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教育探索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探索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探索论文

第1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学工作研究探索

东方出现了四小龙,中华在崛起,我们国家的地位在提升,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存在道德滑坡……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之林逐渐下降。

我国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提高靠的是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我们学校一向重视德育教育的建设工作。在对德育概念的完整科学认识基础上,立足于德育教学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一、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是丰富的校园文化。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晨读朗诵《弟子规》,让学生熟悉为人处事的礼仪与规范;温馨的校园环境,教学楼中到处鲜花簇拥,让学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宿舍的军事化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磨砺他们的耐性……

其次,制作《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德育课件。课件集故事、图片、音乐、诗歌于一体,教师的精彩演讲,声情并茂,让许多学生都因感动而流下热泪。学生的心灵被洗涮、被震撼,有的学生到下课还无法从那种激动中自拔,跑出去藏到角落独自哭泣,课后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是,从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知道了人活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养;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我生命……”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班每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班级的一些现象,开展主题班会,学校高度重视,每班活动都要邀请领导和老师参加,营造气氛,让学生以演讲、演小品、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反映活动的主体思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开展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并结合动画故事回答《弟子规》中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系列“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从中体验成就感;组织大型诵读《弟子规》方队,大型表演《太极扇》方队,学生身着传统服装,演艺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魄力;开展“我的班级我装扮”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装扮自己的教室,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感。

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争做文明学生,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习努力,身心健康。

二、德育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现代职业发展呈现出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社会需要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面向社会的需要,我校的德育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德育教材,一部分是《弟子规》。我们的德育教学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平铺直述的讲授,而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首先,德育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案例链接:请学生上讲台诵读,并做一分钟的案例分析,然后全体同学给该学生掌声鼓励。通过这种形式可使每位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提高,胆识得到锻炼,有的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非常害怕,可经过几次锻炼就很自然了,快速的案例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关于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议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陈述小组的观点,各小组可相互点评,也可由教师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其中学会了合作;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课后每人准备格言,并选几位学生准备关于成材的演讲稿,教师提前准备学生的座位号或姓名,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就互赠格言,将自己的格言含义讲解给全体同学听,并给对方送一句衷心的祝福;几位演讲的学生分别上讲台演讲,这样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学采取了教师讲解字、词、句、段篇并结合古今社会的不同,进行古今礼仪与规范的对比探讨;然后让学生演绎《弟子规》,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以达到学《弟子规》、做《弟子规》的教学目的。学习《弟子规》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入则孝”一节后,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体会,有一位同学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可是我却从来没做到过,以前跟父母说话总是不耐烦,大呼小叫不以为然,现在通过学习我感到很内疚,我知道了为人父母之不易,知道自己错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有很多学生都感悟到以后的生活中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位学生说:学习了“谨”中‘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感到惭愧,我曾就是借了人家的钱物就不及时还别人,总觉得无所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借不还会给借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失信于人,让自己没有了诚信,人格会出现瑕疵,以后我一定会重视这一问题。他说到做到,把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超级秘书网

第2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一、语文活动课程原则探索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知识吸收、消化、输出、运用、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并非是为了学习,最终是为了运用,为了创造。运用、创造是个体的事情。所以,活动课程强调研究“什么样活动最能促进人的发展”。人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对外部的客观世界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发展、完善人自身。我想语文活动课程就应该致力于研究:什么样的语文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是主体的操作性的活动,什么样的/:请记住我站域名/活动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2.时间空间的开放性原则

过去,一些学校大多将活动课程,移到课内,纳入课表,把学生的自愿变为强制,把主动变为被动,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活动课程管理难于超越学科课程管理模式,封闭有余,开放不足。

有学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语文活动课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等,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这必然导致学习语文不以45分钟课堂为限制了。

语文活动课程时间的安排应据其具体内容安排时间,有的内容一节课,有的内容一星期,有的内容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更长。如1999年放寒假时,我布置学生收集优秀春联,开学后我们进行整理、交流、评比,教师进行对联知识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

空间上也是如此,有的要到工厂参观访问,有的要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要到大自然中观察发现,所以空间也是开放的之,活动课教学时空的设计应该注意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不同活动内容的特殊空间和环境应该延伸到适于在合适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活动,使其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教材的本土化原则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活动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是获得经验的手段,这必然要求活动课程设计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本地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等与学生不着或多或少或紧密或松散的关系,这些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

搞语文活动课程离不开地方上一些机关企业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学生的一些经验与本土联系更加紧密,教材本土化,可以和校本课程开发联系起来。

4.学科渗透原则

学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与其他学科较好的渗透存在两个方面限制:①时间限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②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但是这些限制在活动课程中都不存在。语文活动课程更是如此,它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艺术等密切相关,在活动过程之中,学生只有将许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点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谋而合。因为学科渗透,有利于知识创新潜能的开发,学科的相互作用会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进而达到学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语文活动课程目标拟定

活动课程目标与学科课程目标不同。我们很难将一次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一具体方面,不同学生有着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这些收获既有显性的,也有某些隐性的。根据活动内容,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因此,同一项活动,可能有多种结果,而且结果表达的方式也可能是多元的。针对这种情况,对语文活动课程,我提出这样两个总目标。

1.过程目标

所谓过程目标,就是指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意志,为完成活动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等。

2.期望目标

期望目标,就是教师在组织语文活动课时期望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方面所能达到的目标。

过程目标和期望目标的提出和建立,有利于教师摒弃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陈旧观念,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课的兴趣与信心。因为在每一次的语文活动中教师看到的都是学生的进步、过程目标的逐渐达成。

三、语文活动课程设计

1.创设情境。情境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情境可分自然情境和人为情境。例如,我曾组织学生参加南京梅花节这样一个语文活动,我就先为他们准备了这样一些材料:“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简介”、“梅花节活动内容”、“梅花山风貌”、“如何品赏梅花”、“梅香似海嘉宾来”、“梅花节花絮”、“梅花节活动日程”、“‘节展经济’梅当先”、“南京梅花溯源”等。学生阅读了这些材料,活

动的兴趣大大增强,为后面的活动准备了必要的知识,学生内心有了强烈的参与欲望,这首先就为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当学生实地参加活动时,便对自然的、现实的情境有了更具体、更深刻地认识。活动非常成功。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活动任务精心选择自然情境和设计适宜的人为情境。

2.确定问题。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的主题,如“说梅唱梅抒心怀”;二是指活动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如“由新词语出现看社会发展”。问题是促进活动过程不断深化的关键因素,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不成其为活动课程意义上的活动。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主动性,问题是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或教科书上的;二是开放性,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本身的限制条件少,因而结论一般不是惟一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学科课教学中的问题受限条件多,结论一般惟一,属结构型问题。如有的学生在看电视中发现许多广告很让人厌烦,一看就知道虚假成分较多,“喝了就是不感冒”,真有这第灵验,还要研制感冒药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适时引导,及时组织了“优秀广告语收集、欣赏与创作”的活动,因为问题是主动的、是开放的,所以效果非常好。

3.激励思考。活动课教学中思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思考是事实所暗含的,而不是它所呈现的,因而它具有创造性,活动课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学生乐于思考,并且在思考的同时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知识和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感到惊讶,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杜威甚至认为,儿童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就是思维的创造性带来的快乐。第二,由于思考具有独创性,因而观念是不能传递的,“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人已知的事实”。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只是培养从“未知”到“已知”的因循者,而应培养从“未知”到“知”的创造者。因此活动课教学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样,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无论教师或学生,愈少意识到自己在那里施教或受教就愈好。

4.动手操作。一般地说,操作就是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操作的过程是指在教师实际问题,操作的过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自主活动的过程。操作有动作操作和智力操作两种,活动课中的操作多是动作操作。在活动课结构中,惟有动作操作最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因而它是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活动课中的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设计。如在“说梅唱梅抒心怀”活动中,操作方式就有采访、文艺创作、排练表演、调查研究、小论文写作等五种。

第3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试题库;教学质量

1考核体系的发展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考试制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之一,纵观中国历史,科举制度是我国进行时间最长的一种考试方式[1]。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考试的方式方法及管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最为基础的部分,制定严格、规范的考试计划则是保障教学过程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考试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我国相当高比例的高校仍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所以对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能够使考试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传统的考试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任课教师出卷、命题、改卷,通过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在考试命题、考核评价以及知识评价等环节中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或主观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我国许多高校在教育深化改革中实施了“教学分离”的考核模式。这一考试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师生的教学及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教考分离

教考分离通常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将考试的出题过程和组卷过程剥离开来,任课教师不再参与到命题、组卷的过程当中。这样考试过程和教学过程就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实施教考分离对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高校的一致认可,之所以被许多高校所采纳,是因为其具备了传统考试所没有的优越性[3]。首先,实行教考分离可避免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脱节,有利于贯彻教学大纲。其次,有利于标准、客观、公正的评分。采用教考分离考试模式后,要求命题的同时还要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这增强了评分过程中的客观标准公正,尽可能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立足实际,新疆大学(下文简称我校)经过多方论证,认为有必要对原有考试模式进行改革,逐步推行“教考分离”这一新的考试模式。积极建立全校试题库。教考分离较早在内地高校开始实施并形成了制度完善、体系健全、操作规范的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新开始实施的考试改革,必须要探索出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及操作流程。教考分离不仅仅是一种考试改革,会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完整、科学的模式去规范各个环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存在直接影响考试改革成效的危险性。因此关于教考分离改革的实施需有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4]。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各种考试的组织和安排,专门机构的存在为教考分离模式的启动以及各环节的运行和最终的评估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3建立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考核模式

试题库建设是一种综合运用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通过试题库的建设可以显著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缺点,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考试当中并取得成功的典范[5]。教学过程中利用试题库资源,进行测验,使师生注意力从名次或者分数转到了教学目标上,从而加快了高校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因此,推广、加速试题库的建设十分有意义,所以试题的建设在国内的高校普遍展开。直接购买题库具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由于不是立足在当前的教学实际现状,可能会存在与自身所处情况不太相符的问题,同时经济方面费用会比较高[6]。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以及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教务管理的系统与规范化,我校主要采用自建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模式。由教研室组织同专业教师依纲扣本的建立规范的试题库,命题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内容等,考试时从统一、标准的试题库中选题,组成符合要求的试卷,统一组织考试、评卷的考试方法。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试题库考试系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作为新疆地区最高学府、但相对比经济较发达的内地高校实施教考分离模式较晚的高校,面临着课目门类多、专业课程差异性大、管理模式初步建立经验不足、资金有限等众多问题,又加上需要民汉不同的考核方式。为了验证在试题库本身的适用性,新疆大学考试管理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试题库的建设过程、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一次调研。向疆内各个高校各学院、各学科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筛选收回了420份有效问卷。总体看来试题库的建设备受我校广大教师的关注、但也存在一些分歧,具体分析如下:

(1)在专业课程试题库建设形式方面由专业自建占53%,购买占19%,购买基础上自建占28%。数据表明,广大教师比较倾向于通过自建的方式建设试题库。

(2)关于使用题库管理平台进行组卷、命题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成试卷质量不高(要么太难、太易,试题区分度不高等)、课程试题库很难分清侧重点,使学生难以区分知识点的主次、课程试题库建设经费不足三个问题上。

(3)对于试题库建设主要意义的认识许多老师能清晰地明白试题库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命题的过程更加规范、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试题量大,能涵盖很多知识点等意义。

4试题库的建设管理与完善

4.1试题库的建设

我校启动第一批课程试题库建设以来,为了确保课程试题库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首先对课程试题库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建设要求、建设完成日期、建设标准、试题库提交的格式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学校选定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大学英语、现代汉语等百门课程进行试点。教育信息化时代、任何一款网络系统软件,对后台管理设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7]。应实现试题查询、试题分析、试题批改、试题导出等功能。这也是管理试题库系统比较核心的部分之一。我校所研发的CCTR-E题库资源及考试管理平台立足我校的实际特点,在功能上非常适合我校的特点,如安装过程方便、快捷,组卷灵活、成卷率高等特点,其特点如下:

4.1.1试题统计显示了本题库中,章节题量与分值、难度题量与分值、题型题量与分值,让用户对试题库有整体的了解。同时平台提供了试题统计的导出功能,对于实行教考分离的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将统计结果输出到word后提供给任课教师或者出卷老师,相应老师将组卷指标填充完毕后再返回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员依据出卷教师的要求组卷,这样就避免了泄题漏题事件的发生,也能更好的检测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

4.1.2组卷方式课程试题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手动组卷、自动组卷两种不同的方式,自动组卷又按照随机、按章节、按题目类型、按照难易度生成等四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选择。

4.1.3试卷管理对自动组卷生成的试卷,可以保存,需要时可以输出word文档,可以查看试卷的内容,了解以往组卷的情况。

4.1.4添加试题添加试题有两种方式,

(1)批量添加:可以快速批量添加试题,只要用户按照我们的word文档编码规范对自己的试题加上编码,就可以轻松入库;

(2)单题添加: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加试题,在选中库里原有的题型、章节内容及难度系数相应的选项内容,在下面的试题设置里就会显示出来。然后添上该题的分值编辑题目和答案。

4.1.5成绩分析这里对考试完毕后的成绩提供了分析功能。如考试成绩高低分、及格率、优良率等。

4.2试题库管理完善

首先试题库的建设与管理应有专门负责的有关部门,具体事务责任到人。我校试题库管理,课程试题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考试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在题库的更新入库则由各个学院负责教学管理的院长来负责。此外,对课程试题库的建设队伍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等。其次试题库的对外的保密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保密环节任何一个地方有疏漏,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8]。针对这一现象,建立试题库保密的规章制度。

4.3针对我校试题库建设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4.3.1题库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以及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等特点,所以要重视试题库建设的组织工作、清楚明确试题库建设过程中应需要完成哪些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首先提高全校师生对试题库建设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应不断完善试题库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力度宣传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让全校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试题库建设的工作中,宣传工作做到位后教务处可召集各专业学科负责人,学习试题库建设要求、任务,合理分工安排试题库建设的后期各项工作,好的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4.3.2试题库建设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组织、细化各项工作流程试题库的建设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同时对技术也有较高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比较复杂、庞大。因此领导进一步加强重视试题库建设的组织工作、清楚明确试题库建设过程中应需要完成哪些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进行人力物力投入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以使试题库建设工作更高效率顺利的完成。试题库的建设中试题来源是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大量硬件和软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为保证试题库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领导的认可、支持,以解决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项经费。

4.3.3试题建设过程中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拥有一个优秀的试题建设团队是建设高质量试题库的保障[9]。因此,教务处在试题库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在试题命题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求教师教学水平质量过关,可根据课程标准及大纲编制试题,参与试题库组建的教师必须是本学科的任课教师,在熟悉该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等基础上组建命题小组,批准建设的课程严格按照建设计划进行,以便提高试题质量。其次,做好试题审核工作,组建实体质量审核小组,对试题进行审核。此外,需要组建拥有一个解决试题库系统运行的各种技术的,且适合我校实情的优质试题库建设团队。

4.3.4试题库建设完成后灵活运用试题库、做好后期管理工作试题库建成后,若不予使用,那前期工作就是白费力气,是资源的浪费。因此试题库建设完成后,应立即在考试中投入使用,以便提升题库系统功能,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质量。试题库的建设是一个庞大长远的工作,以上建议只是题库建设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但除这些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认真负责的完成[10]。最后,我们还应高度重视试题库的更新完善工作,在试题库使用一个周期后,应对试题库系统做一次比较全面的维护和升级,要时刻跟进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补充试题。

[参考文献]

[1]佟鹏,安连锁,于国强.基于试题库建设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2]曹广军,王琳,赵伟.实施教考分离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

[3]李兆,沈燕.对高校教考分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4]李宏彬,李一光,高黎黎.预防医学试题库建设中的命题设计[J].科技信息,2014,(31).

[5]刘竟成,曾志军,龙芝辉,王西安,游之云.围绕“教考分离”,开展钻井工程专业课程试题库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7).

[6]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

[7]刘婷,等.教考分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科技视界,2014,(11).

[8]冯莉.高校试题库建设的探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4,(1).

第4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TRIZ理论,机械制图,教学创新

 

机械制图作为工科学生的基础课,是今后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未来就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对工科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演绎和传授,教学的结果过于注重作业和考试成绩,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面对着这一现实,制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把单纯的“讲、写、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性的把TRIZ理论中的方法创新引入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及操作要点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模式。在反复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认为新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要通过知识教学过程实现。当然这里的知识教学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轻德,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体系轻实践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等是完全不同的。其一教育论文,欲求知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开始就讲,直接传授,倾囊而出,而必须先激发动机,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其二,感知发现知识,要求基本知识点要由学生通过感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来。其三,加工论证知识,要求学生总结发现知识重点后,进一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碰撞进行加工、论证。其四,转化重构知识,要求课堂练习有层

次、可选择,鼓励一题多解式的求新求异,课后应用创新,并且重新改组充实知识结构。TRIZ理论创新的教学观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激发动机―诱导发现―加工论证―应用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点是探究式获取知识,创新性应用知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下,学生主动感知、发现、获取知识,加工转化建构知识,而非被动听讲、消极接受、机械训练的僵化灌入。

(一)激发动机,包括预习展示、确认目标、形成探究动机。教学实践已证明,学生没有预习就进入学习,往往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便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用了许多导入的材料、背景知识或进行联系密切的复习,多数学生也很难积极主动学习。为此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味传授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机械制图“组合体”这一章的教学中,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组合体的形体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多种形式的,约束条件少,富有趣味性的题目来启发学生主动创造怎么写论文。

(二)诱导发现,包括感知分析、抽象概括和合作交流。传统的讲授,往往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对于简单的事实、符号教学可以有效。但对于有来龙去脉、有丰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和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恐怕不行了。以《平面物体的截交线》一课为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教师讲解理论依据―――“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通过给出“截交线”的定义,配合模型教具进行直观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2.实施

“开放式”教学。发给学生模型,学生自行观察拿到的模型的平面,自行测量模型的尺寸,自行确定比例,自定尺寸和模型摆放方式,选择视图,开始作图,学生自行求作截交线。学生自行确定截面位置,结合实际模型,在自己的三视图上求截交线;学生自行验证理论教育论文,以自己所作的截交线,验证截交线的两个特征,或以截交线的两个特征来检验自身视图是否正确。教师作巡回指导和随时答疑。3.总结、巩固。选择视图具有代表性的作者上台将其所做的三视图、截平面和截交线展示并当众讲解。最后,教师本人或学生对照黑板上的视图,再次验证截交线的特征,巩固复习新课。这种教学方法,使用直观的研究对象(模型),学生易于接受,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定视图尺寸,自定截面,“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三)加工论证,包括归纳表达、讨论碰撞和印证加工。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已获得的认知和概念的含义,事物的特点等。这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表达,进行全班交流,引发重点讨论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问题、核心问题、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重点讲解。此时的讲解是学生急需的、高度期待的,他们急于听老师的讲解、意见以及看问题的方法、角度、技巧。此时,教师的讲解、观点最容易引起高度的注意和认同,对他们的认识起到印证作用,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加工,促进其思维的深度,提升其价值观,是一种师生有效的适当的深层的情感、认知互动互促。可见,TRIZ理论创新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式获取知识,决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讲解,相反非常重视教师的讲解,重点讲、精讲。然而这里的讲与传统的授受是根本不同的:一是在学生已有主动认知基础上的;二是非全面的全程的;三是必要的急需的;四是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讲。可见,这样的讲能真正起到教师引导促进的作用,其结果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摄入。从情感上说,这种讲会与学生真切情感相呼应,使他们感到豁然开朗,似曾相识,不谋而合,原来我也能经历、发现,也会探究,从而使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受到鼓舞,产生极大的自信心,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与愉悦。

(四)应用创新,包括选择练习,总结质疑和重构延伸。在师生加工论证知识点的基础上的课堂练习应该是有层次的、可选择的,能有助于思维发散和能力转化。必须承认,共识度再大,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练习题应是丰富多层次,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教育论文,这样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巩固,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用课件承载多样多层的习题,供学生按需选择。选择练习题目由基本练习、复式练习、综合练习、延伸练习组成,对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要限定时间,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要鼓励学生独创,求异求新,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变、多思,多题归一。这是发散―聚合―发散的创新思维的练习,是独创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的集体学习。这时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路,肯定推进,释疑、导疑,对其中具有共性,很有价值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讨论清楚讲解明白的,要引向课后,变成探究性作业,继续学习探究。在学生回顾、总结评价主要收获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重组建构到旧的认知体系框架中去,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二、TRIZ理论对于创新教学的实践指导

创新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该课的基本原理、作图和读图方法以及有关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装配的基本知识等,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二者紧密结合。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或实训车间参观认识零件,了解生产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工厂中用的实际图纸,明确“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怎么写论文。学以致用,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创新教学的目的。

TRIZ理论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意识方法创新,以及双方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都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TRIZ理论能在教学创新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为学生和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TRIZ理论在创设情境中的作用。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的引子;创设的问题具有引导性,才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看作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求解,获得需要设置的问题。具体到一门专业课程,创设问题情境就归结为各子课题的引导问题情境的设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启发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提出这个题目后,根据TRIZ理论教育论文,进行程式化描述,解决冲突,获得合适的情境设计。问题创设过程是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所面临的课程的子课题划分、待求的题目获得等问题,都需要采用TRIZ理论进行解决,进而对师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

(二)TRIZ理论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性教学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求解,安排好学生的讨论、成果交流和总结,使研究性教学有序地进行,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例如 TRIZ理论与创新技术中的40个创新原理中,其中很多都可以解释上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或实验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这些原理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相关案例拓展,同时让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们相互启发,激发它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这样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研讨探究和验证假设,即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求解,并给出结果。TRIZ理论给出问题的解的多种方案,解决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给出较佳的方案。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TRIZ理论发挥的作用最大。针对一个个实际问题,TRIZ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解决,首先通过问题分析和定义把这些实际问题转换为TRIZ问题模型,然后利用 TRIZ的分析工具得到问题通解,最后得到特定解。

(三)TRIZ理论在教学创新研究理论归纳中的作用。课题是研究重视过程,TRIZ理论侧重于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由于TRIZ理论系统本身就具有综合性,所以从TRIZ理论演化出来的分立小课题,最后还可以运用系统化的方式整合起来,提供一个成型的规律或者方法,能指导更大范围的创新实践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TRIZ理论在教学创新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学创新研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二者的结合,将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途径,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探索出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杨廷双.TRIZ理论入门导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8,48 ~49, .

[2]顾林.TRIZ理论在技术预测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6, 19 (3) : 18 .

[3]龚益明,丁明芳.TRIZ -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16 (1) : 42 .

[4]徐起贺,吴昌林.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7:32~33

[5]刘伟忠.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2):91~93

[6]荆静,高艳.制图教学改革与创新素质培养实践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

[7]李树合.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2).

[8]胡宜鸣.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3(1).

第5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酝酿班级自主化管理系统

方案的执行过程要通过学生来执行,因此这种管理模式更多的是要实行自主化的管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班级干部的带领下,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并形成学习评估小组、学习习惯等量化评价体系,主题班会形式与内容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与实施的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管理制度,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理想教育的方式,等等,最终实现系统化的自主管理模式。

坚持主动研讨交流与反思管理

初中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反思管理方案的正确性,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研讨交流和反思管理。“方案执行”的管理就是要在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研讨交流和反思管理的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班主任要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应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在知识经验上与老师有一些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研讨交流也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并最终形成规律。

“方案执行”的班级管理实施

1方案拟定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德育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相应的项目方案拟定。拟定的方案要多元化,要保证在基础方案的情况下有备选方案。备选方案要考虑到方案主体的不同,对于细节问题而言不要进行详细区别,保证班级管理的全面化和规范化。而方案的拟定要参考学生的建议,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和班级干部、学生代表共同来拟定方案,保证参考更多人的建议。这种集体化的讨论会使得班主任采取和倾听更多不同的意见,然后最终做出评价。

2方案选优补救

方案选优就是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做出决断,劣中选好,好中选优。要进行选择,就要有选择的标准。一旦确定了评价方案优劣的标准,就可以对备用方案进行选择。而任何班级管理的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执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要设立补救的方案措施,要保证在出现问题后有相应的补救计划。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做出班级管理的处罚决定,而如果有多数学生对这种处罚决定有严重的不满,教师就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补救方案措施。这样,以迅速的反应来树立班主任管理的形象,从管理手段的及时性来实现管理方案的有效控制。

3方案的执行

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首先要形成管理层的控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班级中现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角色可供学生竞选。而对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创设岗位。其次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学会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热情的学生,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逐步转变思想观念。

第6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济学;网络

1时效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意义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的经济现象和实践,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现实中复杂而多样的经济现象来使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经济运行规律。时效性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讲授的经济学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所说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并体现时代性。一方面,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必然要求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现实强烈关注。另一方面,无论从方法上还是研究内容上,现代经济学理论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在教科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正逐渐崛起,它们和新古典经济学一起不断改变和深化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授课中,有必要介绍这些前沿的理论,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2现有双语教学模式在提高“时效性”中的问题

目前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对课堂的过分依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流原版教材对经济学理论的前沿性介绍不足。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重点介绍两种理论范式,一种是以新古典主义的范式,另一种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范式,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thePrincipleofEconomics)、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Economics)以及布兰查德(Blanchard)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等。这些主流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被经济学家和公众广泛接受的理论,这当然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但也意味着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新的进展可能涉及不多,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等前沿性的理论很少,最多也只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根本不涉及这些内容,比如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Economics)只是讲述了新古典的微观理论。

(2)由于教材本身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一般比较陈旧,这无疑会损害教学效果。虽然过时的教学案例和材料对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教材中充斥了过多的陈旧和过时的材料,一方面可能会损害经济学理论的说服力,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当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比较关注,也倾向于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试图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某些问题。如果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信心。另一方面,新颖和贴近现实的材料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材本身是无法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本身以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新颖的材料和教学案例来补充教材内容。

3提高双语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我国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学教育要求教学方式要与国际接轨,以国际上经济学通性的教育方式进行双语教学。所以,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兼顾实际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为培养具有开放精神、能够融人国际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的教学,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对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时效性”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电脑和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网络资源也日渐丰富,关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也更加专业化,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和理论资源。大体上,有助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在线专业性财经杂志,比如Economists(http://www.economists.com)和FinancialTimes、华尔街日报(TheJournalofwaIIStreet)等国际上著名的财经杂志,这些杂志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而闻名于世,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加深他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第二类是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性网站,既提供当前的理论动态和研究进展,也有过去以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类网站可以是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比如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IDEAS-EconomicsandFinanceResearch(www.ideas.repec.org)和经济思想史网站(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以及著名大学经济系的网站等,其特点是在站点内可以搜寻到大量的工作论文(workingpapers)和论文;还可以是经济学家个人的网页,主要提供经济学家个人的研究成果。第三类是一些政府机构网站,比如欧洲中央银行(www.cepa.newschoo1.edu)、联邦储备局(FederalReserveBoard)、亚洲开发银行(www.adb.org)、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orldBank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也有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供查阅。第四类是一些经济学学习网站,包括综合性的网站和专业性的网站,通常他们或者只是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网站,能够提供本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和习题,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网站,比如博弈论学习网站、微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网站等。这些资源远比教材上的资料丰富,也更加贴近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最根本的优点在于网络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习基于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大大开阔了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在课堂内外、授课前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课前要求学生查询有关资料,包括一些数据和案例。在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学原理时,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教师一般要结合一些经济现象或者案例来阐述理论的涵义与国内经济学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更注重用实际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这些案例和数据大都来源于发达国家,如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这给我们双语教学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来讲解理论,而不是纯粹的从抽象理论到理论,这也是因为经济学的传统是“用事实或数据来说话”。对于刚开始接触双语教材的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阅读可能比较困难,但教师在讲授一节课的内容之前就应该给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预习计划,使得授课有的放矢。

以《Macroeconomics))(8thEdition:Dornbusch,Fisher&Startz)为例,在第七章讲授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内容时,由于会涉及到大量的有关失业和通过膨胀的数据和资料,比如通货膨胀的时间序列、失业率的变化、劳动时间的变化等,教师应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有关英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文献和资料索引的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google的分类搜索、其所在学校的外文数据库以及进入一些经济专业网站或机构网站查寻资料。在亚洲开发银行、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搜寻到大量有关报告或Outlook,在economists杂志网站上,学生可以查到部分关于货币和就业的文章,这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

但是,案例和数据本身并不能自动说明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案例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由于课前预习的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为主,而且要求发言尽量用英文,并在发言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以讲授为主,并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说清楚。比如,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很是抽象,但是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做一个回归模拟,表明二者之问的相关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初、中级经济学中,大部分模型都是比较静态或静态分析,动态模型涉及不多,一般是蛛网模型和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模型,在课堂上,教师用一些软件可以简单地模拟出这些模型的动态特性,比如Excel、Eviews和Mathtab等,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大大好于纯粹的讲授。

(2)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有关的案例的解释和对经济数据的模拟演示,还应该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挖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熟悉该理论的演进脉络,了解理论发展的前沿,“为学生倒出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除了教材之外,师生还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可用,通过相关经济思想史网站(如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个经济理论的发展的脉络,通过网上的工作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比如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制度(历史)经济理论、演进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复杂性分析方法,对于有志于将来做研究的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最新发展的适当了解是有益的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共产品一章,一般都会涉及到公共产品提供的“萨缪尔森规则”,即个体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之和必须等于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对于这个等式,一般的解释是每个人应该根据个体的偏好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激励人们说真话的机制。这个机制的通常包括两种:命令机制(commandmeehanism)或者投票体制(votingsystem)。一般教材对于投票的问题涉及不多,这就需要教师扩展这方面的知识,适当地讲授社会选择问题(socialchoicetheory)和公共选择阿题(publicchoicetheory),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政府的公共活动的本质。进一步,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法律经济学、经济学等更新的理论。对于一些在宏观经济学中争议较大的理论或政策,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寻找自己支持的观点和论据。

第7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是指从事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等中的规则。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社会性。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的发明和发现(包括科学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提出),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之外,几乎都是在他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创造而来的;几乎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绝大多数也都要使用公共资源。即使是完全由个人辛勤探索获得的成果。要成为被他人承认的知识,也需要一个由人们进行独立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的过程。这种社会本性决定了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在于公认的学术规范平台上。

2.学术规范可以减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易错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之所以容易犯错误,一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极为复杂,且又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因为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都受着自身条件的制约,如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个人情感等等的局限,这就使得个人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和把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和错误,因此需要相应的规范,需要学术共同体来共同努力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偏差和错误。

3.学术规范可以消除个人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没有必要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不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可能想方设法地去走捷径、去投机取巧地多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甚至会出现种种越轨的行为,如伪造、作假、抄袭、剽窃等等,必将严重地损害个人、单位以至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

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考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规范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导致研究过程差别很大,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毕业设计还是有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行的毕业论文研究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文献研读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围绕文献进行综述,论证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起点;(2)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3)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解答各研究问题;(4)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等。由此可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必须应该将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的方法介绍等,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但在国际、国内引用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所用得研究方法不明确,所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就很难判断,只有清晰合理的研究过程才是证明其研究结果有效性的主要尺度。

2.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至少应包括:(1)选题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着眼于选题的质量,主要是看选题是否有新意。(2)观点规范。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性。(3)论据规范。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据要具有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要能有力地阐述观点。(4)论证规范。论证是否严密,富有逻辑性。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之有序。天衣无缝。做到概念判断准确,有层次、有条理地阐明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5)结构规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绪论、本论、结论各部分的主次详略要得当,段落划分要合适,全文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6)语言规范。语言是否符合论文的语体风格,是否准确、简明、平易、通畅。(7)格式规范。格式是否规范、项目构成是否完整。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封面、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每一项目都应符合规范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3.加强指导,实施指导教师责任制。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教师责任制是指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包括:(1)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2)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查阅相关文献,介绍查阅方法,搜集该选题前沿资料及相关信息;(3)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等;(4)负责设计调查(实验)大纲、实施方案,分析是否切实可行;(5)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帮助本科生立论和分析调查(实验)结果;(6)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按规定格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如毕业论文结构规范,中外文摘准确,参考文献引录正确等;(7)本科生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毕业论文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鉴定意见;(8)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论文答辩,针对毕业论文答辩中提出的问题,指导本科生进行修改;(9)通过答辩后,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考核标准和答辩情况评定最后成绩。

4.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过程制度的规范建设。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评审中,由评阅人和专家共同构成学位论文评阅组,评阅组人员的组成中通常至少应有一名同一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送审到提交评阅意见应保证评阅人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评阅论文。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当聘请同行专家和校友作评阅人,增强了论文的认同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各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应该采用量化的方法,在本科生学士学位评审过程中,分项、分栏列出对论文评阅的要求,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先进性、论文结论的正确性、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主要贡献、论文的错误及有待讨论的方面、对论文的修改意见等分项评审给出鲜明、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这种量化的做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更有依据,一方面要求作者综合考虑论文的各个方面,不应忽视论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激励评审人尤其是专家提出具体中肯的意见,使论文评审更有针对性。

第8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堂;讨论;学生

在《教学的革命》上有一句话说的好,好的讨论可以使一堂课成功,不好的讨论却可以使一堂课失败。当课堂讨论组织失败时,学生就会出现讨论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或者是在讨论中废话连篇,不知所云。效果就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掌握,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还有就是很多的老师讨厌的时间的浪费。

那么怎么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呢?以下是做法可供参考:

一、充分做好准备

1、选题要恰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恰当的讨论题。讨论题的确定一般要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出,或者是教材某个栏目中的“议一议”、“说一说”等。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讨论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讨性、争议性,否则,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同时,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太难了,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结论,没有讨论的必要。另外,讨论题也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讨论题一无所知,或者讨论题与学生毫无关系,那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参与讨论。因此,讨论题的选择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要有可争议性,难易适度,并且在学生的经验范围和能力范围内。

2、目的要明确。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同样也是课堂讨论的基本前提。设定讨论题,是为了让学生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能在知识、态度、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有所得。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目的清楚,明白为什么要在此处而不是彼处讨论?讨论的问题具体是什么?希望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准备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怎样才算完成了讨论的任务?绝不能在上课过程中随意地、毫无计划地运用,更不能为了减轻自己的课堂负担、推卸课堂责任而组织形式上热闹其实却空洞无物的讨论。另外,教师制定目标时,还应避免目标散乱、层次不清、各类目标交叉出现的情况。只有认真地制定课堂讨论目标,并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3、资料要准备。小组合作中材料的过与缺,也是影响合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有些资料可以直接从课本、作业本等地方直接获取,而有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提纲或者网址,对于那些难以找寻的,教师可以提供资料。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二、精心组织讨论

1、讨论时机要把握。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当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的时候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比如在讲一次性用品造成环境污染时,就有同学提出来:“我们要不要用一次性产品?”于是我就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

2、讨论时间要充分把握。陶行知说:“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讨论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但是要想他们在课堂讨论中有收获,就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时下许多课堂讨论恰恰缺得就是这个!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其实,这计划是不科学、不系统,并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教师常常让学生的讨论还没有完全开始就利用各种方式强行结束。讨论成了空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好讨论的整体时间,以避免出现,“讨”而不“论”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问题设计得更合理、更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以便讨论能步步为营,层层深化,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讨论的效率。

3、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中不断巡视,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看学生讨论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有没有新的矛盾和困惑,有没有转移讨论中心,讨论的深度、广度是否到位,是否讨论完毕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否则会降低讨论的效果,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要适时加以点拨、激励,消除外来干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展开积极、充分、高效的讨论。

三、及时反馈和总结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紧紧抓住。进行交流要以小组为单位,牢固确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对本次讨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参考的有:

a、组内每位成员是否都积极参入到讨论之中并发表有关的看法?

b、组内成员是否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

c、记录内容是否客观、明晰,表达是否清楚、流畅?

d、表扬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和小组。

e、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第9篇:教育探索论文范文

中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财政部1994年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规定了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赋予财会人员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中等层次教育的基础上,可适当瞄准更高层次目标,适当加大软件开发技术的内容,努力使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基础的理论教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前提,会计电算化是理论知识在现代化社会会计工作岗位更高层次的要求。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学生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的兴趣。而目前《会计基础》的教学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在课程要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或知识的运用,而过分要求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未能通过能力的训练以达到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做到:

1.不过分繁琐全部的过程,以工作实践需要选择课程内容

本课程可以拟以一个小型企业为会计主体,结合会计的基础知识,分析主要应解决的会计核算方法、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和其他会计方法作详细的分类介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通用处理程序方法,力求简单实用,防止铺开太广,重点不清,以体现实质性的原则。

根据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课程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一个模块均有具体的理论知识、工作任务、操作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自成体系,各模块之间又具备有机联系,以便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不过分理论铺陈,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以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等内容的强化实训来实现,课程的实训尽可能拉近与实践的距离,从原始凭证的识认,记账凭证的使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到科目汇总表、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全部采用目前企业实际使用的账证,以达到仿真的效果。在实训中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巩固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实施采取多样化形式

对于课程的实施,应按工学结合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在教学场所上,根据模块需要,可在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施主体上,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业人员,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尽量衔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仍然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具备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安排一般跟在《会计基础》课程后,但同时要结合《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育与实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对实训课程的手工操作进行比较与互补,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有以下思考:

(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

(2)财务软件维护。通过对财务软件的上机调试与维护,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正确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的基本技能。

(3)财务软件的应用。首先,通过演示教学法,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安易等)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账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其次,进行全真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的技能,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4)全真模拟实验。实现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开设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强化综合技能训练。通过全真模拟实验,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采取在手工会计实验室与电算会计室利用相同实验资料分别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和电算会计账务处理的模式。在电算会计实验中,进行合理初始化设置后应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实务模拟操作,以此让学生比较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异同,同时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强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