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工程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级工程师论文

第1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不可获取的基础资源,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水资源的供应,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市政给排水工程具有城市防洪排涝、建筑用水、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等各项功能,所以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涉及到众多工序,需要与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为工程顺利施工创造有利的环境。

一、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给排水系统是市政工程的基本组成,是保障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对于保障人们生活质量和生产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给排水工程能否正常运转,施工质量水平至关重要。给排水工程质量不合格,达不到法定标准,不仅不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对于宝贵的水资源也是种严重的浪费,甚至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阻碍。加强给排水施工管理,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市政给排水的主管单位未有较强的管理意识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归根究底是部分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在违背自身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此外,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还有大肆偷工减料,擅自更改排水系统管道设计线路的现象严重存在。

2、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给排水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施工中能够有据可依。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所以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成立质量管理项目小组,所以相关的权责不清,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3、施工材料管理不规范

施工材料是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所以在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缺乏规范性。比如对于管道的强度、防腐性以及表面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在进场前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存放不符合规范要求。而管道是施工中的重点,由于管道的质量不合格,所以直接影响到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4、部分施工企业不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控能力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利市利民,促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主体应是施工企业,且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应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在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自制能力有限,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并不具备承担工程建设施工的能力,但却能中标的现象;此外还在不同施工企业之间存在转包或分包代管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大大削弱施工企业的现场把控能力,给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并加大管理难度。

5、监理机构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建设单位一般会委托监理机构对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监理机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从而造成监理机构的职能缺位和匮乏。

三、提高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方法

1、提高质量意识

对于参建的各个单位要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主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意识,在思想上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性设施,对于城市中各个项目的有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运行时,要以质量和核心,严格按照各项规范程序执行,做好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

2、将质量责任制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当中,想要提升施工的质量,就一定要在每一项责任上建立相关的质量责任制制度,也就是说,给排水施工项目不管大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就要指派人员进行负责,担负起工程质量的领导职责,并将相应的责任进行分化,落实到相应的管理人身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一定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强化给排水施工管理

(1)强化现场的管理。相关的负责单位一定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协调工作任务,将具体的施工时间、地点、人员、质检等工作落实下去。负责单位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统一调度,各施工单位要在同一时间内做好各自的任务,尽可能按时、按计划完成施工。负责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用水、用电以及汛期的防洪排涝进行统一调度,并确保施工道路的通畅。

(2)强化质量的管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里,应当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各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部门,依照质量的管理规划,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针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执行暂停、检验、再次检验的制度。在施工到质量控制点时,就要暂停施工,通过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部门对质量进行计检验,在检验合格后告知总的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进行再次检验,只有在检验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当中;对各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及正常运转的监督工作,同施工单位是否可以在施工现场严格遵守施工规定,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的选举活动,通过经济方式进行奖励或处罚;针对给排水系统里较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较易损坏的位置进行科学判断,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维护。

4、加强监理的职能

在进行市政给排水施工的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是基本条件,监理部门的监管是核心。想要提升施工的质量,监理部门就要放眼于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展的程度,通过客观的角度加强安全的管理,运用法律进行控制剂管理,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单位的关系进行协调。

(1)创建专业化的给排水施工监理部门。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难度、任务较重、项目较多的工作,由于市政给排水施工的综合性较强,普通专业人员只能专心于自身的专业方面,对于任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监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监理部门要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让1人身兼数职,为公司的技术实力添光添彩。

(2)监理设备要符合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市政给排水的施工质量的检测工作要依靠人和先进的设备才能够进行,所以,监理部门一定要具备完善的检测设施以及优秀的操作人员,才能让检测更加具备现代化,进而加强监理部门的检测实力。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无论是在给排水系统方面,还是在消防供暖系统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巩固与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市政给排水工程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和深入推进,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稳定及可靠的基础。基于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其施工质量的管理,要客观的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正确审视问题本身,才能更好的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艳,马广卓.浅析我国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J].知识经济,2011,(10).

第2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设计;施工;质量

Abstract: China's level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s higher in the world, with the test of time, problems in the bridge project also constantly pour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bridg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blems.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一、桥梁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结构选型存在一定的缺陷混凝土桥梁的结构选型,尤其是中小桥梁,多采用空心预制板梁,从配筋形式区分有先张预应力、后张预应力、普通钢筋混凝土,横向连接有大铰缝、中铰缝、小铰缝之分,靠理想中的铰将由车轮传递下来的力分布到其他板梁,只有很少的一点钢筋作为板与板之间的联系作用。由于设计和施工等问题,铰缝混凝土往往不密实,不能很好地起到铰的作用,在超重车辆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逐渐产生了纵向裂缝,形成了单梁受力,使整个桥面系遭到破坏,并对梁板产生损害。(二)对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工艺要求不严格过去一度认为铺装层只是找平作用,设计、施工都没有认真对待,恰恰就是这一层最容易出现问题。主梁与铺装层的联结太弱,配比不严格,材料不考究,浇注方法不科学等,所以带有先天性的不足。又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些桥梁工程在后期赶工,桥面铺装层施工存在很大的问题,厚薄不匀、强度不足、裂缝严重,尤其是砂浆上浮现象非常严重,通车后不久就出现激白浆等破坏现象,这不但与使用材料、配比有关,与施工工艺方法有很大关系。(三)桥面防排水系统不完善首先,有些桥的构造上存在着缺陷,比如人行道或防撞栏杆直接座在边梁翼板上,而不是将翼板包住,造成雨水等浸害边梁外侧,所以边梁的病害出现早于中梁。泄水口的设置不尽合理,有些排水口的高程高于水泥铺装层,造成沥青铺装层的层间水排不出去,一是造成沥青铺装的水损害,二是对水泥铺装层形成腐蚀,尤其是冬季溶冰盐的使用,更是加速了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再就是雨水管的管路设计不通畅,很容易堵塞,以致造成对收水口周围混凝土的严重腐蚀。对桥面防水已经都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都采用了防水设计,但防水材料的选用不规范,带来一些不应有的缺陷。这一层的作用不仅是防水,更重要的是起着沥青铺装层和水泥铺装层的粘结作用,层间的粘结力必须大于车轮产生的水平力。再就是泄水口、伸缩缝等关键部位的防水往往注意不够,造成边梁、梁端的局部严重腐蚀。(四)简支梁结构中,伸缩缝间距与支座选用不匹配目前简支梁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一般采用100米左右,中间只设桥面连续,梁下一般采用橡胶板支座,有些在设置伸缩缝的梁下采用滑动支座。由于橡胶板支座的厚度有限,梁体不能自由伸缩当夏天涨出去以后,冬天收缩不能完全回到原位,尤其一天之间急剧降温,更不能理想的缩回,反映到桥面就是桥面连续处出现不规则裂缝,又由于桥面连续处预制板的不平整,设计了砂浆找平层,强度较低等原因,所以很快就被破坏。(五)桥头构造处理不完善有些桥的桥头处理很不理想,人行道、栏杆等附属构造物只在桥梁部分设置,引路部分没有设计,或只有警示桩,尤其是当桥垮与堤岸还有距离的情况下,不但显得不协调、不安全,而且雨水很容易从此处流到桥台下面,造成对桥台的侵蚀。

二、桥梁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讲可表现为高填土下沉、软土地基超限沉陷、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水泥路面断板开裂、路面不平、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隧道衬砌渗水、防护工程和小型结构物表面粗糙、预应力结构管道压浆不实等相关质量控制不利的现象。以下简要针对跳车、高填土下沉以及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三方面来分析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一)跳车现象所谓桥头跳车,指的是桥梁构建与桥梁台背的路基之间发生一定的高差沉降,从而引起一定的桥梁表面不平,随着沉降数值的增大,汽车高速奔行时,引起车辆频繁震动,更有甚者造成腾空。造成跳车的原因大体可表述为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问题等多因素。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沉降高差的形成造成跳车现象。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施工方面的诸多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桥(涵)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造成错台或纵坡不顺以及构造物的附加变形(指伸缩缝),导致跳车。对于填土沉降而言,桥台沉降不均匀,伸缩缝和搭板两者结合不当,造成桥台台阶的形成,严重影响驾车人员舒适效果和行车安全,桥梁的冲击力也相对较大。针对跳车现象一般在施工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选取夯实效果良好的回填材料,并在压实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满足压实效果,减少路桥沉降高差。其次,在伸缩缝施工时应注重选取伸缩性能优异的伸缩缝,并加以平整。最后,在适当情况下可采取填方――填方沉降――建桩的工艺流程,从而达到降低填土与结构的沉降高差。(二)沉降问题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通常在填土施工中通常会遇到深填、高填、半填半挖等不同方式的填土施工,但是不论什么方式的填土施工,通常都会遇到通车不久,便产生下沉现象,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施工不当所造成的。比如施工压实程度不够、采用过后分层方式、在低温施工时没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冬等等。在材料的选取上,必须采用精确的最大干容重以及最佳含水量的混凝土,否则,极大程度上会出现高填土下沉现象。堆载预压法是工程上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目的就是消除路基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满足路基的承载力稳定性。根据预压荷载的大小,预压法分为两种:等效预压和超载预压。因等效预压沉降的大小与预压时间有关,不能达到最终沉降量,所以采用超载预压。(三)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灌浆强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孔道填充程度,若相对不饱满,很大程度上会发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这样会造成混凝土预应力作用削减,严重者,会导致孔道内淤积大量空洞,导致施工停滞,造成巨大的损失。解决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必须加强灌浆强度,避免造成空洞,同时必须检测孔道填充程度,确保填充饱满。

第3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1、水利工程发展过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比较迅速,在20世纪50年代,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灌溉的新兴工程走进人们的视野。那时候水利工程承担着农业的灌溉与防洪防灾的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水利工程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上,为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我国工农业的不断进步。

2、水利工程的主要病险

水利工程虽然发展比较快,但由于如今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是沿用之前建设的,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水利工程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以及渗透破坏的现象等。而最经常出现并且亟需解决的便是渗透破坏的问题,而且渗透的种类多是不同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就不同类型的灌浆问题进行调整,保证工程的质量。

3、加强防渗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机会与挑战并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瓶颈便是工程的渗漏问题,渗漏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功用能效。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防渗技术,降低渗漏问题发生的概率。

4、防渗技术的应用

防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水利工程防渗发展的前提,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渗技术越来越受关注了。1998在我国的重大洪水过后,在长江等重要河流的堤坝加固的过程中,就采取了射水法进行防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渗处理技术也不断进步,目前,防渗墙技术和灌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加强防渗处理的技术探究

1、注意施工检查,对原因进行分析

在实施防渗施工处理之前,一定要对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弄清楚渗漏的原因。了解渗漏的原因之后,再选择应用防渗技术。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的砌体和岩体堤坝,这两部分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外观有影响,还有可能导致渗漏,情况严重还会出现溃堤和溃坝的现象。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防范工作,不能等渗漏现象发生之后,再对其进行治理。通过都施工实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渗漏作用的主要原因多数荷载、施工工艺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对这些因素进行考虑。

2、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

防渗是水里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项程序。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与防渗技术的分析,确定防渗施工处理的基本原则。再根据处理的原则与防渗技术的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渗处理技术。因为渗漏的种类很多,防渗技术的应用也大多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才能达到防渗的目的。

3、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多头深层搅拌技术

多层搅拌防渗墙施工技术主要利用多头深层搅拌机,将多头钻入土里同时在土中加入水泥浆进行搅拌,使水泥浆与土体形成水泥土桩,将形成的水泥土桩相互连接成为一道防渗强。因为水泥浆结实,抗压强度大渗透性好,所以形成的防渗墙也有上述特点,同时建造的墙深度可达22米,使其更加牢固。由于泥浆污染小和施工容易等特点给水利工程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其主要用在粘土和淤泥土质的水利工程中。

(二)链斗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链斗式开槽机是建造链斗防渗墙的必要工具,链斗式开槽机利用排桩旋转从而控制链斗取土,然后再测墙深度,排桩按照其标准排放,然后是沟槽开挖心里用的是开槽机部分,最后处理护壁的部分利用的是泥浆,这个成墙的方法主要是建筑在粘土,沙土和沙粒式土层,因为其深度和宽度特别小,仅为16到50米和10到15米两种规格。

(三)锯槽防渗墙技术

锯槽防渗墙的原理是利用锯槽机中的刀杆的切割运动,结合地层的情况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切割运动。之后,再用排渣系统对切割的渣土向槽外排出,利用泥浆进行护壁施工,最后应用泥浆浇筑技术对其进行塑形。此种防渗墙技术可以到地下40米,因此在多种地质都能广泛的应用。

(四)薄型抓斗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薄型的抓斗将土槽挖开是采用此技术建造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在对墙壁进行简单的护壁处理,最后是浇筑,利用的是最防渗的塑性混凝土,之后形成防渗墙,这种方法在粘土和沙土和沙粒土层之中运用的是最多的,因为其施工做成防渗墙的最大深度非常深,最多可达40米。

(五)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主要由砼搅拌机、浇筑机和凿孔机共同完成。首先,采用高速水流枪切割土层,水枪是凿孔的喷嘴,切割修整孔壁主要利用水枪上下运动来完成。然后用泥浆保护。根据实际采用循环方式滤出残渣,再建筑防渗墙。防渗墙不宜过厚,但深度要求较高,较高的垂直精度在加固堤坝中起到重要作用。

4、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

(一)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在坝体工作区域有很多裂缝区域,而且施工的质量差,做工过程不科学,都会出现裂缝,严重会出现上面直通下面的贯通横缝,这时便需要用到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技术,这是一种坝体应力分不规律的一种应用的,采取一定的灌浆压力,把坝体劈裂至坝轴方向,再向裂缝内灌浆的方法。

(二)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

近些年来,帷幕灌浆技术成为水利建筑,基地防渗的主要措施,使水利工程建筑物更加安全,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技术不同与岩石灌浆,对建筑过程的要求极为苛刻,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灌注材料是以粘土为主加入水泥混合浆灌注。在灌注过程中造孔工艺是尤其重要的步骤,造孔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帷幕灌浆技术的质量和进度。

(三)高压喷射灌浆

所谓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利用高压喷射的水泥浆破和冲击被灌注的底层结构的高压防渗技术,是通过水泥浆液颗粒和灌入的土颗粒混合从而形成了具有防渗效果的壁状固结体的效果的方法,与此同时,灌注层结构和防渗要求直接影响高压喷射的方法,具体可分三种,分别为旋喷、定喷和摆喷,另外高压喷射浆防渗技术具有特别显著的优势:做工高效,操作简单,制作节俭,材料取得简单,切后期效果好。但是缺点也显著,因为其操作技术性比较高,使其推广到民用的难度比较大。

(四)控制性灌浆

控制性灌浆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技术,这是在传统灌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保证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控制灌浆的压力和流量,控制灌浆的范围,以达到灌浆成功的目地。该技术节约成本和时间,应用水泥加固从而达到稳固的效果。采用水泥浆液对围堰进行填充,达到防渗防漏的标准。采用灌浆技术成功解决了建筑工程中各种问题,是一种改革的新技术。虽然控制性灌浆技术的与玻璃比较复杂,但实际施工简单,适合广泛的应用。

5、防渗材料的应用

除了防渗墙和防灌浆工艺技术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以外,防渗材料的防渗功能也很好。其中,复合土工膜的效果尤为显著。复合土工膜是由很多种不同的物质经过合成有机材料,具有质量轻、延展性大等主要特点,更重要的是复合土工膜造价低、制作工艺简单,在水利水电防渗工程中可以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注意接缝的质量,针对施工的需要,对土工膜的种类进行选择;其次是接缝的方式一定要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并且利用有效的措施做好应用后的防护工作,避免材料老化破坏,而导致土工膜漏水。

三、结束语

第4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一)以工程需求为导向

企业的技术创新通常以市场为导向,而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则首先是实现创新技术的工程价值,其次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即工程的技术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工程的技术创新一定以工程实际需求为驱动,即某些关键技术难题不解决,工程就难以建成。因此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必须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这也是技术创新的共性成果在行业内其他工程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

(二)技术创新难度大

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源自于工程需求,其自身的复杂性往往会提高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因此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通常是世界级难题,采用继承性创新方法,对已有成熟技术的简单改良或整合而形成的新技术一般还不能满足重大工程的技术需求。因而需要业主联合设计施工企业、学研单位,乃至境内外咨询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联合攻关。当然,此类问题一旦解决,便能够成为行业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三)创新成果层次高、影响大

《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提出“创新计划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国家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并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大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一项重大基础设施,更是工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是响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科研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应坚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程,促进工程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时间约束性强

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一定滞后性,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等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因此,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工程工期的约束,具有较为强制性的时间约束性。

(五)技术创新成果应用难

重大工程创新成果技术性强,应用前景巨大,但工程项目的临时性与组织的独立性特征使得各技术创新主体不一定能在未来的项目中再次集结,因此技术创新很难连续、系统地进行,重复研究较多并且零散的创新也很难有效地按项目集成,造成技术创新成果容易流失,难以被保存与再用,不利于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与创新水平的提高。

二、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定位与管理流程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在对工程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工程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然而重大工程的技术难度大,技术创新复杂性强,创新成果水平高,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这类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国家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应集中多方向的科研力量对技术难题进行深化研究,形成行业层面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因此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一般都会存在一个从工程层次,到行业层次,再到国家层次的提升过程,进而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目标结构。随着这三个层次的递进,创新的目标越来越凝练,从满足工程需求,到提高行业创新的竞争力,最后形成国家创新的竞争力。

(一)工程级项目

为了保证重大工程的顺利建设,首先应围绕工程层面的需求与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由业主单位根据工程需求与国家战略目标制定工程级技术创新规划,再根据建设市场体制、企业技术和资金能力以及工程技术创新的特征,向设计施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新环境保障。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应用该阶段研究成果。业主单位负责检查、督促创新活动,组织审查创新成果和评估应用效果。

(二)部省级项目

在工程层面技术创新基础上,业主单位配合行业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划,结合工程层面的创新成果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提炼,形成凝练后的技术创新项目,并组织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单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争取形成行业内的共性技术创新成果。

(三)国家级项目

由业主单位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并在工程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创新基础上总结提升,形成国家级项目的初步规划,并向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项目正式立项后由交通部作为项目组织单位,业主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并由业主单位具体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最后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认定。

三、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及原则

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呈金字塔形,从工程级项目到部省级项目,再到国家级项目,其立项的课题数量表现为逐渐递减,而课题的质量则表现为逐渐提升的趋势。这就要求业主单位必须对不同层级上的创新课题进行选择与凝练。一般而言,对课题进行选择时应满足以下几点条件:首先课题应为本工程提供技术保障,能够对工程建设瓶颈形成突破或者显著提升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其次课题应为行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能够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课题的预期成果先进、成熟、适用,具有在行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乃至世界层面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且推广应用后,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具体地,在对课题进行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工程层面与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课题通常分别由多个不同的设计与施工企业进行研究,由于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学科交叉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一些共性的研究问题,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并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业主单位会考虑系统性原则,将这些研究课题进行整合与打包。例如,泰州大桥针对多塔连跨悬索结构的重大技术问题,把工程层面的多项课题整合为行业层面的“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该成果不仅满足了泰州大桥的建设需求,还能够对同类型大桥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为行业规范、标准的修编和完善提供重要成果。

(二)先进性原则

业主单位经过前期调研、建立科研规划、签订科研合同等几个阶段,技术创新的研究工作便正式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业主单位需要根据各单位的研究成果重新考虑下阶段课题的筛选工作,为了保证课题成果的先进性,其中某些没有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课题,或者不是更高层面上共性关键技术的课题将被删除。例如,部省攻关阶段所设立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虽然和结构体系有关系,但是总体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结构相差不大,因此该课题没有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三)动态性原则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工程层面的课题通常采取提前规划,由业主单位根据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征询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参考有关专家和相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议,在工程正式施工前确定科研项目目录。但随着工程的开展,业主与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会根据施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规划的技术创新课题。例如,泰州大桥初期科研规划阶段的“国产大跨径悬索桥主缆干空气除湿系统研发”课题经调整后,并入行业层面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课题中。“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风险评估”中的“中塔鞍座抗滑安全性评价”调整至行业层面的“多塔连跨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等等。

四、泰州大桥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跨江越海桥梁建设是21世纪桥梁工程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伦三岛间、日韩海峡、我国东南沿海岛屿间、琼州海峡、渤海湾、台湾海峡等地均规划了大型跨江越海工程,而目前这些大型桥梁工程的首选桥型多为悬索桥,这对悬索桥的跨越能力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由于单一主跨跨越能力的限制,目前传统的两塔悬索桥难以满足宽阔水面情况下的超长跨越需求。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采用三塔两主跨悬索桥桥型方案,在这之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型大跨径悬索桥的建设经验,已建成的多塔悬索桥工程实例还只限于中小跨径。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挑战:三塔两跨悬索桥结构受力复杂,该桥型全桥刚度较小,主梁挠跨比大、中塔顶主缆不平衡力会导致主缆在鞍槽内滑动、中塔柱根部受力大且不均匀;施工技术复杂,在解决好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诸如深水基础、钢塔架设、缆索系统、钢箱梁、钢桥面铺装以及施工安全等难题。面对众多技术难题,泰州大桥经历了指挥部规划课题、交通部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过程,从勘测、设计、施工乃至运营全过程对大桥进行必要的专项科学研究,确保优质优量地完成工程建设。

(一)指挥部立项的科研项目

为了系统地开展泰州大桥的科研工作,2007年初,江苏省大桥指挥部开始了《泰州大桥科研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编制工作,对泰州大桥提出系统的科研规划。在《大纲》初稿编制完成后,先后大量征集了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单位以及国内许多专家的意见,在吸收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大纲》进行了完善,于2008年中完成了修订稿。根据《泰州大桥科研规划大纲》,泰州大桥建设指挥部从8个方面规划的科研课题达到300多项。建设指挥部具体开展的专题课题研究达88项。

(二)交通部重点项目

在积极推进《大纲》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指挥部将其中的重要项目归纳、整合成6个重点项目: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多塔连跨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深厚覆盖层地区桥用锚碇基础关键技术研究、长大桥梁深水超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以及泰州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规划的这6项科研项目于2008年6月申请了交通部部省联合攻关项目。2008年11月交通部以交科教发[2008]476号文下达了2008年度交通科学技术项目执行计划,这6个项目被列入。泰州大桥从项目级课题到部省级课题的凝练过程遵循了重大工程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例如,项目初期,指挥部对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的安装、制作、施工控制等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展,至建设中期,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问题得以汇总提炼,基于系统性原则,将上述研究问题汇总为“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此外,课题“大跨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早在江阴大桥和润阳大桥都研究过,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所以该课题被选入了泰州大桥部省级攻关项目,但在对国家级课题申报立项时发现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国家层面的先进性,因而又再次被删除。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8年初,泰州大桥指挥部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申报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国家支撑计划的项目建议书,于3月赴交通部向科教司进行了专题汇报,科教司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意见,指挥部根据交通部的意见对建议书进行了完善,整合优化为“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多塔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超大跨连续大柔度桥道系结构行为特性及其铺装关键技术”三个课题,于2008年8月向科技部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在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09年2月获科技部立项,并于2010年3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了对多塔连跨悬索新结构科技攻关的国家层面支持。交通部于2010年5月19日在泰州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泰州大桥的关键原始创新在于“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以及由结构体系带来的“多塔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两个核心课题。部省攻关阶段所设立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虽然和结构体系有些关系,但是总体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结构相差不大;基于先进性原则,“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未入选国家级课题;而泰州大桥的大跨径使得桥道系结构特性表现得更“柔”,并带来桥面铺装上的高度技术挑战,基于动态性原则,“超大跨连续大柔度桥道系结构行为特性及其铺装关键技术”被确定为国家级课题重点研究。此外,三塔两跨的结构体系使得大缆拉力反而减小,“深厚覆盖层地区桥用锚碇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中的施工方法并没有高水平的创新,因此该课题没有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三层次技术目标体系的指导下,泰州大桥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其科技攻关成果一方面为今后我国沿海及连岛工程的大跨径桥梁建设提供了新技术,提升我国大跨径桥梁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部分成果已在九江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崇启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项目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泰州大桥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将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所形成的技术指南、标准,专利、工法以及软件系统,将大大提高我国大跨径多塔悬索桥建设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创造”走出去再添竞争力。

五、结论

第5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施工工程 施工过程 环境保护 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市政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于是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态平衡。因此,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施工技术要点,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市政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各个领域,施工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废弃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若是没有对这些施工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就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就容易产生恶臭味,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也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阻碍。此外,施工废弃物还能分为有毒废弃物和无毒废弃物,无毒的废弃物必将容易处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小,而有毒的废弃物,不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较大,甚至很容易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有毒废弃物有:废弃化工材料、工业棉布、各种有毒清洗液等。

(二)大气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加上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而由于空气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大等特点,一旦施工中产生扬尘、排放废气,就必定通过空气大范围的快速散播,从而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施工中使用的油漆、涂料等材料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市政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排放的废气将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一旦大气被污染,人类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也被迫会吸收这些废气、扬尘等有毒害气体物质,这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噪音污染

导致噪音污染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噪音还有大小和层次不同之分。而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所发出的噪音,主要包括打桩机、切割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另外,市政工程中的焊接施工也会产生噪音污染。一旦产生噪音污染,不论噪音大小或是什么层次,都必定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扰乱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四)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大量的水,例如现场喷洒、现场冲洗、生活用水等,若是这些水在使用后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那么就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携带着浓烈的恶臭味必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污水是市政施工企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探析

(一)施工废弃物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废弃物的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仔细检查和辨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认真分析这些废弃物的来源,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二是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勘察,对于能够进行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应特别挑选出来并合理安排在另一边,这样能够为后续施工这些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便利。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应针对废弃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三是对于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通常是采取运输出施工现场的处理方式,为了确保废弃物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场地,安排合适的运输路线,运输路线一般不宜太远。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空气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扬尘,例如挖土机开挖土方产生的扬尘,应事先将开挖土方或周边地面喷洒适量的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产生的扬尘量;第二,若是市政工程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则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的设置,将产生的废气从通风管道中排除;第三,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设置专用运输道路,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并在运输道路上进行洒水防尘工作。

(三)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机械设备是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应针对机械设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混凝土搅拌机产生的噪音,采用商品混凝土能有效避免噪音的出现;切割机产生的刺耳声,应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材料进行仔细统计,然后专门安排在某一时间段统一进行切割,将切割现场设置机械棚、隔音层等防噪音设施;第二,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施工机械在运行中由于发生故障而产生噪音;第三,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的鸣笛声和发动声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

(四)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为了避免水污染情况的出现,施工场地应与水源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若是施工现场临近水源地,则必须对水源地采取隔离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污水对水源产生污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污染排出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以便工程施工污水合理排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可以直^地感知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大,然而城市环境质量高低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处理好市政工程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慕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6):155-155.

第6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设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对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道路路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积水,就会使得车辆在行驶途中打滑,甚至失控,这样就给交通安全带来各自安全隐患,同时路面如果积水时间过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路基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会使得路基整体遭到破坏。因此,必须重视市政工程中的排水问题。

二、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排水工程是随着城镇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排除生活、生产污水及雨水。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以及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整体。下面就排水系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1.污水管道系统设计要点

污水管道系统平面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竖向规划和以上一层次排水专项规划作为指导。若在缺乏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的情况下,应了解现状周边区域的地面标高;确定污水管道布置形式,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的位置和流向,并确定中途泵站、总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城市地形多倾向水体,可将主干管沿河敷设,干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尽量设在集水线上。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为减少平行于等高线的横支管过长,应适当减少相邻干管的布设距离。污水干管与主干管应尽量避免和障碍物相交,如遇特殊地形时,应考虑特殊措施,并应在设计图上表明。

2.雨水管道系统设计要点

雨水管道系统平面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竖向规划和以上一层次排水专项规划作为指导。若在缺乏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的情况下,应了解现状周边区域的地面标高;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重力流排水水体,当地面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出水口需设置雨水泵站;应充分利用道路边沟排水,以减少雨水管道的长度;雨水总干管对于雨水管排水设计,作为城市主干道的雨水排水管网应合理加大管径和坡度,便于周边的雨水排水管渠能顺利接入。

三、在市政工程水排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市政排水设计与城市其它功能不协调

以某市位于新区内的滨江道路为例,该区与内江相邻,内江河流由北向南流入大海,市政规划的给排水设施在该市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该市 50 年有一次 3.82 米的位,20年有一次 3.63 米的位。该市新区地势从南、北到中间依次降低,北部比南部稍高,中间地形比较平坦没有太大起伏。因此,该市滨江道路的防洪设计应该是南北高程为 4.5~6.4 米之间,中间道路高程为 4.2~6.1 米之间,但是该市的道路竖向规划,无法保证道路高程,而该市的排水设计又不符合防洪要求,在新区规划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缺少雨水排涝泵站,该区规划的排水方式几乎全是重力流方式排放。如果该市是重力流排水方式,市政设计排水管的底高程必须高于该市内江实测最高 3.9 米,只有这样暴雨期和内江涨潮时的道路排水才会无阻。但是该市道路设计高程低于内江的最位,使该市给排水设计不能达到无论何时该区排水通畅的要求。

污水管设计不合理

如果原污水提升泵站的设置不合理,会影响污水管的埋深;如果污水管的埋深不合理,整个规划区内污水管网的竖向高程就无法保证,这样极容易造成城市污水不能顺利排出的现象。城市原污水提升泵站应设置在该城市绿化区附近,这样可以减少工厂污水对该城市污水管周围居民的污染。在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

设计中的污水排放设计还普遍存在只片面考虑对城市的影响,而缺乏市政污水排放设计的技术、城市的地质条件、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

雨水管设计不合理

市政雨水管网设计时,市政道路两侧的雨水预留接口往往偏小。根据城市汇水区域特点,由于城市规划建筑系数较大、绿地率较小(特别是工业区),则使场地项目汇水区域总体径流系数偏大,即 Ψ 取值实际比市政雨水管网设计时偏大;由于场地项目汇水区域的重现期(1~5 年)取值往往较市政设计重现期(0.5~3年)要大,即 P 取值实际比市政雨水管网设计时偏大;则造成场地项目汇水区域计算的雨水设计流量(Q=qΨF)偏大。这也是为什么市政雨水管网往往“不堪重负”的主要原因。

市政排水设计编制延误,未确定因素

在市政道路规划过程中,往往存在道路建设已迫在眉睫,而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编制还未有定案或者还在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政给排水设计不能与城市道路设计同期进行、同期施工,两个工程各设计各的,道路建设先施工,市政给排水后设计再施工,这样的规划方式极容易造成市政给排水设计不能与城市道路建设相符合,造成市政给排水设计不能按设计施工,中间不得不修改设计,最后使市政给排水的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城市给排水的要求。

相应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建议

1.在路基排水设计方面进行优化

(一)要掌握各个排水设施具体的使用条件,并根据布置要求以及构造形式等将其设置在路基的不同部位;

(二)要提前对水文地质进行调研,此工作要做在进行排水设计之前,同时还要大量收集相应的当地雨水材料;

(三)要正确理解市政道路综合排水设计的具体含义,同时协调好排水工程和其他项目工程的工作,农田水利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考虑;

2.在路面排水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雨水以及从周围汇集来的水,都会先接触到道路的路面,这样的话,就需要对路面积水进行及时地排除,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排除,道路表面将会出现“水膜”的现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受到水垫层的影响,路面就失去了抗滑的功能。因此,想要使得路基具有相应的稳定性能,并且对路面积水进行及时的处理,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也相应的延长,就要在设计路面排水时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目前对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时,一定要对路面内部排水投入足够的重视。通常在路面内部结构当中采取的排除自由水的方式有路面边缘以及排水基层两种排水系统。

3.在绿化带排水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绿化带的设计。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普遍都会使用碎石盲沟来解决绿化带的排水问题。

采用透水性较弱的粘土来对中央绿化分割带在进行填筑,其填筑厚度为30厘米,使得水不会渗入到路基里面,同时对水流进行引导,并把水流引导到避免绿化分隔带的中央位置,修筑碎石盲沟到这个位置,同时盲沟顶的标高要和土路既定的标高大概相同,分水岭采用两个窨井的中点来代替,用纵坡把水流分到两侧,这样可以方便水的流动,把水下渗的时间最大化的缩短。还有就是,可以选择设置型号为D230的混凝土横向支管到在窨井的位置,把碎石盲沟和窨井进行连接,采用百分之一的坡度对盲沟中的水进行引导,通过引导水流入到窨井当中,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进行排水,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排水的设计跟城市道路设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我们在设计城市排水工程时要跟道路设计相结合,同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要不断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探索优化排水设计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市政排水设计具有更加明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仲鸾. 探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13(18)

[2]张广臣. 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22)

[3]何佩璊,谭琼. 调蓄池在城市雨水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2(05)

第7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5)枝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木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乎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此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工程实例

某小区占地面积较大,拟建物主要为多层(3-6层)住宅和(2-3层)别墅,及少部分公共建筑(商场、学校、卫生院、地下室、农贸市场、邮电局、储蓄所、会所、俱乐部等)。业主按使用功能把本项目划分为A至G等七个区,山体北部为A至C区,山休南部为D至G区,场地中部为居住小区的标志性建筑柱廊和生活桥。

此次工程位于庄陵地貌,地形复杂,山体陡峭,基岩埋藏浅,许多地方直接,并且跨越的地层单元多,既有山前冲洪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淤积物,又有新近场地平整时回填的人工堆积物,其中大部分场地表面分布有厚达十来米(含有直径可达1至2米的巨大块状石头)的人工填土,地层和岩性分布复杂。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有断层分布,岩石的裂隙较发育,伴有花岗斑岩岩脉、石英正长斑岩岩脉、辉绿岩岩脉穿插其间,垂直山脊走向仅400米宽度内就分布有14条岩脉。各种岩石、岩脉风化程度不一,有的岩脉风化后,其土质松软形成了复杂的岩土组合。其勘察的难度大,为了查明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地制定勘察方案和选择合理的勘察方式,首先在收集当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然后根据地质测绘成果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勘察纲要。再针对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选用以钻探、物探为主结合坑探、槽探、洛阳铲、静力触探等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1007个,对场地岩上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和测试工作,野外测试工作主要有浅层载荷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面波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除了常规的岩土试验项目外,还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水质分析等,具体的勘察工作是:1)根据山地地层相对简单,但钻机搬运困难等因素,将物探、井探、槽探手段应用于难于进行钻探的山顶、陡坡等位置,并考虑到井探和槽探的勘探深度有限,因此将物探、井探、槽探等结合起来使用,既达到了勘察目的又节约了勘察成本。2)各种勘察手段相互进行对比验证,如通过大量物探与钻探、坑探、井探等的对比试验,取得场地各岩土层的对比参数,提高了物探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把室内岩土试验和野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静载荷板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等。3)根据初步勘察成果判定,本工程有大量的拟建物基础,将选择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其持力层,由于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穿插有大量不同岩性的岩脉,并且其风化程度不同,造成岩土软硬不一,根据经验,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往往偏低,为了能准确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本次勘察共进行了6台载荷板试验,以获取不同花岗岩残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其所获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采用常规方法提供的提高了约1.5倍(180kpa提高到289kpa).变形模量提高了3倍(5mpa提高到15.3mpa)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4)由于建筑需要,场地平整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有的削坡高度达50多米,填方边坡高度达15米。本次勘察对场地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潜在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有关边坡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通过计算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条件,提供了各种边坡的支护方案和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对施工、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

第8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计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设计、维修、施工等技术类活动,也包括房屋、道路、管道、桥梁以及电站和港口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对象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极为重要。现阶段,经多项工程项目研究发现,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可威胁到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后果严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重视并有效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防治以往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增强工程施工安全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

1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选址问题

工程选址是开展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基础,与其结构设计关系密切,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员积极做好选址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现阶段,许多土木工程并不重视选址问题,甚至有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单纯依赖于风水或迷信等,做不到科学选址,不仅可影响到项目结构设计效果,严重者工程施工后期甚至可造成坍塌等,破坏性较大。

1.2基础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上述1.1中的工程选址联系紧密,而且与工程施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施工方案的选择则是项目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许多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均无法完全实现其原有的结构设计要求,尤其是基础结构,其稳定性与强度均未达标,严重影响工程结构设计效果与实际施工质量。

1.3房屋建筑中承重柱与构造柱的区别问题

一般来讲,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需科学地对柱梁构造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形成裂缝,以提高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结构设计者对承重柱和构造柱认识不清,有的设计者甚至会把承重柱设计方式插入至构造柱结构设计中,导致构造柱的有些设置丧失原有根基,一旦发生强震,工程结构可发生剧烈沉降,且裂缝还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同时,有些工程结构设计将承重柱截面面积设计太小,当受到外力时,梁柱易发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1.4环境因素影响问题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其耐久性与安全性,还需考虑工程施工地的土壤温度与水土酸碱度等相关环境因素,但是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忽略这些关键内容,导致结构设计仅限于理论中,当实际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性较大。

2 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建议

2.1施工前测量工程地基

工程施工前,可先采用计算机与GPS技术对工程地基进行科学测量、核算,确保工程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在高楼作业时需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并结合计算机以辅助CAC科技,完善高楼建筑施工系统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在减少经济投入的基础上,保证建筑质量。

2.2结合力学知识,于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施工工艺

当前环境下,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逐渐深入与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结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需要,所以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结构设计人员需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充分结合力学知识,并将先进的施工工艺融入至结构设计过程中,不断更新设计方法,防治工程质量问题。

2.3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

现阶段,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材料的利润逐渐减小,同时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施工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原料,所以其建筑材料的选用十分重要,可在施工过程中有选择性地选用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材料,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4充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21世纪是新知识经济的时代,土木工程建筑也要随之发展,保持与时俱进,就目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绘图工具等,均大大提升了工程建筑结构性能,且科学、精准的设计施工图纸能够有效减小施工误差,减少意外情况,同时还可优化工程项目施工的结构设计,增强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另外,在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还需增强施工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结构设计程序,选用适当的施工材料,并把握合理的施工进度,提前做好工程预算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尽量缩短工期,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new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 is also a high risk industry. Due to inadequate legal, low quality of peopl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managers, poor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inevitably are frequent security incid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imag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mage of enterprises, damage the personal rights of constructor, and hamper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tasks.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safety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hedule and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n time.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类型;成因;控制措施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security;incident type;cause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02-03

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世界各国的建筑业安全水平均低于该国工业部门的平均安全水平。美国2011年的建筑业劳动力仅为全国总劳动力的8%,但该年全国工业事故中,却有18%的死亡事故和12%的伤残事故源于建筑工程;日本2011年建筑业死伤事故占所有工业部门死伤事故总数的28.8%;同年,韩国每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30人左右,香港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竞是日本的20倍。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同以往相比,建筑施工科技含量更高,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安排更急迫,工程施工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难免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大量开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形势更加严峻。我国2009年共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673起,死亡人数794人;2010年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756起,死亡人数1225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类型

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容易发生多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以2009年为例,该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①高处坠落:发生356起,死亡38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2.7%和48.1%;②坍塌:发生94起,死亡16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4.2%和20.2%;③物体打击:发生86起,死亡9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2.7%和11.3%;④触电:发生29起,死亡3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1%和4.2%;⑤起重伤害:发生42起,死亡5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6.5%和6.6%。各类事故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如图1所示。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成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使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损害企业声誉,还会给事故死伤者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在配套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

3.2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施工的人数有3000多万人,其中有2000多万人是农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3.3 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目标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安全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3.4 施工单位忽视安全管理及监督 施工企业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识不清,未能摆正安全与生产、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当进度、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逼迫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作大事来抓。有些地方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存在人员缺编、经费来源不足、缺乏处罚依据等问题,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落后,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5 建设单位盲目削减安全措施费用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足够的安全措施费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均存在较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某些建设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缺乏效益的投入,只会增加单位成本,加重企业负担。这种错误安全理念的泛滥,势必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用具等安全设施、机械陈旧老化,安全防护不达标。

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

4.1 用电管理措施 ①电源从建设单位配电室中引出,接入施工现场总配电箱中,在现场分设主干线、分路供电、分柜控制,在每个施工段里,均设有为小型施工机械供电的电源箱。施工现场总箱、开关箱、设备负荷线路末端处,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使之具备分级保护功能,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②现场电源电缆埋入地下50cm深,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进行保护接零,所有保护线末端均作重复接地。③施工现场实行分级配电,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与所控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④开关箱内设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有自己的开关箱。⑤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安装要端正、牢固,楼层的移动电箱要装在固定的支架上,固定配电箱距地面1.8米,移动配电箱距地面1.6米。⑥配电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紧固在安装板上,箱外架空线及箱内线均采用绝缘导线,绑扎成束,并固定在板上。

4.2 现场保卫治安安全措施 ①在施工现场成立治安保卫小组,由一人担任组长。夜间轮流巡逻,重点是仓库、工棚、现场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等。②门卫值班室,由三人轮流值班。白天对外来人员、进出车辆及所有进出物资进行登记,凭证件出入,夜间则安排专人值班护场。③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管理,检验入住现场民工的身份证,并要求办理暂住证。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不得住在施工现场;如遇特殊情况,需经保卫科负责人批准。施工现场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护厂人员须佩戴执勤标志。④办公区、宿舍、食堂设专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火、防爆、防毒、防盗,严禁赌博,严惩打架斗殴。

4.3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①建立防火责任制,在组织施工时,落实安全用火要求,实施防火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②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安全消防交底制度,形成书面文字。③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施工干道兼作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m,道路两旁不准堆放材料。④在本工程平面布置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仓库、材料堆场,均要有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消防器材配有专人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库房易燃易爆品,要设置库房进行保管。⑤注意不同施工阶段的防火要求,特别是后期装修阶段,要加强对材料、电气焊的管理。

4.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①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必须符合有关验收标准。②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必须符合有关操作规程。③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上岗证。④经常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严禁机械带病作业、超期限作业。⑤确保工程现场塔吊、施工井架的防雷、避雷装置有效齐全。⑥工程施工前,应对现场各类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对使用各种机械及小型电动工具的人员,坚持先培训、后操作,派专人赴现场指导,对违章操作者,要求立即停止并严肃批评。⑦每周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5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①机械所配的电缆线、线号不低于电机规定,临时用电完毕后收线归库。②各工种交叉施工时,楼层必须是专用电箱,不许蜘蛛网式用电。③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架接;线路通过脚手架时,电线加绝缘套管,不许电线与任何金属物体直接接触,接好线路后方可使用。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架设线路,不得随意乱接电线,闸刀装箱加锁;夜间作业照明线路,不使用时必须断电,配电箱中设施漏电保护器。

4.6 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①现场各级管理人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②施工班组应做好安全教育检查工作,安全文字交底,并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做好安全记录,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③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三宝”。不戴安全帽者,不准进入施工现场。④对本工程的“四口”要焊接铁栅栏门,或者用钢管架进行围护,并悬挂警示牌。⑤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要设置防护栏杆,正面悬挂安全网。⑥本工程底层四周及建筑物出入口处搭设防护棚。⑦外铡钢管架要撰写搭设方案,要求施工人员文字交底,并设专人维修管理。⑧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投物料。⑨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检查内容包括:1)施工现场的动力、照明线路和配件装置;2)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3)井架运行系统、脚手架、通道的安全防护;4)库房、办公室、生活区、安全卫生、场容整洁。⑩高温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环境卫生,做到防治中暑、中毒,防治疾病。冬季施工时,不许随便生火取暖。

4.7 架子工程安全措施 ①外架采用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外架不容许超载作业;外架拆除前,必须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②外架底层和施工层,必须搭建铺架板和安全网,外侧挂设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③脚手架、井字架钢管底必须按规定垫上木板,要确保夯实;三米距离应斜撑,以加强强度;严禁攀登脚手架,不准坐垂直吊篮上下;经常检查脚手架,避免出现倾斜等情况。如发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纠正。④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装置,严格按照安全交底作业;对违反安全作业的人员,及时提出批评纠正或经济处罚。⑤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要经常深入现场,善于发现隐患;对危险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⑥遇五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时,应停止外架作业;不得在夜间进行架子搭建;架子工长及安全员,必须对架子搭设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

参考文献:

[1]罗凯.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手册[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洪亮.建筑与市政建设施工安全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刘嘉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潘全祥.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料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