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道德观察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观察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观察作文

第1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向日葵的茎是绿色的,茎上长满了毛和尖尖的绿叶,茎顶上有个大花盘,花盘硕大,颜色鲜明,金黄色的花瓣,一颗颗种子密密麻麻,拼成了一个翠绿色的花蕊。

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照在了向日葵的花盘,向日葵慢慢地扭过头来,享受着光明,阳光穿过松树,射在向日葵的花瓣上,花瓣显得更加明艳了,像一个小太阳。晚上,太阳下山了,向日葵面向西边,看着太阳渐渐下山有点难过,就慢慢地底下了头,没有阳光的向日葵显得非常寂静,显然它不喜欢黑暗。

向日葵向往光明,它讨厌黑暗。

第2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问题及建议

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1.1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测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通过专业的勘察技术、工具等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和岩土工程的特征进行勘测和评价,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的活动。针对工程勘察行业规范各异、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工程勘察体制进行改革,将原有苏联模式的工程地质勘察体制转变为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使我国建筑地质勘察迈入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发展提供更高的、更适宜的平台。

国家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对实际工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并明确规定:勘察对象不仅针对建筑工程区域内地质、水文、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勘察,即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地基条件及其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真实的呈现,还要对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提出指导性的结论意见,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依据。

1.2 土工试验概述

土工试验是专门测试土的一种技术,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土力学的理论的创立和发展都是基于土工试验的成果,其测定的土性参数为岩土工程的科学设计提供根本的、基础性的数据,并为经济和合理的施工提供基础依据。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土工试验可以获得建筑施工区域内土、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为科学的施工设计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土工试验可以分为土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研究。

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土工试验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土工试验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我国现实发展中,土工试验技术发展极不平衡,从执行标准、从业人员素质、勘察设备、工具等方面出现一系列不尽人如意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土工试验执行标准不统一

随着国家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土工试验的重视,国家和地方不断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土工试验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致使国家和地方不同勘察单位执行标准不一致,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限于勘察技术、勘察设备的陈旧,广泛使用对比试验的半经验性或经验性的方法,诸如固结试验法,利用土石的塑性指数推算土石粒的比重等特性。

2.2 土工试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土工试验中,由于土工试验技术的限制,常常使得不同资质的勘察单位对同一地区的土石进行土工试验得到的鉴定报告不等同,有时差距很大,特别是在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比较,由于试验的设备、技术和操作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撰写内容、对建筑设计的建设性意见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产生了分歧。例如在土石物理性质试验过程中,对计量仪器电子天平的使用,就比普通天平的称量精度高,而电子天平微机通讯就较不同电子天平省事,提升功效达3倍以上,数据的误差也相对大大降低。

土石抗剪强度试验中的问题。在实际室内试验中,测定土石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和无测限抗压试验等;而在施工现场的试验的原位测定中的方法有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室内试验由于实验室环境条件、设备精度等条件的限制,往往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相当量的误差,而在直接剪切试验中,有时测得内聚力为负值,致使试验实际数据不符合理论上的规律,当然,原位试验会有比室内测试更大的误差,室外条件变化无常,特别是仪器安装、取样等过程对土石地质的影响,及其土本身的性质,如不均匀性,密度、含水率不确定性等都会影响抗剪强度的准确测定。

土的液限和塑限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土石试验的精确测定和科学分析、对比。土的液限和塑限对于工程实践和建筑工程的地基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土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的塑性指标越高,说明其含有的胶体粘粒的比重较大,加之对液限的分析、测定,不仅能有效的反映出土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能,例如压缩性、胀缩性等特性,更能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性的力学承载资料,有利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具备科学准确地测定土的液限、塑限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很容易搞混这两种概念,另外,由于土工试验测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土的认识不足,往往对测定中土的状态和性质没有科学的定位和分析,很难精确地测定。

3 土工试验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中土工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现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土工试验技术发展的程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科学性的、适应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土工试验技术的快速、稳定发展。

3.1 国家应科学制定土工试验中的相关规范、措施

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和土工试验技术的发展需求,应不断汲取国外先进的岩土勘察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体质,并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性较强的法律和施工规范,并不断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土工试验技术,不断加强和提升在岗人员的从业素质并定期对土工试验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并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普及和推广,确保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落实。

3.2 工程勘察单位应励精图治,发展自己

国家应强化对工程勘察单位的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对工程勘察单位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工程勘察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勘察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土工试验技术水准和实验数据的精准度,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定,科学严谨的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积极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献言献策,力求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3 岩土工程专业人员要严于律己,刻苦专研

岩土工程专业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国际上先进的岩土理论和试验模拟的条件和设备,不断拓展自身的研究领域,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实际问题和现状,统筹考虑,踏实专研,不断更新或创造新的岩土理论和土工试验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和土工试验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

结论

随着国家对岩土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施工操作规范,并强化了政府的监督职能,严控工程勘察单位的资质和综合水平,并通过对国外先进土工试验技术的引进、借鉴和创新,逐步规范我国现有的土工试验技术,并积极开展参与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土工试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并不断优化我国现有的试验技术、设备,并重点针对土工试验测定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讨论,寻求科学的、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不断提升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土工试验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龚文惠,,罗重阳.土工试验中回归分析法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S1).

[2] 谢立新.土工试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1,(04).

[3] 吕永高,李相然.土工试验中注意的问题与实验成果的综合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1,(08).

[4] 曹伟.岩土工程勘察中土工试验质量管理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第3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这里且以小学五年级教材为例:

附图{图}

然而,尽管探究这两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逻辑联系似乎并不太难,但要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联 系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并非易事。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我发觉影响学生写作水 平和道德认知提高的主要症结,就是失真失实。具体地说,小学生写作文,主要写记叙文,理应以自己身边的 人和事为写作素材。但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太平凡,“没啥可写的”“写出来没劲”,于是就套 用《作文大全》之类教辅读物中的内容,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或凭空编造假故事。这显然无助于写作水 平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少学生又只偏重内容的感知和基本概念的背诵,缺乏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能 力,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如有些学生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让他们运用书本里学到的道德观念,分析现 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不知所云了。这无疑是提高道德认知的一大障碍。

于是,我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思路,即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应以倡导崇实求真为突 破口,以利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这是因为,倡导崇实求真的风尚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 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况且,这一突破口的选择,与 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完全吻合的。

为了倡导崇实求真的风气,在作文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在教案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上都作 了些改进。

1.面向实际,开阔视野,新人新事写不尽。

小学生写作文,之所以觉得“没啥可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见闻有限。这跟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 的因素相关,是不能苟求的。而从教师角度反省,恐怕与偏重讲授书本知识而忽略引导学生面向实际、开阔视 野大有关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着重讲授写作技巧的教案设计,反复讲述现实生活是写作之 源的道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改变了以讲为主的方法,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议论社会现象, 逐渐养成面向实际的风尚。

例如,在执教思想品德课《珍惜学习的权利》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每人都去找一找自己身 边最爱学习的人,搜集一、两个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然后在课堂中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对学生来说,既 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于是,在课余时间,他们就比较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经过认真观察, 收集了不少素材。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爷爷,退休后进老年大学学绘画,一回家就戴上老花眼镜不 停地练习,如今画出来的小熊猫栩栩如生;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受影响而耽误学业,近几年白天上班 ,晚上去成人进修学校充电,深更半夜还在灯下做作业,如今终于拿到了大学文凭;有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表姐 ,虽然拿到大学文凭,如今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电脑……在听完学生介绍后,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收获,并 提示他们这些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就是写作文的好素材。不言而喻,他们交来的作文《他(她)真是我 学习的榜样》,内容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积累,而不是教辅读物中某些故事的复制品了。

2.设身处地,悉心体察,笔端倾泻真情感。

小学生写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感彩,这也可以说是“常见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不是写 作技巧问题,而是道德情感不够强烈,亦即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认识不够深刻所致。

按理,师生朝夕相处,相互间较熟悉,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之情是真诚而由衷的。然而,每每让学生 撰写《我的老师》之类的作文,尽管不乏“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之类情节,以及“品格高尚”“满腔热情 ”之类赞叹语,可惜读来总觉得空洞、抽象,难以引起心灵的共鸣。此中奥妙,并非学生对老师缺乏感情,而 在于对教师的工作、生活、思想、情感观察不细、理解不透。这就是说,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 ,还应当引导他们做有心人,善于设身处地感悟,敏于细致入微观察,以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

为此,在执教《爱满天下》一课前,我整理了不少同事的动人事例。在课堂上,我简要讲解了教师工作的 意义,接着就用具体的实例,讲解为什么人们把教师比作伯乐、园丁、严父、慈母、红烛。我所例举的事实, 全都发生在学生所熟悉的老师身上,他们听来倍感亲切,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使学生颇受震动。在结束课 堂教学时,我要求每个学生仔细观察一位老师的一天工作,包括生活细节,神态变化,情绪起伏,然后各自准 备在课堂上介绍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进行集体评议。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充满感情地介绍了一位又 一位老师的感人事迹,有的同学讲着讲着,眼中闪出了泪 花,还有的同学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忍 不住用拳头敲打自己的脑瓜,急得直嚷“真该死”!这样,经过仔细观察和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学生们对老 师工作、学习、生活和品格、情操、思想境界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课后,他们写作《我的老师》一文,字里 行间全都流淌着浓浓的真情实感。

3.就事论理,深思熟虑,评议世态有主见。

小学生写作文,不善于夹叙夹议,提炼文章的主题,这也是一种“多发病”。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可以发 现这样的情况:内容不错,文字通顺,结构也较合理,可惜点题总是几句套话:“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件事使我深受启发”。这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关,虽不宜过高要求,拔苗助长,但也决不是说,教师可 以听其自然,放弃积极的引导。我觉得,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如果能够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 一事一议,那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写作水平,是不无益处的。

如执教思想品德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文,我的教案设计不是先讲“相轻互损,相亲互益”的道理 ,而是先让学生议论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究竟产生了什么结果。在此基础上,再推选几位学生按课文内容排 演两个小品,一个小品的立意是相轻互损,一个小品的立意是相亲互益。为此,学生们颇感兴趣,不仅认真阅 读课文,仔细分析角色的思想行为,还对“相轻”“相亲”的必然结果进行了广泛的议论。显然,采取此类生 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养成就事论理,勤于思考 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辅导时,如再提醒学生注意把思想品德课学得的道理运用到文章中去,力求使 文章主题鲜明、议论风生,效果就比较理想了。事实上,我在讲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文后,布置学生 写《我和××》,多数学生在自己作文中运用了思想品德课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尽管运用得还较机械、不够自 然贴切,但也应当肯定这种注意就事论理、独立思考的现象是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学生们在作文的结尾不再 反复出现“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之类的空而无当的套话,而代之以各具见解的议论,这表明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有所增强,写作水平有了可喜的进步。

4.学以致用,知行协调。

第4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理应也是生活的过程。对于个性思想和道德观点已经初步成型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写作,就应该让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现和映照生活。因此,推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写真情、抒真感,使得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质精准呈现。

一、转换视角,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写作,总感觉自己写不好。一让写作就搜肠刮肚,真正原因是他们没有东西可写。写作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带着功利地为了得到比较高的分数。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写作,不是对生活有感而发的写作,是不可能写出优美篇章的,而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的作文,是没有什么艺术与思想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

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中,要引入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苏教版高中语文很多优秀的课文,都是生活呈现的典范之作。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让学生读读作者笔下地坛的景致,说说自己的校园、家园的风景,谈谈自己对身边环境的看法。如此,就能在“绿色生活”“忧与爱”甚至2013年的“探险者与蝴蝶”等高考作文中,都有可写的内容。历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就有不少写自己身边环境的环保作文。因而,留心生活,从经典作品中感受生活,对学生写作业帮助很大。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师总是用自己的角度去审看和批阅学生的作文。因此,学生只要写一些自己生活中负面的事件或感受,教师都要遏制。如,青春期的学生写写朦胧的男女生的情感,写写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事件的消极看法,教师总要提醒他们思想要健康,要积极向上。其实,生活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大杂烩,是可以多面观的棱镜。只要学生能够客观而真挚地抒写情感,教师都应该冷静而公允地看待,没有必要扼杀他们的生活感受与体验。

二、注重引导,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写作源泉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茂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留心生活,即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善于捕捉生活的浪花。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需要与生活接轨,倡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我手写我口”的写作。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一定非要注重怎么写的指导,而应该让学生向生活去挖掘写作的源泉,写出个性的、有灵性的作文。

1.培养学生走进生活的能力。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往往三点一线的学习,忽视或漠视了生活的风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触自然的魅力。一方面,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的人。如,有《我与地坛》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史铁生给他母亲出的难题,那么,现实生活中,学生和父母总是和平相处的吗?学生有没有让父母感到痛苦与失望的事情呢?那么这一批同龄人会给自己的父母出怎样的难题呢?提出这些问题,亲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就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的抒发,他们就能够以小见大地写出成长的烦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能够折射出不同的人性。也可以让学生从影视、报刊等媒介中获取生活的信息,这样,学生写作的生活体验会更具有代表性。

另外,春夏秋冬的轮回,自然景象的变化,都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要引导学生在景物的观察和描写中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思考、憧憬生活,这样他们就会有所发现、惊喜与陶醉。

2.提高学生体悟生活的能力。

生活的本身是平凡的,但蕴涵的哲理却是不平凡的,能够发人深思的。如,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是生活哲理散文,学生可以从《可以预约的雪》学到生活的无常,并思考怎样去看待这样的无常。如,陈光标先生做慈善事业重视花样迭出,因而,有的人批评,有的人赞许,他曾经在贵州毕节举办个人慈善演唱会,只要农民听完全场可领猪羊的活动,是他故弄玄虚的炒作自己呢,还是有什么其他意图呢?怎样看待观众反映的“陈光标所捐赠猪羊纷纷感冒,已经死亡20多头”?如何看待民众说他唱得太难听、“我都比他强”的说法呢?如此,可以就此事,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生活看似平淡,可是只要学生用心观察一下,那一草一木,那小桥流水,那清风明月,无不蕴涵着美的神韵。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等各个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同样是对月的遐想,李白的《静夜思》境界宁静而幽远,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抹不去“淡淡的哀愁”,朦胧的月夜,无尽的惆怅。思考生活,即生活之情之境,皆染上自己的情感,让它们成为不可替代的“这一个”。

因此,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需要引导他们深入地思考和辩证地看待所见的事件,力求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如此,能够想得更深,有新颖而别致的看法。只有重视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生活化写作的能力才能得到增强。

3.提高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

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还要让学生能够将触动他们心灵的人和事或情景,精彩地再现出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能写作,但是,有了生活未必就能写作。写作教学需要关注的生活,不是泥沙俱下的生活河流,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粗糙、机械、程式化的日常生活,而是能够深入学生心灵世界的、牵动学生情感、意志、思想的内化了的生活。写进文章里的生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而是经过作者感知化了的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了的生活,是引发学生心灵动荡、激发学生热情、开阔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思想的生活。

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写周记的目的,让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情感,在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掌握中,获得心灵净化、情操陶冶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再现生活,也不意味着原封不动的实录,应该是注重细节,突出主题的浓缩与凝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注重从背景、立意、选材、情节、细节和个性等方面来表现与表达。

第5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积极情感

我重视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巧妙地设计导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如音乐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故事导入等,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如:教《画山绣水》一文时,我这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雄伟的泰山、神奇的黄山吗?你们观赏过滚滚的长江、汹涌的黄河吗?你们领略过美丽的苏州与杭州、神奇的西双版纳吗?”这一连串问话,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并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在作者简介中突出品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因此,每次上新课时,我常常把对学生的理想前途等教育融入对作者的简介之中。我介绍作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与思想经历,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如在教《藤野先生》时,我介绍有关鲁迅勤学与写作的故事,突出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的战斗精神,并重点讲述了他为什么弃医从文而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经过。由此,学生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愚弱的国民而振兴祖国,明白新时代的青少年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在阅读感悟中接受道德观念

我重视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文本时,感受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导向作用。我常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章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我善于挖掘文本中潜在的德育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灵活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教《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领悟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教《故乡》时,我让学生真正读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并勉励学生乐观地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奋力开拓,勇往直前……长此以往,学生受到美文的熏陶,加上老师恰当引导,一定会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在课堂评价中弘扬优秀品质

我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生面对文本,常常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感悟文中人物时,学生常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有时被文中的人物所打动,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打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闪光思想,并为他们的思想指引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如:学生在学习《散步》时,认识到作者在初春陪母亲、妻子和儿子散步时,先决定“走大路”,到后来“背起母亲”等,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与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我让学生谈感受时,一位学生说:“现在我明白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爸爸妈妈在外辛苦地赚钱,回家还得照顾一老一小。我以后也会在家照顾好瘫痪的爷爷的,不再对他叫嚷了!我定会听爸妈的话,分担家务,孝敬爷爷。”我及时评价了这位同学的思想觉悟,并指出任何个人对生命、家庭、社会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如果每个家庭都尊敬长者,爱护子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在作文训练中加强品格教育

教师要巧用文本,在文本中挖掘德育内容:留心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我常常在启发学生的思考中进行作文训练。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即在学生学过课文后,让学生写有关的作文。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我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家乡的美景,来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

我重视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认识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我常把校园的现象、时代的热点作为作文训练的题材,以先进的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地学习。如“神舟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我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坚持“道德长跑”。我重视让学生写日记,记下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感受,这对学生的自我思想教育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6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首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转贴于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五,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

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第7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三)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这就是说,教师本人要有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理解,以及对教学的构想。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所以,教师本人要从解读文本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二、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写作时东拼西凑,导致内容空洞、词语堆砌,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走进写作的世界,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写作不竭的源泉就是来自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物,认识到写作就是表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描写身边的人或物,才会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难不可攀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可以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有新意,也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要积累丰富的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素材越丰富,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的就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当然也就会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会更有创意,也更能贴近生活。因此,要让学生会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对于积累素材,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教材,立足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各种体裁的都有,都是文质优美、语言生动的作品,这对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导向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发现教材的不可或缺性,把教材中优美经典的语句,各种说明文的方法,议论文形式结构及各种体裁论文的写作技巧记录下来,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可以为我所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素材。生活犹如大河,文章犹如小溪,大河丰盈,小溪自会灵动而昼夜不息。而写作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才是最原始、最大、最丰富的素材库,里面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让生活真正为写作服务。积累素材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素材,还需要学生去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只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才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生活。只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积累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是生活的简单堆砌,不是平淡乏味的记录,而是有独立视角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给人深思的、感人的有质的好文章。

3.要多多阅读好书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道出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读教材,多读课外书,遇到好词好句、精彩语句与片段、名言警句,要摘抄到摘抄本上,并且尽量每天都能看一看,通过常读达到会背,以自己的方式来吸收消化它们,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4.要时常进行作文小练笔。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素材,就要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了。所以要经常进行作文练笔,让学生把积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主要包括课堂训练与课外练笔。

5.要运用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更上一层楼。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升华作文的重要环节,优秀作品都是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教师可以站在一个高度来评改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闪光的地方作出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修改中来,互相修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与写作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借鉴,避免自己的作品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教师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多方面训练,多元评改,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第8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写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数占总分的40%,而阅读理解中归纳总结的部分,其实考的也是学生文字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见,在语文考试评价体系当中,写作的位置就更重要了。

一、写作教学的内涵

写作教学就是指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形成能使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的能力。关于这一点,著名语文教育家黄麟生先生认为:“作文,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过程,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已故的东北师范大学朱绍禹先生则认为:“作文是用一定的结构和语言反映某种思想感情以使读者接受的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简言之,写作就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写作,形成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实际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在其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少人读了十几年书,还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因此,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既要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也要对新课程要求下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把握规律、把握特点,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训练通常意义上应该包括在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也包括最普通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修改文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根据作文的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而自主学习能力恰是提高以上这诸多能力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乍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写作的另一个源头在于生活,生活的外延决定语文教育的外延,语文学习的不确定性就是由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广阔的外延决定的,学生只有不断地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掌握第一素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多了解自然,接触社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获得并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提供途径。语文课堂的无限延展性决定了学生写作空间是无限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扩展第二课堂能力。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语文学习具有无限的外延,语文课堂可以在校内,更可在校外。近年来,有研究人士称,语文课外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课内资源。写作更需要课外资源的积累和扩展,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普节目,既普及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百家讲坛》、《科学与探索》、《国宝档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等。观看这些节目有助于学生更深更广地了解生活,了解人生百态,从而充实作文内容。此外,近年来热播的各种影视剧,有很多对学生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写作水平。总之,培养学生扩展第二课堂,主动接触语文课外资源,不失为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一剂良方。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批改,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称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在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性与独立性。传统的批改模式,通常只是教师在作文上给学生写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打个分数,便草草了事。显然,这样的评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学也就没有任何收效。但如果通过组建小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师从中只作指导,而让学生掌握批改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学成果的评价人,他们的探究意识被激发了,必然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写作。

三、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令人遗憾的是,二十年的教改,几十年的教学之路,写作教学仍然难逃尴尬,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动地布置写作任务,生硬地讲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语文教育的要求。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于写作教学的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我们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谈写作[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2]潘新和,郑秉承.语言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法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04).

[3]刘颖.语文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05(12).

第9篇: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材;人文教育;知识观念

伴随着中学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其教育现状的不足之处也愈益凸显。语文教学作为学校知识教学体系的三足之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其大多内容围绕应试而展开,削弱了对教材中人文因素的挖掘,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本文基于此现象,对教材中人文教育进行阐发和梳理,使得教育研究者对人文教育有更明确的认识。

一、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内容概述

(一)人文教育的概念

早在古代,中国和西方已有“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经》。《易经》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1]显然,早期的“人文”一词是与“天文”相对的概念。可见“人文”在提出时就已经表明其一个功用就是化成天下,即通过对于人性和社会各个阶级的观察考究,把握内在联系,通过施行的一系列总的教育来教化民众,直至化成天下。可见,我国古代“人文”的核心是对人的教化以期实现社会大化而成。西方的“人文”最早出现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以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民主为西方近代文明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文献典籍。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者把人性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人开始成为独立的个体,脱离了神的枷锁而存在,在这一时期“人文”内容大大丰富,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立性,人性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二)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文教育内容就是塑造培养人性,提高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作为独立体的认识自身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上述三种关系延伸出来的人文教育内容就包括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是指人对于自身生命体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些理念信仰。道德教育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语文教材中道德教育事例形成道德观念,教师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外化为具体的外显的道德行为的过程。生命教育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生命体的正确态度与认识,这里生命体不仅包括人类还包括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其他物种,并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

(一)人文知识

陈思和先生认为学校教育分为技术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技术知识是外加于人的知识,而人文知识是指对于人本身生命体的一种熏陶,它不是显性知识,而是隐藏在文学读本中的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来获取的知识。通过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本身的存在和价值意义,体验生活,追求人生理想。如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体现的思想一是如何去克服困难,转危为安,二是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的引导教导孩子。这篇课文就透过这个小故事体现人生的哲理,它是人文教育内容的体现。

(二)经典阅读

经典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名作,还是它之后时代的名作。在语文学习中尤其重视经典选读,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也都是各时代的经典名著。中国有史记载文明达四千年以上,历经千年沧桑,垂范后世的经典更是女数不胜数。中国著作,远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诗经》,到中原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近至近当代《新闻两则》。各种题材繁多,诗如李白杜甫等之作,或雄浑或飘逸或低沉或沉痛;赋如司马相如等名作、词如苏轼柳永之语、曲、小说,新闻等众多。此间文言文,白话文点缀其中。语文教材是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所以都是以“本国”精典为主,恰当的引用外国的经典名著,如契诃夫、莫泊桑等人的作品[2]。取材精准,用之有度。经典文选是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经典学习,对于名人、伟人的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其思想闪光融入学生个人思想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情操,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三)文化意蕴

语文人文教育中应重视文化意蕴,教材编写中力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的技艺成果。初中是中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性格、性情,使学生走入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增强学生的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文化传统包含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土人情、律令职官、天文地理等方面。语文涉及题材应精而广,博而深。

三、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 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领会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让人无法预料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应该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难都会被解决;学习《散步》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领悟家庭中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对亲人关爱的珍惜;学习《老王》《信客》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体验生活在最低层的普通人民的淳朴、善良和默默无闻的美好品质;学习《背影》这

篇课文,就是要学生学会与父母相处,要记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对他们时刻怀着感恩之心。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塑造的人格所具有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在人格上的感染与精神上的启发。比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指导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了解孩子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代表对父亲进行告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与此同时还能让每个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