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

第1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1.城市建筑综合体面临的问题

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问题。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要与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然而我们国内与城市建筑综合体相关联的服务行业才刚刚起步,这造成了国内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运作、经营、管理和品牌的打造上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对于地块缺少专业的定位与规划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良性发展。今后应加强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规划、开发、运作、管理、经营和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提高。本文以某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例,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探讨。

2.规划设计

2.1选址

对该项目的选址总结得到一般城市综合体选址的要求:(1)选址在人气旺盛、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中心,可以保证足够的人流;(2)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可达性,充分考虑到与公共交通的良好对接;(3)选址应有助于城市地标的打造,营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汇聚人气的城市节点,吸引更多的人流为商业持续盈利提供保障。

2.2总体布局

(1)为避免同业竞争,错位经营,本案做成露天峡谷商业模式。将客流自两个主入口方向引入致平面的核心,在核心区打造一表演舞台,使得客流能够均衡地达到商场的每个位置。由露天将平面切割成“L”型和“”型。“L”型以带外廊的商铺为主;“”型内设中庭,可作为独立的商场使用;(2)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对接,如出租车、公交车。在总体布局中落实公交系统中站点的位置,并在设计中考虑泊接站点的设置,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3)总体布局需遵循土地价值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总体布局的设计原则是满足出入口及广场的合理设置下,尽量满足龙游城商业部分的土地价值需求。

2.3概念引入

(1)一个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名片之一,作为城市的代表,它的建筑立面应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建筑应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得该城市综合体造型、空间、立面等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同时又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底蕴增加城市的地方特色;(2)在设计的时候结合地域特色,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文化。

2.4动线设计

在动线设计中,淮安龙游城坚持几大原则:主动线设计简单明了,避免游客“迷路”;主动线设计中将“峡谷、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生态与生动精彩的建筑空间相结合,让体验式购物充满变化和趣味性;室内动线与主动线衔接形成环通杜绝尽端式,使得整个商业不存在“死角”。

2.5人流引导

传统的建筑设计着重强调“金角、银边”所以导致商业内部往往缺少人气,淮安龙游城在总体布局上坚持把人流引入内部的设计理念。

(1)创造“金角”,聚集人气。在城市中心区由于用地紧张,所以面向公共开发的广场是稀缺资源,但它是实现聚集人气最佳的手段之一。总体布局设计在主要城市干道、节点设置面向公共开放的广场,而且利用水景、绿地景观等创造出“金角”广场,实现迅速聚集人气。

(2)开放“金角”,引导人流。在设计中把“金角”打开,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面对公众,并通过空间设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收放有序的空间,仿佛一个自然的峡谷,诱惑着人向里面探寻。通过这一手法有效地将聚拢的人气引导进入内部,保证每个商业店铺的人流量,增加商业购物机会。

(3)立体引导。通过在主动线及主入口合理设计下沉广场与自动扶梯将人流引入地下一层及较高的楼层,不仅实现地下商业地面化还能够带动较高楼层的商业价值,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2.6景观及节点

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上,以流动的水为主体引入阳光、空气、植物营造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购物主题公园。

(1)水。最独具特色的是在商业内部利用人的亲水特征设计了人工景观运河,打造一种游憩体验的购物空间。这一特质不仅迅速建立起他专属的名片,还是聚集人气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2)光、空气、植物。该项目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自然阳光、空气、植物引入到龙游城内部,将造成一个开放式购物公园,打造一种别样的舒适的与自然相融的购物环境,突破传统大型商业单调的沉闷的室内购物模式。

(3)屋顶花园。该项目设计中始终贯彻绿化还原的理念,为城市增加绿地、将绿色还给自然。不仅为其他功能的建筑提供较好的景观,还是商业休憩娱乐的场所,也是将人吸引至高层的又一手段。

(4)中心舞台龙游城的中心节点应该设置一个中心舞台,通过各种表演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剧场。通过中心舞台免费的演出,吸引各年龄段的人群,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目标消费群体汇聚至此,带动商业的销售。

2.7动态交通

(1)出租车。在出租车动线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临时停车及港湾式泊接站点,将上客与下客的不同流线和商业主动线设计共同考虑,令其成为一个整体。

(2)社会车辆。社会车辆主要是通过地下车库的垂直交通进行梳理,所以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应合理布置。根据不同方向的车辆流线设置多处地块出入口,地库垂直交通系统依据商业动线设计,让所有的流线最终与商业动线相适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8静态交通

(1)临时停车。临时停车主要是地面公交车站点、出租车港湾、货车临时卸货区及部分的临时停车位。出租车及公交车临时停车设置在距离城市道路交叉口较远处,尽量与广场、绿地景观等结合。货车临时卸货区考虑设置在背商业面或次商业界面,避免布置在主要商业界面及商业主入口附近。临时停车位依据需要而灵活设置,并结合景观设计。

(2)停车场。停车除去少量的临时地面停车基本都是通过地下停车库解决停车问题。

2.9货运物流

货运设置地面及地下出入口,但不与商业出入口共用,且应设置在背商业一侧。设置在地下的货运出入口,其货运车道与普通地下车库车道共用,严格依照货车要求设计车道。卸货区设置了卸货平台,并且保证其与货梯之间的流线简短便捷。货梯依据不同业态而分开设置,尽量减少每层货运通道的长度,保证货运便捷性。

2.10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存放

(1)短时存放。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存放理应是“便捷”式存放。总体布局中在道路两旁结合绿化设计部分摩托车、自行车最便捷的临时停车处。

(2)长时间存放。设计中十分注意合理的层高,并单独设置非机动车车道并恰当地设置坡道位置,同时要考虑从地库进入商业区的便利性。

3.结语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流线的衔接,细致设计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通过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创造一个趣味性的体验式购物环境,利用景观节点与自然的融合打造一个特色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 综合体、商业规划、差异、特征、原则方法

正 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建筑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商业业态或简单的组合业态形式,逐渐演化发展,产生许多商业业态综合程度高、功能齐备、组合结构复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而且随着目前国家城镇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倾斜,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地标。

然而,细究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实际操作状况,我们发现有许多项目存在半途搁浅、后续经营运作不利等现象。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操作的高度专业化认识不够,常常凭借以往住宅开发经验及常规操作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操作,结果导致项目整体开发运作的困难。初步分析一下两者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

1、销售产品的不同:住宅销售的是居住产品,而综合体项目销售的是经营渠道。

2、销售对象的不同:住宅销售对象是有居住需求的广大老百姓,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以合理地满足居住需要为基础。而综合体项目的销售对象是商业经营办公服务机构。而商家评估一个产品是否有经营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是否具备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

3、操作模式的不同:住宅产品的开发模式基本上是:商业策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销售招商。综合体项目开发模式:商业策划 招商、商业规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商家入住/持续招商,该种模式以万达订单式操作为典型。

4、产品构成及设计特点的不同:住宅产品以住宅为主,适当设置公建设施、沿街商铺等辅助配套产品。设计内容、深度、各专业衔接协调工作均相对较为简单。而综合体项目产品构成:包括大型shoppingmall、商业街、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等多种产品,而某类产品内部涉及业态又较多:如大型shoppingmall,可能有超市、百货、餐饮、影视院线、休闲健身以及大型KTV等,产品类型丰富、功能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其内部业态布局、动线设计、主力店设置、地下车库设计、视线装修设计等内容繁复。整个产品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专业协调等工作要求相当高、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综合体项目与住宅项目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在开发的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综合体本身而言,它是城市进化的结果,是体现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种业态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集约。各类业态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和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性,使各业态互为配套,互为支持,最大程度地形成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产业类型有可能在综合体自身一体化价值平台上,实现自身价值链的全面超越。

通过我们对一系列综合体项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综合体项目具备如下特征:

1、 功能复合性:可实现自身完整的工作、生活、商业经营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 高密度、集约性: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时间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3、 整体统一性:建筑群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且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协调。

4、 土地使用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可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

5、 空间连续性:鉴于都市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在平面、立面、空间以及交通流线均表现为连续性、一致性,形成互补、流动、连续的空间体系。

6、 高可达性: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7、 内外部联系完整性: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各功能建筑体有机结合。

8、 巨大的社会效应及升值潜力:因所处的城市位置和庞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作为地产物业的HOPSCA,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物业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

通过对综合体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充分认识到前期正确的规划定位对于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开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这里的规划定位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软件设施的规划。所谓硬件设施规划是指建筑格局规划,而软件设施规划是指商业经营规划。“商业经营规划应先于建筑格局规划”——这一科学的现代商业地产开发思路,正逐渐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届的主流思想。这种观念强调的是整体开发战略,强调现代商业的硬件与软件规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一定程度上,商业经营规划比建筑格局规划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根据需要做好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规划呢?我们分析许多综合体项目业态分布特征,结合万达、万象城等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先进运作模式,总结出如下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期对后续综合体商业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1、 定位主题:成功的商业需要明确的主题定位,具备主题特色且定位明确的商业空间会加强消费者的印象及来访的动机,并提升消费购物的附加价值。

2、 业态组合及规模:可原引万达的业态定位的若干条理论,

1)、根据所属区位以及项目定位的不同,确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商业零售业为核心或以办公业为核心或以酒店业为核心等进行业态规划;

2)、综合体销售部分可以定位为占项目整体比列40~60%的公寓住宅、写字楼和社区/小型独立商铺等产品,避免对持有商业的整体经营部分产生冲击;

3)、购物中心70%商家定位应适合当地70%的消费人群;其中商业:娱乐:餐饮=52:30:18,满足商业黄金分割定律…

3、 公寓类住宅产品:是最接近住宅的商业性质物业,也是城市综合体平衡现金流的

挡箭牌;其配置总量以其总销售额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达到或超过整个综合体

的总投资额为宜;高端公寓(住宅)同商业零售属于天敌关系,交通设计中须充

分分区。

4、 办公类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抗通货膨胀资产;可实现局部回款,但在二、三线城

市中属于高风险性物业;在非产业区域应严格控制放量比例;写字楼的四大直观产品指标 —— 电梯、大堂、空调、玻璃幕墙需重点设计。

5、 酒店:成本投入最高,回收难度极大,一般以持有为主;优质酒店对于运营管理要求很高;除下述四种状况,不建议开发或持有:(1)、已上市公司;(2)、待上市公司;(3)、政府强制要求;(4)、体量实在过剩。不同区域不同档次的酒店设置不同。高档酒店设置应有标志性、彰显力。

6、商业零售业:

(1)大型shoppingmall:操作难度最高,经济效益实现最慢;2万平米以上单体

必须多业态操作;主力店设置需谨慎,只能出现局部散售,且存在销售比例风险;

在不存在其他回款物业的前提下,大型商业单体的开发现金流很难支持。

(2)商业街:对用地强度要求最高,适合低密度商业用地;有效渠道的前提下,

套现能力最强;常规单位铺面不高于400平米;在无法保证充足消费人流的基础

上,原则上不要出现内街。

(3)住宅及办公楼底商:受到一定程度的业态限制;较好操作,易于套现;尽量

通过转换结构将商业部分处理为框架模式,剪力墙对商业价值影响很大;原则上

设计层数不要高于两层。

(4)裙房:由于建筑格局及单元面积,造成风险系数最高,销售困难,最难套现;

受上方附着建筑核心筒下落位置的影响很大;即便租赁,通常也为大面积低租金

业态(同样受底商业态限制)。

7、主力店选择与设置:主力店是商业招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知名度的主力店

有助于渠道的建立、商业形象的提升,并增加商场的辨识度。所以在商业规划阶

段,要充分了解主力店对于卖场面积、交通组织、货架陈列、停车需求的一系列

要求,可以向万达学习其订单式开发模式,以便减低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促进

开业之际满铺开张。

8、平面布局与竖向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产品业态的需要,进行总体平面的商业布局、

竖向功能联系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商业业态各自经营的特点,形成整体合理统一、

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且符合自身经营需求的商业布置格局。以万达广场为例:

1)、百货或超市楼的摆位,一般情况下建在项目两条主干道的交叉显眼位置;

2)、娱乐业态以及餐饮业态一般会建在相对比较偏的地方;

3)、步行街作为“灵魂的纽带”,可以把几种业态串接起来;

4)、主力店一般选择交通流线末端或偏僻之处,拉动其余店铺的商业氛围…

9、动线的设计:区分人流、车流与货流,妥善配置各类业态之间及各类业态内部的动线,避免动线冲突。规划流畅的人流动线,强调水平与垂直动线的连续性,应规划简易辨识的动线系统,尽量让水平动线形成回路,并加强垂直动线的可见度,避免产生死角空间……

结 语:

城市综合体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城市区域的价值,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其发展是适应区域开发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先商业经营规划,再建筑格局规划,将有利于形成综合体最合理的商业布局,这也是成熟地产运营商的基本开发原则之一。采用该开发原则及方法,将有利于实现商业低成本的运营,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构成整体效益对散件效益的优势,提高商业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体》 ,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2011-3-1

2、《商业综合体设计解读》 ,奚亮,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9-1

第3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E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92-0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如今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标准。

1.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原则

1.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切实为业主考虑,考虑业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1.2 生态环保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把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作为目标,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在局部地带,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结合重整,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条件,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生态住宅小区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态环境,它处于自然生态平衡的系统中,具有实用功能、环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优势。人们对自然的回归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拥有绿色,一个是拥有水。在生态住宅小区里,绿色意味着环保和生态意识,代表着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而水,则是一种很灵性的东西,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还总给人们一种很和谐的感觉,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是喜欢玩水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总之,有绿色和水的住宅小区才有可能成为生态住宅小区,才能具有美感和环保的功能,才能使人们处于一种回归自然的环境当中。

1.3 合理设计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

1.4 整体和谐原则

人类本身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利用大自然各种资源,不断探索发展壮大自己,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并非都是正确的、健康的、可持续的,这将会大大伤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随着伤害的不断积累、酝酿,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报复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因此,提出并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对于人类以及大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2.住宅小区的方案设计

2.1 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某小区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513m2,总建筑面积162198.1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栋25层住宅、1栋1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2 方案构思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90m2以内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m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

2.3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注重了住宅群体的组合,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另一方面强调等值观念,力求将环境优势与每个院落相结合,规划将高层建筑沿路自由布置,通过底层公建将此空间串联成一个整体,面向中心花园,形成小区环抱聚合的空间形态,符合风水学中”聚气”的概念。建筑多采用新都市主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与欣赏品位,将全方位的建筑形象置于绿树环抱中营造现代都市绿园。其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庄重、简捷、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惟建筑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

3.建筑节能与环保设计

3.1 节材措施

节能材料多采用混凝土结构结构体系,采用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等轻质节能材料;建筑选材时优先使用含再循环材料的金属、玻璃、石膏、木材等,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宜占工程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使用利用工业与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其用量宜占同类建筑材料总重量30%以上。

3.2 节水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绿化喷灌、浇洒道路。雨水利用工程的”回用、减污、削洪”三重效果与其它节水方式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调蓄、净化和渗透方面选取的构筑物主要包括:雨水沉淀调节池、地下室储存水池、雨水储存桶、绿地、干草沟、渗管、渗透式雨水口、土壤滤池等。为了对雨水的利用起到展示和示范的目的,拟采取多种雨水收集与利用形式,比如设雨水储水排水板、雨水储存桶、就地入渗等设施。

3.3 暖通节能

通风排烟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节能要求,并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的风机。能效值控制房间空调器能效值达到能效等级2级要求。空调室外机遮蔽措施应保证空调设备散热充分,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机组,统一设计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安放位置和搁板构造;避免多台相邻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避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对高区室外机换热效率的影响;室外机安装位置避免对相邻住户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空调室外机遮挡隔栅的有效通风面积比不小于80%。

4.结语

随着人们对住宅小区要求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在整体规划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兼顾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从规划设计创作做起,为人们创造一个低能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1、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相关理论

1.1 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也已迈入了全方位、多元化、复合型的“泛旅游”时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GDP指数人均达到1000~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将至50%以下时,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将大幅上涨,而2005年我国就已普遍达到了此水平。2006年开始政府层面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文化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的联合文件――《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文化旅游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在经济和政策的共同引导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2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源自于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衍生物。一般意义上认为,城市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居住、餐饮、展览、交通、文娱、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1】。城市综合体在我国已经过了探索期和成长期,在目前成熟和衍生阶段,不应单纯的从收益和商业经营角度来开发,对其要求也有新的高度――为城市有所贡献,比如提供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等。而文化旅游综合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衍生而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综合体,即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旅游资源,并综合商业、展览、会议、酒店、居住等相关业态功能的集约型、复合型、互相作用的街区群体。

1.3 文化旅游综合体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秉承了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功能业态的符合化。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也正是因为其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使得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人们对文化旅游活动空间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满足尽可能所有的活动需求。

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城市文脉和文化内涵,从而为满足对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塑造空间;其次更加重视从社会公共角度出发,规划设计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另外其活动对象通常包含外地游客和一定比例的本地居民,部分文化旅游综合体兼顾区域商业中心的职能。

2、 延安金延安项目规划设计

2.1项目概况

2012年陕西旅游集团和延安市政府计划共同打造“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它是可观、可感、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式红色旅游引领项目,以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担当延安市西北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级。

金延安板块是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核心,是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旅游集散服务、红色主题娱乐、休闲度假、人文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渗透立体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高端综合型城市主题旅游目的地。

2.2 设计要点

通过对金延安板块在园区和区域的定位的思考,及对场地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镜像历史,写意延安”的设计理念。金延安是一座新城,建设者和设计者想在这座新城中缅怀30年年代的老城,传承延安精神。所以把握现代与传统、继承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点,如何为项目赋予准确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难点。

金延安规划和建筑设计就从各个方面“阐述”其文化内涵。用厚重的、简洁的建筑体量、朴实天然的材料、灰和土黄等素色展现金延安粗犷大气,古朴厚重的性格。延安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并不全是战斗事迹的堆叠。因此在呈现红色革命文化这一相对“敏感”的话题时,建筑应该以平静地叙事方式来表现红色主题。在革命历史面前,建筑应该尽量谦虚和简洁,以凸显展示主题。在表现延安精神和延安历史时,用空间光影来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用细高的空间来表现神圣感;用较多的踏步来表现革命的艰辛等。

2.3 功能结构

金延安是区域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文化消费促进商业升级,是集体效应和商业化并重的商业业态,是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的统一。项目涉及文化展馆、高端商业、旅馆酒店、特色餐饮、艺术会所、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游客与市民的品质消费需求;作为延安市首个大规模将文化旅游与城市商业、高端住宅相结合的综合区,金延安板块承载着整个延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使命。

2.4 空间结构

金延安项目的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一个中心是:以钟楼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商业区;两条轴线是:东西轴――红色文化与现代都市商业相结合,南北轴――地域文化与历史民俗文化相结合。

两条轴线形成两条主要特色步行街,东西轴为60m宽的大型商业林荫道,步行层下面链接起来作为大型shopping mall,轴线由西向东渐次升高,跨越高速公路,最终直接通向山里。南北轴线形成民俗风情步行街,节点建筑如戏台、新华书店、教堂、邮局等穿插其中,形成拼贴城市的自然、有机之感。

2.5 立体交通系统

金延安项目的场地是位于延河边上的低洼地,源于满足防洪要求,需要建立起高于地面约8米的堤防,设计巧妙了利用了这一高差将人行和步行有机分开。人在与堤顶同高的广场层上走,车在地面上行驶。利用垂直交通连接不同标高,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3、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

3.1 重视文化力量

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是“魂”,是决定其发展兴衰成败的命脉。建筑实体可以复制,但是文化有其不可复制性。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地方文化、城市文脉,为项目准确的文化定位寻找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城市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为项目在此之下培育文化特色也是有必要的。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无形资产。

3.2 明确功能构成

文化旅游综合体中旅游活动成为城市活力的主要来源。资源和资产的投入不应只以确保旅游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功能趋向单一的综合体是极其脆弱的,一旦主导功能因故受阻,作为副业存在的其它功能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其它功能不能被单纯的看做是旅游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健康的结构模式应该是优先考虑旅游功能的情况下,协同发展其它类型的城市功能,如居住、商业、餐饮等等,建立一个文化定位明确、主题突出、具有多样性、活力充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3.3 构建合理交通系统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交通体系结构由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构成。文化旅游综合体一般都是区域的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商业中心,对外交通系统既要有可达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换乘需要。而综合体因为功能复合、建筑复杂,内部交通系统必须结合空间规划、商业规划等建立基于行为需求和活动导向的合理内部交通系统,而一般步行交通体系是整合一切的核心。

3.4 打造宜人公共空间

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功能为主,必然要满足一定游憩功能。所以在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打造至少一个公共空间是必要的,可以使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造的,亦或是二者合一。它会成为综合体未来人们活动和交往的互动空间,更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气的场所,是不可少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应该贴合文化主题,具有特色。

4、结语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对引领行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美化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在金延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总结,认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应当在重视文化力量,明确功能构成,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四方面有所侧重。更加期望从实际项目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对今后相关项目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和类型模式。 黄彬 武前波 崔万珍

《经济地理》

第5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和出行需求也随着城市人口、城市就业改变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进行的是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结合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的各项影响因子,提出西安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关键词:

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研究

1 城市综合体概述

1.1 城市综合体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融合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文化娱乐和交通等三种及以上营利性城市功能,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的街区建筑群体。

1.2 城市综合体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和开发规模: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城市干道相联系,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

(2)功能复合,形成系统:城市综合体具备一定城市功能,要求各功能空间紧密联系,产生功能互补效应。

(3)集约土地利用 :城市综合体商业及办公功能占很大比例,具备高密度、高容积率特性,能够在提供系统价值的前提下,极大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求矛盾。

(4)高标准、高技术的集合产物:城市综合体是体现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标准的新兴建筑。

2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分析

2.1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概况

2.1.1西安城市综合体建设现状

目前,西安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城市综合体。还有一些正在规划建设的项目。已经建成的城市综合体已经发挥出应有城市价值,但是,其带来的城市问题也随之显现。

表1 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一览表

2.1.2西安现状城市综合体存在问题

西安现状城市综合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城市综合体缺乏城市层面上具有战略性的引导和控制。第二,目前建成的城市综合体基本位于主城区的中心,若再向中心城区聚集,会导致中心城区过于拥堵,引起诸多城市问题。第三,城市综合体特色不明显。

2.2西安发展城市综合体的SWOT分析

2.2.1西安发展城市综合体的优势

首先,西安历史久远,是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具有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先天优势。其次,国家确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目标,对西安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予以极大地支持。再次,西安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2.2.2西安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劣势

首先,消费者在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层次上略显欠缺,西安属于中等规模城市,目前的商业模式略显简单。其次,西安缺乏一些具备较强的获取土地能力和建设开发能力的开发商。

2.2.3西安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机遇

(1)西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适宜建设城市综合体

根据国外研究,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左右时,城市综合体开始发展,而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时,城市综合体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前,西安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进入了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时期。

(2)国家的方针政策将西安的战略地位提升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3)西安的城市结构面临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发展的飞跃性转变,城市综合体是推动新城发展的有效措施。

2.2.4西安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挑战

(1)政府如何把握好其在综合体建设中的引导者角色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的背景下,如何既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也要规避风险。政府在其中既要调控也要使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2)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复杂程度高,探索性强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是一个从政府到开发商到消费者都需要专业产业链建设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3西安城市综合体建设与规划布局

3.1西安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

根据西安的城市发展特点,将西安城市综合体从规模上分为超大型、大、中、小型城市综合体。从辐射范围和对城市的影响来看,分为城市级地标型和区域级片区功能型两大类。

表2西安城市综合体分类表

类型

城市级地标型

区域级片区功能型

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大型城市综合体

中型城市综合体

小型城市综合体

辐射范围

区域

整个城市

片区

片区

建筑规模(m2)

60万以上

30-50万

20-30万

10-20万

西安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是多种因子叠加的结果,因此在综合考虑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时,结合西安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选线、区域交通选址、商业网点规划、地下空间规划,以此来构建西安市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体系。综合以上规划布局因素的分析,确定西安城市综合体建设的优先考虑区域。

3.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的要求

基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区域应重点选择名城保护范围外的区域,重点保护文物遗存、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区域。具体的建设位置应与名城保护相一致。因此结合前述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的各项因子叠加得出西安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理想区域。

图1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区域

3.3 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中的风貌和发展区控制

根据已经延续多年的主城区风貌分区规划:传统风貌区 、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区三个风貌区。风貌上,采取分区控制的原则建设各有不同的城市综合体。在发展区域控制上,明城内,逐步引导完善各种基础配套,属于限制建设区域。二环以内,适宜发展区域,适宜发展集中式城市综合体。二环以外,鼓励建设区域,适宜发展街区式城市综合体。

图2特色功能区建设引导图。

4.结束语

在国内诸多城市追求建设综合体数量的时候,西安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应该一如既往,充分挖掘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标志性、具有品牌效应的城市综合体,成为我们城市的新地标,有力地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参考文献:

[1]董贺轩、卢济威.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 年(1)

第6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南京南站 综合体 规划 设计

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形成以客运专线高速网为核心、快速线路为基础、城际轨道交通为补充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km以上。高速铁路的便捷性将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必将在各大城市催生出一批集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通枢纽。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必将对沿线城市的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南京南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五大始发站之一,是京沪高速铁路引入南京后形成的一个集铁路客运、长途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常规交通于一体的特大型交通枢纽综合体。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建筑设计

南京南站(图1)的铁路交通由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宁杭、宁安城际三个线路汇集组成,车站站场采用高架式,总设计规模28台28线,主要办理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通道、宁杭城际、宁安城际线的始发、通过客车。预测近期枢纽体旅客发送量4413万人/年,远期5822万人/年,最高聚集人数8000人,枢纽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66.7万m2,其中主站房28.1万m2,无柱雨棚10.6万m2,地铁5.4万m2,城市配套市政工程22.6万m2。

南京南站是一个立体化的交通枢纽综合体,主要由地上三层(局部设有夹层),地下二层组成,地面三层标高为22.400m,为铁路高架候车层,铁路与城市共同投资的高架落客平台在该层的南侧、与铁路站房对接:地面二层(标高12.400m)为铁路站台层,功能空间由铁路进站厅、售票厅,贵宾候车室和站台组成,铁路与城市共同投资的高架落客平台在该层的北侧、与铁路站房对接;地面一层(标高±0.000m)位于高架站场与铁路桥梁的下方,中间240m范围为铁路出站厅,铁路出站厅两侧为城市配套的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和社会车停车场;地下一层中间部分为地铁的站厅层,站厅层两侧除布置部分铁路设备用房外,其余为城市配套的商业开发用房、换乘通道及社会车停车场;地下二层(标高-16.600m)为地铁站台层(图2~图6)。

车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的一体化衔接

南京南站所汇集的铁路客运、长途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社会车、出租车等各种交通之间的换乘均在综合体内完成,旅客不用离开综合体就能方便、快捷的选择各种交通方式换乘(图7),到达“零换乘”。

换乘同时按照强调公共性快速换乘方式优先和大需求量换乘方式优先的原则,将不同换乘方式布局在铁路站房的各个部位。城市轨道交通的轻轨与地铁因其发车频度高、运行时间稳定等特点而吸引大量人流,属于大运量高效率的可靠交通方式;公交汽车亦属于大运量公共交通方式,但因道路交通路况的多变性有堵车晚点的可能,不如轨道交通守时;长途客运属于平行于铁路客运的另一种对外交通方式,速度较慢,属于铁路客运的补充,能吸引一定客流:出租车客运快捷方便、自主性高、舒适性高,但费用高、运力少,其公共性较低,在公交系统中起补充作用,能吸引一般公共交通网络未普及的区域的人群或对出行舒适度有一定要求的人群;社会车多为私家车,绝大部分不属于公共交通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车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需要大量的社会停车。

因此,按照以上原则,最具效率与公共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直接正对铁路站场下部,其次公交、长途客运等设施就近设置于站房中央换乘广场核心区两侧的站场高架桥梁下方,社会车与出租车则由城市快速路系统直接接引至站房南北两侧高架落客平台直接进站,同时社会车的停靠位于离站房核心较远的桥梁下方用地。这使南京南站枢纽综合体内部各种交通模式换乘由传统的与铁路客运单向换乘改变为以铁路客运为核心,各种交通互通式立体换乘模式(图8),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优先”、“人车分离”的设计思路。

1 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结合

根据预测,公共交通分担在70%以上换乘人流。南京南站铁路综合体客流的70%~80%以及地区人流的60%~70%通过公共交通疏解。南京南站枢纽综合体共有4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轨道交通1、3、6、12号线)引入(图9),其中轨道交通1、3号线垂直穿越铁路站场中部,在地下一、二层设站。与铁路站房主体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5.4万m2;轨道交通6、12号线作为远期线路在北广场地下平行铁路站场紧邻铁路站房进行站位预留,与站房及1、3号线的换乘通道同步实施。

轨道交通1、3号线车站采用同向同站台换乘方式与铁路站房共柱紧密结合设置,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图10~图12),地下二层为站台层,通过设置在铁路出站核心区的三个出入口方便铁路和轨道交通旅客之间的换乘,通过这种轨道交通与铁路紧密布局、立体换乘的模式极大的缩减了旅客的换乘距离,减少了旅客在出站层的停留时间,避免旅客流线的交叉。同时在站房南北两端各设置两个地铁出入口,方便南北广场方向的旅客与地铁的换乘,避免南北广场方向旅客进入地铁需从站房出站核心体进出带来的人流的叠加。

利用铁路桥梁架空区域,在地面层铁路核心出站区的西侧布置面积约1.6万m2的公交车站,公交车旅客通过西换乘通道完成铁路与公交车的换乘。

2 与长途客运站的结合

按照南京市城市规划要求,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内规划设计区域性的一级公路客运主枢纽站,预测2015年旅客日发送量将达2万人次,以服务铁路南站枢纽换乘客流、板桥新城和东山新市区等南部地区客流为主,兼顾全市范围。针对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客流相似的特点,我们将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布置在铁路桥梁架空区域的西北象限,与铁路站房紧密设置并相对独立(图13、图14)。南京汽车客运南站由站务用房和到发场两部分组成,站务用房设置在西北角基本站台下方的区域,由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组成,建筑面积为1.84万m2,到发场紧邻站务用房南侧的地面一层布置(图15),面积为1.2万m2。通过对枢纽内部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合理整合和精心布局,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共享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且互不干扰。长途客运站与铁路交通通过地面层西侧42m宽的换乘通道进行快捷换乘,与轨道交通直接在地下一层完成快捷换乘。

南京汽车客运南站与铁路站房旅客在这里能便捷换乘,而且避免相互之间人流叠加,实现了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的优势互补和双赢的目的。

3 与出租车和社会车的结合

出租车与社会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

的出行方式变得多样化,出租车与社会车的出行方式在人们的出行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规划和设计好小汽车的流线,设置足够的小汽车停车位,显得非常重要。

南京南站枢纽在铁路站房南北两侧设置有高架车道落客平台,出租车与社会车由城市快速路系统直接接引至站房南北两侧高架落客平台直接进站。社会车和出租车停车场充分利用桥梁架空区域的地面一层和地面二层设置(图16、图17),利用站内单循环道路系统组织车辆的出站流线,采用立体化的流线方式,实现社会车和出租车的“快进快出”。目前枢纽综合体内所设置的社会车停车位约800个,出租车停车场面积约1.6万m2,可满足近期枢纽对停车位的需求,远期利用南北广场的地下空间设置约1500个停车位,在鼓励“公交出行”

“绿色出行”的同时,也应对社会车停车位的数量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4 商业、服务设施合理布置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南京南站在旅客候车层、地面出站换乘层和地下一层分别布置和预留了较大的商业服务空间,通过对枢纽地区旅客群体的需求调查和商业空间整合,对商业形态进行整体策划,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南京特色的满足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餐饮、娱乐、休闲空间,为旅客的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了城市综合需求。

南京南站在铁路桥下的地下一层(图18)结合地铁站厅层布置社会车停车场和地下商业开发,通过地下安全通道连接地面各种交通设施和南北广场,使地铁换乘其他交通设施在地下完成,极大缩短了旅客的换乘距离,达到了人车分流的目的,解决了消防、人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丰富了城市空间形态。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设计感想

1 交通换乘一体化与功能空间立体集约化的反思

纵观我国目前在建的或已建成的铁路客站枢纽综合体,均体现了交通换乘一体化的设计思维模式,这带来了“零换乘”的优点,大大缩减了旅客的途外附加时间,但这也导致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功能流线也越来越复杂,在国外很少有与我国铁路客站综合体规模相当的交通建筑。但作为交通枢纽来说,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过大的规模会给枢纽内部功能组织及城市的交通疏散带来极大的压力,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应从如何提高枢纽换乘效率、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研究出一个既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符合我国客流特点的铁路客站综合体合理规模控制方法,实现铁路客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随着大型铁路客站交通换乘的一体化,还出现了铁路客站功能空间立体集约化的趋势。传统的水平换乘模式,换乘多处于一个空间中,多种流线之间易产生冲突而混乱。因此,必须根据换乘方式各自的特点安排合适的空间布局,由多个换乘空间进行立体化组合。这种空间的立体集约虽然使综合体的规模增大,带来了上述的某些负面影响,但从站区规划的角度看,换乘进入建筑内部,使得广场传统的作为最大换乘场所的角色得以解放,广场及其周边区域的功能将更为自由,与城市的互动性更高。这也使铁路客站的城市功能角色不单是“对外交通的端口”、“城市的门户”,也慢慢发生着改变。

2 铁路客站交通综合体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铁路客站综合体是以铁路客运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但同时也是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一部分,服务于城市,具有强烈的城市属性。铁路客站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与地方政策制度、建设标准与规范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与地方建设部门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如何提高铁路与地方部门的协调效率,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的双赢?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制定出一套铁路与地方建设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

3 客站建设与城市配套功能建设需协调发展

铁路客站综合体中需要城市配备大量的市政设施,一般情况下铁路客站的规划设计在前,而地方配套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相对滞后。能否达到铁路客站与地方配套市政设施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对铁路客站综合体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至关重要。造成这种时序性不同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路地双方管理体制的差异,也有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考虑地区发展差异,超前谋划,预留今后发展余地,尽量避免留下遗憾。

4 对外交通专属性的思考

一直以来,铁路客站设计都有与长途客运站这种公路客运枢纽结合一起设计或就近布置,一同设计的趋势。通过铁路客站与长途客运站的换乘,一方面可解决各种对外交通的运力整体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方便人们按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符合自身出行成本的交通方式。

但从客运模式上看,公路客运枢纽与铁路客运枢纽的客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属于外来交通,都有很大的客流量。将公路客运枢纽引入铁路客运综合体内部,综合体内部客流会形成一种叠加效应,对枢纽综合体内部客流的快速疏散带来极大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枢纽体的城市交通疏散的压力。现在,客观社会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对于是否将公路客运枢纽与铁路客运枢纽紧密结合,需要我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审慎考虑。

5 标识指示系统整合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交通综合体一般由铁路站房和城市配套市政设施两部分组成,造成标识指示系统也是由两部分组成,这在客站的实际运作中对换乘效率和人流的导向性都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欲将标识系统做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需要我们将整个交通综合体进行统一的策划和考虑,并且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同步施工。

参考文献:

1 朱利安,罗斯著火车站――规划,设计和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2 陈学民,李传成,新南京火车站,建筑学报,2007(1)

第7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动线分析;雕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阎良位于古城西安东北部,距市中心70公里,总面积244平方公里,地处渭北地区中心位置,是中国的航空城。

大营房位于阎良中心地带,是一片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城区。现如今要重新规划改造这片城区,这不仅为阎良城市建设起到了空间环境质量的改进,而且还改进了人的生活质量,这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计改造!它不仅要对大营房整个空间进行整体构思和重新安排,更要以人为主体,因此建立阎良地标型的商业综合体是不可或缺的,中航城市广场呼之欲出!

中航城市广场在大营房区域建设,其特点是依托阎良航空城,以中国航空人的精神,成就城市辉煌梦想的理念,进行商业开发与规划[1]。由于本项目位于阎良中心地带,因此,此处的商业动线要讲究连贯。在规划中要考虑拆迁和新建的种种问题,这无疑在城市规划中是最综合、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类。考虑到繁琐的拆迁、综合性的地貌改造以及东西两侧的动线比较弱等特点,中航城市广场将通过采取不同的情景化手法将人流引向商业综合体。

1广场人流量动线分析

人流量动线是商业综合体的骨架,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人流动线的设计和规划上[2]。人流动线设计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主脉,中航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人流动线设计规划将指导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见图1)。这里我们先从人流动线概述、人流动线人性化研究开始分析。

图1人流量动线图

中航城市广场连通商业风情街――后街业态区域,人流动线主要分为人流入口、社区入口、车辆出入口、未来人流入口这四条主线路。在这其中还有三条辅线路为较强车流动线、较弱车流动线与较强人流动线。通过这四条主线路和三条辅线路,可以概括为水平人流动线和垂直人流动线,这些动线在空间上的塑造,使商铺各个铺位都能充分展示,通过主力店和有特色的中庭店的吸引、最大限度的让人流经过各家商铺。这就好比一磁铁,聚集了大量的能量,拉动了人群的有效流动,使逛商铺的人群均衡分配, 这就是中航城市广场人流分配的特点。

中航城市广场南北方向各有两个出入口,南侧及东西分布了其他楼宇主要出入口,而景观人流主要来自商业区的北侧及东侧,南侧为次要人流方向,人流主动线基本环绕围合商业楼宇,主要分布在北侧及东侧,南侧为商业后街漫步休闲人流为主,景观设计方案功能分区主要由前广场区、后街商业区及东侧广场区为主,配以东西两条商业过渡带及停车区组成。这些考虑充分的人流动线人性化的研究分析,通过水平与垂直这种空间序列的组织、整体感的设计塑造,打造出魅力的空间,最终吸引和引导人流。

2广场雕塑小品设计

中航城市广场雕塑小品设计上以“生命活力”为设计理念,以“天空树”雕塑小品作为方案表达载体。设计力求融入西式风情(美欧小镇购物街模式)和购物环境(橱窗式购物),结合阎良区航空城人民的审美情结,在中航城市广场商业中心的西北入口处配置“天空树”装饰小品(见图2)。这种具有不可复制的招示作用的雕塑,与中航城市广场人流相互呼应,又相互独立,空间感的设计基于建筑规划框架,通过建筑形式与地面铺装相呼应,营造开放、半开放、独立消费体验空间。中航城市广场商业中心通过水景、天空树、广告柱作为项目商业展示面。

图2广场雕塑分布图 图3 后街效果图

风情街区设置不同尺度的商户延展空间,结合情景雕塑、景墙、改造的大门,营造时空穿越的情景街区,丰富步行街购物的趣味性,为城市生活塑造一个理想的购物、娱乐聚集场地[3]。此处我们要打造阎良饮吧一条街――后街,这里为每个商户设立室外独立的空间,扩大了他们的经营面积,设有咖啡茶座、西式冷餐、户外凉亭,结合箱体绿化、灯具照明、雕塑、水景的设计,营造出风情街的感官效果,相信能为生活在航空城的人们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聚会、休闲、浪漫场所(见图3)。

3广场绿化景观设计

中航城市广场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用意打破普通的方正格局,采用一些三角形式的花坛组合成现代时尚的元素,营造热闹、前卫的氛围感。运用三角形式的绿篱花坛和草皮、花灌木、乔木组合成一个个立体的空间,从而把楼前主广场区、停车区、景观过渡带区、后街商业区、航空文化区合理分配。最终为整个设计增加了序列感和三维立体感,丰富了人的视觉层次,增强了商业氛围的活跃感,从景观营造方面提高了商业地块的品位和地位。

中航城市广场的北侧景观主要以广场铺装的开阔空间为主,配以绿化带点缀,加以具有招示标志的logo及情景雕塑使整条街区富有一定特色。景观方案铺装总面积约9589平米,绿化面积约为1500平米,水景面积约为68平米。打造优雅而不张扬,奢华而不浮华高品质休闲商业综合街区。

商业街区主要围绕可经营的再生空间营造,在尽可能保持场地对建筑外立面开敞的同时,利用植栽、艺术构筑物与建筑本身围合创作一个更多人性化尺度、艺术精神的再生空间,并且以这些空间为基础,利用售货亭和户外家具营建景观化的购物消费外场,让季节销售、节庆商演和公共艺术活动主导景观场地的动态使用。针对街区狭长背街区域,方案针对性的提出了艺术化、景观化解决方案,使原本僵冷的场地变成可经营、可盈利的景观空间[4]。

局部绿化方案中,跟进对阎良区公园北路种植的实地考察,现在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隔离带破旧严重,对此进行了拆除,将原有行道树移除,并设计种植国槐29棵,下层套种大叶黄杨篱与红叶石楠篱交替种植,已达到良好的隔离作用和美化街道的效果,有些植被的叶子会根据季节变化变换颜色,比如红枫,夏天时是绿色,秋天是红色。商业建筑楼前种植池内,设计种植小叶女贞篱,并种植丛生大叶女贞,达到点缀街景的目的(见图4)。因此中航城市广场的景观种植中,我们保留了原有芭蕉及原有的法桐,种植丛生大叶女贞,增加色叶季相变化,下层套种红枫,配种小叶女贞篱与金叶女贞篱以及毛鹃,并配种红叶石楠球,搭配大叶黄杨球组团种植,形成完整的有层次的组团种植(见图5)。

图4 种植配套分析图图5植被效果图

4结语

通过规划设计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航城市广场的功能主要包括:集会功能、商业贸易功能、文化休闲功能、绿化功能以及起到了整合阎良中心地带繁乱无章的区域规划功能。

(2)影响中航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原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和微观(广场的性质和功能、广场位置规模和人流量、广场原有条件、广场的空间环境、广场环境要素)两方面。在人流动向规划方面,需要调研分析人流习惯的动向、大众行为消费心理和设计者对区域的简单细化等方面。中航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以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表现的结果。

(3)中航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充分把握阎良区中心空间体系分布系统原则、控制绿化比例、考虑人群消费的方式、突出阎良区航空城个性创造的特征、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性原则。

(4)为了打造出属于阎良航空城自己的商业综合体,中航城市广场在效益方面不仅包括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还包括了符合这片航空城的社会效益,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目的。

(5)结合众多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成功实践实例的分析与总结,探讨了城市广场在城市发展中的趋势,在阎良这片航空土地上进行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阎良区经济与商业的发展,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丽. 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寻求与表达[D]. 西安:长安大学,2008.

[2] 陈.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3).

第8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旧城改造;中心区;城市综合体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s central are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PSCA, and investigated the design method of HOPSCA as a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for the example of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Road Nanguan area.

Keyword: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Center area;HOPSCA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旧城改造就是指对城市中陈旧衰退地区进行的更新改造。旧城改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城市中的物质性、功能性老化和结构性、空间性衰退等问题以使城市发展重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而,旧城改造即是城市的局部更新过程也是整个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其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的过程。

旧城改造一般分为中心区改造、旧城居住改造、旧城商业区重建与改造、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旅游度假区改造、工业区改造和港口、码头改造等几种类型,究其根本,实质就是如何合理利用已开发土地,达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合理安排城市结构与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成熟城市配套 ,提升城市形象,完成城市升级。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端,位于陕、甘、宁省区交界地区。宝鸡市“十二五”规划将城市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奋斗目标,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最佳宜居城市。宝鸡在建设新区、拓展特大城市骨架的同时,把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重发展,把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作为打造城市名片的‘重头戏’同台推出。其目的是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1中心区改造概述

旧城中心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能集中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史的产物,是城市最强有力的经济社会活动载体,同时也是城市各功能集聚的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旧城中心区出现了日益突出的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矛盾问题,其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复兴城市中心区,就要对其进行合理改造,重点是要积极营造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和空间。在营造人性化空间时有几个要点:

(1)提供怡人的步行空间

旧城中心区作为传统的城市生活空间曾经一度为汽车交通所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怡人步行空间,提高步行街的质量及舒适性作为恢复“城市客厅”

的活力的重要措施,使老城中心区真正成为亲切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心脏。

(2)设置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改善自身形象、商业文化地区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由于是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接体,是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处,因而公共空间能够积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城市活力,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形成城市的良性发展。

(3)整治绿色开放空间

通过形成绿色开放空间等途径进行环境整治,实现公共空间的美化,注重景观塑造。

2关于城市综合体的几点认识

2.1什么是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性、开放性和集约性”层面介入城市发展本质,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一种城市实体,利用建筑空间复合化、集约化和开放化,满足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文娱等城市功能空间需求,应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注意的空间功能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的高效率的经济聚集体。

2.2城市综合体的分类

城市综合体按选址分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注重城市发展方向与功能性,意于打造的商业地标的CBD型城市综合体;第二类是以交通的便利与枢纽的秘籍优势来选址与打造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第三类是通过强大的开发实力、崭新的商业设计、完善的交通规划设计思想使之具备脱颖而出优势的城郊结合型城市综合体。

2.3将城市综合体设计理念运用于旧城中心区改造的优势

旧城改造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城市建筑物的“拆、改、留”,实际上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且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开发活动。诚然,城市建筑物的“拆、改、留”是进行旧城改造的基本形式之一,但是透过目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表象,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旧城改造具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可以断言,旧城改造是实现经营城市和经营土地目标的必然抉择,功能高度混合的城市综合体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问题。

(1)高可达性的区位优势

城市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

(2)多元复合的功能组合

城市综合体中通过活动空间的有机衔接,内部引进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公共交通、公共休闲娱乐等多项城市公共功能与商业、零售、餐饮、办公、居住、娱乐、展览、会议等建筑功能,是一种浓缩的城市形态,形成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复合型城市功能布局。

(3)连续的空间设计

各功能的建筑体之间均通过空中、地下和地面形成层次的联系,形成互补的、流动的、连续的空间体系。城市综合体中的绿化景观是城市公园的延伸,也是吸引人流进入综合体的重要因素。在设计中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通过标志物、小品接到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环境,与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间自然融合在一起。

(4)内部、外部完整的交通体系

城市综合体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内部各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结合;城市综合体对外界的交通依赖性较强,其外界的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综合体内部不同的功能使用效率和规模。

3以南关路片区为例分析

根据中心区的特殊区位特征,在涉及中心区改造时,首先要考虑到怎样合理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与协调安排各种城市功能。城市综合体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在设计中要求不同种类的土地相对均衡的分布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群中,并且要兼顾到不同时段对综合体中各个功能的不同使用。

3.1项目概况

宝鸡市南关片区位于中心城区的城市中心组团,乃宝鸡城市中心组团,战略地位显著。本项目现状用地较为混杂,商业金融居住办公等功能交错分布。基地东西界面过短,不利于商业流线的组织。现状建筑大多建造年代久远,且存在混搭乱建的情况,建筑质量大部分较差,建筑空间混乱。项目基地位于姜炎文化风貌区,处在姜炎文化轴这一重要文化周线上,周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有陇海铁路周边防护绿地、炎帝公园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生态资源。基地周围车流主要依靠红旗路与经二路进行疏通,现状基地周围车流主要依靠红旗路与经二路进行疏通,在中心十字处形成聚集,人流主要在经二路与南关路十字聚集。项目基地临街面为红旗路与南关路,红旗路作为城区交通干线对于城市车流具有较强的引入作用,南关路作为城市次干道对于人流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南关路基高架桥作为宝鸡市次干道,将基地分为东西两片,对于基地改造商业环境形成和空间的处理有较大的干扰。

3.2项目设计理念

本项目基地用地性质确定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及二类居住用地,其改造主要是为了提升片区城市品位,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居环境。因此应综合考虑基地未来的发展,综合现存各方面矛盾,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低碳生态、时尚现代、配套设施完善的集居住、商业、文化、办公于一体的宝鸡市滨渭区大型商务型城市综合体。

(1)高度集约化的功能布局

规划整合了商业、零售、餐饮、办公、居住、娱乐及公共交通等功能,为西侧地块为文化商业组团,进行宗教交流和商业市场设施布置;南部地块为居住组团,远离铁路,避免了噪声和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北部地块为商业综合体组团,形成汇集商务、休闲、餐饮、服务多方元素的中心区。各功能组团之间相互联系兼容,有机互补。

(2)丰富多变的城市型开放公共空间

规划结合建筑造型,进行灵活多变的空间组织。利用丰富多彩的室外公共空间,如下沉和抬高的广场、水体、空中廊道等将两区有机的结合起来。地下空间、中庭空间、屋顶空间形成若干节点性广场,并采用天桥、巷道等进行连接。在北侧规划一条打通红旗路与南关路的道路,利用立体化交通形式将人流由城市道路引入建筑内部,使城市的公共步行空间与综合体的公共空间融为一体。

(3) 立体型道路交通体系

规划合理地设置不同人流、物流的出入口,使各种交通流互不干扰,使交通流线更加顺畅。地块内交通以步行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和鲜明引导性的入口处理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人流可方便地由广场进入建筑内部。

每一层交通流线之间都有着竖向联系,丰富多变的立体交通保证交通的便捷性。

图1总平面图 图2立体交通流线图

(4)层次鲜明的景观结构和绿化系统

以二层的露台广场——“时空之窗”主题广场为核心,项目串联了各个景观节点,形成一条连接地面和露台空间的核心景观轴,对接以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为对景的文化景观轴,通过与时空之窗直接呼应的生态景观轴进行北部绿带的景观引导, 形成“一心、三轴、多节点”的景观系统。

项目构建了一套“周边绿带+地面绿化+屋顶绿化”的绿化系统,形成三维空间的绿化覆盖,无论是地面、屋顶、露台、室内,都可以直接地接触到优良的生态条件。

(5)亮丽的“城市名片”

项目规划于西侧沿龙海铁路塑造一条城市景观岸线。位于主入口的“时空之窗”主题露台广场,设置在一层露天平台,提供了极佳的观景点以时尚、大气为主导风格,辅助以一些简单的符号语言彰显其聚合时空元素的文化内涵,和高端绚丽的夜晚光环境设计,像是一扇汇聚魅力的天窗脱颖于宝鸡市。位于西南部的以“聚合万象,突破时空”为理念设计的万象广场,其下沉式的设计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感,丰富的流线和出入口组织形成了很强的空间导入感,风格上注重标示感和色彩设计,彰显时代气息。

图3景观结构图图4万象广场意向图

4 结语

对南关路片区的规划实践,证明了城市综合体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优势,为旧城的改造和土地的更新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期待着在开放式改造策略的指引下,南关路片区可以从老地方涅槃重生,为宝鸡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灵魂与社会活力!

参考文献

[1]贝贝.旧城改造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市北江区旧城改造项目[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凯,申丽萍.HOPSCA模式的时间探索—郑州国贸中心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07(7).

第9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综合体素有“城中之城”之城,它基本上已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大型商业综合体适宜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发展,对于发展中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可根据其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规模的缩减,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侧重点地选择建筑功能。这种新型的商业建筑经营模式集购物、办公、娱乐、餐饮为一体,具有高效,多功能的特点。但是,由于其自身占据建筑面积大、人流密集等特点,使其建筑设计更为复杂。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的建筑设计分析师十分重要的。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平面整合设计

1、总平面设计要素

为实现商业综合体内各个物业综合价值最大化,在规划设计时可依据商业综合体的土地价值梯度来合理布局其内部空间。其中,总平面设计是整个商业综合体内外衔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商业综合体内外一体,紧密结合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到建筑内部布局,功能流线,甚至对城市周边交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总平面的宏观布局上来看,它的设计主要关系到建筑、环境、交通、技术等四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和组织(见图1)。

图1整合的相关要素

2、总平面设计程序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整合设计应涵盖了各个子功能规模的合理布局,以及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而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图设计是在不断的修正与内外互动的调节过程中完成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2.1 研究规划设计条件。

建筑密度、容积率、限高、地面停车数量等都是与总平面布置密切相关的设计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后退城市道路距离,相邻地块或红线距离要求等。其中建筑密度是对建筑平面形状影响最大的指标,容积率和限高对建筑三维形态影响最大。

2.2 双方沟通协商,与开发商搭成共识。设计人员应主动了解开发商的招商规划、租售方式及分期实施等要求。

2.3 结合场地现状,综合设计车行的对外衔接口和车行流线组织。

2.4 根据集散空间需求量,预留集散空间。综合活动、视线等需求,对场地进行布置。

2.5 根据周边人流分布、来源、主要人流方向,确定基地的出入口、布置人行通道。

2.6 结合建筑子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基地交通、环境、建筑、技术的深化设计。反复推敲交通、场地、技术、建筑的不同组合模式,通过SWOT对比分析寻求最佳组合方式。

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平面建筑布置

1、建筑平面的形态研究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形态的设计与建筑所处城市、街道、街区密不可分。 其平面由上部建筑和下部裙房共同构建而成的,依据上下两部分建筑在平面图上共同构成的形状,可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平面形状分出点、线、面和混合状等四种形态。

2、建筑位置研究

2.1 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商业综合体布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建筑的空间价值是随着层高而降低的,往往首层建筑的店面租赁费用是最高的,所以开发商总是试图将首层商业综合体以最大规模呈现,因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首层面积是最大的。在满足城市控制线和覆盖率后,首层建筑基地中可供选择的位置不多,基本上呈现出满铺的状态。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置要在满足城市规范要求下,最大程度上延长商业面。通过扩大商业展示面,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以便获得利益最大化。在设计考虑增加商业展示面时,可通过外界面的凹凸、设置内街、引入内院等方式来实现,通过研究相同建筑覆盖率的裙房形式对比发现,设置内街增加周边商业展示面这种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2.2 周边交通及空间

商业人流和车流量在商业综合体中都比较大,而且在周期表现上也不甚明显。在裙房布置时设计人员要尽可能的靠近便利的交通,甚至于结合交通设计。商业综合体通常布置在人流大较大的街道,以此来吸引顾客。 多层商业综合体与室外活动场地关系紧密,对近人尺度的空间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布置时应注意与周边建筑一起组成适宜的外部活动空间,如围合的广场。

2.3 人流

在商业综合体设计时,潜在商业顾客四人流布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商业建筑布置要尽可能使更多的人群通过建筑外部的广告、橱窗等展示面来诱导人群进入商场。商业综合体中所谓的人流主要为城市人流,同时也要兼顾对综合体其它功能的内部分群的吸引。因此,商业综合体布置需要考虑主要人流聚集地,人流方向、集散空间三个方面。

2.3.1 人流聚集地

人流集中点通常表现为车站口、十字路口、剧场、商业中心等有大量人流聚集的场所。人流在这些地方是以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在商场布置时,通常首先把超市、主力店和其它非商业功能空间远离这些聚集地中心,这样布置可使无关行人,或者前往主力店及其他功能空间的人流经过最长的展示面,从而最大程度上刺激偶发行为的发生。

2.3.2 人流方向

人流方向是影响布置的重要因素。在商业综合体布置时,通常会将主力店、超市和其它非商业功能空间放置在人流量较少的方向,促使人流经过展示面最大化。同时,会巧妙的利用设计调整人流走向,如采用花池减少人行道宽度等措施缩短人群与展示面的距离,增大诱发性。针对人流趋势不明显的街道,可以将主力店和其它非商业子功能布置于中间,便于诱发不同方向来的人流。

2.3.3 体闲空间

无论是室内的体闲空间还是室外的体闲空间都可以成为人流的滞留空间,这些空间容易混合多种人群,刺激多种行为,能使人群在基地滞留时间变长,商业裙房布置应多结合休闲空间设计,吸引人流。

三、动静态交通组织

1、车行交通与城市交通整合

商业综合体对周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车行交通进出与城市车流的交叉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基地车行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时,应首先对周边城市道路现状进行认知,从而确定基地与城市衔接可能性出入口方

式和位置。

通过研究发现应详细考虑下列因素(表2),不同的情况可能对接入口最终位置的设置产生较大的影响。

表2 商业综合体车行交通影响要素

2、车行交通与建筑整合

基地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可以分为单面临街、双面临街,三面临街,四面临街

四种。因此根据不同的基地临街情况,车行交通和建筑整合方式则不同,可分为

独立式,环道式、半环道式和辅道式。

3、步行交通与城市人行道整合

商业综合体基地的人流出入口设计首先应明确进入场地的人流数量、类型、位置、铁站口方向。基地人行出入口一般会考虑在人流集散点处设置,如公交车站、地主干道交叉口等附近。一般可采用入口广场的方式,如果人流量较大,也可考虑采用天桥、下穿道等方式分散人流。

由于商业综合体内部子功能众多,一般不止一个出入口。主要是根据业态的重要程度和不同类型人流方向来设置不同出入口的位置。首先根据规模和业态档次设定出入口数量,在再根据盈利价值的高低布置出入口位置。

4、步行交通与建筑整合

在商业环境中,步行交通往往要求连续性,以方便顾客随意游逛。由于商业综合体的交通复杂性,通常将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进行通盘考虑。一般情况下,人行交通和建筑的整合主要是利用入口广场和建筑高差来组织,通过研究总结,按照空间形式划分人行车行交通与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衔接方式,主要有平面交通体系和立体交通体系两种方式。

通常来讲,平面交通体系主要用于车流和人流的分别组织,即利用广场来组织多种人流车流进入建筑,广场可以起到了分散和聚集人流车流的作用。立体交通主要用于整体组织车流与人流的关系,即利用高差将车流与人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随着商业综合体的规模逐渐增大,功能不断复杂,采用立体交通分流的建筑逐步增多,内部交通体系通常会与地下车库、地下交通枢纽、地铁等地下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同时又与地面层上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地上地下完善的树形通道体系。多种体系在多个层面上构建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成为了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较为复杂,其自身包含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各种设施,是现代城市的缩影。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设计优良的城市综合体可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莫天伟. 市、集、生活形态的生成――在商业空间的构建中恢复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 [J].时代建筑。2005,(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