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导入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总结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然后直接切入新课课题。如讲“地理坐标”1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数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确定地球上某1点的位置的方法 ----地理坐标。在讲“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新课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了生态系统,以往同学们学过的‘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又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当这种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就构成了生态平衡,我们今天就学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这种引入方法温故而知新,自然承启,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使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保持地理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2、设疑引入,诱发思考
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 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又如在上“洋流”1课时,也可用设疑法引入新课:第2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1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屡屡通过该通道袭击英国军舰,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为什么?经过设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3、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1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1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巧妙设置悬念,可以1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1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4、诗词引入、创设意境
“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1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4大高原之1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4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1段诗词,创造1种情境,1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5、故事引入,唤起兴趣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1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1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 2下1页
6、数字引入、警示忧思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新课的引言。如在讲“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教师列举: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因其不可再生的特点,储量日渐减少。据估算,全球的石油 40年即告罄;煤也仅能维持100多年,全球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了,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进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教学时,可以引用以下资料作为引言:“1987年7月11日,随着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1名新生婴儿的第1声啼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这名婴儿是地球上第510亿个居民,他的来到标志着世界人口突破510亿大关”。“现在每撕下1页日历,世界便有11万个婴儿争先恐后地来到这个已10分拥挤的地球上”,这便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利用数字资料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同时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和人口观,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 学习。
7、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图像投影趣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1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在“5带的划分”1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1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多幅发人深省、寓意深刻的漫画,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最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森林资源”1节中,展示漫画投影图片“小鸟的悲哀”,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 ?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个主题。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2、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
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3、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4、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5、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我应用该方法较为成功的案例。本节的导入我自制了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兴趣情感的推动力。初中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
一、上好每一学年的第一节课是良好开端
在每个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学习这个科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知识对自己有用,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克服困难。上好第一节地理课很重要,它为我们以后一学期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我首先问学生想去旅游吗,大家都说想啊,然后我讲了我今年假期去北海涠洲岛旅游的快乐情景,在大海游泳,在海边吃吃海鲜等,然后我又讲了,我以前去广州深圳旅游的见闻,学生都很感兴趣。我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好地理了,我们虽然没有去旅游,但可以了解很多风景名胜,这样我们一样会很开心的。我告诉学生,学好地理很重要,我们还可以与人交朋友时避免伤害别人,例如,回族同学是不吃猪肉的,我们就不要当着他们的面吃猪肉,要不然我们会失去这个朋友的。我告诉学生,地理课教给我们天气,气候,降水等知识,我们学了以后,可以指导我们去生产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了,他们会想学,好学,主动去学,这样,老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们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新课导入方法技巧是重要环节
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进入教学的关键是精彩的课堂引入。课堂引入时应寻求能激发学生最佳动机的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良好氛围,能够很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多种方法交叉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很好的进行教学。初中地理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
1、用音乐导入。在讲“滚滚长江”时,就播放《长江之歌》,讲“亚洲”时,播放《亚洲雄风》;我在教《中国的民族》一节时,师生共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在歌声中既能领悟到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
2、用视频导入新课。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图表展示导入新课,展示直观教具,再现已逝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培养学习兴趣。我在教“天气和气候”内容时,用多媒体播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来进行导入新课,学生非常感兴趣,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
3、巧用古诗词、歌谣、谚语进行教学。古诗词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讲“气候多样复杂”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导入;讲“滔滔黄河”导入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如在讲“中国的区域差异”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是关键手段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课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理解,我们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紧紧的把学生吸引住,从而更好进行教学。这些方法很多:
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异域风情的浪漫情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视频播放一些天体运行的画面等等,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上讲台发言,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
3、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在课外举行地理知识讲座,组织课外地理实验、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野外观察、地理气象观察小组,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必要保证
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感觉到自己学的知识对自己是有用的,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兴趣,学习起来才更不怕困难。我在自己以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我以前的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这是不对的。地理教学,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能指导以后生产、生活的知识,把地理知识要更多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想学、爱学地理知识。
导课就是开场白,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第一个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对导课环节会非常重视,会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但是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导课环节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地理课堂中的导课环节。
当前地理课堂导课存在问题
在课程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导课环节
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发现,一些教师仅在公开课、示范课等环境下才会设置导课环节,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导课环节的设计。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导课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在地理课程一开始时就急于讲解课程内容,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影响学生学习。
导课方式过于单一乏味
另外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课程开始时设立了导课环节,但是在导课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导课艺术,抑制了导课环节所能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导课时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这种单调的导课方式不但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第二采用的导课语言过于乏味直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导课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还会对地理教学起反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导课艺术,丰富导课方法和语言。
地理课堂导课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很多基本原则,只有不断提高课堂导课水平和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性原则
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必须明确导课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导课内容和本堂地理教学内容相符合,严格按照相关教学标准进行。其次,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要通过导课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地理课堂学习状态中。
1.启发性原则
导课环节并不是单纯的介绍课堂背景,在导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注意该环节的启发作用。
2.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方式时要注意其趣味性。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多样的导课方法,不要一味的采取提问式的单一引入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导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教师所采取的导语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感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基本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导课方式很多,经过实际教学检验,在导课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复习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复习导入法是比较常用的导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探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使其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成果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比如说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时间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的状况”,并且向学生询问:“当高压控制时会出现干燥少雨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采用情景导入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所谓的情景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依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事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在应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必须要紧密贴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中的资源和实例材料进行全面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动态的展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黄土高原的视频和图片,并且配上陕北民歌,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用实际案例导入
学习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地理课程导入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应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这样通过利用学生了解的实际案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在学习《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中的GPS系统进行地理定位,还可以介绍一些GPS系统在军事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实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导入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导课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模型、标本等等。这种导课方式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激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工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工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工业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激情。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导课环节起到足够的重视,在导课过程中也要注重导课艺术,选择多样的导课方式和丰富的导课语言,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多媒体导入
课程导入环节的精巧设置,将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由课前状态调整到课上听讲状态,同时,课程导入环节将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奠定良好的基调。而导入环节的实际收效如何,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设计导入语,原因在于,导入语是否具备足够的语言艺术,将直接决定导入的实际效果,为此,地理教师要结合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及结合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以此为依据进行导入环节的科学设计。
一、导入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够在课程的开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对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星球版初中地理教学中,每一个单元内部都是有一定衔接的,每一节课的新课伊始,都需要将上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这就需要导入来承上启下。可见,导入对于初中地理的承上启下有着十分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作用。
2.在课程开始集中学生注意力
刚上课时,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欢愉之中,所以注意力十分不集中。如果教师直接进入新课学习,一方面会使学生错失很多知识点,一方面也会使学生感觉到疲惫。而导入则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与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逐渐开始融入课堂。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策略
1.选取生活化的内容进行导入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对于同其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相关的知识内容的接受速度较快,接受程度也较好。原因在于这些知识所牵扯到的问题是其所熟悉的,因而更易于其接受和认同。因此,地理教师应当结合时下的热点话题与新闻事件,在对其设计整合为课程导入内容后,运用于课上教学之中。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因对这些话题和事件的关注,提升听讲热情。比如,教学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这一课时,教师没有直接进行新课授课,而是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停过水?
生:(齐声回答)有。
师:停水以后有什么不方便的呢?
生1:不能冲厕所。
生2:没有水喝,也不能做饭。
生3:不能洗脸洗手。
生4:不能拖地。
师:哦,这么不方便啊。可是我们家里停水只是偶尔的,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水资源紧缺,以后停水成为了常规性的,又会怎样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了讨论。
停水是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教师将其引入到导入环节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讨论的热情,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2.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进行导入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活动的最大功用在于,此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实现视频、音频、图像的动态化展现,亦能够帮助教师将以往一些借助传统教具所不易为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依托将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地理课堂,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为便捷,即教师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为学生展现出地图、地貌等地理知识内容,还可以实现对图片的放大,以便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而无需如以往那般在黑板上粘贴地图而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课件为其呈现出更为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因而这种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对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比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时,教师选取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早高峰时期地铁和公交站的图片,以及春运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形成一个视觉冲击力,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我国人口的众多,顺其自然便可以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台湾省》的时候,由于台湾省地理位置比较远,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仅仅是在电视上有所了解。为此,教师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台湾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看到台湾省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可想而知,在新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学效率自然会得以大大提高。
3.创设生动逼真情境进行导入
地理教师必须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即地理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心境等因素,依托这些因素为学生构建体验式地理知识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形成感同身受的地理知识学习体验。比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首都北京》的时候,教师就在导入环节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的时候大家想要去什么地方玩呢?
生:(回答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京、上海)
师:恩,朋友也想去北京玩,可是对北京实在是不太熟悉,有没有愿意当他的导游呢?
生1:老师,可是我们也不了解北京啊。
师:我们可以先学习《首都北京》这节课,学完以后,就可以为别人当导游了,好不好?
生:(齐声回答)好。
现在人们旅游的热情都比较高涨,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于《首都北京》这节课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
三、结语
新课标的提出,让广大地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实现课程教学导入模式的创新,以此使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活动更为优质、有效。有鉴于此,地理教师必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分析与了解,对地理教学素材的发掘,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课程教学导入环节的科学设计,从而最终保证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彦.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及效果[J].新西部(下半月),2008(05).
[2]陈常建.新课标下地理课堂导入“六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06).
关键词:课堂结构;导入;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要求课堂结构要发生一些转变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以确保地理教材价值的充分展示,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
一、导入环节的优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对导入环节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导入形式的优化,我们都知道在以往的导入环节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开门见山,基本上不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导致学生课堂前十几分钟都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导入的形式,要从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采用恰当的导入形式,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学《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当中,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自主对“北京”进行介绍,从任何方面都可以。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然而,对其优化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将地理课堂构建成高效而精彩的课堂。本文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教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台湾的位置,同时也引导学生观看了“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等美丽的台湾,这样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呆板,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优化课堂结构,要让每个环节都能在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展现地理的价值,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激发兴趣 探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但是,由于近年来中考不考地理,在初中有的学校领导、老师也不重视地理教学。针对这些情况,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应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就本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一、充分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
怎样才能形成兴趣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的学生之所以讨厌学习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造成的。因此,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我们地理课堂搞活,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上启下,巧布疑阵
这种新课导入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同时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形成。如讲解俄罗斯可以这样来导入:挂世界政区图,提问学生:“亚洲和欧洲已经讲过哪些地区?”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指出哪些地区还没有学?这样来引入俄罗斯的讲解,同时也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俄罗斯国面积的辽阔。
(二)联系实际,时事导入
这种方法是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入主题。如在讲课时,可以这样导入:2007年国庆节,全国上下举国欢腾,而刚过完国庆,我国的冰城哈尔滨就开始下雪,报纸上刊载的标题是“看完烟花又见雪花”。
(三)巧用诗歌,创设意境
恰当地使用诗歌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讲水循环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一句诗来引入这一节的学习。
(四)引用故事,妙趣横生
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时,学生对“宇宙”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师只要把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故事一讲,然后问孙悟空是不是到了天边呢?没有,他翻百个跟头也不能到达天边。这样给学生形成“无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么“宇宙”就是无限大的空间、无限长的时间。
(五)引用漫画,寓意深刻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又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上面我们从教学方法上来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就地理学科的具体特点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来谈一下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2)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很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
(二)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增加“花色品种”
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可增加“花色品种”加以改进:(1)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2)地理课――游戏课――野外实践课。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3)开放式代替封闭式教学。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4)成立校园社团。如成立一个地理协会,定期举行活动或举办图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
四、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纸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
2.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
3.组织兴趣小组,如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等。
4.经常组织地理知识竞赛。
关键词:学习观念;地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地理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地理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地理课仍然是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地理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江西地理高考模块分别是:必修部分的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选修部分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必修一当中一些系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一直贯穿在高中地理之中,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阶段地理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今后两学年的地理教学做准备。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
1.学习观念转型
教师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原先思维中基本概念,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概念作为基础,让学生尝试接受高中系统地理模式,使其逐渐适应高一地理学习。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地理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原来地理是副科转变为地理是高考科目,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地理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
2.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对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是否属于必测、必考的科目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了解到高中地理学科考试在文科中是必选科目,考试成绩能否达到B级以上直接影响其是否被本科学校录取。即使是理科同学,也必须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普通类考生,成绩需要达到C级以上。初中生进入高一之后,对地理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转型
初中地理的教课形式和应试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轻视课堂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学科调味品”。有的地理课堂甚至于被其他科目占据,老师、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一下,因为在学生看来地理可以不看、不记、不理解,考试时在书本上找一找即可,使初中地理课出现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现象。
高中地理课要求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问几道“我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注重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
学习地理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如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地理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西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把握每一课的要旨,使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重点、难点适宜。2.重视课堂,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可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课一开始就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艺术表演,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吸引学生。如: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开端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3.适量的作业与测试。高一地理学科保证学生每天有15分钟的课后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如制作地理小报、自绘地理漫画等。以达到巩固知识,适应高考的目的。4.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自我反思,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后记可以让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并不断改进。5.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开展“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有利于发挥教师整体功能,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施教,实施教学过程的通力合作,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通过“资源共享”使全组地理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一、艺术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或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
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导入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3.指导学习活动
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所以,教师通过导入,在上课一开始就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都告诉学生,就能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学有方向,学有依据。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要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目的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入,首先必须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对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导入形式和导入内容,要忍痛割爱。
2.导入要有科学性
所谓导入要有科学性,就是教师表述的地理概念定义、论证的地理原理、引用的地理事实等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同时导入内容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导入形式和方法要恰当。
3.导入要有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主要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等。
4.导入要有联结性
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设计导入时,要仔细分析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结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选择最佳突破口和表现方式,使导入温故而知新。
5.导入要有开发性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开发性要求主要是指两方面:其一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其二是开启学生的地理思维。
6.导入要有时效性
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
三、课堂上我常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由复习旧知识进而导入新课是日常授课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导入有利于复习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也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知识。复习的知识内容要与当节课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或学生讲述等形式进行。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节知识时,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教师可以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一起来学习我们中国是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设问导入,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中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愿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如在教授《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时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导入:(1)今天的天气情况怎样,同学们知道今天这样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吗?(2)“一场秋雨一场寒”是什么原因?(3)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的抛出,必然引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3.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悬念,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一般可以出乎学生的预料,会让学生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这种心态就出现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度注意。如在教学《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悬念问题:(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2)多云的白天为什么气温不高?(3)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气温不低?这些悬念的提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必然就活跃起来。教师这时候做出总结,给出答案,就直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也直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4.谜语导入,启迪思想
谜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可以启迪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时候,用谜语“诸葛亮借东风――打一水果名称(西瓜)”来导入风的学习,效果会很好。
5.热点导入,紧跟时事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新课,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