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侯祠对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乘车来到卧龙岗。下车后,书有“千古人龙”金字匾额的山门映入眼帘,它是武侯祠的起点建筑。进入武侯祠的第一个院落,那种古色古香的建筑,那种远古的氛围,让我们宛如走进了古寺名刹,环顾四周,但见庭院古朴洁净,柏杉蔽日,青砖墁地,气氛肃然。院中的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在中轴线上遥相对应。此坊为三门四柱,从架构上看,没有富丽堂皇之感,也没有极其特殊的地方。然而,值得鉴赏的是,门柱上的一幅对联,它对诸葛亮的一生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我与朋友一边品评着对联所表彰诸葛亮的才德气节,一边走进大拜殿。大殿暖阁中的泥塑诸葛亮像,羽扇纶巾,身披鹤氅,端坐凝思,展现了包藏万机的韬略宗师风姿。亮之子诸葛瞻,亮之孙诸葛尚配享左右。可以说,诸葛家祖孙三代忠贞于一个朝代,且为这个朝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大拜殿匾额高悬,楹联低挂,琳琅满目。历史学家从这些匾额、楹联中可以透视时代的变迁,文学家可以从中鉴赏古今文人的文采,书法家可以从中汲取日月之精华。
大殿北侧碑廊内陈列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感慨万千,挥泪疾书,以抒胸臆。其字铁画银勾,气势潇洒,奔放淋漓。我此番来到卧龙岗,既能领略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可谓齐观双雄之风采,一举两得!
大殿南有银杏和千年古柏,虬枝茂叶,苍老挺秀,预示着忠信之士、智慧济世的人将受到世人千秋传颂,像古柏那样万古长青。绕过大殿拾阶而上,面前豁然开朗,原来又进入一处静谧秀丽的院落,只见院内古木交错,花卉盈庭,翠柏丛中簇拥着一座棱角攒尖式建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茅草覆顶的草庐,内有八阵图,回廊相衔,砖木结构,古朴简陋。
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大骄傲,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化的地方,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了。我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爽快的答应了。刚踏进武侯祠,就见里面美不胜收。一棵棵百年老树挺拔翠绿;一朵朵海棠花尽情绽放,一株株小草更是衬托了事物的美丽。天空显得格外的蓝,小草显得格外绿。穿过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刘备雕像,一看就一股逼人的气魄。穿过刘备的殿,我们来到了诸葛亮的殿。诸葛亮头戴经纶、手持羽扇、神态庄严,看上去好像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一样。殿前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生思。这副对联表现了那种精神和智慧,这幅对联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让后人学习诸葛亮的那种品质。诸葛亮的殿上有一个万年乌木,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后人学会遇事要沉着冷静。两旁的偏殿分别是张飞和关羽的殿。左边是张飞,身高十米,看起来就有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而右边是关羽,也感觉英明神武。我们还去参观了最有名的出师表,是岳飞和诸葛亮的共同结作,上面的书法让人感觉浑然有力,而出师表里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个“帝”字,一共重复了十五次,十五次都写得不一样。最后我们还去参观了埋葬刘备的地方,足足有一个小山坡那么大,感觉很雄伟壮观。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墓。
武侯祠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参观,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地方。里面的历史令人叹服,因为那是智慧的结晶。
双流实验小学六年级:n旋律
作文 zuowenku.net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康复;疗效观察
正常期刊下盆底肌肉富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但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逐步增大,盆底肌肉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盆底肌张力减退,肌纤维变形,另外在生产时,产道扩张、产道损伤及会阴侧切等导致肌张力的损失和减退,影响了正常性生活和排尿,因此,开展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保证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地肌锻炼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分娩的产后42天复查的妇女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存活婴儿的初产妇。其中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4岁,孕周(39.3±1.4)周,其中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41例,新生儿体重为(3.43±0.26)kg;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6.8岁,孕周(39.2±1.4)周,其中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42例,新生儿体重为(3.51±0.28)k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部进行任何治疗。观察组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通过阴道电极收集生物反馈电流,令患者按照仪器屏幕指令进行阴道交替收缩、放松训练。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刺激感觉而无疼痛感受为准,20min/次,2次/周,共治疗10次。每次治疗结束后使用不同重量的盆底康复器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持住进行训练,训练时从轻量开始,通过逐渐增加康复器重量以增加患者阴道的收缩力,20min/次,2-3次/周。电刺激治疗结束后,康复器训练仍持续直至足够3个月。对照组330例不进行任何治疗。
2 结 果
2.1 治疗3个月后两组产妇阴道肌张力比较 观察组阴道肌张力≤1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2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3有14例,占14.0%,对照组阴道肌张力≤1有68例,占68.0%,阴道肌张力≤2有25例,占25.0%,阴道肌张力≤3有7例,占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盆底肌肉锻炼的Kegel法是1940年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和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所创建的一种方法[1],此法通过指导患者交替收缩)放松及阴道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生物反馈法(BF)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人们意识不到的身体生物信号,如肌电、脑电等转变为可以被人察觉到的信号,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有意识调控内脏器官的活动,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活动的治疗和训练方法。电刺激是一种较早且被国内外用于临床的防治盆底肌肉损伤及萎缩的方法。目前研究[2]发现,电刺激的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发肌肉被动性收缩,激活一些活性分子,一定程度上促进肌细胞数量增加,诱发肌肉的被动性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防止肌肉有害代谢产物堆积;间接影响萎缩肌肉细胞的代谢过程。与其他保守疗法相配合,盆底电刺激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阴道肌张力≤1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2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3有14例,占14.0%,对照组阴道肌张力≤1有68例,占68.0%,阴道肌张力≤2有25例,占25.0%,阴道肌张力≤3有7例,占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尿失禁2例,对照组3个月后尿失禁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针灸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
目前,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用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膀胱输尿管周围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往往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对膀胱充盈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自主排尿受到影响。据国内报道,约有30%的患者出现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需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膀胱的功能恢复缓慢,无论从经济上或心理上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成为围手术期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应用针刺八髎穴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重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4年10月-2008年2月期间,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5年修订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诊断为Ⅰb~Ⅱa的子宫颈癌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腹膜外盆腔淋巴清扫术后的患者121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46岁。其中鳞癌97例,腺癌24例。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手术顺序,用单盲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反馈组、联合组与对照组。4组患者在病情、年龄、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各治疗组均于术后第3日开始治疗,疗程同为12 d。3个治疗组均在对照组治疗同时加用相应疗法,且均于术后第7日开始尿管定时开放,每2~3 h进行1次,2 d后给患者排空膀胱后撤尿管,嘱患者正常饮水,4 h后嘱患者自主排尿,测残余尿量,当残余尿>100 mL重新放置尿管,继续治疗。
针刺组:患者取侧卧位,用2寸“华佗牌”针灸针直刺入双侧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约1~1.5寸,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
反馈组:采用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Laborie公司提供,型号:SA9800)进行治疗。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嘱患者安静,充分适应环境,做到彻底放松。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消毒肛周,将电极用石蜡油后轻轻插入,接通导线,给予生物电刺激,采用频率20 Hz,根据患者感觉设定电流40~75 mA,每次治疗时间30 min,每日1次。
联合组:针刺八髎穴,同时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同前2组。
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术后抗炎及会阴、尿道口的常规护理。
3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术后第9日残余尿量测定:患者术后第9日撤尿管4 h后自主排尿,行B超检查膀胱内残余尿量。②比较4组术后15 d残余尿量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尿潴留诊断标准采用FIGO 1995年修订的子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尿潴留是指术后14 d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 mL[2]。
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汇总后,由统计学专业人员分析处理,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用SPSS软件处理。
5 结果
5.1 各组术后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比较
术后9 d首次自主排尿后,各组残余尿量经方差分析,F=15.84,P<0.01,总体比较各组有差异。又经均数间两两比较SNK-q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联合组与各组比较, P<0.01;针刺组与反馈组比较,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反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详见表1。
术后15 d各组残余尿量经方差分析,F=45.90,P<0.01,总体比较各组有差异。又经均数间两两比较SNK-q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联合组与各组比较,P<0.01;针刺组与反馈组比较,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反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详见表1。表1 各组患者自主排尿后不同时点残余尿量比较(略——注:与其他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5.2 各组术后15 d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35例,发生尿潴留2例,发生率5.71%;针刺组31例,发生尿潴留7例,发生率29.17%;反馈组30例,发生尿潴留6例,发生率25.00%;对照组25例,发生尿潴留9例,发生率56.25%。经多个样本率行比较,χ2=42.75,P<0.01,又经率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Scheffe法)显示,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反馈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2 d后自行消失;2组患者均无明显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
6 讨论
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容易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在于手术切除范围广,膀胱失去子宫附件、韧带及盆腔结缔组织、阴道上端组织等的支撑,且广泛的剥离造成盆腔部分神经丛损伤,影响了神经传导和血供[3],使膀胱感觉降低,引起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反射差而出现尿潴留。术后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加之术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继发尿路感染,会延缓膀胱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预防尿路感染的同时还应尽早恢复膀胱的功能。
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一般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手术创伤使冲任及脉络受损,致气血亏虚,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失司,以致小便不畅。八髎属膀胱经腧穴,具有调节膀胱气化功能;穴位解剖位置为骶骨神经八孔,所传出的神经,内支配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外分布于前后二阴,针刺八髎可刺激骶神经根传出及传入神经纤维,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促进二者协调运动,完成排尿反射[4]。
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是一种盆底康复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激发一个被动收缩,使盆底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使之得到被动锻炼,同时提高盆底肌肉的静息张力,刺激尿道括约肌收缩,进行盆底肌收缩和舒张训练,使患者恢复盆底肌肉群协调舒缩的功能,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尿道括约肌收缩、加强尿控能力。
本观察结果显示,联合应用针刺及生物反馈电刺激诊疗仪能促进盆底神经传导恢复和神经网络重建,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肉的功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膀胱充盈的敏感性,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能明显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率,缩短尿管留置天数,尽快恢复膀胱功能,促进自主排尿,重建宫颈癌术后的膀胱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硕艳,谷红辉,谌永颜.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防治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7,21(1):20-21.
[2] 于巧萍,余建芬,卢惠珍.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9):1067-1068.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据说这是绝对,至今无人能对下联。其实,对这上联并无太大难度,只须有平仄合适的地名并在文中协韵就行了。古往今来,为其属对者可谓成百上千,仅我周围的朋友所撰,就不下三四十比。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莫过于以什邡的名胜“映月井”为对者,其对句为:
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
此对句从声韵平仄、行文节律上看无可挑剔,但其不当者有二:一是月影的“影”对江流的“流”字不当,此处的“流”是动词,“影”是名词,词性属对不当;二是“万年”对“千古”,合掌,也不当。
1958年秋,我参与涪江梯级开发水利规划,在平武县观雾山下的一个小山村,遇见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他说他曾以此地的“观雾岭”为对,其对句为:
观雾岭,观雾景,观雾岭头观雾景,雾景万重,雾岭万重。
此对句“万重”对“千古”,算是勉强地解决了合掌之弊,但“景”对“流”仍未解决名词对动词的问题。
十年前,笔者在东北一湿地保护区欣赏丹顶鹤,所站之地为一视野开阔的沙埠,问其地名,乡人告知曰“观鹤浦”。是夜,偶得灵感,觉得其名可与望江楼之联文属对,于是拟其联文为:
观鹤浦,观鹤舞,观鹤浦前观鹤舞,鹤舞多姿,鹤浦多姿。
当夜兴奋不已,仿佛腋生双翼,通宵难眠。凌晨起床再次推敲,竟又觉不妥。此对句虽解决了前述对句的弊端,但“观鹤浦”的名声毕竟太小太小,绝不能与声噪遐迩的望江楼相对仗,以此配偶,必有上重下轻失去平衡之感。于是,一腔兴奋化作烟云。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奔波于全国各地。不管是名胜还是野墟,是集镇还是桥涵,我总是细问地名,目的是与望江楼的联文属对。一副简单的对联弄得人如此神魂颠倒,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
风闻望江楼的单联要征联配对,我认为大可不必。保持现状,给游客留下一片遐想的空间,让游客也为此参与、互动,其效果远比一副完整的对联要好得多。配成对了,就再也无人去谈论、去冥思苦想、去夜半不眠了。
他,就是一条龙,一条人间留不住的龙。
——题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中的这副对联几乎囊括了你一生的丰功伟绩……难以计算的丰功伟绩……
记得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你,曾对刘备说:“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终其一生也没能等到“天下有变”这一天,得到的,只是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的噩耗。残阳如血,回想前后《出师表》,回想《隆中对》,回想当初的那分飒爽和豪气……望着那飘忽不定的四十九盏明灯,你是否沧然涕下?
遥想当年……羽扇纶巾,意气风发,一身儒将风采的你,气死周瑜,骂死王朗,舌战群儒,谁与争锋?羽扇轻摇间,强虏灰飞烟灭,那又是何等洒脱?随手布下八卦奇阵,让陆逊望而生畏,临终妙计,吓退司马仲达……一杯浊酒间,中华五千年飘然而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让人心驰。
……
你,明知汉室复兴希望渺茫,但你,依然呕心沥血辅佐那注定扶不起的阿斗,只叹先主早崩,庞统仙逝,五虎皆西去。此时的蜀汉政权中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帮助你一起撑起这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了。
你,一生谨慎,然而敢于摆下空城计,抚素琴,笑对司马铁甲军;
你,鞠躬尽瘁,奈何四十九盏明灯灭,五丈原,巨星陨落天沧桑。
你,为了报答先主的三顾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梦终究还是碎了,偏僻的蜀国终不可能与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争锋,五丈原你镶星看命,无奈天妒英才……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我不知道,你是否后悔,后悔来到这个乱世来辅佐一位扶不起的君主?你是否想过返回自己的田园?是否想回到那种携友而游的生活中去?
不,我想你不会。你每每自比管仲,你的鸿鹄之志,岂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可以收容的?一代蜀相,空前绝后,千古留名,成为多少文人墨客瞻仰的对象?
……
关键词:诗歌教学 目标 切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30-02
作者简介:李平贵(1977―),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长沙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教研工作者、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诗歌教学较普遍存在目标模糊不清、教法老套、找不好切入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真进行反思,认为应该关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明确目标,纲举目张
高中诗歌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具体到每首诗重点教什么?笔者认为教高中诗歌时,教师要知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诗歌教学的要求除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外,还要求学生拥有完备的诗歌知识储备、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赏析能力。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的联系与区别:课程目标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是诗歌教学之“纲”;单元目标是从微观角度提出的,是诗歌教学之“目”。“纲举”方能“目张”!作为教师,在教学诗歌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学情制定相应的课时目标。目标明确,纲举目张,胸中有成竹,挥洒方自如。
下面结合笔者在选修课程中的诗歌教学实践加以解说: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对于选修课程中的诗歌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
1.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作为老师,心中一定要牢记这些宏观的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要认真去落实具体的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学情制定相应的课时目标。
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都”部分就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单元目标。三个单元都有李白的诗,但在教学时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重点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教《行路难(其一)》时,就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对李白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此诗。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学习通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就要依据单元要求重点赏析梦游一段,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歌诗韵”,重在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教《将进酒》时,就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要让学生先掌握诗歌节拍、用韵等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转换的疏密,更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诗中词句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愤激之情。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教学,但还是要侧重单元目标进行教学。
二、找好切点,抛砖引玉
诗歌教学定好目标后,还需要找好切入点。诗歌教学的切入点不太易找,但找不好会让诗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切入点要根据课堂不同的需要来恰当地选择。课前导入、课中突破、课后拓展,目的不同,选择的切点也有所不同。下面以杜甫的《蜀相》为例具体分析。
在导入《蜀相》一诗时,既可以由评价诸葛亮的对联或成语导入,也可以由易中天的“品三国”导入,还可以从初中所学的《出师表》导入。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知道《蜀相》一诗是凭吊诸葛亮的。在课堂中突破单元目标和本诗难点时,要根据单元目标来确立切入点,本诗处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章,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杜甫为何在众多英雄之中独独钟情于诸葛亮,弄清写作目的。在突破时可以如此切入:诗人明明是在凭吊武侯祠,为什么不直接以“游武侯祠”为题而以“蜀相”为题?从此处切入,再联系杜甫的生平遭遇,最后引导学生从结句中“英雄”二字切入,就能让学生明白杜甫为何会对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就能明白杜甫的情感为何是深沉和悲伤的。
切入点也要根据诗词本身的特点来恰当地选择。
例如《归园田居》就可以从标题中最能够引人思考的字眼入手分析,抓住题目中的“归”字,以问引思,依次设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然后再层层释疑,就能够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书愤》一诗就要紧扣标题中的“愤” 字,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跌宕起伏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怀有豪情壮志;颔联沉痛伤感;尾联在悲怆之中又抱有期待,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全诗基调虽是写壮志未酬带来的悲愤,但并不是绝望。这样切入,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诗歌表面是写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愤”,实质上是表达作者对国家深沉不渝的爱。
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若能抓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语句,就很容易理清词的脉络层次。词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既承上又启下,“江山如画”照应前面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壮阔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回应了“千古风流人物”,又引出“遥想公瑾当年”,点怀古之题,抒豪迈之情。鉴赏时把握住了这一点,对诗词的脉络层次就理清楚了,从而能快速地掌握诗的内容与结构,便于背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须得法。“法”从学习中来!从摸索中来!从反思中来!身为教师,一定要养成勤奋学习、反复摸索、勤于反思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古人有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众人熟悉的绿阴职画的景色中,又传来黄鹂的欢快叫声,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我们能在平实的言谈中,巧妙地渗入一些新的东西,就能使我们的言谈充分体现迷人魅力和积极影响。言谈富有新意的常用方法有:
推陈出新巧合成
每一种观念,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为众人所熟知和认可的观念,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念从个体上看,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从整体上看,这些观念之间又有相互补充、纠偏、完善的潜在作用。如果采用组合的方法,把它们有机地合成一种新的观念,那么其合理性就会扩大,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求贤若渴和怀才不遇是一对古老而常新的矛盾,某领导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其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关键是要找,而不能坐等。如果伯乐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千里马有“毛遂自荐”的勇气,那么不管是伯乐找到了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对于双方都是幸事。“伯乐与千里马”“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等历史上的观念,就这样被合成了一个更完善、更能为众人所接受的现代观念。
自圆其说巧“逆解”
人们的心目中不同程度地板结着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不能简单地说这些观念是错误或陈旧的,但其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全面、待更新的地方。如果你敢于“逆解”这些观念,揭示新的理解且能自圆其说,必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松下幸之助提出一个观点:“吝啬就是创造新价值。”他认为:吝啬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个贬义词,但吝啬的本意是将自己的一切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只从消极的、非生产性的角度去想象吝啬的含义,而没有从积极的、生产管理的角度去发展吝啬的内在精神。当代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吝啬”程度。这种说法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在震惊之余产生共鸣。
认知和谐巧“借壳”
借壳,本是股市中的一个术语,指某个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经营困难重重,而其它有实力上市的公司通过与这种公司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方式,既赋予旧公司新的灵魂,又促成新公司顺利上市,这实在是一举两利的好事情。在言谈中,同样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即借用大家熟悉的某一形式,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让大家在对“壳”的熟悉和对“魂”的陌生中产生新的认识。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各有一处卧龙岗,两地都建祠纪念诸葛亮,且一直争论不休。南阳武侯祠中有一副对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1954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在同南阳二中师生会见时,念了他改过的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就近取“壳”,并寓时代精神的灵魂于其中,境界高远,胸怀博大,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借物寓意巧说明
即使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提出的“鸵鸟理论”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他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另一只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一只火鸡,人家是一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鸡就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这种浅显而新颖的语言形式,丝毫不影响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严肃和深刻,反而更有启发性,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形象鲜明巧对比
这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语言方法,但拿谁跟谁比,却大有学问。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说:“我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水涨船高’的办法,水就是全体公司职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涨高了,船才能更高。‘水落石出’是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无所作为的一种结果,水流干了,露出来的几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肯干的干部。”拿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相比,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效果集中,对对比双方的精心选择以及对这种语言技巧的高超运用,由此可见一斑。
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种形象在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便会成为一种惰性的存在,长久缺乏变化或变化速度迟缓,那么再美的象征,再大胆的变形,也都会变成远古的化石,没有生命和活力。从翻新法的特点来看,它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本体不变,喻体可变,我们完全可以不断本体和喻体的配合方式,从而更加丰富人们对本体的理解和感受。翻新的办法主要有:
①把一个高远、抽象、新奇的事物通过联想拉回现实,和生活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配合在一起。如在谈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时,某专业人士形象地说:电脑只是盘子,软件才是菜,人是为吃菜,才买盘子,两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业家把“团队精神”比做“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做“团长死了,营长就会上去,照样能打胜仗”等等,正可谓: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②把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词汇等大胆地运用到翻新法的配合当中去,使人们对本来已经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新的联想和体验。如把做生意比做“像股市一样,牛市也罢,熊市也罢,都有人能赚到钱,关键看你怎么做”。
“不战”是注重“寂静战场”上的较量
楚汉相争时,韩信破赵后,下一个目标是燕国。韩信向赵降将李左车问计。李左车说:经过对赵国的战争之后,汉军已经十分疲惫,现在如果出兵攻燕,是以短击长。一旦燕国屯兵坚城,势必影响楚汉战争的大局。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按兵不动,安抚赵国,巩固战果,同时摆出北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说客拿着你的书信去晓之以理、慑之以威。燕国一定不敢不降。韩信听后欣然采纳,派人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即降服。
“不战而胜”是“全胜”思想的体现。前面已经谈到,中国古代战略中胜利的标志是征服对方的意志。在中国战略家看来,力量对抗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力量,而是征服对方的意志,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古代战略的成就感不是表现在力量直接的硬性对抗上,而是表现在围绕达成目的的力量运用上。中国古代战略家认为,只要力量运用巧妙,完全可以“不战”达成目的。这种“不战”之用才是对力量最高明的运用。
“不战而胜”也是“先胜”思想的体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胜利是力量较量的结果,也就是说,双方不经过力量的较量,任何一方也不可能获得胜利。这里所说的“不战”只是说没有发生力量直接的碰撞,即战场上拼杀。但从战略上看,对抗的双方已经发生了交战,只不过这是一场“寂静战场”的力量较量,只不过是双方潜在地运用力量作用于对方意志的较量。所以说,“不战而胜”并不是强调“不战”,而是侧重于谈战略层面上的交战,突出实战之前的力量间接接触方式的“先战”。
“不战而胜”还是“胜于易胜”的思想体现。只有“不战”,“兵不顿而利可全”,代价才会最小,只有“不战而胜”才是最大的“易胜”。
“不战而胜”的关键在于“加威”
三国时,曹操打败乌桓。依附乌桓的袁尚和袁熙带着几千人马逃脱,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有人劝曹操出兵攻打。曹操说,不必用兵,公孙康定会将袁尚和袁熙的首级送来。果然不久,公孙康就杀了袁氏兄弟,并将两人的首级献给曹操。有人问曹操其中的原因。曹操解释说:公孙康向来畏惧袁氏兄弟。我们急忙进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我们放松一点,他们内部反而会自相残杀。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运用力量慑服对方意志,达成“不战而胜”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加威”,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威慑。孙子对此有过一段阐述:“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意思是:凡是“王霸”的军队在进攻其他国家时,就能使敌方的军民来不及动员和集中;把威力加之于敌,就使它不能同别国结交,因此不必同敌国争着去与诸侯结交,不必同敌国争着去与诸侯合谋,只要显示自己的称霸意图,把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可理解为利用炫兵耀武、外交恫吓以使欲战之敌终止战争策划,也可以理解为或大兵压境、或兵临城下、或断敌兵路、或陷敌死地而使之称臣纳贡,不战而降。
“加威”有“示力”和“施力”两种方法。战略运用力的高明之处更多表现在“示”而非“施”上。在对抗过程中,受力的一方通常有两种基本感受:一是有形的感受,遭到力的直接打击,自己受到损伤;二是无形的感受,得知力的存在和预知可能发生的结果,在精神或意志上受到一种压力。对于后者来说,涉及到了力的显示。
贵在“任智不恃力”
就战略而言,显示力量是运用力量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战略对抗中的许多运用力量的艺术就体现在力的显示上。中国古代战略所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先胜”的要求更多地不是表现在实际运用力量上,而是表现在如何显示力量上。中国人讲力量的运用,而不是单纯讲力量的碰撞。中国人讲“任智不恃力”,通过“伐谋”、“伐交”达成胜利目标。
中国古代墨子演兵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楚强宋弱,形势对宋国非常不利。墨子得知后,急忙赶到楚国,力图说服楚王和公输般放弃进攻宋国的计划。但是,楚王和公输般倚仗拥有新式的攻城武器,不为墨子的游说所动。于是墨子就邀公输般在楚王面前进行一次模拟性的对抗。他们用衣带圈了一个城池,用木片作攻守城邑的武器。结果,“公输般之攻械尽,墨子守御有余”,墨子获胜,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从实际作战上讲,楚宋两国没有交兵,没有发生实际的力量对抗。但从战略上讲,楚宋两国的力量已经得到了显示,力量的对抗已经潜在地、无形地发生了。楚方感知到了对方力量的存在,不得不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墨子演兵,以威慑之,化解了楚宋战争。这个实例说明了非战争方式运用军事力量取胜的可能性,说明了威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