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小学教师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师学习计划

第1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一、 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在跟岗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内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带岗过程中帮助省骨干教师形成以下核心价值观:睿智明道、坚韧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员“JUST DO IT”的精神。

(一)创建工作室标识文化

主持人通过跟岗前的问卷调查、让跟岗教师提供个人简历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岗教师的特点,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标识。在跟岗教师入室跟岗学习的开办典礼上,通过沙龙研讨的方式,共同创建了工作室的标识文化。

1. 明确工作室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室训,明确了工作室“服务·共赢”的宗旨。同时,在工作室定位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明确了工作室是一个提供研修的平台,是主持人与跟岗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另外,还统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一开始是通过印刷在《工作手册》、《学员手册》、《制度汇编》、室服以及发表在博客上,以外显的方式来强化跟岗教师的记忆。跟岗三周的研修文化渗透后,每一位跟岗教师都对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认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付诸实践,形成了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2. 创作工作室室歌。经过跟岗教师的反复推敲,确定了《HAND IN HAND》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词则由学员谭美婉老师写成。歌词摘录如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我们相聚在此。名师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还是努力坚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当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脸?不管时光如何变,请把我记心间,我们走过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员的坚韧,正是工作室室训“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最好诠释。

3. 设计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调绿色代表着生命力的坚韧,中间的橙色握手图标洋溢着温暖,并彰显了工作室“合作共赢”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设计出来后,作为工作室的标识,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头像上、室刊简报上、工作室室服上、《学员手册》上、《工作手册》上,成为工作室最经常使用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外显标识。

4. 设计制定工作室室服。全体工作室成员共同设计和制定了紫色优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参加市、区的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员穿上室服齐刷刷出场的时候,成为活动现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作室的室服,加强了工作室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团队意识和自豪感。

(二)创建工作室媒体文化

1.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手册》。《学员手册》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员的通讯录、工作室所在单位的办公室分布及号码一览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工作室跟岗培训工作总计划、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岗教师自己填写,包括学员跟岗学习计划、跟岗听评课记录、参加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记录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种活动,并对工作室跟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建议等。

2. 设计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跟岗日志》由跟岗教师每日填写,旨在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为,然后在接下来的跟岗活动中,能有意识比照、调整自己的研修行为,增强研修的“内驱力”,强化研修的实效性。

3.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主持人填写,分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听评课记录、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与跟岗教师谈心记录等板块,及时记录工作室的动态。

4. 开设和及时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设了工作动态、带岗日志、研修天地、读书交流、他山之玉、英语沙龙、教育杂记、家校互动等栏目,由主持人和跟岗教师共同更新博客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简报。工作室简报以周刊的方式,跟岗的三周已经出版了三期。具体栏目由班长和简报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稿件全部为工作室成员的原创。

(三)创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组建初期,经过全体成员在开班典礼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章程》,讨论通过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班委会职责》、《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制度汇编》,每个成员人手一册,由纪律委员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渗透,跟岗教师在三周的跟岗研修学习中,精神状态饱满,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所有活动,确保了跟岗学习的纪律和质量。

(四)建立工作室组织文化

建设了强有力的班委体系,打造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为加强工作室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为营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人际氛围,为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室搭建成为每一个成员的研修平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室通过自我推荐、全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工作室简报编辑1名、博客管理员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达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时,明确了班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班委实行例会制,按日程表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分工协作,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打造了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

二、通过课题引领,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开设讲座和专家讲学,清除科研障碍。为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跟岗第二天就给全体成员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同时,在跟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针对跟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召开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子课题开题鉴定会”,邀请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卫国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命题”、“破题”和“开展研究”进行了专场讲学,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二)统一总课题,做好子课题的自选与申报工作。工作室以笔者获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二批(2012年度)立项的《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英语课堂的研究》(立项编号为【2012KTG07】)这一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列举了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同时,工作室通过研究性知识与方法学习,在跟岗过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破解教学难题,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培才学校的詹福艳老师,根据自己常年带初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了《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初三英语读写综合课堂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准备在初三的阅读与写作课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来自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的周新花老师开展的是《初一语音词汇教学“讲练评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调动全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从自信心、学习方法、交际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音词汇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跟岗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的提炼与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香洲区、珠海市的教研平台,促进了跟岗教师的专业精神生长。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语教研组研讨,进行大量的“结对”听评课活动。跟岗初期,跟岗教师与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见面会,开展了“结对子”活动,深入教研组进行调研,并进行了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为跟岗教师第二周开始的公开课和录像课进行了奠基。同时,八中英语教研组良好浓郁的教研氛围、规范的教研动作滋养着十位跟岗教师,她们很多人在跟岗结束的意见反馈中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一点。

(二)开展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经过跟岗第一周的大量“结对”听评课活动,从跟岗第二周开始,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来自全省5大区域的十名跟岗教师,以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共22次,不仅为工作室的跟岗同伴们,更为来自珠海市第八中学、香洲区、珠海市其他区的英语教学同行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台,引发了“一节好的英语课是怎么样的”大讨论和深度思考。

(三)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活动。为引领跟岗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每周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的活动外,还特别邀请珠海八中周新桥副校长作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了读书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四)开展专题讲座、讲学活动,参与区域学术教研。根据工作室跟岗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开展了主题为《博客的管理与经营》、《厚积薄发 追求卓越》、《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一线教师如何写论文》、《如何评课》等专题讲座。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专家入工作室进行讲学活动2次,跟岗教师“走出去”参与珠海市、香洲区的专题报告如《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培训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珠海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容闳大讲坛》等4次。这些讲座与讲学等区域性学术研讨活动,拓宽了跟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长了见识。

(五)举办成长规划研讨沙龙。针对跟岗教师很多为省骨干教师,在当地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跟岗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自己的同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持人在成员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跟岗教师填写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六)组织跨校际考察和工作室联动交流活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访了广东省鲍当洪教师工作室、孙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区谢燕枚英语工作室、张柳珍英语工作室,进行了英语教学、公开课、讲座的联动活动。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外,跟岗教师还考察了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第四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立才学校、珠海市新世纪学校、珠海市容闳书院、珠海市拱北小学。通过这些工作室的联动与跨校际的考察活动,增进了跟岗教师对珠海本土的英语教育的了解,开拓了英语教学视野。

(七)参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

1. 观摩2012年中山市直属学校初中英语比赛课。利用跟岗教师所在区域的资源,工作室全体成员到达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语市直属学校赛课的现场,观摩了四节比赛课,收获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实验中学。中山坦洲实验中学的考察之行,进一步帮助跟岗教师了解了中山英语教育的现状,开拓了眼界。

3. 参加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参与了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笔者在中山市东区中学初中部为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三地的200多位英语教师上了展示课。课后三地热烈的点评课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了解了三地英语教学的差异,受益匪浅。

(八)举办“我们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通过跟岗两周半大容量、高频率的听评课、讲座、报告、沙龙研讨、考察等活动的参与和反思,跟岗教师已经开始自发地对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进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岗的第三周周三,举办了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更是进一步引发了跟岗教师对自己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的思考和提炼。她们纷纷动笔,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成为了工作室简报第三期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工作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形成工作室和谐温馨的“群体动力场”

工作室的跟岗研修学习强度是比较大的,加之跟岗教师都是来自省内各个城市,她们在整整三周的跟岗时间内,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无形中面临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适应。而这次跟岗的十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牵挂,更是让她们难于安心学习。这时候,加强工作室的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让工作室成为她们在珠海的家,让主持人成为她们在珠海的亲人。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观察、照顾她们的情绪,更有效的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一)跟岗报到、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

1. 跟岗报到直接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周日下午,当跟岗教师一到提前准备好的酒店大门的时候,发现主持人亲自在迎接,而且开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个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会化作感激和感动。这就给了跟岗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 开班典礼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及所在学校的首因印象和专业信服度。这个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学员接下来的三周跟岗学习。所以,在开班典礼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区情、珠海教育市情》简介就很有必要。这给了跟岗教师一个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教研氛围浓郁,领导很重视等等。而接下来的工作室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委会建设讨论,更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结业典礼作为成果展示会也好,作为告别会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工作室成员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三个星期的同舟共济,三个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个星期的并肩作战,离别,已是依依不舍。结业典礼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别和难舍难分。最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约而同都准备了纪念礼物。在主持人打开刻有跟岗教师自己名字的纪念水晶镇纸的时候,所有人一片惊喜的欢呼声;而在主持人为跟岗学员一一颁发这份跟岗纪念品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都过来合影和拥抱。主持人也没有想到班委会为学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准备了纪念礼物。爱是爱的回报,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开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在周末,组织跟岗教师到珠海本土的风景名胜游赏,一来增进同伴的了解和友谊,二来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风情迥异的景观和多样的活动中,减轻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贴心和温暖。比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组织了跟岗教师自行车环游珠海的绿道,参观了野狸岛、珠海渔女、情侣路、海滨公园、石景山公园、圆明新园、古元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工作室还组织了很多联谊活动。比如说与鲍当洪工作室、孙新工作室的联谊工作餐,又比如说为庆祝子课题顺利开题的烛光晚餐,还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岗老师的欢迎。在跟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请跟岗教师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学员谭美婉老师邀请跟岗教师到家进行“零食会”。到中山听课的时候,中山坦洲的学员周新花老师邀请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岗开始的时候有欢迎晚宴,跟岗尾声的时候有珠海本地学员宴请外地学员的大餐,结业的时侯有毕业宴会……所有这些活动,加深了工作室成员的彼此了解,增强了工作室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成了跟岗学员们结业视频的最温馨、最打动人心的花絮。

第2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第3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和对策:

1.1加大基本技能训练力度,夯实实验基础

实验基本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提高,除了通过教师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的操作与思考,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能力,以达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因此,针对生命科学专业大一新生,专业基础薄弱,基本技能较差的问题,加大基本技能训练力度,夯实实验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1.2加强课前预习检查考核,逐步杜绝照方抓药现象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照方抓药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课前不预习,预习不认真则是照方抓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和学生杜绝实验过程中的照方抓药现象,就必须从课前预习入手,加强课前预习的检查和考核,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验过程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从而减少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和照方抓药现象.

1.3开展实验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实验操作随心所欲是实验规范养成的大敌,也是造成药品浪费,环境污染,实验失败,甚至是造成爆炸、失火等恶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为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现象的发生,教师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其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实验课程教学的实施和成效

根据高师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1实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针对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大一新生,专业基础薄,基本技能差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技能训练和考核措施.如:试管操作,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除了任课教师课堂示范外,我们还通过PPT讲解、多媒体动漫等手段,反复演示,反复训练,在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行为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并在期末结束时,以抽签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我们发现这样的训练方法是有效的,效果很好.

2.2课前预习的检查与督促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有预先的设计和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修订,可以说,预案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作为化学实验的学习和操作,尽管有现成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步骤,但对大一新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仍然需要预知方案和过程,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成功.为了克服学生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和照方抓药现象,我们加强了课前预习的督促和检查,采取了“一查二问三看”的预习督促模式,即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报告,上课时查看预习报告,授课当中做提问,实验过程看操作,这一督促模式的实施,有效克服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和照方抓药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2.3实验规范的培养与养成

社会是一个规范的统一体,离开规范社会就会混乱,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延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需要各种规范的约束,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单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如此,其它事物是如此,作为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也是如此.没有规范的实验或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实验,轻则浪费药品、污染环境,造成实验失败,重则发生火灾、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规范养成教育和培养,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我们采取了示范引领要规范,巡回指导做示范,纠正错误讲规范的培养方式.即:要求实验教师在讲授实验时要有示范引领作用,认真讲解,规范演示,一丝不苟;在巡回指导时,指导工作要到位;在纠正学生操作错误时,要指出错误所在和要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并予以演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和完善实验操作行为,培养和养成实验操作规范.

2.4科研成果的引进与实验内容的更新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引进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是对高校教师以科研促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了克服教学内容老化,教材滞后的现象,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留二改三创新”的方法,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部分更新.即:保留经典实验、改进一般实验、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保留经典实验是指保留那些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和操作规范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改进一般实验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综合知识,但实验方法或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验;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是要重点引进与现代科研成果有关的实验,将这些实验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如:我们在实验中开设的叶绿素提取与配合物的合成实验就是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一个很好案例.

2.5几点成效

第4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绘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0-01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电脑,对电脑充满了神秘和好奇,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掌握好电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的方式,了解了电脑的基本结构,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

1.入门课――学会用工具简单涂鸦

电脑绘画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电脑上绘制图形与美术课的绘画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完全是靠鼠标操作。而熟练的鼠标操作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绘画的基础。我先教会学生熟练的使用鼠标左、右键操作,通过操作windows桌面的图标练习鼠标的单击、指向、拖动操作。学会了鼠标操作后。我教会学生打开windows里自带的画图软件,介绍了常用的工具及颜料桶的操作后,让学生自己在画图板上涂鸦。

学生们随心所欲的画画,我发现学生之间操作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尝试画出矩形,用铅笔工具在画线条,还有的在尝试油漆桶填充画面等等;而有的学生因为初次接触电脑绘画,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用白色的笔在白色的纸上画不出任何东西;工具箱怎么没有了;绘制图形没有封闭好出现溢色等问题。我边巡视边纠正学生们错误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怎么正确的合理使用工具箱去画?调色板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颜色怎么设置?当使用画笔的椭圆工具绘制出圆形的太阳,怎么才能填充喜欢的颜色呢?橡皮擦工具该怎么用?

然后我用教师机广播示范了学生们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们注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进阶课――模仿操作并完成作品

看到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工具使用入门后,我趁热打铁,为了让学生打开眼界,从网上搜索了许多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有些甚至是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绘画获奖的作品。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展示给学生欣赏,学生们在课堂上发出阵阵的惊叹声,太美了!怎么画出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给学生留更多的操作时间,课前,先准备好要绘制的图形,画好并保存好学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分发到学生机的桌面,学生打开这个图形文件进行模仿练习。要求学生先完成构图,再去填充色。课堂时间尽可能的留给学生动手操作。

在巡视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操作速度慢,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太熟练运用,我去帮助他们解决工具操作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操作非常熟练,不仅画出作品,还创造性的发挥在上面作品的基础上创新。小学生的创造力真是非常富有想象力,我留意这些学生的作品,对有创造性的孩子绘画进行鼓励表扬,并在下课前5分钟对这些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广播评价,先让学生自评自己的想法,教师再点评的作品美在哪里,新意在哪里。

3.提高课――运用美术原理创作作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下能绘制出公共汽车、高楼、蘑菇房子等之后,学生对规则的线线图形及填色工具熟练掌握后,我又重点讲解了曲线的操作要领,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在在电脑上实践操作,学生模仿练习,最后用课件的形式总结曲线绘制的要领,要求学生掌握封闭曲线和非封闭曲线的操作方法,通过绘制小山、河流、水滴的图形,让学生巩固掌握曲线工具的操作练习。

有了这些基础操作后,我尝试让学生先绘制出一个小鸭,然后如何复制粘贴出许多小鸭的操作。如何将汽车、高楼、行人的单个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作品进行演示教学。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在运用的颜色过于杂,前后遮挡的处理有缺陷,视觉上搭配不太美观等。针对此类问题,我对学生提出,对于电脑绘画来说,完成一幅作品,和美术绘画作品一样,要追求美感,要求学生绘制时考虑到美术的基本原理,对构图大小、颜色运用、对比色调配、线条运用等知识进行创作。让作品变得更美观更富有童趣味。

4.升华课――金山画王创作美感作品

画图软件对小学生来说创作一幅作品,用电脑画出一幅作品难度有些大。为了不挫败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我又给学生推荐了金山画王软件,里面有动感十足的动物、人物,魔法工具,应有尽有的素材库,可以让学生绘制出古诗配画咏鹅、海底世界、动物家园、科学幻想等多种体裁的电脑绘画作品。

学生们使用这些工具得心应手,操作效果非常好,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图片故事的创作。然后大家分享展示,看到一幅幅作品被欣赏,电脑屏幕前露出一张张笑脸。

总之,电脑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想象力,在电脑前就能领略多姿多彩的世界,培养了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5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育; 名校集团化; 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04-002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国家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问题受到世人的关注,如何构建均衡性的义务教育,是繁荣基础教育事业的关键。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对解决义务教育均衡性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名校集团化办学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强化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事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日益进入人们的视线。在推进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推出具有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如下图1所示,是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常用模式。

1.“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杭州市,并在实施中已取得较为良好的办学效果。“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主要由社会及政府投资,对名校进行重新建设组合,并将新校作为名校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同时,在新校的教育建设过程中,由名校参与校园建设、新校教育资源整合等事宜,以促使新校教育名校化。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于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改革与发展。当前,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这就使得城市教育资源日益紧缺,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是“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其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延伸区的教育需求,使城市新区依托名校优势实现优质的教育。所以,“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育“瓶颈”问题,并将名校教育以新面孔投入到新的教育之中,实现了教育的良性互动,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南昌二中初中教育集团,就是南昌二中初中部、南昌四中和南昌二十二中三校的合办校。其中,南昌二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次集团化的联合办学,势必增加南昌四中和南昌二十二中的教育水平,推动南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及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进程。

2.“名校+民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名校+民校”将办学模式与“名校+新校”模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将民校作为名校集团的重要部分,为民校教育发展提供名校特有的资源支持,以切实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名校+民校”的办学模式中,其呈现的样式是多样化的,其中,由民营企业参与办学的模式,在该办学模式中最为常见,也是形成民校办学规模的有效途径。

3.“城乡共同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该办学模式是针对中小学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的构建,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城乡中小学的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硬件与软实力上,其中,乡镇中小学的硬件设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且在教育师资资源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短板。所以,构建“城乡共同体”的办学模式,对于均衡城乡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乡共同体”的办学模式下,衍生出三种具体形式:(1)基于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城乡发展互助共同体;(2)基于同类学校合作共享的城乡学校发展互助共同体;(3)基于优质学校引领的城乡学校发展互助共同体。该三种具体的办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城乡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模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集中体现。

二、中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1.办学特色不鲜明,呈现出教育“同质化”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集团内各学校的教育千遍一律,无法呈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致使教育走着“同质化”的发展道路。名校在教育资源输出的过程中,在于对集团内各学校的教育支持,以及用文化元素对其进行融合与创新。所以,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呈现办学特色,并以再生性和独特性呈现集团化教育。同时,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名校文化复制,而更多地是在整合中实现文化及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名校集团缺乏发展动力,持续的集团发展困难

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渡性制度安排,是化解教育矛盾的新实践。但是,名校集团化办学面临管理的对象更加庞大,势必造成管理体制不严格,出现办学自削减的问题,进而导致集团教育缺乏持续的发展势头。同时,名校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表面集团化,而实质上各学校独立的局面,这就导致办学的实质为转变,教育资源分割、内耗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持续发展。

3.名校集团凝聚力不强,各学校缺乏共同体文化

在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集团内各学校的凝聚是关键,是发挥集团教育优势的基础。但从实际来看,名校集团内的各学校缺乏共同体文化,致使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独立因素,无法构建集团的凝聚力,这也就对集团的整体教育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处于弱势的学校,在接受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集团体内部出现分歧,无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上形成凝聚力。

三、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1.形成政府引导、政策主导的发展局面

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进程中,名校集团化办学尤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是实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途径。(下转第23页)

(上接第4页)所以,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政府引导、政策主导的发展局面,切实做好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政府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性与价值,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以促使名校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

2.落实制度创新、管理更新的发展需求

名校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学校融合,而更多地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台,促使各学校在融合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开辟集团化的道路过程中,要落实制度创新、管理更新的发展需求,以促使集团办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态,迎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并促使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3.教师的发展与学校文化的形成

名校集团的发展核心在于教师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形成。在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要着力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能力建设及学校特色打造等事宜,以强化集团化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着力点是增加优质教育的辐射,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这就强调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统一认识,为办学相关事宜的落实创造条件。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名校集团化办学正以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呈现,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名校集团化办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价值与作用值得重视,值得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N]中国教育报,2005

[2]周彬.“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5(16)

[3]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11(12)

第6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字]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教师培训; 信息化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梁琪(1957—),男,山东即墨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E-mail:。

一、导 言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兰州市中小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有98%以上的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50%以上的班级建成多媒体投影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液晶电视等信息化教学环境,大部分学校建立了教师专用电子备课室,师机比达2.8∶1。但从总体来看,学校对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教学应用情况并不乐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根据《兰州市城关区城乡一体化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强区内学校结对帮扶,积极开展送教、支教、合作教研等交流活动,促进中小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2]具体要求,兰州市教育局以提升区域内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为切入点,依托与当地高校合作开展的研究项目,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师培训模式建构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混合式学习”一词来源于英文的“Blending Learning”、“Blended Learning”或“Hybrid Learning”(本文用B-learning指称)。国内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译法,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4]南国农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并指出混合式学习理论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主导理论。[5]Singh & Reed 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6]2002年,印度NHT公司发表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网站上的《Blended Learning白皮书》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的教学、实时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并将混合式学习划分为技能导向的学习(Skill-Driven Learning)、态度导向的学习(Attitude-Driven Learning)和能力导向的学习(Competency-Driven Learning)三种类型。[7]该分类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流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Jennifer Hofmann在《混合式学习案例研究》(B-Learning Case Study)一文中指出: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媒体包含着很多技术成分,如传统的课堂或实验环境、单机网络培训、异步网络培训、同步网络培训。[8]从研究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来看,无论是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传播通道、教学理论等哪个层面的混合,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二)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在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对兰州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者所在团队经过系统的设计和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了在立体化培训资源支持的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平台支持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自主学习和专家巡回指导等形式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师能力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借助立体化资源,高校专家团队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的形式为每所中小学校培养数名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及教学主管在内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系统掌握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校本培训的相关方法策略后返回学校,依托研究团队开发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开展针对其他普通教师的集中校本培训。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通过教师博客、教师论坛、QQ群等方式及时获得项目专家、学习同伴的指导帮助、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使得教师的自主学习在内容上有了系统内容的支撑,在形式上有了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互助。基于该模式的教师培训将教师的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有机结合,将专家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与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培训有机结合,将专家的网络远程指导与实地巡回指导有机结合,实现了虚拟学习环境下与现实环境中两个学习空间的有效混合。[9]

三、基于混合式培训模式的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践

在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指导下,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了多年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实践研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师培训、建立名师在线工作室等方式展开对兰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系统培养的实践研究。[10][11]

(一)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为有效支持区域教师交流讨论和在线学习,将系统的校本培训与专家指导帮助有机结合,给项目学校提供一个网络远程学习、协作交互平台,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整合现有技术工具建立了兰州市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支持平台,该平台由一个项目主站点和四个核心功能平台构成。其中,项目主站点主要用于管理信息、提供培训相关资料、展示培训成果,并为其他平台提供统一入口链接;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大量优化设计的网络课程以支持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和系统的校本培训,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资源支持和理论引领;教师论坛为教师之间提供交流想法、分享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平台;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反思与互动研讨的平台,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名师在线工作室主要依托区域内学科教学名师建立,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有效带动青年教师发展。此外,根据国内教师普遍使用QQ即时通讯工具的实际,我们还利用QQ建立了教师即时讨论群组。为教师提供实时的指导与帮助、协调教师之间网络协作教与学活动的展开。

(二)开发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

为使教师集中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有效支持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研究团队结合多年教师培训经验,开发了由文字教材、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课程构成的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其中,文字教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典型优秀案例为示范,以教师动手实践为依托,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强调知能并举,适用于教师的传统学习方式;多媒体光盘提供了大量与文字教材相关的作品案例、软件教程、理论知识与教学应用案例等,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信息来源单一的传统学习困境,支持了教师基于文本教材和多媒体光盘的个别化学习,还有效地降低了技术学习的难度,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网络课程以开源的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两大部分,教师培训资源内容框架如图2所示。

(三)开展混合式教师培训

为了尽量扩大培训受益面,项目培训采取了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家网络远程指导与实地巡回指导的层级混合式培训策略。

1. 基于立体化资源的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专家团队首先通过面对面集中培训的方式为每所学校培训3~4名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内容是立体化培训资源内容的系统学习及运用立体化培训资源组织校本培训的方法、策略等。各学校骨干教师由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骨干和教学主管等人员构成,三类人员相互结合既可以保证网络环境支持下的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又有利于将培训内容深化应用于学科教学。

2. 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校本培训。骨干教师返回学校后借助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和网络课程在内的立体化培训资源定期对校内其他教师展开培训。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遇到组织管理、内容理解、教学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BB论坛、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请教高校专家。

3. 立体化资源支援支持的自主学习。集体培训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文字教材、多媒体光盘、网络课程等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开展自主学习。对于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骨干教师的组织下在校内讨论交流,也可以在教师论坛中寻求帮助,获得专家团队或其他学校教师的帮助。

4. 专家团队实地巡回指导。为集中解决校本培训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将培训所学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专家团队与市电教馆人员多次深入学校培训现场开展巡回指导工作,对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校本培训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各县区还逐步建立起了由县级教育管理者、电教系统人员、优秀学科教师或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构成的县级巡回指导团队。县级巡回指导团队通过送培进校、送课进校、示范教研等形式促进培训内容的深入学习和转化应用。

(四)建立名师在线工作室

为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兰州市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兰州市教育局牵头组建了20个名师在线工作室。名师在线工作室一般由1~2名区域内的教学名师组成指导小组,主要通过网络指导10余名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如开展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够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聚焦课堂,加快优秀教师的发展,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基于混合式培训模式的教师

教学能力培训效果分析

为有效评估混合式培训对教师能力培养的效果,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以相同的调研工具开展了三轮培训效果调查评估,并在项目后期就混合式培训模式及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对教师实施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实施近两年来,混合式培训模式受到项目学校教师的普遍肯定,大部分教师具备了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技能,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态度、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

(一)混合式教师培训实施基本效果分析

1.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受到教师肯定。通过项目后期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对项目所采用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总体评价较好,给予了肯定。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培训时间安排合理”、“培训内容量适中”、“培训内容满足教师需求”、“培训形式适合在职教师学习”、“培训理念与新课改相适应”等方面的评价都比较高,态度系数分别为0.815、0.794、0.819、0.837、0.805,见表1。其中,有84.8%的教师认为混合培训模式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合理,有85.6%的教师认为这种培训方式的培训内容量适中,有89.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实践需求;有87.4%的教师认为这种培训形式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在职工作实际;有82.7%的教师认为这种项目培训中传递理念新颖、与新课改理念相一致。在访谈中有教师说:“这种培训很好,给了老师们很大的主动权,可以避开上课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还有教师谈到:“一学期安排几次集中培训,给老师们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并且在其他时间我们可以自主地在网上进行学习,感觉这种培训方式很灵活,很适合我们。”可见,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培训理念、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符合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在培训形式上,既能发挥集中培训面对面交流和系统化学习知识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时间上,将校本集中培训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培训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能够解决教师在职培训的工学矛盾,满足中小学教师在培训时间方面的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培训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有利于教师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操作,促进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满足了教师在培训内容及教学实践上的需求。

2. 教师具备了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技能。调查结果显示,78.9%的老师已经基本掌握Moodle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76.4%的老师已经基本掌握BBS论坛的使用方法,72.6%的老师已经基本掌握参与名师在线工作室相关教研活动的方法,86.2%的教师认为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师博客的使用方法。以上四项基本技能的态度系数均在0.600以上,其中最高的为教师博客使用方法(0.866),最低的为名师在线工作室的参与方法(0.634),Moodle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和BBS论坛使用方法分别为0.840和0.827,见表2。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名师工作室建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教师参与面有限,影响了对这一项的评价。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

通过近两年的实施,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态度发生了明显的、积极的变化。如图3所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态度系数在三轮的调研中分别为0.677、0.706、0.803,“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态度系数在三轮调研中分别为0.171、0.497、0.642,“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满意程度”态度系数在三轮调研中分别为0.102、0.295、0.392。由此可见,通过项目一年来的实施,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态度系数由0.677上升至0.803),教师更愿意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态度系数由0.677上升至0.803,变化较为明显)。同时,教师对于自己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满意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态度系数由0.102上升为0.392。

(三)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素养明显提高

1. 网络应用方式明显改变。随着项目的开展,学科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和教研的态度发生转变。如图4所示,第一轮调研显示教师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是娱乐和聊天,34%的学科教师主要网上活动是“浏览新闻”,23%的学科教师主要网上活动是“和朋友聊天”,21%的学科教师主要网上活动是“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14%的学科教师主要网上活动是“写博客记事”。但是在第三轮调研中发现,教师网上娱乐和聊天的比例正在缩小,而利用网络学习和研讨的比例逐步上升,“浏览新闻”、“和朋友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分别从34%、23%和21%下降到17%、14%和8%;“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学习教研”分别从0%分别上升到23%、3%,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和教研的频率增加,转变较为明显。

2. 教学资源获取渠道多样化。通过三轮调研发现,学科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不再完全局限于教科书中,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教学资源。如图5所示,第一轮调研中,高达76%学科教师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配发的教材、多媒体资源库”,只有14%的学科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己查找资源”;在后期调研中,这种单一的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有较大变化,通过“学校配发的教材、多媒体资源库”获取教学资源的学科教师从76%下降至28%,而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己查找资源”、“自己动手修改网上资源”和“自己设计、开发教学资源”的学科教师分别从14%、2%、0%上升至38%、26%、5%。这说明通过项目的深入实施,学科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资源,而且运用培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自己主动去网络上查找资源、下载资源,进而修改资源,教学资源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说明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1. 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提高。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加深,学科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如图6所示,“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知识的掌握”态度系数由第一轮调研的0.102上升至第三轮调研的0.758,这说明学科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逐步加深。伴随着理论知识的增长,学科教师也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相关知识,“教学实践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态度系数由第一轮调研的0.012上升至第三轮调研的0.309。

2. 教师教学媒体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科教师“选择适宜的媒体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能力逐步提升。如图7所示,学科教师教学媒体应用能力态度系数由第一轮的0.018上升至第三轮的0.372,表明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媒体应用策略和方法”能力得到提升,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和应用策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逐步提升。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如图8所示,学科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及构成”掌握情况由第一轮调研时的0.109上升为第三轮调研时的0.683,这说明学科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及构成”等理论知识的掌握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深。伴随着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教师也不断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师对于“在教学实际中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由第一轮的0.092上升至第三轮的0.372,转变较为明显。如兰州市第二中学的教师在访谈中谈到:“通过‘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学习,让我第一次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前上课前也备课,但是学习过‘教学设计’后,对备课的认识更为准确和深刻,以后我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提高自己讲课的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近两年的系统培训,项目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但教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缓慢而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和电子书包技术、云计算技术、泛在学习技术的逐步成熟,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遇到了新机遇。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教学深化应用的大背景下,深刻把握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有效挖掘各种教师培训形式固有的优势,继续深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模式,切实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这将是基层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2011-11-10]..

[2] 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兰州市城关区城乡一体化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EB/OL].2011[2012-11-10]..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4]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理论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5]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3.

[6] Singh, H. & Reed, C. 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DB/OL]..2002.08-10.

[8] J.,Hofmann.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DB/OL].http:///2001/apr2001/Hofmann.htm.(2002).

[9] 郭绍青,金彦红.网络支持的教师校际协同教学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32~56.

第7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定位了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内汤,从优化原则、优化途径、基本功优化的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探索,对于加速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这个过程的优化研究是现实的。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课改中成长,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地理教学基本功是中学地理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地理教师队伍和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速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以一种新的理念重新审视“三字一话”,语言表达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广大教师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

传统意义上教师单向语言输人的教学方式被新课改理念下强调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学语言应该幽默而机智,富有启发性。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使用文字板书,应全面发挥板书、板演和板画的综合功能。课堂设计一更注

重学生的参与、互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习,需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1)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基本功。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基本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教学演示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一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达到这三种“境界”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高低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2)地图教学基本功。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运用教学地图组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运用多种教学地图的组合使用,同时要注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其它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图1)。

(3)地理学养基本功。所谓学养:是指学科方面的修养。地理学养基本功,是指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包括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理念、基本素养等,还要学会在专业上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学术上的功底厚了,教学起来才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作为一个地理教师,还必须经常r解地理教研教改的动态,优化地理的教法,提高教学的效益。

(4)地理野外综合实践。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实验是学生认识、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事象和实践理论的必须之路。地理学科的特点体现为空间区域性、多要素的综合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方向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充分利用、组织、设计

和完成好地理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野外实践能力既包括教师白身的野外能力,也包括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的能力。

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和一部分高中学生在汕头市图书馆,参加了由汕头市图书馆、汕头市春苗学校、汕头市天好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国际天文年暨汕头日食观测活动日”,观赏了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观—日偏食。主办单位提供天文望远镜及日食观测镜给我们现场观测日食的全过程,汕头地区的整个日食时间从上午8:17初亏至10:52复圆,持续有两个多小时,大概9:30的时候看到日偏食,这时的太阳将被月影遮盖超过3/4,变成弯弯的月牙形。

这次活动,增强我们的天文知识,提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激发学生们对天文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图2)。

(5)关心学生地理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对待地理学科主要有厌学心理、恐惧心理和应付心理。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好中差三类学生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和学生“心理换位”,课堂上师生才能达到感情共鸣、心灵共振。要善于从孩子身上捕捉闪光点,发现其长处并予以充分的开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才能,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

(6)组织管理与合作交往基本功。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7)教学科研与反思能力。新课程对地理教师基本功有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操作

和实施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为此,地理教师需要反思和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地理教师只有经常性地、针对性地考察、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深人地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有效地结合和思考,才能够确实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8)创新基本功。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而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影响着学生。地理教师需要创新精神,学生期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大胆选择多种煤体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教学,这正是新时期地理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地理教师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9)终身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富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慎,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

2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探索

2.1优化原则

借鉴国内外对教师基本功的研究,依据“学习化社会”思想、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与特点,从对教师基本功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以下优化地理教师基本功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确定为优化中学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指标,既要有利于贯彻中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的实际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根据高中不同阶段教师及不同阶段地理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相应的优化项目与要点,突出优化的重点要求,以便充分体现优化的针对性。研究设计教学墓木功优化内容,在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在当前,特别强调对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掌握,以及这些基本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优化,防止脱离教学过程孤立地教学基本功的倾向。

(2)可行性原则。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指标的确定,既要符合中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从本市中学地理教师与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提出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途径之前,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地理教师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层次教师和任教不同学段教师的知识水平、心智发展水平和能力要求。做到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便易行,使广大地理教师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仁,从而有利干调动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与课堂教学的水平。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一卖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原则,激发地理教师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从传授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的单向传递向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等,组织和指导地理教师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与教师个人条件,把有关教育思想转变的具体内容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地理教师能不断发现并总结教育规律,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创新性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己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优化地理教师基本功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师的创新意识,让地理教师在受培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在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地理教师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5)终身学习原则。要把优化的直接效能和潜在效能相结合,教师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建立优化教师基本功的长效机制,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的不断创新,培养学习型教师使教师认清形势,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追求短期效应,而是坚持长期性、长效性,培养地理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激发终身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受培教师都主动接受相关培训,主动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6)系统性原则。从优化基本功的体系、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探索基本功的知识。它包括基础的基本功和专业的基本功两个方面。优化方法包括优化培训、优化内容和优化评价等三方面。让每位地理教师都能从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2优化途径

2.2.1基本功优化的培训

中学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在实践中摸索探讨。按照上述原则,结合实际,提出图3所示的教师基本功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一一校本培训六结合。

2.2.2墓本功优化的内容

(1)关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提高课堂有效沟通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性。地理教学过程中,授课时沟通的方式很多。地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提高授课质量;重视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2)关于创新教学的基本功。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也带来了地理教学法的变革,地理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学地理教师首先需要观念的创新,然后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3)关于读图用图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和读图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2.2.3关于教师学养的基本功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地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2)做一个学%1型教师;(3)做一个生活型教师。

2.3基本功优化的评价

(1)优化评价的目标。教师评价目标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掌握一线教师的工作成绩、工作表现,加强学校教学工作宏观调控的手段这种教师评价,目的仅满足于判断教师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对教师评价过于看重“控制”,忽视了教师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评价目标必须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必须尊重教师的差异,实现多层次标准。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的教师,其评价的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从时间上可以分成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评价,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基础的基本功和专业的基本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标准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可以通过“个体标准”来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3)优化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方式必须建构全员参与的开放模式。全员参与的教师评价模式,既有教育行政领导的教育性评价,还包括同行的形成性测评、学生的层次性评价、教师自己的反思性自评以及家长和社区的动态性评价。

(4)评价的反馈。评价的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等级,而是为了让评价对象知道自己基本功的缺陷和缺失,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接受培训,实现优化基本功的目的。

第8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对话式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了生态理念之后就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了“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执著于死板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在实践、沟通、思考中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态理念的引导之下,小学数学课堂能得到明显的优化,促进小学生和小学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话式教学就是现阶段在生态理念指导的大前提之下开展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练习讨论和最终思考的方式,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生态理念的融合,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生态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中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对话式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变更学习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个性化的

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教学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如,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式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方程式?等。这些教学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导语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并且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预习情况来提出对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思考,然后围绕着提出的问题,进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学习问题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状态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探究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问题当中,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对教学问题的探究。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的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就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出一个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一内容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开展讨论。“给出一张衣服和裤子的搭配图,问学生,如果增加一条裤子,而上衣不变,会出现多少种搭配,并且让学生将所有的搭配都标注出来,如果上衣和裤子都可以变化,又会出现多少种搭配?”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众人的智慧得出答案,找到在该类型问题当中出现的数学思维和规律,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思考和反馈

生态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一种自主、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在这一理念下开展的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重新作为教学主导角色,使得小学数学教师也能在这种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小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对话、沟通、交流和自我探究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融合了生态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能够切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中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反映出的学习状态来及时调整和纠正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9篇:小学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英语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教学工作

(一)主要任务——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

(二)具体措施

1、钻研教法,认真备课,抓好常规教学。

(1)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法。

(2)多阅读课外辅导材料,充实自己,要做学习型教师。因为作为教师想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内容自己就要有一缸水。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应该是一名杂家”,这是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

(3)了解学生的情况,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为设计适合他们的教案打下基础。要做到每一堂课的内容能保证学困生学会,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做做到上不封顶

(4)了解后进生情况,课堂的设计应该以让中下等的学生学会为目的,因为新课标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全面关心学生,促进和谐发展

(1)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尊自爱,要求上进。另外,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耐心帮助和辅导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2)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复习方法。根据不同的话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英语情景交际能力。

(3)采用 “学生成长档案”评价方式。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四、教研工作

1、贯彻学校教学工作总目标,以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为抓手,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扎实开展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本学期,将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提高教育效率为重点,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理念,抓好课堂教育关。认真学习新课标下小语的创新理念,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常规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经常进行不定期抽查。提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扎扎实实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低年级教师队伍。

五、培训工作

要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信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养,充分体现现代教师转型。

(1)多参加集体备课这样的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多和各学校的同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取人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