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第1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身心健康;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人际交往

高校体育教育崇尚终身体育锻炼。大学生在校期间因为有体育课,课后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氛围,并且有习惯的运动场地;有熟悉的运动伙伴;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所以,比较容易坚持体育锻炼。然而,实习生下到企业顶岗实习,有许多学生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由于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的改变等原因而放弃了体育

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是保证身体健康,有足够体力参加实习的需要,还对大学生在岗实习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团体精神、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体质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引发“第一印象”的窗口,较好的外貌和矫健的身材能使人感到精神愉悦,内心产生一种容易接近的亲切感。大学生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不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才会有健康的身体适应各种工作岗位。有些学生到实习岗位,工作时易感到疲劳,体力不支,无法胜任工作。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的结果。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忽略体育锻炼。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需要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合作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行为,是通过人与人交往,共同完成任务和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共同分享与承担。体育活动中的集体项目可以发挥这种团体精神。如:篮球、足球、排球项目的合作会使活动更为有效,因为团体要获得成功,团体成员就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体育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实习生竞争意识

竟争与合作相对立,竞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是体育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运动中既有对自己体力、毅力、意志的挑战,又有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这就是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所在。它以“公平竞争”为宗旨,培养实习生权利与义务、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实习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为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应变准备。

四、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习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一种关系,它反映了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心理状态,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发展有积极作用。实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多开展体育比赛,增加和他人和企业接触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尽早融入企业,有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通过一次体育活动,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得到社会交往的满足,而对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可调节心态,释放情绪,使个性得到改变。

体育锻炼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是终身受益的一项活动。大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顶岗实习都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投入社会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民,李平.体育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第2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学生

体育课虽然不是初中课程的重点课程,在中考的时候也比较容易通过,但是不能因此就忽略了体育锻炼,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也容易在课业压力下忽略这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空谈,所以面对当前的形式,初中体育教师如何教好体育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现阶段初中生的身体状况和发展情况

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4~16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初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这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第第一生产力,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不单单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动力和有效保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独特的身体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树立锻炼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第3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生 体育锻炼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19-03

1 前言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健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的学习教育,多年以来向社会输送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质量,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研究生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不仅可以肩负起建设祖国、家园的担子,同时也有助于对下一代体育锻炼习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培养,灌溉出更加健硕的花朵。研究生作为一个重要人群,但是在体育锻炼方面无人过问、无人管理,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质下降、身体发福,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旨在引起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其尽快改变现状提出依据和解决办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抽样200人。

2.2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相关问卷,并经过一定检验修改,采取当面发放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

2.2.3 访谈法

通过与研究生的当面交流,了解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2.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03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处理方法为:频数分析、描述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研究生来讲,首先只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由表1可知,总体上来说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但是仍有少部分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需要高校加强其宣传教育。

经过卡方检验得出,男硕士研究生和女硕士研究生在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有63.7%的男性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44.7%的女性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在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男性略高于女性。受传统观念、生理条件、是否有体育爱好特长、审美价值取向等影响,造成女硕士研究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锻炼。

3.2 硕士研究生在校参加学校或班级体育比赛情况

参与体育比赛与否从一个侧面反映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同时比赛可以激励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表2看出只有56.1%研究生曾经参加过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其中男性占到68.6%,女性占42.6%。

我们从观察中发现,华东师范大学偏重于学术,在学院乃至班级上体育比赛举办的较少,规模较小,影响宣传面积小,尤其是适合女生的项目上少之又少。同样,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中,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普遍,重学术轻技能的现象尤为严重,值得学校思考改进。

3.3 硕士研究生在校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天数

研究表明,“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积极的身体活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维持、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在统计我国体育人口时,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中,对锻炼频度的要求也是每周3次或3次以上。

由表3可知,研究生总体每周锻炼的天数多集中在1-2天,其次是3-4天,仍有15.3%的人数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由此可见,仍旧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体育锻炼并没有形成规律。

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占90.2%,女生占78.7%,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男生达到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频度的为41.7%,女生仅为23.4%,男生基本不参与参加锻炼的占9.8%,女生占21.3%。这与女生天生不爱运动及其性格特点有关。

总之,男生体育人口比例大于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要比女生高,女生参与锻炼情况不容乐观。

3.4 硕士研究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

想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至少为30分钟。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生总体上每次运动时间在0-30分钟的比例为53.6%,30分钟-1个小时的比例为20.9%,一个小时以上的比例为25.5%。

总体来看,研究生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为56.4%,只有一半的同学可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由此可见,研究生锻炼很大程度上缺乏合理性。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锻炼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距。男生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57.8%,基本上与总体水平保持一致。从图上不难发现男生锻炼在一个小时以上的比例相当大,男生更偏向中大强度的身体锻炼。女生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为34%,不足一半水平,可见女生锻炼时间上尤为不科学,强度过于偏小。我们还发现有将近10%的男生和20%的女生根本不参与锻炼,从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可以看出认识与实践的反差相当之大,很是值得我们反思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样走下去我们的研究生们能挑起多大的梁?

3.5 硕士研究生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

调查得知:研究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排在首位的是球类项目,其次是健身器械类项目,第三位是田径类项目。通过访谈得知球类项目主要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球类项目以其特有的娱乐性、竞争性和良好的健身价值吸引着广大硕士研究生。男硕士研究生在篮球这些对身体接触多、运动强度大、富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项目参与率高,而女硕士研究生在健美操、步行,这些运动量适中、较柔和的项目参与率较高,这反应了同男、女之间的性格特点、生理差异和运动能力存在很大关系。

硕士研究生对于网球、游泳、排球、体育舞蹈和健身气功这些项目的参与率较低,高校的场地设施匮乏,需要一定的个人经济投入及硕士研究生个人锻炼习惯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武术、健身气功以2.86%的参与率,成为硕士研究生参与率最低的项目,这反映出我国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开展不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6 硕士研究生参与的体育锻炼的障碍

由图2可知,影响研究生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排在第一位的是课业繁重,占总体的37%,排第二位的是无结对伙伴,占26%,第三位的是锻炼经费不充足,占19%,第四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占10%,身体孱弱和其他分别占4%。

研究生课业繁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师和其他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使研究生倍感压力,根本无暇体育锻炼。许多研究生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想运动却找不到伙伴一起,所以最后总是放弃了运动的念头。这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富于乐趣的运动总是需要至少两个人参与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研究生锻炼的难度。学校许多运动场馆设施对于学生有偿使用也是让研究生发愁的问题之一。

4 结论

(1)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程度高,但锻炼效果不容乐观。

(2)华东师范大学缺乏合理的、有规模的体育比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影响小、范围小,效果差。

(3)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每周1-2天的频度为主;持续锻炼时间以0-30分钟为主;锻炼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男生在锻炼人数、锻炼频度、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上远远好于女生。

(4)球类运动和跑步是研究生锻炼的主要参与项目。

(5)课业繁重、无结对伙伴成为阻碍研究生锻炼的首要因素。

5 建议

(1)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重视硕士研究生的体育工作,加强对研究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体育工作者要搞好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在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等方面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研究生应成立相应的各单项俱乐部。建议每人至少参加1个体育俱乐部,这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好形式。硕士研究生加入俱乐部需缴纳少量的会员费,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激发其自觉性,增进学生之间交流,促进身心健康。俱乐部可以定期举行比赛、讲座等。

第4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一、调查的方法:

1.调查、走访同学及家长,了解同学们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调查情况:

五(8)班共36人。每周运动次数两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运动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别。男生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为主。全班大约60%的同学没有运动的习惯。

三、家长的看法:

1.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成长。

(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

2.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1)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

(2)担心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受伤。

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手脚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长跑可以锻炼耐力。

2.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个性。

3.体育运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

第5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意义依然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等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医疗方法外,增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尤其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于此。不得不说,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举世瞩目,但远远没有形成国外全面健身的高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少,而且集中在老年人,年轻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设施缺少影响全民健身的开展。

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改变以上局面,只有全局动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是庞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如果高校阶段能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极为有利。终身体育不论从其前身意义和后期发展的意义都能满足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和要求。终身体育理论在实践上和体育理论上都有待于体育组织与体育教育组织去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推广。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觉性调查,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佳,大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经历高考后,在内心中已将体育锻炼排在最后的位置。若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试想,若他们大学时期都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毕业后的繁复事情更不会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具备终身体育的观念呢?高校体育教育者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和玩耍的区别,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跳,所以这需要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实质和内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意识还不太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身体发育成熟,思维逻辑也已经成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喜好。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化,并且能深入内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观念教育是第一位。

相对于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观念的教育更为关键,也更具有难度。高校体育教师怎么才能使他们具备观念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原则。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最终使其将体育锻炼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能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过程,那么就实现了终身体育教育的最高目标。习惯如何才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始自小学,但是最终形成并坚持下来在大学。高校体育锻炼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后依然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是大学里如果排斥体育活动,那么毕业后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生在大学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就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6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实施方法,希望对终身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1.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终身体育教育重要性

学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那么发展终身体育就很重要。

(1)发展终身体育能增强身体素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靠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锻炼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人一生的身体状况。所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2) 终身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更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意识,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需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有利于去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靠长久的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点滴做起。高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是其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能实现学生健身的目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这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的前提,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学呢?如何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呢?这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形式创新。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就要立足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合理进行体育课的设置,做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要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强化基础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训,让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给他们展现自己特长和特色的机会,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自己去重视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使学生从体育锻炼中终生受益。

(3)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上,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大体育教学的广泛程度,多开展课外运动,比如课外进行比赛,组织体育活动,成立体育爱好俱乐部、组建篮球爱好者协会、足球俱乐部等。这些课外教学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还可以举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对体育项目爱好者进行培训,实施强化教育,比如可以针对健美操爱好者进行健美操培训,让学生利用起课余时间,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营造一个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往往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着很大帮助,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前,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学生往往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激起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把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定期进行体育宣传,在宣传板上设置体育文化板块,展示体育的魅力,熏陶学生体育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举办体育文化讲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结论

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高校体育更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要注重终身体育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终身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终身体育是指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其本身所参加的所有的体育锻炼和其所收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称之为终身体育。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质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并且需要进行终身体育,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活动打下一个科学、实用的基础。在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当中,是由3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分别是婴幼儿体育阶段、青少年体育阶段和成年人体育阶段。在婴幼儿体育阶段当中,由于是起点,因此是对人的生命活动、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阶段是指终身体育的扩展期,通常来说是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体育;而青少年体育便是整个人的体育体系当中的入门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在为日后成人期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对当下青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起着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在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以及全民健身的倡导,我国人们的身体素质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儿童和青少年的提高更是尤为显著。而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在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中,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体育设备、场地,以及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制度的完善,来帮助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技能并且形成好的体育习惯,为日后的生活当中的健身提供基础性帮助。中学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关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为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指导性作用

优质的全民健身活动需要科学的健身理论的指导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理论经过有效的指导转化为实践才能够帮助人们得到益处。中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具体的健身和体育锻炼方法,并且需要学会如何将方法转为实践,掌握锻炼和健身的技能。在学校里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健身中学习并且运用科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日后全民健身活动打下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他学习和生活当中自觉并养成运用科学方法的习惯。在婴幼儿时期,对体育的知识大多来自家庭父母,信息相对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而成年后,体育锻炼的常识和习惯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因此全民健身的指导最重要的阶段是在青少年时期,而中学体育教学对此产生的指导性作用便十分重要。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都经过十分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对理论教学的认知十分全面,对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也十分了解且水平较高,在教师的自身能力发挥下,能够帮助中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假如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使用的方法不科学、不得当,那么,不仅不会产生较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运用正确的方法是保证体育锻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学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便起着指导性作用。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使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进行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多大量的体育活动,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关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个指导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使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学生能够长久地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在了解运动技巧的同时能够有个持续性的爱好。

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将身体健康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在长期日积月累的体育健身活动当中,人们已经将合理的经验逐渐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了科学的体育活动理论,全民健身活动需要一个途径来将这些理论和技能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并且使用。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朝气、最为有生命力的群体,这一个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宣传能力是巨大的,因此,在学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当中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相比,学校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识地进行传播的途径,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教学,能够将体育健身理论宣传到学生当中,体现了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与其他时期不同,人在青少年阶段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体育锻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在学生青少年时期对全民健身活动起到很好的宣传性作用。在中学时期,学校和体育教师以及在校学生是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的中坚力量,发挥极其强大的力量,可以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为文化、科学等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这个层面看,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运动竞赛、板报宣传、文体活动、体育交流等体育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和成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宣传。

4结语

第8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课业压力显著增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也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实施健康干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前期认识阶段、准备阶段、行为展开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阐述了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和心理因素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开发、培养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作为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

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小学是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些舞蹈等艺术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从小培养。因为,小学时期的身体柔韧性、肺活量的指标都处在最好的阶段,能够对骨骼、韧带等起到良好的拉伸作用。如果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得到增强,将对学生的骨骼生长、体型塑造、身体发育等产生促进作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好玩的时期,体育锻炼也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是学生认知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兴趣养成也变得多样化,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田径等体育项目。学生如果对一种体育项目极其感兴趣,并且各方面也能达到进行该项体育锻炼的要求,就可以作为兴趣爱好长期坚持发展。国内有很多体育运动员就是在小学时期对某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缓解课业压力

我国教育水平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际交流的机会增多。比如,英语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技能,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现在,不少家长在小学就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学习外语,学生在完成学校的课业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外语,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学校的体育锻炼为学生释放这种学习压力起到了作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不必再想课本知识,运动使大脑皮层的紧张得到缓解,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锻炼各阶段变化及心理

1.前期认知阶段

体育锻炼的前期认识阶段是每个小学生都有的阶段,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目前,我国有很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低,在进行体育达标时往往不能达到标准,这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少认知有关。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体育器材缺少认识,但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学生对体育锻炼大致有所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抵触、害怕。

2.准备阶段

如果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就能顺利接受体育锻炼,并且对其产生兴趣,那就进入了体育锻炼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求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了解体育锻炼所需器材,比如:各类球拍、轮滑鞋、臂力器、腕力器等。了解它们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请老师进行演练;自身要处于适合进行运动的最佳状态,为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热身;找到适合运动的场所,最好场地宽阔,人员流动少。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体育锻炼。这一阶段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等积极的方面。

3.行为展开阶段

学生在做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准备以后,就可以试着开展体育运动,进入体育行为展开阶段。比如,进行羽毛球这项运动,学生可以先学习拿球拍的方法,再学习发球的技巧,最后是规则策略等。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本领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开展是做好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主动、热情、兴奋、快乐等。

三、以南方某小学为例对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进行分析

南方的教育水平在全国的教育总体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体育教学发展和体育锻炼设施方面都比较先进。因此,对南方发达地区小学进行体育锻炼阶段性变化调查,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总体上小学体育锻炼阶段的变化情况。

本文通过对南方某小学的体育锻炼阶段变化情况进了简要分析,以此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锻炼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变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以班为单位的调查,调查对象是老师和学生,调查结果出来后,制作反映阶段变化的表格,绘制频率走势图,最后根据体育锻炼频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该小学的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还处于前期的意向阶段,18%的学生处于准备阶段,只有少部分处于行为展开阶段。心理变化也与各阶段体育锻炼的心理相一致。

此次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变化调查,总体呈现前期意向人较多,行为展开阶段人少这一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较大,年龄较大的学生和男生处于行为展开阶段较多,相反,年龄较小和女生大部分处于意向阶段。体育锻炼阶段性差异的变化,提醒了该学校和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认知的引导,不断增强该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行为,只有努力克服对于体育锻炼认知的误区,勇于尝试,才能更好地进行各个方面的学习。对体育锻炼各个阶段行为变化的调查分析也只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手段。所以,要真正做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就要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杰,许亮文,陈钊娇,等.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2).

第9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119

1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水平是一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和根本诉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空前发展的同时,特别是近20年来,在各种复杂原因的作用下,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却出现了持续下降态势,并由此引发国家、社会及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拟从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纬度出发,探寻大学生体质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路径,以期为高校深化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基于研究需要,本文以安徽省南部、中部和北部为调查区域,并分别选取皖南地区的安徽工业大学、池州学院;皖中地区的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皖北地区的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运动意识及其习惯对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习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搜索核心期刊40余篇,并以相关文献为重点参考,搜索互联网关于大学生运动习惯的最新信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计问题运用特尔菲法进行筛选,制定了《大学生运动意识与运动习惯调查表》;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收回问卷980份,有效率98%。

2.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锻炼意识及习惯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体育锻炼意识是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则是指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体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其行为的心理活动。

体育锻炼习惯则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本文引用吴戈的定义,将体育锻炼习惯界定为“人们为满足自身的内在需要,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自觉养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3.2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数据调查与分析

3.2.1高校体育设施及其开放程度

调查发现(见表1),安徽省高校体育设施配置相对完善。其中,完善和一般认同占比分别为35.97%和52.73%,认为其较低的占比为11.30%。从区域看,体育设施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为皖中高校,认同率达62.50%,而最低的地区为皖南高校,认同率仅为7.78%。

开放程度主要反映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一般而言,体育设施开放程度越高,其使用率越高。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安徽省高校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表现出较好的认同,认为开放程度完善和一般的占比分别为36.59%和50%,认同率较低的仅为13.12%。从区域看,皖中地区高校不仅体育设施相对完善,其开放程度也同步较高,且较低认同率为零;而皖南地区高校虽然体育设施相对薄弱,但开放的充分程度相对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一所高校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该校资源的拥有程度,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手段的优劣程度,两者不可偏废。

3.2.2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及对其重要性认知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学习强化、自我需求、成就追求、自我价值、自我效能等,其本质是学习者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激发机制。由此出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则是基于大学生体育需求基础上的引导、激发机制。

调查显示(见表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同度普遍较高,认为体育锻炼对个体发展很重要和重要的占比高达96.43%,而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或不太重要的为零。这充分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认同性,这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从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了认知层面的保障。

表3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态势,而其主要诉求分别来自于增强体质(82.14%)、减肥健美(62.14%)、情绪调节(57.14%)和休闲娱乐(4643%),传统观念认同的应试和技能动机占比仅为12.86%和30%。由此表明,当下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正由单纯动机向多元需求转变,而如何更好地应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转化所带来的运动需求变化,应然成为高校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动力。

3.2.3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所依赖的环境,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时对内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影响大学生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的外在环境因素是什么?通过调查发现,时间限制、缺少同伴、场地器材局限、兴趣缺乏等成为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4显示,大部分学生由于时间限制而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占比高达75.71%;其次是由于没有运动同伴而觉得锻炼无趣,占比将近58%;有近50%的同学认为受到场地、器材的局限影响;而气候、兴趣、精力等也成为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外在因素呈现多元化,同时也放映出当下大学生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外部条件需求趋向高级化。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理论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实践效果并没有得到同步响应。这一方面反映群体认知的浅薄性,另一方面则表明其体育锻炼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而缺乏深层次的体育文化、运动价值、健康知识等体育文化理论的教育,或可是形成认知与实践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重文轻体”客观现实环境下,大学体育教育应由传统的以技能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技能+理论教学形态转变,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认知水平,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4.2完善体育设施,优化校园健身环境

对于办学机构而言,学校体育设施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的局限性对大学生自主从事课外体育锻炼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新时期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及其开放程度的高诉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从办学机构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更新办学理念;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制度支持水平;第三要不断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大学生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提供优良环境。

4.3营造文化氛围,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文化是一切事物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作为亚文化形态存在的运动文化具有较高的普世性,这也正是体育运动历久弥新、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因此,传承、创新、发展体育运动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从调研的情况考察,大学生运动文化缺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校园运动文化氛围的浓郁程度,对大学生运动文化的熏陶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应沿着“文化引领、兴趣导向、习惯养成”的基本路径,并通过课堂教学、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创造优异的校园运动文化环境。