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月的声音范文

四月的声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月的声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月的声音

第1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关键词]音乐师资;声乐教育;思考

[作者简介]王容,湖南工业大学音乐系声乐教研室主任,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203―02

声乐专长是音乐教育师资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声乐教育的质量对于学生十分重要。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提高与发展。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教师的课堂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师的声乐教学水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到目前教学中存在弊端,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够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出校之后不能立即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需要。新世纪中国的教师队伍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具变化的职业。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是学校确定师资培养方向的重要依据,必定会引发师资教育的深刻变革。

一、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声乐艺术的发展同声乐教育的发展总是紧紧相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歌唱艺术水平往往反映着声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的教学和演唱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声乐教师队伍。

1 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 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靠听觉去把关,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生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

5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学科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师资队伍的培养

1 随着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能适应教育和新《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要求的大批优秀音乐师资队伍。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缺乏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节奏感的培养,准确的歌唱能力的培养,听觉能力的培养,多声部能力的培养,读谱能力的培养,音乐创造的培养;音乐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儿童训练及青少年变声期的训练等方面。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仅仅只是琴弹得好,美声唱得好,这样能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吗?教师的角色不能是等学生毕业以后到工作岗位才培养,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是盲目的。改革后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首先是把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早一点地进入教师角色,为学生创设特殊的环境,使学生像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学生参加与学校的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学生。所以,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教师要加强人格和道德的修养,更好地适应基础音乐教育。

2 尽管近年高师音乐系科的师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院系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教授、副教授的年龄偏大,没有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忽视学科队伍的梯队建设,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 合理的师资结构,重点培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4 各系院的领导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第2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对于音乐特长班学习声乐的同学来说,总是希望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到正确的歌唱方法,让自己获得自然、圆润、优美而富有感情的声音,从而顺利地通过高考的专业面试。但是就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现有的歌唱状态看,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可以说很少。很多同学对于正确的歌唱方法还很模糊,对于自己在歌唱中所暴露的问题如过压过挤、歌唱位置低、声音虚、声区不统一等常显得无所察觉或不知所措。而且许多同学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过于追求音高和共鸣,急于求成,常常忽略了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学习声乐往往走到了一些误区,最终导致了歌唱器官的损害。

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教学存在如此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基层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声乐教龄的我,由于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教学,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深有体会。现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做一些剖析和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设置普遍较少

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的专业课采取学生到校外补课或学校自己设置专业课的形式,在这我们只探讨学校设置专业课的模式。因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文化课教学任务重,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教学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每班20至40人左右,一周二到四节集体课,每课时45分钟。每个专业班一个月接受声乐训练的时间如果以小时计算最多12小时,一个学期以四个月来算,一个特长班接受声乐训练的总学时也不过48小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学生不请假、不生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学期中最多也只能接受48小时的声乐训练,而且还是集体课。想想看,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见,现在各校声乐授课时数是多么急切地需要改进!

二、单一的“大班教学”模式有待突破

各校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大班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可以最大化解决学生演唱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必须集体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可在声乐训练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大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学生只能接受“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为上课的人数一多,声乐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共性的、较为集中的歌唱问题,对于个体学生的个性问题却没时间一一检查和改正,这样一来难免有学生整节课都得不到老师的检查和评价,造成学生隔周才能得到老师的教导,从而间接缩短了学生原本就很少的声乐训练课时。而每一堂课中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却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因为到高三参加专业面试的是学生个人而不是一个班集体。由此可见,“大班教学”并非绝对地适合学生的声乐课。

三、声乐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现有的声乐教师都以“口传心授”这种方法来给学生传授歌唱技能和知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模仿,可以直接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而获得知识。但是“口传心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口传心授”者也就是我们声乐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演唱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学生的发声器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机能得到提高而不是损害。从目前各校实际情况看,特长班的声乐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大学期间不一定都主修声乐,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总体较年轻化。并且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已经在各校出现: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弱,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就相对低些,结果必然是学生在高考专业面试中成绩不理想。反之,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强,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总是更高,高考专业面试通过率和面试成绩必然更好,但也会造成学生都想跟好老师学,导致能力强的老师超负荷工作的局面,让原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声乐是一门复杂、内在的艺术,它不像器乐那样具有很强的外在性。由于歌唱时发声器官的一系列活动情况和状态是没办法仅用眼睛来观察清楚的,它只能由一些外在的手段如用耳朵听音响效果、用手来感觉身体用力和呼吸情况、用眼来观察歌唱的外在状态等来检查歌唱时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且这种外在的检查手段只有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歌唱技巧的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再者,人的声带是非常“娇嫩”的东西,它不像乐器的某些零件一样,坏了可以重新安装和修理。一旦损害以后就几乎没有挽回的地步了。这种结果是我们老师和学习声乐的同学最不希望发生的。由此可见,“口传心授”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条件。

从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的入学条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通过艺术高考来实现大学梦想,他们专业基础几乎为零,除了会唱一些通俗歌曲外,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基本不会。只有个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就给我们音乐老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学生毕业后参加专业面试,大部分只能以声乐为考试主项,如果以器乐为主项,首轮初试就会被淘汰。因为以器乐为专业面试主项的考生,演奏水平都很高,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器乐,即我们所说的“童子功”。由此可见,要想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高考面试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各校声乐教学水平着手了。

既然声乐课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如此重要,而现行声乐课教学模式又有很多弊端,那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就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研组组长,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了一些解决声乐教学弊端的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一、增加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

此建议是针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每周接受声乐训练课时太少而提出的(因为声乐是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参加专业面试的主要得分项)。我们知道,要学好知识,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声乐量变是质变的重要前提,只有增加学生声乐训练课时,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歌唱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为将来顺利通过专业面试并取得高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当然此建议的前提是各校的声乐师资力量必须雄厚。

二、声乐课实行“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声乐课的特点,声乐课采取“小班制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从目前各校声乐师资来看,实行“一对一教学”是不可行的,一是各校师资不够,二是高中不等同于高等音乐院校,两者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声乐课只上“集体课”,教学效果又不理想,如何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科学交叉的灵活教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个人数为30人的音乐特长班为例,全班集中一起上声乐课人数就太多,效果肯定不好。把它分为两个班,每班15人,在同一个上课时间由两位专业老师在不同地点上课,就可以达到“小班制教学”的效果。演唱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课”,演唱个性问题采用“小组课”;低年级学生多用“集体课”,高年级学生多用“小组课”;“小组课”以唱法相同,音域相近,性别相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为宜。这样在不增加师资和课时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既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又可充分发挥全校音乐老师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三)积极为特长班声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声乐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和年轻化,必然导致声乐教学的不成熟性。所以提高专业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方法。如果一个声乐教师不了解又不能掌握发声规律,只局限在让人模仿自己歌唱,用缺乏科学根据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相信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甚至是有害的。有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以能察觉学生的优缺点,他必须为学生的利益而充分熟悉声乐的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夸耀那些肤浅的学说或为了商业性的目的摆出浮夸的架势”。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要求我们特长班声乐教师个个都是歌唱家,但有一点确是肯定的,那就是都必须是正确的歌唱者,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和演唱者,我深深知道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而且本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因此从特长班长远发展和科学育人的角度出发,真切希望学校领导能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定期派遣音乐老师到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深造,努力为音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对于声乐课来说,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这也就意味着良好的教还需要学生良好的学。我相信随着普通中学音乐教师声乐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音乐特长班声乐课的教与学定能呈现一片春意盎然的新气象!

第3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关键词 积极思维;阅读;数学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宽思维的广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阅读教学被充分重视。数学阅读材料也开始丰富起来。数学阅读不仅仅局限在数学教材、教辅资料、练习作业本等狭小的范围内,网络、书店也专门为孩子提供了各种有关数学学习的书籍。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关心这些书籍,推荐其中优秀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文章等,让孩子在课余多接触数学,多读读数学故事,看看数学家的成长史。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开拓眼界,增长各种数学知识。如李毓佩老师的《数学学习故事》一书中就有“巧遇数学猴”一节内容,专门以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鸡兔同笼”问题。故事用儿童喜欢的西游记人物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说猪八戒只记得三种妖精是蜘蛛,蜻蜓和蝉,共有18只,其中翅膀有20对,腿有118条。聪明的数学猴马上用假设法算出了有蜘蛛精5只,蜻蜓精7只,蝉精6只。整个故事将假设法这种逻辑思维方法以人物对话的形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孩子能看能懂。语文教学十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数学何尝不是如此?以前我们常常慨叹数学阅读材料的贫乏,现在,数学阅读材料正日益丰富,我们就应该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让学生接触,阅读。只有坚持数学阅读,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那样,看的多自然想的多,思维开阔了,宽广了,对数学材料的理解自然也会容易了,兴趣也有了,数学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也慢慢积累了。

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挖掘思维的深度

新课程倡导“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是说摒弃了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相反,诸如“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之类,无非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说到底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读数学教材,读懂数学书,这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能力,像语文教学一样,授予学生有效地阅读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起来,挖掘思维深度,理解教材,读懂书中的概念、定律、解题过程等。

(1)边读边记,思维灵敏。数学也需要积累。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一些公式定义等,都需要学生去记忆积累。数学阅读中,适当的记忆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记忆哪些内容。可以用尺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画出来。课堂上要重视数学书的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书中的哪些内容是重要的,需要记忆的,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敏感性。

当然数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法则的记忆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死记硬背。让学生充分理解记忆内容的关键就是“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这一章内容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把书中的几个运算定律画出来背一背。我们大量的时间应该花在对这些运算定律的归纳小结这一过程中。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些运算定律的产生及意义。但是,最后对这些定律的记忆积累还是必须的。书中对运算定律的描述,让学生读读,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对定律加以记忆。只有把基础的东西记牢了,理解深刻了,思维才能更加灵活、敏捷。

(2)边读边问,思维深刻。在数学文本阅读中,也应该大力提倡不懂就问。读数书和读其他书一样,学生肯定也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如我在教学“平行与垂直”一课时,出示各种直线让学生分类后,对互相平行的几组直线让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孩子们马上就找到了,它们永远不会相交。我就在黑板上写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到新课探究快结束时,我让孩子们读读书,看看你今天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书之后,马上就有学生提出来了,为什么书中说“互相平行”的时候,要在前面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几个字呢?“在同一平面内”又是什么意思呢?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这个思维激烈的时刻,我出示立交桥图、三维立体图等等不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它们却不是平行线的例子。让学生对“在同一平面内”这几个字的含义理解深刻,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在数学阅读中,可以多用用这种质疑解答式的阅读方式。它既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同时也让孩子的思维高度集中到数学阅读中,通过质疑让学生思维深刻,理解充分,记忆牢固。

第4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孤独如蛊

吞噬着灵魂的体魄

手捧的相思撕开了心底的裂痕

情字无情的飘动着若隐若现的身影

哭了梅花三弄 瘦了雨巷春秋

-------------------------------------------------

躺在雨里

淋湿着心情

任闪电雷雨叩打着我的心门

所有的誓言都在雨水里冲刷的一干二净

只剩下我抱着一副孤独的躯壳

望穿在潇潇的雨里

我知道 你如这场突来的大雨

在雷声的轰鸣中 越走越远

而我 却成了落寞窗前的剪影

-------------------------------------------------

曾以为 你素手芊芊弹得是高山流水

哪曾想 粒粒音符流的却是相思的水

那曾悬挂枝头的红豆迷失了谁的眼睛

那轻盈飘荡的流苏摇曳了谁的情怀

泪水一次次打湿了我的眼角

思念一次次涂抹着雨后的天空

-------------------------------------------------

于是

我在踌躇里画地为牢

把你放在心头

用心聆听你远去的呼吸

然后

把对你的相思

放在我的日记里

在你走的日日夜夜里

我用心记录着与你的海誓山盟

-------------------------------------------------

窗外的雨 打痛了天空刺伤了我心

罢了 不想了 合上落泪的片页

拨一柱千年的琴弦 抒一勾弯月的情怀

第5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论文关键词:音乐专业;学生工作;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音乐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针对音乐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我们应如何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呢?

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

音乐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身上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共性的特点,但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又表现出诸多不同的特质。

1.思维比较活跃

音乐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他们追求新奇、追求浪漫,注重个性发展,喜欢无拘无束;他们价值取向多元化,对生活充满激情,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特别是在一些公众场合,他们为了让自己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胆地彰显自己的个性;他们渴望获得成功,自我评价比较高,同时又非常关注社会评价,特别是领导和教师的评价。音乐专业学生思想上的自由、散漫虽然给学生工作带来了难度,但艺术需要激情,需要灵感,需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所以音乐专业学生活跃、无拘无束的特点也必将带给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灵感。在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创新教育形式,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更容易接纳;在学生的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体验到班级的温暖,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2.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上相对薄弱,由于他们在升学考试中,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客观上造成了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总体来看,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少学生对与艺术相关的文、史、哲以及艺术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学好了,在社会上就能得到“承认”,表现出重专业轻素质、重专业轻能力的倾向,甚至只学专业技能的现象。加之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专业轻理论、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重技能技巧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的倾向,导致了学生在知识上营养不良,认知结构不合理,其结果是专业技能虽然较强,但文化水平与艺术修养却较差,这势必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舆论引导和日常教育中,要让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综合素养以及本学科的理论知识。

3.日常行为有失规范

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自城市的比例较大,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又生活在父母身边,教师和家长看管得紧,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大学以后,随着学习压力的放松,远离父母的管教,他们就想追求所谓的“自由”和自认为的“个性”,表现出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自我约束不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自由散漫,日常生活行为不检点,行为缺乏规范;注重个人仪表,宿舍却脏乱差;爱护个人物品,对公共财物却任意破坏;穿拖鞋、背心、短裤等进入教室;不遵守宿舍作息时间,不尊重管理人员的劳动,不服从管理;就餐不排队,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台下交头结耳,在公共场所男女交往不得体;无故旷课逃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满口脏话,贪图安逸,讲究实惠,厌恶劳动,胸无大志,法制观念淡薄等。

4.个性张扬表演欲强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表演、表现欲望,他们喜欢舞台,善于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自己张扬的个性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充分表现自我,以求得到关注和认可;他们大都性格外向,会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大都性格直爽,不会顾忌别人的感受,而将自己的喜好表达出来;他们言行夸张,有时让人显得尴尬,无法接受;他们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他们物质生活水平要求比较高,爱攀比、嫉妒心强;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种“艺术专业学生就该与众不同”的误区或偏见,在行动上表现出标新立异的个性特征,喜欢穿着奇装异服和追求特殊打扮,特别是男生把留披肩发或扎辫子、染红发黄发、戴项链耳环自认为“时髦”。同时,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他们大都会流露出做学生干部、参加社会艺术实践的欲望。

二、对音乐专业学生工作的思考

针对音乐专业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如何,影响到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决定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性质和状况,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结合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增加民族音乐教育的开课时间,引起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举办歌会的形式,歌唱祖国、颂赞教师、弘扬革命精神,把严肃的教育主题与活泼多样的形式相结合,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让学生得到实践和锻炼,又增强了教育的影响力;通过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体音乐活动,让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2.注重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

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指挥技能、舞蹈表演技能等。同时,作为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还必须具备音乐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同时在课余时间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专门设计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开展音乐专业技能大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培养艺术表现力,激发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舞台表现的机会,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举办班级音乐会,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让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表现、施展和提高,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精神;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比赛,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学习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音乐专业学生自由、活泼的个性心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实践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琴房教学以追求理论性、技术性为重点的不足,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艺术实践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得锻炼、长才干。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专业汇报演出”,让学生独立策划、组织、实施,从舞台设计、宣传海报、后勤工作到礼仪接待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艺术水平、节目质量上进行把关;开展“班级音乐会”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利用重大节假日或纪念日开展“文艺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及学校所在地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以此接近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参加专业实习或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参与艺术培训、教学辅导或协助编排文艺节目等工作,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参加校内外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专业素养。

4.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领域专业过硬的人才,还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自己的理性、意志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其音乐想象力、提高对音乐作品深刻的洞察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学科,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在课余活动中,鼓励学生多上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同时开展一些相应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

5.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需要的是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他所学的是何种专业,都应该具有一种规范意识,即具有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当成为全社会讲文明、讲礼貌的楷模。各个高校都制定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要求学生在校园、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准则,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各方面,要体现出基本的道德修养。作为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长期养成的自由散漫的特点,对他们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他们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的形式加强对规章制度学习,通过入学教育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将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纳入学生品德量化考核,与学生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加强常规管理,对学生每天早上早练功、课堂考勤、琴房纪律检查、晚就寝检查、寝室卫生纪律检查等加强监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6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关键词】 网络阅读 方法 指导 兴趣 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8-02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阅读和写作更是语文科考试中重要的得分板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科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限的课内阅读时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作课本知识的补充拓展。而根据调查和搜集的资料数据来看,现阶段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课外读物缺乏选择性,阅读面窄;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而在实际生活中,真要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认为宝贵的课余时间里捧起厚厚的名著来啃,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曾做过一项小测试:即把名著作品、篮球和上网放在一起供学生选择,结果56个学生中,愿意在周末看名著的学生仅有7人,而7人中又仅有1人是男同学;而选择上网的却有42人,而且男女人数相当。由此看来,要让学生以一种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具有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作用”。①(秦云彬《关于加强课外阅读的思考》)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前面的小测试表明,现在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消遣就是上网。如果能把课外阅读和学生最沉迷的上网有机结合,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绝对不是难题。有鉴于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捧起厚厚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书香四溢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能为学生欣然接受,甚至有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引导课外阅读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为契机,布置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片段进行了解阅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中的《智取生辰纲》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在网上搜寻《水浒》中的其他经典片段来阅读,并要求作简单的内容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回家上网就有了充分理由来应对家长的阻止,“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轻松上网,在满足了上网心愿的同时又真的能认真的完成我布置的网络阅读的作业。收来的作业质量好得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水浒》中那些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都能被学生搜索出来,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内容概括得具体恰当,有的甚至还加上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二、引导网络阅读的正确方法

网络以它存在的优点:快捷的方式,丰富的资源,自由的空间吸引得很多学生欲罢不能。确实,现代的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需要查找什么资料,想要读什么作品,只要打开电脑,按按鼠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这又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摆弄几下电脑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了。在网络上阅读不是难事,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1. 消除阅读的片面性

面对网络形形的诱惑,学生在网上阅读的专注性不会太强,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一种“浅阅读”的状态。他们对很多作品的阅读都只是求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已,只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好。所以对阅读的内容往往只是浏览一下,或是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读。特别是作品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等表象内容只求先读为快。而不对主题思想作深层思考;单纯了解人物形象而不会通过某些描写去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网络阅读时容易犯的毛病,而且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消除这种阅读的片面性。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深入、全面的阅读作品,不断的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尽量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

2.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想读书的时候,读个天昏地暗;没兴趣的时候,整个月都可以不碰一下,打开电脑也没意识要去读读优美的作品。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自己开设的网络阅读实验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做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定时定量阅读,即规定任务式的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些作品或某些篇章的阅读。其次,要做读书笔记。单纯的阅读很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我按老师要求读完了要读的内容就是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没效果,而且会禁锢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3. 开设Q群评论活动

在网络找到老师布置的或是自己要读的内容,认真地读完,也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并不意味着这个阅读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以上所作毕竟都是学生个人所为,个人所得。因此我还尽量利用网络平台,定期让学生在班级的Q群里开展读书评论,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发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作品的挑刺、对作者的看法等等。这样,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自己的意见,其效果比课堂上提问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习惯这种网络阅读形式,在每次完成阅读任务后,总会自觉的在Q群里来一番唇枪舌战。

三、做好网络阅读的选择引导

网络当中可以找到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良莠不齐,所以并不通通适合中学生读。也因为我们的学生经历不多,缺乏正确辨别好坏的能力,总以为“开卷有益”,打开电脑,碰到认为好看的就一个劲地读。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甚至有可能会沉迷而无法自拔。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更应该做好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作品的工作。

首先,要把语文课本涉及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能选入语文课本的篇目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而且具有权威性,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把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到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教学大纲给列出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更应是推荐重点。)家中有电脑的学生都能在紧张的学习当中按要求在网络上完成了《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名著作品的阅读任务。

其次,要把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除了必读的文学名著外,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也应该向学生推荐阅读。因为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板块里的小说或散文阅读,绝大多数都选用了当代文坛的优秀作品,如:毕淑敏、周国平等人的作品,或是每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图书评选出来的好作品。所以,把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在网上阅读,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那浓烈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优劣的鉴别能力。而且对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7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案例1:节外生枝,造就精彩

教师上《非洲的灵感》时,为了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非洲,播放了一段非洲的舞蹈。正当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是班上两个最调皮的学生在模仿非洲的舞蹈,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向他们走去,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男生紧张地低下了头,好象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

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笑的说:“想不到我们班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

其他同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老师又说:“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好吗?”“好”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旁边一位同学说:“老师,他们会跳街舞。”“是吗?”老师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是的”、“是的”更多的同学叫起来。“那好,我们就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热烈欢迎。”老师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两位同学在老师再次鼓励下,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热烈奔放的街舞,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喝彩声。他们也是激动溢于言表。

这时老师乘机引导同学们找找街舞与非洲音乐的联系,并归纳非洲音乐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两名男生代表班级参加了校元旦文艺汇演,他们表演的街舞获得了二等奖。

音乐课堂教学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镜头三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更不能对差生心存偏见。学生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课堂气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镜头三中的教师无意间发现了两名男生的特长,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们智慧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让学生们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

案例二:适时放弃,彰显智慧

音乐课开始,老师带领学生正在复习歌曲《摇篮曲》。午后的阳光庸懒地照进教室,同学们显得无精打采,歌声也有气无力的。老师听了一遍很不满意,站起来想调动一下气氛,发现后排一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她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已经把姚定同学催眠了。”

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同学,在一片笑声中,那名男生不好意思的抬起了头。

老师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这种天气下唱《摇篮曲》确实想睡觉了,有一名聪明的音乐家,专门创作了一部可以帮我们赶跑瞌睡虫的乐曲,你们想听吗?”

同学们都笑了,“想―”,有的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乐曲”

老师笑地说:“不信你们可以趴下来睡一下。”

同学们将信将疑地趴在桌子上,老师播放《惊谔交响曲》。当音乐响起,很多学生闭上了眼睛,过了不久,一声巨响,同学们都从座位上惊跳起来,愣了一下,才回味过来,互相哈哈大笑,认真地聆听起音乐来…….

接下去的课师生都很投入,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自不在话下。

欣赏《惊谔交响曲》显然不是老师预设的,学生在天气情况下表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影响了课堂气氛,破坏了教学环节,镜头二中的老师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选择了《惊谔交响曲》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跟着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走,老师对于学生预料中的表现或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于那些消极的表现,尴尬的答案往往不够重视,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适时放弃也能体现教师的一种智慧。

结束语

第8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能力;教学思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识谱、唱谱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识谱的兴趣,让兴趣帮助学生打开音乐殿堂的大门,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的美好。

一、利用感知特点,在游戏中讲授乐谱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识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那些陌生的乐谱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书,学起来也非常困难。识谱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难以掌握和接受的复杂知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孩子的感知特点出发,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分辨音的高低、进行模唱等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模唱、听音能力,增强学生对音准的感知能力。

在快乐的氛围中,儿童的大脑往往处于兴奋、灵活的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游戏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音符与时值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教学2/4节奏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开火车的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呜。学生在游戏模仿中不知不觉地就进行了节奏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熟悉的大自然的声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所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识谱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设施,在视听赏析中轻松识谱

在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音乐教学情境,把刻板枯燥的音符变成生动形象的音乐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与动画、图片、视频等因素组合形成音乐画面,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学生的视觉感知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如,在教学上行音节与下行音节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音乐动画,先制作八个楼梯台阶,在每个台阶上面标出相应的八个音节do re mi fa sol la xi do。然后再制作一个小女孩的动画形象,当鼠标点击小女孩时,她就由低向高依次跳上去,同时奏出这八个音节来。小女孩可以边跳边讲解,“音是有高低之分的,音的排列就像我上楼梯一样,由低向高排列就是音的上行。从高音do跳回中音do,这就叫下行音”。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把无形的音乐知识用直观、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音乐知识。

再如,《布娃娃》这一课中节奏的强弱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音乐情境: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夜晚,一个小女孩独自走在街头,突然发现躺在地上的布娃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就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教师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渗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强、弱”模仿训练,把情感与音乐的节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音乐、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利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识谱的自主性

自主性强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客观事物,从中找到规律,更快地达到学习目的。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识谱的主动性,使学生多方面地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分组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性教学尝试。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编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制定比赛评分标准,以5分为基础分进行加减,比赛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优胜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教师还可以设置个人表现优秀奖,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为了全组的荣誉,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乐理知识,积极地参与答题。比如,在音节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集体练唱,然后再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唱,哪个同学唱得音不准,可以向本组成员求助。最后教师再指定人员演唱,出错的人会被淘汰出局,哪个小组留到最后的人多,哪个小组就是胜利者。这种结组比赛的练习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识谱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识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愉快地感受音乐,轻松地学习识谱。

参考文献:

第9篇:四月的声音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音乐创新 能力 培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近年来我对音乐教学效果发现,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学中应多具匠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教法:

1.优化语言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艺术化的课堂语言,是学生学习与情感体验的动力之源,它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尝试并体验创造的快乐,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氛围。例如:学习《春来了》这首歌曲,讲授新课时,教师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达到以言导新的目的。师:“迷人的春天慷慨的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那么,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想不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春天在嫩绿的柳枝头”、“春天在含苞欲放的的桃树上、杏花头”“春天是藏在冬爷爷身后的小仙女,她一溜出来,大地就变了样……”、“春天给我们温暖,春天给我们希望,我们爱春天”“春天,你把阳光洒满大地,给万事万物以生机和活力,我们离不开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发兴趣

音乐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据说有许多画家在作画时喜欢听音乐,一听音乐就缴发了创作灵感,从音乐中得出新的创意。我在教《粉刷匠》这首歌曲时,也让学生进行了边听音乐边作画的尝试。我说:“你们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打算怎样作画呢?”一个学生忙说:“我想象的房子应该建在树上,粉刷匠正往上爬呢!”另一个学生说:“我想象粉刷匠右手拿着刷子,左手拎着油漆桶,站在架子上正刷房子,房子应该是粉红色的。”还有一个学生抢着说:“我要画的房子是大蘑菇房,上边还有好多漂亮的花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丰富的想象力好像插上翅膀在翱翔。我这时地引导他们说:“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那就动手画吧!”话音刚落,孩子们就高兴地说:“太好了!”大家按分好的小组边讨论边分工:“你画房子,我画粉刷匠,他画梯子。”只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就在欢乐的和谐气氛中完成美丽的图画,每个人都沉浸在愉悦之中。通过边听音乐边作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不仅仅得到情感的体验,还培养和增强了实践能力。再例如:学习小学三年级的音乐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借鉴现有的儿歌学习音符:“全音符像鸡蛋,二分音符扛树干,四分音符抹黑脸,八分音符尾巴尖,十六分音符双尾巴。”学生一边听、一边思、一边学、一边记,听着、学着,学生的兴趣就一步步的被调动起来,教师借机提问“你能也用儿歌的形式为休止符编首歌吗?”引导学生仿照着用儿歌将休止符学习一遍。在认识全休止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想想怎样才能准确记住?”经过讨论,学生自己编出:“全休止符在四线”、“全休止符贴四线”。我借机让学生比较“在”和“贴”哪个更形象、更生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贴”字更贴切。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法编出:“全休止符贴四线,二分休止符落三线,四分休止符像小鸟,八分休止符像镰刀,十六分休止符像牙刷……”在学生编儿歌中,教师借助形象记忆用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以喻激趣,学生学的有趣,记的牢固,在达到教学目的。

3.展示情景

音乐源于自然,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学也不能只拘泥于课堂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聆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溪的流淌声,鸟儿的歌唱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或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参与听、看、想、说、唱、动的感官体验,模仿劳动动作、节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是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感知来进行的。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使之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拓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