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1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对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的自身压力也在不断增多,而初中生更是如此,因为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学校应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坚实的人格。

一、关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备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虽然一部分学校有这一职位,但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门调任过来的,自身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无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忽视,不对学生心理问题加以引导或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得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甚至在课时紧张时还会占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自身心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放下身段,跟学生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能听取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

3. 家庭教育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 不良社会环境给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日益广泛,进而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逃学、酗酒、打架及吸毒等,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初中生的生理成熟较早,但心理却严重落后,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幼稚性等特点。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情况,忽视了其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进而使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统一。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当下,初中生逃学、厌学及顶撞教师等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进而使其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着自私、偏僻、骄纵及心胸狭窄等特点,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但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指导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政治课教师若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时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例如:在教学第六课“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如考试后的失利、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学习成绩的小进步等情绪,适当引入“一位钢琴家”的故事:“一个钢琴家来到一个城市进行演奏,哪知道,第一次演奏,观众仅仅四成,这对于钢琴家来说实在是非常丢脸的事,也容易对其日后的演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自身演奏情绪,致使演奏质量大大降低。然而那位演奏家却没有为此而感到难堪,而是对观众说:‘你们这个城市很有钱啊,一个人都能订到2个座位’,观众们听闻先是一愣,后来则是会心一笑,为钢琴家的幽默和乐观鼓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能有效缓解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看待事物的心态,还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良好的融洽,进而达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教材都包含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最初的梦想》这一首歌曲,“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达到,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过了天堂”。歌词激昂澎湃,听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安o之中。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从这首歌曲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听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学生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就会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人生路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即使失败了,也要坚强地面对,不放弃总会成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开了有效的政治教学,便于其对政治内容进行理解,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融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活动展开教学,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会、演讲会及谈论会等,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平时与朋友进行交往的事例,以演讲的方式展开,如课堂教学之前安排学生制作一份“我是如何与人交往”演讲文稿,通过不同学生的演讲叙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础,只有以礼为先才能巩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能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实现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

现阶段,随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政治知识的提高,更要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加以重视,使初中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进行日常学习,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玉雪.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7):87.

[2] 于海涛.试论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卷宗,2016,6(6):511.

[3] 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2,(31):201-202.

第2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托尔斯泰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轻松的积极状态下,思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之将兴趣转为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去追问世界、自主探究知识。因此,教师应当以平等之人格、除伪之语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其内容除了曾被视为人类力量之表征的课程知识外,更有激活知识、导向创新的态度、情感、意义和价值生成;其形式更不是含有强加性意味的“灌输”,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敢于提出问题,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惑或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大胆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任务。“你能不能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用了好多种方法分割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分成了很多三角形。由于多种结论的产生,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正确?哪种方法最好呢?分割的三角形太多有没有用?等。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情绪高涨,同时也发现很多规律。

要善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一个一个的认知冲突的解决中不断前进。让学生永远保持“好奇”的天性,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敢于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交往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他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性格上也很自私和好强,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在数学学习中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有意给学生提供创作合作的机会。

第3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 渗透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首先,语文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关注的焦点与对象。其次,教师教学时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的效果有促进作用。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教师讲的课。要强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挖掘新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培养健全的人格。

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材本身就是由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的,学生可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而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这种教育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且并存的。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就是以宽宏、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能更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学生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青春蓬勃的朝气,不断开创新的业绩。要让学生明白,对于过去的一切,要永远以科学的态度总结;以豁达的精神对待;以积极的心理接受;以加倍的努力改善。同时应该相信自己的未来永远是光明的,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过得充实,生活才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

2.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某些学生常会因学习压力过大、社交能力差、生活失意等而忧郁苦闷紧张,从而产生挫折感,影响身心健康。学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吸取力量,以书中的主人公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磨炼意志,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学会调适心理。当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首先要接受现实,然后从多方面分析与查找原因,再尽力补救或改变,最终走出困境。

3.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只有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激励自己自觉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确定自己的座右铭,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以理想为目标,以动机为动力”的训练方法,最终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文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针对语文学科特点,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教育他们遇到争议时,既要据理力争,又要掌握语言分寸;既要各抒己见,又要集思广益,教会学生分享目标,信任别人和做人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今后在生活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5.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

目前,初中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英雄人物事迹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让学生心中总是感觉到有无穷的动力,而不再充满害怕和畏惧。要不断迎接挑战,不断锤炼意志,成功地踏过人生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引导下,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被书中的故事感染,被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更要以无穷的斗志和毅力迎接人生的挑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处境,谅解学生的幼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那么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师生之间这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产生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4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塑造性格;完善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60-02

新课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四大逻辑框架之一,学习领域之一。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以性格为核心。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要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发展得很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新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及其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以良好性格的培养为核心,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和尝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

1.善于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瑞士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对人的性格类型进行了多年研究,并把人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中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类。他发现:相同性格的人更容易相互交往,不同性格的人则能够相互补充、通力合作,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优点和缺点,如果扬长避短,就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如果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属于哪一种类型,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同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性格加以改造,使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将有助于改善亲情、朋友及同学关系,使学习和生活更加愉快。但由于性格类型的分类方法不同,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种分类方法,给人们了解性格特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采用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的内曼和科尔斯太特制定的"内外向性格调查表"作为了解性格特点的主要依据,在表的50个问题中,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和"否",可以不答。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情况符合于提问内容,就在"是"上划圈;如果不符合就在"否"上划圈。

内外向性格调查表:

(1)能独断专行 (是、否)

(2)快乐主义的人生观 (是、否)

(3)喜静安闲 (是、否)

(4)对人十分信任 (是)否)

(5)筹思5年后的事 (是、否)

(6)遇有集体活动愿在家,不参加 (是、否)

(7)能在大庭广众中工作 (是、否)

(8)常做同样的工作 (是、否)

(9)觉得集会乐趣与个别交际无异 (是、否)

(10)三思而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是、否)

(11)不愿别人提出,而愿别出心裁 (是、否)

2.善于学习塑造良好性格的方法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当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之后,就会急于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塑造良好的性格了。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向学生说明其实质性的问题:

2.1 扬长避短。①人们性格的优点和缺点常常是相对而言的。②扬长,就是要善于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它在日常行为活动中的作用。③避短,就是要努力克服自己性格内向的弱点。要克服自己性格内向的弱点。首先,要正视自己的性格弱点,承认它就是为了克服它和改变它。其次,克服性格的弱点重在行动。再次,克服性格的弱点要有韧劲,要有足够的毅力。有了这几条,塑造良好性格是可以做到的。

2.2 在日常活动中要积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得好"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塑造良好性格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在日常活动中要积极要加强自我教育。自身努力是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内因,教师、家长培养是外因,内因与外因要紧密结合。但主要是学会自我克服,运用自身的力量,约束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

2.4 在日常活动中要把自己置身于集体的监督之中,接受集体、他人的帮助、监督,是塑造自己良好性格不可缺少的必然条件。

3.要制订与实施塑造计划

教师为了更好地鼓励、督促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扬长避短,进行自我教育,笔者引导学生拟定一份塑造自己性格计划表,并落实于行动中,附表如下:

在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个人计划,要求学生成立塑造良好性格互帮小组,或结成互助对子。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可以与同桌、同组或比较亲近的同学,自由选择,双方自愿,结成对子或三五个人的互助小组,把自己置身于集体的监督之中。这是创造、提供塑造自己性格的外部条件。

第5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生身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很多学校并未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心理、法律和政治素质,可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1.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需要

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身心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许多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学习障碍或学习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除了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外,更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从而易于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学生各自家庭环境、性格有差异,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出现各种问题,容易引发自卑、封闭、自私、嫉妒等心理,若任其发展,则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2.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属心理科学范畴,侧重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侧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在宏观方面给学生一个智力和思想的标准。不过,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仍是一致的,即两者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若忽略了学生微观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会空洞、流于形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材是支撑教学的重要因素,目前初中各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都从不同的方面融入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就分别从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多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如何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以解决学生自私、任性、嫉妒、自闭等心理问题。由此可知,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来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若缺乏好的教学策略,则难以让学生取得心理认同,从而就无法切实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有两点: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他们的观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交流,而教师只需适时指导,便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在讲授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学习压力,如果有,他们的学习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然后让他们摆擂台分小组辩论学习压力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不能没有压力,需要理智对待学习压力。进而我再把学习压力的道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压力,要正确对待它。这样,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辩能力。

(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我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老师错了允许指正。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共鸣,以体验、领悟和解决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合作探究法是一种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而活动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表演等校内、校外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6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1. 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崭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1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在讲授《正视自我,开拓进取》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讲出一些最使自己自豪的优点,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使学生能正确面对自己,树立自信心,又有利于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在课堂小结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一般的普通人,但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特殊之处,“普通人”也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从而启发学生既要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又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自己。

2.2 学会宽容,善待别人。

在讲授《尊敬老师,孝敬长辈》一课时,我通过小品的形式再现了初中生与老师、父母间发生冲突,产生隔阂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结合自己谈谈应如何与长辈交往,使学生理解长辈,学会尊重与宽容,并要求学生经常与长辈进行沟通,以求得相互理解。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也应做到相互尊重,善待与宽容。既要乐群善处,广交朋友,但也要有择友的标准,划清“江湖义气”与真正友谊的界限,建立真正的纯洁的同学友谊。

3.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某些现象 ,从而促进他们联系自身,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 ,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们曾对本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 ,发现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如 :升入中学 ,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新的学习内容会表现诸多的不适应。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不敢讲话 ,个别学生甚至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与别人交往 ;对所学知识听不懂或不能准确掌握 ;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 ,作业书写不够规范 ;当老师与其交谈时总是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自信心不足 ;在学习生活中的心态颇不稳定 ,情绪往往会大起大落 ;遇到问题时自我控制能力差 ;考试时心情紧张、压力过大等等。要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深切感受到 ,凡此种种 ,或存在于他们的身边 ,或存在于他们的身上。只有通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与社会相适应的水平。如此 ,青年学生才会转变不正确的认识 ,理顺情绪 ,协调关系 ,减轻压力 ,进而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端正品行 ,促使自己全面发展。就以上问题晓之以理 ,学生一定会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 从课堂管理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的课堂效果不仅依赖于教师精湛的教学水平,而且也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水平。而课堂管理能力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奖励就是一种控制课堂秩序的重要手段,奖励的形式当然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鼓掌、点头、轻抚肩膀或头等)都是可行的,但要因人因时而异。例如:我去年新接一个班级,上政治课时发现提问学生时只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从不举手发言。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良好体现,是使人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与自信心相反的是自卑感,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为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采用了一个自信训练方法:即要求全班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的提问按座位逐个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训练时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所提问题的难度也有难易区别,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逐渐进步。通过训练,老师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并获得成功,以此提高自我价值感,对答对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积极肯定,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取得进步也是很明显的,从而感到学习并非难事,自己也不是很笨。这个过程也是成就动机训练的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学习政治课也感兴趣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第7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心理健康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39-01

1 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初中无疑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初中生都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感受以及心理体验上是最丰富的,但同时这种感受和体验也给初中生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尤其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契机。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否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将对他们个体的发展及其将来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重要的,具有健康的心理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结合本人几年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教育必须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较多中学生存在嫉妒、自卑、孤僻、焦虑、偏执、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以及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既出现在某些“问题”学生身上,在一般学生的身上也有所表现。这些现象不仅是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表面的现象,而且往往伴随着深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我在去年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中选取了两个班级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是通常班,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为实验班,在进行传统的思品教育的同时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年后,我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从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方面的进步,实验班的同学在道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显著好于通常班。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额综合力量比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具有更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因此,为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有必要加强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目前条件下需要由初中政治教师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增强政治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便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2 从教育者自身因素中探讨

2.1 教师转变理念,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要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教育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应当对自身的观念予以转变,增强自身的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加强教学责任心。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良,要真正意识到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及组织合作人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充分了解,并以尊重的态度,营造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兴趣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可以最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因为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所有教学人员的典范,马卡连柯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即便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生病了,他也不会因此而展露出会应响学生的负面情绪。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时刻保持平常心,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注入正能量。根据相关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于身边人,尤其是长辈,这里当然有教师对其影响。若是教师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仅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会产生影响,同时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育。

2.2 具备基础心理学知识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会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卫生学、哲学和教育学、行为学等理论学科,但从宏观上,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柱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由此看来,政治教师要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就得夯实心理学理论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可见,是否一个健康的人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重视并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2.3 能具备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教给学生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相关的活动在参与中领悟和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而教师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小事中感悟、从参与中体会,善于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事的指导学生感悟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心锁。

2.4 巧设计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第8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2-0008-06

一、引言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哈尔滨市部分学校(包括省直属学校,重点小、初、高中以及其他心理特色校等)也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都配有专兼职心理教师。但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其在学校中的发展空间有待调查,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心理咨询室如同摆设、心理教师身兼数职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哈尔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程序

(一)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

哈尔滨市八区十二县共335所学校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58所小学、127所初中和50所高中(包括职业高中11所,普通高中39所)。

(三)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共37道题。问卷包括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学科培训情况、心理科研五个维度。

三、结果与分析

(一)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哈尔滨市抽取360所学校发放问卷,回收356份,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收率为94%。对335所有效问卷数据整理,对其中5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哈尔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状况较好,隶属于校领导或德育处部门的学校占86%,设立专门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的有53%;已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70%;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心理工作的有79%;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60%;开展专题讲座的占50%。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运用及心理学科专业培训的开展这两个方面有待提高,个体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普遍达到标准,测评工具和人员培训方面还有待完善。在团体辅导活动室、个体心理辅导、大型咨询活动、研讨活动等方面,各学校开展得较少,有的学校几乎是空白。科研活动方面,各个学校的开展情况都较差。

(二)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不同学校、地区的差异

对哈尔滨市八区十二县的335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按学校类型分类包括158所小学、127所初中和50所高中;按地区分类包括160所外县学校、66所新区(平房区、松北区、阿城区、呼兰区)学校和109所主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学校。

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两大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展可以采用心理活动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可以选用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作为教材,也可以参考其他教材或选择省市统一的教材。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通常是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

如图1和图2 所示,高中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占全部被调查高中的56%,小学组和初中组的开课学校占33%,高中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高于小学组和初中组。外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是29%,新区的比例是47%,主区的比例是41%,可以看出新区开课情况较好。各中小学专题讲座的开展情况较好,高中组开展针对学生和教师专题讲座的比例为58%,初中组也在50%左右,小学组稍差一些。按地区划分,新区学校和主区学校的专题讲座开展比例均在50%以上,外县也在40%以上,可以看出哈尔滨市各中小学专题讲座开展情况较好。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教师工作坊的学校所占百分比在3%~12%之间,开展情况不好。在教材使用方面,高中在自编校本课程、使用材和参考其他教材方面比小学、初中好;新区和主区的学校更倾向于使用省市统一编写的教材。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能达到每周一节或两周一节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高中、初中和小学,按区域划分依次是新区和主区、外县。

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小学、初中更加完善。新区在针对学生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高于主区、外县。校本教材的使用方面,外县和新区的开展情况好于主区,主区使用省市材的比例高于新区,外县参考其他教材的比例高于新区和主区。

2.心理咨询的开展情况

学校心理咨询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的测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别辅导、团体活动、热线咨询、信箱咨询、网络咨询、心理测评、行为矫正、青春期教育、危机干预和咨询室的开放时间。

如图3 和图4所示,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在哈尔滨市小学、初中、高中的开展情况较好,开展比例为50%以上。开展个别辅导的小学占所有小学的54%,初中为61%,高中为66%,高中多于初中,初中多于小学;外县为46%,新区为79%,主区为66%,新区个别心理辅导工作比主区、外县好。高中开展心理测评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的比例为58%。此外,各校在团体活动、热线、信箱、网络咨询、行为矫正、危机干预和咨询室开放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均不佳。

四、讨论

(一)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良好,80%以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隶属于校领导或德育处,一半以上的中小学设立了专门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70%的中小学已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与郭德凤等[1]、廖全明[2] 的调查结果相似。80%以上的心理工作是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此比例高于薛中国[3]对吉林省心理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结果,说明哈尔滨市心理教师专业化情况较好。有60%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专题讲座的占50%。这与杨蕾等[4]的调查结果相似。科研活动在各个中小学校的开展情况都较差。为填补科研的空白,各中小学应至少有1项校级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各部分全力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尤其要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二)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不同学校、地区的差异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高中组比小学组和初中组开展得更好。高中心理健康教师比小学、初中更加专业化,接受过更多各种形式的专业心理培训,能够较好地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在哈尔滨市小学、初中、高中的开展情况较好,此结果与姚彩霞[5]有关咨询室建设与运用的研究结果相似。各学校对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心理测评和青春期教育在高中开展的比例高于50%。哈尔滨市各中小学开展的团体活动、热线咨询、信箱咨询、网络咨询、行为矫正、危机干预以及咨询室开放时间方面都不佳,可见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以往的一对一、面对面咨询外,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咨询,给学生带来便利。

哈尔滨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开课以及教材使用情况存在地区差异。新区在针对学生开课情况和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高于主区、外县;在校本教材的使用方面,外县和新区的学校好于主区,主区学校使用省市材的比例高于新区,外县学校参考其他教材的比例高于新区和主区。陈永胜[6] 对浙江省心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表明,45%以上的学校已经开发校本课程。

五、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认真学习《纲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纲要》精神,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到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

3.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学生个体或学生团体实施的心理疏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并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应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热线。

4.通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5.加强心理宣传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橱窗展、班级文化黑板报、学生手抄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心理报、心理广播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同时,可以开展“心理活动月”系列活动,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集中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现场心理咨询、趣味心理测试、心理影片观赏、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等。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好伙伴。

6.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整合,全面营造心理健康和谐氛围。对教师、学生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和教师这份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让教师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升教师整体的归属感,促进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作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开朗、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学生们学有所知,看有所得,动有所获,玩有所乐。

7.定期开展丰富校园心理活动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日开展系列活动,包括现场咨询、大型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影片鉴赏、趣味心理竞答等。

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最好男生和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员应发挥心灵使者的作用,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变化,随时与心理教师联系,做好班级心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中的心理学爱好者进行培养,成立心理社团,开展各种培训,使其在班级中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三)强化培训,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1.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扩大专职教师比例。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兼职教师必须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专职教师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加大培训力度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对于知识的渴望是每个教师一直在追求的,开展集中、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专业培训学习,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方面的培训,有助于刚刚接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心理课程的掌握与理解;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通过专业心理学知识理论的培训,深入了解心理学,了解心理咨询,学以致用,使心理教师走向专业化。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远程培训的形式,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讲解的视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使教师在听课中不断自我反思。远程培训的优点在于可控性强,也就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听课,反复思考。

学校可以组织专兼职教师去名校观摩学习,包括听课、听讲座、体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针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研讨,开展心理教师座谈交流,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扰。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但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把握程度有待提高,针对棘手的问题希望可以与专业教师探讨,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学校还可以成立教师工作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学科教研、专题报告等活动。如建立“心理支持研修团队建设”,心理教师“一对一”帮扶队伍,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到尚未开展心理工作或仍未取得咨询师证书的学校进行现场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并帮助这些学校进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一位心理教师快速成长,不断进步。

各校还应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未获得证书的教师不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或咨询工作。同时,要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条件,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的心理辅导或相关培训,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四)加强领导,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1.高度重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抓好落实。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组和指导中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创建活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心理辅导室建设、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用书订购的相关经费支出。

2.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室建设

心理辅导(咨询)室是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场所。初中、市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均应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资料。心理辅导(咨询)室要有独立的专用场地和足够面积,应设在既方便学生进出又相对安静的非教学区域。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内部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舒适、温馨、安静、保密、安全。每个心理辅导(咨询)室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至少1名受过系统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3.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编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和教师教学用书,经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作为全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用书。各中小学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用书供师生使用。购买学生读本、教师教学用书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得增加学生负担。学校不得购买和使用未经教育部或市教育厅审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用书。此外,学校还需积极开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

4.加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科学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教研人员、学校管理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开展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深入学校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5.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制定对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与办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考核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6.加大资金投入

学校应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完善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更新。

参考文献:

[1]郭德凤,何晓萍,石秀莉.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6,7(5):106-108.

[2]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146-150.

[3]薛中国.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7-11.

[4]杨蕾,边保旗,樊富珉.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97-798.

[5]姚彩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教育科研,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