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9-02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使得初中生物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有所降低。虽然有部分生物老师开始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老师过于追求生活化的教学,他们只是生硬地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捏”在一起,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使得生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课前导入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老师大多数是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课堂主题,这种课前导入的方式非常生硬。本来生物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有难度,加上老师这种枯燥、生硬的引入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对学习生物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老师务必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物老师更多地是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甚至不愿意听老师的课,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是课本上的,自己课后也能自学,因此不重视课上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要在立足于生物教材的基础上,开拓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保证生物教学的有趣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形式落后
生物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一般是“我讲你听”的方式,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授生物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虽然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地提问学生,但是提问的内容大多数是课本的课后习题,提问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和恐惧,不主动地回答问题,最终导致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四)课后作业方式死板
课后作业是用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将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生物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立足于生物教材,在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生活因子,真正地联系生活,将生活问题生物化,生物问题生活化,充分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思想,从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带来的作用,更加懂得如何运用生物知识和生物思维来观察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分析
(一)巧用社会热点,引出新课内容
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具体来说,老师在开始讲新课之前可以跟学生讲述当前的热点新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便得到了集中,然后老师便可以顺势将新课内容引出来,让学生能够最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举个例子,老师在教“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内容之前,可以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听说最近的‘雾霾事件’呢?有谁能够给大家讲讲呢?”学生们听到了最近的热点问题――“雾霾”,便激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雾霾是由工业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其他灰尘等有毒物质引起的,如果人体长期吸入这些物质,会对呼吸道产生感染的”。这时老师便可以顺势说:“那么你们知道呼吸道是怎样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吗?”学生们都将目光集聚到老师身上,急切地希望老师能够继续讲下去,老师便可以说“答案可以从我们这节课中找到”。通过巧用社会热点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老师没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下,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知识,巩固生物知识。举个例子,老师在教“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节内容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冰箱放久的蔬菜,拿出来浸泡在水中一会,蔬菜叶子就会变得新鲜呢?”这时学生们就会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老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水分进入蔬菜体内的动态图,在这种有趣的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生物知识的教学变得高效、有趣,从而保证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设疑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能够通过提问来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课堂上走神。因此,老师应当巧妙地使用提问手段,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举个例子,老师在教“人体中的营养”这节内容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天三餐主要吃的是什么呢?”这时有同学说“米饭和鱼”,有的说“我们午餐吃面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便可以继续问:“你们知道你们所摄入的物质中含有那些营养物质吗?”学生们摇了摇头,老师继续说:“其实每一天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是一定的,但是具体的比例你们是否知道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便可以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设疑法,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熟悉的事物与课本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2.情境法。老师可以将生活搬进生物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生物所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增加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老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根据所教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并且从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然后在课堂上创设这种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沉浸于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举个例子,老师在教“青春期”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到底有什么特征,并且让学生上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处于青春期时会是怎么样的。学生看到这种场景演绎的教学,便心情激动,有的学生从生理的角度来表现青春期,比如他们用红笔在自己脸上画了好几个红点,这表明“青春痘”出现了;有的学生从心理的角度来表现青春期,他们演绎了一个遇到一点烦心事就乱发脾气的场景,从而体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心情烦躁,很难静下心。通过这种情境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前面提到,老师只是将课后作业当作是学生的日常任务,没有充分地发挥课后作业的效用,使得学生对完成课后作业产生了厌倦感,也影响了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师务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适当地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举个例子,生物老师在教“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感受爱护植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绿色植被在生物圈氧碳平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认识到绿色家园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另外,老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变成一项长期的任务,让学生在长期的观察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举个例子,老师在教“被子植物的一生”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种一颗被子植物,例如桑树、牡丹、玫瑰等,然后观察被子植物从一颗种子到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要对这个生长过程进行记录,最后形成一份被子植物的生长报告。学生在这个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并且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而不再是课本中枯燥知识的展现,从而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是需要老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地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活因子,并且科学、合理地将其结合起来,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保证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方.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4.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课堂 电教媒体 教学效果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矗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是指:对电教媒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点的确定,对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机的确定。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生物《绪论》一课教学策略过程中,如果打算选择传统教学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一般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教学效果可能不一定理想:如果打算适当选用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电教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对原来的讲授法及教学程序就要作相应的改变。教师在初中生物《绪论》课中适当应用电教媒体,一般来说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电化教学中,如果能从上述三方面去考虑,就有可能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当然,生物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沈通榆.《普通初中生物电化教学设计》,新课程2011年第1期.
[2] 闫学民.初中生物电化教学[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2011年第2期.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
1.在物理授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般授课,都归纳为“确立主题、实验探索、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在课前完成“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这四点,在课内我会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来完成这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我会告诉学生牛顿定律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有些学生竟然直接把苹果拿出来做实验,我被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智慧给打动了,在实验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把传统的老师的教演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情趣高涨。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探究性的实验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分析验证、交流总结”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的研究”这一课上,我最先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或者说明你的依据。”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我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来设计实验,然后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待学生确认方案之后,再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让各组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自主地分析,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从而证明猜想。
3.在物理复习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在复习课中的活动设计,我归纳为“确立主题、自主复习、展示交流、归纳总结”等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老师列出总纲,然后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要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或者自行编题自行解答,最后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复习的成果。
二、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打破学生以往的认知平衡,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化情境中要注重“趣、异、疑”。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
2.课堂上,开展对生活的探究,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在新课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开展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重视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能够全面的协调发展,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整个过程,无论是实验是否成功,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意识,那么学生再通过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其自身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可以有更多的思维去思考和讨论,同时,作为生物老师,必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来帮助学生处理和研究生物实验取得的信息,探索实验产生的原因,之后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归纳,给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意义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能够提出一个问题相对来讲比要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就只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前者提出一个问题是需要能够准确的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要害的,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开始,并且还是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支持动力,因此,建议我们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开动想象和动脑筋,以此可以希望学生经过自身的不断思考来发现问题,就像是分析研究消化这个实验过程里面所提出的的假设一样,细胞膜只是能够透过小分子物质,而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先变成小分析物质,只有这样才可以透过细胞膜,那么这个假设的理论就是根据:首先人和所有的动物一样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的,然后生活的细胞是必须要从外界吸收到影营养物质的,其次是而营养物质还得必须通过细胞膜才能进入到细胞里面的。
2、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想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人类能够主动去认知事物的心理表现,也就是说兴趣就是推动一个人是否主动去学习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生物实验教学相对在室内学习基础知识来比较是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等多种特点的,加强实验教学是可以提升学僧学习兴趣的,另外实验自身还带有目的性活动的相关特点,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以此就可以满足学生们的操作欲望,除了这些优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锻炼动脑的频率,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过程
也就是说整个实验的研究基本过程中就可以提现整个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假设—实验—结论,这些就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一般的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都会体现这些基本过程。那么我们作为生物教育者,必须要结合每一次的实验,想尽所有的办法来帮助学生从了解最终到理解,最终来帮助学生初步的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思路,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程序直接转变成学生的思维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
二、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优化建议
1、优化实验设计
生物教学创新的本质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设计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高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模仿、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产生属于自己的生物学习方法。传统的生物课教学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主,因此创新的课堂实验设计尤为重要。
2、优化实验问题
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要带领学生做实验、懂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成功的实验教学模式应该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和归纳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开始提出实验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验,有计划地学习。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该先向学生提问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及每个因素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事半功倍。
3、优化实验分组
做实验就是要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学习。但是鉴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实验一遍,因此分组实验就成了不二选择。根据学生的座位或者是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其中有一步操作是将植物放在暗室中饥饿,并且放上绿色的安全灯。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用红色的安全灯进行照明,另一组用绿色的。两组分别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并且比较优劣。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充分剖析实验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
4、优化课后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丰富评价形式,不能单纯依靠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生物实验课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评价方法自然要归到实践中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分别进行考核。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生物实验,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之一。并且,教师不应该只是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立创新实验,并将其纳入教学评价系统之中,给予相应权重。这样,在硬性指标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研究方法
1.1 准备阶段
选择4学时的两个实验项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和酶的性质)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随机选取4个30人左右小班,共计124人,分成2个大组,一组实施PBL教学法,另一组实施LBL教学法,每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指导,两组都分别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各组选出一位组长。
准备阶段是PBL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为例,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根据不同蛋白质的性质合理选择测定方法是这一环节中的重点。首先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简短讲解。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找出能基本涵盖相关知识点的实验材料。
1.2 课前设计
PBL组上课前将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交给各小组组长,问题设置具有引导作用,要求学生预先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与本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来回答问题,通过此种途径使学生在课前即获得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最后撰写小组讨论成果以及实验方案,在课前一并交给任课教师。
1.3 实验教学
PBL组和LBL组的任课教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均相同。在PBL组教学中,教师先集中讲授学生撰写的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实验,再根据实验中每组学生出现的不正确操作和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再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找出问题所在,最后,由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将学生的发言记录保存。在LBL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按照教材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逐步进行实验内容。实验结束后,两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1.4 总结分析
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进行综合阐述,对学生在实验中仍然不清楚和操作中考虑不全面等共性问题做出重点分析,并且再次提出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对两组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
1.5 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全部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成绩的比较分析,并对PBL组和LBL组学生迸行调查问卷。内容从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拓展知识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每个问题为是、否两个选择。结果数据运用SPSS1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上述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对PBL教学手段的看法和感受,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学生有什么样特殊的收获。本次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结果见表1和表2。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PBL这种教学方法之前不甚了解,但是通过这次尝试,PBL组中有79.03%的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对此教学反映良好;75.8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适合自己,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身素质培养的调查中有72.58%的人认为能够提高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模式给予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激发了想象力,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有很大帮助。从教学效果来看,PBL教学法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开拓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④PBL组均优于LBL组。但也有个别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没有兴趣,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由于采用PBL教学涉及到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变化,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此次PBL实验教学,根据实验成绩并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PBL教学由不清楚到产生一定的兴趣,认为PBL教学有一定的新意,能够提高学习热情,有利于加强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PBL组同学认为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PBL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教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信息的优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此,有利于学生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PBL方法,使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和结果有了更好的理解,更有利于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以小组为单位的新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加之教师的参与,更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关键词:教学素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39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极其庞大的科学类学科,从36亿年前出现的蛋白质说起,地球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进而演化出了一系列的物种和生物系统。初中生物学就探索生命的奥秘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并且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效果。在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当中,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将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对其产生了兴趣,会积极投入到初中生物的学习当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未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素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教材往往只依靠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师少量的补充。例如,图画的悬挂和黑板的描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教学活动,达到应付后续考试要求的目的。取材范围的限制导致了初中生物教学的素材较少,学生的知识面也相对较为狭隘。初中生很难对初中生物学感兴趣,也就不能发挥初中生本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后,不但将原本苍白无力的初中生物文字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像进行补充表达,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内涵内容,还使得初中生物学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强化。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到的各方面生物知识图片和映像资料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这种情境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开设。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自发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研究和补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一般都是由教师一手进行开展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素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但常常可以见到,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细节方面教师难以处理,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还有着可以提高的余地。
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利用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初中生物知识。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讲授海洋中最大的生物这一课程时,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只能通过描述课本中本身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往往本身没有见过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教师能够开展更多且更有意思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放映海洋中生物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不仅如此,初中生物教师还能根据这一教学方法带来的便利展开更新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猜测哪些是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将几种已经讲解过的生物罗列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选择并且最终要说出自己的答案和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对错并不是重点,开展这种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要放在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素质之上。学生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个人的理解和剖析,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生物形体认知,也就达到了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
三、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类型多样的探究实验,但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实际上受到很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探究实验根本无法正常实施,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就成为必然的一个选择。
例如,在展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的实验时,教学的难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让学生了解了实验结果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为学生介绍显微镜时,由于显微镜内部的结构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显示显微镜内部复杂的结构,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就会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显微镜的认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颠倒操作的顺序,使用方法错误,这些错误可以通过在实验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来进行避免。运用多媒体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对于重点问题集中展示,学生不仅能清楚地记住实验内容,而且能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慢慢养成规范化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总之,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件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事情。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用声画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初中生物的知识,让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给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为现代初中阶段的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初中生还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容易被外物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运用需要教师把握好度,不让学生过度专注于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图片映像资料。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方法而不是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迎来新时代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毛小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 娄小永.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D].重庆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一、什么是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实现高效率,这个效率高不仅是学生学得快、学得好,更是指老师要教得好、教学效率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是双向的,是对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而言的。对于老师要求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对于学生而言要更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才能达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老师教授知识的阵地,那么面对目前的教育政策,怎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二字?为什么要实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几种主要观点。
1.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授课思路,构建和谐课堂,只有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了,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听讲、学习。
2.学生和老师是相互促进的整体,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才能够有效地将更多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生物思维习惯。
3.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可以有效地让同学们掌握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减少课下的复习巩固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让同学们有更多时间干自己喜欢想干的事。
4.课堂学习效率高了,同学们接受的知识多了,省出的时间就可以多做复习工作,而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课下布置的作业自然就少了,由此就可以实现双赢。
三、高效课堂具备的三个条件
1.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明白教学大纲所有的要求,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且能够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教学的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接受知识,跟上老师的进度。
2.提高老师的讲课水平,调整老师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加强师生的互动。
3.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多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调节课堂氛围,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做出准确评估。
四、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1.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学生的生物思维模式将会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所谓的生物思维模式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对于生物习题的思考和解题思路,而是在生物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接受思维。这种思维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极大关系,积极性越高,思维越活跃,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要适时调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
2.激活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生物,只有他们对生物感兴趣了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这门课,从而接受老师的讲课方式,进而提高成绩。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搜集很多鲜为人知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可以刺激学生兴趣点的生物知识,这样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探寻生物的知识,进而达到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目的。
3.强化预习,充分自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课下的预习工作,传统的教学工作是老师布置学生看书,并将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点用笔划下来,这样学生很可能随便读一遍课本,然后胡乱划一下或者直接划一些东西就当是完成作业了。如果这样做了,那么课堂之上学生对于课本的了解就很少,老师在讲的时候就和听天书是一个感觉,那么老师就会因为学生不能听懂他们所讲的内容,而进行二次或者三次重复,从而浪费课堂时间,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起主导作用,用学案或者问题将学生的思路理顺,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在老师做学案的时候可以针对重点设置问题,并让同学们就问题在课本上画下来,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留一到两道习题让学生完成,在学案的末尾留出空隙,记载不明白或者不会的题目。这样做可以形象地将上课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创设问题情境。在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这样的工作多由老师完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
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求老师讲课思路明确,并能根据知识点进行问题创设,以创设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5.小组式学习。小组式学习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不懂和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讨论过后将不懂的问题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问题和难点的讲解工作。
在讨论的时候,学生相互学习,避免了学生不敢问老师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不会的同学学会了,会的同学又一次巩固了知识点。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管理好整体纪律,防止同学们交头接耳,讲一些与生物课堂没有关系的内容。
6.及时回顾。在老师讲完课后要学会及时地复习巩固。每堂课老师应该留下5分钟,让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对教师的四点要求
1.对所有的知识点和教学大纲要做到绝对把握。
2.搜集大量有趣的生物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穿插。
3.分析考点和知识点,对学案进行有效编排。
4.理清知识点的思路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还很长,教师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不断开展各方面的探索工作,才能真正找到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不能够闭门造车,而是要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情况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届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科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是《贵州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并于2000年、2003年两次修订。2005年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于2007年申报了师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原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改革应反映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1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时,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十分紧缺,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学教师。在此形势下,把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师。
与此培养目标相对应,所实施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着眼点,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由公共课、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和实践构成。各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物教师的角色,2000年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首次修订,把学科课程中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删除,而增加与中学生物联系更为紧密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2003年又再次修订,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师已日趋饱和,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这次修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的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课程结构上新开设了选修课。
2.2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在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考虑培养的学生既要充实中学生物教师,又能对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高效生态农业和蓄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把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具备在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农、林、牧、渔、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为目标。
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教育类课程、师范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专科教学计划相比,该计划的特点是:每类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7.04%;专业课程的门数增多,范围更广;实验学时增多;开设与生产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不仅加强基础、突出师范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3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的重要关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根本原则,就生物科学专业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重要关系。
3.1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同时生物学的发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何选择课程体现这一要求,是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3.2体现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重要目标,因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师范性,除开设师范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30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7%。
3.3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生物科学专业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42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35.35%,专业实习4周,教育实习6周,毕业论文6周,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周。
3.4体现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21世纪,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在大学毕业时实际上只学到他今后几十年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的知识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21世纪,终身学习将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成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因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不仅是职前学习所必须的,更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00-02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教育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象逐渐得到教育教学界的认可。同时,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初中生物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但是在具体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多媒体技术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技术不到位、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时间安排不恰当、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设置不完善等多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和策略,积极改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物知识。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认识和分析。
第一,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运用的相关技巧的掌握不熟练。多媒体技术作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对很多教师来讲,是一种陌生的、有待他们进行仔细学习,并逐步掌握操作技巧的技术。而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受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他们对这一现代技术的心理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缺少的多媒体运用技术就会对他们的实际教学造成障碍。比如,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很可能会因为技术操作的不熟练造成上课时间的浪费和延误。同时,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的不完善也将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理想状态的发挥。因此,在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初始阶段,教师们还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第二,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存在时间安排不恰当的问题。这一问题将影响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来是作为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辅的教学手段而被提出的,在没有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会产生误会的心态。具体来讲,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当下的教学求"新"的要求,就不顾后果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很容易出现滥用的现象。究竟这一技术是否适合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是否有利于教学内容更好地传达,将是众多初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三,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元素的情况。具体来讲,多媒体课件技术因其色彩、音频、动画等各种元素的多样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辅助工具。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会被多媒体课件上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背景图画、一些有趣的提示信息,如翻页声音、翻页动画等信息元素所吸引。因此,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会从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转移到其他的地方,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当下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2.解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问题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为教师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具体来讲,教师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积极地解决措施,学会对症下药,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如下的相应解决方法。
首先,为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技巧不熟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高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方式,加以锻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且逐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将自己的多媒体运用能力逐步地提高上来。另外,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除了教师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学校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和支持配合。学校可以安排与现代教学技术相关的讲座,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技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其次,为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使用时间安排不恰当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使用时间的方式加以解决。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相关现代教学理念,以此来改变一味地为了求新而用新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在决定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之前,要考虑好这一技术是否真正适合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促进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以防止弄巧成拙之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