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有关梅花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梅花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梅花的诗句

第1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C/S模式;XML;异构DBM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2979-03

煤炭作为传统行业,为了在竞争中谋求发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不可避免的要加快信息化的建设。质量检验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重要部分,贯穿于煤炭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煤质管理的质量已是影响煤炭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通过开发运行适合企业自身业务需求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展质量业务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因此,了解、分析企业自身信息化现状,对比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水平,发现自身存在问题,建立适合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模式框架及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地方性煤炭企业需重点研究的工作[1-2]。

1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永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总公司下设4个筛选厂、6个一线矿点,总公司和各筛选厂、矿点的机关内使用企业局域网互联,但矿点一线部门却没有联入公司内部局域网,一线部门对数据仍采用手工处理,数据的统计归并处理都要人为进行。而且由于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岗位职能的经常变换、统计汇总口径不一,致使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全或断档,统计过程中人为失误较多。公司决策层需要看到的各种日报表由于信息收集效率不高,往往存在时间上的滞后,给领导决策带来不便。

考虑到总公司和4个筛选厂、6个矿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煤炭质量检验的行业特殊性,必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即使在发生网络故障的情况下,故采用分布式系统(数据库)[3]。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网络架构

根据上面分析,各一线矿点保留本地数据库,存储原始业务数据,通过数据库同步技术,定时将业务数据上传到总公司的中央数据库,自动侦测网络健康状况,当网络不通时,不执行上传,当网络畅通时,立刻通过定时程序将本地数据同步到中央。系统网络结构如下:

图1煤炭分布式应用系统网络结构图

2.2系统实现

2.2.1数据库连接的实现

根据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煤炭质量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那么相对一般C/S模式直接连接数据库[4]而言,需要实现本地数据库到中央数据库的数据传输和公共信息的下载,首先通过链接数据库建立本地数据库和中央数据库的连接[5]。

1)配置数据库Inifile文件,将数据库的登录信息,如IP地址、数据库名、数据库登录名、密码初始化到ini文件中。

2)配置链接服务器,从而实现本地数据库与中央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伪代码如下:

2.2.2数据录入的实现

质检过程中的采、制、化数据的录入是整个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的查询与修改,自定义报表的生成都是在基础数据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

1)采样数据录入,采样人员根据表单信息负责将每日的进场或者出场煤矿情况录入系统,矿井单位、一级煤种、二级煤种、进场方式等进行了预置,可由下拉菜单选择,在此过程中会生成一个6位数的随机采样编码,采样人员将之导入Excel并打印,交给制样人员。

2)化验编码转换,制样人员对从采样人员传来的6位随机采样编码,由系统进行自动转化,生成8位的制样编码,并打印一并样品煤交给化验人员。

3)化验数据录入,化验人员对样品煤进行化验,并根据拿到的制样编码通过该系统进行化验数据的录入,至此采、制、化分步录入数据的过程完成,系统会自动整合信息,形成完整的数据记录存储于本地数据库并定时上传中央,供上级机关或其他单位查询、打印和修改。

3数据库同步优化

3.1数据一致性

数据一致性[6]的根本含义是指系统中的数据,不管它放在什么位置,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必须是完整和一致的。这主要包括重复数据的一致和相关数据的一致两个方面。重复数据是指一组数据,在不同的位置有多个副本。当某些副本被修改时,所有副本必须同时被修改,且保持内容等同。相关数据是指在相同或不同位置的两组数据或多组数据,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连带的关系。当某一组数据改变时,其他相关联的数据必须“同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继续保持原有的关联性。

3.2同步更新及发展现状

同步更新技术可以使得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库站点之间的数据同步更新,达到使数据分布存放的目的,从而实现分布式处理应用。

当前的比较流行的几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中均内嵌了同步更新的功能,它们可以实现在同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基于表快照或是基于事务的数据复制,但是普遍存在一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异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同步更新功能支持非常有限:

2)只支持数据的单向更新。

3.3 XML技术介绍

原系统可以抽象成一个中心数据库和多个应用系统数据库结点。中心数据库存储来自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结点的数据,它对各种节点的数据统一存储、表示和管理,屏蔽各种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差异。位于企业的各个一线业务部门则是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结点。所要解决的就是结点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后同步到中心数据库的问题。

为了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适应不同环境的应用,要设计一套能够在异构式多数据库系统环境下进行数据的双向同步更新的方案。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被设计用来传输和存储数据。XML与Access,Oracle和SQL Server等数据库不同,数据库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例如:数据索引、排序、查找、相关一致性等,XML仅仅是展示数据。XM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这使XML很快成为数据交换的唯一公共语言,通过XML,可以在不兼容的系统之间轻松地交换数据。

它能够跨越平台、跨厂商,利用XML来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转换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能够适合于不同平台下动态的数据传输和转换。

3.4 XML转换具体实现

转换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7]:源数据库到XML的转换和XML到目标数据库的转换。

从数据库数据到XML数据的映射时,XML文档的根节点为数据库名称,根节点的子节点为表名,代表表中的一条记录,表的各子节点代表每条记录的各个字段。下图为数据库YAMY_Center里的表chemuser的结构图:

图2 chemuser结构图

对应到XML文档如下:

<xmlversion=”1.0”encoding=”GBK”>

<YAMY_Center>

<chemuser>

<LogCode>admin</ LogCode >

<LogPsw>admin</ LogPsw >

<recordID>1</ recordID >

<GroupName>系统管理组</ GroupName >

</ chemuser >

<chemuser>

<LogCode>采样员</ LogCode >

<LogPsw>123</ LogPsw >

<recordID>2</ recordID >

<GroupName>采样录入组</ GroupName >

</ chemuser >>

</ YAMY_Center>

从XML数据到数据库数据映射时,为XML根节点的子节点建立一个表,表名为根节点的子节点名。为每一个根节点的子节点的属性创建一个字段,则以上的XML文档对应到数据库表如下图所示。

图3 chemuser数据库表

这样就可以利用XML扩展性和跨平台性的特点,利用XML作为数据转换的中介媒质,先将捕获到的发生变化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再利用XML数据到数据库数据的映射策略,将XML文件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表,从而实现数据一致性。

4结束语

基于本文设计的煤炭质量管理系统操作简易、界面简洁,避免了人为手工统计,实现了全公司数据格式的统一,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安全性,利用XML在异构数据库间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交换、共享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的特性,在应用系统中利用上述策略进行XML数据与关系数据库中表格记录的相互转换屏蔽了低层数据库的差异,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勇,余新芳,罗键.煤炭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3).

[2]李合群,张玉广.煤炭质量检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煤质技术,1999(3).

[3] George Coulouris,Jean Dollimore,TimKindberg.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M].金蓓弘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吴毅杰,张志明.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船舶电子工程,2003(2):32-35.

[5]杨正洪,郑奇健.中文SQL Server2000关系数据库管理和开发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素材;生活

中国古诗词语言优美精练,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提高文化修养。

古诗词教学中可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学会搜索相关素材资料,积累储蓄文化底蕴

许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前阅读、收集大量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资料,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只有量变的积累才能促成质变,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对古诗词的领悟、理解能力才能积少成多,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其次,教学古诗文时要学会积极扩展,增加相关链接,如教学一首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同时讲一下其他相关的诗词,学完一首表达离愁别绪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后,再比较一下其他类似的经典诗词,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诗词的欣赏品位就会一步步提高,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地学好古诗,感受古诗词的精髓所在。

二、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入诗文中

拉近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的境界。现在各城区公园旅游景点有很多,许多学生也跟随家长到各大风景名胜区,有过许多录像、视频、照片等资料,可让学生多交流,互通有无,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景、状物、抒情、描绘大好河山的文章,这些都可以联系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是诗人文化的艺术结晶,追求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之美,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以往旅游赏景等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可以起到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艺术熏陶效果。

三、紧扣字眼,多做推敲

古诗词讲究精练、推敲、反复斟酌、炼字,抓住紧扣诗词中画龙点睛的字眼,引导学生赏析、品味其用法之妙,这也是向诗人们学习习作的过程,能提高学生品评、鉴赏能力。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推敲鉴赏字眼、好词妙句过程中,学会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作者的情感。

四、重视音乐在古诗中的作用

古人音乐和诗词应和,相得益彰,堪称一绝。音乐是对诗词最好的烘托,诗词是对音乐最好的呼应,通过诗词和音乐的完美融合,学生既可提升对诗词文学艺术的欣赏品位,也可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层次,这样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就不再只停留在肤浅的背诵、理解、做题等阶段,而是转化成一种艺术的享受。

五、重视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古代讲琴棋书画,古诗词往往和绘画分不开,诗词常是对书画的题跋,一幅画总要题上诗句,如王维的诗词本身就是画,而他的画也是一绝,所以欣赏学习古诗词,也可欣赏学习古诗词中的画境,绘画有助于学生领悟古诗词,带画册的诗集是最好的古诗词教材,每一首诗词都附一幅简单的写意山水花鸟画,虽然寥寥几笔,都能将诗词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咏梅的诗词很多,画作也不少,梅花贵在高洁,对梅花的表观,画家注重神韵,一枝斜倚,有打着朵的,有初绽的,有的是红梅,有的是雪梅,不管哪种梅花的神韵都令人叫绝,旁边关于梅花的诗词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松、竹、菊等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诗词绘画欣赏,让学生有较大的启发,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喜欢古诗词和书画,真正对诗词艺术感兴趣并去积极学习探究。

六、从语言风格方面理解鉴赏学习古诗词

诗词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个性,学习鉴赏理解古诗词时要先看作者,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语言风格的词语归纳通常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丽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感,有艺术感染力……学会积累,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诗人在诗词中的语言风格,如苏轼、辛弃疾词的语言风格,通常是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通常是笔调婉约。

七、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入手理解领悟古诗词

在教学中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维,让学生顺利把握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的普通词句,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体会领悟,感同身受诗人的心境意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教学古诗词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3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一、“汉字开花”的精彩回放

师: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吗?(学生猜或说出来)

出示:何花。

师:有这样的花儿吗?

根据现场情况出示:何花 荷花(学生读)并区分它。

老师是孩子面前活生生的人,孩子们在看到老师的一刹那最想知道的是我们如何称呼面前的老师,因此用这样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花吗?

(学生先自由说说花名)

师:(突然话题一转)我们来一个“汉字开花”的游戏好不好?

学生一听“汉字开花”,乐不可支,齐声喊“好”。

师:我们用木来组含有花的词,好好准备一下,让我们来一个比赛。

学生围绕“木本花”说出了木槿花、樱花、桃花、杏花、梨花、桂花、梅花、木棉花等。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给每个词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形成了一朵有许多花瓣的花朵。学生一看高兴极了,认得不亦乐乎。

这么一激发,学生又找了自己认为可以的字做开花游戏。此时老师让出一点时间,给孩子自由发挥。

有的唱出了写花的歌曲:《八月桂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甚至还有小朋友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有的吟出了写花的诗:《梅花》《大林寺桃花》《》《江畔独步寻花》……

有的讲了琼花的故事:隋炀帝看琼花。(相传隋朝时,扬州开了一种十分绮丽的花――琼花。隋炀帝听说了它的美丽后,就决定去赏花。于是他动用大量人力,开通了著名的大运河,并乘豪华龙舟前往。可是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他来时就自行败落,不让隋炀帝看。)

还有花谢国败的故事等。

有人对琼花作了简要的介绍: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博得了世人的厚爱,被称为“中国独特的仙花”。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市市花――琼花。

根据这一情境,孩子们又补充了很多有关琼花的诗句。如《后土寺琼花诗》等。

也有的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字进行了联想。

有一合作小组是这样的:

生1:看到“老”字,我想到两个词语:“老公公”“老百姓”。

生2:(紧接着)我想到一个成语:“老生常谈”。

生3:我给“老虎”的“老”字找到了两个好朋友:“老”加女字旁,“姥姥”的“姥”;加单人旁,“乡巴佬”的“佬”字。

生4:我看“虎”想到一个成语、一个句子:“虎头虎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生5:我给“巴”字“开花”──加草字头,变成“芭蕉”的“芭”……

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最后老师有意空着一个花瓣逗大家。

师:给我一个机会好不好?

众:(情绪非常活跃)好!

师:(板书“齿巴”,紧接着又把“皮球”甩给大家)咦,这个字认识吗?(指着字形的“齿”启发)想想,它和我们人体什么有关?

众:(纷纷抢着说)牙齿、牙齿。

师:(结合字形解释字意后)你们真会动脑子,一个“巴”开出了这么多“花”!让我们来读一读……(老师着重指出声调的变化)你们说汉字难认吗?(学生齐声说“不”)

……

“汉字开花”只作为一个“小插曲”,老师见好就收,“识字活动课”按计划往下进行……

二、“汉字开花”的具体解说

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小小的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

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如“马”字,他们可联想到带有“马”这个部件的字;可以用“马”字连词;连成语、谚语、歇后语,连名言警句;可以说“马”这个部件的谜语(字谜、物语);甚至跟“马”有关的名人、名曲都可以说。一句话,只要和“马”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

我国科学家张光鉴曾在一次参加科学认读的活动过程中这样说过:“按照汉字创造的特点――声音、图像、语义、符号整合为一体的相似性规律,引导儿童科学识字,联想与思维,很符合儿童大脑神经发育与认知建构的规律。这是儿童大脑发育敏感期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第4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宋代 词 梅花意象

梅花傲骨凌寒、玉洁冰清,与松、竹一起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又以其清雅淡泊、孤高亮节的品质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梅花因其固有的自然属性以及呈现出的自然美被文人赋予特有的人格品性和文化象征,并借此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纵观《全宋词》,以咏梅立题的词竟多达440首,专门立题咏颂排名第二位的桂花只有103首,众多的咏花词中,宋词中的咏梅词高居第一位。然而咏梅之风并非自古即成,宋人对梅花文化意蕴的理解以及梅花基本审美观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诗经》:“■有梅,其实七兮”?譹?訛中的“梅”并非梅花,而是指它的果实梅子。此外《尚书·说命下》以及《诗经·召南· 有梅》中两处有关写梅的诗句皆为后世极为流传的梅之喻兴典故,但二者谈及得都是梅树果实的实用价值。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中云:“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 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 梅于是时, 始一日以花闻天下。及唐之李、杜, 本朝之苏、黄, 崛起千载之下, 而躏籍千载之上, 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 而梅于其间始出桃李兰蕙而居客之右, 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 此) 时者也。然色弥章而用弥晦, 花弥利( 而) 实弥钝也。梅之初服, 岂其端使之然哉, 前之遗,今之遭, 信然欤! ”?譺?訛赏梅花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但咏梅花的先河目前学界认为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庾信《咏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刘宋的鲍照有《梅花落》赞美梅:“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刘宋的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些诗都甚为著名,宋代咏梅词中大量化用此典,可见宋代咏梅大潮的发生有着漫长的积淀同时受前朝的影响。

宋人爱梅,咏梅之风至宋形成, 宋人对梅的爱好也留下了众多佳话与典故。比如, 宋初隐士林逋一生不娶,所居之西湖孤山专植梅畜鹤,人称“梅妻鹤子”。?譻?訛范成大写有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范村梅谱》,《梅谱》序言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议”?譼?訛。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文坛佳话。宋词中咏梅的冠冕之作莫过于林逋的《瑞鹧鸪》和姜夔的《暗香》和《疏影》。这三首有关梅的词,不仅在两宋时是咏梅的佳作,也影响其后的咏梅之作。宋人写梅, 各具风韵,把梅花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了,包括梅花的物理层面以及深层精神文化意蕴。宋词中出现了梅花的不同品种, 有绿萼、横枝(“绿萼更横枝, 多少梅花样”) 、 红萼(“红萼未宜簪, 红萼无言耿相忆”) 、红梅等。“苔枝缀玉”是写梅姿;“似碎阴满地,还更清清绝”是写梅影;“冷香下”“ 暗香已远”是写梅香;“红酥肯放琼苞碎”写的是梅色;“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是写梅心;“冰作骨,玉为容”“玉骨冰姿”是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立雪中的独特个性;“孤标最甘冷落, 全不许蝶亲蜂近”是写梅花冷寂自处,孤独不群的隐逸精神。宋人描写梅花入微,精心结撰。

一、宋词的咏梅之句,概有几个特点。词人写梅往往不只单单写梅,往往还喜与“雪”“月”等意象连写。“雪尽梅清瘦”“雪月照梅溪畔路”,雪的冰冷、洁白与梅花交相呼应,更能衬托出梅花的冰清玉洁、屹立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梅花相较于其他的花草有其不可比拟的耐寒性,虽然饱受风雪的折磨,但仍傲骨而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固有面貌。这与许多词人的心性品格相契合。辛弃疾的“暗香横路雪垂垂”,蒋捷《梅花引》中“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宋·晁补之《盐角儿·观梅》中“香非在蕊。香非在雪,骨中香彻”,晁补之借雪表明梅的品质并不是浅浮在表面上,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中“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姜夔《卜算子》八首咏梅词, 写的都是月夜下的梅花。 如“月上海云沉, 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 竹暗人家静” 、“梅雪相兼不见花, 月影玲珑彻”。李清照《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月色之中,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清幽的环境, 更能衬托出一种朦胧、凄清、幽独的画面。借景言情,如此幽静的梅景融化着作者的深情, 这样写远比直接抒情来得动人。

二、许多词人喜用典故作为其写梅的表现手法。例如姜夔的“叹寄与路遥”,“折寒香, 倩谁传语” 。这两处都暗用了南朝陆凯折梅赠与长安友人范晔的典故。《赠范晔诗》云:“折梅逢役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支春。”陆凯与范晔友好,范晔在长安做官,而陆凯在江南,两人很难见面。而江南四季分明,但北方却不这样。有一年江南梅花盛开的时候,陆凯通过驿使将一枝梅花寄给了范晔,给好友报告了春天将要到来的这一好消息。又如晏殊《瑞鹤鸽·咏红梅》:“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骚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贺铸《绿头鸭》:“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友人之间通过赠一枝梅这一行为来表达友谊之情,但由于古代交通并不便利,或者种种原因纵然文人想用梅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却只能想以词来寄托这种美好的意愿。如 “一枝空念赠远,溯波流不到,心事谁表”。(周密《齐天乐》)词人有意赠梅送远,但由于路途太远,无法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只能怀着惆怅的心情,叹息念远。又或如李清照《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在战乱之中,亲友散亡、丈夫离世,词人所折之梅中也托载了其深深的悲痛之情。宋代词人咏梅亦大量化用了寿阳公主和“梅花妆”的典故,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梅花妆即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殿下小卧,梅花飘落到她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成为当时流行的妆容。如杨亿《少年游》:“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周密《满庭芳·赋湘梅》:“玉沁唇脂,香迷眼撷,肉红初映仙裳。湘皋春冷,谁剪茜云香。疑是潘妃乍起,霞侵脸、微印宫妆。还疑是,寿阳凝醉,无语倚含章。”用的都是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梅花的美人姿态,使得众多词人由梅花联想到美人,一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二是梅花本身的形态典美让人联想到美人,三是梅花清冷淡雅的气质符合中国对女子端庄典雅的审美观。故宋词中梅花喻美人的词亦不少,例如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词人以酥称梅,以琼拟蕊,梅花俨然是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子。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词中“佩环”代指王昭君,运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  三、词人笔下的梅花寄托了多种情感。其一是寄托了词人生不逢时、仕途坎坷之感。例如辛弃疾《江神子》:“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辛弃疾有着报国之志,然而他的豪情壮志却不能得以施展,正如寒梅,欲报春,却因开得太早而事与愿违,不能占尽春光。词人表面“谤花”实则赞花,咏梅之高洁,间接地抒发仕途坎坷的无奈,悲痛自己生不逢时,欲雪洗国耻的理想遥遥无期。其二表明词人与梅花一样具有凌寒开放、不畏严寒的品性。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词的上阕描写了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野,这同时也是词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他也如同梅花孑然一身、无人过问。下阕是整首词的重心所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也衬托了梅花的孤高清傲、不媚世俗又超凡脱俗的美。“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纵使身己为尘,但梅花依然焕发出坚贞不屈、死而后已的精神之美,词人则借梅之境、梅之性表现出他绝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其三梅花成为词人感叹时光流逝的触发物。最为一年之中开放最早的花,梅花的开放象征了寒冷冬天的离去温暖春天的到来。

是如此,词人们便常常把它作为冬春易换,时光流逝的象征。如李清照的《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树,人老建康城。”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表面上写柳树,冒新芽的是柳树上的新芽,梅花花瓣外的叶状薄片日渐清晰,言外之意即严寒消退,春回大地。词中的柳芽和梅萼就是时光流逝、季节转换的见证。

为什么宋人对梅花特别钟情?在这背后,渗透着宋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态。在洪迈《客斋随笔》卷十四中有云:“士之处世, 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见纷华盛丽的当如老人之抚节物……睹金珠珍玩如小儿之弄戏剧……耳无所闻, 目无所见, 酒醒之后, 所以为我者自若也, 何所加损哉!”?譽?訛这段话表明相较于外世的浮华,宋人更关注自己内心细腻、幽奥的感受,追求平淡、质朴。而梅花契合了宋人那种追求淡泊宁静、皈依自然、弃绝俗念、视功名利禄如弊履的精神气质。

?譹?訛 《诗经·■有梅》,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页。

?譺?訛 杨万里:《诚斋集》(卷79),四部丛刊本。

?譻?訛 《宋史·隐逸列传·林逋传》( 卷457),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2页。

第5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美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这样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具体,也有了生活的气息。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的研究,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运用非语言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既可以在课堂上形成审美氛围,还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虽然是简单的几何素描练习,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妨发挥“非语言”优势,用无声的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对静止画面进行恰如其分地配合、补充,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在教学《胜利女神》时,就举起自己的手示范,同时以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当老师说:“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我飞起来了,从天而来……”这些“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会更好,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耳濡目染,学生必定会心领神会,理解掌握这些“非语言”动作中美的所在,更好地理解画面内涵,引发内在的创作兴趣和动机。学生根据这一示范就能自己创作出胜利女神画来,这就印证了巴班斯基所说的“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反响、同情、喜悦、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的”。所以,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了。

二、利用音乐的艺术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能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有声艺术,它能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强的作用。我们说美术是形象的艺术,那么音乐就是抽象的艺术。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艺术总是相通的,美妙的音乐不仅能令人陶醉,更会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在观众的头脑中呈现不同的画面。如在水彩、国画、素描或手工等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美术作品时以音乐创设浓厚的艺术氛围,能使学生心情轻松愉悦,不会感到技能练习的乏味,同时,又在节奏、韵律与意境中受到一些启发,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的制作,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时,就精选了几段音乐,播放自然界的风、雨、水等天籁之音以及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学生在描述所想象的画面,同时展示一组相关画面,再播放雅尼音乐让学生聆听,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缥缈、激情、空灵、令人陶醉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了19世纪末的绘画风格。这样就让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更加丰富了,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了。

三、借助学过的文学作品展示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借助不同的表达形式来抒发人们的情感的。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文学作品与美术艺术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中国画的意境》时,让学生去欣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从中体会到中国画是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追求笔墨的趣味、崇尚水墨写意的境界的。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学生还为画面配上了恰当的诗句。如,在学习梅花的水墨画时,有学生就联想描写梅花的诗句,他们能背诵王冕的《墨梅》中“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还有王安石《咏梅》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样,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画与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神奇魅力。在欣赏波提切利的作品《春》之前,让学生联想描绘春天的词汇和语句,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园春色等等,再朗读有关描写春天的散文或诗歌,如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来体会春天的美好,这样把学生的情感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赏析作品。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新知。美术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不妨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素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撕贴面具》一课时,就通过多媒体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活泼,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很快就对课题有了理解,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的赞叹。多媒体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绘制的情境之中,学生看后就会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再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撕贴面具》及绘制过程,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提高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加全面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叶怡妲.创设教学情境优化美术课堂[J].科教文汇,2010(07).

[2]向晶.中小学情境教学课堂操作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第6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杨万里;七绝;句法;意象选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6-05

陆游在《杨廷秀寄南海集》中说:“夜读杨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他还在《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云:“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范成大在《次韵同年杨廷秀使君寄题石湖》说:“文名藉甚更诗声”“句从月协天心得”,他们所评价的都是杨万里的诗歌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之所以受到著名诗人的推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自成一家的“诚斋体”诗风。对于“诚斋体”的具体涵义,大概自此概念提出之后就众说纷纭。近代以来,现代及当代学者对“诚斋体”的看法不断更新、补充,大有涵盖杨万里诗歌的全部优点之势。笔者认为,这样不加限定、毫无界说包括一切诗作特点的看法不符合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而且过于宽泛的探讨“诚斋体”的内涵不但不会对杨万里诗风的深入认识,反而会使“诚斋体”的特征进一步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诚斋体”的真正内涵,恰当地界定具有“诚斋体”特色的诗作。

一、“诚斋体”的典型代表七绝

杨万里是一位长寿的诗人,在他八十载的人生经历中,诗歌创作有很明显的分期,即使在“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就他本人的主观努力而言,仍在不断追求着诗风的变化,但是如果从整体特色看,诗人自己在“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的“求变”无疑是对“诚斋体”作完美的追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因此,以“诚斋体”诗风的是否形成为标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历程可分为模仿、探索、成熟三个时期,至于“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的“求变”完全可以认为诗人对自己诗风不懈的完美追求。

诚斋体的形成就是以其诗风进入“欣如”阶段为标志。杨万里在《诚斋荆溪集序》中说得十分清晰,“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寤,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其中的“欣如”就是诗人自己诗风成熟的境界。至于“欣如”的含义,正如杨万里自己所说“试令儿辈操笔于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其中的“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即是作诗时应对自如、诗思泉涌的“欣如”境界。达到这种作诗状态,是诗人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诗人长期探索、积累的结果。“欣如”境界一旦获得,会令诗人欣喜若狂,创作大丰。因此,杨万里说:“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可见,至“戊戌三朝”,杨万里诗风已经,成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诚斋体”风范。而这一时期的结集主要就是《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三本诗集。

梳理这三个集子,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七绝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看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研究成果,他对杨万里各本诗集中绝句数量做了一一统计,通过整体的对比,七绝诗体占杨万里整个诗歌数量的一半以上。而具体到《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三本诗集中,七绝更占有不小的比重,如在《荆溪集》中七绝占66%,在《西归集》中占72%,在《南海集》中63%,这些数字无可争辩的说明:七绝在诚斋体诗风的重要载体。

至于杨万里为何选择七绝的形式来创作“诚斋体”诗歌,笔者认为主要得益于绝句诗体本身具有的“七言四句”自由不拘的形式,这种诗体形式最能表达杨万里的心口,也是诗人进入“欣如”状态后最容易采用的,正如张瑞君在《杨万里评传》中所言的“在五七言诗的各种体裁中,七绝最容易写得富有情趣、活泼、灵动。它既不象古风那样讲究章法,也不象律诗讲究对仗而形成拘谨和板滞”,“就五绝与七绝而言,七绝因能巧用虚词、重字等更灵活多变”,这些分析准确概括了七绝较于其他诗体的优势,可谓精到,也再次说明七绝之于杨万里创作“诚斋体”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大致粗略地认为杨万里选用了七绝,而七绝成就了“诚斋体”。

二、杨万里七绝句法词法的运用

有人总结杨万里绝句的作法,依据对仗还是散句总结出若干结构,其实这种路数不是依据绝句总结结构,而是以结构去套绝句,因为结构是完全式的、具有绝对包容性的,以此全部结构模式去衡量绝句形式,当然总能找到例证,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分析总结路数无疑是削足适履,更不能加深对于绝句的认识,其实质就是先有概念,后找例证,也即是“主题先行”。因此,分析总结性探索应避免此类观念先入,在未有定论之前,科学的态度是先个别再一般,即从个别的特点走向一般的总结。所以,笔者结合杨万里七绝的创作实践,力求通过具体作品的归类分析,得出较为正确的“一般”性结论。细细梳理杨万里诗风成熟时期的七绝,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来把握其艺术特征:

(一)虚词的巧妙运用

诗歌以字少凝练见长,要求言短意长,因此篇幅十分有限,就七绝而言,一首诗作四句二十八字,可谓极其短小。一般情况下,诗人创作诗作要表达丰富的意蕴,必须多用实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丰富含义的传递。而杨万里则喜欢用虚词,而且用的很巧妙,一首诗的好坏甚至取决于一个虚词的点缀装饰,这无疑是“诚斋体”七绝的独特之处。具体而言,杨万里七绝诗句中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等虚词用的最为精当,可举诗例如下:

1.副词的运用。副词虽属虚词,但由于它具有表情态、程度、时间等方向的功能。所以杨万里喜欢在七绝中运用,其七绝诗句中常见的副词有“忽、乃、皆、曾、聊、犹、堪、自、复”等。例如:

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入常山界二首》)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呜。(《宿灵鹫禅寺二首》其二)

忽开风起仍波起,乃是飞声与落声。(《净远亭晚望》)

路南路北皆秋水,净洗行人屦上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三)

归舟曾被此滩留,说著招贤梦亦愁。(《过招贤渡四首》其一)

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匾豆花。(《秋花》)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昼落无声夜有声,只堪醉听不堪醒。(《秋雨叹十解》其七)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秋热二首》其二)

春风也解嫌萧索,自送秋千不要人。(《晓寒二首》其一)

吹乱众红还复整,海棠却不怕春风。(《晓寒二首》其二)

2.介词的运用。在诚斋体绝句中,杨万里常用的介词有“于、从、与、和、替、将、向、以”等。例如:

梅于雪后较多花,草亦晴初忽几芽。(《雪霁出

城》)

上巳春阴政未开,寒窗愁坐冷于灰。(《上巳三首》其一)

待倩春风作媒却,西湖嫁与水仙王。(《水仙花四首》其二)

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线也无痕。(《过新开湖五首》其一)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兰溪双塔》)

偶见群儿聊与戏,布衫青底捉将来。(《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罗溪望夫岭二首》其一)

莫以甘棠南国荫,便忘蓝草北堂别。(《送庆基叔德上犹二绝》其一)

3.助词的运用。杨万里在七绝中常用的助词有“得、却、煞(杀)、来、将、了、去”等。例如:

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过招贤渡四首》其二)

野鸭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却飞回。(《登净远亭》)

上却城来忘却归,迎他来属送他飞。(《晚衙野望》)

到得欲开浑别了,玉肤洗退淡脂。(《瓶中红白二莲五首》其四)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立秋日闻蝉》)

茅屋破时偏入画,布衫洗了晒枯桑。(《野望二首》)

无数菊苗齐老去。多时花径不曾来。(《雨后行郡圃》)

4.连词的运用。在绝句中,杨万里常用的连词有“与、及、和、且、若、虽、要、只有、又、而、况”等。例如: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垂丝海棠二首》其一)

七字全胜五字城,清於庾信及锺嵘。(《和昊盐丞雪中湖上访梅四首》其二)

从教三日风和雨,闭户烧香不看花。(《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其二)

见说前头山更好,且留好句未须吟。(《舟过黄田,谒龙母护应庙二首》其一)

野鸭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却飞回。(《登净远亭》)

若要顺风兼顺水,拖头背指谢家山。(《过凌献台,望谢家青山》)

若遭好月唤登楼,脚力虽慵不自由。(《清心阁》)

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雪中看梅》)

只有睡时愁可遣,眷愁又向梦中来。(《纷纭》)

秋风遣我疏团扇,又被春风遣唤渠。(《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二)

柔条如线长而细,不贯双鱼只贯珠。(《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十)

有得俸钱无吏青,如公官况世间无。(《和岩州添停赵彦先寄四鲍句》其二)

5.语气词的运用。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的语气词有“么、无、休、哉、矣、些”等。例如:

一年好处君知么,寒食千门插柳枝。(《清明雨寒八首》其二)

我昔属官今属我,子能略伴瘦藤无?(《送傅山人二绝句》其一)

莫笑山庄小集休,篇篇字字爽於秋。(《题山庄小集》)

荆溪老守底风流,哦就千诗一笑休。(《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因十诗》其十)

闻道常山水壮哉,问途何惜小纡回。(《晨炊江山悬驿》)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未论似得酴醵否,且是幽香野得些。(《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醵盛开二首》其二)

(二)句法的灵活多变

这是有关诗句中“句法”具体运用的问题,也是指诗句之间的关系方面,杨万里在《和李天麟二首》一诗中说“句法天难秘,工夫子但加”,说的就是诗句句法的功夫。至于杨万里所言“句法”的含义,笔者认为当是指诗作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与连接规则。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字尤其是中国诗的文字,是一种紧凑非常――紧凑到了最高限度的文字。这种诗意的美,完全靠‘句法’表现出来的。”诗作风范的确立离不开“句法”,同样“诚斋体”的形成也有“句法”运用的功劳,因此,句法的灵活多变无疑是“诚斋体”七绝的独特方面。结合具体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杨万里在诗句的组合关系中使用了以下“句法”:

1.反问式的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反问式连接诗句,以加强语势。例如:

不特山盘水亦回,溪山信关暇徘徊。(《过下梅》)

春光尽好关侬事。细雨梅花只做愁。(《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二)

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其四)

尽日舞风浑不倦,无人柰得柳条何。(《六月六日小集二首》其二)

尽日向人挥玉尘,知将何事语春风。(《宿南岭驿二首》其二)

2.设问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设问式联系上下旬,在一问一答中,使句间关系更为紧凑。如:

登山得似游湖好,却是湖心看尽山。(《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其二)

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棱车。(《观蚁二首》其一)

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于雪。(《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郎峰好处端何似,笋剥三竿紫水精。(《江郎峰三石山在江山县南三十五里,礼贤镇望之极正,里人又呼为郎峰》)

平生山水看多少,最爱真阳第二峰。(《过真阳峡六首》其一)

3.倒装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倒装式,后句常常是前句行为或N"说的原因,即倒原因于后、变结果于前,如此更使语势跌宕。例如:

走上松梢绕却它,为他满插一头花。(《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醵盛开二首》其二)

花品已高香更绝,却缘韵胜得清愁。(《木犀落尽有感二首》其二)

荷衣芰制雪为容,家住云烟太华峰。(《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藕》)

风掠水衣无处去,柳塘著在角头边。(《万安出郭早行》)

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明发阶口岸下》)

梦中草草披衣起,爱看轻舟下急滩。(《明发阶口岸下》)

4.转折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转折式,前后两句形成矛盾之势,以化深化诗意引人惊醒。例如:

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送德轮行者》)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

撑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着春衫不裹头。(《过百家渡四绝句》其一)

也知滩急船难上,仰踏桅竿卧着篙。(《过招贤渡四首》其四)

三、杨万里七绝意象与表达手段的选择

(一)物象选择“小”的意趣

在杨万里现存成熟时期诗作中,数量上七绝占一半稍强,其中更以众多的咏物诗为人们所关注。与其他诗人创作咏物诗不同的是,杨万里的独特性体现在物象的选择上。从某种角度说,物象选择的倾向是诗人诗风意趣的所在,因此,以所咏对象来考察杨万里七绝咏物诗也能窥测出“诚斋体”的基本风貌。

细析具体诗作,我们会发现杨万里的七绝咏物诗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选择大动物、大植物诗作数量较少,选择小动物、小植物诗作数量众多。

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大动物如牛、马等很少单独描写,即使写到牛、马等大体格动物,也多是诗句中提到,而全诗的中心决不是围绕其展开,如《过大皋渡》一诗中“黄牛无数放春晴,船行非与牛相

背,何事黄牛却倒行”虽三句涉及到牛,但都是放到首句“隔岸横州十里青”以及诗题“大皋渡”背景展开的。至于大植物如柳、松、桑、枫等,虽然比大动物牛、马受关注的机会多,但其根本命运也未有主要的改变,其地位和作用在诚斋体咏物诗中同大动物一样,例如在七绝咏物诗中,柳树是杨万里选择最多的大植物,但其有关柳树的诗作多着眼于柳丝、柳条等小的部件。如“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新柳》)“一巷海棠千架锦,两堤杨柳万窝丝”(《游翟园三首》其一)等等。

相比较而言,诚斋体七绝咏物诗更多的描写小动物、小植物。

小动物如鹊、莺、萤、蛙、蜂、蚁、促织、蝇、鸦、蜘蛛、啄木鸟、雁、子规、蝉、鱼、蝶、蜻蜒、鸡、水螳螂、蛩、鹅等,可谓为数不少。至于小植物更是数目众多,如梅花、海棠花、杏花、木犀花、李花、牡丹等反复出现,数量很多,占有咏物诗的绝大部分。

2.描摹动物的诗作明显少于描写植物的诗作数量。

细细梳理杨万里诗歌全集,我们会发现其中以咏动植物为题的各类诗体共有450首,而咏动物的诗只有6l首,尚不足13%,如果以诚斋体七绝咏物诗来考察咏动物的诗数量将更小。相对而言,不少诗作直接以植物命题,如《腊梅四首》、《木犀二绝句》、《神堂铺前桃花》、《野菊》、《黄菊》、《残菊》、《残梅》、《垂丝海棠》、《葵叶》、《道旁草木二首》等都是较为著名的诗作。

3.多用拟人化的描写来表现意趣。这种特点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反映的极为普遍,更极为突出,以至于任意捏来一首七绝咏物诗,都能说上它对意趣或日谐趣的表达。如《郎石峰》一诗:

四旁不与众山连。特地孤尖立半天。

碧落诸峰非不好,让他郎石一峰先。

这一诗言众山之中的一耸独峰――郎石峰单独直立说成“特地孤尖”而且“立半天”,且其有意识的“不与众山连”,典型的人格化;而且诗的前两句还可看作诗人站在“郎石峰”的角度来发言,而诗的后两句则站在众山的角度上说话,意为之所以郎石峰单独直立,不是因为其他山峰不好,而是其他山峰相互谦让,所以说“让他郎石-峰先”,其拟人化的谐趣令人忍俊不禁,而且又令人深思。再比如《鹅鼻铺前桃花》前两句是说自己归家较晚,而后两句则采用拟人手法,将桃花的盛开与自己的归家之喜连接起来,进而使人看到了桃花之喜,所以说“路上桃花亦喜。为人浓抹湿燕支”。总之,这种拟人意趣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随处可见。

(二)叙述、议论的完美组合

在杨万里七绝中,叙述与议论的完美组合也值得我们关注。按诗句所言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叙述句和议论句,任何一首诗都可分为这两个部分,都由两部分组成。叙述与议论的完美结合,也是诚斋体七绝的一大特征。以二者在诗作中次序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

1.先叙后议。即诗歌开头先进行铺叙、描写,或交待物象或言说事情,而后诗人则表达自己对物象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种形式使诚斋体诗风更为平易,因为先叙述再议论的顺序很符合读者的接受阅读规律。如《余于沂流至安仁》一诗,前两旬“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点出了自己所处的水域环境,而后两句“惭愧棹郎能袖手,若非袖手更无功”则是由水域环境而发出的议论。以此考察杨万里的七绝诗作,数量不少,如《玉山道中》、《郡斋梅花》、《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晨炊黄冈望海》等都是较为典型的先叙后议的诗篇。

2.先议后叙。即先发表自己对某事某物的看法和态度,随后在叙述当前的事情和物象,这与逻辑学中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较为相似。这种先议后叙的形式,有助于诗人表达自己对事对物的真正态度,从而较为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过招贤渡四首》其三一诗,首句“倦游客子自无聊”即是议论。说出自己的因为倦游而百无聊赖,第二句“不是江山景不饶”以议论的形式说明了不是其他原因,总的来说前两句以议论为主,而后两句“危岸崩沙新改路,断渠横石自成桥”,虽然暗含一定的深意哲理,但如果以字面意思而理解为自己游山时看到的景象也是十分妥当的,因此可定为叙述。再如《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子二首》,其两首诗都可看作先议后叙模式,当中最为典型的要数第二首,其前两句“不宿青枫学子规,不穿绿柳伴莺啼”完全是议论,而后两句“双飞只爱清江水。自喜身轻照舞衣”,可以看作叙述。在诚斋体七绝中,先议后叙模式的诗作代表还有《海岸七里沙二首》其二、《初四日晨炊横翠亭》、《榕树》、《南雄驿前双柳》、《蜡梅》、《过扬二渡》等。

3.叙议一体。即叙述与议论合而为一。很难分清哪是叙述、哪是议论,这是叙述和议论的真正结合,有助于诗人意绪的表达和物象、事情的融会贯通。如《过招贤渡四首》其四一诗,咋一看全诗从首到尾均为议论,其实是叙述与议论的融汇:前两句“岸上行人莫叹劳,长年三老政呼号”,既议论规劝行人“莫叹劳”,又叙述言说生活在此“三老”生活极为不好;后两句“也知滩恶船难上,仰蹈桅竿卧著篙”,既是言说“岸上难走水上却更难行”,以致于“仰蹈桅竿卧著篙”才能前进,可见其全诗是议论与叙述的融汇。《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全诗同样也是议论与叙述的合一。同类的代表诗作还有《题山庄小集》、《春晓三首》其二、《垂丝海棠半落》、《静坐池亭二首》其一、《红叶》、《蒲桃乾》等。

四、诗学意蕴

杨万里是位学者型诗人,他的诗作内容绝大多数是对平凡生活的吟咏,从而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生活意趣。如前所言,“戊戌三朝”时节的七绝是杨万里诗风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诚斋体”形成的最初成果和典型代表。经过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更能明确把握住代表“诚斋体”诗风的七绝的美学特征,而这些美学特征背后的理学观物态度的支撑,更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

正如前所论述的那样,杨万里在为数众多的七绝咏物诗中,十分侧重于对植物的关注,这体现了他的静的观物态度,而背后正是理学观物方法。

第7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洞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基本美术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调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情境

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不仅可有效拉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感受,比如在学习《牙蛀了》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精心设计如下课堂情境,首先教师可请一部分学生扮演牙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牙医通过对患者一系列的口腔检测,作出科学诊断,并向患者传授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及保护牙齿的一些方法,在这一看诊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到无限乐趣,还使他们切实认识到爱护牙齿的重要性,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活跃了思维,待这一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可要求同学们亲自动手把刚才看诊的过程绘画下来,相信学生定会游刃有余,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假设牙齿的造型及颜色,无形中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其创造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超的观察能力可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美术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首先引导孩子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大自然是神奇而又绚丽多彩的,本身充满无限魅力,对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强烈的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积极引导同学们加强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失为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封闭的校园,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和写生,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或者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安排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课时《秋天的叶子》内容时,由于这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了解秋天叶子相关的色彩,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去大自然进行写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叶所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其次引导孩子们加强对课堂实物的观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事前准备好相关实物,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比如在学习《蜻蜓》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准备蜻蜓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请同学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的颜色、身体及对称形状及翅膀的特点等,并结合书本上作品的描述,创作出自己头脑中所认识和了解的蜻蜓,无疑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足够的空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对创造力提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无从谈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此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使之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创作出《想象中的机器人》绘画,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人有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有的说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有的说机器人能帮人类做家务,能上天能下海等,接着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加强对同学们的引导,“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沉思片刻后抢答到是科学家的功劳,是科学家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了机器人身上,指挥他们按照人类的意愿做事情,这时教师可对同学们给予充分的赞许和鼓励,并要求同学们充分自身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最精明能干的机器人。

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人在亲身实践和操作中往往会涌现出很多灵感和想法,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太空新居》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请同学们事前准备好生活中废弃的瓦楞纸,在授课过程中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出心中完美的太空新居,相信此举一定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迫不及待的动手设计,好多同学还打破了惯常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运用新颖、夸张的手法对新居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构造和表现,在这一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变废为宝,使废弃的瓦楞纸得到了二次利用。

五、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脱离其它学科而单独存在,教师要紧紧抓住美术这一特点,授课过程中在突出美术课学科本位特点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大大丰富课堂的知识含量,比如在学习“水墨花卉――傲雪梅花”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把它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图片等,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梅花三弄》,这些举措可大大加深同学们对梅花的认识、了解和感悟,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也能融入更多的情感、理解等因素,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绘画的激情和动力,也赋予绘画作品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作出积极努力,尤其是教师,在加强对实践总结和探索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前人好的方式、方法,切实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02)

[2]翟珊珊.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培养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6(12)

第8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一、优化积累的方式,重视积累的作用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

教师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广博,能够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学生参加重大的校园活动或者经历了某些挫折时,可以提醒学生及时地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从而保证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写自己经历的事情,抒发自己真正的感情。例如:当学生在成绩上出现大起大落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挫折,学生可能会不自主地感觉随着成绩的改变,周围的人对其态度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将此时的感觉,对此事的看法记录下来,这些内容可能对于写作内容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自己感觉出“态度的异样”,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写出独出心裁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2.关注时事、关注生活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一直在教室、宿舍、食堂这三点停留,由于学业紧张、升学压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时事。在高考中,以时事作为内容能吸引到阅卷老师的眼球。因此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时事材料,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知学生。例如:“天宫一号”与“神八”实现对接这一热点事件,教师可以收集有关资料,告知学生此事背后相关学者或者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充分挖掘教材素材、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锤炼的内涵丰富、感情充沛的好作品。同时教材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和曲折的事件有着很强的生活气息,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古诗中出现的许多写景名句和哲理性的诗句都是可以用在作文当中的。

教材上的扩充可以由老师来完成,学生则要主动地尝试课外书籍的阅读。根据一个有关书籍的测定表明: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20%是来自于自身的实践,另外的80%主要就是靠阅读来获取的。阅读能够帮助人们更认真地观察生活、更细致地分析和理解生活。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阅读书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另一类则是经典的名著。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作文”。例如: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文章的续写、摘录精彩的句子或者段落、自己读完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形式。这样在阅读中积累,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素材。

二、合理的记忆和概括

素材的收集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的则是记忆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写下自己的体会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要提倡学生随时随地地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历程,遇到精彩的文段要进行摘录,还要尝试对长篇的内容进行概括。

1.对于古典诗歌的记忆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进行。写梅花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表现人品质高尚的句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2.对于小说或者人物的记忆就要进行概括,把表现诚实守信的事迹归为一类,展现无私奉献的归纳为一类。做这样的概括可以在想到一个句子或者素材时能够马上想到另一个相关的或者正好形成对比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排比结构,也可以进行对比或者演绎,使得写作内容充实,写作方法多样。

第9篇:有关梅花的诗句范文

有人说毕节是山水画廊。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就发源于乌蒙山脉,北源六冲河发源毕节地区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发源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乌江在毕节高峡深谷、崇山峻岭中一路奔腾咆哮、流淌不息。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铺绿拥翠的山形地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勾画出300多公里如诗如画的“乌江源百里画廊”。自然风光十分迷人,秀丽,兼有三峡的雄奇,漓江的秀美。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等景观为一体。自然风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也有人说毕节是花的世界,“世界最大的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飘芳竞艳、灿若织锦。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种杜鹃花先后怒放,杜鹃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态,铺山盖岭,五彩缤纷。

美仑美奂的高原草海

哦!那是梦里都不可碰的晶莹,记得那个彩霞满天的傍晚,人在船中,低头水下是草的世界,抬头水上是鸟的舞台,晚霞穿过七彩云直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那一刻,我觉得人鱼公主不再是童话,我就是那主角⋯⋯

威宁草海是中国著名的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一块天然湿地,也是世界唯一和近十万人口融为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水浅处1米,水深处2米,最深处5米。因此人在水中游,能清晰看到和摸到水中温柔拖曳的水草,如对生物有兴趣,你还可以分辨一下哪是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

从没见过那么多的鸟,或一只挨一只或三五成群地站成几公里的方阵,我站在高处与它们睿智的小眼相凝视,我突然觉得我成了舞台上的演员,它们成了台下的观众,不知是谁在欣赏谁。

海中的鱼类也有一百多种,只可惜我到草海已是傍晚,光线暗淡没能让眼睛享受到被海中鱼儿列队欢迎的美妙,而第二天早晨的你还可以在草海观鸟,看到的是鸟的天堂。

据资料统计,每年来到草海越冬的鸟类有203种、10万多只。而中国现有鸟类1186种,草海的鸟类占了六分之一以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现在全世界仅有7000多只,而每年来草海越冬的就达1000只以上。如果有一只不幸仙逝,另一只绝不再嫁娶,每一对夫妻都是自由恋爱,婚姻的质量都很高,面对那盘旋在头顶的黑颈鹤,我是发自内心地仰视了。

2004年7月,美国和法国畅销杂志《中国旅游指南》,把草海推荐为“到中国旅游35个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之一”,与位列第一名的长城登上该杂志封面,名列第二。

亘古绝唱――织金洞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著名作家冯牧对织金洞的赞美,让多少人向往名洞之乡――毕节。毕节乌蒙的茫茫群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水以它神秘莫侧的魔力,雕琢出处处溶峰,溶峡,溶谷;奇特的是它渗透山峡,凿空洞穴,悬滴成景,历经数十万年,数百万年,形成无数旱洞、水洞、天生桥洞,有记载的便达2000多个,给乌蒙山增添了无数灵气和神秘。

织金洞(地下天宫)是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原名打鸡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形的高位旱溶洞。全洞总长12.1公里,面积70多万平方米。岩溶堆积物有上百种堆积形态,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堆积形态类型,构成了景观宏伟壮丽,景物千姿百态,堪称“集古今奇观于一洞,汇天地美景于一堂”的世界第一的地下奇观。

织金洞,全洞大约为迎客厅、讲经堂、灵宵殿、广寒宫、雾然宫、塔林洞、十万大山等11个景区,有112处景物景观,经有关专家,学者考察签定,织金洞是“无与伦比的地下艺术宝库”,“举世无双的岩溶洞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