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中学劳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劳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劳动教育

第1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2、每学年要设立集体劳动周,学校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结合生产类实习实训活动,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

3、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鼓励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田园、烹饪、维修等特色劳动教育项目。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与新技术相衔接,开展创造性劳动。

4、在社会服务活动方面,结合实际推进职业体验,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高校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注重挖掘山东农业文化传统、近海渔业作业传统等劳动教育资源。

第2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懒惰习气;家庭劳动;启蒙教育

在学校管理中,常常会听到不少家长、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懒得不像话,总是眼高手低,什么都不会干。下面一组现象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现象一:在学校,一节中规中矩的体育课,常有人因为怕苦怕累,以种种理由逃避。久而久之,一旦强制上一节课,45分钟后总会有人脸色煞白,更有甚者晕倒和休克。这绝不是稀奇事。

现象二:学校只要搞一些大的值日或卫生整治活动,有人总会面对劳动感到头疼,更有人想出奇招,干脆花钱雇个同学去干。

现象三:家长让孩子出去办点事,或者在家干点家务,小嘴巴总会噘得老高,口里直说:“累死我啦!”

专家分析认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的表现症状

1.有不少孩子由于不良的家庭习染,鄙视普通劳动者

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用“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就去扫马路、掏大粪、当工人”之类的话教训孩子,于是,这些普通体力劳动就成了孩子心目中“下贱”的代名词,干这些活的人在他们心里缺乏了应有的地位,躲避、鄙视劳动成了一种必然。

2.有的父母无意间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

当孩子对劳动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更有甚者对孩子说:“一边去,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也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排斥孩子参与。这样,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让劳动慢慢远离了孩子。

3.有的家长把劳动当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负担,怕一旦让孩子参与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其实学习要劳逸结合,适当的劳动是学习的调节和放松,也是孩子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同时也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炼。其实,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唯一条件。

4.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

有了劳动自己干,或者干脆花点钱雇人干。这种意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让孩子丧失了获得劳动技能、检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的机会。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升学父母必去当“搬运工”的现象,就是教训。

5.有的家长在管理孩子时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

有的家长,孩子一旦犯错,就用劳动来惩罚,这使得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阴影,时间长了,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劳动热情。

鉴于此,我们学校、家庭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应从培养孩子的全面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出发,积极引导。

二、正确树立家庭劳动启蒙教育观念

1.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一切。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有着丰富博大的素材,足以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无穷魅力。关键是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才能引导、教育孩子放弃对劳动的鄙视和厌弃,从而正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把劳动看做是创造现实与未来的力量源泉,看作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艺术。生命离不开劳动,生活离不开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

劳动和学习是不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况且孩子的劳动毕竟在量上和强度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劳动可以增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和丰富创新能力,学习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劳动有利于学习疲劳的缓解,有利于健康体魄的培养,可以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强度很大,更需要适度的劳动活动调适孩子的学习生活。

3.劳动体验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

无忧无虑的幸福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必要的劳动体验和磨炼可以让他们体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财富的创造凝聚着许多人的汗水。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他们节约、朴素、勤快、吃苦的人格品质,对于全面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大有益处。

4.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许多经济、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当施加劣性刺激,给以必要的挫折教育等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必要途径。我国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少学校也增加了以磨炼意志、培养坚强性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培养了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品质,增长了解决问题、勇于创造的才干,提升了生活、生存的能力。

5.通过劳动可以增强创造的快乐

劳动者是快乐的,劳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通过劳动可以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社会,由技能的简单运用到创造提高,增长新才干,在创造中体味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养尊处优,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日晒,更难抗御各种挫折和困难。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应重视家庭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优势,学校、社会互动,让他们更多地接受磨炼、挫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先菊.浅谈深化改革中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第3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师;劳动与学习;实现梦想

中图分类号:G615

一、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上级的各项有关决定,要认真结合学校的实际贯彻执行,要依法执教,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教师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执教的方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教学工作,处理教学中的问题,要熟悉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要具备有关方针政策的知识,懂得依法执教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即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二、积累文化知识,为提高专业能力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的文化素质要符合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首先,要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和写作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会科学地制订教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并能写出工作总结、反思、专题总结、甚至论文。其次,教师要学习科学知识,虽然教学工作内容较多,无论是教育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等都离不开科学知识,但是教师还是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最后,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三、组织管理方面的学习

现代的教师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才能胜任所担任的班级工作,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把别人成功的经验进行内化变为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四、道德素养的学习

教师的道德素养主要是指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是培育下一代人才的教育机构,教师应“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特征,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有教好学生不图个人安逸、名利、地位的思想,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赞扬和批评,学会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对待学生、家长,关心学生,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真、善、美三方面来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唯一途径。教育是一门科学,有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教育改革又使新东西层出不穷,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成果和经验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具有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目光,并且可以增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有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才能使教师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从而可以使个人和单位的奋斗目标不断前移;学习才能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才能使奋斗目标成为现实,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做一名有思想、有知识、有品位的教师。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人尽其才的梦。教师要深感使命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学习。从中国梦这个词散发光芒的那一刻起,教师的热情就已经被点燃。教师要以中国梦来激发自己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以中国梦激发学生追求成功成才的梦想,以中国梦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营造氛围,实现幸福教育、实现教育梦将是我们教育人不懈的追求。中国梦榻淌Ψ欧勺约旱拿蜗胩峁┝似教ê屯寥溃只要教师们付出劳动的汗水,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体验劳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邻域之一,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角度、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指定性学习领域。

课堂教学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苦心谱写的一支歌,是师生共同雕塑的一件艺术品;精彩的课堂不仅体现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折射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光华;课堂教学是劳动与技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劳动与技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理特点和对劳动的兴趣,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氛围,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熏陶中享受并掌握知识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包饺子》一课中,用视频创设谜语情景:“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让学生利用情景魇久盏住八饺”,顺势进行引导调查,喜欢吃水饺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喜欢,想不想体验一下包饺子的乐趣?很自然导入课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操作为主,劳动作品是必然的产物,运用劳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的一种呈现更形象、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还可以用实物展示法,把事先做好的劳动作品展示给学生,以激励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

二、课外实践,启发有术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要达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潜能的目的。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单在课堂内是无法完善的,因此,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投入实践基地,体验劳动。例如:教学《小树浇水》、《小树的养护》等课,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劳动,亲身体验,获得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实践过程中要启发有术,以学定教,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把学生分成抬水、浇水、添土三个组,抬的抬,胶的浇,添土的添,分工明确,自然兴趣高涨,使学生真正学到了课堂、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劳动技术。当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指导具体的劳动步骤、方法,启发学生多种具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重学情,教在困难处;重启智,教在创意处;重思考,教在思维迸发处,而不是在课堂上干巴巴模拟实践。

三、探究原理,动脑思考

劳动与技术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制作,而是要加大思考的成分,既要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又要让学生感受设计者的智慧,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课的含金量。一位教师在教学《巧手缝沙包》这课时,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缝制沙包需要学会平针和扦针两个基本针法。在学生认识两种阵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平针,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扦针?请说出其中道的道理”。学生通过思考很快找到使用的场合,缝制沙包时,平针适用于不了连接,优点是缝制速度快,可以提高效率;扦针适用于封口,优点是牢固程度高,可以保证质量。学生了解了这两种针的特点,在实践中就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运用不同的针法。

在缝制沙宝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缝制技巧:进行裁剪时,为了剪得整齐、美观,先借助工具划线;缝沙包时布料的正面朝里,缝完了要翻面,成为正面朝外;封口时要将毛边掖在里面,这样做出的沙包会非常漂亮;填充物要选择豆皮或者沙子,不仅可以节省粮食,还可以避免玩沙包时砸伤自己和他人;针脚要细密,以免填充物从缝隙处漏出;缝合时,要留半厘米的边,以防溜针,并需要用手指甲将布料压一个折痕,按折痕走线可以让缝合更为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技法,而且知道了技法背后的原理。

生活中需要缝制衣服时,学生就可以根据学到的裁缝技巧熟练运用,提高自我服务的质效。

四、关注意外,精彩生成

教学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学重细节,节节出精彩。教师饱含着对每个学生的关爱进行教学,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学生,捕捉教育的细节,关注意外生成,就会孕育教学的精彩。一位教师教学《包水饺》时,曾经遇到一个预想不到的情况,却将尴尬化解,为这节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课即将结束时,各个小组都端着自己的水饺到前面展示。对于小学生来说,包水饺很多是初次接触,有的成果不是很理想。这个小组呈现了成果后,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组的发言人对自己的成果介绍说:“我们组都是第一次包水饺,困难很大。包的水饺虽然不好看,但是我们尽力了。”这点,被教师捕捉到了。“我们吃水饺,重在吃什么?”学生回答:“馅”。老师说:“对,味道和饺子的外形,那个更重要呢?”学生说:“味道。”师:“其实做人和包饺子一样,外在美固然重要,但是内在美更重要,只有内在的美才是长久的美。”教师的点睛之言将成果展示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可谓经典。

唯有教师把尊重与呵护变为一种修养,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意外,通过艺术的方法将其变得精彩,让教学富有人文气息和道德光芒。课堂因情感丰盈而自然灵动,因思想碰撞而智慧流淌。课堂教学是门艺术,只有真正掌握了这门艺术,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具有生命活力课堂,精彩观念诞生的课堂,浓郁人文情怀的课堂,独立之精神、自由思想的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课堂。

作者简介:孟秋菊,1980年6月出生,汉族,陕西省神木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研究小学综合实践。

第5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探究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04-02

一、前言

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对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在于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动脑思考与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有了提高。小学是国家教育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生一生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发现问题的敏感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自身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劳动与技术课程

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的必备生存素质。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领域,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调整与创新,不断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项操作性强、应用能力要求高的科目。对于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与劳动品质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化大环境内,对于学生技术性操作动手能力的关注,不仅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有着关键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对于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说,不仅要立足于劳动本身,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重要品质,同时还要立足于开发学生智力,通过动手来促进动脑,借由动脑来拓展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范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小型实验项目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中,增强其求知欲,扩大其好奇心,发展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动脑,善于动脑,从而提高学生探究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如何做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1.教学创新。一切的教学创新都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促进力是无穷的,在学习与实践中,一个有兴趣的学生看到的都是快乐,而一个没有兴趣的学生只会觉得负担繁重。基于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对小学生天性好奇的本性加以引导,正确地带领学生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东西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重趣味性,重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熟悉又新奇,好玩又奥秘无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欲望。为了达到良好的创新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化。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接,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进行“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教师拿出各种各样的叶子,展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叶子,很容易腐烂,怎么样才能使它们能够永久得保存呢?对于这类发散性思维,教师应注重以褒扬为主,重视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扩宽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让课本内容从学生自己的脑子里想出来、说出来、做出来。课前我们搜集了很多植物,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植物标本。请大家想一想:制作植物标本有什么用呢?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深度,也摆脱了传统教学下以课本为纲的机械式灌输。也只有良好的教学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思维桎梏,发散思维,进而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教学评价。一门课程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就决定了其教学的主体方向与教学重点的划分。基于此,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要进行教学评价上的探究化。也就是说,要以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为主,以鼓励和褒扬为主,让学生在表扬中得到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才是教学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就学生的动手结果进行评价,而应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与观察,再来进行评价。当然,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了优秀成果的学生也应进行赞赏。但总的来说,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把学生动手与动脑所得的经验同时进行关注,不能失之于片面。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积极学习的教学氛围,也才能够让不同性格与水平的学生在操作中得到各自积极的评价。

3.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通过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在这一内容上,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育情况来进行课堂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欲望。如在进行《制作风筝》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和大家讲风筝又叫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玩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和放飞风筝,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等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纸片风筝的制作,分两节课来讲,学生较快掌握了纸片风筝的折叠方法,顺利做成了漂亮的风筝,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放飞的快乐。在风筝制作上,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削竹篾,削竹篾能手脑并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繁重的准备工作。为防备学生受伤,我还准备了创可贴备用。

另外,在进行《彩带编制》的教学时,教师也应脱离传统教学的桎梏,让学生进行自行想象。在进行基本材料的操作教授后,教会学生相应的制作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之后,就可以放由学生进行创作。结果学生给的作品原料各式各样: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进行了一次海选,让学生之间进行投票,评出公认的最佳作品,学生们的审美与关注点也不同,整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在最后,还为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拍照,不仅增强了仪式感,也让学生感觉到更深意义上的成就感,也就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在此目的下,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科学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两方面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来抓。把教学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丰富作为一项日常教学任务来做,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把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课堂延伸出去,让学生在实践学会观察、发现、分析、理解、动手、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培养具有探究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东,倪静川.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试论小学劳技教育中的审美熏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4).

第6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2014 年11 月6~8 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经过全国组委会的初评,择优推荐了近1000 件作品入围本次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终评展示活动。最终,来自全国22 个省市800 多件优秀创新作品在太原展出。

与往届不同的是, 本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活动内容,除了进行中小学生“创新发明作品”评选外, 还重点展示了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优秀教学成果,增加了“工艺技术”类劳技创新作品的展评内容。

此次展评活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山西省发明与创新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教部和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勾天)

第7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三中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上,领导重视,定位明确,组织管理到位,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王校长和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办学方向,改革教学环节,重视特长生的培养,重视学生热爱劳动的教育和培养,以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宗旨;以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标。以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光荣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使学生的思想作风、意志品质、组织纪律、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改观,为社会输送大量品学兼优、身体强壮的合格人才。

一 定位明确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因此,劳动教育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思想作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敢于胜利的勇气迎接高中学习生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作风。

二 领导重视

为了切实搞好学生劳动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由主管校长刘校长牵头,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体育组、年级组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 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我们在劳动实践之前都要召开专门的准备会议,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合理安排学生的劳动内容,老师们带领学生到学校各处打扫卫生,每到一处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劳动光荣知识并亲自做示范,自始至终与学生在一起。夏初的太阳虽称不上骄阳似火,却也已有些酷热难当,但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干得仍是热火朝天,在劳动的大课堂,正是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给学生上了既生动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一课,让学生们在劳动的苦与乐中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了坚韧不拔意志。亲身劳动的体验,让同学们不仅更多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而且意识到学习生活的宝贵。再次回到校园,他们会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刻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分秒必争,努力向上,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劳动教育能够落实的保证。

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都要到陵园、社区进行义务清扫,开学后开展校园除草劳动教育,动天进行铲雪劳动教育等。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团结、友爱、奉献、进步”的宗旨始终没变。

四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

我校近来一直将每周一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定为主题班会课或劳动教育课,班主任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整理寝室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每一次,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2.学生负责教室和教学楼的卫生:

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二清,卫生督导组检查评比、班级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对各班教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3.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团委、政教处审批才能成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帮助困难同学,救助病残者,帮助军烈属孤老户。工厂、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留下了百中青年志愿者的活跃身影;老人们笑得更开心;在“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开展“我劳动、我光荣”为主题劳动教育——捡拾垃圾——清理口香糖活动……

第8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第9篇:中学劳动教育范文

一、 新课程条件下的劳动技术课有被削弱的趋势

1.劳动技术教育被研究型学习等新型课程所代替

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性课程。大多数的学校和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选择了具有时代色彩的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即使开设了学生也不愿意选择。劳动技术课也就形同虚设。

2.劳动实践基地已经被占用和荒废

在 80年代—90年代建立起来的劳动课实践基地,由于现在劳动课不能正常开设,大多数原来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被改做他用,只有少数被转为综合实践基地,如学校农场,校办小工厂等劳动教育基地,大多数已经转卖或被社会占用,劳动课的开设失去了条件和可能性。现在许多学校因没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而不能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要求。

3.新型的综合实践基地缺乏劳动教师教育的条件

现在新建设的综合实践基地是按照新的研究型学习的要求建设的,许多综合实践基地不适应劳动技术课教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新的设施,没有与劳动技术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很好对接,综合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对现有的自然资源的参观、绘画、摄影等,没有以劳动为内容的实践内容,达不到劳动实践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被削弱和冷落,导致了中小学劳动技能的下降和劳动观念的薄弱。据对学生劳动技能情况的调查,现在60%以上城区的中学生分不清庄稼的类型;自己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和叠衣服;有的学生连烧开水都不会,更不用说一般的劳动技能了。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劳动锻炼,不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不爱惜粮食,浪费饭菜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家里,许多学生不愿意帮助家长做家务,在学校不愿意做值日,劳动观念的淡薄等导致学生的道德素质下降。劳动技术课的冷落和停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明显。

二、 新课程条件下劳动技术应该加强

1.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要加强规划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加淡薄,许多学生不知道劳动的作用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浪费粮食和食品的现象十分普遍。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不单是培养劳动技能,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增强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城区的中学生,一直生活在城区,很少有机会接触劳动,加强劳动技术课教育是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不能因为新课程的开设去代替劳动技术教育。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应该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就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规划,真正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劳动技术教育。在开设好与新课程配套的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要明确规定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时间和内容。

2.综合利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在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过程中,学校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在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要有劳动教育的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原有的劳动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的设施,通过增加部分相关设备、设施,在保证综合实践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保证中小学生在综合实践基地很好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教学任务。要不断完善劳动技术教育条件,达到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