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恩记叙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引导学生将记叙文写得形象丰满生动,是记叙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不少教师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先天决定”而非“后天养成”。笔者却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序列化指导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什么是序列化指导呢?即每次采用“不求全面,突出一点;各个击破,全面升格”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便是以“四个要点”为突破口,以课时为单位。每个课时或每几个课时突破一个要点,这样多个课时之后便可以突破所有要点,达到记叙文全面升格的效果,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为故事“减肥”――要详略得当
《文心雕龙・熔裁》中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字删而意阙,则短乏而非核;辞繁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1)这段话所讲的其实就是记叙文剪裁中的“详略得当”问题。
记叙文应在描写细腻的情感时多铺垫一些,在该突出的细节处着意雕琢。而对那些于表达主旨没有关系的“细枝末节”大胆舍弃或一带而过。
如06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全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进病房看我,再回写自己住院的原因。作者就没有像一般学生可能会写的那样,按照时间顺序先详细地写出自己受伤的经过,再详细地写父亲怎样焦急地将我送往医院,而是重点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医院,详写医院里父女俩相处的情景,以突出父亲的形象,略写自己受伤的过程。这样写便使文章避免了繁冗拖沓而重点突出,选文如下:
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以医院为背景,大段的详写。)
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当时只记得一阵剧痛,腿再也拿不动了。(只寥寥数语便写出了自己住院的原因)
关于这个点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写一写或说一说,再让学生比较自己写的和优秀范本的区别,让学生体会详略处理得当的妙处。
二、 给珍珠“穿线”――要线索明确
构成一个故事的各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能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那样随意表达,而应确定一条明确的“线”来把整个故事的各个要素串连起来。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小说围绕着“项链”,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假项链”几个片段,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线索明确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使情有所依,例如想表达对故土的深情,对人情的感恩,对自然的感悟就最好把这种情感寄托到某一“点”上,以这个“点”带动全篇,借“点”抒情。例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朽叶的桅子花》:
……
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
……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
…………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本文抓住了“往锅贴里夹桅子花和苹果的酱料”这一细节,以此为抓手,将对女人的感情都倾注在上面,并由此点明文章的主旨“青春不朽”。
教学中,强化这个知识点可以先选几篇同类型的文章编印成讲义,请学生先阅读,如此“预热”之后便可以出题要求学生写这种类型的文章,练习两次之后学生定能掌握其中诀窃。
三、为情节“设包袱”――要波澜起伏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2)
例12年河北高考满分作文《小姨和查理斯先生》
…………
大约一个月后,小姨没有事先打电话就去看查理斯先生。当走到门前,看到查理斯活动自如地在花园里工作时,小姨惊呆了:“这怎么会是那个离不开手杖的老人呢?”小姨想。这时,老人也发现了小姨,面对小姨的惊讶,他表现出很不好意思。
老人告诉她,第一次在市场上相遇时,自己刚刚扭伤了脚踝,可第二天就能正常走路了。如果只是为了让小姨帮他做几顿饭,显然没有必要这样装可怜;他是在小姨第二次来时,看到她非常不快乐,如果知道没事,不是为了帮助自己,恐怕就不会来了;但是小姨非常需要向人倾诉,需要一个知道如何倾听的人……
文章先写小姨偶遇查理斯先生,认为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便每周定期去查理斯家两次帮助他,没想到故事的结局竟然一直是查理斯在帮助她。文章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文章,再让叙事平平的同学在教师的点拨后重新写作,多次指导后便能达到记叙文升格的目的。
四、给细节“化妆”――要描写突出
要描写突出便是要进行精彩的细节描写。“描写”一词大概是从绘画上来的。细节描写原本是绘画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叶绍钧,夏尊认为“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使用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3)
杨绛先生《老王》中的片段: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话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的眼神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再如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小家伙横冲直撞地跑出来,笨手笨脚地将裤管卷起,露出藕一样白生生的小短腿,“我被蚊子叮了,痒死我了。你帮我擦点花露水。”看着那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心中竟一下释怀了。我将花露水倒在指尖,又在她腿上一摸,“痒不痒啦?”“不痒了!”推着车又欢快地玩开了。
此段文字包含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述生动,如在眼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不等同于“细致描写”。这里的细节描写可以描写得很细致,如上文。也可以很简略,只一两句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孙犁笔下的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文字不多,但都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搜集本班同学作文中细节描写精彩的段落打印成讲义,让学生有种“发表”的成就感,提高写作兴趣。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教学应每节课或每几节课围绕着一个教学点进行,而不能贪多。每个教学点讲完之后还要给学生回味、巩固、练习的时间,在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之后使学生逐步掌握记叙文的各种写法。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2、感恩感动类,亲情,友情,师生情,爱祖国,爱社会,爱生命。
3、审视探究类,思想认识,观注社会。
4、审美体验类,文化,自然,民俗审美。
5、记叙文:想得高分必须力图有新意,在记叙中蕴藏议论与抒情,记叙要能暗示中心,形式与结构上做到不拘一格。可以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适当运用小标题。
6、议论文:语言优美,有理有据,引经据典。选取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文人骚客作为举例论证,论题要与众不同,形式可以采用演讲稿等。
7、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说明的事物要有趣,要足以吸引阅卷人的眼球,灵活运用多种修辞,例如比喻拟人对比等,要注意说明顺序。
一、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是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文体写作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而程度上要达到:写出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说明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这其实是要求我们在对三大基础文体的写作中做到充实。
二、中考回顾
与前几年相比,中考全命题作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手中掌握的94个中考作文题来看,全命题作文43个,占总数的45.74%。2008年,从手中的76个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全命题作文37个,占总数的48.7%,可见2009年比2008年,全命题,略有下降。但同2007、2006年相比,全命题作文增幅还是很大。2007年,103个作文题,全命题作文35个,占34%。而2006年搜集的67个作文题中全命题作文只有12个,约占18%。由此可见,从2006年-2008年,全命题作文呈现出明显上升,而2008年-2009年则是略有下降的趋势。
近三年全国省会城市及以上地域中考作文使用全命题作文题目的考区如下:
2007年直辖市、省的统考题用全命题作文题,如上海的“记住这一天”, 、吉林省的“妈妈的手”,河北非试验区的“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山西省的“好想说声对不起” ,广东省的“最好的奖赏”, 省会城市用全命题作文题的,如广东广州的“心中有盏红绿灯”,辽宁沈阳的“收集阳光”,江苏南京的“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浙江杭州的“友善”,湖南长沙的“留点感激在心中”,甘肃兰州的“兰州的韵味”等。
2008年大省统考使用了全命题作文题,如北京的“向前,向前,向前!”,上海市的“我眼中的色彩”,云南省的“我爱我的家 ” ;一些省会城市的中考也使用了全命题作文题,如广东广州的 “又见枝头吐新芽” ,江苏南京的 “寻”,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让我握住你的手”,.山东济南的 “偶然的发现” 等。
2009年全命题作文试题如下:
省级考区;1上海市:在学海中游泳、2吉林:假如初三不再补课、3宁夏:印象
省会市;4吉林长春市:告诉你一个我的故事、5山西省太原市:别样、6江苏省南京市:今天真好
县市;7北京市怀柔区:感恩、8山东省潍坊市:伸出自己的手、9山东省烟台市:一次特别的拜访
三、考情分析
为何全命题作文题在中考升温如此快呢?其原因主要就是,从1999年开考的话题作文来看,虽然开放程度很大,给学生选材提供方便,可是也发现话题作文很容易被学生套构,养成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背诵名家作品或者作文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所以今年全国各地几乎都异口同声的响应了用命题作文来代替话题作文。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改革现象,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一种状态维持太久都可能会给人找到漏洞,所以改革弊病势在必行。
那么,我们来看看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在哪里?给我们的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应考变化。打个比方说,话题作文就好像是一个圆圈,只要你所表达的内容在圆圈范围之内,都没有偏离话题,而命题作文就好比是圆圈中的直线,所表达的内容必须在线上,否则就会偏离话题。如拿广东省的命题“最好的奖赏”来分析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所在,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要求所写内容是奖赏,作为奖励的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在文中,一定要围绕奖赏来扣题,到底什么是奖赏是最好的奖赏,如果脱离这点来写文章,那么文章就会偏离话题。而如果是“奖赏”是话题作文的话,只要文章内容涉及到作为奖赏的内容都可算是扣题,而不必严格定义为死扣话题,整件事情都要围绕话题来写,只要沾上边都可以认为在圆圈范围之内了,相对要宽泛很多。从这点上看,话题作文容易被套用,这也就是命题人为何要变更命题形式的原因了,所以在2011年的备考中,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四、应考指导
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怎样审题呢?
1.摘“眼”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关键字眼。题目是偏正型结构的,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瞬间”,“难忘”是题眼;题目是一个句子的,谓语多为题眼,如“我也品尝了后悔的滋味”,“品尝”就是题眼;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本质特点”即为题眼,如“路”。
2.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评、析、读、感、谈、说、议、辨、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爱流涌动”、“绿”、“忏悔”等。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生活中的善良为话题的记叙文1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人们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人们的青丝,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时,在夕阳残照下,剥去心灵的坚冰,去打开心灵的一隅时,才忽而发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那颗原本容易受感动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躯壳和永无止境的疲劳与困顿。
善良,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激,去回报,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才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执著,才会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的坚韧和那份“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与胸怀。
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与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
以生活中的善良为话题的记叙文2
生活需要什么?或许是物质、或许是精神,总之很多很多。但不可或缺的,就有善良。
善良即宽容、爱护,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最无私的爱,也是自身美好素质的体现。
我生活在一个善良的家庭,父母从小就用语言、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善良:对于街上的乞讨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对于别人的错误给予宽容对于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我在效仿,我在学习,我也在感悟这种善。
善良就是对别人的关快与宽容。
在学习、感悟善良的时候,曾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在遇到一个独臂的乞者来家中乞讨,母亲却让那个独臂人将门前的20块砖搬到后院。起初乞者很吃惊也很气愤,认为母亲是在捉弄他,但是那个母亲却用一只膀子示范搬完了20块砖。
乞者似乎明白了什么,按母亲的话做了。完成后,那个母亲给了乞者10元的劳动费,乞者鞠躬而去。十几年后,那个昔日的乞者已经变成了风度翩翩的老板,当他找到那家人时,准备抱恩,可是那个母亲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两只手,你把东西送给没有手的人吧!”那个人一愣,接着热泪纵横,又深深地一鞠躬……听罢,我思考了良久,似乎又悟出了什么。
善良是对人精神上的关怀与给予,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持灯女神”南丁格尔,也用行动阐述了另一种善。她出身在一个显贵的家庭,却会为了帮助别人而抛弃无忧无虑的生活去选择从事当时地位十分低贱的护士这样一个职业。通过她的努力,前线的死亡率由40%降到2%!在多少个风雨之夜,那些在的士兵只要一看到南丁格尔手提灯的亮光,就像看到了慈善的天使,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爱意,她所到之处,伤兵们甚至会俯下身去亲吻她的影子。我为此深深地震撼着,也为这种伟大的善而感动着、感化着。
善良又是对人心灵与精神的洗涤。
………
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有的被世人传诵,有的却如过往云烟,这都无所谓,我们要的是善良的真谛。
我爱善良,因为它体现我存在的价值;我要善良,因为人类的爱是无私的。
生活需要善良,这样你就会发现,善良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依恋与呵护。
让善良走进心灵,让幸福在我们身边。
以生活中的善良为话题的记叙文3
善良,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词汇,可却又深奥到无人能给它下个定义,它与人终身相伴,可却又少人去琢磨它。
若是与人谈起善良,都会听到各种加了诸多修饰的善行,或是感叹自已人善被人欺,然后大家一起抨击社会恶行。难道这些人所说便是善良吗?是,但为什么?当明白很多一目了然的恶行无法凭自己一腔正义去解决时,当一次次看见善行被利用时,便逐渐对善良生出疑惑,直至垂暮之年仍怔怔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时常在街市巷陌之间看见有人发生口角,进而挥拳相向。这在期间,总有几十个人如看戏般将互殴的两个围在里面,他们似乎知道在公共场合这些不文明行为伤风败俗,他们中有人会拍照寄给报社,有人会发微博,发微信去声讨,有人会面露厌恶地指指点点,可就是无人制止,原因或许是在于这种善行会对自已的利益产生伤害,或许是卷进去难免让人笑话,种种种种。事情的严重应在这数十几名冷静的旁观者上,而人们却只能借着对肇事者的愤怒,来洗涤群体性的耻辱。
在这个每天都有高楼拨地而起的世界,精神的匮乏似乎在时代的发展中愈显严重。如今市场上流行的是《诡辩学》,《驭人术》,《厚黑学》被一翻再翻,皆是将社会描述成一个深不见底一泥潭,教你如何勾心斗角,继而将别人踩在脚下。偶而儿体讲述善良,最后无一不牵扯到善良给人带来的好处。
历史的潮流仿佛也是如此,崇拜力量与果敢,仰望着胆魄和铁腕,历来温情主义,柔软心肠都被作为嘲笑的对象,善良成了无用的别名,慈悲成了弱者的。年轻人被社会中各种无形的力量将其改造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精英“,仿佛任何儿女情长都会让他远离成功,任何善行必求回报。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不同目的,不同缘由,不看脸色,不需手段,无缘无故的善良么?
列夫。托尔斯泰在阐述西方宗教精神时说: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一味地去询问行善的缘由,最终只会卷进利已的漩涡里,倘若真是要问,我觉得是人性使然,是灵魂的呼喊,是心灵的慰藉,什么是活着?一个能够救助其他生命体的过程。佛教中的善,并不寻找起始原因,也不追求具体结果,善良在缘起缘灭中永恒存于世上,行善就行善,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世间行为,慈悲就是慈悲,这是一种不求因果的人间情怀。
将善良存于心中,行走在人生的旷野上。即使没有信奉什么,耳边也会时时有晨钟暮鼓鸣响,即使在苍穹之下,旷野之下渺小蝼蚁,生命也能圆融安祥。
以生活中的善良为话题的记叙文4
善,带来了世间美好与真挚,驱散了邪恶与黑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实,世界的美好。
善不在大,而在多。不乱扔垃圾是善,不流露脏话是善,举止言行优雅端庄是善,讲文明、讲礼仪也是善。帮助他人,心中的快乐自然涌现出来,善也随之而来了。
生活中到处是善,以善为本可以结交良友,可以交到真心朋友,可以相互学习,走向成功和远方。
小善动人心,大善感人恩。通过品读书籍,我看到了唐玄奘的善,发愿于心,行之于身。孙悟空为了保护他三打白骨精,可他善良地告诉弟子,不能杀害生命。《简爱》中,简爱的一生只能用悲来形容,当他离开罗切斯特后,差点葬生于荒野,她几次敲门,都不开,一位善良的主人为她开了门,给了她温暖和生命的保障。
前不久播出的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一位夫妇令我感触至深。这两位是退休后的老兵,一起居住着几平方米的小屋,衣服穿了几十年,鞋子也补了多次,生活简单、节俭,多少风风雨雨都挺过了,几千万的积蓄存在银行卡中,准备全部捐献给自己的家乡,将善分享给更多的人。
父母的小善无处不流露。当你学习时,为你倒一杯热水,拿一些水果,询问你的学习情况,走时还叮嘱累了就睡觉,要注意身体。父母的大善也让人感动,天天不顾劳累为孩子们编辑作文上网,或早或晚都拿上音箱陪上一百多人老少男女扭秧歌,他们把快乐带给别人,影响了周边。
善是一个动人的字,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境界,都是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从根本去了解,从内心去发掘,人人都可以做到止于善。
以生活中的善良为话题的记叙文5
一时的疏忽,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家产;而一时的蔑视,则会失去我们一生所负的善良的名誉。
——题记
曾听说一句话:“德盲比文盲更可怕”。虽然是说德,可在这德上又背负着良心与善良的名义。而在这里,我要讲的是善良。
如果一个人被评为最完美的人,而只是依靠外表评分的话,那么,我要说的是,即使她的外表会令每个人惊羡不已,但如果只凭这点而妄下评论的话,那么,那些评分的人未免太过愚蠢了些。真正美的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于善良的心。善良的人知感恩,不求回报。
小时,我最喜欢在炎炎夏日里捉蜻蜓了。只是依稀记得当时漫天都是蜻蜓飞来晃去的身影,疏忽间便不见了。虽说自己是敢捉蜻蜓的,但实质上是不敢去碰的。那时,我捉蜻蜓的工具,无非是将爸爸用来捞鱼的小网,绑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罢了。就是这样简单而粗糙的工具,不一会儿,便可捉六七只来,玩得可谓不亦乐乎。
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的放弃了我爱捉蜻蜓的喜好。应该是星期六的正午吧,只记得天空湛蓝蓝的,照例布满了戏耍游玩的蜻蜓。这正是捉蜻蜓的好时机。我瞅准了时机,手一甩,网一扣,简单明了的动作,便有一只蜻蜓成为了我的网下囚。
真是不巧,这只在网里哆哆嗦嗦的蜻蜓,它的一只单薄的翅膀,竟被打到一块并不圆滑的粗糙的石头上,呆在网里一副瑟瑟发抖的样子,模样皱是可怜。
我大着胆子把它小心翼翼地从网里捉出,仔细一瞧,那只单薄的翅膀竟被打折。即使是这样,这只蜻蜓仍旧拼命的挣扎着我对它的约束。“就算被困牢笼中,我也要逃离这黑暗的地方;就算失去了翅膀,我也能用心去飞翔!”
这句话,咯噔一声,跳入我的心田里。
我不知怎的,恍惚地将手托起,放飞了它。目送着它摇摇晃晃的离去。“它属于这个世界,牢笼是容纳不下它的。”我安慰着自己。
心虽平静似湖,可深处却如海般波涛汹涌。
生命,世界。
自此,我不再捉蜻蜓,心已被执著感动,化为一汪深邃的潭。
品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01―0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古典诗文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始终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她富含宝藏,饱含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对宇宙的思考、对理想的追寻等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深入挖掘的方面。教师只要选准方向,找到切入点,巧妙利用,就一定能够通过其丰富多元的美育元素,多方面开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实例谈谈这个问题。
一、利用古诗文音韵之美培养学生的吟咏诵读能力
篇幅短小精悍,语句骈散结合,意味隽永的古诗文在诵读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可作为教师训练学生吟咏诵读能力的教学突破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教师带领学生,首读读准字音,再读准确断句,三读把握词句轻重舒缓,四读体会作者情感。经过四个层次的诵读训练之后,当学生能将文末的反问语气准确体会并表现出来时,对文意的理解也就基本没有大的障碍了。
二、利用古诗文画面之美培养学生的描写刻画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时在脑中建构诗意的画面,从而带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执教王维《鸟鸣涧》一诗时,教师先不做任何讲解,先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感受。学生所谈,因无限制,各具其妙。教师范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罗列所见。教师让其将所见联词成句,又让其他同学品评该句。有学生说该人之貌,有学生谈该人之态,还有学生讲该人之居所,更有学生言该夜之静谧。教师赞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停顿,教师环顾四周,作深呼吸沉醉状。学生脱口而出:“空气中有一缕淡淡的桂花香!”掌声雷动。教师击掌赞叹:“聪明!”然后水到渠成地推向下一个环节:“如此之美的画面,为什么不拿起笔赶快写下来呢?”学生随即提笔,十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片段习作。教师让其相互交流,品评批改。对其中精彩者当堂范读、指导。这节课的落脚点选择在用文字构建美丽的图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利用古诗文建构之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教师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指导学生探索古文构建的精妙。如,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开篇与过渡,详略的处理,情感的变化,中心的表达。学生惊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再以表达方式为切入点,让学生探寻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讨论各自的作用,顺势将其与《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建构上的比较,让学生对初中阶段记叙文的谋篇布局有更为直观和整体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时的谋篇布局。
四、利用古诗文意蕴之美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
学生对诗文的意蕴之美有敏锐的感知和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其赏析品鉴能力。如,执教宋祁《玉楼春》时,教师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轻”和“闹”作为赏析重点,让学生做替换尝试。以此为基础,拓展到贾岛韩愈的“推敲”典故;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之妙。
五、利用古诗文情感之美引导学生爱己爱人爱国
关键词:中职写作?现状与成因?训练优化
国务院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要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文中强调了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写作能力作为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中职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堪忧
1.入学时基础普遍薄弱
如今,中职学生入学时的写作基础情况令人担忧:某校一位新生入学报到填表时,在“父亲工作单位”一栏里填了“农民”二字。有的学生坦言:由于初中就被分到了普通班里,哪怕是初三,也从不写作文。约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表示,自己只会写少于300字的记叙文,不会写较长的记叙文,不会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就是不到300字的记叙文也不像文,一般是没头没脑地写了一个个片断,没有开头和结尾。
2.入学后提高缓慢
作文中错别字多,某班高二学生在学年期末考作文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计”(技)能考试、文化课“根”(跟)不上、“以”“乙”(已)经、“遇”(预)料等等;标点符号乱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逗号、句号等标点用在首行,破折号、省略号只占一格或断成两截;300字的作文都写不出来。一位高二男生,平时在班里综合成绩居上游,并担任学生会社团负责人,在就业实习表的“自我评价”一栏中,仅写了一句话“我在校表现良好”。
显然,这样的写作能力是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的。
二、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观原因
1.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
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语文的力量来自于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的树立、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的动人源自于研习者纯正、成熟的趣味。”这种价值观的缺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2.知识的需要和兴趣水平的下降
需要是人的本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同时,需要还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的内在动因。“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学习的动机源自对知识的需要、兴趣,而一旦这种需要和兴趣水平下降,学习信心丧失,学生便会对学习采取得过且过或放弃的态度。许多中职学生便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然或不自然地抵触学习,并把学习的失败归咎于诸多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差、知识难度大、学习风气不佳等。
三、对策――采用提高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
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很多,以下是几种有效方法。
1.作文命题与中职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职的作文命题应充分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写作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命题:《我的未来依然有梦》《家乡美如画》、《成长的烦恼》《理解是桥》《我说时尚》《于细微处见______》《小议追星》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命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又能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熟悉、了解、感兴趣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倾听、思考。丰富多彩的生活反过来又会给学生以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笔者曾就中职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作过多次调查,学生们普遍反映主要是难在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而阅读教学无疑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难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怎么写的难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指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这就告诉我们:写作与阅读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到要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要在日常的阅读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写作教学,用好课文这一经典的范文,从课文中吸收写作的素材、语言、写作技巧,引导学生适时讨论吸收,并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适时穿插片段练习、改写、续写等练习。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读的内容由课内再延伸到课外,实施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就是读教师推荐或帮助学生选定的阅读材料;自由阅读,就是读学生们自行借阅、征订、收集的书刊,在学生们阅读、摘记的基础上,适时开展交流讨论。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了一写为快的强烈愿望,收到了以读促写的功效。
3.把写作教学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佳作交流、美文赏析、作文互评,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结合课前5分钟学生轮流叙事,叙述所见、所闻、所感。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口语训练,使学生听、说、写能力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为中职学生升学或走向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4.把写作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笔者把开展的活动分成三个系列。一是课内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辩论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自编自演快板、相声等等。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的部、社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们一次次参与多种活动,积极参加校运动会、青春杯辩论赛、征文活动、越野赛、书画大赛及各类球赛,积极向军训快报、运动快报、校报投稿。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为民服务,利用节假日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情感体验,学生们急于表达,乐于表达,想一吐为快。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还有很多,如循序渐进法、降低难度法、评语激励法、分层次教学法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基础的强弱,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成效
实践表明,作文兴趣教学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多年来,笔者所任教的虽是专业班的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在几个综合班之下,但由于运用作文兴趣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力提高,推动了语文整体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写作能力。多位学生先后在县感恩、安全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的文章也频频发表在校报上。
如果说老师是一个个辛勤的园丁,那我们就是被他们精心照料的小树苗;如果说老师是一个个贴心的饲养员,那我们就是被他们精心呵护的宠物;如果说老师是一个个细心的画家,那我们就是老师笔下一幅幅美丽的画。哦,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成人。假如没有老师,就像小鸟没有了翅膀,小鸟立刻会从天空中坠落;假如没有老师,就想小花没有了水的灌溉,会渐渐枯萎;就像在沙漠中的人没有水,会逐渐死亡。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与我们一起开心,伤心;哦,老师,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关怀我们,教育我们。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老师……
“叮铃铃……”伴随着铃声和教室里同学们的喧闹声,上课了,刹那间,教室里鸦雀无声,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给我们指导写作文,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还让我们每个小组出一个习作的好题目,自己编一段名人名言,或写一个精彩的开头,我们的语文老师什么都指导的很详细,讲台下没有一个同学小声说话的,哦,一个个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听课,因此,一个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我们的语文老师几乎每天上课的时候都会给我们讲几件事情,每次都会讲出许许多多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哦,是我们的杨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感恩。
时间像匆匆流去的水,已流逝了12个春秋,它流过了我绚丽的童年,带走了我无数的往事和记忆深刻的人,但是它却永远带不走那个教给我知识的杨老师。因为有了他,我们的学业才会有成就;因为有了他,我们的写作才会变得更好;因为有了他,我们才会逐渐走上成功之路。我会永远感谢你的,杨老师!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一学期以来,在多次听课评课中,我感受到附中老师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余老师优雅从容,知识丰富,辅导细致;谷老师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活跃;原老师备课认真,要求详细,嗓音浑厚有感染力。初中部的老师尤其别开生面,课堂书声琅琅、知识丰富、表演趣味横生。娴熟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多层次立体化的解读文本艺术给我深刻的启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我在附中的工作目标。
在这短短的一学期中,我又见证了新的生命成长历程。初来乍到时青涩的学生,已经不再用冷漠畏惧的眼光看老师了,开始没大没小地搞笑了。哪怕有时为了杀鸡儆猴,拿尺子叫他们伸出手来打手心,他们笑意盎然的眼里,流露出的仍然是温暖与信赖,直教人下不得狠心。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使教学变成一件愉快的活动。
在这次文学社筹办报纸过程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事情比较繁杂。我所教的学生只要看到我在那里,中午原来要休息的也主动工作,按照我的要求改了又改,换了又换。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这一份报纸的诞生。我也相信,这会是他们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青春舞台。
经过四次考试,在教与学之间寻找更多的共鸣,尽量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加强引导、督促,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也是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基本环节要重视。平时考试中发现,学生基本知识存在缺漏。由于没有早读课,其他科目作业相对又多,学生课外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很少。语文只能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课堂上经常检查预习、复习作业相当必要。
二、 课外阅读要保证。这次市统考中,我校学生名著得分率较高,与前几次考试形成鲜明对比,考题固然降低难度,也与我们准备充分有关。今后要结合福建省高考特点,充分发挥我校图书馆优势,多开展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提高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