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古筝教学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筝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筝教学教案

第1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评估内容教学方法应试培训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7月起实施,修正案在船员英语适任能力方面,进一步强调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比如关于操作级“保持安全航行值班”适任能力项下增加了“根据船舶报告制的一般原则和VTS程序进行有效报告”的强制性标准;增加了“驾驶台资源管理”适任项下要求海员能进行“有效交流”;并启用了更加简洁有效的SMCP(Standard Marine Communication Phrase,标准海事通信用语)等。这些变化使得航海英语评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优化评估内容

随着修正案的出台,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应当有所变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依据新规则的大纲对原有内容进行增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的《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第三版)》和《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二/三副)》两版教材为例,可以看出未来考试变化的部分趋势:增加了新内容:航海日志,演习记录,防海盗与反恐等;听力考试内容虽未有明显变化,但题型有所变化,增加了填空题,对话题只有选项,没有问题,长对话考察形式更为灵活——选择、判断、填表格、回答问题等;听力语速明显加快;口语考试题型更加灵活,由以往注重航海专业知识到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重,更加贴近船员实际生活与工作,加大了对语言输出能力的要求。

二、改善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听力部分往往是大量、反复地播放录音的题海战术,训练学生能够弄清题目类型,听懂关键词;会话部分则主要是模拟训练,背答案,语速慢,语调不自然。其实听与说本是一体,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只会阻碍学习效果,新规则强调了语言从知识到工具的转变,强调要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法,将听力与会话交互学习:在朗读部分,可以采用直接法,鼓励学生根据录音,进行模仿;口述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到相关的模拟器或实验室中进行现场教学;其他题目如涉及日常生活话题,可以采用交际法;网络资源、图书出版物等为视听教学法奠定了基础,比如Videotel等针对海员实际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视频。

三、掌握评分标准

听力部分,因为是客观题型,评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因而评分标准不在讨论之列,而会话部分,由于主观人为等因素较多,因而要求学生掌握评分的标准就很必要。以问答题评分标准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回答问题首先要“内容切题”,这样分数通常在及格线以上。其次,要注重语音、语调,好的发音可以增色不少。再次,答题前要组织好语言,答题过程中切莫出现太多停顿,这样会在流利度方面失分。最后,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听与说是交互的,因为即便你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快速的语流,如果听不懂提问,只会答非所问。

四、提高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随着新规则对有效沟通能力要求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素养的提高,要求应试者过三关。首先,是语音关。该关要求掌握发音要领的情况下,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其次,是语调关。说话与朗读时,声音不是始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声音的高低升降与句子重音的结合,便是英语的语调。要过此关,必须掌握语调的一般规律,实践中更要留心与注意,并模仿、练习真实的语言材料。最后,是语流关。要过此关,要注意语流的发音技巧,包括不完全爆破、连读、同化、句子重音、节奏、语调等。另外,要注意口语的表达速度,要用正常语速,每分钟约130~150个单词。

五、做好应试准备

很多平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进行评估考试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后没有通过考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应试培训。

首先,要做好应试心理培训。紧张是听力考试的大忌。适度的紧张可以调动思维加速,但过度的紧张则只会适得其反。在备考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给其信心与鼓励,让他们坚信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考试只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手段而已。另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耐心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做好各种准备,使学生不因突发状况影响自己的临场发挥。

其次,培训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恰当的应试技巧会让考生如虎添翼。

最后,进行模拟考试。

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修正案刚刚实施不久,专家学者对其研究还不够全面的情况下,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新规则,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相信经过从业人员以及海事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玉莲,郭庆永.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下的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航海教育研究,2011,(4).

第2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乐器教学计划书

面对新学期的到来,我真正体会到了肩负重任的感觉,相反,却给了我更进一步搞好工作的动力,为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个人工作和单位工作同时起飞,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特做如下计划:

一、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标

(一)德育方面

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宫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3、抓住学生的特点,严密组织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 、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手法让孩子懂得真、善、美。是他们在亲身体验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师德方面

1、 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 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在这学期里我要加快脚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专业教师。

2、规范教育行为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语言上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

3、详细了解单位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为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再工作中自我要求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安全,学习和生活、深入了解和引导学生。

2、为人师表,言行得体大方,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单位临时交给的任务。

3、深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

4、参与学生活动,注意观察并引导部分“不出头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5、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时期在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6、积极参与单位举行的各种有益的活动,并进行记录与总结。

7、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反思,虚心听取和请教各位教师以及有关领导的意见和见议。

(二)、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多方参阅各种有关书籍外,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我还注意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科研方面

1、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

2、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四)、业务水平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各种器乐教学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教学的内容

1、古筝:掌握古筝基本演奏技巧;勾、托、抹、搓等,完成相应级别的练习曲、乐曲并参加考级和各种表演比赛。

2、钢琴:熟练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方法,认识五线谱、学习乐理知识并参加相应级别的考级和各种表演比赛。

3、电子琴:乐理、音乐常识、电子琴演奏基础和技巧以及和各种表演比赛。

器乐课程安排表

培训项目:电子琴、钢琴、古筝

招生对象:幼儿、青少年、成人

上课班级、时间:器乐初学班9:00——10:30

器乐中级班10:30——12:00

器乐高级班2:00——3:30

器乐提高班3:30——5:00

一对一的小课随到随学。

指导教师:xx

教室:器乐室(2)

20xx年公益活动的安排

三月份:周末剧场:素质拓展

古筝、钢琴、电子琴演奏交流活动

六月份:周末剧场:素质拓展

庆“六一”才艺表演活动

十月份:流动少年宫 素质拓展

庆“国庆”与琴行开展联欢活动。

第3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教师:文本对话的先行者

据了解,现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少有老师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和文本对话。他们对下发的教材教案“顶礼模拜”,认为它们凝聚了许多名师的心血,很少有异议。他们一拿到新课文,匆匆读过两遍,浏览一下中心思想、篇章结构、重难点分析后,就照本宣科,还美其名曰“站于巨人的肩膀上”。虽说向名师学习,汲取精华,无可厚非;但真正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一味地将这些优秀教案上的感受、理解生硬地“搬运”给学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教师同文本对话,一定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与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记得,特级教师洪榴曾执教过《如梦令》。这堂课的主线就是读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洪老师一开始就以“读”拉开了她此堂课精彩的帷幕。古筝曲缓缓响起,屏幕上的小令慢慢闪现,洪老师美轮美奂的示范导读让人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抑扬顿挫,惟妙惟肖。孩子们也兴致盎然,跟着读起来。

学生:文本对话的主体

《天鹅的故事》一课中,“为什么称老天鹅是破冰勇士?”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过后,笔者趁热打铁,激昂澎湃地说:“天鹅们就这样呆呆地看着老天鹅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一次,两次,三次……一次又一次的扑打、撞击,你们仿佛看见冰面上留下了什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老天鹅怎么样了?”有学生说:“在沉重的撞击中,它的羽毛片片撒落,还渗着隐隐血迹。”有的说:“在沉重的撞击中,老天鹅的身体被撞破了,流了很多的血,把洁净的冰面都给染红了。”还有的说:“虽然老天鹅全身上下伤痕累累,但它依然竭力撑起了自己的身体……”笔者顺势道:“是啊,老天鹅没有停下来,它要和冰面来个殊死拼搏!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想对它说些什么?”在此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问题,引领着课堂的主体学生和文本进行着无痕且又极为生动的对话;学生已不知不觉地将老天鹅的形象烙在心底,流露出对天鹅的敬佩之情。不难看出,笔者沿着教材的内容线索在学生的情感处,设置的两个展开性的问题,已为学生创设了可运用自己理解感受、叙述想象的空间。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话中,催发了生动课堂的生成。

倾听:对话的师生平等

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笔者与学生有过这样的对话练习:“冲着警卫员发火,这是为什么?”学生们通过思考,各自表达了不同的理解,把内心交织着的各种情感——痛苦、矛盾、不满、埋怨、恼恨与担忧都品了出来。

叩问:推进对话互动

如学习《月光启蒙》这一课后,笔者并没有就此收课,而是请学生再把课文默读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一学生道:“‘月光’是月亮的光线,是一种自然界中的事物,它又不是人,怎么能给人‘启蒙’呢?”思索片刻后,有学生解释道:“月光虽不是人,也不会说话,但文章不是写月光怎么去教育人、启发人,说的是作者在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陪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给了他启发。”又一学生补充道:“文尾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觉得,真正给他启发的是母亲这个人,而母亲又是在月光下给予启发的,所以,作者用‘月光启蒙’做题目。”还有一学生说:“因为这个题目很有诗意,意境也很美。一读到这几个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夏夜月光之下,一位慈祥的母亲,对着她的儿子正吟唱着民歌民谣……”

第4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如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等;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讲授《雨中登泰山》一文,我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泰山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高山流水》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雨中泰山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雨中泰山的险、奇、、幽的景致,体味作者在雨中登山时那种愉悦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也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常常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和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雨中登泰山》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雨中泰山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雨中泰山的景致美,又真正地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我的四季》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第5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白杨”新讲;以生为本;对话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30-02

新课程标准实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新课标研讨会上,我执教了《白杨》一课。老课新讲,立足新的课程标准,将自己对教材和对学生的思考融人教学中,努力用情感施教,让学生享受生命的教育,课堂教学追求“以情感创造美,与学生共相融”的境界。

一、深入文本,创新设计,让教材“活”起来

语文是一种文化。文化,以文化之。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理解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和拓展、提升都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吃透教材。

深入地钻研教材。一般我们上课,教师的教案编排得环节紧凑,教师上课严格地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程式化,教学过程成为“演”教案剧的过程。我觉得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必须要让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教材“活”起来。因此,备课时,既要尊重教材,准确把握作者、编者意图,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课程的要求及学情,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地重组、拓展、延伸,使教材与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赋予教参、教材等物化的东西有流动感,对静态的文本予以个性化的解读,力求超越文本,使教材活起来。

执教《白杨》一课时,对着教材反复翻看了数遍,合上书在脑海中寻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株高大挺拔的白杨。我不禁想,课文中一直在写白杨是高大挺拔的,可为什么要说它“秀”呢?秀在哪儿呢?我查找到了作者袁鹰当时写作的背景才发现,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不只于其形,还有其神。我又读文本,才发现前半部分着意在写白杨的形之美,重点部分的描写正是其精髓所在。在教学描写白杨这一部分时,我以“你从课文中看到了怎样的白杨”为话题,和学生展开交流一,话题比较开放,让学生思维和表达都有宽泛的空间。由白杨树外形的高大挺拔到最后理解白杨树精神的高大挺拔,学生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到学情的需要,融入老师对文本的思考和加温,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充实、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在教学程序上,我认为“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应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

在教学中应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我带班的过程中,积累内容纵深递进发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寓言、格言、警句、古诗文……我将学生学习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

深入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活”起来。

二、以生为本,对话课堂。让学生“活”起来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现自己。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才能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二)以生为本,创设充满情感的生命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灵动的课程,是生命的教育。是教条的说教,还是情感的教育,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心上课,用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影响学生。

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情景。让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浸润在语文的味道中:《让世界充满爱》里,那与母亲互动的真挚情感;《桥》中,那蕴含着浓浓情意的读课题;《别董大》开篇便在悠扬的古筝中缓缓拉开一节课的序幕;《白杨》中,用心感受“小白杨”诗一样的味道,婉转悠扬的音乐中,学生的心从上课起便交给了你,交给了语文。

《白杨》这一课,是借白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我觉得,学生如果深刻地理解了白杨树生长的不易,体会到白杨的顽强,自然就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白杨的品格上,通过对文字的感受,深入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主要通过两种手段:

其一,情到愤悱时,用教师的引读碰撞学生的情感。这一课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要想学生与文本有共鸣,情景烘托必不可少。在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基础上,我通过有层次的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读出风雨雷电交加中白杨苦苦支撑的顽强,读出茫茫戈壁中白杨用生命书写着伟大。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旨在理解课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只有有情感的课堂才是和学生交流对话的课堂,如果老师都不能进入文本中,进入课堂中,进入学生心中,那学生又怎能学进去,怎能师生共融呢!

其二,文到精彩处,让学生的想象开启文本的大门。(1)用想象勾勒画面,让文字与画面联系起来:“茫茫的大戈壁,浑黄一体”是什么样子?如果只看文字,学生的思维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我抓住“茫茫”和“浑黄一体”让学生想象——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样戈壁的荒芜就浮现在学生眼前了。这种方法在很多古诗中都已运用到了。比如在执教《别董大》一课时,通过情景创设、音乐渲染,烘托出离别的愁情,让学生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的凄凉景象,在想象中完整了画面,丰富了学生情感。(2)用想象丰富内容,让内容催化词语的理解:学习“白杨从来就这么直”时,学生抓住“从来”一词,我就引导学生想“从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是从幼苗长成为参天大树,也可以是从遥远的从前到不可预知的将来,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白杨的笔直却始终不变。再比如抓住“哪儿”,让学生想象白杨还可能在哪些地方生根发芽?一个“哪儿”,让学生体会到白杨适应性之强。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让白杨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高大起来。(3)用想象促进思考,让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想象不仅是丰富文本的画面,它更应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让学生透过文中的三个知道去想可能有哪些不知道,再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第6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采用声音、图像、幻灯、动画等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笔者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影像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却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船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第7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激发配置有效开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第8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动态 生成 智慧 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是新课程创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我们要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

一、“生成”源于教师的运筹帷幄

1、对学情的有的放矢

商家注重“预测商情”,因此能尽量避免商业投资的盲目性。老师如果能在备课前预测学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预测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生理等多方面作深入了解,既要掌握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气、水平、习惯,也要掌握个体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调查、交流、测试等多种方式准确地把握学情。同时,还要对学生资源、学习环境作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对文本的精心预设

在设计流程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以促使学生的精彩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既不能拘泥于预设的设计不放,又必须尊重教育资源的生成。我们只有遵循生成与开放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添精彩生成的许多亮点。例如,教师如果没有对《祖父的园子》中萧红的生活经历深入理解,课堂上就不会有学生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的精彩阐述。生成缘于预设,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又不能拘泥于预设。

3、对课堂意外的即时调整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随意而发,我们教师不能随意处理。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运用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案,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迎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会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才会焕发勃勃的生机。

二、“生成”源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1、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及,能超越成人的视角,想你所未想,做你所未做。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提升着自己的认识、审美与精神,这样的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教例: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棉花姑娘》

教师问:“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我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会捉蚜虫。”

学生说:“我知道燕子、啄木鸟是益鸟,青蛙和七星瓢虫是益虫。”

学生说:“我知道动物各有各的本领。”

学生说:“我知道了动物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师原以为学生会从不同动物有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和知道哪些动物是益鸟和益虫这两个层面来小结。结果却引发了各种精辟的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发挥想象,自由倾吐,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在标新立志,异想天开中找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这种“多元答案”,往往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真正开始。

2 、对积累的充分调动

课堂与课外是相联系的,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的生活空间呢?借助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联想,调出生活积累,生成一种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原貌,甚至高于生活的情感,促成课内外的联系。

教例:二年级人教板第三册《黄山奇石》。

课文后面有一题想想说说:想一想“仙女弹琴”的样子再说一说。面对这样的练习题,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就如下设计:先请同学仔细看看“仙女弹琴”的图片,然后调动各种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一说。老师说:“你们看到过仙女吗?”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问:“看过西游记中嫦娥吗?”配以古筝音乐让学生自由畅谈所知所感,通过这一过程的讨论、感悟,学生的学习智慧得到了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正是由于课堂与课外相联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凭着生活经验想象并创造,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三、生成源于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第9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心理疏导;幸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66-1

少年儿童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类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留守等特殊儿童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更需求对生活的正向思想指导。所以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更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强化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自觉、及时、经常地结合语文学科对留守等特殊儿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在教《陋室铭》一课时,我作了以下思考与尝试来实现教学目的。

一、理念提升,作好课前调查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爱、理解、尊重为基础,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人格状况,以鼓励、表扬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语文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获得体验。

教学《陋室铭》这一课,除学习课文,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外,还可以创新设计教案,带领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听小故事、改写文句、为陋室起名等方式探究领悟作者的人生志趣,挖掘出作者思想上的一个优点――虽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等情操,更提炼成“会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的人格魅力,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的事情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内化成一种理念,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播放轻音乐舒缓气氛,配以“一图两看”奇幻图片导入,讨论交流引申出本课的研究主题――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如果把看问题的角度变换一下,结果也许会不一样。这样的导入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本课学习的探究欲望,使之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在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时,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多媒体展示优美山水画面,配以轻柔的古筝乐曲,让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朗诵激情,通过反复诵读,让他们融入课文,掌握文言句读停顿、体会韵律。在朗读训练中,尽力向留守等特殊儿童倾斜,以爱、理解、尊重为基础,在鼓励、表扬、同学互评互助中,培养他们自信心,体验成功感,感受铭文语言的韵味和读书带来的愉悦。

三、启发感悟,迁移审美情趣

在赏读环节,我抛出了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并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刘禹锡被贬和州创作《陋室铭》的经历,巧妙地将铭文是刻在石头等器物上的一种文体点出来,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

此时此景此诗此情,一目了然,恰到好处的背景点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更让学生对作品背景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对留守等特殊儿童心灵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这时大家在再次朗读课文披情入文时对作者虽处逆境而不屈服、坚毅乐观的钦佩之情油然而升,为进一步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打下基础。

四、创新设计,升华学习情感

布置前置性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课文学习提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课前教者将其归纳整理成了三个主问题,在研读课文阶段进行了出示,分成了三类:问形象――陋室陋在何处;问主题――刘禹锡为什么认为陋室不简陋;问写法――作者为何从山水写起、又提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又引用孔子的话。三个主问题由于归纳得当,又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当宣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之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就爆发开了,四人小组里的讨论学习热情高涨,班级里充满着“自信”、“积极”、“乐观”的因素。

在讨论这三个主问题时我还安排了两个小插曲:1.仿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改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使句式相同。2.模仿“诸葛庐、子云亭”为“陋室”起雅号。大家在简短的思考之后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积极大胆地参与了进来。大家说出了“室不在美,有德则馨”等句式,并美其名曰――禹锡室、梦得居……如此教学设计引导着学生触类旁通、同中求异,利用这小小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陋室和作者的喜爱之情,更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之情。

五、引导迁延,提升幸福意识

经过前面课堂学习的一系列铺垫,学生们已深刻领悟到本文“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刘禹锡所居“陋室”之所以不陋,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居之人安贫乐道、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给看似简陋的屋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我由此安排学生谈谈学习本文得到的启示。孩子们思考深刻,形成了许多好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