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剖析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跨空间性
幼儿教师网络研修在空间上拉近了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之间的距离,具有跨空间性。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日常工作繁多。相较于以往采用的脱产培训形式,网络研修模式将排除幼儿教师们空间移动上的困难。尤其是乡村幼儿教师,他们一般会因为地域限制、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参加远距离的集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造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因此,网络研修可打破空间限制,有利于促进城市与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时间灵活性
通过网络研修,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可根据双方需求,灵活地设定周期流活动。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与学员都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工作量,各方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之余进行网上学习。指导团队跟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提供相应的网上课程资源以及作业要求。由此,幼儿教师可自选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与其他幼儿教师合作完成相应作业。同时,幼儿教师能够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等问题发到交流平台,向高校专家、一线优秀幼儿教师提问,或是与线上的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活动案例、工作感想等。网络研修中时间的灵活性,可有效地为幼儿教师的研修学习提供帮助。
(三)内容共享性
网络研修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化特点,为幼儿教师提供开放性的网上学习平台。参加学习的幼儿教师通过登录教育论坛、平台等社交网站就能够学习由指导团队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如课程视频、玩教具制作相关资料等。此外,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幼儿教师可直接与专家及其他幼儿教师进行分享、交流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困惑等。不仅可以获得高校专家的指导,还能够通过与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交流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四)研修方式科学性
幼儿教师是网络研修的主体,指导团队在研修中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团队为幼儿教师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在研修开始前,指导团队会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视频课程资源,制定研修的执行课表与教学进度引导表等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资料。在研修进行中,针对幼儿教师的提问,指导团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并积极与学员进行主题式研讨。其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幼儿教师的学习效果具有制度保障。指导团队、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根据研修目的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如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等。学员每学习一门课程,在论坛中每次发言,每次提交作业,每次分享学习资源,系统将自动加分。对于学员所提交的材料,指导团队将根据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在考核评价中,尤其注重学员参与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员分享的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心得等将成为生成性资源,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动力。
二、幼儿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研修动力不足
由于对网络研修的认识存在误区,加之远距离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些幼儿教师认为网络研修就是一种现实中无人监督的工作任务,出于功利目的,如为了获取荣誉、评职称等而在交流平台上发应付了事的帖子;有些幼儿教师完全不重视网络研修机会,很少参加线上交流;另有些幼儿教师认为网络研修中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有些出入,缺乏实践性;也有些幼儿教师因为平常的教学工作太多而没有时间学习视频课程。此外,不同于脱产培训等面授的研修模式,网络研修不能在生活中实际地对幼儿教师的网上研修情况进行督促,在线挂学与找人替学的情况容易出现。幼儿教师缺乏研修的主动性导致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不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幼儿教师研修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幼儿教师不具备自主研修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研修资源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首先,幼儿教师普遍不高的学历以及全日制的工作,造成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不多,因此对研修资源的理解、分析、评价以及迁移的能力十分有限,很少能够对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举一反三。其次,师范学校、专科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教学的不足,导致许多幼儿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再次,由于工作性质,幼儿教师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幼儿教师电脑操作与网络运用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乡村幼儿教师和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有些幼儿教师不能独立登录网络研修的教育论坛观看视频课程、发帖交流和提交学习作业等,而且缺少帮助,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放弃了研修活动,未能达到网络研修的教育目标。
(三)线上交流流于形式
线上交流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发言少、提问不明确、发帖动机不对、交流深度不够等。在交流活动中,上线并提问、交流的幼儿教师不多,而且有些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空洞,不具体,也有些幼儿教师的发帖内容与研修内容的相关性不大,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考核的分数而已。当然,这不仅与幼儿教师研修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关,还和幼儿教师的自身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乡村幼儿教师群体。例如,在调查中发现,2015年某省参加网络研修学习的乡村幼儿教师中,本科学历的约占23%,专科学历的约占51%,高中学历的约占6%,还有近1%的幼儿教师学历为初中,可见专科毕业的幼儿教师是乡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不多,而且还有小部分是中学学历的幼儿教师。因为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提出更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与专业发展问题,对于专家的解答也缺乏深入探讨的能力。此外,受媒体理论中“社会临场感”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沟通时所感受到的学习氛围不如面对面互动的逼真效果,导致其自觉学习与学习满意度较低,因此幼儿教师研修的投入程度不高,其社会临场感不强,线上交流的积极性也就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与指导团队之间以及幼儿教师之间难以形成深度的交流互动,势必会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学习效果。
三、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建议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逐渐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从世界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在“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2]”的理念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教育常态。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激发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性
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激发幼儿教师参加网络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4],影响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积极性的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影响因素有便利性、舒适性、一般利益和未来发展目标,外在的影响因素是管理部门、课程和制度的压力。2016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对教师们的培训学分管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从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现状来看,首先,各地的教育部门与幼儿园自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重视程度,帮助幼儿教师明确参加网络研修的目的及意义,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与幼儿教师工作成果相挂钩,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督促力度。其次,高校专家、当地教师教育机构等应在研修前开展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调研”工作,基于调研结果的分析,通过预设课程资源,制定执行课表来满足幼儿教师的学习需要。为方便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学习,课程资源可以通过Moodle平台、Moocs(慕课)等形式呈现。同时,根据幼儿教师的学习能力与特点设计合理的研修流程,具体划分出几个学习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加强反馈工作,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教师的研修活动。对于较为优秀的作业可以推优,从而激发幼儿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在线上交流过程中,学科专家应引导幼儿教师的学习进程,采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幼儿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幼儿教师聚焦于教学中的真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科专家应尽量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使幼儿教师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技术部门应做好技术层面的各项工作,减少幼儿教师网络研修中的技术性阻碍,为研修双方的交流与活动提供应有的便利。
(二)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基本条件。2013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3]”。近期制定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求。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低,这与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受教育等因素相关。因此,首先要为条件简陋的幼儿教师提供设备上的保障。其次,专科学校、师范院校等教育机构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职前教育强度。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除了重视幼儿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参与程度之外,还要为幼儿教师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的学习机会。针对乡村幼儿教师和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教师,更要帮助其在电脑、网络等方面的学习。此外,技术团队也应通过相关课程教学帮助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保证幼儿教师顺利地参与到网络研修活动中。
(三)与多种研修模式整合并行
单独运用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因此,一种比较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应运而出。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目标、要求和内容,多种模式整合并行,各相关因素优势结合,彼此互补则可以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研修的优势,弥补网络研修的不足。目前国内实行较多的是网络研修与校(园)本研修的整合培训模式,例如2015年山西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和2015年云南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此,教育部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规范了幼儿教师研修的方式、内容和资源等。幼儿教师的网络研修与园本研修、跟岗学习等研修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改善研修效果。园本研修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增强网络研修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动力。通过网络研修,幼儿教师将以网上交流平台为载体收获持续的指导与帮助。通过跟岗学习,幼儿教师能够现场观摩优秀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另外,互助的研修模式,有助于幼儿教师线上与线下交流,建立情感,相互带动和激励,讨论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应用,应根据当地教师教育的要求以及各方面条件与研修经验而定,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教师所处的不同工作阶段,依据各阶段教师的认知、情感、态度等特点对教师的研修活动进行合理地调整和安排。
(四)提高考核的技术支持水平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考核技术尚不完备,不能有效考量学员发帖的内容。对此,相关的技术性部门应充分利用Web2.0技术的优势,加大创新强度,及早开发出有效的网络研修考核技术,体现技术支持由低层次的“资源型”向“社交型”功能的转变,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信度,使幼儿教师在网络研修中最终的学习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从而改善幼儿教师的研修体验,提升幼儿教师的学习绩效质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研修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既应充分利用幼儿教师网络研修所具备的优越条件,又要不断改善其存在的不足,进而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向更高效、更理想的方向推进。
作者:张天怡 张玉晴 任晋瑶 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2]KingKathleenP.Identifyingsuccessinonlineteachereducation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02,3(5):231-246.
关键词:幼儿教师 童趣化 教学用语
前言: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对幼儿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学习的内容还是多方面的;对幼儿教师来说,孩子们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只有运用童趣化才能带动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幼儿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在学习中运用童趣化的语言来培养幼儿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剖析:
一、幼儿教师要童化自己,“趣”化语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好孩子首先要童化自己。趣化就是要求我们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教师趣味性的语言能够贴近幼儿心理,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教师既不能太过儿童化,也不能太过成人化,不要让教师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的也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教材童化、趣化、活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他们接受。如教学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静态的教材(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等等)改编成动态的童话剧,走下讲台扮演凶恶的大灰狼,让幼儿扮演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通过幼儿们带有情趣化的动态表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把握幼儿教学特点,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是教师最初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一位好的幼儿老师,要掌握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把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上课时,要善于和他们沟通,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对多数孩子来说,在见教师之前,总是把教师想成一副严肃而令人害怕的样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因此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但事实上,再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也会表现得很老实,虽然不排除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师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上课时讲课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而应该耐心地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生活化,运用好的比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认为初学阶段是最简单的、怎么教都行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比如,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游戏玩闹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再如:在区域活动中设置“超市”角色区,教师带幼儿去超市实地观察,让幼儿看看商品上的保质期、生产日期、重量等。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自己收集物品,自主自愿地选择材料、参与活动。可为“超市”的商品用圆点、数字等方式行标价,给幼儿每个人几张不同的券充当货币,面值分别为1元至5元不等。幼儿可以拿着自己的卷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按“数字”(或圆点等)“购”物,“购物”结束,我们请幼儿讲讲自己分别用了哪几张卷买了东西……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幼儿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缺乏交流合作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形成,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双向交往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与幼儿之间有问有答,同时幼儿还可以进行讨论互评,在课堂上让幼儿把自己当成小朋友、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方便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程度。
总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对幼儿进行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设计,运用富有童趣化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叩动幼儿的心弦,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园本教研的开展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为此,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做到: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园本教研能力;营造合作性的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促进园本课程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园本教研;价值观;合作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主阵地,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对幼儿园中的保教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实践,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的研究,是一种将幼儿园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切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研究,因此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实中,对园本教研的研究仍然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却忽视了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开展的影响。“‘做有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当下价值被抽空的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诉求。”[1]同样,在开展园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幼儿园文化的力量。
一、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
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其《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时代性命题。的确,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但文化又是能够感觉到的,它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调整人的行为,指引着人发展的方向。“真正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种由各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形成的浓郁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教育场。”[2]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组织机构,幼儿园文化具有理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具有引领和导向的功能,指引着保教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保教活动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认同。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能够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为园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方向与规则。缺少幼儿园文化渗透的园本教研,将是空洞而苍白的。另一方面,园本教研的开展也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园本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教研理念、组织形式、教研原则、教师主体地位的确定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当然,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也是建构、积淀幼儿园文化的过程,并体现了教师是创造文化主体的理念。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为了彰显幼儿园文化的教育性,发挥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的引领推动作用,在建设时应做到:
(一)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
“任何成功的园本文化建设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2]幼儿园文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价值观。幼儿园的价值观是幼儿园全体成员对幼儿园客观事物与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认识,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幼儿园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和逻辑起点。它反映了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做的,是一种无形的隐性力量。这一力量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能够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幼儿园的共同价值观统一起来。现实中,如果一所幼儿园的价值观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开展什么园本教研,都不会偏离《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实施等,教研的内容上会涉及到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在做法上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经验化的特点,突出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让幼儿在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获得新经验。“只有经由‘千锤百炼’的、经典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和应该出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因为这些教育内容才会给予幼儿以‘真、善、美’的体验,才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益,才是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负责。”[3]在园本教研的关注点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本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还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价值;不仅关注幼儿“要做些什么”,还要关注“如何去做”,构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目的是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园文化的价值观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内容自然会围绕着开设哪些类型的所谓“特色”课程班来收取更高的费用,不会考虑添置新的多样化的教具、玩具材料、图书资料,让幼儿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在行动中、操作中获得经验,从而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丰富性,影响幼儿创造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此外,如果一个幼儿园喜欢紧追教育潮流人云亦云,价值观念不明确的话,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会盲目模仿其他幼儿园的做法,而不考虑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师群体,无疑将会迷失方向,最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外出参观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展自主游戏的一些做法后,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他们这样做的背后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然后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思考应该借鉴什么,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中的价值,而不是全盘模仿。园本教研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切适性的特征,其建设的根基是幼儿园自身实际,这样的教研才是最具幼儿园特色、最能有效地促进本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说到底,“以园为本”的前提实际上是以幼儿为本、以幼儿教师为本、以幼儿园为本,每个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教师群体不同,幼儿园的文化自然也会不同,如果忽视本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这样的教研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
幼儿教师是最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的,提出的建议是适宜的、可行的,因此,幼儿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主体。园本教研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师更多参与教研的权力,让教师有意识、全方位地参与到园本教研过程中,成为教研问题的提出者、教研目标的制定者、教研过程中的主体者,教研效果的评价者。当前,在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将园本教研的形式定位在读杂志、读报告层面上,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做法,并简单照搬移植过来;有的幼儿园是园长的“一言堂”,教师被动地倾听与接受;有的幼儿园教研随意性强,没有制订教研制度;有的幼儿园仅仅局限在对教学活动的教研方面,却忽视了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教研等等;有的教研仅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却不能从高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教师发现不了研究的课题;有的教师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的教师不能在思辨中进行提炼;有的教师不能科学地把握研究方法,加之理论水平偏低,导致研究结论不够科学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将会影响园本教研的质量。实际上,园本教研涉及到了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教研目标的确定、教研内容的选择、主持人的素质、教研问题的确定、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教研效果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知识,需要幼儿教师培养并形成较强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并建设学习型的文化氛围,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把握住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学习并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的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然,在这个学习文化场中,幼儿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从单个个体的学习扩展到群体的学习,在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上的自我超越和共同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学习型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培训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主要是引导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研理论,了解开展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规律及方法,学会如何选择、确定园本教研内容,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训需要突出实用性、多样化、全面化、综合化的特点,以本园实际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开展高质量的保教活动为落脚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案例分析、专家引领、学术交流、亲身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究方式,理性地诊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措施,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其中,注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的反思是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调整,是实践同理论的对话,具有自省性、反观性、研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的确定、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应该经常反思教研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反思教研内容是否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教研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是否考虑到师幼互动;反思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等等。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园本教研中的各种典型事件,挖掘有价值的教育问题,经常与自我展开对话、与团队展开对话,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集体反思,使反思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进而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三)营造合作型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
进行园本教研,解决幼儿园或班级中带有全局性的、发展性的问题或热点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构建以本园人员为主体,有社会多方面人员支持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一是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研究的主体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但由于其自身在观念、时间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容易导致认识肤浅、理论引领高度不够的现象,研究缺乏较强的科学性。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实践中最需要的是专家对他们的理论指导,也可以说,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中,可以适时邀请高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深入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儿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一方面通过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座谈等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与幼儿教师一起开展教研的过程中,使幼儿教师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二是幼儿教师与教研员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一个研究的实体、一个学习化的组织,教师是一个有批判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者,它同样也离不开各区县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员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指导。幼儿教师与教研员通过展开平等对话,一起对感性认识进行探讨交流、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依靠集体智慧科学地解决个人遇到的困境,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的不断产生与创造。由于这种研究共同体具有联系普遍、直接、灵活、广泛等特点,提出的一些观点做法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容易“接地气”,深受幼儿教师欢迎。三是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教研既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在共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转变教师单纯的保教任务执行者的角色,而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有利于生成教育智慧,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园本研究的任务。园本教研的开展伴随于幼儿园工作的整个过程,园本教研的开展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文化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力量,因此需要我们在探讨开展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将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紧密融合,实现园本教研开展的价值。
作者:张文娟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释元,谢翌,邱霞燕.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5,(6).
[2]白燕.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
每一次收集废旧材料,孩子们总会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要求带什么,一定都要找到,这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为了带饮料瓶,许多孩子们特地去买饮料喝完带来;为了带油桶,有的孩子让妈妈把油桶里油倒进另一个容器后,把“符合要求”的油桶带来幼儿园……
活动的初衷是通过收集身边不用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提升家长、幼儿、教师的环保理念,而在实践中,家长、幼儿却为了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常常“变宝为废”。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认知方面,幼儿的环保意识薄弱,对废旧材料的概念不明确,常常以完成老师的“作业”为目的;二是家长方面,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家长关注点在于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不了解活动的意义,未能敏锐地捕捉到在收集废旧材料过程中的教育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发起的活动是否顺利开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哪些有益的发展,忽略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的教育价值;其次,在收集废旧物过程中的家园合作意识停留在“我提要求、你去准备”的层面,即家长协助准备材料,缺乏教育理念的深入交流。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家长、幼儿认识到收集废旧材料的意义,重新认识如何收集废旧材料。具体采取的策略如下:
一、改变家园合作方式,让家长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首先,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日常沟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收集废旧材料中的教育价值;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播放如何利用废旧物的短片、图片,让家长体验各种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的过程,并整理幼儿在园使用、改造废旧物的照片、视频,让家长更了解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再次,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亲身体验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改造废旧物品;最后,通过家委会活动、家教沙龙等活动,邀请家长分享自己与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小经验,并阶段性地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和家长的想法。
二、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所理解的“环保”大多限于不浪费水、电,少开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除此之外,他们感受最深也能亲身参与进来,且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就是对身边废旧材料的收集与利用。但幼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收集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更多情况下是个“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让幼儿明白收集废旧材料的意义,通过集中谈话交流进行环保教育,观看环保教育视频,亲子外出参观环保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幼儿分享自己收集废旧材料的经验,邀请环保局的家长进行家长助教活动等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改变教师“通知”方式,让家长和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活动中通常是教师需要什么便请幼儿收集什么,如,美工活动需要纸盘,便发放通知给家长、幼儿协助收集纸盘。这样任务性的通知让家长、幼儿感到为难:“我今天没有纸盘怎么办?”“马上要了,我去哪里拿纸盘?”“要不要去买?”却忽略了身边可利用的其他废旧材料。因此,可以在开学初或每月初列出所需的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收集,也可鼓励家长幼儿随手收集身边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而不仅限于幼儿园的活动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与教育思路的调整,班级的材料架上的废旧材料更丰富了,家长们为收集废旧材料的苦恼减少了,家园交流的话题更多了,内容也更有深度,大部分家长们能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材料,同时会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并主动与大家分享,特别是交流自己家中的一些巧妙利用废旧物品的经验,也带动了幼儿的参与。许多幼儿能有意识地收集各种材料,特别是在美工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主动把一些边角料收起来放进材料架上,在生活中将保育员随手丢弃的瓶瓶罐罐捡起来洗干净,把自己的零食盒子、果冻壳、旧玩具带来幼儿园……让我们甚是欣慰。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幼师如花,花似你》。
因为幼儿园教师大都是女性,所以我以“花”来比喻我们幼儿教师。这些美丽的花儿有的雅致恬静、有的热烈执着、有的高雅温婉,散发着缕缕馨香。因为我们不仅仅仅是美丽,而且不知哪位学者以前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越、最光荣的。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觉得自豪。这天的我,当个老师,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追求。
虽然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的我,但在家长的眼里我却是一名教师,所以拥有这样称号的我,就应不断进步,慢慢积累经验,做个孩子喜欢、领导同事信任的老师。记得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和熊老师、郑老师带托班的孩子,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新的开始,看到孩子们陌生、害怕的眼神,听着哇哇哭的声音,让我觉得孩子好可怜呀,也有许多的无耐。经过两位老师的经验传达,还有更多老师们的提醒与帮忙,自我也不那么束手无策,慢慢地自我能够胜任担当教师这个职务了,在那里多谢帮忙过我的老师们,多谢~!
自从跨进幼儿园的大门之后,我明白做一名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而此刻我却发现要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更不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水平、自身素质也越来越高:“立志高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这十二字方针道破了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怎样做好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呢?要用真心去爱孩子,要用快乐去感动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状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我们的老师是伟大的,记得20xx年大地震来临那一刻,我们的老师们沉稳机智、勇敢果断,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将全体幼儿集合到了空旷的操场上。没有惊呼,没有慌乱,没有去询问自我的家人和孩子的安全,我们只习惯性地做着常规的工作,稳定着孩子们的情绪,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并联系家长,直到孩子平安送到家长手上,我们才会安下心来。我们对孩子的爱就像融入到我们血液中的营养,是那样的根深蒂固,纯朴自然。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立刻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的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用心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群众的团队精神。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一天都带着一份好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好处。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应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能够说每一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身为教师.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孩子们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忙。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教师是高尚的、美丽的,最适合的还是用花来比喻。如莲一样的幼师总是用一颗雅致恬静的心去应对纷乱复杂的世界;火红的玫瑰,火一样的颜色!对幼教事业无限执着的幼师,热情似火、浪漫多情;山茶一样的幼师,承载了岁月的历练,糅取了自我的感悟,在一群机灵调皮的孩子中收放自如;梅一般的幼师刻苦勤奋,应对幼教教科研的尖峰,从不畏缩,勇于登攀,一次次用事实向人们宣告:谁说女子不如男!水仙花一样的幼师,在我们的身边静静开放,她们用款款深情,温柔地呵护、关爱着孩子们,她们用一颗居家小女子的情绪,默默地打扮着幼儿园的每一天。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我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多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二】
立高尚师德,做诚信教师
这天我们一齐探讨的题目是关于“诚信”。什么是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商家合法经营,是诚信;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交往,是诚信;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诚信。诚信,作为中华礼貌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是的,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职称……不胜枚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有一名德国留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后,到处求职,屡屡受挫。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档案记录证明,他以前逃避公共汽车票被抓三次。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见,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样,有诚信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诚信,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记得在刚步入幼教岗位时,为了博得孩子们的“欢心”,我也有过失信的举动,在一次聊天活动中我偶尔和一个孩子寒暄着说最近你表现的很好,晚上要到她去做客,孩子听到了我的话后到处和伙伴们炫耀着我今晚要去她家的事情。但是工作的繁忙让我忘记了对孩子们的承诺,晚上九点多接到了孩子的电话,他说:“高老师,你不是要来我家玩吗,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你怎样还没有来呢。”哎呀,只好告诉孩子老师太忙了,忘记了,听到他失望的眼神和惋惜的语气,我觉得很内疚,孩子对于老师说的话总是坚信不移、满怀期望的。而我所说的不负职责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无言伤害。
在一则寓言故事里,一位商人在上帝给他礼物时,选取了金钱、地位、家庭……唯独扔下了诚信,结果他下了地狱。虽说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仅仅是一些小事,说过的仅仅是几句谎言,而在现实利益与诚信发生矛盾是,还是请您选取诚信吧,因为守住诚信,就是守住了做人的根本;守住诚信,就守住了成功!
此刻作为一个工作九年经验的老教师更加觉得诚信,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立园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幼儿。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年幼纯洁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我们无意识的一个行为或许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随口说的一句谎言更会拉远我们与孩子的距离……。所以我在幼儿教育的这条路上继续慢慢摸索着,早晨的时候我会微笑来迎接每一个纯真的小脸,和他们亲切的问好,尽量做到每一天至少拥抱一次幼儿。并对每一位幼儿进行仔细的晨检: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即摸头热不热,看脸色好不好,是否有剪指甲,问家长幼儿在家有无特殊状况,查幼儿是否带危险物品,有目的、有计划,亲切与家长交流着这天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及时记录并追踪,也许有的孩子会因为离开父母而感到难过,但我仍会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的到来,关心地问他们难过的原因,安慰他们脆弱的心灵,直到他能笑笑地对我说声老师好,我这天不哭了,你能够给我一朵小红花吗?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注重孩子学本领的
基础上每一天都组织幼儿参加丰富搞笑的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时光,户外活动前我会组织幼儿有秩序地上、下楼我鼓励孩子愉快地参与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活动,并让胆子大的孩子带着内向的孩子一齐玩,培养他们的交往潜力,经过一段时光的培养他们都能进行结对子地进行活动,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保证幼儿在教师可视范围内活动,如有意外发生,教师能够及时发现
并做好处理。组织幼儿做操时做到动作标准、优美、注意镜面示范,口令清晰、准确。
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每周的区域活动我会向幼儿介绍重点开放区域名称及新投放材料的名称与玩法并提出区域活动要求。为幼儿创设安静、有序的活动区域,让幼儿自主选取区域进行活动。在适当的位置进行观察与记录,适时、适地介入幼儿活动,帮忙幼儿能够顺利开展活动。避免教师脱离幼儿活动做其它准备工作。保育是小段年龄班的最重要的,第一小块活动是体现我们保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到每个集中活动后都有一个小块活动,小块活动包括1、分组、分性别入厕,教师在旁适时地进行提醒幼儿做到便后洗手,不玩水,在洗手间不拥挤、不打闹、不喧哗,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并与保育员老师配合及时调整幼儿的衣裤。
2、分组喝水,保证饮水量到达30毫升以上,并教育幼儿用自我的水杯喝水,用后放回原处不浪费水。
3、组织等待幼儿进行小游戏,避免让幼儿在椅子上等待。
第二幼儿每一天的一餐两点一水果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小年龄段老师和孩子最头痛的环节,为了保证幼儿的营养和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1、我为幼儿创设愉快、安静的进餐氛围,做到及时添餐。
2、向幼儿介绍餐点及营养价值,激起幼儿的食欲。对于幼儿挑食的状况进行鼓励奖励等方法,对于那些厌食的孩子,我采用了小块小碗大家来分享的方法。3、保证幼儿进餐量,幼儿进餐时光不少于20分钟。4、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简单的餐前游戏(听音乐、听故事、手指操、认字、看英语片等)
4、组织幼儿餐后游戏。每个幼儿用餐结束后可随时游戏,避免长时光座等,但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如不影响进餐幼儿。
第三就寝以及起床环节:就寝前1、组织幼儿在楼内或户外进行散步,在散步过程中与他们进行愉快的聊天,并在散步过程中复习儿歌和歌曲。2、入睡前,检查每一位幼儿入厕和更换拖鞋的状况11点50分组织幼儿脱衣,准备入睡,1、在脱衣时帮忙幼儿穿脱衣,鼓励潜力强的孩子学会自我穿脱衣,并在指定位置将衣物摆放整齐,提醒幼儿坐在被窝里折叠衣裤2、检查幼儿袖口、领口是否有沾湿状况,进行及时吹干工作2、认真检查幼儿是否将危险物或嘴含食物上床入睡。
3、提醒保育员看睡时要在可视范围内认真看护,根据季节与室内温度变化检查幼儿的午睡状况,天气冷时,中间如有孩子起床上厕所要及时披件外套,以免受凉。
起床时,组织幼儿起床,指导或帮忙幼儿穿衣。认真检查幼儿是否有在午睡时尿裤或汗湿的状况发生,进行及时更换、吹干、清洗工作。
4、给班级幼儿进行头发的整理,小班小朋友喜欢老师关爱他们,在梳头的环节以往我们只注重给长头发的女生梳头发,认真观察起来孩子们总是用很羡慕的眼神看着那些长头发的女生,其实梳头一环节是有亲情味的,老师帮孩子梳头的举动能得到孩子的共鸣,他们觉得这时候老师最像妈妈,有时小男生都会跑过来让老师帮他梳梳头,所以之后我也会最后地帮他们梳梳头,顺便说说真帅、真漂亮的话语来鼓励他们。
保教结合既然有保就要有教,家长相信我们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期望的就是能在幼儿园里学到更多的本领得到更好的教育,在这方面我做好提前一天检查准备工作:包括教案、教具、学具。在组织预设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纲要》为准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给予帮忙和指导。在基础教育课的同时我还要善于发现本班孩子的实际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做到保教相结合。
幼儿的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但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做诚信的教师,才能永远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最后,允许我引用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让我们的教师都行动起来,让诚信伴随新世纪的每一分钟,让诚信遍布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什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和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的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工员。没有当过幼儿教师是无法体验其中的辛苦和甜蜜的幸福感的,在幼儿园做的工作是琐碎的、细致的、要应对一群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教师对于不一样的孩子要使用不一样的方法,还要应对不一样类型的家长,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付出总没有回报”这是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对于这句话,幼儿教师的体会也是很深刻的。每一天应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老师们要发现这个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做好这个行业。如果她从心底感受到这个职业的幸福,那么她每一天都会很有激情地上班,看到孩子的一张张笑脸,那些烦心的事也会抛到九霄云外;她会很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很公平地去爱每一个孩子,这样天天都很开心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对的是一群不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别的,在经过你的教育,孩子有变化了,有进步了。比如:幼儿从依靠父母到自我独立,从不会做事情到能主动帮父母、老师、同伴等;孩子去参加比赛获奖了等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帮忙。看到自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感受到学生对自我的喜爱、尊重、感激和祝福,教师的内心都会有油然而生的满足。这就是做教师的幸福。
当家长说:我们会好好配合老师的工作。或者是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我们做为家长的都会大力支持而且用心地配合;再者是家长对你说:“老师,我的孩子多劳您费心了,您辛苦了”。“恩,这个老师真不错。”就这么一句话或几句话,说明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家长的支持、配合、理解是老师的付出的回报,这也是教师的幸福所在。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状况
1、第一、农村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但规模偏小,层次偏低。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班园规模小、办园层次偏低的现象,大多属于“家庭型圈养式幼儿园”,多数幼儿园没有达到要求,“黑屋子、小教室,孩子拥挤不堪”的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城乡学前教育差别较大。一方面城市学前教育发展比较迅速,而广大农村、山区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全市城镇3岁儿童的入园率为90%,农村则为56%,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达34个百分点。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学前教育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与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一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机构短缺,大批幼儿无缘接受教育。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又使得办园条件简陋,无力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生活与教育设施,教育质量相对低下。
2、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状况、幼儿教师缺口较大,补充渠道不畅。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低,师资不足是重要原因。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社会力量办园的数量激增,幼儿师资需求矛盾比较突出,部分教师从小学转岗或初中毕业而来,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缺乏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新构想
1、明确政府职责,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
2、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新模式。
3、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广泛开展游戏、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可采取多样化发展幼儿教育的策略,在不同经济、地理条件的地区,采取巡回辅导站、游戏小组、家长辅导站、联合活动站、亲子活动中心、季节活动组、家庭联系户和培训小学生成为“小老师”以大带小等非正规教育方式。
5、以乡土为中心,改革农村学前教育体系。一是要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二是引导教师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中走出来。紧紧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新路子。
三、实践磨砺,提升教师的育人素养
教师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引导、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实践的磨砺。因此,针对我园教师的特长与兴趣,积极地营造氛围、铺设平台,为每位教师创设与提供发展空间,让她们学习、磨练,快步前进。
1、营造氛围,形成互动共进的教研团队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作为园本教研的主体力量,领导在教研活动中努力设法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真正使教研活动成为沟通理念与实践的桥梁。首先,营造温馨和谐的集体,让每个教师品尝幸福。无论是班组还是教研组,它不仅仅只具有教研的职能,大家首先是有缘相聚在一起的姐妹和朋友,因此,渗透在工作生活的每个细小环节中:真诚的鼓励、关怀、问候,都让大家品尝到集体的温暖与幸福。其次,创造条件让每个教师都成功。每位教师都各有所长,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与需要,要为她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如:教学比武,才艺展示,教学案例评比等,让我们看到自我的价值。最后,开展多样化活动,引导教师体验有品质的生活,如:听音乐会、看电影、参观旅游、学习交流等活动,既开阔教师的视野,又愉悦教师的身心,感悟生活的美好,领略工作的意义。
2、聚焦幼儿,展示教师的育人魅力
1 运用启发教学,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照本宣科,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启发学生理解,挖掘学生潜能。例如,老师以故事《三只小猪》为例讲解如何为故事活动设计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做示范,再启发学生进行设计创新,同样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设计,老师最后补充,培养创新才能。
2 运用激励、发现模式教学
激励、发现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是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布鲁纳认为,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幼儿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伴随科技的进步,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幼儿在园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亟需更新,相比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智力。他强调新时代应当普遍注重教育的智力目的,通过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他甚至还把这样的教育目的,同国家、民族的安危和发展联系起来,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充分的发挥,能使国家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激励、发现模式的提出还依据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理论。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陈鹤琴先生认为,对于幼儿而言,好奇心总是好的,而且,小孩子还有好动心,幼儿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幼儿的行动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受好奇心的驱使的幼儿,与新异境地接触愈多,则知识愈广;小孩子也是喜欢成就感,他们不仅喜欢动作,更喜欢动作有成就;小孩子更喜欢称赞,他们喜欢“听好话”,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勇气。另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鼓励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因此,激励、发现模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符合跨世纪教育的目标和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3 幼儿教师要重视写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有时,经验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一种缄默知识,惯于理性思考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呢?本人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3.1 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3.2 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4 幼儿犯错后应注意批评的方式
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希望,幼儿也是如此,但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虽然对于犯错的幼儿我们要进行批评,但是批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年纪小,没有自尊心,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幼儿的自尊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挫伤,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修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例如,当孩子犯错后,首先应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耐心地、态度和蔼地告诉他们处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切忌完全否认幼儿的所有做法,更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幼儿所犯的错误,这样反而会更加挫伤孩子脆弱的心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总之,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幼师,在教好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育”好幼儿,以此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等.新编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观察记录不仅能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能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
本文中的观察记录法主要是指运用描述性语言记录幼儿在自然情境中所产生的行为发生过程并加以解读的一种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尊重幼儿间的差异,与特定情境相结合,能捕捉行为细节提供完整的记录,这与加德纳提出的在活动中评价幼儿的观点相近,但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需要教师掌握观察的技能技巧才能提高观察的时效性。
(二)观察记录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的测评中,由于教师对观察记录法的认识偏差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记录法运用的实效性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缺乏计划性
在了解幼儿智能的过程发展中,每个教师都有固定的观察对象,可以进行个别观察,也可以进行集体观察;可以观察一次活动中的某一项智能表现,也可以观察一次活动中多项智能的交叉表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教师的观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观察对象和观察形式随机性较强,观察的指向性不明确。
2.观察记录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
目前,教师采用的观察记录写作方式主要以“三段式”为主,即原始记录 — 分析 — 措施。从原始记录来看,存在记录不准确和不具体的问题,如记流水账,不能把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事件或重要细节记录下来。例如,某位幼儿教师所做的一份观察记录:子宣在阅读区翻了大约10分钟的图画书,又去建构区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玩乐高,最后去了自然角看小兔子睡觉。
3.观察记录分析不深入
分析是在对原始事件准确记录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教师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贴标签式的分析,有的教师经常会仅凭一次或几次观察就对幼儿下智能诊断结论。如“从中可以看出某某不善交际”“某某语言智能发展落后于同龄孩子”等。二是分析与观察实录脱节,教师常把自己原有和固有的认识凌驾于幼儿的真实表现上,不少教师期望通过几次观察就能全面了解幼儿某方面智能的水平,往往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
4.观察记录与教学脱节
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智能发展倾向,以便正确地评价幼儿,而评价幼儿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幼儿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应该考虑怎么做,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措施。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观察记录的作用认识不清,仅仅限于看到什么记什么,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作出正确判断,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二、观察记录法的应用
(一)观察目的要明确
为了解幼儿各智能发展水平,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非参与观察,教师的每一次观察都应有明确的指向性,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观察幼儿的言语、动作、表情等行为表现。首先,需要了解被观察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一般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其次,结合具体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确定观察目的;再次,需要结合幼儿智能分布与次级智能及其表现确定观察目的。如语言——言语智能的次级智能主要包括听、说、读等方面,了解大班幼儿阅读的发展水平,可以在阅读区投放适合的阅读材料,以了解幼儿阅读积极性、阅读方式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二)观察角度要适中
在观察目的明确的基础上,观察者应找准观察角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谁,二是观察什么。观察谁是解决观察对象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智能发展状况与学习水平,常采用个别观察或定人观察。因此,教师需要对单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基本记录,通过循环观察对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做全面了解,当观察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后再转向其他的幼儿。另外,由于涉及的智能领域多样,而且每种智能又有诸多次级智能,延伸到外在行为上更具有多样性,同时幼儿园活动多样,因此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观察意识,从大量复杂的行为中寻找典型、有价值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在语言为主的活动中,重点观察幼儿在故事创编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要灵活运用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记录方法多样,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本文所论述的主要以叙述性观察法为主,主要包括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和轶事记录法。其中日记描述法的使用由于要与观察对象长期共同相处,对大多数教师不适用。因此,在多元智能评价中,教师需要灵活选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最优的观察效果。
1.将轶事记录与实况详录相结合
轶事记录法操作简单,教师在观察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幼儿典型的、异常的个事件记录下来即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各项智能发展水平,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等。实况详录法的操作相对复杂,记录较难,教师需要在特定情景下详细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行为线索以及智能倾向。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场景等选择观察方法。
2.现场记录和事后补记有效结合
叙述性观察法记录的特性需要用文字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等,尤其是幼儿的语言、行为甚至非言语动作等。现场记录和事后补记可以相互弥补,为了减少记录的偏差,一是教师需要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包括幼儿姓名、年龄、地点、观察情景、观察目的、观察实录、观察分析、教育措施等;二是需要把握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观察实录中需要把事件发生的主要细节表述清楚,记录语言流畅准确、具体朴实。事后补记要及时有效,为配合记录的完整性,必要时可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记录方法。
3.记录幼儿的作品
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蕴含的信息丰富,反映幼儿对某方面活动的倾向性和水平,教师需要用文字把所观察幼儿的各类作品的内容记录下来,如绘画作品、口述语言作品、手工制品等。记录方式不限定,教师可直接在作品旁做文字记录,对于幼儿泥塑、建构等作品,教师也可拍成照片并记录孩子的有关口述。
(四)观察记录分析客观、措施要得当
观察记录分析是对幼儿特定情景下产生的行为进行解释,对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的思维活动。好的观察分析是教师理性自觉的表现,往往在分析中同时伴随着对幼儿智能发展的评价。因此,观察记录分析必须紧密联系幼儿行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带着固有认识评价幼儿;二是不能凭借几次观察对幼儿作绝对性的评价;三是从多个角度剖析幼儿行为的成因。
(五)观察记录要与幼儿成长档案袋结合
多元智能评价非常注重为每个儿童建立光盘档案,即有意识地收集儿童在各领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料,其中包括观察表、家长访谈记录、学生作品及照片、录像或光盘等。这不仅能反映每个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还能体现儿童的优势智能领域。幼儿园中的幼儿成长档案袋是对幼儿成长的追踪过程,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建的产物,教师把观察记录法的应用和幼儿成长档案袋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能从智能诸方面进行深入总结,并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优势智能的迁移。
多元智能的测评与培养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幼儿多元智能测评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鉴于幼儿独特的年龄特征,观察记录法是幼儿多元智能测评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幼儿文学作品训练幼儿语言培养语言能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幼儿表达思想、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工具。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进行恰当的语言训练,幼儿完全能掌握本民族口语,为其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语言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幼儿语言信息源于生活和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语言有多种途径,而利用幼儿文学作品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
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多方面的功用。它寓教于乐,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内容丰富,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形象生动、情节有趣,能使幼儿受到文学熏陶;它充满幻想和夸张,可丰富幼儿幻想和想象思维能力;它具有游戏性,是幼儿游戏的好材料。幼儿文学除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功用外,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为幼儿模仿、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优秀的幼儿文学语言来源于幼儿生活,适合其年龄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经过作家精心提炼,摈弃了生活中幼儿语言的劣质――不规范的“娃娃腔”、“小儿语”,形成生动凝练、清新优美、富于韵律节奏、有口语特点又富于艺术性的独特风格,经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艺术处理,对于训练幼儿语音、丰富幼儿词汇、规范幼儿语言,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用幼儿文学发展幼儿语言也应体现在这三方面。
一、训练语音
幼儿发音特点是:四岁以前呈扩充趋向,发音越来越多;四岁以后呈收缩趋向,语音发展逐渐局限于掌握本地区语言。三岁左右的幼儿不易发准的声母主要是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约占41%),舌尖中音n、l和舌根音g、k、h(约占60%),因而讲话时常出现发音不准或重复音节式的“娃娃腔”。纠正幼儿错误发音要讲究方法,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动辄对孩子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只能使孩子丧失信心,使其对自己的话语困惑迷惘,踌躇不决。”较好的方法是正面训练。训练幼儿语音方法很多,利用幼儿文学作品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训练发音大有好处。如《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儿歌一韵到底,咏唱中可区别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字和读音,掌握声母的正确发音方法,还可以区别体会普通话的四声(梨:阳平、李:上声、栗:去声)。有时幼儿发音不准某音,教师有针对性编写儿歌定点训练,效果更佳。如练习“z”的发音时,有的教师编写了儿歌《小猴子摘桃子》,并画成图片,用桌上游戏方式,边出示教具,边朗读儿歌:“聪明的小猴子,提着一只花篮子,爬到树上摘桃子,摘了满满一篮子,路上遇到小鸭子,小猴子请小鸭子吃桃子,小鸭嘎嘎嘎,谢谢小猴子。”幼儿学得兴致很高。绕口令幽默有趣,利于培养幼儿的发音、辨音和朗读能力,如:“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丢了布,洒了醋。”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在笑声中受到语音训练。儿歌优美,是音乐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二、丰富词汇
词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只有在掌握一定词汇之后,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思想。
幼儿期是词汇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生活经验日趋丰富,运用词语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生活迫使幼儿扩大词汇量,加深理解词义,教会正确使用词语。幼儿文学作品充满口语和书面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词汇宝库;借助作品情节,可帮助幼儿理解词义;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又可指导幼儿使用词语,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注意用文学作品提高幼儿掌握、运用词语的能力。在实践中,他们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借助故事情节理解词义法,有的直接利用幼儿文学作品,有的是作品的浓缩和变形。幼儿园常用的背诵幼儿诗歌、散文、复讲故事时更换词语等,也是丰富幼儿词汇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常用词“苹果”、“葡萄”、“石榴”、“桃”时,先编谜语:“大姐长得美,二姐一肚水,三姐露着牙,四姐歪着嘴。”经过几遍练习,幼儿就记住了,接着教上述四词,并画图说明,效果很好。教“推磨”时,先说:“石头层层不见山,短短路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边说边用动作说明,幼儿印象很深,其速记率和巩固率都有明显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在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如秋天到了,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朵的变化。幼儿会惊奇的发现“有的叶子落下来像小船”,“松树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及时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能力。
三、学习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