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建筑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培训总结

第1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按照市纪委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派驻机构干部培训工作自4月20日开始,历时10天,先后组织派驻纪检组书记赴外地考察,集中派驻机构干部培训学习,截止今天就要结束了。应当说,这次培训是市级派驻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后的首次集中学习,也是近年来委局机关举办一次比较系统的学习培训,这对于大家熟悉纪检监察业务,顺利开展好今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段时间,大家态度端正、精力集中、遵守纪律,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刚才,各组书记做了发言,准备充分,体会深刻,认识到位,思路明确,谈得都很好,今后关键是抓好落实。

4月19日召开的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派驻机构成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这种高起点的定位和高标准的要求,也是这次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十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培训,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一是提高了素质能力。大家积极投入到学习培训之中,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对纪检监察业务有了进一步了解,从宏观上把握政策法规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增强了工作信心。通过学习培训,使派驻机构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职责意识和角色意识,增强了开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明确了工作思路。大家在学习中思考,在交流中启发,对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心里敞亮了,方向明确了。四是完善了工作制度。大家学习研究了机关有关制度规定,修订了派驻纪检组、监察室业务工作暂行办法,为今后派驻机构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转奠定了基础。总之,这次集中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成效明显,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士气,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集中学习培训,是对大家的一次充电、一次加油,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我们要以这次集中学习培训为契机,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昂奋的精神,务必做到派驻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下面,我再提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继续加强学习。这次学习培训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大家的任务会很重,工作会很忙,但越是紧张忙碌,越是不能放松和忽视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需要、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同机关一起执行好周五上午集中学习制度,由于条件所限,各派驻机构干部不能和机关干部一起集中学习,希望各派驻机构要按照机关统一部署,自行组织好本组的集体学习。要继续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纪检监察基本知识,尽快掌握了解所监督检查部门单位的业务知识,努力成为纪检监察业务的行家里手,不断增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执纪执法水平,切实提高依法执纪、依法监督的权威性。

二要准确把握定位。派驻机构的工作是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派驻机构和市纪委、监察局机关都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对派驻机构的工作,市纪委常委会将高度关注关心,将其纳入全市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中来谋划,站在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角度来开展。近一个时期,市纪委、监察局各常委、各局长要拿出足够的精力,为派驻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扶上马带一程,促其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各室要把支持派驻机构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全力帮扶,悉心指导。对涉及市直的各项日常工作,要放手交给派驻机构来具体负责,做到指导不包揽;对重大工作,需各室出面组织协调时,也要协同派驻机构一起进行。各派驻机构要定准位、卡好位、站好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市纪委常委会来开展工作,自觉接受机关各室指导推动工作。

三要不断完善制度。我们前期制定的相关制度只是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制度完善对我们派驻机构而言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制度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建设如何,直接决定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有了制度的依据,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板有眼、有章有法,进退有据、有条不紊,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学习培训后,各派驻纪检组要把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作为最紧迫任务,抓紧把制度框架搭起来,这是工作有序顺畅开展的前提。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在吃透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手建立理论学习、工作程序、干部管理、后勤服务等相关细则,理顺工作关系,逐步构建高效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要搞好部门对接。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各派驻机构从一开始就要做到高度重视。市纪委、监察局的初步想法是,对接要由委局统一进行安排部署。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雷建国书记重要讲话,吃透我代表市纪委常委会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的有关要求,消化好外市的经验做法,摸清所监督部门的基本情况,做好对接前的一切有关事项。第二,要具体操作好对接。拟确定由市纪委各副书记出面对接。对接要确定好所监督检查部门人员的参加范围,讲清对接的内容,成熟一个对接一个。第三,进一步搞好调研工作。对接后,利用一段时间做好深度调研。调研可借助巡视方式进行,要把所监督检查部门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以及廉政风险点了解清楚,为今后开展工作摸清底子。这项工作大约利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干部室要抓紧研究制定方案。同时,各派驻机构要抓紧安排与市纪委、监察局各常委、各局长及各室对接。各常委、各局长及各室要主动地搞好衔接。

五要加强内部管理。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非常严肃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大家都要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特别是涉及、案件、审理、执法、纠风等业务性工作,要严格履行有关工作程序。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派驻机构文电处理等暂行办法》、《派驻机构后勤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已印发给大家,有关业务的几个规定也正在酝酿研究,待市纪委常委会通过后抓紧下发。对这些制度规定,请各派驻机构认真学习、遵守执行。要严格执行文电、保密、后勤等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与委局机关搞好衔接,做到文电处理流程化、保密工作专业化、后勤保障精细化,实现规范运作、高效运转。同时,各组书记务必要发挥好“班长”作用,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职责。机关和派驻机构的全体同志都要老实做人、干净干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特别是要执行好培训开班仪式上提出的“五不准”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工作日中午禁酒制度 。各派驻机构到部门单位对接时,要一定做到清茶一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表现赢得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在这里也明确告诉大家,市纪委、监察局将努力做好大家关心的干部使用和后勤保障工作,为派驻机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2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达到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全面提高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农房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目的,使广大农民能住上安全房、放心房、舒适房。

二、培训对象和报名要求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报名要求:农村建筑工匠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免费参加培训

三、培训安排

(一)组织单位

全乡的工匠培训由乡城乡规划所负责组织报名,安排场地,组织授课人员进乡授课培训考试,统一负责证书的制作和发放。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

2012年7月开始组织培训,每期3-4天。各村把报名登记的名单要及时报乡政府城乡规划办事处,将按报送时间先后安排培训顺序。

联系人:

(三)培训方式

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四)培训内容

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乡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经考试合格的,颁发市住建委统一印制的《村镇建筑工匠岗位证书》。着重为农村建筑工匠讲解建筑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村镇建设法律法规知识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房屋质量通病和防治等,并增加本地区的实际内容,如地区的防洪、抗震要求及实际施工图纸等。

(四)资金落实

培训采用技术下乡的形式开展,培训资金由乡政府向当地财政或农办申请。

四、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活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职能处室具体落实的组织机构,确保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第3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培训;员工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65-01

建筑行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湖北省建设厅和湖北省统计局2006年5月联合的《2005年湖北省建筑业发展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省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到1349.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0.90亿元。利税总额74.0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利润总额26.63亿元。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22565元/人,比上年增长15.8%。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行业中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这些知识和信息是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量,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

1 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不同职能员工的培训重点及方式有差异

1.1 普通员工的培训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农村进城务工的外来劳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很大。此类员工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教育、基本技能学习和安全文明生产等。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2)现场操作培训。由熟练操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上机训练,协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3)安全培训。

1.2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筑行业中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工程建设有组织,有计划的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1)聘请行业内专家到企业内举办专题讲座,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委派技术人员脱产参加相关课题短期培训班的学习。

(3)委派技术人员回到学校进行相关技术专业的进一步深造。

1.3 项目管理者的培训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与多工种、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现场突况的处理,对安全和质量的控制,对工程预算和工期的把握等。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建筑企业中,项目管理者多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除需要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有选择性的参加以下学习。

(1)参加行业内相关管理性讲座的培训。

(2)参加企业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学习。

1.4 企业决策者的培训

卓越的企业决策者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往往决策者的平庸、无能是断送企业发展前途乃至使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决策者们更需要接受培训。决策者的培训应着重对市场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断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

(1)对行业内成功企业进行考察,总结经验,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

(2)参加MBA、EMBA等管理类课程班的学习。

2 建筑行业员工培训的展望

2.1 从工程案例中学习

在一个单位项目完结后,项目部人员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自我实践中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建筑企业多采用以项目部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因此项目部间人员交流机会较少。企业应以工程实际案例为教案,组织各项目部共同参与讨论。项目部间相互学习,推广好的经验,杜绝相同的失误一再发生,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2.2 建立企业学校

企业和学校的结合,既利用了学校在培训、教学方面的优势;又能使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至于和实践脱节,更贴合实际需要,目的性更明确,使参加培训的员工能尽快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技能。

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办学方式。对大型企业而言,企业自办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大规模的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就建立有知名的约翰・韦尔奇领导发展中心(克罗顿维尔),负责GE全球经理人的培训与发展,并全面负责员工培训发展的课程框架。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和相关学校联合办学,成本投入不大,更合乎企业实际情况。同样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2.3 创建学习型组织

从一般意义上的员工培训发展到整个组织的学习,是现代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帮助员工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所需知识的方向过渡。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主要是对个人而言,随着对“学习”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已经扩大到“组织”的范畴。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组织在学习,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实现了“终身的学习”和“终身的教育”。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永远保持年轻,保持旺盛的竞争能力。

2.4 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

企业文化培训的实质是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人心。采用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降低企业内耗,使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发展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建设厅,湖北省统计局. 2005年湖北省建筑业发展报告. 2006,(5).

[2]吴晓,李立轩.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一、高层建筑排查情况

2017年7月7日以来,共摸排已投入使用的高层公共建筑单位、住宅小区和工业建筑35家,高层建筑77栋。其中:高层公共建筑单位6家,高层公共建筑7栋,其中通过消防验收4栋,未通过消防验收3栋;高层小区28家,高层小区建筑70栋,其中通过消防验收34栋,未通过消防验收26栋;高层工业单位0家,高层工业建筑0栋,其中通过消防验收0栋,未通过消防验收0栋。共发现隐患95处,整改隐患89处,责令“三停”5家,罚款26万元,行政拘留2人,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0家。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整治措施(重点介绍亮点工作)及存在问题

(一)发放任务清单

治理目标明确。提请县政府发文将划定的6条24项工作任务,逐一发放给9个乡镇、3个城区管委及14个行业部门,并对相关单位的90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进行培训,要求各部门单位要强化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对照工作任务迅速开展行业治理。

(二)强化隐患治理

全面帮扶指导。针对前期排查发现的“未审先开、未验先用”建设工程和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消防大队坚持依法进行查处,抄告相关部门合力督促整改。消防、住建等部门联合成立技术服务组,对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备案)手续、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进行现场帮扶指导。

(三)锁定重点目标

实施有效防范。针对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的特点,大队准确锁定目标强化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防:落实楼长(经理人)制度,为每栋高层住宅建筑配备一名消防安全楼长,牵头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宣传

,目前,77栋高层住宅建筑已全部配备楼长并投入工作,在每栋楼的醒目位置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技防,强化电气火灾防控,大队结合“平安社区创建”在住宅小区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县安委会出台《太谷县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发放给全县12个乡镇、城区管委会,15个行业部门,目前,全县已有12个住宅小区安装集中充电桩,共计32个充电桩,304个充电位;物防,建设微型消防站,大队先后2次组织召开约谈会,对高层建筑建设单位及高层住宅建筑物业服务企业进行集中约谈,同时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微型消防站建设,从选址、器材装备的配备标准和要求、管理制度等方面严格把关,建成投入使用后,大队持续跟踪帮助微型消防站队员开展业务训练,保证每一个建成消防站能够完成“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任务,真正发挥微型消防站应有的作用。

(四)全面教育培训

提升综合能力。首先对内分批培训2名监督执法人员、8名消防文职雇员及辖区派出所9名消防专兼职民警开展系统的高层建筑消防知识培训,提升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其次社会单位培训,组织对辖区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及高层建筑单位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消防安全轮训,发放消防大队精心编制的《太谷县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手册》,提升高层建筑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第三基层网格培训,将消防安全纳入基层网格员培训内容,组织拍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题示范片,重点强化基层网格员隐患排查上报和组织逃生疏散能力。

第5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思路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一项要求高度专业性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企业承担的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其系统建立的初步性,导致国内市场不够规范、专业性不够完备,甚至监理工作的性质以及具体内容并不被大众充分理解等,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甚至误导的影响。本文将就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阐述本人对于探索优化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思路的论述。

一、优化监理市场的规范性

根据国内市场现状,我国监理工作市场鱼龙混杂,面临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在我国发展的种种不成熟的表现和问题,其规范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并不过关,挂靠现象严重;加之业主对于监理工作的不了解,私招管理者以及执法不严等,这些都致使国内建筑工程监理市场出现了不规范的问题。然而市场的规范性是对一个行业发展的必要要求以及基本保证,也是行业能够在该区域收到相关部门合理管辖、引导、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建筑监理工作的优化重要线索之一即为首当优化建立市场的规范性。

首先需通过健全监理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保证其市场运营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也就加强了对监理工作性质的确立以及监管工作内容的普及,可以更好的帮助业主理解相关行业,减少恶意竞争或违规操作,帮助完成进一步的市场规范。其次,通过建立和完善对监理单位相关的监管部门,依照法规严格执行,对监理单位专业程度进行考核以及坚持,撤销挂靠单位,使监理市场具有良好的专业氛围是规范市场的有效途径。同时,有关部门适当的行政干预,确保法律法规的明确下达与执行,是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也是规范监理市场的必要措施。

二、对市场专业性进行优化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要求监理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监理人员必须对相应的工程设计、所用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监理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有着明确的认知,从而保证整个监理工作的全面性。因此,对市场专业性进行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监理人员专业性的优化。相关的监理人员不止是要做好监理工作,更要对整个工程有着一定的了解,这也是作为一个出色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必要要求。

为了保证监理人员对于所监理项目了解的完整性,培训内容也应就多方面展开,其内容不仅要有相关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要求、管理措施等,还要对监理工作本身的法律法规、性质及内容进行深化的培训。从而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帮助加快优化建筑工程监理市场。例如,邀请业内知名的专家或者高校内负有盛名的教授前来为监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或是经验的交流,可以有效帮助初入单位的监理人员积累经验,以及帮助具有一定基础的监理人员做好总结和归纳。

做好培训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监理人员优化自身基本素养,从而帮助优化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监理工作。

三、对于监理工作管理的优化

建筑工程监理的管理工作主要在于对所监理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以及控制,其管理目的是使监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从而保证监理工作的妥善实施。然而就我国监理工程的管理现状,出现很多重心不平衡,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性差的问题,所以优化建筑工程监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优化其管理形式。

首先,监理单位应该重视监理工作在工程项目各个方面的合理分配,以保证监理工作能够全面的进行,不出现偏倚或重心失衡等情况,使监理管理工作协调开展。其次,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需要参与该项目的各方人员包括业主、施工单位人员、监理单位人员彼此间有充分的交流,或是能够搭建信息化的媒体平台,例如网站等,定时更新管理举措的变动和工程的进展,也能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协调,从而保证工程高效进行。同时,多方参与的管理形式也将避免业主在不明确监理工作性质及内容的情况下盲目参与,例如私招雇员等,从而捣乱管理的进程。最后,鼓励监理人员对培训中所学内容加以运用,做好总结和归纳,可以给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做出贡献,以优化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进程从而优化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

四、明确监理重点,优化监理效益

监理工作中有三项因素需要得到良好的控制,分别是进度、质量、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妥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被作为监理过程中的重点,而且这三者需要被同时监理,才能是工程能够高效的全方位进行。

首先,工程进度计划是应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就应被合理和详细确立的,工程进度计划的完整程度也决定了监理工作管理标准化程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工程进度计划帮助树立了管理标准化的理念,从而确保工程不会出现延期的情况致使影响工程投资效益。其次,工程质量是监理工作的又一明确提出的重点,工程质量不仅体现在工程施工方面的进展,也体现在整个工程的管理措施、工期明确等方面,因此良好的管理形式,监理单位内部的协调和对整个业务的充分探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我国在建筑工程、建设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项目,并且在我国有着日渐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化市场的规范性、对监理人员和单位专业性及综合性反面的培训和再教育、对标准化管理的优化以及对监理重点的分析从而优化投资效益。这些方面也应相辅相成,一并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指出优化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佘国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09(1).

[2]胡德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6).

第6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曲线

作者简介:赵雪锋(1977-),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李炎锋(1971-),男,河南新密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编号:20131103120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53-02

建筑业是个传统产业,总体规模虽大但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落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迫切需要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建筑业,BIM技术就是应这样的要求而提出和发展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这些维度包括在三维建筑模型基础上的时间维、造价维、安全维、性能维等。BIM的作用是使建设项目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全过程充分共享、无损传递,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进行协同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依靠文字符号形式表达的蓝图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

世界各国都在推广BIM的应用,因为应用BIM技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缺乏具有BIM技术的人员已经阻碍了该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大规模调查显示缺乏足够的BIM训练是采用BIM最大的障碍。在e建筑圆桌会议上,参与者认为“缺乏有经验的从业者已经成为将建筑业带往BIM时代的一个主要瓶颈”。他们断言BIM的广泛采用需要大范围的教育和培训。《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2》也指出,企业在2012年内没有使用BIM软件的原因,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是没有BIM人才。

学生是BIM技术的后备军、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在大学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中教授BIM技术才能够实现BIM大规模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够实现BIM人才的量级突破,才能够进入建筑业的“BIM时代”。因此,研究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通过教学实践和观测统计绘制出普通建筑类本科生的BIM技术学习曲线,并在借鉴总结国内外BIM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类本科生BIM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主要教学方法等培养模式和方法。

一、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的目标与内容

BIM技术人才最基本的就是掌握BIM最基础的技能。通过操作BIM建模软件能将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产生的各种模型和相关信息制作成可用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应用所需的BIM及其相关的二维工程图样、三维几何模型和其他有关的图形、模型和文档的能力。通过操作BIM专业应用软件能进行BIM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仅仅掌握BIM最基础的技能,并不能称为BIM技术人才。BIM的意义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因此BIM人才应该具备基本的工程能力+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只会用单一软件建模,而不会用多种软件解决问题,或者只会用模型解决单一工种问题,而不会解决多工种问题的,不算懂BIM。只会干活而不会带领团队的,或者只会带队干活而不懂培养人才的也不算BIM技术人才。BIM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才能承担起在一个项目中的责任,才能发挥出BIM真正的价值。

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难点

1.BIM教育目前缺乏系统教材

BIM技术产生仅有十年,进入我国时间更短,国内的BIM技术扩散的推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Autodesk为其产品所作的书籍、培训以及会议等方面。2005年10月,Autodesk与中国高校的“长城”合作项目出版了《建设工程信息化——BLM理论与实践丛书》。该丛书大篇幅介绍了BIM理念及Autodesk对实现BIM理念的软件工具。这套丛书某种意义上起到了BIM理念的启蒙作用。2011年至2012年,何关培总结其博客内容,并汇集多方力量出版了《BIM技术应用丛书》。2011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BIM工程中心成立,并宣布进行BIM工程硕士的培养,标志着BIM技术逐渐进入我国正规学历教育体系。

2.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

BIM与CAD课程同属建筑业技术,但是两者有很大区别,CAD的应用谁用谁受益,而BIM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发挥作用。作为建筑业革命性的一个工具,如何推行BIM教学没有参考系。

3.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BIM作为一门课程应该独立教授,而不应该作为CAD课程的扩展。许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始BIM应用教学,并且将BIM课程模块分别放到建筑业的有关课程里面。在美国,有许多教育机构在他们的课程中介绍BIM技术。例如,奥本大学在一个学期的BIM入门课程后提供为期一周的教程。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建筑系将BIM作为设计室的主要工具教授完整课程。

(1)常见BIM技术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BIM课程小组,以十个左右学生为一组,学生自由阅读相关文献并分配任务,与BIM专家访谈、座谈、通信或电话交流相关知识,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这种方法适合于学生有强烈学习BIM的意愿的情况。充分利用协同设计与施工的BIM软件作为项目干系人之间协同工作的工具。用BIM协同工作,每个或每组学生能够看到三维的设计理念,极大提高了知识交流的速度和深度。

将BIM融入其他建筑课程里面。例如将BIM融入建筑管理课程的方法。在教授BIM之前应该先修其他基础课程,比如数字可视化、CAD制图和3D建模。其一是要求学生自学BIM,不提供正规的培训给他们,通过一个项目用BIM软件去完成,这种情况下学生反馈认为BIM太难了学不会。其二是在建筑管理课程中介绍BIM原型,课程介绍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MEP模型、建筑总平面图、估算、进度、项目模拟、交付。同样地,BIM也被加入有关建筑信息技术的课程。

国内也有学者以BIM平台为基础,研究了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诸多环节的优化组合和改革。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建立BIM实训平台,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接受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学习曲线在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应用。学习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学习曲线体现了熟能生巧。学习曲线是分析采购成本、实施采购降价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一个人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熟练,学习曲线提供了使这个原理定量化的分析框架。通过校内开设的BIM创新实践课、基于BIM的毕业设计、BIM竞赛以及进行培训的学生为基本考察对象,用观测统计、测验等方法实测学员们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绘制出BIM的学习曲线,为BIM教学任务设定、进度安排提供基本依据。通过两学年的统计,利用学习曲线对BIM创新实践课、毕业设计以及培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分析,最终制定了BIM创新实践课、BIM技能培训、BIM竞赛以及基于BIM的毕业设计多种形式结合的BIM人才培养模式。

(3)多种形式结合的BIM人才培养模式。BIM创新实践课通过课堂展示BIM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于BIM的兴趣,使同学对于BIM具有初步的认识。通过BIM创新实践课上的观察,鼓励对BIM有较强兴趣的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BIM技能培训。BIM技能培训班主要讲授BIM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用BIM软件建模等。前面提到,仅仅会建模不能称之为BIM人才,因此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BIM竞赛是检验前两种形式培养效果和训练同学综合能力很好的途径。通过参加学会以及BIM软件商组织的BIM竞赛等,让同学体会和学习在一个BIM项目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

近3年,土木相关专业近300人次选修了BIM创新实践课,50人次参与了学校组织的BIM技能培训、星火基金和BIM竞赛以及挑战杯比赛。该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BIM的机会,为建筑行业培养BIM人才。

三、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筑工程专业而言,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紧跟国家的形势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适应行业新发展的趋势,对于推进BIM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刚,周力坦.将学习进行到底——BIM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J].建筑技艺,2011,(Z1):121-125.

[2]米旭明.基于BIM平台的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5.

[3]解明镜,石磊,罗明.基于BIM平台的集成化可持续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6-148.

第7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X9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120-01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将许多风险隐患、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保护建筑施工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筑施工的规模从大到小,参差不齐,个别建筑施工企业只谋求经济上的效益,偷工减料,为了达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安全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了安全文化的建设。

(二)安全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建筑施工文化建设是通过柔性而非刚性的文化引导,建立起规范、合理、制度的安全文化心里环境,以及协调和谐的工作氛围,并逐渐内化员工的心理,使安全文化转化为成员的自觉行动。事实证明,安全文化制度建设这种软性管理所产生的协同力比刚性的管理有着更为强烈的控制力和持久力。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缺乏实践性,只注重条例的制定,而忽视了工作中实践的约束,导致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环节。监督是对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能够按照安全条例,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监督的。安全文化的建设为企业顺利的施工奠定了基础,但是如何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这就需要有效的监督环节,来进一步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保障建筑施工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而个别建筑施工监督方面做的不精,查的不严,留下了安全隐患问题。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认识,强化员工认同。首先,建筑施工的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施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只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付诸于行动上,才能武装好头脑,从根源上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其次,应把施工安全文化通过一定的强化灌输方法使其深入建筑施工的所有员工,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使之人人皆知,以创造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氛围。二是培训教育。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能够使企业员工系统地接受和强化认同企业所倡导的安全精神和文化。同时,培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当前,在建筑施工的业余活动中融入安全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准则,往往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巩固落实,健全规章制度。在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企业的安全文化和精神的标准去行事,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熟后,个别的员工背离安全制度的行为也是会发生的。因此,建立某种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将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潜在的安全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反复的研究,必要时要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化意见。二是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将安全问题予以条理化、格式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制度条例。三是率先垂范。建筑施工的领导者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对广大员工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所以任何一个建筑施工如果没有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要想教育和巩固优秀的安全文化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真正肩负起带领员工共同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的重任。

(三)有效监督,科学评价。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从安全文化的思想认识,到安全文化制度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每一位员工能够按照安全制度的要求来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达到“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目的。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的是有效的监督。通过监督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检验安全文化建设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建筑施工的生产活动中的员工的行为偏差如能在产生之前就被发现,则可指导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求避免。有效的监督,科学的评价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施工过程中,负责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监督好,认真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二是要严格执行,不留隐患。安全问题不是小问题,在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质量要求,毫不马虎,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问题。三是真实反馈,善于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要真实的反馈,对新问题的出现要细心的总结,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总结: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但是由于一些建筑施工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导致建筑存在不安全性因素。这些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关系到建筑施工自身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茂名市茂南瑞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足;应对方式

建筑施工管理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对于现在的建筑施工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必须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不足的分析

1.1 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不足。通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提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从而能不断加强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建筑大都有向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建筑跨越很多领域、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加上建筑工程施工中个施工专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不足就凸显出来了。一是在我们选择施工前期没有完全的考虑施工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效配合,导致工程出现了反工现象,这样就是施工的成本增加;二是现代的建筑逐步的智能化、低碳化、个性化,给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也提升了难度;三是施工企业对新型的施工技术的不够熟悉,也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是施工没有跟上时代的房展需要。

1.2 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管理存在的不足。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虽然眼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打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然而真正将安全落实的建筑施工中的却寥寥无几,建筑施工本来就属于高危行业,它的风险性十分的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节省成本,不管是在安全管理人员方面还是在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再加上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兄弟,安全意识较为缺乏,这些都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管理存在的不足。

1.3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在施工建筑行业农民工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主体,他们接受的教育比较少,很多都是从放下锄头到建筑工地当民工的一个过渡,是很难马上适应的。近几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是到城市工地上工作不到三个月的农民,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对外界的安全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些就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必然性,因此教育培训对于这样一个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2 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应对方式

2.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工程的造价很大涉及的范围有比较的广泛,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很强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就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然而对构建物质的只能的发挥也存在着影响,也影响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系数的高低。因而作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强原材料的采购加强质量管理,原材料质量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检验。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对其检验合格之后,送交工程监理方和设计方并签证认可之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出施工现场。此外,还应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力度,确保其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的性能状态良好,并备足各种易损耗件。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加大力度,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经过自检、互检、专检这三到工序,尤其是应对各重点施工部位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并实行旁站监理制度,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管理,切实加大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对成品的保护和竣工的验收应加大力度,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很多预制件和现场制作构建,所以对已经完成的成品应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不受到来自人员或其它因素所带来的损伤,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后,应及时做好验收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监控之中。

2.2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选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将各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因而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加大安全教育投资力度,并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奖惩机制,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危险的工种,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并实行岗前培训制,做到持证上岗、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进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施工工作。

施工之前应将其安全问题落实到各个部门的成员之中,让每个人都参与安全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并有条有序的制定安全管理规则,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并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建设全程,尤其是施工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私拉滥接、乱堆乱放等现象的发生,并确保做好各项安全总结工作,总结历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确保各项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除,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和标准,切实做好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安全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的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及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重要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安全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同样对一些新转岗的职工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2.3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力度。施工进度他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控。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都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等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多方面的。我们在施工前应该做好施工进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控制管理,但是在管控进度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进行。

2.4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工程成本控制得当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对工程的全面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材料管控工作,因为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工程资金的70%,所以能够好的控制材料也就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3 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十分的繁杂,涉及的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管理也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转变管理理念、利用新型技术有效快捷的做好管理工作。

第9篇:建筑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

树立多层次、细分化、精细化、高品质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以技术为基础、市场为主线的作品,严把设计质量关,应抓好以下3个节点的管控:设计岗位细则的制定、设计方案综合评审制度、设计各专业汇签制度。

关键词:

优质的方案;精细建筑设计;严格的环节控制

一、引言

城市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存在,还是建筑设计创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结果,因此,建筑设计的优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岗位细则的制定———确保建筑设计质量

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见图1)。设计项目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各专业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成果。健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监督,设计小组由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按岗位细则的要求各负其责。先设计合理的方案,由技术质量部审核,各专业之间汇签,内审自检,最后完成施工图的设计。设计现场服务也是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筑设计要注重细节,做到设计方案合理,设计中控制时间有措施,设计后总结经验及不足有效果。

三、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不仅是为了设计的产品达标,满足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要求,还为了提高设计标准,优化设计。在设计方案综合评审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案,设计出最佳产品。

1.组织方案评审应该在方案申报之前进行,尤其是相对复杂的项目,一旦方案获得规划部门批准,不排除有些细节设计可能会对其他专业造成影响的可能,因此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工作的时间尤为重要。

2.方案批复后开始施工图绘制阶段,这时候各个专业要求相对比较深入,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但是有些项目组织方案评审会的时间比较滞后,之前方案没有定稿,即使组织了方案评审会,等到实施时又会有比较大的改动。可一旦方案定稿,施工图设计已经进行了大半甚至接近尾声,如果有问题改动起来难度会很大,对于设计师来说会延长设计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也许还会牵扯到其他专业,因此,合理组织方案评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各岗位细则的贯彻与执行

1.做好设计岗位细则宣贯工作。岗位细则的培训是完成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岗位细则的核心内容才能胜任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减少差错,把一项工程设计做得既符合各项国家规范又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2.抓好落实,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岗位细则培训能否真正落实到设计工作上才是关键,切忌组织设计岗位细则培训后就不闻不问了,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检验,使岗位细则培训方式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关键点,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点。

4.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统筹安排。设计方案确定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水、暖、电等各专业要结合设计项目互相沟通设计图和资料,不同专业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错漏碰缺,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周期,切实可行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要达到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对于设计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专业要共同切磋,及时、有效地解决。

6.制定质量控制的最佳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转换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7.建筑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硬件需求,还是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的过程。而在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中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选取方案,能够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发挥重要的作用。8.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首先是优化建筑设计质量,其次才是管理。而建筑设计质量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是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五、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质量控制

1.建筑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某医院为例,某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地上九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一、二层作为医技用房,诊疗室、化验室、照相室、控制室、验血等;三层~七层为病房区、重症监护区等,八层~九层为手术区。设计按功能分区,科室设置外窗自然通风等。医院设计质量控制需要统筹安排,既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又要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设计师既要考虑病人生理、心理康复的需求,对门诊、病房、医技楼以及供应科室的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各种可能性,又要兼顾医疗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最终建成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化医院。

2.建筑设计运行系统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控制全过程质量标准。选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都要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对本专业精细化管理,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差错,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大厅共享空间、结构承载力的计算,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的运行、配电的方式等,不仅要满足国家、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有创新意识以优化设计。

3.设计严格、有序的现场服务程序和对现场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是严控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六、结论

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实质是部分优化与整体优化的结合,是动态管理,不断冲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开拓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及时解决,严格技术要求,加强过程控制,树立现场服务意识,精细营造严控建筑设计质量关。优化设计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在过程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最终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