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适送别董大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板书:辛弃疾):他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你们读过他的词吗?生:没有吧。
师: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他的两首爱国词篇(投影:《破阵子》)。教师朗读,学生朗读。
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投影:《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学生自由读,教师朗读,师生齐读。
师:这首词里,作者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师(板书:《清平乐・村居》):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农村题材的词。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辛弃疾的词篇热情洋溢,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富有爱国热情。引入两首词,意在揭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吧?但是,这与《清平乐・村居》这首“农村词”所描写的那种淡雅、自然的乡村田园生活有多大的联系呢?导入时,并不需要《破阵子》来驰骋壮志、抒写悲愤,也不需要《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来怀古忧国。说实话,我反倒是替教者担了一回心的――如果学生始终激荡在这种爱国情怀里,如何领会词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又如何感知词人内心的那份宁静?
案例二:《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屏示:《别董大》高适)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师:读出来了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
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我看到了灰蒙蒙的景象。
生:我好象看到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和那几只孤雁。
生:我看到了一副凄凉的景象。
生:我看到了伤心的诗人。
师:是啊,天色昏暗,北风呼呼,如此悲冷的气氛怎不让人触景伤怀呢?
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了?
生:作者告诉朋友,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人谁不认识你董大呢。
生:安慰朋友,叫朋友不要伤感。
生:我感觉诗人的心情开朗起来了。
师:不错,诗人笔锋一转,用开朗的胸襟勉励友人,驱散了伤感,读起来鼓舞人心!
(屏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什么感情了?
生:我读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师:又一首送别诗。但是,这首诗又有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想想,哪儿不一样?学生反复朗读、交流)
师:先说说看到的。
生:细雨冲洗了灰尘,空气清新得很。
生:柳枝颜色新新的。
师:蒙蒙细雨中,刚折下的柳枝颜色还很清新。平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笔墨的点染,立即变得风光如画了。比较而言,这首诗的开头描写了一幅明丽的景象。
师:再说说作者所感受到的,好吧?
生:作者说,你就再饮一杯吧,走出阳关就没有我这个老朋友了。
生:诗人为朋友担忧。
生:我觉得诗人多愁善感。
生:这是一场深情的送行。
师:是呀,“西出阳关无故人”,伤别之情悠然心头,含蓄委婉,这淡淡的愁绪就在这杯酒中了。
师:但是,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真正的友谊是无所不在的呀!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两首诗,一起来为友谊祝福吧。
尾声,引入主题相同的两首诗,既浓墨重彩,又独具匠心。同是依依惜别之情,前者并没有顺势写离愁,而是笔锋一转,令友人精神振奋;而后者,明朗清新的氛围中萦绕着淡淡的愁绪。
两相比较,让学生在一样的主题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情感也得以升华。
反思:为古诗文教学引入什么?
我国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瑰宝,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增强原创力。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所有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来的。”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从而培养自我高尚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方面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欲望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才会尽显自己的个性。“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浓浓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累也不觉得。因此,我认为学习诗词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个乐园中随意采撷,有滋有味地、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
二、倡导多维诗词诵读,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根据意境背
根据诗词的内容把诗分成言志诗、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劝勉诗等类,让学生分类进行背诵。当遇到能让孩子“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的教学情景时,让他们背起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言志诗;当带领孩子们观赏自然风光、游山玩水时,让他们背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牡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写景诗;当学生面对友情难忘、地久天长时,让他们背起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崔颢的《黄鹤楼》等送别诗……总之,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学生分清类别,能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出生活的真谛。
2.结合时令背
就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背诵。依照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找出相应的诗句,理一条线索,让学生从背诵中体会时令的变化,感受诗句中季节的优美,从而使学生们更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春天,让学生背诵《早春》、《春江花月夜》;夏赏绿荷边,让学生背诵《夏日》、《小池》;秋观黄菊时,让学生背诵《秋思》、《秋浦歌》,冬遇白雪时,让学生背诵《冬景》、《江雪》,让学生细心感受多彩的四季,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创设情景背
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如利用音乐、动画、图片等方法创设一定的诗境,造成特有情境氛围,促进学生背诵。同时还可以采用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接龙赛、问答背等灵活且富有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变教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法,不求精讲精析,只求学生在快乐中能对诗词有一些朦胧理解,培养一种感悟诗词的能力。
1.多多欣赏,促进审美体验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古诗词,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它是通过语言在主体心中直接唤起审美意象的。譬如苏轼的诗就是由对“大江东去”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自然景观的审视触发起壮阔豪迈的心情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能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我们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诗词类配音动画,让学生进入到诗景里,体味诗的优美。如《山行》一诗,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直通深山,在云雾缭绕的深林间,隐约有几户人家,那满眼的秋意,让人无限遐想,学生时而随着典雅的古筝曲低吟高诵,进入杜牧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
2.画演古诗,交流形式创新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把诗比做“瞎子画”。 如教南宋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四、展开丰富多彩活动,唤起学生成功快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每天清早,教室里就传来了琅琅书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我班搞的一项特殊活动,每天都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将自己学到的古诗文讲给大家听,指导大家朗读。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弘扬民族文化。
每周我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依据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将其张贴在“学习园地”栏目里。
每个月,我都要利用一节课作为“展示课”。课程以竞赛形式展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参赛组,教师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题目,有抢答,有必答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古诗知识。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