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护理员年终总结一: 2017年要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和工作,虚心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现将2017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本着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精神为中心,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有:打扫家庭卫生、买菜做饭、精神慰藉、读书看报、量血压、测血糖、陪医送药、购物理发、洗衣服等,接受了领导委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深感荣幸,同时责任感重大,牵挂更多!在50位服务对象中女性26人,男性24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57岁,其中服务人群里有轻度老年痴呆,半身瘫痪,就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让我们放不下心,牵肠挂肚,尤其是刮起风下雨,有的老人房屋漏水,积水,我们都要及时把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雨停了后清理房屋里的污水。我们的工作长年的为老人有所为的工作着,发挥了雪中送炭的服务精神,一年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达90%以上,有的老人还把我们当闺女一样看待。
2017年全年中我们总服务时间4546个小时,比计划时间多出82个小时,总次数1932次,在20xx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认真深入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持续增加并向整个美兰区扩展。
2017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虽然尝尽了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尽职尽责,工作上领导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使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个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20xx年我们将不负大家的重望,加强业务上的知识,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身素质,力争20xx年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养老护理员年终总结二: 2017年本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五保供养方针、政策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上级部门对本院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创建省一级敬老院为动力,以服务五保老人为重点,以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为标准,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做好了2017年的各项工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了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二、认真开展了三项评比活动
在全院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五好院民评比、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和卫生房间评比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年终将评出的五好院民、文明院民小组和卫生房间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五好院民配戴大红花和五好院民胸牌,每人发放50元奖金,向文明院民小组颁发了大型奖牌和30元奖金,向卫生房间得主发放了卫生房间锦旗和30元奖金。通过经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院民的争先意识,增强了院民的集体荣誉感。
三、进一步规范了院民请销假制度的落实
院民外出需向院务管理人员请假并准许后,领取院民标识牌后方可放人出行,院民回院向院务管理人员交回标识牌并消假,这样做的效果是直观、明确、严密、有效地杜绝了院民私自外出的混乱现象,也为防止院民外出走失和院民在外出期间出现不测,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及时有效救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严格执行了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健全档案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把好两关,一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精神病的不准入院;二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传染病的不准入院。对具备入院条件的我们做到了愿进全进,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档一盒。档内存有院民个人加入五保申请表,入住敬老院审批表、医院健康查体资料,入住敬老院协议书等。为我们全面掌握院民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因人服务管理确定了目标。
五、建立了自我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老人的作用,一是推选出由院民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敬老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二是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了伙食管理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和听取院民在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制定每周饭、菜谱,具体掌握伙食标准,定期结算伙食帐目、重大节日调剂好饭菜花样,保证饭菜供应。三是成立了安全卫生后勤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并负责院内线路检修,严格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严格落实锅炉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由于我们健全了院民自治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六、实行了分级护理,为老人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式服务
一是亲情护理从点滴做起。
二是开展了谈心活动。
三是分级护理,对一般院民实行常规护理,对半自理院民实行二级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实行了一级护理,让五保老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使他们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七、对上积极争取,努力提高办院条件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中的等级护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龄<60岁、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及特护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龄60~102岁,平均80·2岁。
1.2方法
1.2.1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两者比较,χ2=1·9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5]顾敏,顾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J].现代康复,2000,4(1):34-35.
1养老护理员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主要来源于两组:一组是具有专业护理水平的专职护士担任;一组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专职护工,这些护工文化层次不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3].有人对江苏省养老机构中2909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专职护士有335名,仅为11.5%,而护工则为2574名,占88.5%[4].另外还对这335名专职护士的专业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学习培训的护士仅占极少数,大部分护理人员为普通病房的护士或即将退休的护士,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养老护理岗位培训[5],由此可见养老护理员缺口之大,基本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基本状况下:
1.1文化素质低下.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隶属于家政服务,因此养老护理员文化素质低是最为突出的特点[6,7],这些人员多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为城市下岗人员,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其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474名养老护理员中,文盲者占5.1%,小学文化占8.0%,初中占51.9%,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35.0%[8].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对于其他城市情况将更为恶劣,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1.2专业技能水平欠缺.养老护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规范其职业标准,我国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试行)》.但是,自标准颁布实施至今七年以来,效果却没有明显改善,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养老护理员必须持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上岗,然而大部分地区基本未实施推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即使有部分城市实施推广了持证上岗制度,但是持证率并不高[9],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57.4%,其中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以及一些民营老人院的持证率仅为43.5%,甚至更低,而广州,仅为12%.即使一些地方推行了岗前培训制度,但其培训却很不规范,仅仅是走走过场,远远不能达到培训的要求,据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取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书的仅为2万人,持证率只有10%[10].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程度,同时可以看出其专业技能的欠缺.
1.3年龄偏大.我国养老护理员存在着年龄普遍偏大现象,40岁以下的仅为14.3%,而40岁到49岁的护理员达到47.66%[11],养老护理工作既细致,劳动又繁重,年龄偏大将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面对繁重劳动时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因此年龄偏大不宜胜任,容易给养老护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1.4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根据调查显示,北京每年养老护理员流失最高达到1/3以上,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从业年龄普遍偏低,因为养老护理工作即繁琐又劳累,收入不高,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大部分养老护理员一旦找到其他工作,就会离开养老护理行业.同时,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不能为老年人实施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养老护理员不仅仅是对老人简单的生活照料,还需要专业和技能,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及社区中的养老护理员,大部分缺乏养老护理方面的系统培训,甚至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正式培训.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有效竞争,培训内容少,多集中于基本护理操作,缺乏职业道德和老年人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
2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现有职工约为22万名,其中通过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约占1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2012年,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比上年增加3436个,累计达到44304个,总床位数为416.5万张,比前一年增加了12.8%(其中每一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比上一年增加7.5%),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5%;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2.4万人,占总人口的8.59%.2013年底,承德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71所,总床位12344张.其中五保供养中心47所,床位10041张;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220张;独立运行的光荣院2个,床位96张;荣军医院1所,床位120张;社会办老年公寓20所,床位1867张,平均每45位老人,拥有一张床位,可见中国的养老机构,还需要不
断完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更在不断增加. 我国民政部门在2011年印发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预计我国养老护理员总数量将达到600万人,目前全国范围内,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人数仅为5万余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失能老人到2020年将达到599~674万,半失能老人达到6852~7590万,由此推算,我国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该达到657~731万人,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仅为200万左右,缺口将近300~500万人[12],社会对养老护理员需求的缺口在不断增大.
3养老护理员行业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类进入老龄化时代,我国也提高了对养老护理员的重视程度,民政部于2001年了《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范明确规定:从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更应该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护理学专业型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以及社会对于养老护理问题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开始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课程,从而加快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些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如何能够培养一些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现提出以下对策:
3.1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独立养老护理员专业.各级高中等医学护理院校面对我国养老护理员缺乏的现状,应该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调整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型专业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面向社会招生,突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养老护理人才为目标.使养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老年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突发疾病的急救,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的保健护理,熟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
3.2提倡高中等医学院校"双证"教育模式.在一些高中等职业职院校,对护理专业的护生,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老年病护理、康复护理等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对护生进行养老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同时,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这种"双证"教育模式,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为以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国家劳动部门可以在城市下岗职工中以及城镇农村选择一批有志于从事养老护理的适龄人员,对他们进行统一正规的免费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既扩充了养老护理队伍,又可以扩大再就业,同时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拓展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则应该按照护理员的工作强度和资格证书设立合理的工资标准,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参照杭州的政策"福利性非盈利性养老机构给予取得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每月工作标准达到当地最低工资的1.6倍、1.4倍和1.3倍."通过广播、媒体等传播途径,不断宣传养老护理员职业的必要性,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培养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员的良好风气、降低养老护理员的流失.
关键词 介护 基础护理技能 培训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0-02
杨浦区引入老龄化社会的“介护”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属和为老服务者为对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础医学护理技能培训,使其更好的承担起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的责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训工作纳入了杨浦区2012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实施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介护”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延吉社区有常住人口74 777人,65岁及以上的人数为15 825人,占21.16%;8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4 44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远远高于周边平凉社区的6.22%和大桥社区的9.74%[3]。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6月结合病史和入户调查,确定100户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家庭,免费提供居家护理技能培训。100户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顾占56.00%,保姆和护工、志愿者照顾占44.00%。
1.2 方法
使用杨浦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编制的“介护”培训《需求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病情况,家属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护理技能的培训项目等。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 结果
2.1 居家养老者的疾病构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脑卒中后遗症,占45.2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体障碍。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为14.77%;有些困难平均为38.50%;需他人帮助平均为23.20%;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平均为23.50%(表1)。
2.3 培训项目需求调查
“介护”技能培训必授项目,需求度最高的为扣背按压、预防压疮、协助床上更衣;选择性项目最高的为口腔清洁、床—轮椅患者转移单人操作、床—轮椅患者转移双人操作(表2)。
3 讨论
“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很受欢迎,有多种慢性疾病、肢体障碍的患者家庭对“介护”培训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开展此项培训宣传以来,在广大居家养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挑选有肢体障碍和困难家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此调查结果中,需要依赖他人部分帮助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医生服务制是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介护”式居家养老模式丰富了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精心的护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的。
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及陪护更加愿意学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护理操作。肢体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等疾病,对贴近实际需求的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应当成为“介护”培训重点考虑的内容。上海延吉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进行“介护”技能培训,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金其林, 王颖丽. 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3-24.
[2] 王君俏. 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 18-20.
[3] 孙伟, 钟宁, 蒋中陶, 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1, 11 (4): 27-30.
[4] 王颖丽, 金其林, 崔明, 等.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5-29.
论文摘要:护理保险是针对急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所实施的,对陷于卧床不起等老年人,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支援的制度。护理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的方式导入,各地方行政机构作为保险者,对40岁以上的国民征收保险费,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有义务给予经济和发展护理保险事业的支持与援助。护理保险的财政来源以国家公费和所征收的保险费为主。
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21世纪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在2001〕年已进人老龄化社会,虽然历史不长,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鉴于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健全,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做法,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老年社会保障道路。
我们的近邻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进人老年社会。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同时作为21世纪老年人福利重要对策之一,日本于1997年通过了关于老年人的介护保险法,2001)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日本关于老年人的护理保险制度可为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一、日本老龄化现状以及由其引起的问题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进人老年社会以后,老龄化速度进展非常快。1970年,65岁以上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为7%,1994年达到了14 %a。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老龄化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9月为止,老龄化率是18.5%。预计2015年的老龄化率为26.0 % ,2050年将达到35.7%,老年人口在急剧增加;加之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出生率持续低下,总人口将出现趋于减少的趋势,居家养老越来越困难,卧床不起、痴呆等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在增加,家庭承担老人护理的功能越来越弱。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1993年全日本卧床不起、痴呆和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为200万人;2001〕年达到了280万人;2010年将达到390万人;2025年将增加为520万人。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外出工作的增多和护理者本身的高龄化,以往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力显著下降。目前日本家庭从事护理的人员中,80%为女性,其中年龄超过60岁者为50%以上,年龄超过70岁者为20 %a,老年人护理老年人的家庭在不断地增加。
护理期间的长期化、护理的重度化、护理者本身的老龄化等问题使得许多家庭面临长期经济和精神方面的负担,陷人护理疲劳状态,也引发了虐待老人、家庭成员关系恶化、因护理老年人而被迫提前辞职等等社会间题。
由于家庭护理负担过重,加上老年养老设施数量不足,并存在服务质量的问题,许多需要护理的老年人长期住在医院(日本施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日本称之为“社会式住院”。“社会式住院”指由于护理设施与服务的不足和家庭护理的困难,许多不需要治疗但需要护理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住院产生依赖,长期住院的现象。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994年统计,一般医院里住院半年以上的患者中,有60%的患者属于社会式住院,达10万人至多。由于日本2001〕年以前,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独自执行,相互不整和,加之老年养老设施的不足以及服务质量的欠缺,每年社会式住院的老年人数量居高不下,造成了日气疼年国民医疗费用的高涨。1999年日本全国国民医疗费用为30兆9337亿日元,其中11兆275亿日元是支付给老年保健费用,占总费用的35.6%。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面对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间题,以及到21世纪30年代将迎来的超老龄化社会,老后生活和老后护理对于日本整个国家和每一位国民将成为很现实的问题;而且依靠家庭进行老后护理也越来越困难。随着老后护理问题的逐步社会化,建立新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要求就更为迫切。日本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自1994年起,相继成立了“老年人护理对策总部”,由相关专家学者等组成“老年人护理*自立支援体系研究会”和“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对于建立新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其建议主要有如下几项内容:
1.国家、地方政府负有确保护理设施数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其财政来源的责任。
2.要尊重消费者(老年人)对护理福利设施的选择。
3.实旅保阶方式.偿付就是交付保险费用的回报。因此.人们对偿付的要求就变成了一种权利。保险方式能给人们带来偿付,且偿付可转化为交付保险费的回报的权利意识。
以上建议为日本现已实施的护理保险法和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97年12月,日本通过了护理保险法,并从200()年4月起,施行了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法和护理保险制度已成为日本21世纪老年人福利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安置福利制度一日本旧老年福利制度
日本养老事业的发展可追溯到江户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其中二战以后实施的“安置福利制度”是有关老年人的主要的福利措施,并一直沿用至2000年。
“安置福利制度”是日本自1947年开始实施的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制度。其中关于老年人福利主要是指:凡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如果希望人住特别养护老人院等社会福利设施,须向所居住的地方行政机关提出申请,随后由地方行政机关决定并安置该申请人人住指定的老年社会福利养老设施;相关社会福利养老设施接受地方行政机关的委托,并可得到国家发放的安置费和安置委托费,并利用这一费用来进行经营和管理。由于该福利设施在经营资金方面有国家公费支给,因此运行较为安定,但在一定程度上经营手法不灵活,服务质量不高,并存在经营积极性欠缺的问题。
“置福利制度”主体是地方行政机关和福利养老设施。作为福利养老设施的享用者(老年人)处于被动的,被安置的地位;并且,由于很多社会福利养老设施提供的服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利用者大多数是收人水平很低的、不得不人住的老年人;另外,“安置福利制度”的服务对象有一定的限制,带有一些扶贫的性质,并不是所有国民都可享用。
“置福利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1.福利养老设施的享用者没有选择享用的权利。
2.福利养老设施的享用者和福利养老设施经营者的权利关系不明确,福利养老设施的享用者应享受的护理服务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3,“安置”主要是行政机关与福利养老设施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福利养老设施的享用者即被护理对象的个性与要求被忽略,福利养老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通常被统一化,福利养老设施的经营也受行政部门的限制,很难发挥其主动经营的积极性。
三、护理保险制度一日本新老年福利制度
由于日本老龄化的发展相当迅猛,以往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与老年人福利养老设施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人们对老后的护理抱有不安,而且随着卧床不起和痴呆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往的居家护理已变得非常困难。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日本1997年通过了关于老年人的护理保险法,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了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是针对急速发展的老龄化实施的,对陷于卧床不起等(需护理状态或需支援状态)的老年人,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支援制度。其服务方式分居家服务(14种服务)和养老设施服务(3种养老设施)两种。
护理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的方式导人,各地方行政机构一市、村、镇作为保险者,对40岁以上的国民征收保险费,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有义务给予经济和发展护理保险事业的支持与援助。护理保险的财政来源以国家公费和所征收的保险费为主。
(一)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实施主体
日本护理保险的具体实施主体是地方自治体的市、镇、村及特别行政区。国家、都、道、府、县和医疗保险公司支持和协助市、镇、村。市、镇、村作为实施护理保险的窗口,承接被保险者的护理申请,通过对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委托由保险、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来认定申请人是否需要护理,最后制定护理计划。
2.适用加人对象
日本护理保险的适用加人对象分为第1号投保者(被保险者)和第2号投保者(被保险者)。
第1号被保险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全员加人。
第2号被保险者40 - 64岁的医疗保险加人者,全员强行加人护理保险。 3.护理保险制度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首先,地方自治体的市、镇、村对投保者是否需要护理进行认定;在此基础上,向投保者提供居家或人住养老设施等多样化的医疗和福利服务;地方自治体的市、镇、村下设的‘.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对护理申请人的自立、要支援、要护理度(1-5级)等各项要求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向申请人提供偿付。偿付方式分为现金偿付和实物偿付两种。
现金偿付是被保险者的护理由其家属进行,没有利用护理保险所提供的服务的情况下,保险者以现金的形式向被保险者提供用于住宅改建,护理用具的购置等方面的保险偿付。
实物偿付是由于保险事故的发生,保险者向被保险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或养老设施护理服务的保险偿付。
4.护理保险制度的财政来源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财政来源分为3种。
第1种为公费,占全部护理保险制度财政来源的50 %,其中国家为25 %,都、道、府、县为12.5%,市镇村为12.5%。
第2种为被保险者交付的保险费,占全部护理保险制度财政来源的50 %,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交付的保险费占17% ,40一64岁人群所交付的保险费占33 %。
第3种是被保险者在享受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时,所交纳的10%的费用。
5.护理保险制度的保险费
第1号被保险者的保险费基本标准为2901〕日元/月,保险费的金额根据本人的收入情况分为5个等级。每年退休金为18万日元以上的第1号被保险者的保险费可从退休金中扣除,其它情况由市、镇、村个别征收。
第2号被保险者的保险费是其标准工资的1%左右,并根据所加人的医疗保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二)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主要益处
1.护理保险制度把原来分离的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创建了一个方便、公平、有效的全体社会支援的老年人护理体系。
2.护理保险制度以享用者为主,使享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享受护理服务。
3.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综合的福利及医疗服务。
4.除了国家福利事业单位外,鼓励多种民间企业参人护理保险护理事业,以达到向利用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5.把老后的护理内容,从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中剥离,逐步消除“社会式住院”,减轻医疗费用所造成经济负担。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从事养老的护理人员主体有两方面:一是医院里的护士及老年病房的护士、护理人员,二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缺乏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偏低。这两类护理人员由于养老护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很少,提供的只能是保姆式护理服务,主要停留在照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综合上述,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摸索性工作,但无论医学院校学生还是已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都缺乏系统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体系的研究也还很缺失。
2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美国在60年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70年代开始发展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与态度。目前开展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压疮、失禁、谵妄与痴呆、疼痛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在养老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国外许多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国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老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养老护理不仅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实际上还是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核心能力,即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评估、疾病管理、护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是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
3.2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与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还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深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理念,侧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评价和判断性思维,让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培育目标服务。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针对老年护理是实践性很强、个性化特点突出、涉及专业内容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加强技能实训和灵活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养老护理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将现有养老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即各学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新兴学科实验,还包括实验室对在培人员开放,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员早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涵盖了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和培训院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结业小结。
3.3完善教育制度,推进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一、中心规划
1、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
2、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3、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
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
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4、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10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5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3、员工培训,建设队伍
4、摸底调查,分类建档
中心与开福区九个街道签定了合作协议,与各社区达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对开福区符合标准的244位老人进行了统一上门摸底,分类建档。其中76位老人因拆迁、死亡等原因造成无法提供服务,另14位老人因不在家等原因待继续跟进,对其余156位老人签署了服务协议,并对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实际困难等作了全面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汇总,登记分类归档。低保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将作为我们重点服务对象;在摸底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负责,详细对第一个老人讲解了居家养老服务性质以及中心的基本情况,绝大部分老人对我人们的服务表示期待。在摸底服务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老人亲属、邻居等多方面资源,了解老人平时生活习性,为以后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签署协议,服务提供
中心于12月份开始正式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对开福区内九个街道共服务106位符合无偿服务标准的孤寡、三无老人,服务时间共计1654.5小时。
中心对老人主要提供的服务为:精神慰藉、康复保健、个人照顾、送餐服务、家居清洁、家电维修、康乐活动等。有部分老人因健康问题严重,如长年卧病在床,服务很有挑战;老人聋哑,不方便沟通;老人精神不正常,工作人员被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但是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社区、街道的配合下,努力克服困难,为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提供让老人满意的服务,真正做到我们中心一直为之努力的服务宗旨“让老人有尊严有保障地生活”。
三、典型服务
在过去两个多月实际的服务中,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拜访,走进了社区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看到了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明白了自身工作的使命和职责,中心和工作人员想法设法为老人家解决困难问题,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点点滴滴。
1、中心对不符合标准的砚瓦池社区孤寡老人马建国提供了服务,该老人情况特殊,要2012年1月3日才满60岁,但老人很可怜,现重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且没有人照顾,在社区的协调下,中心派5位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彻底清洁卫生,并将老人的脏衣服脏被子全部洗,厨房、卧室全部消毒,并发起一位爱心邻居周奶奶给老人送了一床棉被,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以及清爽干净的衣物,老人拉着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期待地追问什么时候会再去探望。
2、中心工作人员陈庆林听说老人胃口不好,下班后回到家中,亲自动手制作剁辣椒、烧辣椒、萝卜条,为连升街社区江玉英老人,轩辕殿社区谭菊英老人送去。
3、天气寒冷,久不见阳光,中心工作人员杨新辉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看到老人家中堆起的脏衣服、被套,主动向老人提出要求,将衣服带至自己家中清醒干净,烘干为老人送去。
4、西园社区崔罗珍老人因感冒咳嗽无钱看病,中心工作人员何乐主动自费为老人买了感冒药,荷花池社区何兰辉老人脸摔伤肿痛,为老人买了红花油。
5、轩辕殿社区熊菊珍老人因生病卧床,吃的饭菜均是邻居救济的剩饭剩菜,老人舍不得吃了一个多星期都长霉了,工作人员在上门时发现,从8号开始主动为老人送去热饭热菜,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准备直送到老人完全康复为止。
6、中心从10月份开始开放娱乐室,每天都有附近的老人到中心免费娱乐,打牌、下棋、看书、读报、聊天,丰富了老年生活,解决了老人生活孤苦困扰。
四、工作中存在有待改善的方面
新康养老中心在民政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区和老人的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时间内,探索了清晰明确的服务体系,建立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工作队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一线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部分老人的困难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要真正实现我们“争创示范性养老机构”的目标,还需要加倍学习、努力改进。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总结,工作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工作要顺利开展,得到社会的积极认可,需要中心、社区、政府的大力宣传和解读。作为中心,我们将更多的组织工作人员在社区及上门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宣传中心的指导思想、服务理念等。同时也希望社区及政府大力解读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2、资源的统筹,协调及利用性不够
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综合中心、对象、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工作人员在上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有时仅依靠个人的力量,而其家属、邻居、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由于缺乏对我们中心进行了解,因而无法给我们给予理解和支持,故给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3、资金相对紧张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是对所有刚开始的运作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中心在刚开展工作时,首先做的就是把大部分资金对硬件的投入,然后对队伍的组建、培训,工作的前期摸底、调查、研究、外联学习等都需要投入大力的人力和物力,而政府的运作资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下发到中心,所以导致资金相对缺乏。
4、目前开展工作,所遇到的困难:
A.对于一部分身体比较好的老人,都提出暂时不需要服务,原因是他们现在各方面应付得过来,怕麻烦工作人员,也觉得上门陪同他们聊天,还不如到外面去打牌
B. 在服务过程中,为老人上门进行服务,经常有老人不在家的现象,也不知道老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老人也没有电话可供联系,导致我们的工作部署完全打乱
C.老人真正需要的一些物质帮助,如钱、药品等,我们无法提供,所以老人觉得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就不愿意我们每周的拜访
D. 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与老人的作息时间对不上,如我们每个周期为老人提供服务都是保证在4-5个小时,但是老人觉得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时间,比如他们的起床、休息时间,让我们无法按部就班地为老人提供足够的服务时间
E.有部分老人只需要参加活动,比如健康讲座,中心开展的康乐活动,但是每周期的活动开展在组织及经费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F. 有部分老人因健康程度上的缺陷,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比如老人长年卧病在床,我们无法提供实质的帮助;老人聋哑,不方便沟通;老人精神不正常,工作人员被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
G. 有些家境困难的老人家什、电器需要维修,但是给不起费用,现由中心补贴。
H、部分社区和老人由于对居家养老工作不是很了解,而导致有一部分的老人拒绝养老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宣传和务实照料等工作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常德地区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常德市养老院老年人建立档案120人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的生活照顾,干预12个月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对两组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功能独立康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入组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时,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护理干预 ;养老院;生活质量
据全国老年办消息,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2%,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总数为4.37亿[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养老院已成为目前大多老年人的归宿。但目前养老院缺乏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调查是在常德地区3家养老院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结构为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21.21)岁。其中60~70岁老年人60人(50.00%),71~80岁56人(46.67%),81~90岁4人(3.33%);男58人,女62人。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语言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3、排除精神障碍、认识障碍、重症及疾病终末期患者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与老人的交谈、沟通,征得老人的同意和配合后,说明干预的目的,评估包括老人的一般资料、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功能独立程度,评估结束后,发给健康手册。
1.2.1.1干预组
安排经过培训的1名医生和2名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和针对性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帮助老人建立情绪宣泄渠道,用积极的情绪引导老人建立平衡的心理状态;采用放松疗法,对有心理问题的,联系心理医生,给予治疗。(2)健康行为干预 告知老年人不良健康行为的威胁和危害性,鼓励老人建立健康行为,如按时进餐,保持适当的体重,每天6小时以上睡眠。戒烟、戒酒。指导养老院按规范制定食谱。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应有针对性的食谱。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量等。定期评估效果。(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对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老人进行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如厕、沐浴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4)慢性病管理 指导按时服药,必要时作好药物标记。强调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第1月每1周1次,第2-6月每2周1次,第6-12月每1月1次。同时发给健康管理手册。
1.2.1.2对照组
只发健康管理手册,由养老院护理人员提供生活照顾及定期培训指导。
1.2.2评价指标
1.2.2.1健康行为评价健康行为评价[2]主要包括:经常吃早餐,饮食规律,保持适当体重、适当睡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饮酒、不抽烟。
1.2.2.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该量表[3]程度分为四级:完全自理、有些困难、需要帮助、完全不能自理,分别赋值1-4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下降越明显。
1.2.2.3心理功能评定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老人的心理功能评定指标。包括20个条目,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的症状,反映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精神运动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每个条目均按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1.2.2.4功能独立性康复程度评估 包括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两部分,共16个小项 [3]运动功能包括:吃饭、洗澡、穿衣、排便等。认知功能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流、记忆力。程度分为6级,按独立完成、部分独立、需要督促、一些帮助、很大帮助、完全帮助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独立程度越差。
1.2.3资料收集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2名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强调收集前先和研究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并征得老人的同意和配合后,说明干预的目的,要求。当场发卷当场回收。
在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时各发放问卷1次。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100%。
1.3数据处理
用EpiDate3.0录入和计算机逻辑核对方法,发现错误,及时修正;用SPSS 15.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变化很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沉重,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日积月累的烦恼缺乏有效的宣泄,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疾病。如果老干部个体缺乏应变能力,生活过于单调,行为过于刻板,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观念偏差,进而出现焦虑、忧郁、失落、孤独、怨恨等不健康情绪和心态。
2 心理问题的特征
老干部的习惯比较固执,心理个性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2.1 既自尊又自卑 老干部由于年纪大、阅历广,曾是单位的“权威人物”,在家庭、单位和社会上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故老干部容易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离休后权威性和影响力降低甚至消失,于是开始自卑,甚至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低落,有失落感。
2.2 孤独、空虚 老干部的社交活动逐渐减少,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老少分居,生活变得空闲且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孤独和寂寞。
2.3 缺乏安全感 与在位时相比,离休后社会福利待遇相应下降,生活有危机感。体力和脑力不济,常常疑心有病,易产生不安全感。
2.4 忧郁、焦虑 老干部年老体弱,社会适应能力下降,遇到不如意之事,感到无能为力,就会情绪消沉、忧郁。如果得不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体谅和鼓励,更会加重症状,出现焦虑不安、心情压抑、急躁易怒、嫉妒别人等。
3 心理护理的方法
针对老干部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对老干部要有一种亲人般的理解,挚友般的安慰,即心理援助,理解老干部的内心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社会、国家、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老年后,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良好服务,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以赤诚之心,在言行上给老干部以关爱和慰藉。
3.1 亲情护理 配合其家属,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利于老干部身心健康和精神愉快。特别对精神恍惚、痛苦状态中的人员一定要细心陪伴照顾,要亲切地与患者交谈,使其压抑在心头的情绪得到及时疏泄,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2心理疏导 平时在对老干部的疗养护理中要注意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否定他们的看法,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表情要专心,眼神要亲切。倾听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安慰剂”,尤其是对固执己见、缺乏理性、情绪偏激的人员,需要多给予亲人般的悉心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认知的误区,化解他们的烦恼,使之不纠缠于区区小事,客观并全面地看问题,清除心理障碍。使老干部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