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筹学论文范文

运筹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筹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筹学论文

第1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字:运筹学;企业管理

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界定运筹学作为在科学界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应当说是在1951年,即P.M.Morse和G.E.Kimball的专著“运筹学方法”出版的那一年。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三、企业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四、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2、财务管理。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它解决企业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资金资源的问题。其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在投资决策分析中,企业如何利用剩余资金,如何投资往往有多种方案。而运筹学的作用就是要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通常是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曹敬东,“管理科学之运筹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初探”,科技资讯,2007(2).

第2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运筹学;实验教学; 必要性;改革

《运筹学》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系统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

1、《运筹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在进行了的课堂教学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课题,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建立模型、选择算法、调试运行后得出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该过程主要锻炼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始《运筹学》课程学习之前,从他们的学长处就知道《运筹学》难学,考试难过,而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开始《运筹学》课程学习之初,在学习线性规划单纯形法计算时,被其烦琐而枯燥的计算过程弄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全无。如果在学习中,加强实践环节,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开拓新的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种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中,进行观察模拟,发现并作出猜想,进行实验、计算和检验。《运筹学》拥有相当多的数学模型有利于计算机上机实验的开展,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让学生对《运筹学》课程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1.4《运筹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数学软件都具有优化计算的功能。为了使学生和教师从烦琐的重复计算中解脱出来,我们设计了运筹学实验。通过运筹学实验课程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使学生在了解到运筹学应用领域广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运筹学》课程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1.5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项专门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实验来实现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提高自己的能力。尽管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还有竞赛、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但是实验教学是最基本的首选形式。结合《运筹学》课程学习特点,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

2、《运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内容单调。

实验课上主要是运用优化软件包LINDO、LINGO、QSB等来计算已经建好的模型,得出计算结果,要求学生掌握各常用的软件的运用。基本上是一类问题一题,实验没有把各章节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缺乏设计性与综合性。

2.2《运筹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被动参与”的弊端。

《运筹学》实验教学中,一般是任课教师事先提供实验指导书,规定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细节,学生只能逐条照此办理。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实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其实验课效果不是很理想。这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向学生灌输知识,满足学生拿学分、考高分要求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2.3《运筹学》实验教学考核的形式单一

上机实验内容的考核主要是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评定分数。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不能完全体现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运筹学》实验教学的几条改进意见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于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于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主要是宏观把握和原则指导,改“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改传统的“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

《运筹学》实验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几个常用的运筹学软件的运用。应该先由学生自己由简单的案例开始,学习各软件的使用方法,不懂的地方,老师再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一到二个综合性实验。如果是教师给出实际工程资料,给每一小组的资料背景要尽量不同,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2实验项目“少而精”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的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总时数,但实验项目选定时,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实验项目不宜过多,而是加强每个实验的力度,一个实验项目可以运用几章的理论知识,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模型之间相互转化的原则。在融会贯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加强实验过程中的监控

由于实验项目相同,实验数据也基本一致,所以有部分学生总指望在提交实验报告之前拷贝其他同学的,以此来获得实验课程的成绩。在评阅每一届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时,总能发现雷同的情况,所以加强实验课堂实验过程的监控也是十分必要的。

3.4增强实验报告撰写的灵活性

由于《运筹学》的某一些问题能建立不同类型的模型来进行求解,而且同一个模型又能用不同的软件求解,如果按照实验报告的规范,经常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堆砌和实验报告的冗长。《运筹学》软件几乎都是英文版的,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实验结果出来,能完成实验报告,就算做完了实验,其实对实验结果的内容都一知半解。所以,针对具体的《运筹学》实验项目,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灵活性。

《运筹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目前只是一些初步的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解决。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点和运筹学的学科特点,探索了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教学方式,从运筹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与专业相结合等方面对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尝试,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

一、引言

运筹学是20 世纪新兴的学科之一,近年来,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发展很快。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运筹学课程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我校的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运筹学一直被定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列入培养方案,有多年的教学历史。我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应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想法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二、信管专业和运筹学的特点及关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校的信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复合人才。

运筹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性、应用性、最优性和多分支。

(1)多学科交叉性。运筹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综合应用。

(2)应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军事问题,二战以后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

(3)最优性。运筹学强调最优决策。运筹学则提供了以数量化为基础的方法,寻求各种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4)多分支。运筹学包括各个分支,主要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存贮论、排队论、对策论等。

结合本校的信管专业特点及上述运筹学特点,我认为信管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掌握一定的算法,并能运用计算机工具对问题进行求解,以达到使生活、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类问题获得最优解决。

三、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筹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为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实际教学效果,有时却达不到预期的水平,下面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想法。

1.教学目的的改进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各类算法。结果是过分偏重数学,而不是应用,加上信管专业学生本身数学功底不深,致使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我认为运筹学的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算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筹学思想的精髓,完全放弃算法学习不可取,完全将运筹学变成算法课也不可取,应该使学生在熟悉运筹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根据问题类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能用一些经典算法求解简单问题,并能用运筹学的软件求解复杂问题。用经典算法的思想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用运筹学软件的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筹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作用。

2.教学内容的改进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以典型问题为依据来引出运筹学的各类问题的模型,并着重分析数学模型的形式,算法和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具备相当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身数学基础不佳的我校信管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时间一长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根据上面教学目的的改进措施,我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建模中。在讲解算法时,我也突出讲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来改进经典算法。在理论学习之余,我校的运筹学课程还安排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运筹学软件的使用,例如Excel的规划求解工具、WINQSB、LINGO,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一些复杂的运筹学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运筹学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改进

运筹学以数学为主要工具,一些理论和算法比较复杂,讲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较少结合案例,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从而丧失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加强了加强案例教学。给出大量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3)在实践教学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问题的数据收集,问题的详细描述,以及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方法来建立问题的模型,并用运筹学软件来求解问题。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筹学在实际中应用的完整过程,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建立运筹学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余学习环境,以及丰富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外交流渠道。在课程网站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设置专门的学生在线答疑功能,老师或其他同学都可以回答。通过课程网站的使用还可以完成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在线批改,丰富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途径。

4.与相关专业课的结合

国内院校在设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时,一般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课程基础上,拼合统计、运筹和信息技术等课程。现实情况就是许多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紧密配合,运筹学的教学也经常会与相关专业课脱节。

所以应注意在教学内容上使运筹学与相关专业课的有效衔接,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地融入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如运筹学中图论的教学,要和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中的有关章节相结合;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线法,对后继课程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价值;网络计划的优化部分讨论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这一思想在生产管理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存贮论直接指导ERP中库存订货点的管理。总之要把运筹学和各相关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运筹学的教学和信管专业的建设。

四、改革效果分析和总结

经过近一年的运筹学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习效果也有所改进,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看都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对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的组织以及学生竞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争取使运筹学在信管专业的学生中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欧阳瑞,陈春华.在运筹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第4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物流管理;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Keywords】managementoperationsresearch;logisticsmanagement;cultivationofinnovativeability;the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126-03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发展逐年提升必然带来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这就使得物流人才供不应求。随着我国物流业规模扩张迅速发展,物流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在短短的10年内,物流本科专业从无到有,从单个本科目录外专业发展为包含3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一类目录专业,初步形成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的专业建设体系。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权威性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比2008年的292个,有大幅度提高,提高62.7%左右[1]。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便承担了培养物流人才的重任。此外,为了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向社会输送为企业设计物流规划、解决物流方案的高级物流创业型人才,山东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立足“发展学科交叉,强化实践应用”,集中力量对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传统《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特点

传统的《管理运筹学》包括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对偶规划、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等知识模块,教师往往在定理的一般推导与论证花费大量精力,教授过程中对题目算法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利用《管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去解决实际物流问题[2]。

3《管理运筹学》课程教改思路

为了改进教学环节,发现教学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山东管理学院教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2015级物流管理两个本科班的学生发放调研问卷。此次发放问卷77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汇总,有43.7%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流于形式,大多数时间在背公式、解题、算题;超过57.6%的学生认为自己数学底子薄弱,而教师授课较快,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47.8%的学生遇到问题习惯等待教师讲解,而不是自发去寻求答案。31.2%的学生认为《管理运筹学》很枯燥,不理解学习这门课程对今后有什么帮助。

针对问卷汇总出的教、學困境,山东管理学院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精神,总结出要将《管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作为物流管理的工具与手段这一教改新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传统的《管理运筹学》课程与《物流学》交叉发展、相互融合,针对文理兼收的学生特点,安排了48个课时。其中理论课32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和指派问题、网络计划、存储论、车辆配载、排队论、物流决策等,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算法和思想,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优化建模,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实训课16个课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

4教改实例说明

论文用案例说明《管理运筹学》在教授运输问题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导入案例教学,摒弃制式化教学内容

利用案例教学环节增强《管理运筹学》的教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為了解决教学主体能动性不足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融入课程活动,使师生交互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需要导入情景化的教学案例。课程与教学不再是社会对教师与学生施加控制的手段,而是学生追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过程[4]。例如在产销不平衡的转运运输问题中,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设置合理的虚拟生产量或销售量,建立新的产销平衡数学模型。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立足企业成本,解决物资的调运问题。因此教师导入如下案例:

济南某乳业生产公司,其生产线分别位于商河县和平阴县,其生产量分别是7500箱和5800箱。在每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可以被运送到公司在济阳县或者长清区的仓库中,每家仓库的集货分拨能力分别是7000箱。公司把这些地区仓库中的商品发给在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和章丘市的六家零售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分别是2200箱、2500箱、1800箱、1500箱、2000箱和1600箱。单位运输费用如表1、表2所示。那么应该如何组织调运,使得企业运输成本最低的前提下,满足各零售商的需求。

4.2成立方案设计小组,提高教学主体创造性

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建讨论小组。面对实际转运运输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景,层层剖析各方约束条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减轻用运筹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着重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念模型图,如图1所示。

引导学生在应用所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理解将实际问题抽象、简化形成理论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如在求解转运运输问题时,假设从i地到j地的运输量为xij,目标函数为运输总成本最小,建立的数学模型如下。

此外,调动各小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本组的数学模型进行讲解,讲解这一过程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4.3强化实训操作,利用软件求解数学模型

对于上述转运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利用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或单纯形法来求解,但此运输问题变量个数较多,这时更好的方法是利用求解软件来求解。常用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软件有Lindo、Lingo、Matlab等,但利用它们来求解需要花大量时间来铺垫[5]。当变量个数不是太多时,可以利用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求出最优的运输调运方案,将学生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问题本身的思考上。其计算公式和Excel规划求解参数如图2所示。

转运运输问题的Excel规划求解参数如下:

①设置目标:$K$17,求最小值。

②通过更改可变单元格:$C$11:$J$14。

③遵守约束:$C$11:$J$14=整数;$C$11:$J$14>=0;$C$13:$D$14=0;$C$15:$D$15<=7000;$C$15:$D$15=$K$13:$K$14;$E$11:$J$12=0;$E$15:$J$15=$E$7:$J$7;$K$11:$K$12<=$K$3:$K$4。

④选择求解方法:单纯线性规划。

4.4考核内容向综合化转变,学习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并重

传统的《管理运筹学》考核偏重期末考核,教师和学生一味追求结果的正确性,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思考。一方面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程度,不能很好地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应把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向与过程性综合考核并重转变。例如: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过程性考核包括小组案例20%,平时作业15%,实训操作成绩15%。

5结语

第5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筹与优化 考核方法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逐步实施,学校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主要采用系统优化的核心思想,对社会各种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力求寻找最优解,因此这门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商业、服务业、民政事业等各领域的最优化及统筹决策问题。本校的交通运输专业根据交通运输专业服务性的特点,将《运筹学》课程在2015年的教学大纲中改成了《交通运筹与优化》,这将运筹学与交通运输的专业联系得更紧密,更贴近交通运输行业的教学和实际需求;该课程改革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面都需要随之做适当调整,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教学方法方面

《交通运筹与优化》是一门学科基础核心课,总共56学时(其中课程实验8学时)。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经验从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上着手。

2.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该课程的重点是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网络优化部分是重点内容,也是基础内容。

一是线性规划部分:要对单纯形法和对偶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这是线性规划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对偶理论涉及的“影子价格”,属于经济运筹学的范畴,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经济学理论,使学生对对偶理论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运输问题部分:运输问题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很多学生的线性代数基础知识不扎实,在理解单纯形法时遇到很大困难。授课时需要对单纯形法的思想和步骤在学时上加以倾斜。

三是网络优化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图论知识,针对交通网络的特点,结合路网优化的目的主要讲解网络最短路、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在各部分教学中都要适当引入交通运输相关的例题和案例进行分析,做到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题”,还让学生用这个建模和计算方法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问题。同时开辟第二课堂,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做老师列出的“应用题”。

2.2开设实验教学课堂

目前,我院引入了一套运筹学教学软件,为今后开设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验教学学时设定为8学时,在这部分学习时间内要求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对软件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运筹学算法的理解。并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理解。

3.课程考核方面

《交通运筹于优化》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还要求学生加以利用和创新,因此单纯的理论考试会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该课程考核方面,结合专业特点要求,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一是建立试题库:试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一类是案例分析,题型可以灵活设置,要求学生在一定课外时间内完成,可以分小组完成,每个小组的题目不一样,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考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实验考核: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相关运筹学软件解决规定的题目,包括建模、求解及验算等,根据完成的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三是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课堂上提问、回答、课堂练习的情况,考虑老师的评价。

四是其他方面:考虑学生的自评、考勤、论文等。

4.结语

本文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交通运筹与优化》的课程内容和特点,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教育考核体制下的常规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种可供参考的改革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发胜,刘桂真.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6(7):9-10.

[2]石磊,蔡定教.关于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108-110.

[3]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运用(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6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58-01

文后参考文献的正确标注不仅是论文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和肯定。但参考文献的正确标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献类型日益繁多,有正式出版的、非正式出版的,有纸质的、电子文献的,有中文的、外文的,等等,如何正确进行标注是一件麻烦的工作,需要一个十分明确清晰的标注规范来参考、执行。

现今期刊界执行的规范是《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中制定了比较详细周全的细则,对各种类型的文献如何标注进行了说明,确实为各期刊编辑部进行文献规范制定了方针,也提供了方便。但该细则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工作中执行起来有时会感到困难,尚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本文就《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关于参考文献中专著、专著中析出文献、论文集等的标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介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一项专门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于2005-03-23,从2005-10-01开始实施。该规则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规则中对文献类型和标注代码规定如下: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对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也进行了规定。

二、规则存在的问题

(一)参考文献分类前后不一致

在规则“4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中将文献分为6类:4.1专著;4.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4.3连续出版物;4.4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4.5专利文献;4.6电子文献。其中把论文集归入“4.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标志代码为[C],例如:

[P3]示例[5]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但在附录A中却将文献分为9类:A.1普通图书;A.2论文集、会议录;A.3科技报告;A.4学位论文;A.5专利文献;A.6专著中析出的文献;A.7期刊中析出的文献;A.8报纸中析出的文献;A.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此时将论文集单列一类(A.2论文集、会议录),而不是归入“A.6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中。

前后两部分划分的类别不一致,同一种文献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容易导致误解,产生混淆。

(二)举例不恰当

规则中有些举例不恰当,比如论文集的例子却放在专著类别中,如“4.1专著”中的示例[4]是论文集文献,不应放在专著文献类中:

[P3][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三)标志代码的标注有误

标志代码中的汇编类为[G],此类文献是否应有出版社?如有出版社,与论文集[C]有什么区别?不好界定。如“A.6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中的第二个示例:

[P13][2]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此条文献为何标志代码为汇编类[G]而不是论文集类[C]?为何不放在“A.2论文集、会议录”中?

总之,规范是大家执行的标准,应该尽量科学、准确、清晰,让大家执行起来不会产生误解。希望《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能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The discuss on the problems of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ZHOU Quan

(Edited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510006)

第7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30-02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如何将生产生活、军事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学科。主要是利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是高等院校中经济和管理系学生的必修课。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47年丹捷格(G.B.Dantzig)提出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单纯形法,线性规划在理论上日益成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与深入。特别是在计算机能解决成千上万个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之后,线性规划的适用领域更加广泛。从解决一些技术问题的最优化设计,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军事、经济计划和管理决策等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线性规划应用日益广泛。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将这一运筹学基本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可是线性规划是一种数学方法,涉及高维空间。这些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即便学过线性代数,往往仍比较生疏,不能灵活运用线性代数知识领会线性规划内容。他们觉得线性规划理论抽象难懂。部分学生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许多教材把线性规划安排在线性代数后面,有作为线性代数应用举例的用意,若前后教学设计呼应不好,这一安排也将落空。

笔者等应邀为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线性规划新教材[1],在教材中如何体现从此类学生数学基础的现状出发?如何形象化地讲解线性规划原理?如何与他们学过的线性代数呼应?如何跟着时代步伐,更新教材[2]?――这些问题就提到笔者的面前。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情况,笔者提出“夯实理论基础,抓好建模、上机两个实际本领”。在“夯实理论基础”方面,主要是根据经济、管理业务需要,针对学生实际的数学基础,加强与他们学过的线性代数相关知识的联系,在形象化的讲解上下大力气。改变一些概念的提法,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在追求概念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内容讲解形象生动,采用计算机画图并结合动画演示等手段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线性规划的理论部分变得容易接受。在线性规划题目的计算方面,减少笔算,增加机算,降低学生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针对线性规划教学和教材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不确切的表述,笔者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也可与同行交流。在课后习题的设置方面,笔者也作了探讨,请参阅文章《编写线性规划习题的新构思》[3],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写了《线性规划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文,在此均不再赘述[4]。

一、用“自由变量改称非基变量”的提法,破除“基”的神秘感

目前线性规划教材的用语是跟着运筹学的几本大部头著作走的。而权威著作的用语,一方面受早年开创性论文词汇的影响,有些术语今已改译;另一方面权威著作比较深奥,假设读者对于线性代数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均已熟练掌握。但是实际上职业院校的运筹学教材大多只讲到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往往未将上述基础理论全部列入大纲,个别概念即便提到,顶多也是草草带过。这就造成在职业院校的运筹学的很多教材中,线性规划的许多术语学生感到生疏、抽象,或与以前学过的线性代数对不上号。

许多线性规划教材一开始就另起炉灶,用学生不熟悉的术语下“基”的定义,举例又很简略。学生用不上刚学的线性代数,以致对“基”的概念懵懂,云遮雾罩,往往全凭死记,也就更谈不上理解“换基”等等内容。

笔者为避免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感到突兀,从他们熟悉的线性方程组求解知识入手,指出约束方程的增广矩阵化成行最简形矩阵后所得同解方程和相应的通解,实质上就是“用自由变量表达非自由变量”。按线性规划的术语,称作“用非基变量表达基变量”。不过是把“自由变量”改称“非基变量”;把“非自由变量”改称“基变量”罢了。再由“基变量”引入“基”的概念,由此破除“基”的神秘感。再利用他们会的通过“行初等变换”,在增广矩阵系数矩阵中化出单位阵的知识,讲“基”的性质等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

学生容易知道:写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时,最易手到拈来的是“全部自由变量皆取零值的特解”,这个“特解”在线性规划里叫作“全部非基变量皆取零值”。并指出这个特解在线性规划里更重要,特意命名“基本解”。若“基本解” 还符合非负条件,就成为“基本可行解” (Basic feasible solution),它与图解法中至关重要的可行解域的顶点有对应关系。这样引入新概念,学生感到轻松自然。连差生也能顺畅地由上章知识过渡到本章的新概念。

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因为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比较抽象,许多关键点学生不容易明白,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比较模糊,为了使学生对解法有清晰感性的理解,笔者想到利用二维图形、对照顶点表及图象和动画演示等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二维图形显示“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域顶点的对应关系

因学时限制,职业院校的运筹学教材不作证明,仅介绍“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域顶点的对应关系结论。很多教材一笔带过,学生印象不深。笔者加写一个二维例图让学生验看,增添感性认识。还把该例的对应关系,包括决策变量与张弛变量的值等,详细列出表格,供后面讲“换基”时查验。虽然费些笔墨,因事关单纯形法只到各个顶点搜寻最优解的基本思路,还是值得的。

(二)在二维图上验看可行解域顶点上确实“全部非基变量等于零”

在以往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全部非基变量在每个可行解域的顶点都取零值感到疑惑。笔者除了指出代数上的“基本可行解”与几何上的可行解域顶点有对应关系外,还从几何角度在二维图上说明该例中各个非基变量等于零的几何意义:在坐标轴线上的顶点,它的另一个坐标的值为零,其含义为非负条件;在其他边线上的顶点,约束方程的张弛变量为零,表明至此已踩该约束条件的边线。例如二维图解法中,在表示不等式约束x1+x2≤6的边线上,由它标准化所得的等式约束x1+x2+x3=6中的张弛变量x3为零。以此帮助学生接受高维空间也有类似规律的结论。

(三)对照顶点表及图象导出“换基”的感性认识

在从代数学角度讲“换基”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观察上述可行解域顶点与“基本可行解”对照表中顶点间各变量值的变化,结合“非基变量必取零值”,自己总结得出“换基”的规律。学生感到生动明白。

(四)用动画概括单纯形法的思路

在讲完单纯形法的思路后,笔者放映一个二变量线性规划题求最优解的动画,以动态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单纯形法的解题思路,以加深学生对此解法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三、裁减笔算法的辅助内容,开展机算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线性规划问题,必然变量很多(往往十个以上)且有效数字长,计算量太大。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凭笔算解不出来,只能望洋兴叹。身处计算机时代,而因袭几十年前的老教法,只教笔算内容,或虽点到某处刊有源程序,却不上机,这是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线性规划教学中相当普遍的现状。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痛感必须掌握一种软件。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挤出时间上机,必须割舍一些原有内容。一般教材在讲完单纯形法的表上求解后,还要讲一种求初始基本可行解的方法,一般是“辅助规划法”。笔者考虑这部分与单纯形法主干内容的关系相对而言小些,只好割爱。况且实际工作中,用计算机解题,不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即便偶遇简易笔算场合,由于新讲稿中加强了与上章的联系,真正看懂新教材的学生,从引入基变量概念的例题中,也会悟出对增广矩阵作行初等变换,搜索出一个基本可行解,绘出首张单纯形表,供表上叠代求解用。所以删去这部分内容影响不算太大。这样节约出利用计算机解题的时间,使学生利用上机解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最活跃的分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士普遍学习。现在市场销售的线性规划书籍很多,但在教学和教材中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课中不能因为强调形象有趣而忽视科学性。在职业院校的运筹学课堂上,虽无理工科那么多证明,同样要在关键地方,字斟句酌,锤炼用语。在线性规划的教材中就有若干常见的语病。例如个别书说“基的个数为组合数Cmn”(其中m为标准化后的约束方程数,n为变量数,且R(A)=m )。这句话就漏掉“至多”二字,因为有的m阶方阵的行列式可能为零,因而不能作基。

总之,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数学方法,经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上述讲法,学生对该部分的学习普遍接受较好。

参考文献:

[1]阎章杭等.高等数学与经济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7:250-262.

[2]阎章杭等.高等数学与经济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3:276-281.

[3]阎向曜,张小慧.编写线性规划习题的新构思[J].河南

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第8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Tak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City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AI Xiaozhen, YANG Pingyu, LIN Wei

(City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ity College of Wenzhou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as an example, from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of planning and dual qualification teachers view poi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 is explored.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nstruction

0 前言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位于浙江温州,学校秉承温州崇商传统和“温州人精神”,坚持“成长会做人、成才会做事”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知识+能力+素养”多维度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MQPT),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4]47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通知应用型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院立即着手申报试点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重点在各专业进一步深化应用型转型工作,物流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从四个关键点上做好: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强调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对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去向和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调研,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物流方向注重仓储规划能力、仓储作业日常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快递企业注重终端配送能力和干线运输的规划能力;传统物流(制造业物流)注重仓储规划与设计能力、日常管理能力、与生产物流衔接能力。考虑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际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立足当地、面向全国,培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技能力,能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制造业、商贸业物流部门领域的变化,具有持续更新专业知识能力,现代商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着重建设5门体现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统计分析”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并在核心课程中开发相应的实践模块、增加实践学时,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运筹学”为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置角度描述专业核心课的建设。

(1)教学目的。运筹学属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该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在物流管理实际中广泛应用的理解。

(2)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本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学生实际,运筹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实际问题建模能力的培养,对模型的计算不做过多要求,因此单纯形法和单纯形法的灵敏度分析与对偶等内容不做讲解,教材采用注重应用型管理运筹学教材。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存储论等。

①线性规划。包括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线性规划的计算机求解、线性规划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线性规划图解法:通过图解法和灵敏度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二元一次线性规划问题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际问题变化后的处理能力;第二部分线性规划的计算机求解:通过管理运筹学3.0版软件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软件解决复杂线性规划模型的能力;第三部分线性规划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人力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计划问题、套裁下料问题、配料问题和投资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运输问题。包括标准运输问题、实际问题转变运输问题和表上作业法三个部分。

③整数规划。包括整数规划的应用和分支定界两个部分。

④目标规划。通过多目标实际问题的目标规划建模,培养学生对多目标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和使用软件决绝有优先权目标规划问题和复杂目标规划问题的能力。

⑤图与网络。包括最短路问题、最小生成树和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三个部分。

⑥存储论。包括理想状态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一般状态下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两个部分。

运筹学课程建设遵循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坚持创新的原则,在后期课程的建设中,利用moodle平台建设的机会,在教学资源完善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案例的实际性,多以温州当地、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同时在相应内容教学完成后,通过带着问题去企业调研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数据、提炼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来增加实践环节,突出课程的应用,用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课程将按36理论学时+18实践学时来设置。

3 强调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去物流企业调研,并邀请物流企业高管到校会谈,最终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为熟悉专业物流企业或物流相关部门的运作,掌握物流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从系统的角度去发现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设置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体系。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和第二课堂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专业培养特色相吻合,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客服专项实训、仓储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形成了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客服专项实习、大三仓储实习、大四毕业顶岗实习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校外实践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各级实践环节假期集中和平时分散进行相结合。目前建设的校企合作企业有温州快递物流代表企业温州顺衡速运有限公司、温州零担物流代表企业温州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和温州仓储物流代表企业交运集团物流分公司等十家物流企业。以温州顺衡为例,从2013年实践基地建立开始,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双向收益”的原则,建立了“顺丰订单班”,每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都会与企业交流,保证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开设的实践环节,都与企业的业务对接,如大三暑期为期一个月的仓储实习,每年双十一的物流体验实习等;开展特色项目的合作,如“城院顺丰客服工作站”,将顺丰速运客服业务放在学校中完成,学生接受顺丰速运最专业的培训,同时完成高难度问题件的处理工作,在满足学生大二暑期的客服专项实习的基础上,日常全年开放,每天有10~15位学生参与顺丰客服工作。温州顺衡实践基地已接纳实习学生达300人,部分学生实习时间超过两年,毕业后深受物流企业喜爱。

4 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一是加快引进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发挥他们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渠道,科学制订“教师企业实训进修制度”,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大力培养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教师,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教师需进入企事业单位脱产实习,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同时,积极从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产业导师”,构建灵活多样的“双导师”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三是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考取物流师等职业相关证书,提升双师型教师比率。四是引导物流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 总结

第9篇:运筹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DEA,标尺竞争,价格上限,X值

 

1 引言

电力产业链中,输配电环节具有强自然垄断的特性,加上电力需求的低价格弹性,表现出明显的X非效率。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实现利润115.3亿元,公司资产总额10802亿元,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9.3万元/人·年,资产利润率为1.06%;2003年的资产利润率则仅为0.49%,这一不到5‰的超低利润率令人费解[1]。电力体制内部人享有高工资高福利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假设不存在转移垄断利润之嫌,那可能的解释就是企业运营效率太差。近几年发电企业(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受高煤价拖累,业绩普遍持续下滑,有电力专家预计,五大电力公司2008全年将分别亏损达到近100亿。然而,国网公司的业绩却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2005年实现利润143.9亿元,2006年增至269.9亿元,2007年再增92.3%,即便如此,根据国网公司资产为12141亿元,推算出2007年的资产利润率也仅为4.32%,仍低于6%-8%的国际平均水平,而国外发达国家甚至能达到10%以上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木桶原理”,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应该高度协调一致,但事实上电力产业链存在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电网暴利的背后其实并非电网企业绩效的真正改善,而是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利润的重新分配。2002年以来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实惠没有传递到最终消费者,强自然垄断性的输配电环节截留了电力产业的高额利润。从输电网线损率上也可以看出输配电企业的低效率运营,美国、日本和德国2000年的电网综合线损率分别为6.0%、3.89%、4.6%,意大利EVEL2004年的综合线损率则只有3.0%,而我国是7.5-8%,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2]。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存在“重电源(发电)、轻电网”的倾向,电网和电源建设的投入比例不足3:7,而发达国家电网环节和发电环节价格比是5:5,背离了国际惯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发电装机总量虽然逐年扩大,但电网建设滞后,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窝电”现象经常发生。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雪灾使电网建设投资不足的这一“软肋”也充分的暴露了出来。免费论文。

输配电规制是电力产业规制的重点领域,其核心内容是价格规制。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输配电价格规制的关键是,既要能激励输配电企业改善经营效率又要能促进电网投资建设发展,这无疑是中国电力规制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2国外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式的借鉴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构建输配电价格规制模型是必然面临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对由传统规制转向激励性规制已无异议,并倾向于借鉴国外的现成模式,然而,盲目的直接引进国外模式却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

3 基于DEA的标尺竞争对价格规制作用的强化

DEA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 数据包络分析)是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等,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数学规划为工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相对有效性(被称为DEA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本质是利用各个决策单元(DMU)的输入、输出变量来衡量同类公司或部门间的相对效率。免费论文。Bogetoft(1997,2000)把DEA模型应用于标尺竞争,构建了融合运筹学和新规制经济学精髓的基于DEA的标尺竞争。

DEA方法能够反映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不必确定投入产出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不需要确定投入产出变量的权重,并不受变量数据单位的影响,通过测算企业之间的相对效率,为确定标尺成本和寻找进入标尺竞争的可比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在保证标尺竞争的边界条件自始至终地被严格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复杂的规划求解得到的间接业绩指标,从而较为全面的体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可有效避免人追求片面业绩与短期效应,防范机会主义的对策,被规制企业只有选择最大程度地努力工作,使得标尺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委托-合同被完好地实现。另外,DEA方法还可以做敏感性分析、差异分析和效率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参考决策。

4 DEA方法在确定价格上限因子中X值的应用

价格上限规制的关键在于价格上限因子中X值的确定。合理的X值应能在保证公司合理利润水平的前提下激励企业改进效率,实际上生产效率反映的就是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X值亦然),这恰为DEA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场所。DEA结果和X值之间没有直接的转换方式,参考文献[5]中应用两阶段的DEA结果倒算测量X值的方法,为进一步简化分析并方便后面的算例验证,我们不妨将两个阶段假设为两年。

(1)在第一年(或第一阶段),规制者通过衡量各公司之间的相对经营效率情况,对每个公司确定一个管制价格,关键是对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X值,以调节公司利润,促进效率低的企业改进效率。免费论文。此阶段确定X值的原则是:对于效率高的企业(DEA分值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空间较小,X值应该相对较低;而效率低的企业(DEA分值低)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以及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潜力,应该制定比较高的X值以促使其提高经营效率。此外,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利用DEA结果分析企业的非效率因素,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总起来说,第一阶段规制的目标是在规制期末使各受规制企业能够去除历史非效率因素,即去除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各种因素,在一个可比的较高效率下经营。这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做了标尺竞争中寻找标尺企业的工作。

5 DEA算例

表1 各输配电公司(DMU)两个连续年度的投入产出原始数据表[3]

表2 DEA计算结果

图1 数据包络图

如图1,C和E形成效率边界,将效率低的企业都包络在里面,并对非效率企业提供了效率参照基准,其中A、D企业距离效率前沿面最近,而B企业距离最远,业绩最差。

在第二年(阶段),由于B公司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应予以单独定价规制,并制定比较高的X值(根据国际的经验,X值一般在2%-8%之间,效率最高的往往为负值)。A、C、D和E则公司进入标尺竞争,确定一个共同的X值。

表3 DEA技术在确定价格上限因子中X值的应用

6 基于我国国情的输配电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型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引进国外的价格上限和标尺竞争规制模式存在应用上的困难,但在DEA技术下,可有助于强化标尺竞争在价格规制的作用,并且又可以解决价格上限因子中X值确定的难题,从而可以应用到我国的输配电价格规制之中。投资回报率规制简单易行,有利于刺激投资,在当前我国电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取作为我国输配电价格规制的基础模式。为弥补投资回报率规制的弱激励缺陷,我们认为可以考虑融入基于DEA的标尺竞争和价格上限因子,构建一个混合的价格规制模型:

参考文献:

[1] 梁志宏,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及Malmquist指标法的供电价格激励监管模型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12

[2] 王成文等,适合我国输配电价的激励管制模型, [J],中国电力,2008.2

[3] 李志,基于DEA的标尺竞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

[4] 段登伟等,基于标尺竞争模式的配电侧电力市场综述, [J],电网技术,2005.4

[5] 赵会茹等,基于DEA技术的输配电价格管制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

[2] 张安华,中国电力工业能效问题分析,[J],中国能源,2006.07

[3]数据参考中国电力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