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月的声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音乐师资;声乐教育;思考
[作者简介]王容,湖南工业大学音乐系声乐教研室主任,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203―02
声乐专长是音乐教育师资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声乐教育的质量对于学生十分重要。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提高与发展。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教师的课堂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师的声乐教学水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到目前教学中存在弊端,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够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出校之后不能立即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需要。新世纪中国的教师队伍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具变化的职业。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是学校确定师资培养方向的重要依据,必定会引发师资教育的深刻变革。
一、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声乐艺术的发展同声乐教育的发展总是紧紧相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歌唱艺术水平往往反映着声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的教学和演唱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声乐教师队伍。
1 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 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靠听觉去把关,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生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
5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学科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师资队伍的培养
1 随着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能适应教育和新《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要求的大批优秀音乐师资队伍。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缺乏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节奏感的培养,准确的歌唱能力的培养,听觉能力的培养,多声部能力的培养,读谱能力的培养,音乐创造的培养;音乐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儿童训练及青少年变声期的训练等方面。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仅仅只是琴弹得好,美声唱得好,这样能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吗?教师的角色不能是等学生毕业以后到工作岗位才培养,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是盲目的。改革后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首先是把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早一点地进入教师角色,为学生创设特殊的环境,使学生像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学生参加与学校的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学生。所以,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教师要加强人格和道德的修养,更好地适应基础音乐教育。
2 尽管近年高师音乐系科的师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院系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教授、副教授的年龄偏大,没有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忽视学科队伍的梯队建设,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 合理的师资结构,重点培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4 各系院的领导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对于音乐特长班学习声乐的同学来说,总是希望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到正确的歌唱方法,让自己获得自然、圆润、优美而富有感情的声音,从而顺利地通过高考的专业面试。但是就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现有的歌唱状态看,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可以说很少。很多同学对于正确的歌唱方法还很模糊,对于自己在歌唱中所暴露的问题如过压过挤、歌唱位置低、声音虚、声区不统一等常显得无所察觉或不知所措。而且许多同学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过于追求音高和共鸣,急于求成,常常忽略了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学习声乐往往走到了一些误区,最终导致了歌唱器官的损害。
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教学存在如此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基层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声乐教龄的我,由于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教学,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深有体会。现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做一些剖析和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设置普遍较少
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的专业课采取学生到校外补课或学校自己设置专业课的形式,在这我们只探讨学校设置专业课的模式。因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文化课教学任务重,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教学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每班20至40人左右,一周二到四节集体课,每课时45分钟。每个专业班一个月接受声乐训练的时间如果以小时计算最多12小时,一个学期以四个月来算,一个特长班接受声乐训练的总学时也不过48小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学生不请假、不生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学期中最多也只能接受48小时的声乐训练,而且还是集体课。想想看,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见,现在各校声乐授课时数是多么急切地需要改进!
二、单一的“大班教学”模式有待突破
各校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大班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可以最大化解决学生演唱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必须集体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可在声乐训练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大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学生只能接受“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为上课的人数一多,声乐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共性的、较为集中的歌唱问题,对于个体学生的个性问题却没时间一一检查和改正,这样一来难免有学生整节课都得不到老师的检查和评价,造成学生隔周才能得到老师的教导,从而间接缩短了学生原本就很少的声乐训练课时。而每一堂课中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却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因为到高三参加专业面试的是学生个人而不是一个班集体。由此可见,“大班教学”并非绝对地适合学生的声乐课。
三、声乐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现有的声乐教师都以“口传心授”这种方法来给学生传授歌唱技能和知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模仿,可以直接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而获得知识。但是“口传心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口传心授”者也就是我们声乐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演唱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学生的发声器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机能得到提高而不是损害。从目前各校实际情况看,特长班的声乐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大学期间不一定都主修声乐,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总体较年轻化。并且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已经在各校出现: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弱,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就相对低些,结果必然是学生在高考专业面试中成绩不理想。反之,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强,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总是更高,高考专业面试通过率和面试成绩必然更好,但也会造成学生都想跟好老师学,导致能力强的老师超负荷工作的局面,让原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声乐是一门复杂、内在的艺术,它不像器乐那样具有很强的外在性。由于歌唱时发声器官的一系列活动情况和状态是没办法仅用眼睛来观察清楚的,它只能由一些外在的手段如用耳朵听音响效果、用手来感觉身体用力和呼吸情况、用眼来观察歌唱的外在状态等来检查歌唱时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且这种外在的检查手段只有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歌唱技巧的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再者,人的声带是非常“娇嫩”的东西,它不像乐器的某些零件一样,坏了可以重新安装和修理。一旦损害以后就几乎没有挽回的地步了。这种结果是我们老师和学习声乐的同学最不希望发生的。由此可见,“口传心授”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条件。
从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的入学条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通过艺术高考来实现大学梦想,他们专业基础几乎为零,除了会唱一些通俗歌曲外,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基本不会。只有个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就给我们音乐老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学生毕业后参加专业面试,大部分只能以声乐为考试主项,如果以器乐为主项,首轮初试就会被淘汰。因为以器乐为专业面试主项的考生,演奏水平都很高,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器乐,即我们所说的“童子功”。由此可见,要想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高考面试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各校声乐教学水平着手了。
既然声乐课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如此重要,而现行声乐课教学模式又有很多弊端,那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就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研组组长,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了一些解决声乐教学弊端的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一、增加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
此建议是针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每周接受声乐训练课时太少而提出的(因为声乐是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参加专业面试的主要得分项)。我们知道,要学好知识,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声乐量变是质变的重要前提,只有增加学生声乐训练课时,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歌唱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为将来顺利通过专业面试并取得高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当然此建议的前提是各校的声乐师资力量必须雄厚。
二、声乐课实行“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声乐课的特点,声乐课采取“小班制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从目前各校声乐师资来看,实行“一对一教学”是不可行的,一是各校师资不够,二是高中不等同于高等音乐院校,两者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声乐课只上“集体课”,教学效果又不理想,如何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科学交叉的灵活教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个人数为30人的音乐特长班为例,全班集中一起上声乐课人数就太多,效果肯定不好。把它分为两个班,每班15人,在同一个上课时间由两位专业老师在不同地点上课,就可以达到“小班制教学”的效果。演唱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课”,演唱个性问题采用“小组课”;低年级学生多用“集体课”,高年级学生多用“小组课”;“小组课”以唱法相同,音域相近,性别相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为宜。这样在不增加师资和课时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既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又可充分发挥全校音乐老师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三)积极为特长班声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声乐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和年轻化,必然导致声乐教学的不成熟性。所以提高专业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方法。如果一个声乐教师不了解又不能掌握发声规律,只局限在让人模仿自己歌唱,用缺乏科学根据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相信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甚至是有害的。有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以能察觉学生的优缺点,他必须为学生的利益而充分熟悉声乐的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夸耀那些肤浅的学说或为了商业性的目的摆出浮夸的架势”。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要求我们特长班声乐教师个个都是歌唱家,但有一点确是肯定的,那就是都必须是正确的歌唱者,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和演唱者,我深深知道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而且本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因此从特长班长远发展和科学育人的角度出发,真切希望学校领导能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定期派遣音乐老师到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深造,努力为音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对于声乐课来说,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这也就意味着良好的教还需要学生良好的学。我相信随着普通中学音乐教师声乐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音乐特长班声乐课的教与学定能呈现一片春意盎然的新气象!
关键词 音乐课堂 预设 生成 反思
“让每位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音乐课堂要致力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聚焦我们的音乐课堂,关注课前预设,让课堂具有弹性空间;关注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情趣;关注教后反思,让课堂走向灵动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自由呼吸,师生共同演绎生命成长的精彩。
一、关注课前预设,让课堂具有弹性空间
如果要上好每一节音乐课,那教师课前都要进行充分备课,关注学情,解读教材,预设教法学法。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不相同,课堂上给学生留下的探究空间理应各不相同。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班级进行教授,效果可能完全不同的。
因此音乐课堂要充分关注课前预设,对于同一节课,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教学程序,牢记教学内容,以便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课,教师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发挥出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独特魅力。让每一堂课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体现出音乐课堂的乐趣与生机,智慧和潋隋。要使课前预设具有一定弹性空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充实知识,储备足够的“源头活水”。
教学五年级《我们美丽的祖国》一课,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根据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等音乐练习。教材要求先让学生学习歌曲,再让学生学习节奏填空和听音填空。我在备课时考虑到这首曲子旋律很有特点,有的学生听一遍歌曲就能进行节奏填空,为了顺应学生的思路,我在教学设计别注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组织教学,当学生没有特意表现要进行节奏填空时,就先教学歌曲,让学生了解旋律的特征;反之就先教学节奏填空环节。由于老师事先预料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能方向,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从而在课堂上能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音乐学习。
二、关注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情趣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课堂要努力凸显生命的灵动,要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课堂上也许是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是学生一个幼稚、搞笑的动作,都可以生成一些别样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动向、情感态度,不放过学生出现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流程、疏导学生情绪,让学生爱学、乐学,彰显音乐课堂的智慧情趣。
在一年级教学《听,谁在唱歌》时,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模仿小动物,于是我让他们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叫一叫”。听,李丹成了一只“嘎嘎”的小鸭,王翔成了一只“嗡嗡”的蜜蜂,许诺则成了一只“汪汪”的小狗。突然刘伟“嗷嗷”叫了两声,这一叫,把其他的男孩子也都带动起来跟着叫,顿时课堂上一阵狼叫。我示意孩子们坐好,可很多人根本不在意,我敲击讲台还是无人理会。看着一群“小狼”各个歪着小脑袋,双手握成喇叭状,张着小嘴,感到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突然,我想起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是故意大声说:“怎么我们班都是灰太狼呀?喜羊羊在哪呢?喜羊羊上课最认真了。”孩子们都有英雄情结,各个都想成为喜羊羊,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了。接下来的教学效果也是出奇的好,这首歌曲很快就被学生学会了。
唱《两只老虎》时,在课前我就想到学生对这首歌曲很熟悉,已经不用教师过多地教,就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变通,试着让学生进行轮流展示唱。在课上,刚唱了一次,就有一位学生用《两只老虎》的旋律唱起了“黄金搭档”(广告),边唱边做动作,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是呀,这个广告那么熟悉,难怪学生记忆深刻,何不让学生也为歌曲创编广告呢!于是,有的学生编“爽歪歪”,有的编“图画书”,也有的编小动物……简单的一首儿歌生成了新花样。成果展示时,学生们个个开心无比。
实践证明,课堂中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发展区,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而调整,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动态生成”,合理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充分凸现音乐课堂的乐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关注教后反思,让课堂走向灵动自然
孤独如蛊
吞噬着灵魂的体魄
手捧的相思撕开了心底的裂痕
情字无情的飘动着若隐若现的身影
哭了梅花三弄 瘦了雨巷春秋
-------------------------------------------------
躺在雨里
淋湿着心情
任闪电雷雨叩打着我的心门
所有的誓言都在雨水里冲刷的一干二净
只剩下我抱着一副孤独的躯壳
望穿在潇潇的雨里
我知道 你如这场突来的大雨
在雷声的轰鸣中 越走越远
而我 却成了落寞窗前的剪影
-------------------------------------------------
曾以为 你素手芊芊弹得是高山流水
哪曾想 粒粒音符流的却是相思的水
那曾悬挂枝头的红豆迷失了谁的眼睛
那轻盈飘荡的流苏摇曳了谁的情怀
泪水一次次打湿了我的眼角
思念一次次涂抹着雨后的天空
-------------------------------------------------
于是
我在踌躇里画地为牢
把你放在心头
用心聆听你远去的呼吸
然后
把对你的相思
放在我的日记里
在你走的日日夜夜里
我用心记录着与你的海誓山盟
-------------------------------------------------
窗外的雨 打痛了天空刺伤了我心
罢了 不想了 合上落泪的片页
拨一柱千年的琴弦 抒一勾弯月的情怀
为读者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定期更换楼前的20余块宣传橱窗,使大学生多方面了解图书馆藏与服务;在大厅入口处设置新书、新刊推荐角,每天向学生推荐约200余种图书;还有饱含人文关怀的温馨提示,整洁、有序摆放的书籍,赏心悦目的金黄色桌子,随处可坐的舒适的座椅,宽敞明亮的落地玻璃等,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亲切、温馨、便捷、放松的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学生充实专业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提升自身素养的精神家园。
将“服务至上”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用人文关怀感染每一位来馆阅读的大学生。我院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把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的理念和意识从心底真真正正地树立起来,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时刻以读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并将此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第一、在五大系和基础部设立了信息联络员,及时将图书馆文献信息至各系部,同时从系部收集需求信息,开展双向服务。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用户教育服务。其一,为新生制作了《图书馆利用指南》多媒体课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同时向5个系发放晋中职院图书馆基础知识问卷3600份,通过答卷,使新生了解本学院图书馆。其二,分别对信息系、机电系、生物系近1500名2011级新生做了专题讲座———《阅读点亮心灯,成就多彩人生》,通过阅读辅导和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新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第三,通过读者调查服务,获知进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样订阅图书文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兼顾专业性和普及性。一方面,满足钻研型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的需求。根据我院示范校建设五系部重点专业的情况,为大学生订阅一些重点专业的核心期刊,并定期将目录送给系部,通过专业课老师的讲解,把学生引导到图书馆来;另一方面,考虑到普通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订阅一些畅销的优秀杂志和励志作品,如《读者》《意林》《恰同学少年》《周国平作品精选》等,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美好的精神食粮滋润大学生的心田,“润物细无声”地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德育教育等方面的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为契机,开展“图书馆与读者”系列活动,服务向系部、学生延伸。在文化节活动期间,图书馆向全校170个班级,发放了阅读倡议书,推广全员阅读计划,使大学生成为阅读推广计划的对象。为经贸系学生组织了“图书馆资源利用专题讲座”,介绍图书馆馆藏与服务,重点结合经贸系专业特点,进行了图书与期刊的阅读导航。在第六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期间,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立足岗位,认真热情为学生提供借阅咨询与阅读辅导,广泛发动学生参与“阅读点亮心灯”读书与征文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
通过阅读提高素养,图书馆员要为学生阅读做表率图书馆员要想引导大学生阅读,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自己成为全民阅读的一分子,学生才能如影随形,也才能谈得上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说图书馆员在这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图书馆员置身在书的海洋里,坐拥书城,自然最有条件博览群书,理所应当手不释卷,以书为友,引导学生阅读,做大学生阅读的表率。1.专业知识、信息知识的扩充。图书馆员首先应阅读图书馆专业方面的书籍,精通专业知识,以便为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阅读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搜索及检索能力,提高专业服务技能;第三要阅读外语方面的书籍,提高外语水平,了解国外图书情报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2.通用知识的阅读学习。图书馆员应阅读学习通用知识方面的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能遵循教育的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还要阅读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书籍,积淀文化底蕴,开阔视野,以便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为学生当好阅读参谋;还要对学院32个专业的开设情况,对各学科领域的学科内容、前沿方向的总貌有一个把握,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阅读 方法 指导 兴趣 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8-02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阅读和写作更是语文科考试中重要的得分板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科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限的课内阅读时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作课本知识的补充拓展。而根据调查和搜集的资料数据来看,现阶段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课外读物缺乏选择性,阅读面窄;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而在实际生活中,真要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认为宝贵的课余时间里捧起厚厚的名著来啃,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曾做过一项小测试:即把名著作品、篮球和上网放在一起供学生选择,结果56个学生中,愿意在周末看名著的学生仅有7人,而7人中又仅有1人是男同学;而选择上网的却有42人,而且男女人数相当。由此看来,要让学生以一种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具有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作用”。①(秦云彬《关于加强课外阅读的思考》)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前面的小测试表明,现在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消遣就是上网。如果能把课外阅读和学生最沉迷的上网有机结合,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绝对不是难题。有鉴于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捧起厚厚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书香四溢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能为学生欣然接受,甚至有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引导课外阅读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为契机,布置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片段进行了解阅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中的《智取生辰纲》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在网上搜寻《水浒》中的其他经典片段来阅读,并要求作简单的内容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回家上网就有了充分理由来应对家长的阻止,“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轻松上网,在满足了上网心愿的同时又真的能认真的完成我布置的网络阅读的作业。收来的作业质量好得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水浒》中那些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都能被学生搜索出来,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内容概括得具体恰当,有的甚至还加上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二、引导网络阅读的正确方法
网络以它存在的优点:快捷的方式,丰富的资源,自由的空间吸引得很多学生欲罢不能。确实,现代的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需要查找什么资料,想要读什么作品,只要打开电脑,按按鼠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这又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摆弄几下电脑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了。在网络上阅读不是难事,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1. 消除阅读的片面性
面对网络形形的诱惑,学生在网上阅读的专注性不会太强,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一种“浅阅读”的状态。他们对很多作品的阅读都只是求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已,只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好。所以对阅读的内容往往只是浏览一下,或是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读。特别是作品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等表象内容只求先读为快。而不对主题思想作深层思考;单纯了解人物形象而不会通过某些描写去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网络阅读时容易犯的毛病,而且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消除这种阅读的片面性。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深入、全面的阅读作品,不断的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尽量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
2.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想读书的时候,读个天昏地暗;没兴趣的时候,整个月都可以不碰一下,打开电脑也没意识要去读读优美的作品。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自己开设的网络阅读实验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做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定时定量阅读,即规定任务式的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些作品或某些篇章的阅读。其次,要做读书笔记。单纯的阅读很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我按老师要求读完了要读的内容就是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没效果,而且会禁锢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3. 开设Q群评论活动
在网络找到老师布置的或是自己要读的内容,认真地读完,也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并不意味着这个阅读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以上所作毕竟都是学生个人所为,个人所得。因此我还尽量利用网络平台,定期让学生在班级的Q群里开展读书评论,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发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作品的挑刺、对作者的看法等等。这样,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自己的意见,其效果比课堂上提问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习惯这种网络阅读形式,在每次完成阅读任务后,总会自觉的在Q群里来一番唇枪舌战。
三、做好网络阅读的选择引导
网络当中可以找到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良莠不齐,所以并不通通适合中学生读。也因为我们的学生经历不多,缺乏正确辨别好坏的能力,总以为“开卷有益”,打开电脑,碰到认为好看的就一个劲地读。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甚至有可能会沉迷而无法自拔。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更应该做好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作品的工作。
首先,要把语文课本涉及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能选入语文课本的篇目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而且具有权威性,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把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到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教学大纲给列出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更应是推荐重点。)家中有电脑的学生都能在紧张的学习当中按要求在网络上完成了《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名著作品的阅读任务。
其次,要把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除了必读的文学名著外,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也应该向学生推荐阅读。因为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板块里的小说或散文阅读,绝大多数都选用了当代文坛的优秀作品,如:毕淑敏、周国平等人的作品,或是每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图书评选出来的好作品。所以,把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在网上阅读,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那浓烈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优劣的鉴别能力。而且对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案例1:节外生枝,造就精彩
教师上《非洲的灵感》时,为了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非洲,播放了一段非洲的舞蹈。正当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是班上两个最调皮的学生在模仿非洲的舞蹈,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向他们走去,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男生紧张地低下了头,好象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
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笑的说:“想不到我们班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
其他同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老师又说:“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好吗?”“好”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旁边一位同学说:“老师,他们会跳街舞。”“是吗?”老师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是的”、“是的”更多的同学叫起来。“那好,我们就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热烈欢迎。”老师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两位同学在老师再次鼓励下,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热烈奔放的街舞,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喝彩声。他们也是激动溢于言表。
这时老师乘机引导同学们找找街舞与非洲音乐的联系,并归纳非洲音乐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两名男生代表班级参加了校元旦文艺汇演,他们表演的街舞获得了二等奖。
音乐课堂教学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镜头三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更不能对差生心存偏见。学生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课堂气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镜头三中的教师无意间发现了两名男生的特长,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们智慧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让学生们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
案例二:适时放弃,彰显智慧
音乐课开始,老师带领学生正在复习歌曲《摇篮曲》。午后的阳光庸懒地照进教室,同学们显得无精打采,歌声也有气无力的。老师听了一遍很不满意,站起来想调动一下气氛,发现后排一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她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已经把姚定同学催眠了。”
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同学,在一片笑声中,那名男生不好意思的抬起了头。
老师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这种天气下唱《摇篮曲》确实想睡觉了,有一名聪明的音乐家,专门创作了一部可以帮我们赶跑瞌睡虫的乐曲,你们想听吗?”
同学们都笑了,“想―”,有的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乐曲”
老师笑地说:“不信你们可以趴下来睡一下。”
同学们将信将疑地趴在桌子上,老师播放《惊谔交响曲》。当音乐响起,很多学生闭上了眼睛,过了不久,一声巨响,同学们都从座位上惊跳起来,愣了一下,才回味过来,互相哈哈大笑,认真地聆听起音乐来…….
接下去的课师生都很投入,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自不在话下。
欣赏《惊谔交响曲》显然不是老师预设的,学生在天气情况下表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影响了课堂气氛,破坏了教学环节,镜头二中的老师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选择了《惊谔交响曲》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跟着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走,老师对于学生预料中的表现或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于那些消极的表现,尴尬的答案往往不够重视,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适时放弃也能体现教师的一种智慧。
结束语
一、题材选择
音乐题材选择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音乐中的韵律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是音乐魅力的主要展示部分。在幼儿音乐教学的题材选择方面,教师应选择曲调简单有致,语言简洁并能够传递健康向上、快乐幸福等信息的乐曲。高低有致的曲调让人心生喜爱,学生更容易接受,而简单的曲调又让人觉得朗朗上口。幼儿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阶段,记忆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挑选曲调时,选择音调高低有致且循环次数较多的曲子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乐曲的歌词挑选方面,教师则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挑选语言生动有趣,念起来容易上口而又简单的歌词。这样的歌词选择便于幼儿的记忆。而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可以通过学习歌曲传递给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将快乐、幸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将幼儿音乐教学从普通的教学升华为一个情感培养、情操陶冶的重要渠道。如儿歌《娃哈哈》,这首曲子曲调简单有致,歌词健康向上,是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好歌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这类型的歌曲来对幼儿进行教学。
二、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幼儿教学中,课堂教学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好奇心强、好玩心重的群体。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家长对孩子的才艺方面的要求日益加重,因此不少的幼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才艺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在知识的强行灌输下,幼儿非但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更是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以培养学生爱好为主,以爱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音乐教学以听为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对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立最合适最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片、文字、声音、音频等充分地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生动有趣、色彩丰富的图片,播放教师所挑选的乐曲等。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所教的歌曲进行弹奏再教学生,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则可以利用音频播放的技术,从网络上寻找合适的资源,利用视频播放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寻找动画视频,以有趣的动画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如教师在教幼儿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将歌词所展示的画面表达出来,不仅为幼儿音乐的教学增添了乐趣,也为他们构建了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就像在参与游戏一样。如教师在对《小燕子》这首歌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扮演小燕子的角色,让学生将这首歌更好地演绎出来。这种角色代入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中去,也让学生感觉学习模式新颖,从而更努力认真地学习。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合作制作小燕子的衣服道具,如用卡纸等。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也更明白“小燕子,穿花衣”这句歌词。
三、提供表演机会
幼儿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舞台上发现自己,感受音乐是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表演,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首先,上台表演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责任心理,促使其更努力地进行训练。另一方面,上台表演也能为学生积累经验,对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参加表演能够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孩子的情感陶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64-01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是每个高中生应达到的内容标准之一,也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代音乐风格奇特,学生对此虽然有好奇心,但是难以持久,往往在倾听过程中渐渐迷失了对于音乐作品的判断,“听不懂”“不优美”“太吵了”“太混乱”成了学生难以接受现代音乐的“理由”。那么在现代音乐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音乐审美体验呢?
1.以“问”激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课堂开始就提出“衡量音乐美与不美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作曲家要创作这些‘不太好听’的作品?”“什么样的音乐是特殊的?”等恰到好处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有目的地听辨、有针对性地比较判断。借助问题,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对于现代音乐“新、奇、特”的音乐体验之旅。
2.以“法”促学。现代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教学手法及运用上,也应该与以往的教学有所区别。如,可用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用一些名人名言使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音乐,进行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思考;采用画图形的方式直观辨析十二音音乐中的倒影与逆行的特点(见图1);采用音画结合、词汇归纳、参照对比、通感联想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揭示音乐风格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音乐风格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特长,例如歌唱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尝试演唱《月迷彼埃罗》等作品,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现现代音乐的独特音色;演奏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尝试演奏十二音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现代音乐;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可以运用语言渲染音乐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现代音乐的独特“美”。
3.以“践”增思。创编活动是高中音乐鉴赏课学生艺术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创编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引领。在现代音乐的创编中,如果让学生寻找“新音源”、发现“新人声”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谭盾《水乐》《纸乐》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是音乐”的道理,通过《远古童声》中的尖叫、吼声、哼鸣等多种人声表现让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对于创编,可以分为发现新音源、编创新音源、表现新音源三个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对于新音源的组织,采用节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进行创编活动,实践了对于现代音乐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