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cbi教学理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背景
1.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需要。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虽然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一直被排斥在世界主流医学之外。中医药海外发展和文化传播面临许多困难,既有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有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医学科包含了与其内容相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中医文献的翻译难度更大。就中医药文化的输出而言,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对其国际传播至关重要。
2.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国内中医英译主要由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中医医生或中医类教师构成,英语教师有较好的语言文化背景,但缺乏临床经验。中医医生和教师且有一定英语交流技能但缺乏翻译技巧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主席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列为重要项目加以推介。如何顺应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潮流是每个中医研究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任务完全依赖英语教师,很明显满足不了实际交际的需要。而缺乏翻译和语言学知识的中医医生也无法翻译大量的教科书和中医文献。但是专门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且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凤毛麟角。
目前,仅有一部分的中医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招收中医英语翻译与教学硕士的学校仅有几所院校。甚至很多高等中医院校并没有为研究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以自学的方法完成医学英语的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的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尤其是结构复杂的中医学术论文。这才能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学术论文打下基础。随着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研究人员开始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中医药相关的英文论文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如果用英文撰写的中医学术论文语法错误百出,不符合科技论文语篇表达习惯,使国外的编辑和读者难以理解,那发表的几率就会减少。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医传播交流。
二、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模式下应用于医学英语课堂
1.大学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事实上,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有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大学英语是医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应用中学阶段的语法知识和规律,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英语技能。顺应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在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符合专业英语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要求,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更紧密。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双语教学已应用于许多医学专业。而学生良好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才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
医学英语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和和语篇分析。尤其是中医英语,它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特有的句法结构和篇章框架,涉及许多玄妙深奥的中医概念和理论。中医院校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但是,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成熟,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还缺乏一整套能反映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的教材还有待改善,师资队伍也不稳定。
2. CBI教学理念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创新。医学英语教学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有适应其特点的理论指导。从目前中国知网检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文献来看,应用到医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理念主要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 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理念。这些研究对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各有千秋。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借鉴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既定的教学程序,很少有突破和创新。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一般集中在医学词汇的识别和医学文章的阅读上,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对新的医学词汇介绍完之后再逐词逐句翻译课文,这样一般来说比较枯燥,难以完成对学生医学文献英语阅读及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CBI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是指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80年代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语言教学,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来增强和发展语言能力。在国内,CBI的应用范围从大学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以及双语教学。目前,有些医学院校对此已经展开了研究,用其指导医学英语课堂教学。部分中医院校将其运用于双语教学。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临床康复学为例,展开了内容依托式教学视角下中医院校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议教师和学生,参考CBI倡导的教学方法,将秉承学科知识和目标语言学者结合起来。
3. CBI主题模式及其应用。CBI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s)、课程模式(sheltered content courses,或称保护模式)、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笔者重点论述在主题模式下的应用。
CBI主题模式是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与某个主题有关的话题组织的教学活动,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理论性,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愿意用目标语获取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与医学或者中医学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难度或题材可以给学生做测试之后再定。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在确定主题之后,还可以应用PBL教学法选择相关视频或案例导入主题,从而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在讨论主题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在学习成果展示时,也能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以作文或是主题陈述来表达,并作为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在这N师生互动的课堂结构中,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得到教师认可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
例如关于中医的五行学说(five elements theory),相关的主题有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Wha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elements?(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diagnosis?(五行理在诊断方面的应用)、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五行和针灸治疗的关系)等。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用作导入的话题: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在课件上面可以配以五行及其相互关系的彩色流线图,激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兴趣,为教学进展做铺垫。确定主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五组讨论,每组同学分别负责五行当中的一种,并推选出一名同学做总结,结合教材展开论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从而更有效的分析重点难点。至于五行理论在诊断和临床方面的应用这两个主题,教师可以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主题陈述。
三、结语
笔者认为,在中医药院校用CBI主题模式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中医和西医的题材都适用,主题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可以灵活选择。所谓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僵化的固守教条,遵循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64-265.
[2]赖月珍,丁年青.中医院校特色英语教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16.
[3]贺月月,徐海女.内容依托式教学视角下中医院校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402.
关键词: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内容依托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2007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同时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在这一要求指引下,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更高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需求,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应课程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为更高层次的大学英语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拓展课程。如南京林业大学就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概论》、《英美文化概况》、《商务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改拓展课程。中国矿业大学也开设了实用科技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国文化概况(英文)》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温州大学也于2010年开设了《美国社会与文化》、《电影口语》、《口译》等拓展课程。
二、开设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刘润清教授(1999)曾预示我国今后大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将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长期贯彻的“以应试为目的”,“以语言技能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及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现行英语教育语言、内容教学割裂,单纯语言技能训练过多,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容课程安排单一化,及其导致的学生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做出如下改革:(一)更新语言教学理念,改革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在不改变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时限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内容课程――语言课程的融合,为学生开设可供选择的、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二)开发课程自身潜力,把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以英语为媒介,系统教授拓展知识内容;以拓展课程内容为依托,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全面提高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把启发式、任务式、讨论式课堂展示、多媒体手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与学科内容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理论依据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内容依托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CBI教学理念抛弃了人为地将外语教学孤立起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一种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它把教学的重点从语言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从而达到内容和语言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
CBI教学理念已在世界各地的外语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85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学校进行了各种类型的CBI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得到迅速传播,如在奥地利、芬兰、德国、荷兰等国家都实施了CBI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教学环境有专业目的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职业培训英语教学等。上世纪80年代,多种教学方法被大量引进我国,CBI教学理念也随之进入了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国内不少与CBI相关的论文相继发表,对CBI的定义、理论基础、特征、模式作了详细介绍。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开始有意识地把CBI与中国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近年来,CBI教学理念也开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如魏哲峰(2003)探讨了CBI教学模式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运用。CBI被定义为“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目标的融合”,或者说,语言课程围绕学生的学术需要和兴趣,即内容材料支配下的一系列语言介绍与学习;被归纳有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保护式内容教学(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和附加式语言教学(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 三种元教学模式(常俊跃、刘莉,2009:81)。这些元教学模式根据需要交换使用,但主题式语言教学更加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CBI以任务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建构主义、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的用法,更要学习语言在现实环境中的使用,以及第二语言习得有关学习者在上下文的语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习得语言等观点为理论基础,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脚手架(scaffolding)英语教学框架和语境,使语言学习者能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语言习得产生(袁平华,2008)。
四、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其它高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尤其是针对温州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开设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满意或非常满意。学生感觉最大的收获在于拓展了知识层面,开拓了视野。还有就是感觉英语比以前要有趣的多。但是6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语言技能并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在《美国社会与文化》这类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上,学生输入的多,输出的少,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另外,学生对所开设的扩展课程知识了解甚少。这表明,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所依托的课程知识基础薄弱。同时,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学习模式还不能很好地促进课程知识学习。通过统计《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学生对课程、教师和自己的期望中了解到,80%以上的学生期望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在课堂上全面了解所学课程知识。只有少部分(15%左右)学生希望老师给学生提供开口说的机会,更多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在课堂上扮演倾听的角色,缺乏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担任拓展课的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课程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对广大英语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开设的初期,教师除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
五、结语
《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当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开设,符合《要求》的指导方针,也适应了社会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更高层次学生的自身需要。但是,要真正实现课程开设的目的,仍需更多的努力,不断的完善。首先,急需向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尤其是学生传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和条件。其次,要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改革拓展课程教学实践,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估方式,真正发挥拓展课程的潜在能量。第三,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所开设课程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改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课程教学效果要能够做到及时解决和跟踪调查,不断对课程及教学多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开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只要对之进行不断的完善,必然能够为较高层次的学生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Deputy,B.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0, (2).
[2]常俊跃,刘莉.“内容依托”教学模式给大学双语教学的借鉴[J].江苏高教.
[关键词]内容依托 复合型人才 外语教学 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陆彤(1968- ),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天津 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创新模式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YW10-2-58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07-02
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既懂专业又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和外语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我国教育界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并结合国外外语教学新的发展成果谋求大学阶段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从国外引进的将具体的专业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融合,同时传授学科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内容依托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在我国外语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并在一些高校得以实践和应用。
一、“内容依托教学”的教学理念、理论依据及其主要模式
“内容依托教学”(CBI)起源于196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沉浸式语言学习项目。该项目通过目标语对儿童进行诸如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来使其获得外语的运用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它的成功经验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外语和二语工作者关注,并得以广泛实践和实验。迄今为止,很多非英语国家教授英语和英语国家教授其他语言的尝试和实践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教师用内容话题而非语法规则或词汇表作为教学的框架。也就是说,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别于传统外语教学的是:它提倡通过学习学科内容而非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将语言作为内容学习的媒介,而以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源泉。这样的教学既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动力和认知基础,同时又能为内容的学习提供语言交流的媒介。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交际功能理论、图示理论、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广泛支持。
“内容依托教学”的原则体现在: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原材料,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求。它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主题模式、课程模式(保护模式)、辅助模式和沉浸模式。对于这些从以“内容为主”到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层次、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选择性使用。
1.主题模式。教学侧重点在于语言教学,主题为组织各单元课文的主要线索,语言教师可以单独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简单易行,对学生语言水平要求低,但需要注意谨慎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主题。
2.课程模式。该模式由学科教师用简单化的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内容教学。该模式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极高:既要懂专业,又要熟悉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同时还要掌握语言习得规律。同时它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有较高要求。
3.辅助模式。是一种将语言课程与正常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的、比较复杂的教学模式。教学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担当。前者负责学科知识教学,后者则结合专业内容进行语言指导和教学。
4.沉浸模式。教师直接以第二语言为媒介教授语言以外的学科内容(双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量的学科内容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技能。
二、“内容依托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内容依托教学”有着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它能提供丰富的语言之外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其次,它需要学生经历探索性、发现式的学习过程,能挑战学生的认知力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此外,它能提供依托主题或其他学科内容的语境,学生能以此学习和运用语言。正基于此,近年来,对“内容依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我国高校学术界的重视、关注和实践。迄今为止,“内容依托教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并历经了引进平淡期(1994~2000年)、关注期(2001~2004年)和快速发展期(2005至今)。目前,它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内容依托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自1985年在国内四所高校首次设置以来,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由稚嫩的萌芽发展为受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凸显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满足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英语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和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不强。为了更好地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国际汉语教育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笔者根据调查和分析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英语课程结构应进行优化,增设基于内容依托(CBI)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论(ESP)指导下的专业英语运用于与实践课程。
1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的“汉语热”,对汉语师资从数量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却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尤其是英语课程设置表现出某种“随意性、缺乏针对性”。根据调查发现普遍的做法是选取高校英语专业部分主干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开设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口语、翻译、写作、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英语课程。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本专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英语课程有:大学英语综合(1-4)、英语语音、口语(1-4)、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等。我们对本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实施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各班级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过级率最高达50%。但随着专业的逐步发展,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其次,在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英语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汉语教学的效果。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生活方面与外国人交流存在语言问题;第二,用英语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存在语言困难;第三,在阅读对外汉语专业的英文论文时存在理解困难。第四,在教学中因未储备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存在问题。第五,学生还反映,这样的课程设置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用有限的精力学习近于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导致他们出现了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因上述英语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本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更多的只是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有效地提升学习者在未来目标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进行交流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外语水平。所以,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课程设置应当进行改革,应着重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何培养有效地沟通和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2 专门用途英语(ESP)和以内容依托的英语(CBI)
2.1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界定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外从事ESP研究的知名学者Hutchinson和Waters在其ESP著作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把ESP分成了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前者主要是学习学术技能,后者是为职业目的。Strevens最早阐述了ESP的四个主要特征: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ESP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等;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
2.2 以内容依托的英语(CBI)的界定
从广义上讲,CBI既包涵一定的哲学思想,语言与内容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也是一个方法体系,语言与内容的结合可能带来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通过某种程度的结合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也作为语言教学领域的新概念,带来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狭义的CBI仍属语言教学范畴,但是由于专业内容的引入,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功效。即传播语言知识,强化专业功能,改善学习策略等。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构建
3.1 增设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教学的后备教师,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能简单地等于“外语+汉语”,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即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语,来解释一些汉语问题。可以说,英语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实效性,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内容为依托、专门用途理论指导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的增设势在必行。我们知道,一切教学活动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对学习者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target need analysis)。只有清楚地认识学习者未来将要面对的语言应用情景,才能准确有效地确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除了指导教学活动以外,目标需求分析还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动机在语言教育与学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教材构想
津桥学院外语系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成立于2007年,根据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及未来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开设专业英语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且无现成的教材可使用。在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材的编写将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教材这一空缺,为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生提供较好的专业英语储备,同时提升其专业英语素养,实现在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教材应在内容依托(CBI)和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指导下,以专业阅读和口头交际能力训练为主线,采用主题型(theme-related)编写思路,选材应广泛,内容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英汉语言的特点、汉英语言的称呼、汉英语言的成语和俗语、饮食与语言、忌讳与委婉、奇妙的数字、色彩词和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体态语、地名的奥秘、比喻的民族差异、民俗与交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纯的语言知识(knowledge)教学并不足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实际的语言任务,只有切实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技能与策略,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competence),才能最终改善其语言应用表现(performance)。本教材应融专业内容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于一体,帮助学生快捷积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知识,迅速提高读和说两种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想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则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除此以外,教学方式过于强调语言输入的作用,忽视了输出训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根据语言输出假说的相关理论,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输入的内容,增强学习者语言应用的流利性,还能使学习者发现语言应用问题并进行改正。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语言学说的教学理念,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输出训练,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TBL(task-based learning)教学法。依靠内容依托教学在方法上的灵活性,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提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即英语课程虽占很大比例,但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和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设置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方法的构建也应同步进行。毕竟,这只是国际汉语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其效果还有待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M. Tickoo(ed.)ESP: State of the Art[C].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88:1-13.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法公认为商务英语已成为中国外语界20年的研究热点,但存在研究方向过于集中,质量不高的问题[1]10。商务英语教学是商务英语的实施手段。王关富,徐伟指出,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被称之为外贸英语课程开始的[2]。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对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做比较完整的回顾和总结。本文分析了国内过去15年中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揭示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和趋势,以期能帮助业内人士从总体上把握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过程,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对象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较新的交叉学科,大部分文献资料都是英文的,对学生的专业英Z能力要求较高,仅靠开几门课远远不够。应用驱动的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基础上,以应用为驱动和引导,以网络资源查询、专业软件使用及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及写作为核心内容,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及科研等实践过程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驱动;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32-02
一、前言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分发、分析和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张春霆,2000)。与其他的生物学专业一样,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由于是新兴专业,其大部分专业资料,包括专业网络资源、常用软件和文献资料等大都是英文,并且对生物学、计算机及数学领域的专业英语词汇都有一定要求,因此,生物信息学专业对于专业英语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高一些。近年,人们陆续提出将任务或项目驱动教学法(周冬菊等,2011)、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专业英语教学法(智慧,2011)等应用于生物类专业英语教学,并强调网络资源和应用(刘进平等,2011,2013)以及科研文献(方强&赵威,2014)等在生物类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通过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系统地提出了应用驱动的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系构成
应用驱动的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由两部分组成:①基础部分,包括大学英语和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②应用部分,包括双语教学课程、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生物学软件及专业文献资料阅读及写作。内容由浅到深,从基础教学逐步过渡到专业应用。整个体系以应用为驱动和向导,其核心内容是网络资源查询、专业软件使用及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及写作,其形式主要为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及学生课外科研。
1.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田志环,2008),大学英语是基础阶段的主要英语教学形式,在高中阶段语法学习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后面的应用阶段英语教学奠定基础。
2.专业英语课程。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课程是基础阶段到应用提高阶段的过渡,其教材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用自编教材,内容除生物信息相关内容外,还兼顾生物、计算机和数学(主要是概率统计)等领域。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专业英语,主要是理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常用句型;生物类专业英语,主要是了解生物学专业名词的构词特点及熟悉常见生物学专业名词;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了解生物信息学常见的研究领域,熟悉生物信息学专业词汇。内容从一般到特殊,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的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
3.双语教学专业课。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双语课程是整个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主要途径。双语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Perl程序设计等,其教材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影印版),教师上课幻灯片主要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汉语,配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生物信息学专业词汇,提高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4.网络资源。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网络上英文的生物信息学资源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生物学数据库、多媒体生物信息学资料(如新一代测序仪介绍等)及公开课视频资料。网络生物数据库如GenBank、UniProt、Ensembl、Pfam、PDB等包含了大量的生物学数据及分析工具,内容系统完整,更新速度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的宝库,同时也是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宝贵资源。这些数据库的帮助页面有详细的资源介绍及使用方法说明,若能仔细阅读,在学习这些网络资源的同时,专业英语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高。另外,网络上的很多公开课,如亚利桑那大学的“生物多样性”、可汗学院的“生物学”及“概率”、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导论”等,都是很好的在线学习资源。
5.生物信息学软件。生物信息学领域很多常用的软件,如序列比对软件BLAST、FAST、TeeCoffee、ClustalW/X系统发育分析软件MEGA、PAUP、PHYLIP、PAML,新一代测序数据分析软件Velvet、SOAP、Bowtie、BWA等及其他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很多软件的界面及帮助文档都是英文,在掌握使用这些软件的同时,也可以熟悉相关领域的英文专业词汇。
6.专业文献资料阅读。在学生的生物信息学课程设计、生物信息学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科研班及创新实验等课程及活动中,需要阅读适量的英文文献。在前面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英文文献资料的阅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水平,并初步掌握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以后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专业相关工作奠定了专业英语基础。
三、教学效果
专业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主要包括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阅读及论文写作,因此,对于教学效果也主要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进行评价。
1.专业英语阅读。经过几年系统的专业英语学习,学生从入学时觉得专业英语神秘莫测,看到英文资料就跳过,到毕业时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查询GenBank等英文专业数据库,也不再害怕使用英文界面的专业软件。
2.专业英语写作。在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科研班的同学,基本上可以用英语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总结成论文初稿,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也较少出现语法和拼写错误。
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该体系以应用为导向,从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主要培养学生的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兼顾专业英语写作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与逐步提高的过程,专业英语更是如此,尤其是专业词汇的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实践。因此,要使学生学好专业英语,仅靠开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及生物信息学综合实验等应用性课程及课外科研活动,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霆.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6(2).
[2]周冬菊,牛睿祺,张延萍,周惠云,梁菊.任务驱动法对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
[3]智慧.基于CBI教学理念的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创新教育,2011,(28).
[4]刘进平,庄南生,王英,唐燕琼,许云,黄小龙.生物类专业英语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法[J].科技信息,2011,(14).
[5]刘进平,庄南生,王英,唐燕琼,许云,黄小龙.“以应用为中心”的生物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2).
[6]方强,赵威.将科研文献引入生物科学专业英语的教改实践和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4,(32).
[7]田志环.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
[论文摘要] 专业英语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作为技术交流和应用技能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学校不重视、课时数少、教材不适用、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等。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2.师资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要担任双重任务,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要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专业,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较差,学生英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只是习惯性地被动听课,缺乏学习目标;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表现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出问题,下了课便万事大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独角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1.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确保专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强化训练和监督评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一方面,留下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学习获得外文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技术交流的现场模拟、现场的翻译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理念也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采用以英语水平测试的做法,片面的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2.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再培养,保证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英语,是承担英语专业知识的信息载体。在语言特征和教学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点:(1)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术语多、语句长、句型繁、逻辑性强;(2)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点掌握专业词汇、理论知识的英语表达和阅读专业英语文章。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新方法,增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性学习,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更轻松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知识对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没有畏惧感,可通过将专业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信心。
(2)建立知识模块,构建学习情境。某一专业包括多项课程,其专业词汇、理论表达特点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模块优势,建立某一模块的专业词汇的结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词汇,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某一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的表达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以把机械英语分为这样几部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造等。另外,结合课堂知识,从学生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出探索性要求,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提升。
(3)丰富教学形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式”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强化训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4)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瑞苓.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24.
[2]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2009,(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