知识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创新是人们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不断更新的资讯和技术,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如何培养当代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课题。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结合目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不足,寻求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能够为国内其它高校艺术通识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法。基于当今的高校办学背景与现状,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化发展,还是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改革,都是很多高校学者们研究的方向。本项目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进行研究,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其它院校提供必要的参考。

3 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改革

第一,明确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很多职能管理部门,明确课程定位不是某一位授课教师的问题,这涉及到学校所有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加强对艺术类通识教育的认识,还要能够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学校职能部门可以把艺术类通识课程纳入各项工作, 逐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真正确立艺术类通识课程在学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认识,明确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面向全w师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加强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有效地整合校内人力资源,充实艺术类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可以把艺术学科方面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地安排每学年课程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使学生在选课时有更多的方向。同时,学校主管部门要为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搭建与艺术教育专家交流的平台,使课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积极地“走出去”,为其它院校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学校应制定关于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由领导牵头,成员包括教务部门、学生部门,统一指导、协调学校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工作,从组织上保证艺术类通识课程改革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建立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评估机制,采用检查、评估等手段,推动艺术类通识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以及年终考核中,将教师负责和参与的通识课程纳入评分指标体系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通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第四,引导学生选择艺术类通识课程,并使他们明确其价值和意义。在学校范围内加强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宣传,提高学生对艺术类通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平时在校内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讲座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学习交流,创造一个广大学生共同发展的空间,形成一个交流、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4 拟达到的目标

第一,为学院现有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专业班级不同,确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组建教学班级、确定上课人数。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第二,通过研究,结合每个专业对艺术方面的需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综合性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开设方案,包含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料,方便从事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的教师使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特色区别于传统的选修课程教学,采用识别-分析-实施-总结的教学过程。通过识别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制定最适应的学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跟踪过程并总结成果。采用课堂-课外-网络的教学方法。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点及方法技巧,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上传案例和教学视频,在计算机网络和手机软件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艺术类通识课程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合适的、个性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更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

课题项目: 2016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以《摄影技术》为例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探索.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9.

[2] 曾智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改革与开放,2011.

[3] 张园.综合性大学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创新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6.

[4] 赵婷.初探通识教育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思路研究.大众文艺,2016.

第9篇:摄影知识范文

新奢侈品(New Luxury)并不一定是最昂贵的商品,也并不一定是该品类中最顶级的品牌。它们有三种惯常的形式:

1.相对低价格品类的顶级品 (Accessible Super-Premium)

2.传统奢侈品牌的品牌延伸 (Old Luxury Brand Extension)

3.具有广泛威望的品牌 (Masstige Goods)

传统的奢侈品除了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外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些商品只是为某种阶层的人所拥有。而新奢侈品就避免了等级的区分,它们凭借的是能被社会各界,许多收入层的人所能够接受的价值。它的定位介于“大众”与“上流”之间。和一般品牌相比,它具有更吸引人的情感内涵,但又不至于让那些理性的消费者觉得很暴利。而现在,人们却可目睹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趋优消费(Trading up)。对此,我们这样定义:当中等市场的消费者有选择性地消费那些高质量和高品位的商品,并且对这些商品有消费热情,这就是高档消费大众化。趋优消费这个现象一部分归因来自于媒体的文化偶像和在教育,艺术,等领域的成功人士的榜样力量的影响。有时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拥有物来获取一种有地位的感觉。索尔斯坦.凡博伦(thorstein veblen)美国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中谈到“商品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和消费的问题,而变成了一种社会对话的语言”。“显示金钱力量的方式是对商品的炫耀性消费和休闲。”新奢侈品基于一种情感需求之上,消费者对于它所倾注的感情要远胜于其他产品。

老式高档消费只有少数真正富裕的人,通常是30岁以上且守旧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到,而新式的高档消费则是高质量商品消费大众化。消费者可通过多种销售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价位得到这些商品。任何人都可以体验:花3美元饮用一杯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在令人心动的椅子上享受片刻。这并不是简单的挥霍性消费,而更多的是出于自尊和情感需要的。许多年轻人对奢侈品的热爱超乎寻常,不过因为他们囊中羞涩。于是他们转向那些够得到的时尚流行品:星巴克的咖啡,阿迪达斯最初的限量版运动鞋,苹果的 I pod, leiv s 的限量版牛仔裤和依云(even)矿泉水。这些产品被称为新奢侈品。作为“新奢侈品”,它与大众消费品的界限甚至有点模糊,但往往“新奢侈品”的产品更注重细节上的锻造及情趣的营造,以此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信赖。你会发现,新奢侈品的传播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向娱乐化靠拢。与电影、电视、明星的结合是最常见的一种,美国的电视连续剧《橘子郡男孩》,让 Leiv ' S517 牛仔裤和教练的帆布鞋一夜之间销售一空。与老奢侈品不同,新奢侈品是许多年轻人稍稍跳一下就能够得到的东西。当2001年出现经济萧条,上流社会的高档消费急剧萎缩时,新式高档消费却显示出了自身的存活力。作为高档面包店和快餐连锁店,PaneraBread的销量增长超过50个百分点,总销量高达5亿多美元,而其他商店总销量也不过增长6个百分点。蒂芬尼(Tiffany)的销量下降,但星巴克(Starbucks)的销量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并且商店的销量也持续上升。

新奢华主义通过将消费者和品牌价值联系起来,帮助消费者表达他们的个人风格(Inpidual Style),表明他们的个人兴趣所在,引发他人的崇拜和羡慕。有人统计,一杯价值 32 元人民币的星巴克咖它的品牌溢价是 16 元人民币左右。星巴克整体的价值传播面较为宽泛。一对情侣约会时大概不会说,我们去星巴克咖啡馆吧,只会说:我们去星巴克。仅仅是三字之差,就表明星巴克不仅是一个品牌,而已经成为一种品类,代表了一种优雅的文化和一种西式的生活方式。星巴克里的石质地板、咖啡豆、弥漫的香味、蓝调音乐、 10 ~ 20 秒钟的服务速度以及符号性的咖啡杯都显示其独具匠心的工艺设计,反映了浪漫的经典式生活。此外,星巴克从不选择在大众传媒上做广告,他们的品牌就是最好的广告,他们非常重视运用公关的力量,在一些“小资”的文章中和时尚的刊书里我们都可寻见它的影子。

植入式广告的异军突起: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又称植入式营销(Product Placement Marketing)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在中国往往将Product Placement翻译为隐性广告或称其为软广告。植入式广告不仅运用于电影、电视,而且被“植入”各种媒介,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甚至小说之中。观众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呢?一个动人的故事,几个风度翩翩的明星?或许还会有人们曾经梦想过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植入式广告通过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它可以引发一场流行的趋势,甚至改变人们的某些消费观念。小到一杯咖啡、一副眼镜、一只手表,只要在一部观众喜爱的影片中出现,便会给人们留下一丝回味,而这种效果往往会超出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了产品最有力的广告宣传。

由BCG波士顿咨询公司推出的 《奢华,正在流行》(trading up)一书中讲到了怎样培育出受情感力量支配的新奢侈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者拥有一批阵容强大的名人典范,他们用看上去充满刺激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当产品和服务与极受欢迎的影视人物连系在一起时,这些产品与服务所具有的情感意义就更浓厚了。大约1200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家庭影院频道(HBO)热播的连续剧《欲望城市》,这部连续剧讲述的是4位居住在纽约的女性寻求爱情的故事。剧中4位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实际场所(如餐馆和另售店等)连系在一起,她们的恐惧和渴求与她们所拥有、所使用的东西密切相关。由于非常多的观众效仿《欲望城市》中的主人公,这个节目成了一些类别产品的主要影响者,特别是烈酒、餐馆、服装、珠宝、首饰和鞋类产品。当剧中的女主人公开始饮用粉红色的Cosmopolitans(四份香掾伏特加,一份橘味白酒,一个甜橙橙汁,少许越橘汁,)时,全美立即掀起了一股马提尼热,并由此诞生了几十种马提尼酒,她们还刺激了越橘汁的销售;当她们几位在一家融合了日本菜风味和拉丁菜风味、名叫寿司桑巴(SushiSamba)的餐馆用餐后,这家公司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的注意力,使它能 够把公司扩展到迈阿密和芝加哥市场。

然而,受这部连续剧影响最大的是女性时装。时尚杂志《女装日刊》写道:“产业观察家认为,《欲望城市》对年青女性穿着和购物所产生的影响比任何其它电视节目都大,电影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他设计了价格不菲的鞋后帮呈带状的露跟女鞋、正式场合穿的无带浅口轻便女鞋和拖鞋式女鞋。“她是我的一个奇迹创造者。”《欲望城市》所展示出的只是产品与大众传媒如影随形的一种典型做法:产品定位。1955年,《没有目标的叛逆》(RebelWithoutaCause)上影后,詹姆斯.迪安使埃斯梳子(Ace Comb)流行一时;1982年,在电影《外星人》(ET)里,小男孩里斯塘果(Reese'sPieces)引诱外星人,使得这种糖果的销售一路飙升.现如今,用"产品定位"一词已经不足以描述品牌商品和名牌商品与媒体无出不在的大融合.......这正如一位消费者所说的一样:"商品宣传发展到今天,如果真正的品牌和真正产品不能在电影和电视里占有一席之地,那倒反而让人奇怪了.它们是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为甚么不能成为媒体的一部分呢?"

星巴克的植入式营销:

当今天星巴克咖啡短短几年间成长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在你的记忆里你可曾看到过它的广告?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部经典的电影吧,《电子情书》《男人百分百》和《荒岛余生》,你有没有发现星巴克的影子?由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和梅格瑞恩 (Meg Ryan)主演的《电子情书》You Have Mail,星巴克在Tom Hanks和Meg Ryan的爱情故事中频频闪现。其中浪漫的女主角每天清晨自信地走在纽约上西区的街头,总会先至星巴克咖啡店外带一杯咖啡,品牌的形象、个性,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已经成为女主人公角色演绎的道具,同时影片中剧情、女主角的形象、气质,又在不断地强化着这些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星巴克没有作过电视广告,就象《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见美国总统最美的几件事之一是可以足喝‘彭泉’牌饮料。”一样。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其实就是最好的广告词:"只要花2.95美元,你就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咖啡。"梅格瑞恩 (Meg Ryan)饰演的凯莉在电影中关于星巴克有这样的评价,她在给汤姆汉克斯(Tom Hanks)饰演的乔的邮件里说:咖啡店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那个三心二意的人做个选择买一杯咖啡,只要花2元9角5分,这些无所适从的人就能找到自信,或者说没有自信的人在这里不止买到咖啡还买到自信。日后星巴克因为这部电影名声大燥。在电影《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里,梅尔.吉布森就是在Starbuck's里第一次成功地实践了他的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