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物理公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郭巍青
简单来说,就是把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财政和个人命运紧紧挂钩。沿用这种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三公支出是对公务员的激励,特别是对中下层公务员的激励。这是因为,地区或者单位获得的财政激励是整体性的,如何分解成为对于个人的激励?这需要通道或平台。由于名义工资不算高,加薪机制不完善,并有很多政治上和财政上的掣肘,于是,与级别相联系的公务消费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在三公当中,公车与公费出国是有价值的物品和相对稀缺的机会,因此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激励与福利。
由此可以明白,向社会公开三公支出并接受监督,是有积极意义的制度进步。但仅仅公开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没有替代的激励模式,三公支出便不会取消,甚至都不会压缩。高层决策者也许在这些激励上已经能够比较超脱,但与此同时,仍然必须动员底下的人积极去做事,手中便不能没有激励措施。
那么寻求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在哪里?我们知道,无数公务员在各种培训和出国机会中学习了先进的“新公共管理”。什么叫“新公共管理”?就是大幅压缩政府职能,将这些职能外包给市场部门、半市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通过后者的作用,寻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效率。这就需要有一个广泛发展的市场和社会。而一个相对精简的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应更容易建立正规化的激励机制,即相对丰裕的工资与福利;也更容易以专业性表现赢得社会地位。这样的改革当然并不容易,但是参考理论和参考经验都是有的,主要看我们搞不搞。
三公支出无关对公务员的激励
郑渝川
郭教授所说的在中层及以下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得到三公消费的激励,只存在于珠三角、长三角及内地少数富裕城市,不是常态,不具广泛性。
况且,既然要解读支撑中国经济飞速发展30多年的公务员高效率,肯定不能以今天一个时段、一些地区的公务员个例为全部的理由来源。公务员与三公消费的密切关系,是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和可支配资源提高、行政体制改革停滞不前几点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政府很穷、无从报销三公消费的时代和地区,还是有官员(公务员)体现出郭教授所说的高效率。这是因为,公务员得到的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尽管不足,但与同时期本地多数社会人群相比,是至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郭教授无意间忽略了三公消费的一般规律。无论是公务员本人享受的公车、公款吃喝还是公费出国待遇,还是其亲属、朋友、利益人士间接的“沾光”的,都呈现出级别、所在地区和部门财力水平等分野。级别越高、权力越重、本地区本部门越有钱的公务员,得到的三公消费待遇越丰厚。
而基层科员、“清水衙门”的工作人员、贫困地区公务员,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不仅很难得到三公消费待遇,而且还成为近年来各种改革、不断强化的监督制约规则进一步限制的唯一对象。即便在同一单位,人们常常看到的是,普通工作人员只能沾点几百元节庆福利、工作日通勤车的“三公”待遇,豪车、酒宴、出国等,只有班子成员才能屡屡以各种理由享用。
一、选择题1. 对于ρ=m/V,小明对它的理解如下,其中正确的认识是 ( )A.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B.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C.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D.以上认识都正确2.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所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 ) 图2A. AB和EF段 B. AB和DE段 C. BC和EF段 D. BC和DE段3. 如图6所示,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图6A..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 B.上、下压强不等,浮力相等 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4. 下列各现象中,都与大气压有关的一组是( )A.高度计、潜水服、宇航太空服B.气球升入高空易破、茶壶盖上开小孔、风吹地上的水变干C.装酒精的瓶子要盖紧、高山上人感觉到胸闷 、抽水机抽水D.钢笔吸水、用塑料管吸饮料、塑料挂钩能吸在墙上5.两艘船并排前进,它们在航行的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的碰在一起,产生使船靠拢的压力的原因在于 ( )A.两船之间的水流流速较小,压强较小;船外侧水流流速较大,压强较大B.两船之间的水流流速较大,压强较小;船外侧水流流速较小,压强较大C.两船之间的水流流速较小,压强较大;船外侧水流流速较大,压强较小D.两船之间的水流流速较大,压强较大;船外侧水流流速较小,压强较大6.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7.学习了惯性知识后,小明有了如下认识,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时惯性比静止时惯性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C地球上的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D自由下落的物体没有惯性8.锯木头的锯子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 (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 B.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了 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9.如图5所示,重2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 ()A.6N B.12N C.0N D. 无法确定 图5 10.下列实例中,采用增大压强方法的实例是( )A滑雪时,在脚上穿滑雪板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一端被削尖C铁路的铁轨铺在枕木上 D推 土机上宽而平的履带
图611.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A和B,A管内装水,B管内装煤油,两管内的液体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6所示,若A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1,B管底部所受煤油的压强为P2 (已知ρ水>ρ煤油),则( )A.ρ1=ρ2 B. ρ1<ρ2 C. ρ1>ρ2 D.无法判断1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图713.某同学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槽中,如图示。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拌,直至食盐在水中有剩余。问在下列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像中,符合实际情况的图是( ) 14、有甲、乙两杯不同的液体,把一个鸡蛋放人甲杯中下沉,放人乙杯中漂浮,那么鸡蛋在杯中所受的浮力F甲与F乙的关系是( ) A.F甲大于F乙 。 B.F甲等于F乙。 C,F甲小于F乙。是 D·无法比较15、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帕斯卡水桶实验 C.奥斯特实验 D.筷子提米实验16、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水被太阳晒热 B.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C.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里,铁块温度降低17、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为80%,乙的机械效率是60%测(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做的功多B、甲、乙相比较,甲机器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大C.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用的时间短D.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功18、某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则该物体( ) A.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一定不变 B.动能可能改变,机械能一定不变 C.动能可能改变,机械能可能改变 D.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19、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是模型法B、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科学家却能利用噪声来除草,这是缺点利用法C、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维法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换元法二、不定项选择题2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C的冰内能为零 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升高21、把剪去尾部做成筒状的牙膏皮放人水杯里牙膏皮漂浮在水面;把此牙膏皮卷成团放在水杯里,它沉在水底,正确的说法是( ) A.牙膏皮所受重力不变 B.牙膏皮漂浮时所受浮力比它沉底时所受浮力大 C.牙膏皮沉底时所受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牙膏皮沉底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比漂浮时小22、如图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受的压强是200PaB、b所受的压强是200PaC、a点所受的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之比是1:4D、b点所受的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之比是4:523、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 二、填空题。1、如图2所示,某人用200N的力,以0.2m/S的速度拉绳子,使物体 匀速上升lm,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是 W,有用功是 (绳、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2.如图13所示,用力将塑料挂钩的吸盘压在光华的墙面上,排出里面的空气,吸盘才会紧贴在墙面上,这是因为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a,它能支持 高的水银柱。若某人的身体表面积约为2.5m2,则大气在人体表产生的压力大约为 N。
3.如图14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选填“大于”或“小于”)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4.在建立压强概念时,有同学做了如图22所示的“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实验。(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2)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3)根据(1)、(2)的结果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图22 5.鱼肚内有鳔,即鱼泡,当鱼上浮时,鱼漂内充满空气时,鱼排开水的体积变 ,鱼受到的浮力变 ,当浮力 鱼所受的重力时,鱼就上浮。6.如图9所示,人体前臂可以看作是 杠杆,当曲肘将重物举起时,阻力臂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1.如图12所示,在图中画出放在斜面上物体A所受的重力,物体A 对斜面压力.2.请画出图13中老虎钳的力臂的大小.3、.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1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画出最省力一种绕法。.
图12 图13 图14 四、实验题。1、.如图18所示,是小名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示意图,使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圆柱形金属块,让金属块从空中缓慢浸没入水中,表中h表示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 测力计示数/N54.54.03.53.02.52.52.52.52.50深度h/cm012345678910(1)分析上表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于液体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g=10N/kg) 图18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金属块的横截面积和密度大小分别为和.(3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 F∕N F∕N 0 h∕cm 0 h∕cm A B F∕N F∕N 0 h∕cm 0 h∕cm C D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9.8N,如果物体露出水面体积是总体积的2/5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9.6N,求该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2、、李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先测量出容器中水深为20cm,然后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长方体物块缓慢地浸入水中(完全浸没时水不会溢出)。实验过程中,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测量出对应情况下容器中水的深度h,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8F/N1.51.41.31.21.11.01.01.0h/cm20.020.521.021.522.022.522.5 h22.5 (g取10N/kg,ρ水=1.0×103kg/m3)⑴在物块未浸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多少?⑵在物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⑶分析表中数据变化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某建筑工地为了搬运建材,采用的滑轮组示意图如图9所示。钢丝绳的拉力F由电动机提供。此滑轮组在30s内将质量为450kg的建材匀速提升了6m,拉力F所做的功为36000J,不计绳重和轴摩擦,g取10N/kg。试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钢丝绳移动的速度。(3)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是什么?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000N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625N,,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25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摩擦和绳重)。1、重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大?2、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350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大?机械效率是多大?
关键词:板式曝气器、盘式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莆田市某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规模8.0万m3/d。污水处理采用A2/O微孔曝气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后排放。生物池设计平面尺寸为131.45m×41.3m,设计水深7米,拟采用鼓风空气扩散曝气方式。结合建设部门意见,就目前常用的板式、盘式和管式曝气器从多方面比较,进而选择本工程曝气器形式。
二、曝气器工作简析
曝气方式分为平面曝气和曲面曝气两类,因此,曝气器也分为两大类。采用平面曝气方式的曝气器有盘式和板式,采用曲面曝气方式的曝气器主要为管式。管式、板式和盘式曝气器工作示意图:
管式曝气器示意图
板式曝气器示意图
盘式曝气器示意图
根据上图不难发现,对于采用平面曝气的盘式和板式曝气器,无论曝气量大小如何,整个曝气膜表面都有气泡逸出,气泡尺寸稳定而均匀,且气泡垂直向上,不会发生相互结合现象。而对于采用曲面曝气的管式曝气器,当曝气量较小时,只有圆管上表面曝气;当曝气量增加到最大时,圆管底部也开始曝气,但底部气泡在沿圆面上升过程中将相互结合,形成较大气泡,不利于水体溶解和吸收。
由于管式曝气器结构的局限,导致曝气器的核心——薄膜长期受力不均,因此,其上表面的薄膜总是提前老化,这也是管式曝气器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盘式和板式曝气器短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盘式曝气器的服务面积相对管式曝气器和板式曝气器较小,对于相同规模污水处理项目,其使用数量大,备品备件多,且更换和维修量均较大。以本工程为例,若采用盘式曝气器:需260型盘式曝气器共11424套,单个曝气器工作气量为2.5Nm3/h;采用管式曝气器,需Φ70-1000 管式曝气器共4896套,单个曝气器工作气量为5.7Nm3/h;采用板式曝气器,需650型板式曝气器共4032套,单个曝气器工作气量为7.0Nm3/h。
三、工程投资
结合本工程生物池池型,以 Φ70型管式曝气器、260型盘式曝气器和 650型板式曝气器为例,进行如下投资分析比较。
曝气系统的一次性投资,通过计算,比较得出:
260型盘式曝气器 (投资约179.8万元)> 650型板式曝气器(投资约147.6万元) ≈ Φ70型管式曝气器(投资约146.9万元)
因为盘式曝气器薄膜面积较小,单个曝气器的通气量也偏少,因此整个系统所需曝气器的数量较多,同时管路的数量也大于板式曝气器和管式曝气器,管路系统的投资在整个系统投资中占有比例相对较大。这一点在选用越小薄膜面积的曝气器时越突出,最终导致总投资偏大,经济性较差。而板式曝气器虽然管路的数量管式曝气器略多,但曝气器的使用数量比管式曝气器少,总体投资两者基本持平。
此外,根据相关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对于水质较好,水深较浅的好氧池,选用小尺寸的曝气器较为适合,而对于水质较差,需氧量较高且水深较深的好氧池,则选用较大尺寸的曝气器在保障优良效果的同时更为经济。
四、鼓风机能耗及运行费用
1、鼓风机的能耗与曝气系统的压力的关系
W(能耗)=α×P(系统总压力)
α为系数,定值。
P=P1-P2+P3+P4
其中:P1为水深;P2为安装高度;P3为管路损失;P4为曝气器压力:
鼓风机的能耗与曝气系统的压力成正比。以 本工程7m水深的曝气系统为例,运行初期,由于板式曝气器与盘式曝气器阻力损失基本持平,而管式曝气器略高,所以板式曝气系统和盘式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差不多,较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3%的运行费用;系统运行 3年后,由于板式结构的曝气器薄膜老化程度低于盘式结构的曝气器,而管式曝气器老化程度最高,所以板式曝气系统比盘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2%的运行费用,比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4%的运行费用;而系统运行 5年后,板式曝气系统比盘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4%的运行费用,比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6%的运行费用。
通过分析,三者的鼓风机运行费用比较为:Φ70型管式曝气器 > 260型盘式曝气器 > 650型板式曝气器
2、鼓风机的能耗与曝气系统的标准氧转移能力的关系
W(能耗)=β×Q(系统鼓风量)
β为系数,定值。
Q=SOR/(0.3×SOTE)
其中,SOR为标准需氧量,定值 SOTE为标准氧转移率,它可以表示为:标准氧转移能力×γ,γ为定值
由此可得出能耗与标准氧转移能力成反比,即氧转移能力越大能耗越小。
同样以 7m水深的曝气系统为例,运行初期,板式曝气系统与盘式曝气系统的氧转移能力没有太大的差别,管式曝气系统的氧转移能力略低,所以板式曝气系统和盘式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差不多,较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2.5%的运行费用;系统运行 3年后,由于板式结构的曝气器薄膜老化程度低于盘式结构和管式结构的曝气器,因此,板式曝气系统在长期使用条件下仍可保持较高的氧转移能力,其所需的空气量较低,从而降低了鼓风机能耗,所以板式曝气系统比盘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2%的运行费用,比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3%的运行费用;而系统运行 5年后,板式曝气系统比盘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4%的运行费用,比管式曝气系统可节省约 6%的能运行费用。
五、系统维护
由于盘式曝气器的服务面积最小,单个曝气器的通气量也偏少,对于同一个污水处理项目,板式曝气器和管式曝气器的使用量均要少于盘式曝气器的使用量,而且其配套的管路系统也要少于选用盘式曝气器,因此,板式曝气系统和管式曝气系统的维护保养费用均要少于盘式曝气系统。
六、曝气器的选择
通过对管式、盘式、板式三种常用曝气器在工作原理、工程投资、鼓风机能耗及运行费用、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比较,板式曝气器具有优良节能、维护少,运行效果良好等优点,其综合实用性更佳,适合本工程污水处理厂使用,故设计采用板式曝气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三物理;教学质量;路径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讲究逻辑性和严密性的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对于青少年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将初中物理课程看作是整个物理学习中的启蒙阶段,那初三阶段则是对这个启蒙阶段的总结和拔高,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对启蒙效果以及后续更高阶段的物理学习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初三阶段的物理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物理教学路径,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给初三学生提供学习物理的动力,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以及实验验证,具备很强的操作性,所以物理教学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组织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大量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概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时,经常会碰到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的问题,例如几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倒入相等质量的同种液体且均未溢出,要求对这些容器的底面承受压力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对此,很多学生可能会陷入重力与压力相等的误区。此时,不妨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实验可以采用一个开口可调节大小的塑料容器、一个天平和一定量的水,只要将装有一定量水的塑料容器放在天平上面,分别将塑料容器调整为开口小底面积大、开口和底面积一样大以及开口大底面积小三种模式(底面积始终保持不变),通过对天平示数大小的观察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其次,在初三物理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时,学生通常对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因为这种能量转化是我们不能直接看见的,属于一种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将机械能转化过程进行分步演示,这样就弥补了真实模型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夯实基础,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同化顺应过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时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的前提。
1.梳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体系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三物理教学,尤其物理总复习教学时,要对基础知识特别重视。实际工作中,物理教师可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梳理,并通过将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纵横拓展,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公式以及实验操作流程做到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初三物理的力学部分后(即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构建如图1的关系图,这样的图式为学生展现了力学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生对力学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刻,利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呈现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对物理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表达,以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还应传授学生一些组织物理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认知结构,从而使他们对知识间的本质性关联有一个清晰的掌握,这不仅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依据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2所示,以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为例,我们可以采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结构化的物理知识,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更加的清晰,物理概念与原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且使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容达到了概念化、系统化的理解。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三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一种独立探究的情境,以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目的。物理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并根据所教班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物理问题情境,才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也只有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并与原有认知发生矛盾,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和分析,进而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可以在实验前先提出以下问题:①实验中的杠杆两端的可调螺母有什么作用?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边演示边提问:①如果发现杠杆右端下倾,说明什么原因?②应该怎么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实验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实验中没考虑杠杆本身的重量?②有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得出这个结论的?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逻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透过实验表面现象看待物理本质规律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拓宽物理学习思路,培养科学思想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过程本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物理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灌输。
相较于物理知识,科学方法本身更具有“隐性”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揭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且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的认知结构下能够较快地获取新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只有根据初三阶段的物理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路径,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威.初三物理教学中出现大批学困生的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 (18) :79-80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个小男孩从身边经过,大声背出这两句诗。我看着他的背影想,他真的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我是彻底明白了——
一开始就不喜欢物理。上课的时候想,不就比数学多几个公式吗?回头就补上。于是,一心以为可以自学成才的我,一碰到物理课就去找周公下棋。这样一晃一学期。期末一下就拿了个60分,当时看着分数悔恨,痛下决心以后要认真听课,把成绩敢上去。
听不懂。我皱眉抱怨。往桌上一趴,又开始睡觉,嗯,还是睡觉舒服……
下次一定认真听课,下次一定认真听课……每次认真说,可一到上课还是没心情去听。没事,时间不还早吗?慢慢来。结果学期末,仍没长进。
初三下学期,离中考剩4个月,是真的意识到时间不多了,不学不行了,老师说,只要认真,还来得急。真的下决心了,于是借复习的机会,从头开始。强迫自己听了几节课,才发现物理其实并不难,大呼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初三第一次模拟考拿了80分,不高,但我已经进步了!
一、激发实验兴趣
上新课时老师们忙于物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没有产生兴趣,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兴趣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讲物理学家的发明故事,奥斯特,法拉第,牛顿,阿基米德等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找寻快乐,锻炼意志,和掌握知识的诀窍,通过动手,动脑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
二、重视抽象复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向复习物理的概念,公式,单位一样,以学生看书,看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示展开讨论,要做到对实验用到的仪器知其名称,懂其用途,通其规则,对实验课题做简单的流程图,含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再进行概括,归纳,总结,以达到既省时又能掌握知识的目的。
(1)演示实验复习。首先指导学生搞清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实验的发生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并由此能推出的结论,在具体的演示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又要不断将学生可能要犯的错误如实验步骤的先后,器材的正确使用等进行讲解,要彻底将实验中极易发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学生实验复习。首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指导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所学器材的名称,用途。其次,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步骤以及表格,绘制实验图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和评估,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再次,指导学生回顾,分析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或曾出现的错误,最后,在实验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假设,再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将各组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并对新问题作集体分析判断。这样通过集思广益,学生既相互取长补短,又锻炼了团队意志。
三、专题复习演示为主
在初三复习阶段,由于课时、器材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也根本做不到让学生自己去再重做一遍实验,面对有些既复杂又重要的实验,老师专题演示和讲解就必要了。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充分发掘网络教育资源中的视频、动画对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学生的印象同样会很深刻。另一方面,老师可通过合理整合复习内容,将相近实验归类演示,这样,既可节约搬动器材的时间,也可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
四、重做实验经历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近几年中考对物理实验考试的内容,对声、光、力、热、电各个部分的实验题进行分类,专题演练,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实验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加深印象,培养能力,获得成功。
五、专题测试查漏补缺
每个专题复习结束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小测试,指导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解剖,让学生再一次升华自己的理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以“以单导学”,以2~3个活动将课堂串联成一根充满生机的线.活动单的设计的目的使学生自己借助于活动单中的活动设计,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巩固反馈,了解自己本节课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一份优秀的活动单设计对复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偕同我校的物理组同仁,谈谈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初三物理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摸清学情,忌浑水摸鱼
在每一届的初三学生新课刚刚结束之时,我们会组织初三学生进行上一年南通市中考真题的测试,力争真实了解学生在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形成纸质文本,便于及时对照查看.
考试结束后立即召开初三物理教师的备课组会议,会议上首先大家对初中物理课本上每一章节知识点近三年南通市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比重、形式及在下一年中考试题中可能出现的形式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然后确定每一章节的主备人,主备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习活动单及习题的设计,并交由备课组长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印制给每一位初三物理教师,结合笔者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有针对性.
如针对2014年南通市中考试题第30题,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不少学生对于纯字母的表达式推导出现不适应,错误率极高,我们采取了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数学方法的指导,在相应章节渗透此类试题的训练,实践证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源于教材,忌重复新课
初三复习课,是在结束初三新课教学任务后,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复习.由于学习间隔的时间较长,初二上学期学的内容已经两年了,根据艾宾皓斯的遗忘规律的理论:未经复习强化的知识更容易遗忘.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前后的章节的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大,尤其是光学部分的作图、实验,压强与浮力等.所以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基本学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的复习,源于教材.但复习课,由于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不能把复习课上缩微版的新授课,不拘泥于某一章或每一节内容,注重前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渗透.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复习《欧姆定律》实验时,除了复习“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之外,将“伏安法测定值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等相关实验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注意点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全面复习,忌主次不分
复习课,尤其是一轮基础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覆盖率要高,但不是指没有重点,平均用力.对于初中物理中重点知识,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等知识要进行重点复习,在课时分配上给予倾斜.而对于声现象、分子和原子、电磁波、能源等非重点知识,偏重于学生记忆为主的,可以让学生自主复习后进行测试.
在复习第八章《从粒子到宇宙》、第十六章《电磁联系》这些章节时,我们采取了如下的策略:首先将1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中间 15分钟间课堂检测,后10分钟时间公布正确答案,针对错误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5分钟,教师进行点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
4强调小组合作,忌流于形式
“活动单导学”的精髓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实现了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兵带兵,兵帮兵”.由于少数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在小组合作时容易失控,而流于形式,看似在热烈讨论,其实无实质内容.这就在于教师要要在小组间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课堂管理.切实了解小组合作交流的程度,促进小组合作确有实效.在小组内交流发言时采用轮流发言,尽可能安排后进生多发言,既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敢于发言勇气,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在巩固反馈的环节中,防止后进生只关心试题的答案,将小组讨论变为抄写别人答案的过程,教师要求组长让他们说出答案的来龙去脉.
1中考命题的重要性
升中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也是各地教学质量的检测性考试,同时还是高中教育入学的选拔性考试,其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升学的依据,又是各级教育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这就决定了中考的重要性.可以说中考是在考学生的同时考教师,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考出好成绩.好的考试成绩除了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关之外,还与中考试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一年的中考试题往往成为下一年的教学参考.大家知道,虽然有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但在任课教师心中,上一年或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查的重点难点等就成了今年的教学方向、考查学生的方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以这些试题作为“参照物”,力争让学生学会类似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升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非常关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对试题的关注还高过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因为他们觉得中考试题是最为直接、最有针对性,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无意地用今年的试题去“推演”明年的中考试题,包括试题的题型、考题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试题的难易程度等等.并且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今年中考试题所涉及内容若课本上没有,那么下一届初三一定要补上.还有,往届的中考试题往往成为本届或下届学生的练习题.
上一年的中考试题往往还成为下一年的命题参考.命题老师在命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参考上一年考题,受到上一年考题的影响.
总之,升学要考试,成绩要评价,试题就重要.教学跟着评价走,评价跟着分数走,分数跟着试题走,试题跟着命题人走.因此中考命题非常重要.
2中考命题的依据
在中学教学中,作为教学标准的有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这三者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那么中考命题到底以哪个为依据呢?首先来看一下三者的定位,就可以看出中考命题的依据.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材是教育出版部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我们用来教学的参考书,有一定资质的机构都可以出版教材,目前全国有多个版本的教材在使用.针对中考,每个省都会制订《初中生学业考试大纲》,《初中生学业考试大纲》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备考及进行试题评价的依据,似乎是各地对课程标准理解实施的“具体版”.
大家知道,各地编制教材的、制订考试大纲的、中考命题的人肯定不是制订课程标准的人,这些人在从事相关工作时,都是建立在其本人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或多或少会有偏差.各地命题人肯定也不是各省制订考试大纲的人,这些人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或多或少也有偏差,因此,从课程标准到考试大纲再到中考题,偏差就大了.即使是编制课程标准的人来命题,也不能保证所出的题完全符合课程标准.
由上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题三者范围的关系应该是考纲应该涵盖在课标之内,考题应该涵盖在考纲之内.故中考命题的依据应该要回归到课程标准上.
3中考试题的难度控制
有老师认为:中考试题难一点、简单点无所谓,反正学生都会考出一个成绩来,无非是题目难一点,分数就低一点;题目简单点,分数就高一点.因此命题时,没有难度控制的想法,想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结果是题目越来越难,学生分数越来越低,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中考试题一定要进行难度控制.
3.1从物理课程和升中考试的性质去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指出:初中学业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升中考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升中考试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应该属于学业检测性质的考试,不能像高考那样作为选拔性考试或甄别考试.
有人认为中考试题太容易,大家的分数都很高,不能分辨出好学生,不利于高中的录取,题目出难一些就容易分辨出好中差学生,高中学校录取就很容易.其实,试题适当容易一些还是可以将学生分开的,一个科目有些差异,中考几个科目的总分差异就大了.再者,高中录取区分学生的目的无非是重点学校想把分数高的学生一网打尽,适当留点有潜力的学生到普通学校不是更好吗?
3.2从课时计划去分析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时计划,三年制初中,初二物理每周安排二课时,初三物理每周安排三课时,按每学年四十周(减去节假日、学校运动会、期末考试等等,满打满算上课时间只有三十六周)计算,初二每学期三十六节课,初三每学期五十四节课.新的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安排有六章二十六节,八年级下册安排有六章二十节,九年级全一册安排有十章三十九节,初三下学期还得留时间总复习.大家算一算,基本上每节课时完成一节的教材内容(还有一些内容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表面上看是可以完成教学进度.
按一节课时学好一节教材的新课教学进度开展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基础层次的东西,并且还是建立在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努力学习、每个学生智力都不错的理想状态的基础上.中考试题过难,为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迫使教师提高平时的教学要求,相应地增大了平时教学的深度.想挖深一些、拓展一下就需要另加课时,从哪另加课时?没有教学时间哪来的教学深度和难度.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差,有时一节课就讲一个题还有好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又影响了教学进度.
3.3从试题过难带来的后果去分析
初中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看问题很片面,对成绩好坏的理解就是分数的高低,分数高就是成绩好,没有相对的概念.例如某次考试物理得60分,化学得75分,他就认为化学成绩好,其实有可能物理60分全班排15位(题目难),化学75分全班排30位(题目容易).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考试分数影响很大,考试分数高,学习就有兴趣和积极性,考试分数低,学习就没有兴趣和积极性.若某学科人为制造难题,带来学生成绩分数低,一次一次的低分,一次一次的挫折,挫折令他都没有激情,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就认为物理难学,也就慢慢没有兴趣去学了,以致不想学习这个学科,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要升学才去应付.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能超过学生当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命题太难,让学生有得高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有人认为升学成绩(分数)看相对值,题目难易对升学录取没有影响.但是学生不会这么看,反正他认为自己物理分数低于化学,就是物理没有化学学得好.学生初中物理成绩和学习兴趣,不仅影响着他们升学考试的成绩高低,影响着他们进入什么样的高级中学,还对他们高中的学习产生影响,最直接就是文理分科选择,许多学生就是认为物理难学而选择了文科(如近年广东高考文理科考生数相当).如果我们的物理教学,学到最后让学生没有兴趣,不想学物理,那才是物理教学的悲哀.这大概也是各级考试物理试题偏难的原因之一吧.
3.4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去分析
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产生的原因:作业功课量大、不能完成,成绩不理想.中考试题难度大,教师教学要求就高,作业功课量就大,试题一难,考试成绩(分数)自然就差.
有人认为: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生的实际基础与所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差距过大就有压力,意思是指学生实际水平较低,而所定的目标较高,只要降低目标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表面上来看很有道理,细细想来很有问题,关键是学生很难准确确定自己的实际目标.学生从小到大,家长、学校都强调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想把自己的小孩、学生培养成才,今后做“人上人”,每位家长谁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小孩笨,老师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学生差,要求低一点就算了.
以前大家都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不然,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若每次考试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挫折,学生就会被“折磨”得没有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劲头了,也就放弃这个学科的学习了.
3.5中考试题的难度控制
要控制试题难度,首先得了解试题难在什么地方.试题的难体现在如下方面:(1)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把“了解”的内容上升到“理解”;(2)一个试题里的知识密度大、含量大,要求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知识;(3)题目情景古怪,转弯抹角,灵活性强,“陷阱”较多;(4)牵涉到多学科、多方面的内容;(5)试题内容学生未学.要把试题难度控制好,就要求不超标超纲,题目要简洁直白,“明明白白我的心”,命题人心中要有70%以上的考生.
综上所述,中考试题难度要控制,不能太难.若太难,不仅影响本届学生,还对今后多届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所在市全市中考平均分才55分,有一题全市3.3万人考试,只有一百多人能得分,这样的试题肯定属于偏难,有的期末考试,全市平均分才50分,高分学生当然有,但很多学生三四十分.以样本的平均分为例,笔者觉得70分才合理.
4举例分析
某地中考试题:如图1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不计重力的滑轮C、D,长方体物块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块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块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ON=1∶2.已知物块A的密度为1.5×103 kg/m3,底面积为0.04 m2,高1 m ,物块B的重力为100 N.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1)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2)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物块A所受的拉力大小;(3)若水位发生变化,当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时,求 物块A浸入水中的深度.
下面,我们逐步分析此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第一小题:直接运用液体压强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出来.
第二小题:先求物体A的体积,再分别运用密度公式算出质量、重力公式算出重力、浮力计算公式算出浮力,然后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算出拉力.
第三小题:从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出发,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确定物体B对杠杆的向下拉力为45 N;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M点的拉力90 N;运用滑轮组规律计算出滑轮组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360 N;运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规律确定出物体A受到向上的浮力为240 N,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出物体A的排水体积,最后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
本题涉及的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2.2.9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2.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 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是平时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初三物理电学知识复习首先必须从教材出发,夯实基础。纵观中考内容,多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重点考查的知识不少源于课本,而且有很多试题直接来源于课本或仅稍加变动。因此,复习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回归教科书,以教材作为复习的主战场。重视基础内容的复习和坚持以教材为主是等同的,那种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借助题海战术来提高复习效率的做法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我们要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对例题、习题不仅要掌握它们规范化的解题方法,还要认真思考它们反映了大纲中的哪些概念、规律。用好课本的例题、习题是废止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因此,在复习中应高度重视课本,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给课本上的旧题换个新貌,从课本上的旧知识中找出点新内涵,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 中考大纲是考试命题的准绳,它直接左右了复习的脉络和方向。电学复习需要领会并吃透大纲对各电学知识点的要求与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依据大纲,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才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效益。但考虑到中考电学命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能力。在复习中必须把落实大纲要求和充分发展学生的智能高度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要重视对基本电学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习惯让学生自己先将公式和概念背下来,再就几个注意事项讲解一下,然后就开始用大量的习题来进行训练,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解释,不如让他们多做习题,通过习题让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殊不知,在这种以练代讲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电学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有的甚至只是死记硬背。课堂上当时可能还能勉强应付,但是时间一长或遇到相近的几个电学概念时,就会因为概念不清而导致反复出错。概念的教学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相联系、与生活相联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复习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讲明物理的真谛,灌输学习物理的正确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总之,电学概念的复习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重视的课题,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文科方式,或以练代讲的数学方式,而须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概念复习的效益。
四、 重视对物理实验的复习。电学实验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几乎年年考,更是常考常新。但从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看,电学实验题得分率不高,往往低于全卷的物理平均得分率,实验题成了拉开分数档次的薄弱环节,所以考前要重视对物理实验的复习。首先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这些都是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实验的基础部分,务必要熟练掌握。其次,实验复习的重点是课本中的分组实验,要领会每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及要点,有条件最好再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高低往往与学生物理知识、思想、方法的储备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必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在中考前有限的复习时间里,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电学实验都重做一遍,但对基本实验、重点实验,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五、 电学中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因此已经成为了历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电学的计算与其他物理计算一样,要在充分理解题意、分析给定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物理公式层层演算来完成。但是,又
与速度、密度、浮力等其他知识点有所不同,电学的计算往往涉及到更多的公式、出现更多一题多解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完全定死的模式可以依据。这种特点令一些学生感到棘手,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应具备更强的条理性,并鼓励学生对解题进行挑战,多方面充分思考解题的可能性。
初中物理大纲要求,电路计算只要求做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计算。在中考电学计算题中往往会增加一个鉴别电路的分析过程。一般出现电路变化的情况有两种类型,分别形成新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1、某些开关的断开与闭合;2、滑动变阻器划片位置的改变。电路计算既是电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掌握方法很重要,理顺思路是关键。要想有成效地进行电路计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或分解图)。
1. 根据题中的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找出物理量间的同时性及对应关系,运用物理定律、规律,列出等式或方程。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出结果。
3. 对解出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